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高考政治试卷第22题_第1页
1999高考政治试卷第22题_第2页
1999高考政治试卷第22题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999高考政治试卷第22题、27题答案质疑 深圳市沙头角中学 孙丽1999年高考政治试卷第22题、27题,就试题本身来说,设题精巧而灵活,不失为高考佳题。然而其答案却值得商榷。第22题是一道单项选择题。原题抄录如下:“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这句话在哲学上启示我们:A、思想要适应变化了的情况B、认识是由浅入深的过程C、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事实为依据D、对具体问题要作具体分析该题的原答案为A。笔者认为,该题的D选项也是正确的,因而把该题作为单项选择题不恰当。题中引用的韩非子的这句话,其意思是说,时代不同了,社会情况就会不同,因而治理社会的方略也要相应变化。唯物辩证法中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告诉我们:

2、不同的事物包含着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包含着不同的矛盾。这一原理要求人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事物的不同矛盾,找到解决特殊矛盾的特殊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方法,其意义不仅在于有助于人们在空间上去正确地认识和区别不同事物,找到解决不同事物矛盾的特殊方法,而且有助于人们在时间上去正确认识和区分同一事物在历史过程中所处的不同阶段,找到解决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殊矛盾的方法。韩非子的这句话恰恰是表明了人类社会发展呈现出历史过程的阶段性、时代性,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历史阶段,包含不同的社会矛盾,显现出不同的时代风貌和特点,人们必须分

3、析新矛盾,解决新问题,才能把握时代的脉搏,找到新时代的新的治国方略。这不正是给我们对具体问题要作具体分析的哲学启示吗? 第27题是一道多项选择题。原题抄录如下:一年来,在检察机关立案侦查的贪污贿赂案中,80%的线索来源于群众的举报。为了保护和鼓励群众举报的积极性,有力惩治腐败,最高人民检察院正式颁布并实施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的规定,确立了举报受理管理、审查移送、反馈、保护、奖励、初查等一系列制度。以上事实说明:在我国A、反腐败斗争正在走向法制化B、国家意志与人民意志是一致的C、公民有与损害国家利益的现象作斗争的义务D、公民具有对政府工作人员的监督权该题所提供的答案为ABCD。笔者认为,该题C项不应入选。C选项本身的观点固然是正确的,然而试题材料却不能包蕴C选项的内涵。我们知道,义务作为法律概念是指公民依法应当履行的某种责任,它表现为负有义务的公民必须做出一定的行为或禁止做出一定的行为。它与权利不同,权利可以放弃,而义务不可放弃,不履行义务者当受到法律规定的相应的某种制裁。因而义务的履行具有强制性和不可抗拒性。可见,试题的材料只有充分说明和体现公民与损害国家利益的现象作斗争在法律上具有强制性和不可放弃性,才能说明公民具有这样的义务。选肢C,原本出于我们已有的法律知识,而非试题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