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某污水处理厂岩土工程勘察报告_第1页
秦皇岛市某污水处理厂岩土工程勘察报告_第2页
秦皇岛市某污水处理厂岩土工程勘察报告_第3页
秦皇岛市某污水处理厂岩土工程勘察报告_第4页
秦皇岛市某污水处理厂岩土工程勘察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前言1.1工程概况受xx(天津)市政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的委托,秦皇岛市xx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承担了其拟建的秦皇岛市xx区污水处理厂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该工程安全等级、场地等级和地基等级均为二级。岩土勘察等级为二级。本次勘察为施工图设计阶段的详细勘察。本次勘察拟建的建(构)筑物特征见表1-1。 建构筑物特征一览表 表1-1序号名 称单位数量地上层数结构基础类型埋深(m)安全等级1粗格栅套21沉井10.0二2进水泵房座11沉井10.0二3细格栅套21现浇砼2.5二4旋流沉砂池座2现浇砼3.5二5曝气池座2现浇砼3.0二6沉淀池座4现浇砼4.0二7加氯间座11框架二8接触池座1现浇砼3.0二9回流

2、,剩余污泥泵房座11现浇砼3.5二10贮泥池座1现浇砼2.0二11污泥浓缩脱水机房座11框架二12鼓风机房座11框架二13综合楼座12框架二14锅炉房座11框架二15机修车间,汽车库座11框架二16仓库座11框架二17变配电室座11框架二18传达室座11框架三19自行车棚座11三1.2勘察目的和要求(1) 查明建筑物范围内各岩土层的类别、结构、深度、分布、厚度、坡度、和岩土工程特性。(2) 查明拟建建筑物场地内有无影响工程稳定的不良地质现象,分析评价场地的稳定性。(3) 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水位变化幅度、地下水类型,判定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提供基坑开挖和降水设计的水文地质参数。(4)

3、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评价与预测地震效应。(5) 提供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岩土的强度参数、变形参数及地基承载力的建议值。(6) 对地基和基础设计方案提出建议,评价基础施工的环境影响,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1.3勘察依据l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94)l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l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l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l 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l 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l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l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9:98

4、)l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91)l 勘察委托任务书1.4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量 根据工作目的与要求编制了勘察工作技术纲要,按二级岩土工程勘察详勘阶段的技术要求布置勘察技术工作。勘探孔数量、位置、深度 均由工程设计单位(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确定,共布置勘探孔27个,主要技术方法为现场调查、工程钻探、原位测试和取样分析。 依据勘察纲要及工程合同对工期的要求,结合场地施工条件,我公司共投入两台(套)外业施工设备,即一台dpp-100型和一台g2型工程钻机,采用泥浆护壁回转和锤击钻进、薄壁取土器静压和重锤轻击取样工艺,原位测试以标准贯入和动力触探为主,采用野外钻探、原位测试、室内土

5、工试验等综合方法进行勘察评价,完成的主要外业工作量如表1-4。 外业工作量统计表 表-4钻探标准贯入试验(次)重型动力触探(m)波速试验(m)取样(件)孔数(个)进尺(m)原状土扰动土27503.6510391.7020.04558 需要说明的是:本次勘察利用了初勘的部分资料,包括两个水样分析资料和一个波速孔的测试资料。1.5勘察进程1.5. 1野外作业:2002年10月17日11月16日(因场地农作物收割其中停工15天)1.5.2 提交报告:2002年11月20日2. 勘察场地工程条件2.1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 场地位于秦皇岛市xx区港城大街东段南侧,龙港路西侧,原xx区污水处理厂北侧,场地地

6、面较平坦,原地面大部分为农田(水稻田),勘察期间场地地面标高为2.674.07m,最大高差1.40m 。场地北侧距场地边缘约40m有一天然水塘。 本报告标示的孔口高程为绝对高程,高程基准点取自场地东北侧煤检办公楼西门厅西南角标识点bm76处,基准点高程海拔为3.490m。场区地貌属泻湖洼地。2.2 气候 秦皇岛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本区地处冰冻区,标准冻土深度85cm。本区多年平均降雨量698.5mm,年最大降雨量1273.5mm(1969年),每年降雨多集中在78月份,占全年的35%。本区主导风向受季风控制,冬季多北风和东北风,夏季多西南风和南风,全年平均风速4.5m/s,最大风

7、速为东北风,风速可达18m/s。夏季平均最高气温33.033.60c,冬季1月份最冷,平均最低气温-8.50c,极值-24.30c(2000年1月)。2.3 地层岩性本次勘察查明在钻探所达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层上部属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主要以杂填土、耕植土、粉细砂、粉土、粉质粘土、中粗砂、圆砾等为主,其下部为太古界混合花岗岩风化层,按其成因及物理力学性质差异,将场地所揭露的地层划分为9个工程地质层,现分述如表2-3。 表2-3层号时代成因 岩土 名称 层面 标高(m)厚度(m)岩性描述1q4ml杂填土2.674.070.404.80灰褐色杂色,湿,松散,主要由粘性土、砂性土、灰渣、碎砖头、碎石、煤

8、渣及少量生活垃圾等组成,分布较连续,厚度不均,回填时间3年左右。2q4pd耕植土2.203.570.400.80灰褐色,松散,湿,由粉土混砂等成分组成,含植物根系,分布不连续。q4mc粉细砂-0.732.870.503.50灰褐色灰黄色,湿饱和,松散,长英质,级配较差,均粒,含粉土薄层和粘粒,分布连续。q4mc粉土-2.531.500.703.90灰黄灰色,湿,稍密中密,含淤泥质土和砂粒及少量贝壳碎片,分布连续。q4mc粉土-3.930.460.402.00灰灰褐色灰绿色,湿,中密,夹粉质粘土薄层,混砂粒,分布不连续。q4al+pl粉细砂-4.911.180.404.30黄褐色,松散,饱和,长

9、英质,均粒,含粘粒,级配较差,分布连续。1q4al+pl粗砾砂-3.502.190.501.50黄褐色,中密,饱和,长英质,混粒,分布于第层粉细砂中,仅见于15、16、21、22号钻孔附近。q4al+pl粉质粘土-7.514.540.403.40黄褐色,可塑,具铁染,含砂粒,分布连续。q3al+pl中粗砂-9.175.930.403.10黄褐色,饱和,中密,长英质,混粒,级配较差,夹有砾砂和卵石薄层,分布不连续,局部缺失。q3al+pl圆砾-10.046.44大于2.20黄褐色,中密密实,饱和,主要成分为火山岩,部分为灰岩,圆砾呈圆形或亚圆形,由粘性土及中粗砂充填,局部轻微胶结,分布连续。ar

10、强风化混合花岗岩-15.2111.94未揭穿黄褐色,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云母等矿物组成,组织结构已大部分破坏,岩体呈碎块状,夹伟晶岩脉。2.4 地下水2.4.1地下水类型及埋藏条件本区位于地下水的径流区,由北向南流动。地下水可分上下两个含水层组。第一含水层组:上部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中的孔隙潜水,主要含水层为第层粉细砂、第层粉细砂 。第层粉土属弱含水层,第-1层粗砾砂,由于含粘性土较多,透水性及富水性均较差。第二含水层组:下部弱承压水,主要含水层为第层中粗砂及第层圆砾。其中第层透水性较好,第层圆砾,因含较多粘性土,透水性较差。地下水主要补给源为大气降水和侧向径流补给,

11、排泄方式以蒸发和侧向地下径流为主。勘察期间,所有钻孔中均见地下水,上层稳定地下水埋深0.531.95m,相应地下水位标高为1.742.27m。下层承压水,根据水文地质试验井观测,水位标高为0.680.89m。本场地西北侧,有一由西向东分布的长条形水塘,长约200m,宽3050m,该水塘为市区排洪河在雨季排洪不畅的情况下的蓄洪洼地,现水深12m,水面标高2.19m。本场地上层潜水受排洪洼地水的补给,水位变化与其关系密切。2.4.2水文地质试验根据本工程基坑开挖的需要,共布置了两个含水层组的抽水试验,由于场地西部有南北灌渠的阻隔,抽水井只好布置于东部场地。共打了三口深井及两口浅井,成南北向布置。第

12、一含水层组抽水试验,含水微弱,水量很小,抽水1小时后井水即疏干,而且恢复很慢,试验未继续进行。第二含水层组进行了完整井稳定流,带有两个观测孔的抽水试验,共进行了两个降深,其单井涌水量q=16.9m3/h,单位涌水量q=3.36m3/hm,平均渗透系数=0.360m/h(8.6m/d),详见抽水试验综合成果图表。2.4.3地下水动态特征地下水位将受季节性降水和地表水体影响变化浮动,其中主要是对第一含水层组影响较大。地下水位年最大平均变幅约为1.00m。本地区丰水期在6-9月份,一般至8月下旬地下水位达到最高值,枯水期间最低水位约在每年的5月。勘察期间处于平水位期。2.4.4水质评价根据初勘zk4

13、和zk22号钻孔现场取水样的水质简分析报告结果,地下水类型属cl-so4+hco3-na型,ph=8.0,属偏碱性水。秦市属冰冻区,类环境,按地层渗透性及腐蚀介质mg2+、so42-及侵蚀性co2的含量,依据规范标准评价,地下水对混凝土具有弱腐蚀性,在干湿交替条件下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中等腐蚀性,对钢结构有中等腐蚀性。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3. 场地地震效应3.1 抗震设计参数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的有关规定,本场地的抗震设计参数如表3-1。 抗震设计参数 表3-1县区抗震设计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设计地震分组标贯锤击数基准值xx区70.10g第二组83.2建筑

14、场地类别根据本次勘察的17号钻孔和初勘时zk2号钻孔的实测剪切波速资料,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4.1.5条的规定,计算场地土层等效剪切波速,详见表3-2。 主要土层剪切波速试验结果统计表 表3-2孔号层号岩土层名称层底深度(m)层厚(m)剪切波速值s(m/s)传播时间(s)等效剪切波速se(m/s)zk2耕土0.600.60730.008212.8粉细砂2.702.101420.015粉土4.702.001130.018粉土5.600.901540.006-1粗砾砂6.100.501730.003细砂8.001.902470.008粉质粘土9.901.902760.

15、007卵石15.205.303030.018强风化混合花岗岩16.501.303880.003强风化混合花岗岩20.003.504390.00617-1杂填土1.401.41290.011180.2粉细砂2.000.61290.005粉细砂2.600.693.50.006粉土3.00.493.50.004粉土4.01.0108.00.009粉土5.01.096.70.010粉土5.80.886.80.009粉土6.00.286.80.002粉土6.70.7102.00.007粉土7.00.3102.00.003粉土9.02.0233.00.009粉土9.20.2205.00.001粉质粘土11

16、.01.8205.00.009圆砾13.02.0271.00.007圆砾15.02.0286.00.007圆砾17.02.0396.00.005圆砾17.90.9407.00.002强风化混合花岗岩19.01.1407.00.003强风化混合花岗岩20.01.0410.00.002根据表3-2计算结果表明,该场地20.0m深度范围内的平均等效剪切波速为196.5(m/s),综合评价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场地土。场地覆盖层厚度20.0m21.0m,属于大于等于3.0m小于等于50.0m范围,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4.1.6条判定,该建筑场地类别为类,特征周期为0.40s。该建

17、筑场地位于秦皇岛市抗震设防区划中的c区。3.3液化判别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的规定,对场地内可液化的饱和砂土层进行了初判。粉土的粘粒含量均大于10,可判为不液化土;第、层粉细砂为可液化土层,需进一步进行液化判别,故采用标准贯入试验进行判别,结果表明该场地内的第、层粉细砂均为可液化土层,场地平均液化指数为12.1,属中等液化场地,其判别结果见表3-3. 砂土液化计算表 表3-3孔号土层名称及编号地下水位深度(m)标贯深度(m)厚度(m)实测值(击)临界值(击)是否液化液化指数(ile)液化指数(ile)单孔平均5粉细砂0.701.301.0087.715.912.1粉

18、细砂0.702.300.7048.53.7粉细砂0.706.401.60611.86.8粉细砂0.707.801.40612.95.48粉细砂0.701.801.3075.11.88.6粉细砂0.705.300.801110.9粉细砂0.706.301.401911.7粉细砂0.708.102.10713.16.811粉细砂0.402.301.4068.13.611.5粉细砂0.403.300.7049.54.1粉细砂0.408.000.50613.33.819粉细砂0.601.301.3097.812.1粉细砂0.605.600.85611.23.7粉细砂0.606.901.25712.24

19、.3粉细砂0.608.101.10613.24.122粉细砂0.891.601.1537.87.118.3粉细砂0.892.501.1548.56.1粉细砂0.897.801.90812.75.126粉细砂1.162.801.1078.51.96.3粉细砂1.168.400.95913.01.9粉细砂1.169.900.95714.22.5注:地下水位深度按年平均最高水位计取。3.4地段类别判定根据抗震规范第4.1.1条判定,该场地属于对建筑抗震的不利地段和在地震条件下的不稳定场地。4. 岩土参数的统计分析各岩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及原位测试统计结果见表4-1物理力学指数统计表。现场取样室内土

20、工试验结果见土工试验成果表。本报告各项岩土参数指标的统计均是剔除异常数据后的最后统计结果。根据表4-1,从各土层主要力学性质测试指标(砂土的n值,粘性土和粉土的e s值)可以看出:第层细砂0.3,为高变异性土层,力学性质不均匀;第层粉土0.2,变异性低,力学性质较均匀;第层各土层变异系数均小于0.3,属中等变异性土,力学性质较均匀。5.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5.1岩土层的工程性质本场地第层杂填土和耕植土,成分较复杂,呈松散状态,物理力学性质差,无工程利用价值;第层粉细砂:松散,饱和,厚度不均匀,属液化土层;第层粉土:稍密中密,湿,部分地段含淤泥质土,属中压缩性土层;第层粉土:中密,湿,分布不连续,

21、属中压缩性土层,按、两层所处的位置,将成为本工程绝大部分构筑物的基础持力层;第层粉细砂:松散,饱和,液化土层;第1层粗砾砂:饱和、中密,呈透镜体分布于第层中;第层粉质粘土:可塑,属中压缩性土层;第层中粗砂:中密,局部稍密,分布较连续;第层圆砾:中密密实,层位稳定,层顶面较平缓,本层可选作为粗格删和进水泵房的基础持力层;第层强风化混合花岗岩:层位稳定,层面较平缓,力学性质好,强度高。5.2岩土层地基承载力及变形参数根据室内外勘察测试资料综合分析确定各岩土层承载力标准值及压缩模量见表5-2。 岩土层地基承载力及压缩模量一览表 表5-2层号岩土层名称承载力标准值fk(kpa)压缩模量es(mpa)粉

22、细砂905.5粉土70 4.0粉土100 5.0粉细砂1057.01粗砾砂30025.0粉质粘土180 6.0中粗砂25023.0圆砾40035.0 强风化混合花岗岩550注: 根据原位测试指标换算的经验值 5.3场地的稳定性和建筑的适宜性评价本场地在同一地貌单元和水文地质单元内,地层基本水平分布。地层岩性较复杂,层次多,且厚度不均匀。均匀性和密实度均较差,场地为中等液化场地,属抗震不利地段;地下水埋藏浅,且对混凝土具弱腐蚀性;基岩岩体基本完整,局部起伏平缓,勘察中未发现断裂构造破碎带。综合评价属工程地质条件较差的非稳定场地,但适宜本工程建设。6. 结论及建议(1)根据勘察结果表明,该场地上部

23、地层结构较复杂,层次多,厚度不稳定,上部各土层均匀性和密实度较差。综合评价该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较差。(2)该区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建筑场地类别为类,为中等液化场地,抗震不利地段,属于在地震条件下的不稳定场地。(3)本区标准冻土深度0.85m。(4)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和拟建筑物的特点地基基础可采用如下天然地基方案:a.粗格栅、进水泵房埋深10.0m,可以第层圆砾作持力层,承载力fk按400kpa进行设计,可采用沉井法进行施工,沉井外壁摩阻力见表6-1. 沉井外壁摩阻力 表6-1层号岩土层名称土与沉井外壁的单位摩阻力f(kpa)下沉系数备注1杂填土101.10采用泥浆助沉时为42耕土13粉细砂12粉土11粉土13粉细砂15粉质粘土20中粗砂20圆砾25b.自行车棚、传达室可以第层粉细砂作持力层,按fk=90kpa进行设计。c.上述构筑物以外的其它建(构)筑物,由于基础埋深较浅(4.0m)相应深度的土层为第层细砂和第层粉土。前者为液化层,后者为软弱土层,压缩性高,不适宜直接作基础持力层,建议采用振冲置换碎石桩对地基进行处理,处理深度至第层底面。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