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手册_第1页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手册_第2页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手册_第3页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手册_第4页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手册黑龙江省重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省农垦总局重大科技示范推广项目一、概述马铃薯在我国的不同地方,人们对它有不同的叫法。它的俗名有土豆、地豆、山药、洋山药、山药蛋、地蛋、土卵、洋芋、洋山芋、土芋、番芋、番人芋、香芋、洋番薯、荷兰薯、爪哇薯和番仔薯等,还有叫它鬼慈姑或番鬼慈姑的。但是,称它土豆、洋芋和山药蛋的最普遍。从它的不同地方名字就可以看出,它在我国的种植,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到处都有。马铃薯在植物分类中为茄科茄属,是一种一年生草本块茎植物。因为生产上用它的块茎(通常称薯块)进行无性繁殖,因此又可视为多年生植物。马铃薯的老家,在南美洲安第斯山山区。它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可以说是

2、原产地的一种古老的农作物。距今虽然仅有400余年,但由于马铃薯适应性强,喜冷凉的气候条件,抗灾,早熟,高产,易于种植,更重要的是它既能做粮又能做菜,营养价值高,因而成了我国人民喜食的农作物。因此,马铃薯在我国虽然是个年轻的农作物,但它发展很快,已经扎根于全国东西南北各地。就全世界讲,马铃薯在粮食作物生产中居第四位,总产量和种植面积仅少于小麦、水稻、玉米。二、植物学特性1根 马铃薯可以用块茎种植和种子种植,用块茎种植和种子种植时,根的形态不相同。用块茎种植,当马铃薯块茎萌芽后而芽长了34厘米时,从芽的基部发生出根来,称初生根,初生根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马铃薯初期的生长有80的营养由它供应。初生根

3、先向前生长,当长至30厘米时,再向下生长。以后随着芽的伸长,围绕着匍匐茎发生了35条根,长20厘米左右,称匍匐根。大部分品种的根系分布在土壤表层下40厘米,一般不超过70厘米,在砂质土壤中根深可达1m以上。匍匐根主要是水平生长。2茎 马铃薯的茎分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上茎一般呈绿色或紫色,主茎以花芽封顶而结束,花下有两个侧枝,形成双叉式分枝。马铃薯每个叶腋中都能发生侧芽,形成枝条。地下茎包括主茎的地下部分、匍匐茎和块茎。主茎地下部分可明显见到8个节,少数品种具6个节,节上着生退化鳞片叶,叶腋生出匍匐茎,顶端有1216个节间短缩膨大形成块茎。与匍匐茎相连的一端叫薯尾或脐部,另一端叫薯顶。块茎是变态

4、的茎,具有茎的各种特性,表面分布很多芽眼,每个芽眼有一个主芽和两个副芽。副芽一般处于休眠状态,只有主芽受伤害后才萌发。薯顶着生的芽眼多而密,发芽势强,这种现象叫顶端优势。生产上可以利用整薯播种,以及在切块时可以采用从薯顶到薯尾的纵切法,以取得顶端优势而达到高产的目的。3叶马铃薯的叶子在幼苗期基本上都是单叶、心脏形或倒心脏形,全缘,称为初生叶,到后期均为奇数羽状复叶。顶端叶片单生,顶生小叶之下有45对侧生小叶。复叶的大小,侧小叶的形状、色泽、毛茸的多少,以及小叶的排列疏密,二次小叶的多少等因品种而异。绝大部分品种的主茎由16个复叶组成,加上顶部两个侧枝的复叶,构成马铃薯的主要同化系统。复叶叶柄基

5、部与主茎相连处着生的裂片叶叫托叶,具小叶形或镰刀形或中间形,可作为识别品种的特征4花马铃薯的花一般为5瓣,而且互相连结在一起,从而形成轮状花冠。花内有5个雄蕊,1个雌蕊。每个小花有花柄,花序着生枝顶,伞形、聚伞形花序。花色有白、粉红、紫、蓝紫等颜色。因为早熟品种第一花序开放,正是马铃薯地下块茎开始膨大的时期,所以利用这一点可以分析是否进入结薯期。5果实和种子马铃薯的果实为浆果,呈球形或椭圆形。种子细小肾形。马铃薯属自花授粉植物,在我国西南山区或高纬度地区,马铃薯生长期在150天以上的地方,可以利用种子繁殖种薯或直接用于生产。三、生长发育周期马铃薯生长过程一般分为五个时期、三段生长的规律性变化。

6、1休眠期由于马铃薯具有自然休眠的特性,当马铃薯块茎收获后,一般长时间内不发芽。这种现象称为马铃薯生理性的自然休眠。休眠期的长短关系到块茎的贮藏性、播后能否及时发芽。 块茎的休眠期长短受贮藏温度影响比较大,温度04块茎休眠期大大延长,而在25左右的温度下,因品种不同休眠期从1个月到3个月不等。2发芽期(第一段生长)马铃薯的生长从块茎上的芽萌发开始,从芽萌生至出苗是发芽期,此期进行主茎第一段的生长。这一阶段是马铃薯建立根系、发苗、结薯和第二段、第三段进一步生长的基础。此段生长的中心是芽的伸长、发根和形成匍匐茎,营养和水分主要靠种薯,按茎叶和根的顺序供给。解决好第一段的生长是马铃薯高产稳产的基础。3

7、幼苗期(第二段生长)从出苗到早熟品种的第六叶或中晚熟品种的第八叶展平,即完成了第一个叶序的生长,叫团棵,是主茎的第二段生长,是马铃薯的幼苗期。此期的生长中心仍为茎叶和根,但生长量不大。这个阶段叶片生长非常地快,一般2天发生一片叶。出苗710天后开始生长匍匐茎,团棵前匍匐茎顶端开始膨大。幼苗期1518天,但此期对最终产量影响较大,开始进入“块茎”过程,因此,在栽培上这个阶段应以促根、壮棵为中心,保证根系、茎叶和块茎的协调分化与生长。4发棵期(第三段生长) 从马铃薯的幼苗期(即68片叶)到第12或第16叶展平,早熟品种以第一花序开花,晚熟品种第二花序开花为第三段生长结束的标志,为期30天左右,称为

8、马铃薯的发棵期。在这期间,马铃薯的主茎快速增长,根系继续扩大,块茎膨大到鸽蛋大小,生长中心已由根、茎、叶等生长转向马铃薯的块茎生长。5结薯期(块茎的形成)第三段生长完成便进入以块茎生长为主的结薯期。这个阶段叶片开始转黄枯落,地上部分的养分向块茎输送,块茎迅速膨大,尤其开花期的十多天膨大最快,50左右的产量在这段形成。结薯期的长短受气候条件、病害和品种的熟期性影响,一般3050天。四、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马铃薯同其他作物一样,在生长和发育的每个时期,对环境条件都有自己独特的要求。这些条件能否得到满足,决定着它的植株生长是否旺盛和协调,能否获得较高的产量。马铃薯的生长条件主要包括温度、光照、水分、土壤

9、和营养等方面。1温度 马铃薯生长发育需要较冷凉的气候条件,块茎播种后。地下10厘米土层的温度达78时幼芽即可生长,1012时幼芽可茁壮成长并很快出土,特别是早熟品种,如果播种早,马铃薯出苗后常遇晚霜,气温降至0时,则幼苗受冷害,严重会导致死亡。植株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为2022,温度达到3234时,茎叶生长缓慢。超过40完全停止生长。马铃薯开花期的最适宜的温度为1517,低于5或高于38则不开花。块茎生长发育的最适宜温度为1719,温度低于2或高于29时停止生长。2光照 马铃薯是喜光作物,其生长发育对光照强度和每天的日照时数反应强烈。马铃薯一生中对光的要求是不同的,在马铃薯第一阶段生长(即发芽期)

10、要求黑暗,光线抑制芽伸长,促进加粗、组织硬化和产生色素。幼苗期和发棵期长日照有利于茎叶生长和匍匐茎发生。结薯期适宜短光照,成薯速度快。强光不仅影响马铃薯植株的生长量,而且影响同化产物的分配和植株的发育。强光下叶面积增加,光合作用增强,植株和块茎的干物重明显增加。短日照有利于结薯不利于长秧。此外,短日照可以抵消高温的不利影响。高温一般促进茎伸长而不利于叶和块茎的发育。但在短日照下,可使茎矮壮、叶肥大、块茎形成较早。因此,高温短日下块茎产量往往比高温长日照要高;光对马铃薯产量形成的最有利情况是,幼苗期短日照、强光和适当高温,有利于促根、培育壮苗和提早结薯;发棵期,长日照、强光和较大的昼夜温差,适当

11、高温有利于建立强大的同化系统;结薯期短日照、强光和较大的昼夜温差,有利于同化产物向块茎运转,促使块茎高产。 3水分 马铃薯生长过程中要供给充足水分才能获高产。 发芽期所需水分很少,但发芽期需要土壤中含有适当的水分,这样有利于马铃薯刚生出根生长所需的水分,否则根部伸长、芽生长也会受到抑制,不宜出土。所以在播种前,要求土壤土层上部疏松,而下部保持土层湿润。 幼苗期要求适当的土壤湿度,前半期保持适度干旱,然后保持湿润,原则是不旱不浇。 发棵期前期要保持水分充足,占饱和持水量的80。结薯后期要控制土壤水分不要过多,浇地要注意排水,或实行高垄栽培,以免后期因土壤水分过多造成闷薯烂薯。 4土壤 马铃薯适应

12、性非常强,一般土壤都能生长。最适合马铃薯生长的土壤是沙质壤土,有足够的空气,对块茎和根系生长有利。但由于这类型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种植时最好采取平作培土,适当深播,不宜浅播垄栽。砂质土生长的马铃薯块茎整洁、表皮光滑、薯形正常、淀粉含量高、便于收获。如果在粘重的土壤种植马铃薯,最好利用高垄栽培,有利于排水、透气。由于此类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强,只要排水通畅,马铃薯产量往往很高。 马铃薯喜ph 5.66微酸性土壤,但在ph 4.87.8范围内均能生长。发芽期需土壤疏松透气,土面板结则影响根系发育,推迟出苗时间。第二、第三段生长过程中,要求土壤见干见湿,经常保持土壤疏松透气状态,有利于根系扩展和发棵

13、。如果土壤板结,会引起植株矮化、叶片卷皱和分枝势弱等长相。对于偏碱性土壤,种植马铃薯要选择抗病品种并施用酸性肥料。因为在偏碱性土壤中,马铃薯易感染疮痂病。5营养(肥料) 马铃薯一生中,需要大量的肥料。在氮、磷、钾三要素中马铃薯需钾肥最多,氮肥次之,磷肥最少。适量施氮对提高块茎产量和蛋白质含量有很大作用,但氮肥过多,特别是生长后期追施氮肥,易引起植株徒长,延迟结薯而影响产量。枝叶徒长造成枝叶柔嫩,易感染病害。氮肥施用量宁可基肥、种肥少施,苗期追氮,切忌基肥、种肥氮素过多。磷肥不足时,导致马铃薯植株生长缓慢、茎秆矮小、叶面积小光合作用差,影响马铃薯产量。缺磷时,块茎内薯肉出现褐色锈斑,缺磷越严重,

14、锈斑相应扩大,蒸煮时,锈斑处不烂发脆,影响商品品质。钾肥充足植株健壮,茎秆坚实,叶片增厚,抗病力强。植株缺钾表现为生长缓慢、节间变短、叶片变小,叶片后期出现古铜色病斑,叶缘向下弯曲,叶面缩小,叶脉下陷,叶尖及叶缘由绿色变为暗绿,继而变黄,最后呈古铜色。颜色的变化由叶尖的边缘逐渐扩展到全叶,有时叶面出现紫纹,植株基部的叶片同时枯死,而新叶则呈正常状态。植株易受寄主病菌的侵害。块茎变小,品质变劣,块茎内部呈灰色状。马铃薯生长除需上述三大要素外,还需要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这些元素虽然被吸收的数量极小,可是它们的作用很大,微量元素不足,也会引发一些病状,降低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所需的中量元素主要有钙、

15、镁、硫,所需的微量元素有锌,铜、钼、铁、锰、硼等。五、品种介绍1早熟品种 (1)东农303 东北农业大学育成品种。株型直立,株高45厘米,茎绿色,复叶较大,叶色浅绿,生长势强。花冠白色。块茎长圆形,皮肉黄色,表皮光滑,芽眼浅;结薯集中,块茎中等大小而整齐,一般每667m2 15002000公斤,高产可达3500公斤。品质好适宜鲜食及加工用。植株抗花叶病毒,易感染晚疫病和卷叶病毒,耐涝,栽培密度每667m2以40004500株为宜。 (2)超白 辽宁省大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品种。株高40厘米,茎绿色,株型形,皮肉白色,表皮光滑,芽眼较深,结薯集中,块茎大,每667m2一般产量19002000公

16、斤,高产可达4000公斤。品质好适宜鲜食及加工用。耐x病毒,较耐y病毒和m病毒,每667m2栽培密度以5000株为宜。(3)克新4号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育成品种。株高65厘米,分枝较少,茎绿色,株型直立,复叶中等大小,叶色深绿,生长势中等。花冠白色。块茎扁圆形,黄皮有网纹,肉淡黄色,芽眼中等深度,结薯集中,块茎中等,耐贮藏,每667m2产量1500公斤,高产可达2500公斤;品质好适宜鲜食用。植株感晚疫病,轻感卷叶病毒,感染y病毒,每667m2栽培密度以40005000株为宜。(4)克新9号 株高55厘米,分枝多,茎绿色带褐色斑纹,株型直立,复叶大,叶色深绿,生长势强,直立,叶片肥

17、大平展,叶色深绿,生长势强。花冠白色。块茎圆花冠白色,天然结果性强。块茎椭圆形,皮肉黄色,表皮光滑,芽眼浅,结薯集中,块茎大,每667m2产量1200公斤。品质好适宜鲜食及加工用。植株抗x病毒和y病毒,感晚疫病,每667m2栽培密度以40004500株为宜。(5)花525 株型直立,分枝中等,茎绿色、粗壮,叶绿色,复叶大,叶缘平展,花冠紫色,繁茂;块茎扁圆扁椭圆,大而整齐,芽眼深而且多,表皮光滑,浅黄皮浅黄肉,结薯集中性中等,淀粉含量l5左右。抗晚疫病,抗plrv,耐pvx、pvy、pstv;耐贮藏。丰产性好,一般亩产20002500公斤左右。适宜密度38004000株/667m2。(6)中薯

18、2号 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选育而成。植株较矮小,一般4050厘米,分枝较少,花冠白色,雄性不育。块茎卵圆形,淡黄皮黄肉,芽眼浅。结薯集中,大中薯率85%以上。高抗花叶病毒,轻感卷叶病毒,茎叶感晚疫病,块茎抗晚疫病性强,耐贮性较好。淀粉含量12%左右。一般亩产1500公斤,高者可达2000公斤以上。适宜密度35004000株/667m2。(7)早大白 株型直立,株高中等,茎绿色,分枝少,叶绿色,复叶大小中等;花冠白色,天然结实性弱;块茎扁圆,大而整齐,芽眼浅而少,白皮白肉;植株及块茎感晚疫病,轻感早疫病,中抗疮痂病,抗环腐病、黑胫病,感pvx,轻感pvy、plrv。一般亩产2000公斤以上。适宜

19、密度40004500株/667m2。(8)尤金 株型直立,株高中等,分枝少,茎带紫褐色素,生长势强;叶浅绿,复叶大小中等;花冠白色;块茎椭圆,大而整齐,块茎芽眼浅而且少,黄皮黄肉,结薯集中;植株轻感晚疫病,块茎抗pvx,对pvy过敏,轻感plrv,感黑胫病,块茎耐贮藏。丰产性好,一般亩产2000公斤左右。适宜密度40004500株/667m2。(9)费乌瑞它(favorita) 又名鲁引一号、荷兰七号。株形直立,分枝少,株高60厘米左右,茎紫色,生长势强,叶绿色,块茎长椭圆形,皮淡黄色肉鲜黄色,表皮光滑,块大而整齐,芽眼少且浅,结薯集中,块茎膨大速度较快,较耐贮藏。淀粉含量为12.4%14%,

20、植株易感晚疫病,块茎中感,轻感环腐病和青枯病,抗卷叶病毒,一般亩产1700公斤,高产可达3000公斤。适宜密度38004500株/667m2。2中熟品种(1)克新1号 株高70厘米,分枝多,茎绿色,株型开展,复叶大,叶绿色,生长势强。花冠淡紫色,能天然结实。块茎椭圆形,白皮白肉,表皮光滑,芽眼中等深度,结薯集中,块茎大,耐贮藏,每667m2产量1500公斤,高产可达2500公斤。适宜鲜食及加工用。植株抗晚疫病,高抗环腐病,抗y病毒和卷叶病毒,较耐涝,每667m2栽培密度以3500株为宜。(2)克新3号 株高65厘米,分枝多,茎实性强。块茎扁椭圆形,黄皮有细网纹;肉淡黄色,芽眼较深,结薯集中,块

21、茎大,耐贮藏,每667m2产量1500公斤,高产可达2000公斤。适宜鲜食及加工用。植株抗晚疫病,高抗环腐病,抗y病毒和卷叶病毒,较耐涝,667m2栽培密度以40004500株为宜。(3)大西洋 中熟适于加工型品种,从美国引进。株型直立,叶肥大,茎粗,中等长势。花淡蓝紫色。块茎圆形,薯皮淡黄色带网纹,薯肉白色,中薯率高且整齐。从出苗后85天成熟。块茎耐贮。抗x病毒和y病毒,易感晚疫病和环腐病,退化快。适宜密植,密度4500株667m2左右。安排在晚疫病发生较轻的一季作区种植。(4)克新12号 株型直立,株高68厘米左右,分枝中等,茎杆粗壮,复叶中等大小。叶片浅绿色,花冠白色,无天然结实。块茎圆

22、形且整齐,中等大小,表皮光滑,淡黄皮、白肉(条件差异有时表现微黄),芽眼浅。抗花叶病毒和卷叶病毒,田间高抗晚疫病,抗环腐病,耐贮性强,一般亩产1500公斤,高产可达2500公斤以上。结薯集中,淀粉含量1821%,食味佳。适宜栽培密度35004000株667m2左右。 (5)克新13号 株型直立,株高6570厘米,株丛繁茂,分枝中等。茎粗壮绿色,茎横断面三棱形;叶绿色,叶缘平展,复叶大小中等,顶小叶卵形;花序扩散,花白色。块茎圆形,大而整齐,黄皮淡黄肉,表皮有网纹,芽眼深度中等。耐贮性强,结薯集中。对pvy田间过敏,抗plrv病毒,耐pstv,轻感tmv。田间抗晚疫病,丰产性好,商品薯率占90%

23、以上。食味优良,淀粉含量14%16%。适宜栽植密度为38004000株667m2,一般亩产20003000公斤。(6)克新18号 紫花、克851,黑龙江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育成。株型直立,株高6570厘米,植株繁茂,花冠紫红色,淡黄皮、淡黄肉,块茎圆形,芽眼深度中等,大、中薯率85%以上,结薯集中,耐贮性强。高抗晚疫病、环腐病,耐pstv,抗退化、抗旱能力强。淀粉含量14%15%,蒸食起沙,食味优良,适于鲜食及速冻保鲜。适宜栽植密度为3500株667m2左右,一般亩产1700公斤左右。3晚熟品种(1)克新11号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育成。株高4555厘米,主茎23个,茎绿色,株型直立

24、,复叶较大,叶绿色,生长势强。花冠白色。块茎圆或椭圆形,皮肉黄色,表皮光滑,芽眼浅,块茎大而整齐,商品薯率8085,休眠期较长,耐贮藏。每667m2产量1500公斤;高产可达2500公斤。品质好适宜鲜食及食品加工用。植株高抗晚疫病,较抗卷叶病毒和花叶病毒病,每667m2栽培密度以35004000株为宜。(2)l212 株型直立,生长势强,主茎多,分枝多,花冠白色,复叶大,薯形卵圆形,黄皮黄肉,表皮有轻网,芽眼浅,结薯较分散,块茎大而整齐,商品率高,亩产2000公斤左右,淀粉含量16.7%,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田间抗病性强,抗早疫病、晚疫病。每667m2栽培密度以35004000株为宜。(3)陇

25、薯3号 半直立,株高6070厘米,茎绿色粗壮。叶色淡绿,复叶大,侧小叶34对。花冠白色。块茎扁圆或圆形,表皮光滑,块茎大而整齐,黄皮黄肉,芽眼深度中等,呈淡紫红色,薯顶芽眼下凹。结薯集中,单株结薯57个,大、中薯率90%97%。一般亩产2000公斤左右。耐贮藏。淀粉含量21.2%,每667m2栽培密度以30004000株为宜。六、综合高产技术1 选地1.1 土质:选择土质疏松,通透性强的土壤, 忌选土质黏重的土壤,ph值适宜范围为在4.87.0之间,高于8低于4均不适合马铃薯种植。1.2 地势:选择排水良好、坡降适中的坡岗地,低洼易涝地不可种植马铃薯。1.3 前茬:选择麦类、玉米等禾谷类茬口为

26、最佳,其次为豆茬,避免甜菜茬、葵花茬和茄科作物,选择的地块要没有豆黄隆、普施特、阿特拉津等农药残留。1.4 清理地块:选择种植马铃薯的地块在整地前一定要把地里的残留秸秆清理干净,便于机械作业。2 整地 2.1 时期:秋整地。2.2 深松:深度要求4045cm,达到全层深松。2.3 深翻 对于残茬多或草荒地,深翻要求2832cm,翻垡严密。2.4 耙地:要求整平耙碎达到播种状态。3 种薯准备3.1 种薯的质量要求:必须选用脱毒种薯,种薯具有本品种的特征、无混杂现象;按种薯繁育技术生产,达到相应种薯质量标准的良种;当地主要的病毒、病害及虫害的存在比率不超过该级种薯要求的标准;没有严重的机械创伤;具

27、备种薯所要求的大小规格;生理年龄适中、贮藏良好、无生理因素形成的种薯异常变化;无腐烂,芽长不超过1cm。3.2 种薯选择:选择的种薯要达到种薯质量要求,薯块水分状况及感观良好,大小在40150g(50g以下的种薯可整薯播种)。3.3 品种选择:按照当地的气候条件,根据品种特性、市场需要、生产用途和产业发展需要,选择相应的品种进行种植;依据主要病害发生情况,选抗性强的品种种植,结合栽培水平选择产量高、抗性强、市场好、适合本地种植的品种。3.4 品种结构:按产业结构要求,优化品种特性,同时考虑当地农时特点,做到早、中、晚熟期品种搭配。目前采用的品种以克新18、l2-12为主,搭配克新4号、花525

28、、克新13号、俄薯7号等。3.5 困种催芽:芽长不超过0.5cm(机械播种)1cm(人工播种);催芽温度1013,催芽时间2周左右。3.6 切种:种块要求在4060g左右,切立块,保证每个切块上有12个芽眼,低于40g的种薯整薯播种,切种人员每人至少准备3把刀,切薯时切刀要放在2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切刀消毒时间7分钟,当切到烂种时,扔掉烂种,把刀放在溶液中消毒,要换一次刀。3.7 药剂拌种3.7.1 58%甲霜灵锰锌100g+甲托(或多菌灵)100g+ 滑石粉45kg(亩用量)。3.7.2 金针虫等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要选用锐胜等杀虫剂拌种。3.8 切块时间:播种前35天把种薯切好。3.9 切

29、块存放种薯切块拌种后阴干,避免阳光直晒,长条堆存放,堆高不超过40cm,杜绝发烧烂种。同时要苫盖防雨,如果遇雨,要倒堆防烂种。4 播种4.1 播期:适时早播,在10cm耕层处地温稳定通过712时开始播种(人工种植可早播;机械播种适当晚播),我省4月末5月初。4.2 播深:播种深度为815cm,可根据土壤类型、墒情等情况适当调整播种深度。一般要求是坡地、土壤湿度大宜浅,岗地,干旱条件下土壤墒情差宜深。4.3 播种密度:根据地力条件和品种特性,行距8090cm,株距1830cm。一般亩保苗早熟品种以45005000株/亩为宜。晚熟品种以40004500株/亩为宜。4.4 播种方法:机械播种随播随起

30、垄,垄距7580cm(90cm垄距防涝效果更为理想)。人工播种时要尽量避免晾墒时间过长,要做到引沟、播种、覆土连续作业,保持好墒情。5 施肥5.1 根据土地条件进行配方施肥,马铃薯是喜钾作物,一般每生产1000kg马铃薯需从土地中吸收纯n 2.283.57kg、纯p 0.40.62kg、纯k 3.75.41kg。 5.2 叶面追肥:叶面肥的追施根据植株需肥规律,土壤供肥能力,植株长势进行适当补充。并结合防治晚疫病叶面喷施微肥,喷施23遍。6 田间管理6.1 行间深松放寒耢表土,培土起垄:当播种后2周左右时用旋耕整垄机进行行间深松30cm,耢表土2cm,并培土4cm,整成梯形垄型,垄口的宽度要保

31、持45cm左右(垄距90cm),同时行间深松30cm深。6.2 药剂灭草:根据马铃薯生长过程中不宜人工铲地的特性,田间除草主要是化学及机械除草为主。6.3 播后苗前封闭灭草:深松耢表土后及时选用72%异丙草胺100200ml+70%赛克(嗪草酮)2040g;90%禾耐斯亩用量66133ml+70%赛克2040g;96%金都尔60ml110ml+70%赛克2040g进行封闭灭草。6.4 苗后化学灭草:当小苗在10叶期前,全田杂草出全后,草龄在三叶期前后,用宝成6g/亩或施田补260330ml叶面喷施进行苗后除草。6.5 人工拿大草:封闭后人工拿大草12次,做到全田无杂草。6.6 中耕培土第一遍中

32、耕:当马铃薯苗出齐后进行第一遍中耕,培严土,培土厚度3cm(视土壤状况应用旋耕整垄机);第二遍中耕:马铃薯发棵期时进行第二遍中耕,以杂草在三叶期时进行为宜,培土厚度23cm,要求培严土;第三遍中耕:在马铃薯花蕾期时封垄前进行追肥中耕培土,原则是培土后一周内封行,同时每亩追入23kg纯氮,施到土中。6.7 化学调控与壮秧:对于植株较高的马铃薯品种及地上部生长过旺的地块实施薯秧化控措施,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马铃薯现蕾期或开花初期施用,喷施浓度0.12.5g/l。6.8 叶面追肥:在马铃薯开花末期结合晚疫病防治,喷施叶面肥。6.9 喷灌:视墒情确定喷12次透水,保证出苗水,保证薯块膨大期的丰产水

33、。7 病虫害防治7.1 防虫:发生蚜虫、瓢虫时,叶面喷施2.5%敌杀死,用量20ml/亩或氯氰菊酯50ml/亩。7.2 病害防治:主要是晚疫病的防治,依据病害发生的预测预报确定防病时间;针对不同的品种实施不同的防病措施:第一遍防治药剂应在雨季到来前,植株未发病时喷施,选用保护性药剂。第二遍、第三遍喷施时间和药剂的选择应该根据天气、发病等情况确定喷施药剂和喷施时间。以后根据病害情况进行喷药。早熟品种防病期要提前,发病期连雨、空气湿度大及晚疫病抗性差的品种可在第35次防病时施用进口药剂,同时增加施药次数;抗性较强的晚熟品种(克新18号),防病期视预报性情可适当延迟及减少施药次数或选择国产药剂。8

34、收获8.1杀秧:收获前57天杀秧,杀秧机调到打下垄顶表土23cm,以不伤马铃薯块茎为原则,尽量放低,把地表面的秧和表土层打碎,有利于收获。无论机收还是机趟,趟后晾半天再人工归堆,严格选、归尖埋堆或定量灌袋拉回堆放,根据用途,种薯宜晚收,商品薯宜早收,总之在9月13日必须起完。8.2 收获机械检修:在收获前20天要把所有的收获机械检修完毕达到作业状态。8.3 物资准备:苫布及收获工具,要根据需要准备充足,防止降雨。8.4 防冻工作:收获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情况,做好防冻准备工作。8.5 人员和地号安排:收获质量的监督尤为重要,所以人员必须足够到位,把好质量关,地号收获的次序要统筹安排,不能误

35、工误车,提高收获效率,争取做到丰产丰收。9 贮藏9.1收获与预贮:收获时要注意晴天抢收,不要让薯块在烈日下曝晒,以免使马铃薯发青,影响品质。入窖前做好预贮措施,很好地给予通风晾干条件、促进后熟、加快木栓层的形成,严格选薯,去净泥土等。预贮可以就地层堆,然后覆土,覆土厚度不少于10cm。也可在室内盖毡预贮,以便于装袋运输或入窖。预贮时一定不要让薯块被晒和被淋。入窖时要尽量做到按品种和用途分别贮藏,以防混杂。并经过挑选去除烂、杂、畸形薯,然后入窖。9.2 场所:主要采取棚窖、永久式砖窖进行贮藏。9.3 要求:马铃薯入窖前要对贮藏窖进行消毒(高锰酸钾+甲醛薰蒸消毒)和通风。温度控制在13;湿度最好控

36、制在8590,湿度变化的安全范围为8093;暗光,为保持窖内空气清洁适当通风。商品薯或加工薯要求避光条件。打春时易冻窖,所以窖内必须每天都得检查,并有测定记录,严防冻窖,提高种子的利用率。七、马铃薯主要病害及防治1马铃薯早疫病症状 可为害叶片、茎、薯块。叶片和茎部发病,产生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病斑,上有黑色同心轮纹,病斑外缘有黄色晕圈,病斑正面产生黑色霉。薯块发病,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暗褐色病斑,病斑下面组织干腐变褐。发病条件 遇有小到中雨,或连续阴雨,或湿度高于70,该病易发生和流行。瘠薄地块及肥力不足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选用早熟耐病品种,适当提早收获;(2)选择土壤肥沃的高燥田块种植

37、,增施有机肥,推行配方施肥,提高寄主抗病力;(3)发病前开始喷洒80喷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新万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11200波尔多液、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2马铃薯晚疫病症状 主要侵害叶、茎和薯块。发病叶片,最初在叶尖和叶缘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暗绿色水渍状病斑,扩大后变为褐色大型病斑,湿度大时,病部和健康部分交界处长出一圈白色霉层。茎部受害,出现稍凹陷的褐色条斑,潮湿时也产生白色霉层。薯块受害,出现褐色稍凹陷

38、病斑。发病条件 在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田间湿度大的地块,或氮肥施用过多的地块,发病都较严重。多雨年份,空气潮湿,或温暖多雾条件下发病重。在温、湿度适宜时(持续48小时白天22左右,相对湿度高于95持续8小时以上;夜间1013,叶上有水滴,持续1114小时的高湿条件),晚疫病迅速扩展蔓延,病株成片枯死,发病后1014天病害蔓延全田或引起大流行。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如克新1号、克新12号、克新13号、克新18号、l212等。(2)选用无病种薯,减少初侵染源。做到秋收入窖,冬藏查窖、出窖、切块、春化等过程中,每次都要严格剔除病薯,有条件的要建立无病留种地,进行无病留种。(3)加强栽培管理。适

39、期早播,选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田块,促使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4)发病初期开始喷洒4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0琥乙膦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克露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11200倍波尔多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3马铃薯立枯丝核菌病症状 主要为害幼芽、茎基部及块茎。幼芽染病,有的出土前腐烂形成芽腐,造成缺苗。出土后染病,植株下部叶子发黄,茎基形成褐色凹陷斑,大小16厘米。病斑上或茎基部常覆有紫色菌丝层,有时茎基部及块茎生出大小不等形状各

40、异块状或片状;轻病株症状不明显,重病株可形成立枯或顶部萎蔫,或叶片卷曲。 发病条件 该病发生与春寒及潮湿条件有关,播种早,或播后土温较低发病重。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如渭会、高原系统、胜利1号等较抗病。(2)建立无病留种田,采用无病薯播种。(3)发病重的地区,尤其是高海拔冷凉山区,要特别注意适期播种,避免早播。(4)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10分钟。4马铃薯粉痂病 症状 块茎被害部分形成水泡状斑点,以后逐渐扩大。病重时病斑可并成大疤疮,表皮破裂,散出深褐色粉末。 发病条件 土壤湿度90左右,土温1820,土壤ph4.75.4,适于病菌

41、的发育,因而发病也重。一般雨量多、夏季较凉爽的年份易发病。防治方法(1)严格执行检疫制度,对病区种薯严加封锁,禁止外调。(2)病区实行5年以上轮作。(3)选留无病种薯,把好收获、贮藏、播种关,汰除病薯,必要时可用2盐酸溶液或40福尔马林200倍液浸种5分钟,或用40福尔马林200倍液将种薯浸湿,再 用塑料布盖严闷2小时,晾干播种。(4)增施基肥或磷钾肥,多施石灰或草木灰,改变土壤ph值。加强田间管理,提倡采用高畦栽培,避免大水漫灌,防止病菌传播蔓延。5马铃薯疮痂病 症状 马铃薯块茎表面先产生褐色小点,扩大后形成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大斑块,因产生大量木栓化细胞致表面粗糙,后期中央稍凹陷或凸起呈疮痂

42、状硬斑块。病斑仅限于皮部不深入薯内,别于粉痂病。 发病条件 适合该病发生的温度为2530,中性或微碱性砂壤土发病重,ph5.2以下很少发病。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白色薄皮品种易感病,褐色、厚皮品种较抗病。防治方法(1)选用无病种薯,一定不要从病区调种。播前用40福尔马林120倍液浸种4分钟。(2)多施有机肥或绿肥,可抑制发病。(3)与葫芦科、豆科、百合科蔬菜进行5年以上轮作。(4)选择保水好的菜地种植,结薯期遇干旱应及时浇水。6马铃薯癌肿病 症状 主要为害地下部,被害块茎或匍匐茎形成大大小小花菜头状的瘤,表皮常龟裂,癌肿组织前期呈黄白色,后期变黑褐色,松软,易腐烂并产生恶臭。病薯在窖藏期仍能继续

43、扩展为害,甚者造成烂窖,病薯变黑,发出恶臭。重病田块部分病株的花、茎、叶均可被害而产生癌肿病变。 发病条件 在低温多湿、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土壤湿度高、温度在1224的条件下有利于病菌侵染。此外土壤有机质丰富和酸性条件有利发病。防治方法(1)严格检疫,划定疫区和保护区。严禁疫区种薯向外调运,病田的土壤及其上生长的植物也严禁外移。(2)选用抗病品种。(3)重病地不宜种马铃薯,一般病地也应根据实际 情况改种非茄科作物。(4)加强栽培管理,做到勤中耕施用净粪,增施磷钾肥,及时挖除病株集中烧毁。(5)必要时病地进行土壤消毒。(6)及早施药防治。坡度不大、水源方便的田块在植株70出苗至齐苗期,用20三

44、唑酮乳油1500倍液浇灌;在水源不方便的田块可于苗期、蕾期喷施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每次亩喷对好的药液5060升,有一定防治效果。7马铃薯干腐病症状 块茎被害部分变色下陷,逐渐干缩,使薯皮形成同心圈状褶纹。病薯内部空心,空腔内长满菌丝,最后薯肉变在深褐色或灰褐色,僵缩和干腐。发病条件 病菌在土中越冬,自伤口和芽眼处侵入。高温潮湿易发生本病。贮藏条件差,通风不良利于发病。防治方法 (1)生长后期注意排水,收获时避免伤口,收获后充分晾干再入窖,严防碰伤。(2)窖内保持通风干燥,窖温控制在14,发现病烂薯及时汰除。8马铃薯白绢病 症状 主要为害块茎。薯块上密生白色丝状菌丝,并有棕褐色圆形菜籽状

45、小菌核,切开病薯皮下组织变褐。 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翌年通过雨水、土壤及病株进行传播蔓延。在湿度大的储藏窖,也易见发病。防治方法 (1)发病重的地块应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有条件的可进行水旱轮作效果更好。(2)深翻土地,把病菌翻到土壤下层,可减少该病发生。(3)在菌核形成前,拔除病株,病穴撤石灰消毒。(4)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适当追施硫酸铵、硝酸钙发病少。(5)调整土壤酸碱度,结合整地,每667m2施消石灰100150kg,使土壤呈中性至微碱性。(6)病区可用40五氯硝基苯1kg加细干土40kg混匀后撤施于茎基部土壤上或喷洒5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混杀硫或36甲基硫菌灵

46、悬浮剂5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隔710天1次。此外,也可用20利克菌(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于发病初期灌穴或淋施12次,隔1520天1次。9马铃薯黑胫病 症状 主要侵染茎或薯块,从苗期到生育后期均可发病。种薯染病,腐烂成粘团状,不发芽,或刚发芽即烂在土中,不能出苗。幼苗染病,一般株高1518厘米出现症状,植株矮小,节间短缩,或叶片上卷,褪绿黄化,或胫部变黑,萎蔫而死,横切茎可见三条主要维管束变为褐色。薯块染病,始于脐部呈放射状向髓部扩展,病部黑褐色,横切可见维管束亦呈黑褐色,用手压挤皮肉不分离,湿度大时,薯块变为黑褐色,腐烂发臭。发病条件 温、湿度高低是影响病害流行的主要

47、因素。温暖潮湿条件利于细菌侵入。排水不良,灌水过多过频,土壤湿冷,植株衰弱,影响伤口愈合能力,降低抗性,则病情加重。收获后,在通风不良、高温高湿下贮藏,利于病害发展。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和无病种薯。(2)选用无病种薯,建立无病留种田。(3)切块用草木灰拌后立即播种。(4)适时早播,促使早出苗。(5)发现病株及时挖除,特别是留种田更要细心挖除,减少菌源。(6)种薯入窖前要严格挑选,入窖后加强管理,窖温控制在14,防止窖温过高,湿度过大。10马铃薯青枯病症状 发病初期,下部叶片白天萎蔫,傍晚恢复,两天后,不再复原,由下向上逐渐发展,4天后,病株茎叶萎蔫枯死。横剖可见维管束变褐,湿度大时,切面有白色细菌粘液溢出。发病条件 高温、高湿、多雨的地区发病重。种植带病种薯,连作地,地势低洼,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