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财政政策实施现状与问题分析_第1页
我国教育财政政策实施现状与问题分析_第2页
我国教育财政政策实施现状与问题分析_第3页
我国教育财政政策实施现状与问题分析_第4页
我国教育财政政策实施现状与问题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国教育财政政策实施现状与问题分析 汤传虎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重庆 北碚 400715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财政投入增长很快,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成就。为了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国家对教育财政政策也进行了调整,但在具体的政策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根据近几年教育财政实施现状进行有益探究。关键词教育财政政策;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国民生产总值;预算内教育经费一、 现阶段我国教育财政政策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建立和完善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教育财政政策。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首次提出建立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的教育经费体制。该纲要

2、明确提出教育经费投入的总标准: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要在20世纪末实现4%的目标。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财政性教育进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1“两个比例”、“三个增长”成了衡量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教育支出的重要指标,对促进教育经费的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义务教育财政管理政策进一步调整。2001年颁布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规定:“对农村义务教育,

3、实现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2县级政府将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上承担主要责任,中央、省和地(市)级政府要通过增加转移支付等方式负担起相应的责任。2006年6月新修定的义务教育法在全国人大通过,新法规定,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实行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根据职责共同负担,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负责统筹落实的体制。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政策方面,2003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到2007年争取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享受到“两免一补”,3即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活费。2005年12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4、进一步规定到2007年全国农村普遍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的政策。到目前为止,该计划进展顺利。中国高等教育财政政策调整的重点是建立高等教育的多元化经费渠道,扩大高等教育资源供给,提供多种受教育机会,满足人们对高等教育需求。高等教育经费结构变化的趋势是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逐步下降,非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逐年增长。二、我国教育财政实施现状(一)中央和地方教育财政预算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包括国家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企业办学校教育经费、校办产业、勤工俭学、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及其他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是直接或间接来自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用于教育的总经费量。

5、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由地方和中央两部份预算组成。近年来,从绝对数看,中央和地方两部份预算增长比较快。据最新统计,2005年中央和地方两部份预算分别是423.42亿元、4242.27亿元,分别是2001年的1.59倍、1.83倍,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4.71%、20.80%。地方财政性预算增长快于中央。从两者在国家教育预算中所占比例来看,地方承担着主要责任。2005年地方教育财政预算占国家预算的90.92%,中央预算只占9.08%,两者的分配比例不太合理。中央政府对教育投入应该发挥更大作用。表一 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 单位:亿元预算内教育经费 20012002200320042005年均增

6、长率(%)中央266.56304.23335.08368.01423.4214.71地方2315.822810.013118.783659.874242.2720.80(根据2006年中国教育年鉴整理)(二)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与国家财政总支出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财政收入迅速增加。从2001年到2005年,财政收入年均增长率为 20%以上。五年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比较快,年均增长15.08%,其增速低于国家财政收入增长,且增长速度有减缓趋势。2001年,财政性经费为3057.01亿元,增长率为19.29%,到2005年为5163.08亿元,增长率下降到15.61%,相对于国家财政总

7、支出增长速度来看,只有2001年财政总支出的增长速度18.99%低于教育经费的增长速度,其他年份的增长率均高于教育经费的增长。从国家教育经费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来看,近五年来呈逐年下滑的倾向,2001年比重为16.17%,至2005年下降到15.21%。没能完全实现1995年教育法规定的“两个比例”的目标。国家教育财政性教育拨款有待进一步加强。 表二 国家财性教育经费与国家财政总支出年 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国家财政总支出比重(%)金额(亿元)增长速度(%)金额(亿元)增长速度(%)20013057.0119.2918902.5818.9916.1720023491.4014.2122053.

8、1516.6715.8320033850.6210.292465011.7815.6220044465.8715.9828486.8915.5715.5820055163.0815.6133930.2819.1115.21(根据2006年中国教育年鉴整理)(三)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与国民生产总值近年来,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迅速,2001年我国的GDP为109655亿元,2005年为183868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9.4%。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虽然近年来得到了较快的增长,但国家教育经费在GDP中所占比例表较低的情况没取得实质性进展,2001年国家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为2.

9、79%,2005年为2.81%。没能实现1993年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定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4%的目标且还有较大差距。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加明显。2004年,美国公共教育经费占GDP为5.6%、加拿大为5.2%、澳大利亚为4.6%、法国为5.8%、日本为3.7%、英国为5.4%,与同为发展中国家印度3.8%相比也有不小的差距。4表三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与国民生产总值年份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国民生产总值(GDP)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金额(亿元)增长率(%)金额(亿元)增长率(%)20013057.0119.291096558.3 2.7920023491.4

10、014.211203339.1 2.90 20033850.6210.2913582310.0 2.8420044465.8715.9815987810.1 2.7920055163.0815.611838689.9 2.81(根据国家统计局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四)国家财政教育经费与民间教育经费民间教育经费包括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社会捐助和集资办学经费、学费和杂费以及其他教育经费。财政性教育经费在教育总经费中占主体地位。2005年财政性教育经费为5163.08亿元, 占全国教育经费8418.84亿元的61.13%。2001年至2005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年均占教育经

11、费的62.67%,民间教育经费年均占教育经费37.33%。近年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所占全国教育经费呈下降趋势:由2001年的65.92%下降为2005年的61.13%,五年来下降了7.27%。民间教育经费所占比例相应上升,民间教育经费正在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表四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与民间教育经费 单位:亿元 年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民间教育经费金 额占教育经费的比重(%) 金 额占教育经费的比重(%)20013057.0165.921580.6534.0820023431.4062.632048.6037.37 20033850.6262.022357.6537.98 20044

12、465.8661.662777.1438.34 20055163.0861.133255.8438.87(根据2006年中国教育年鉴整理)(五)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随着我国教育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教育预算的经费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一方面,生均教育预算经费快速增长(普通高等教育除外)。2001年至2005年,小学生均有645.28元增长到1327.24元,增长了一倍多。初中生均增长了62.45%,普通高中生均增长了33.42%,职业中学增长了28.05%。其中义务教育生均经费增长比较快,年均增长率超过20%。普通高校生均经费呈负增长趋势:由2001年生均6816.23元下降到5375.94元。但

13、教育经费结构的不均衡、不合理状态还没有根本改变,2005年,小学、初中、普高、职业中学、普通高校的生均经费的比率为1:1.13:1.48:1.49:4.05,普通高校生均经费明显偏高,不利于我国教育事业整体健康发展。高等教育财政体制改革力度还要进一步加大。表五 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 单位:元年份20012002200320042005年均增长率(%)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小学 645.28813.13931.541129.111327.2426.42初中817.02 960.511052.001246.071498.2520.85高中1471.121565.251606.581758.631959.

14、248.30职业中学1547.321664.061684.791842.581980.547.00普通高校6816.236177.965572.585552.505375.945.28(根据2006年中国教育年鉴整理)三、教育财政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财政性教育投入存在不足。虽然近年来我国财政性教育投入有了明显增加,但总量仍然不足。从国际上看,目前发达国家的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平均为5.1%,欠发达国家公共教育投入平均占GDP的3.84%。我国教育投入显然低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到2005年为止仍然没能完成1993年确定的二十纪末实现4%的目标。政府在教育预算中应该努力加大教育

15、投入,遏制财政性教育经费在教育经费中下降的趋势。中央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努力改变在财政性教育经费中投入偏低的局面,确保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速度快于财政增长速度,从而让我国的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得到足够的经费支持。 (二)教育投资结构不太合理。基础教育方面,政府财政性投入比重过低,影响了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从世界范围来看,教育几乎都是本国政府财政重点投入的对象,政府对义务教育负主要责任,承担着其绝大部分教育投入,一般政府对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占公共教育整经费的70%以上。以2004年为例,英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基础教育经费的投入占公共教育整经费的比例分别为:68%、78%、80%、75%

16、。5相比之下,我国义务教育政府财政性投入偏低。高等教育财政性投入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较高,2005年,高等教育财政性投入占总各高等教育投入的51%,企业和社会团体投资过低,个人和家庭投资比例过高。从国际范围来看,外国高等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民间,政府投入比较少。2004年,英国、法国和日本在高等教育的投入分别占公共教育经费的20%、21%和14%。6教育投资结构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应该进一步加大对教育投资结构的调整,改变基础教育投入过低局面,同时,进一步加大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改革,拓展高等教育投资渠道,努力吸引民间资金对高等教育的投入。 (三)现行的教育财政投入分配机制有待改

17、进。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对教育投入是,地方政府预算占整个政府预算九成左右。特别是义务教育方面,经费投入主要依靠县级政府,但由于各个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尤其是经济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教育经费很难得到有效保障,这样就会严重制约着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影响着教育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均衡发展。(四)国家财政缺乏必要的教育平衡机制,地区间教育发展失衡。20世纪80年代以来,义务教育的财政管理权限下放给地方后,国家财政缺乏必要的教育平衡能力与协调机制。教育支出的地区差异更明显,这样造成地区间、城乡间的差距在不断扩大。沿海发达地区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差距明显。7 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

18、教育法L./edaos/website18/info432.htm.2007-8-102中共中央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R.中国教育新闻网 /jyzl/jywx/zywj/t20060219_10178.htm.2007-10-16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的决定R/edoas/website18/info13956.htm.2007-9-20 456UNESCO institute for statistics DB/OL. http: / st

19、 / unesco/TableViewer/document.aspx?ReportId=21&IF_Language=eng&BR_Country=3920&BR_Region=40515.2007-10-187徐瑞娥(整理).完善我国财政教育投入体制问题的研究综述J. 经济研究参考.2004,(95) Reality Problem Exiting in Our Countrys Educational finance Policy TANG Chuang-hu School of Education,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Beibei 400715,chinaAbstract:Along with our countrys economic dev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