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及岩石渗流能力关系探析_第1页
裂缝及岩石渗流能力关系探析_第2页
裂缝及岩石渗流能力关系探析_第3页
裂缝及岩石渗流能力关系探析_第4页
裂缝及岩石渗流能力关系探析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裂缝及岩石渗流能力关系探析 摘 要 裂缝系统发育特征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岩石的渗流能力,本文笔者在前人基础上通过对裂缝系统野外调研和室内观察等手段,对影响岩石渗流能力的主要因素(包括裂缝的宏观表征、静岩围压、现今地应力大小、裂缝闭合性及压差)进行了总结和探讨,为裂缝性储层的进一步研究和勘探开发提供理论科学依据 关键词 裂缝 低渗透储层 渗流能力 张开度 中图分类号:te344 文献标识码:a 0绪论 裂缝是低渗透储层的有效储集空间和主要的渗透通道,控制了低渗透油气藏的渗流系统。裂缝性储集层已成为油气储集层中很重要的类型,裂缝的存在不仅控制了储集层油气的产出,而且也是影响油气富集的重要因素。裂缝的

2、渗流能力研究是预测和勘探开发该类油气资源重要工作之一。裂缝的渗流能力主要由渗透率和渗流速度体现,二者均与裂缝的地下张开度和裂缝间距密切相关,渗透率是裂缝地下张开度和裂缝间距的函数,而裂缝的地下张开度又是裂缝面所受的静岩压力的函数, 与裂缝产状、埋藏深度、流体压力以及现今地应力方向与大小有关 1裂缝与岩石渗流能力关系 影响低渗透储层渗流特征的不同和渗流能力的大小因素众多,主要取决于裂缝宏观发育程度(裂缝产状、张开度、裂缝间距、密度、充填程度等),围岩压力、流体压力、现今地应力大小,此外,裂缝闭合和压差对裂缝渗流情况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1.1裂缝的宏观表征与渗流联系 一般地,当岩体发育裂缝时,其渗透

3、率明显增大。裂缝的规模越大,其渗透率增加的幅度越大。裂缝发育密集且复杂、连通性好、充填程度小的地方渗流力强。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随着裂缝的倾角变小,裂缝的张开度和渗透率随之变小。顺微层理面发育的近水平成岩裂缝呈断续分布,其横向连通性差,而且在上覆围压作用下呈闭合状态,开度小,渗透率低。因此,近水平成岩裂缝对储层整体渗透性的贡献相对较小,主要是影响单井产能,控制低渗透油藏渗流作用的主要为高角度构造裂缝 1.2静岩围压对渗流的影响 静岩围压的改直接影响裂缝的张开度,进而影响裂缝的渗透率。一方面,储层中裂缝倾角的不同使得裂缝面所受的静岩围压随之改变,裂缝倾角变小,裂缝面所受的静岩围压增大,使得

4、裂缝的张开度和渗透率随之变小,渗流能力变差;另一方面,对于低渗透储层(特别是特低渗透砂岩),储层渗流阻力大,地层压力下降快,使裂缝面所受到的静岩围压增大,从而导致裂缝的开度变小,渗透率降低,并具有一定的不可恢复性 1.3现今地应力大小对渗流影响 不同方向裂缝的渗透率受现今应力场的影响。现应力场通过影响各组裂缝开度影响其渗透性。与现应力场最大主压应力近平行分布的裂缝呈拉张状态,连通性好,开度大,渗透率高;与现应力场最大主压应力近垂直分布的裂缝呈挤压状态,连通性差,开度小,渗透率低;而与现应力场最大主压应力斜交的裂缝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因此,在大多数低渗透储层中,虽然各组裂缝密度不同,由于受现应力场

5、的影响,常存在一个与现应力场最大主应力方向近平行的主渗透方向,但其它方向裂缝的渗透性也不容忽视,这对油田开发井网部署至关重要 1.4裂缝闭合性对渗流影响 缝性油气藏中流体的渗流规律不同于一般多孔介质,一方面主要取决于储层裂缝发育程度、分布特征和裂缝几何性质等天然因素;另一方面,裂缝性油气藏随着油气被采出,井筒内压力下降,储层裂缝宽度减小,裂缝流动空间减小,裂缝内的最高速度随之减小,裂缝局部区域粗糙裂缝面出现完全闭合,流动变得困难甚至无流动,流体只能“绕行”,流线轨迹也变得更加“曲折”,渗透性将会降低,因此,分析裂缝闭合对裂缝性油气藏产能的影响就显得十分必要 1.5压差对渗流影响 地层裂缝渗流过

6、程中,其压差对其渗流能力也有着极大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随着裂缝进出口压差的增大,裂缝内的渗流速度也随之增大,流体在裂缝中的流线轨迹变化不大,即主要集中在渗流的主要通道中,不过渗流通道变得更加集中 2结论 通过以上所述,得知裂缝地下张开度和裂缝间距是影响储层渗透能力的主要因素,通过影响储层渗透率和渗流速度来直接体现。因此,裂缝的宏观发育特征是影响储层渗流能力的最重要因素,另外,静岩围压、现今地应力大小、裂缝闭合性及压差等影响裂缝张开度和裂缝分布密度的间接因素也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 曾联波.低渗透砂岩油气储层裂缝及其渗流特征j.地质科学,2004(01):11-17. 2 周德华,焦方正,葛家理.裂缝渗流研究最新进展j.海洋石油,2004(02):34-38. 3 郝明强,刘先贵,胡永乐.微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单相流体渗流特征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7(06):79-81+116. 4 王珂,张荣虎,戴俊生,郇志鹏,田福春.低渗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