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阳区中山中学高中语文必修四导学案过秦论_第1页
广东省惠阳区中山中学高中语文必修四导学案过秦论_第2页
广东省惠阳区中山中学高中语文必修四导学案过秦论_第3页
广东省惠阳区中山中学高中语文必修四导学案过秦论_第4页
广东省惠阳区中山中学高中语文必修四导学案过秦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6、过秦论导学案编制:谭宇菲 审核:吴丽君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时代背景。2.朗读全文,读准字音,读准句读。3.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结构。4.积累文言知识。二、课文助读1.解题本文是史论。“过秦”意思是 “指出秦的过失” ,“过”是动词。“论”是一种议论文体,重在阐明自己的意见,“过秦论”意为“指责秦的(政治)过失的一篇政论”。这是贾谊最著名的作品,分上、中、下三篇。本文是上篇,总论天下形势,指出秦灭亡的原因,提出中心论点,主要论述秦始皇的政治过失。中篇剖析秦统一天下后没有正确的政策,秦二世没有能够改正秦始皇的错误政策,主要指责秦二世的过失。下篇秦在危迫的情况下,秦子婴没有救亡扶

2、倾的才力,主要指责秦子婴的过失。2.作者介绍 贾谊(前200前168),世称“贾生”,西汉洛阳人。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年少即以文才超众著称,仅活了33岁。 贾谊在政治上有远见卓识,能洞察隐微,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能抓住当前社会主要问题、预见未来隐患,作出精辟分析,提出有效对策。在思想上,以儒家思想为主,主张国家应以民为本,施行仁政,重视礼乐,严明等级;同时也杂有法家运用法术势,力主中央集权,削弱诸侯权势和道家的貌似旷达实为消极等思想。这些反映到他的政治主张上是积极进步,富有进取精神的。他的政论散文峻拔锋利,针砭时弊,淋漓酣畅,对后世散文创作很有影响。他的为人,很为司马

3、迁推崇,司马迁把他和不同时代的屈原相提并论,撰写了屈原贾生列传。贾谊生活的西汉初期,由于经过500多年的战争破坏,社会经济凋敝,人口减少,所以贾谊认为推行“仁政”可以“安民”,他曾多次上疏,评论时政,过秦论就是为宣传这种主张写的。过秦论有上中下三篇,这里选的是上篇。鲁迅曾称赞本文为“西汉鸿文”。2、后人对贾谊(史称贾生)的评价:苏轼论贾谊“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成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节自贾谊论有删节)毛泽东论贾谊毛

4、泽东七绝贾谊:“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梁王堕马寻常事,何须哀伤付一生。”又写了七律咏贾谊:“少年倜傥廊庙才,壮志未酬事堪哀。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华国树千台。雄英无计倾圣主,高节终竟受疑猜。千古同惜长沙傅,空白汩罗步尘埃。”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3、时代背景春秋以来,战乱频繁,加之秦统一后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社会经济遭受了五百年来的特大破坏。农民大量流亡异乡,不得耕作;还有些为生计所迫,卖妻鬻子或自卖为奴。战乱使人口锐减,商业萧条。奸商囤积居奇,物价昂贵,米一石值万钱,马一匹达百金。新建立的西汉政权,府库空虚,财政困难。史

5、载当时:“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人民很需要休养生息。针对这种现实,为巩固西汉政权,贾谊借“过秦”以“规汉”,主张施行仁政,“与民休息”。当然,贾谊所说的“仁政”,完全是站在统治阶级立场上的,不可能包括消灭剥削、消灭阶级压迫等内容,这是历史的局限、阶级的局限,不能苛求。预习题(一)一、诵读全文。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崤( )膏腴( )逡( )巡镞( )黔( )首 氓( )隶隳( )鞭笞( ) 轸( )恬( )藩( )篱瓮( )牖( ) 孝公既没( ) 召( )滑施( )及 俯首系( )颈 践华( )为城 劲( )弩 不及中( )人墨翟( )蹑足行( )伍朝( )同列 将

6、( )数百之众 度( )长絜( )大 谪( )戍比权量( )力 万乘( )之势 一夫作难( )崤(xio) 膏腴(y) 逡(qn)巡 镞(z)黔(qin)首 氓(mng)隶 隳(hu) 鞭笞(ch)轸(zhn)恬(tin) 藩(fn)篱瓮(wng)牖(yu) 孝公既没(m)召(sho)滑 施(y )及 俯首系(x)颈 践华(hu)为城劲(jng)弩不及中(zhng)人 墨翟(d) 蹑足行(hng)伍 将(jing)数百之众度(du)长絜( xi)大谪(zh )戍 比权量(ling)力 万乘(shng)之势 朝(cho)同列 一夫作难(nn)三、积累文言词汇。1、实词积累(一词多义)。解释下列词

7、在句中的意思:(1)因蒙故业,因遗策。( )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相如因执壁却立。( ) 因利乘便( )(2)北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 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汉王引诸侯兵北。( )(3)、亡: 河曲智叟亡以应()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吞二周而亡诸侯( )2.下列各句已补出被省略的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A.南取百越之地,以(之)为桂林、象郡 B.收天下之 兵,聚之(于)咸阳C.俯首系颈,委命(于)下吏 D.(百越之君)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四、请你提出一两个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课外拓展(一)文言虚词“因”用法:【因】本义阐析:“因”字除了

8、指“原因”、“因为”外,还当“凭借”、“按照”、“沿袭”讲,它为什么这么多意思,要怎么记忆呢?答:甲骨文“因”字像一个人卧在席上,是“茵”的初文,本义是“席子”、“垫子”。由于席子、垫子之类的东西是供人们躺或者依靠的,所以“因”字可引申为“依靠”、“凭借”。如“高祖因之以成帝业”隆中对。由此,可引申为“根据”、“按照”,如“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核舟记;还可以表“沿袭”(凭借着原有的不加改变),如“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因”字的“原因”义,也来自“凭借”义原因也是一种凭借。至于“因为”义,是“原因”虚化而来的。(一)介词。1依照,根据。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变法者因时而化。善战者因其势

9、而利导之。2依靠,凭借。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 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屈原列传)3趁着,趁此。不如因而厚遇之。(鸿门宴)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4通过,经由。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鸿门宴)5因为,由于。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书)(二)副词。1于是,就;因而。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战)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2原因,缘由,机缘。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三)动词1根据。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五蠹)2沿袭,继续。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预习题(二)一、1

10、.这一篇史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如何理解这句话? 二.理清文章结构,完成下面填空:按表达方式可将全文分为两个部分:(一)记叙部分( ):写 第一层:( ):写 第二层:( ):写 (二)议论部分( ):写 三、阅读第一段。翻译,注意加点词的翻译。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2、外连衡而斗诸侯。 四、请你提出一两个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课外拓展(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以下问题。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1、“可怜”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的赏析。 2这首诗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 预习题(三)阅读第二段一、链接相

11、关知识1.“外连衡而斗诸侯”中“连衡”也写作“ 连横 ”,是 秦国 采取的一种离间六国,使它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当时一些诸侯国也曾采取另一种策略来对付秦国,叫“ 合众 ”。提出前一种策略的代表人物是 张仪 ,提出后一种策略的代表人物是 苏秦 。2.第二段中相关人物介绍:宁越战国时中牟人。相传他怕种田劳苦,发愤读书。别人休息他不休息,别人睡觉他不睡觉。学了十五年终于学成。徐尚战国时人,以苏秦为首的合纵连横谋士。苏秦苏秦,字季子,东周(公元前317年前)洛阳轩里人据(今洛阳东郊太平庄一带),是战国时期与张仪齐名的纵横家。可谓“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熄”。他出身农家,素有大志,曾

12、随鬼谷子学习纵横捭阖之术多年。被诸侯重用,相传最多时,曾身挂六国相印。与赵秦阳君共谋,发动韩、赵、燕、魏、齐诸国合纵,迫使秦国废帝退地,至乐毅破齐前夕,遭车裂而死。杜赫战国策中关于杜赫的文章有5篇。杜赫想让东周重用景翠,就对东周君说:“您的国家很小,倾尽您的珍宝侍奉显赫诸侯的笼络人心的方法,不是太适合,应该好好反思一下。比如张网捕鸟,把网设在没有鸟的地方,永远也不会捕到鸟;把网设在鸟多的地方,容易使鸟惊觉,又会把使鸟惊飞。只有把网设在有鸟而鸟不多的地方,才会捕到很多鸟。如今您把钱花在声名显赫的人身上,可这些人却瞧不起您;把钱花在普通人身上吧,您对这些人指望不了什么、无所企求,又浪费钱财。君王只

13、有把钱花在暂时穷困潦倒,现在并不显赫,将来一定成大器的人身上,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周最周公子,侍奉秦昭王。其能力较强,但私欲也很重,时刻不忘为自己谋利,所以成不了大事。战国策中涉及的21篇。陈轸战国时纵横家。秦国在一次战争中打败了韩国,于浊泽俘虏了韩国的两个将领。韩臣公仲向韩王献计,用韩国的一座名城和一些兵器为议和条件,让秦国向南出兵攻打楚国。楚国处在秦、韩军队联合进攻的情况下。楚国谋臣陈轸向楚王献缓兵之计,即告示全国,调兵遣将,扬言去救韩;并派遣使者,携带很重的礼品献给韩国,阻止秦、韩合兵。韩王果然中计,听信楚国救援韩国的假言,派人与秦国断交。秦、韩大战,楚国坐山观虎斗。韩国大败。陈轸的缓兵

14、之计运用成功。召滑(sho hu)召滑是接替昭阳担任大司马的人物,也是楚国抗秦派的另一个代表,是一个精明的军事家和外交家。前317年,楚简记此年为“大司马昭滑救吕之岁”。楚之吕即河南南阳,昭滑救吕,大概是为了援助正在与秦兵苦战的韩魏两国。前314年,昭滑参与了存燕运动的外交活动。苏厉 事迹不如两位兄长多,但是由于三苏(苏秦,苏代,苏厉)被后世称道,也同样闻名遐迩,也可能含有苏氏家族雄辩才能遗传因素的影响,主要为齐国服务。战国策中涉及的8篇。乐毅生卒年不详,中山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人。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报了强齐伐燕之仇。乐毅先祖乐羊为魏文侯(魏斯

15、,魏国开国君主)手下的将领。曾率兵攻取中山(参见魏灭中山之战),因功被封在灵寿,乐羊死后,葬于灵寿,从此乐氏子孙便世代定居在这里。中山复国后,又被赵武灵王(?前295年)所灭(参见赵攻中山之战),乐毅也就成了赵国人。吴起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军事理论家、军事改革家。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一说曹县东北)人。后世把他和孙子连称“孙吴”,著有吴子, 吴子与孙子又合称孙吴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带佗易林益之临说:“带佗、儿良,明知权兵,将师合战,敌不能当,赵、魏以强”可知他们是赵,魏的将领倪良-战国时期军事家,率领六过军队始祖西汉御史大夫倪宽 (?前103)西

16、汉武帝时千乘郡(今东营市广饶县石村乡倪家村)人。幼年家境贫寒,每下地劳动,总是把五经挂在锄钩上,有空即读,“带经而锄”的故事广为流传。王廖战国时人。名将兼兵法家。吕氏春秋不二篇:“王廖贵先,倪良贵后”。贾谊过秦论:“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朋制其兵”。王廖可能即是秦昭王时将军戮。赵奢 生卒年不详,号:马服君,汉族“马”姓起源。赵国人,与赵王室同宗,当届贵族。战国后期赵国名将。战国八将领之一,主要生活在赵武灵王(前324前299年)到赵孝成王(前265前245年)时期,享年约60余岁。田忌生卒年不详,田氏,名忌,字期,又曰期思,封于徐州(今山东省滕州市南),故又称徐州子期

17、。战国初期齐国名将。田忌以田齐宗族的身份作齐将,他很赏识孙膑的军事韬略,向齐威王举荐孙膑,威王任孙膑为军师。廉颇 生于公元前32年卒于公元前243年,死时已是84岁高龄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将领。主要活动在赵惠文王(前298前266)、赵孝成王(前266前245)、赵悼襄王(前245前236年)时期。二、第二段叙述了哪几位秦国国君时期的事? 三、请翻译,注意加点词的翻译。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译文:_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译文:_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译文:_ 四、请你提出一两个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课外拓展(

18、三)春日秦国怀古周朴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1.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3分)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主要运用了何种手法来处理情景关系的?(4分) 预习题(四)一、阅读第四自然1.翻译下面各句,注意画线词的翻译。(1).振长策而御宇内。 (2).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3).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4).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

19、铸以为金人十二。 (5).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高,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2选出下列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且夫”一句,写秦朝江山依旧,险关如故。照应课文第一段,说明秦非亡于地理形势的变化。B.“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全文的中心,作者用以劝说汉文帝以及后世统治者施行仁义以安民。C.本段是在前文铺叙基础上的集中议论,大量的史实使作者的论点水到渠成。D.对比论证是本段的鲜明特色,陈胜与山东六国进行对比,说明比陈胜强大的山东六国未能战胜秦国的原因以及秦亡于陈胜首倡的起义均在于他们不施行仁政。二、请你提出一两个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课外拓展(四)阅读思考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管仲夷吾者,

20、颖上人也。少时尝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

21、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注:召忽曾与管仲一起事公子纠(史记管宴列传)1.给画线句子断句。2.为下面句中加黑的词,选出正确的义项鲍叔遂进管仲( )A进献 B进言 C靠近 D举荐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A不像 B不才 C不孝敬 D不好天下人不多管仲之贤( )A尝与鲍叔贾,分钱财多自与B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C多见其不知量也D是以古之人易财,非仁也,财多也3.与三仕三见逐于君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A管仲囚焉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冀君实或见恕也D吾幽囚受辱4.下列两句的译文正确的项是召忽死之( )A召忽也死在这件事上B召忽为公子纠而死C召忽因公子纠失败而自杀D召忽因公子纠失败

22、而被杀身死以身下之A把自己放在下边B自己(鲍叔)甘居管仲之下C(鲍叔)能亲身礼贤下士D(鲍叔)就此退下,不再参政预习题(五)一、阅读第五、六自然段(一)、翻译,注意加点字的翻译。1、天下云合响应,赢粮而影从。 2、试使山东之国与陈胜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二)、请思考:1、第六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式来证明观点? 二、请你提出一两个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课外拓展(五)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秦灭周祀,并四海,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风。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土民罢弊。今秦南

23、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即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贾谊过秦论中篇) (l)写出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 南面称帝,以养四海。 养:。 强凌弱,众暴寡。 暴:。 周室卑微。 卑微:。 即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元元: 。 (2)以下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A.专权和威望可

24、以定下功业,国家安定的根本,在此一举。 B.专门的威势,既定的功业,是国家安定的关键,全在这时了。 C.保持威势,成就功业,安定危困局面的关键就在这里。 D.保持威风,成就大功,安定危困局面的重要意义就在这里。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 A.秦始皇心地贪婪、鄙陋,依仗自以为高明的才智,一意孤行。 B.秦二世心地贪婪、见解偏狭,推行自以为出人之上的智谋。 C.秦二世怀有贪婪、鄙陋的居心,自作聪明,一意孤行。 D.秦始皇心地贪婪、鄙陋,推行自己奋发的才智。 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 A.不行王道而施行自己欣赏的霸道,焚烧典籍,残酷施行刑罚制度。 B.废除王道的仁政,建立自己喜爱的制度,

25、那就是焚书愚民和使刑法更加严酷。 C.不行王道而让自己的亲信掌权,大搞焚书和残酷刑罚。 D.废除仁政的王道,建立私人喜爱的霸道,烧掉自家书籍,奴役天下百姓。 (3)以下说法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A.秦始皇统一天下本来就不得人心,后来又施行暴政,所以秦王朝很快就倾覆了。 B.天下百姓虚心仰上表明他们要求过安定的生活,这表明秦的统一符合民心。 C.兼并天下不妨采用一些诈力手段,但安定之后,想保有天下,就一定要施行仁义。 D.秦始皇不懂得攻守之势已发生了变化,仍自以为是,以诈力统治天下,终于导致了秦王朝的灭亡。 16、过秦论导学案答案过秦论导学案(一)1.实词积累(一词多义),解释下列词在句中的意思

26、:(1)因蒙故业,因遗策。(沿袭)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凭借 )相如因执壁却立。( 趁机) 因利乘便(凭借)(2)北追亡逐北,伏尸百万。(败北的军队) 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向北)汉王引诸侯兵北。( 往北走 )(3)亡 (1)无 (2)逃跑 (3)丢失 (4)灭亡 灭掉2、【解析】选D。省略的成分应为秦始皇。课外拓展(一)“因”字用法。过秦论导学案(二)一、1、提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句话是对秦王朝所犯过失的总结,秦王朝“仁义不施”结果导致亡国。二、(一)记叙部分( 1-5段 ):写 秦王朝的兴亡过程 第一层:( 1-4段 ): 写秦王朝 兴起的过程。 第二层:(

27、 5段 ): 写 秦王朝灭亡的过程。(二)议论部分( 6段 ): 写 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三、1、怀有(像席子把天下卷起来)席卷天下、征服九州、横扫四海之意、吞并八荒之地的雄心。2、对外实行连横策略,使山东诸侯自相争斗。课外拓展(二)1、【解析】 诗题中的“贾生”就是指西汉政治家、文学家贾谊。第一句从正面着笔,“求”“访”,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所谓求贤若渴,虚怀若谷。次句隐括文帝对贾谊的赞叹之词,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器重。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承,即所谓“夜半虚前席”,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通

28、过这个生动的细节的描写,才把由“求”而“访”而“赞”的那架“重贤”的云梯升到了最高处;而“转”,也就在这戏剧高潮中同时开始。末句紧承“可怜”与“虚”,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诗人只点破而不说尽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辞锋极犀利,讽刺极辛辣,感慨极深沉,却又极抑扬吞吐之妙。【答案】1、怜”是可惜、可悲的意思,是全诗的关键,表达了作者对文帝不顾百姓苍生疾苦的批评之情。可惜;诗人在嘲讽了封建统治者求贤的虚伪的同时,也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2、答案: 在结构上,本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

29、前两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三、四句一转,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之情便显得特别有力。过秦论导学案(三)二、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襄王庄三、参考:各国诸侯十分害怕,(于是)集合结盟,来图谋削弱秦国,不吝惜珍贵的器物、贵重的珠宝、肥沃富饶的土地,来招致天下的贤士,采用合从的策略缔结盟约,彼此结交成为一体。秦国没耗费一支箭,一个箭头,可是天下的诸侯已经困顿不堪了。秦国有足够的力量控制他们并(乘着他们的)困顿来制服他们,追击逃兵败将。课外拓展(三)1、【答案】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

30、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2、【答案】触景生情;寓情于景; 哀景抒哀情。诗歌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极富特征的荒凉景物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诗歌简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首句统摄全篇点明作者的情感极其哀愁,这哀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泾水弯弯曲曲靠在遥远的村子旁边;因为过多的放牧牛马,春天的草已经看不到多少了;原野上的田地没有人耕种,只有秦朝时的古碑还在,还能证明这里曾经的兴盛;天色已晚,云彩与积雪一道围绕在苍山上,几缕炊烟伴着残阳,绿树显得格外昏暗,行客之路尽是黄沙。看到

31、这荒凉的景色,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再回想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诗歌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在情景处理上,用极富特征的荒凉景物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颈联采用拟人,写景细致入微。过秦论导学案(四)一、1、(1)译文:(秦始皇)挥舞着长鞭来驾驭各诸侯国。(2)译文: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3)译文:(秦始皇)于是又派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守卫边境。(4)译文:收集天下的兵器,把他们集中到咸阳,让他们销毁兵刃和箭头,把它铸成十二个金属人。(5)译文:(秦始

32、皇)凭着华山当作城墙,就着黄河当作护城河,占据着这亿丈高的华山城堡,其下又紧靠(面对)着深不可测的黄河,自以为就十分牢固。2、答案:D( “他们”不妥。)课外拓展(四)1.困/愚/也/君/肖/也/走/怯/也/败/之/辱/耻/也/母/也。2. DB 3.C 4.CB过秦论导学案(五)一、(一)1、译文:天下的老百姓像浮云一样汇聚合拢,像回声一样应和他,(许多人)担着粮食如影子一样跟着他。2、译文:假使让崤山以东的各诸侯国跟陈涉量长短,比大小,比量彼此的权势力量,那简直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了。(二)对比论证。课外拓展(五)(1)养,养育,统治。暴,欺侮。卑微,衰败。平民百姓。 (2)C A A (3)A16、过秦论课堂检测(一)班级 座号 姓名 一梳理文章字词。、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A.膏腴(y) 藩篱(f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