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解读【专业研究】_第1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解读【专业研究】_第2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解读【专业研究】_第3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解读【专业研究】_第4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解读【专业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汇报框架,2015年6月,环保部开展“环评和监测工作创新讨论”:提高导则规范的指导性和适用性,增强环评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2015年9月,环保部评估中心提出“重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体系工作方案” 2016年12月,新总纲HJ2.1-2016发布。进一步优化环评文件编制内容,把环境影响评价关注的重点聚焦在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和环保措施上。 进一步强化环境影响预测,准确选取科学合理的预测模式、方法、参数等,提高环境影响预测的科学性。 2016年,环保部提出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实施方案,提出排污许可内容与环评管理内容全面对接,需编制报告书和报告表的固定源建设项目均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环境影响评价是颁发许可

2、证的先决条件,环评批复是合法许可证的重要判断依据与时间节点,修订背景,调整优化结构布局,整体修订内容,竣工环保验收和申领许可证的关系,无证排污的处罚问题,采用AERSCREEN估算评价等级和范围,评价范围增大 一级进一步预测,二三级不预测,分为达标区和非达标区影响预测 增加二次污染物预测模型 增加达标规划和区域环境质量变化评价内容,污染源调查、保护目标调查 收集气象资料、地形地表参数 简化现状监测要求,按达标区和非达标区分别进行环境影响可接受的判定 增加年均浓度贡献值最大占标率要求 增加污染物排放量核算结果表,大气评价工作内容,2008版导则与2018版导则对比,2008版导则,2008版导则

3、与2018版导则对比,2008版导则,调整优化结构布局,主要修订内容,竣工环保验收和申领许可证的关系,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变化,估算模型升级为AERSCREEN模型,并考虑复杂地形对结果的影响 原一级、二级评价合并为“一级评价” 原“三级评价”等效“二级评价” 新增最大影响Pi1%的项目直接判定为影响很小,作为“三级评价”,调整优化结构布局,主要修订内容,竣工环保验收和申领许可证的关系,规范环境质量背景浓度的获取途径和计算方法,参考国家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方法:HJ663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664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试行) 六种基本污染物(基本上)取消环评现场监

4、测,以国家或地方环境主管部门公开发布的环境质量现状数据(近三年),作为区域环境质量背景。 项目排放的其他污染物,没有例行监测数据的,补充监测。监测点位减为1-2个监测点,至少应取得7天有效数据。,调整优化结构布局,主要修订内容,竣工环保验收和申领许可证的关系,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模型和预测方法修订,推荐适合PM2.5、O3环境影响评价的预测模型、评价方法等相关技术方法。 推荐模型新增网格模型(CMAQ等,用于区域尺度PM2.5、O3预测模型)和特殊污染源适用模型(Austal2000、EDMS) 对环评中的环境影响预测从模型的筛选、参数的获取、计算方法和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进行更为细致、系统和规范的

5、规定 重新规定了“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确定方法,调整优化结构布局,主要修订内容,竣工环保验收和申领许可证的关系,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修订,评价结果的判定,以环境质量改善为导向、调整、优化 强调在达标区、不达标区的不同评价要求和评价技术方法 非达标区: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 新增环境空气质量增量控制要求:基本污染物长期浓度增量(贡献值)最大占标率小于30%(其中一类区小于10%),与排污许可证制度衔接,规范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果及结论,满足排污许可证制度与环境影响评价有效衔接的管理需要,汇报框架,1、适用范围 适用于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环评的大气影响评价参照使用,条款解读14,2、规范

6、性引用文件 新增:HJ663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664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试行)、HJ819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总则 删除:TJ36-79,3、术语和定义 新增:短期浓度、长期浓度、空气质量模型 调整:常规基本污染物、特征其他污染物 删除:长期气象条件、特殊风场、复杂地形,4、总则 增加新的管理政策(排污许可、自行监测)的管理要求,调整优化结构布局,条款解读5、评价等级及范围确定,竣工环保验收和申领许可证的关系,5.1 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评价因子为项目排放的基本及其他污染物。 建设项目排放的SO2和NOx年排放量500t/a时,评价因子应增加二次

7、PM2.5。 规划项目排放的SO2和NOx及VOCs排放量达到下表的量时,评价因子应增加二次PM2.5。,选用GB3095、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及附录D中的浓度限值。 上述标准未包含的污染物,可参照其他国家标准,但应作出说明经主管部门同意后执行。 计算评价等级时,8h、日均、年均浓度换算为1h浓度时,可分别按2倍、3倍、6倍折算,5.2 评价标准确定,调整优化结构布局,条款解读5、评价等级及范围确定,5.3 评价等级判定,判定依据:,Pmax:最大贡献浓度占标率 模型:采用AERSCREEN估算评价等级,报告书项目计算评价等级时考虑地形参数,5.3 评价等级判定,特殊项目评价等级判定,七大高耗能行

8、业、使用高污染燃料的多源(含无组织源)报告书项目提一级 一般城市道路、等级公路、铁路项目按集中式排放源计算 城市快速路、主干道项目只考虑竖井隧道排放口(单个隧道超过1km) 枢纽及干线机场,评价等级为一级,调整优化结构布局,条款解读5、评价等级及范围确定,5.4 评价范围确定,一级评价:厂址为中心区域,自厂界外延D10%, 评价范围边长5-50km 二级评价:评价范围边长5km 三级评价:不需设置 枢纽及干线机场:考虑周边城市、最大50km 规划项目:规划区边界外延D10%,5.3 评价等级判定,特殊项目评价等级判定,不规则厂界:先外延,再取矩形区域得到评价范围,调整优化结构布局,条款解读5、

9、评价等级及范围确定,5.5 评价基准年筛选(新增),环境质量现状数据 气象资料 综合考虑可获得性、数据质量、代表性等因素,选择近三年相对完整的一年数据,5.3 评价等级判定,特殊项目评价等级判定,同一年数据,5.6 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调查评价范围内主要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在带有地理信息的底图标注 列出保护对象名称、保护内容、功能区划,与厂址的相对距离等信息,调整优化结构布局,条款解读不同评价等级工作量,5.3 评价等级判定,特殊项目评价等级判定,调整优化结构布局,条款解读6、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6.2 数据来源,基本污染物(取消现状监测): 项目达标区判定:收集环境主管部门发布的基准年环

10、境质量公报数据(年均值) 国家或地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中连续1年监测数据(逐日日均值) 特征污染物: 优先采用监测网或公开数据,可收集评价范围内近三年监测资料,如以上都没有,再补测。,5.3 评价等级判定,特殊项目评价等级判定,6.3 补充监测,根据污染特征,选择污染较重季节进行监测,至少取得7d数据 以近20年主导风向为轴向,在厂址及下风向5km范围内设置1-2个监测点 如需在一类区补充监测,应设置在不受人为活动影响区域,调整优化结构布局,条款解读6、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6.4 .1 项目达标区判断,六种基本污染物(SO2、NO2、PM10、PM2.5、CO 和 O3)全部达标,即为

11、达标区 涉及多个行政区,分别评价,均达标即为达标区 未发布达标情况的,按HJ663年评价指标判定,年均浓度和相应百分数24h平均或8h平均满足标准即为达标,5.3 评价等级判定,特殊项目评价等级判定,6.4.2各污染物的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长期监测数据:按HJ663对年评价指标进行现状评价,即年平均浓度和特定百分位数同时达标 补充监测数据:分别对短期浓度进行评价,取监测期间最大值进行评价,调整优化结构布局,条款解读6、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竣工环保验收和申领许可证的关系,6.4.3 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及网格点现状浓度,长期监测点:得到365个逐日序列 补充监测点:取监测期的最大值,调整优化结

12、构布局,条款解读7、污染源调查,7.1 调查内容,建设项目环评污染源调查:源强核算技术指南、排污许可,结合工程分析从严确定 采用网格模型预测二次污染物:区域污染源排放清单 编制报告书的工业项目:受影响新增交通运输移动源 不需进一步预测项目:只调查本项目新增、替代污染源 新建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交通流量和污染物排放量,5.3 评价等级判定,特殊项目评价等级判定,现状调查重点关注哪些污染源 包括项目污染源调查和区域污染源调查 明确:区域替代、削减、以新带老、总量来源 重点关注现状监测值不能反应其污染影响及变化的污染源(包括被替代污染源、区域在建、已批复的拟建项目) 监测期间已经存在且正常排放的污染

13、源不用做详细调查,8.1一般要求 一级评价:进一步预测模型 二级评价:不预测,只核算污染物排放量 三级评价:不预测,条款解读8、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8.2预测因子 选择有质量标准的评价因子作为预测因子,8.3预测范围(厂址为中心,设XY坐标轴) 覆盖评价范围及短期浓度占标率10%的区域 需预测二次污染物,覆盖PM2.5年均浓度占标率1%的区域 含一类区,覆盖对一类区最大环境影响,8.4预测周期 以基准年为周期,连续取1年 网格模型模拟二次污染物,选取1、4、7、10月,调整优化结构布局,条款解读8、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8.5 预测模型,5.3 评价等级判定,特殊项目评价等级判定,采用c

14、alpuff预测其他规定: 风速0.5m/s持续时间超过72h 20年统计全年静风频率超过35% 位于水体岸边3km内,采用估算模型判定是否会发生熏烟,如存在且1h质量浓度超标,调整优化结构布局,条款解读8、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8.5 预测模型,5.3 评价等级判定,特殊项目评价等级判定,8.6预测方法: 新增二次污染物预测方法,调整优化结构布局,条款解读8、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8.5 预测模型,5.3 评价等级判定,特殊项目评价等级判定,8.6预测方法: AERMOD/ADMS(系数法)预测PM2.5二次污染物浓度,SO2、NO2的二次PM2.5浓度转化系数:SO2: 0.58、NO

15、2:0.44,调整优化结构布局,条款解读8、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8.5 预测模型,5.3 评价等级判定,特殊项目评价等级判定,8.7预测与评价内容:分为达标区和不达标区,调整优化结构布局,条款解读8、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8.5 预测模型,5.3 评价等级判定,特殊项目评价等级判定,8.7预测与评价内容:达标区的新增源影响预测结论 新增污染源正常排放下污染物短期浓度贡献值的最大浓度占标率100% 新增污染源正常排放下污染物年均浓度贡献值的最大浓度占标率30%(其中一类区10%) 叠加现状浓度、区域削减污染源以及在建、拟建项目的环境影响后,主要污染物的保证率日平均质量浓度和年平均质量浓度均

16、符合环境质量标准,以上条件同时满足,则认为环境影响可接受 任一情况不满足,则认为环境影响不可接受,调整优化结构布局,条款解读8、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8.5 预测模型,5.3 评价等级判定,特殊项目评价等级判定,8.7预测与评价内容:分为达标区和不达标区,达标规划:2015年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法 第二章第十四条规定:未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城市的人民政府应当及时编制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 第十五条:城市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应向社会公开,直辖市和设区的市的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应当报国务院环保部门备案,调整优化结构布局,条款解读8、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8.5 预测模型,5.3 评

17、价等级判定,特殊项目评价等级判定,8.7预测与评价内容:不达标区的新增源影响预测结论 在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的前提下,且另有替代的削减源方案 新增污染源正常排放下污染物短期浓度贡献值的最大浓度占标率100% 新增污染源正常排放下污染物年均浓度贡献值的最大浓度占标率30%(其中一类区10%) 叠加达标规划浓度后,主要污染物的保证率日平均质量浓度和年平均质量浓度均符合区域限期达标规划要求;或区域整体质量改善。,以上条件同时满足,则认为环境影响可接受;任一情况不满足,则认为环境影响不可接受,调整优化结构布局,条款解读8、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8.5 预测模型,5.3 评价等级判定,特殊项目评价

18、等级判定,8.7预测与评价内容:区域规划,大气防护距离,调整优化结构布局,条款解读8、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8.5,5.3 评价等级判定,特殊项目评价等级判定,8.8评价方法:背景浓度叠加算法 达标区:逐日叠加 叠加(,) = 本项目(,) 区域削减(,) + 拟在建(,) + 现状(,) 不达标区:逐日叠加 叠加(,) = 本项目(,) 区域削减(,) + 拟在建(,) + 规划(,),调整优化结构布局,条款解读8、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8.5,5.3 评价等级判定,特殊项目评价等级,可,评价判定,8.8评价方法:当无法获得不达标区规划达标年的区域污染源清单或预测浓度场时,可评价区域环境

19、质量变化的整体情况 区域环境质量变化评价:年均浓度 = 本项目() - 区域削减() / 区域削减()100%,k - 20% 可判定项目建设后区域环境质量整体改善,调整优化结构布局,条款解读8、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8.5,5.3 评价等级判定,特殊项目评价等级判定,8.8评价方法:保证率日平均质量浓度,调整优化结构布局,条款解读8、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8.5,5.3 评价等级判定,特殊项目评价等级判定,采用进一步预测模型预测模拟一年时间周期,模拟项目所有污染源(改扩建项目应包括现有污染源)对厂界外的短期浓度 标示厂址周边所有超过环境质量短期浓度限值的网格区域,沿超标厂界同方向外延超标

20、区域距厂界的最远垂直距离即为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确定,厂界短期浓度满足排放限值,超过环境质量限值,可以自厂界向外设置一定范围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与卫生防护距离的执行(建议)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为2008版大气导则首次提出 总纲及大气导则均未要求计算“卫生防护距离”,环评中执行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有行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的直接执行(GB/T) 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原则与方法(GB3840-91)已在修订,公式法计算卫生防护距离不执行。 尚未失效的涉及防护距离的管理文件,仍应注意执行:如环发【2008】82号生物质发电新改扩建项目环境防护距离不得小于300米,条款解

21、读8、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调整优化结构布局,条款解读8、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8.5,5.3 评价等级判定,特殊项目评价等级判定,污染物排放量核算:与排污许可证制度无缝对接 包括项目新增源及改、扩建污染源:各排放口排放浓度、速率、年排放量,应为通过环评,且环评结论为可接受时对应的各项排放参数 强调“达标排放”、“措施可行”:包括排放浓度和排放总量 年排放量包括有组织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源,表C.31 大气污染物有组织排放量核算表 表C.32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量核算表 表C.33 大气污染物年排放量核算表 表C.34 污染源非正常排放量核算表,条款解读8、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总则(HJ942-2018)中5.2许可排放限值中要求:2015年1月1日以后取得环评审批意见的排污单位,许可排放量还应同时满足环评文件和审批意见确定的排放量要求。,调整优化结构布局,条款解读8、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8.5,5.3 评价等级判定,特殊项目评价等级判定,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主要关注点有哪些 预测模式的选择(说明程序名称与版本号) 环境影响预测的基础数据(说明基础数据来源,示意图) 计算点的选取(敏感点、计算网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