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阅读13 苏州园林》赛课导学案_12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阅读13 苏州园林》赛课导学案_12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阅读13 苏州园林》赛课导学案_12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阅读13 苏州园林》赛课导学案_12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阅读13 苏州园林》赛课导学案_1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苏州园林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说明文,课文没有泛泛地介绍苏州园林的景物,而是抓住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体特征,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处到小处,作了富于艺术性的说明,从而使读者不仅了解了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又得到美的享受,是一篇很好的说明文的典范,对指导学生写作、陶冶学生的情感大有稗益。学情分析 首先,这是八年级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说明文,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掌握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明确说明对象是什么;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理清说明顺序;找出说明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等,会让学生终身受益其次,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理

2、解课文、分析品味语言、鉴赏美的能力,教师要敢于放手,善于引导、激发,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增强学习信心,激发探究兴趣。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初步了解说明文的要素,理解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结构、顺序、说明方法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初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2、过程和方法目标整体感知课文,自主、合作、探究本文特点,探究美,初步学写说明文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领略中国园林的建筑美,激发对艺术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1、把握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整体特点和本文的结构、顺序2、学习多种说明方法,品味准确、简洁、生动的说明语言教学难点初步鉴赏美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

3、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 3、问答式教学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展示图片,出示大屏幕同学们,“十一”长假你们出游了吗?去过哪了?祖国多么美,都想去看看,有同学去过苏杭一带吗?我建议同学们有时间一定要到苏州园林去看一看,因为苏杭自古以来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而苏州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如果说江南园林甲天下,那么苏州园林甲江南。现代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将苏州园林凝化为一幅古朴优美、自然典雅的水墨画,展现了苏州园林的独特风姿。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苏州园林,来领略它的艺术风采。(板书课题) 过渡:

4、我们先来一睹苏州园林的风姿。二、欣赏苏州园林:1.幻灯片展示苏州园林图片,学生欣赏,教师解说 (首先让学生明白,“苏州园林”并不是某个园林的名称,而是指苏州这个地方的园林群体。比较出名的有这些园林: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留园、网师园、怡园 .苏州园林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以景取胜,景因园异,小中见大,创造了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2.概括美,学生谈感受:欣赏完图片后,如果让你用一个比喻句形容苏州园林,你会怎么说?请用上: 我觉得苏州园林就像(简直就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师:真乃谓英雄所见略同。这样迷人的景观,竟有人应用文字把它展现出来

5、了,我们一起来认识那位语言大师吧。三、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他在小学、中学、大学教过书,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出版有叶圣陶全集。 师:咱班同学个个都是会学习的孩子,课前预习应该更是棒棒哒!4、 字词积累 读准字词,注意带“-”的字词的读音(开火车依次进行,完成后齐读2遍)轩榭 丘壑 嶙峋 相 间 镂空 斟酌 重峦叠嶂 对称师:本节课,我们将从写作角度出发,深入阅读,揣摩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脉络,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五、指导阅读, 整体感知,自主探究 整

6、体感知 请大家打开课本106页,翻开第13课,大声自由的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屏幕提示1. 文中哪句话能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 (找出本文的主旨句)师:文章的主旨句,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就像三军的总司令,它将统帅和制约着各段甚至各句的内容。2. 为了使苏州园林成为追求自然之趣的完美图画,不出现欠美伤美的败笔,设计者和匠师们都在哪些方面因地制宜,自出心裁的进行了精心设计呢? (画出每段的中心句(或首括句)。勾画关键语句,并作批注)(5分钟后)师:相信大家已经读完了课文,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明确: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出示屏幕并齐读板书)师:那

7、么,苏州园林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建筑不讲究对称;假山和池沼的配合追求自然美;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花墙和廊子讲究层次;每一个角落都注重图画美;门窗注重图案美;极少使用彩绘。)学生边答教师边板书师:作者就是从这七个方面展开说明,突出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大屏幕展示):3.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小组探究美。师:美的东西总让人赏心悦目,同学们请张开你的慧眼去仔细找寻探究分析,每一幅图画中蕴藏的设计匠心,体会其中的自然之趣和图画美,注意每组选择其中一个方面。具体要求:确定探究主题;朗读相关片段描写;听划关键语句;讨论设计者的设计用心,和其中如何体现出的自然之趣;小组代表发言。4. 小组成员展示探

8、究成果,教师适当点拨渗透本文使用的有关说明方法及如何体现语言的准确性。(大屏幕展示图文说明): 1)指导分析第3自然段。其中“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这一部分的文字是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这一部分的文字是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2)指导分析第4自然段。首先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指有创造美的方式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

9、面的技能。也就是说,假山的堆叠,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其次写池沼,先抓住关键,说明“大多引用活水”,然后从动静的配合上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池沼多姿多彩,各具匠心又有其共同特色。通过对假山池沼的形象说明,让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山水既有画意又有诗意的特点留有深刻印象。3)指导分析第5自然段。这段文字以说明为主,也适当穿插了描写和议论。如二、三句即是描写,后面的“古老”“盘曲嶙峋”“满眼的珠光宝气”等也是描写性的。这些描写具体清楚地说明了苏州园林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自然之趣,富有画意。“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这句是议论,充分说明了苏州园林花草树木的映衬符合中国的绘画艺术美。说明文的描写

10、,着眼于说明特征,并且比重不大,只是稍加点染,起辅助说明的作用;说明文中的议论,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4)指导分析第6自然段。第6自然段主要用解说方法,突出了巧妙的设计和安排,能给游人以画意实感。文中的两个“更”字与“多了”、“深了”紧密呼应。5)指导分析第79自然段。主要说明苏州园林大处十分讲究,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层主要说明苏州园林的小处也“不可忽视”,更进一步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处处入画”。第7自然段说明苏州园林各个角落都注意画意美;第8自然段说明门和窗简朴而别具匠心;第9自然段说明苏州园林的彩绘“自出心裁”。这一层是紧紧围绕说明中心来说明的,而且巧妙地照应了第2自然段中“一切都要为构

11、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之句。5. 小结:苏州园林无论是整体,还是它的每一个局部,甚至每一个细部处处都注意到了图画美,作者反反复复用图画作比,目的在于始终强调苏州园林总的特征。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说明文始终要注意紧紧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师:我们一起再来回顾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出示屏幕:六、学习方法点拨师:学习光靠死记硬背可不行,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窍门很重要。老师今天送给同学们一个学习的小窍门,在以后阅读或学习文章中可以用到哦,出示:1.归纳总结:读文章找主线,理清思路是关键。主旨句是文眼,所有段落归它管。首括句、首括段,布局谋篇太重要。2.应怎样写说明文,如何才能写好说明文

12、,叶圣陶的苏州园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范本。本文介绍了苏州园林艺术的整体特征,说明顺序合理,说明方法得当,既突出了被说明事物的特点,结构又显得清楚有序。我们在领略苏州园林艺术美的同时,应借鉴作者说明的技巧,学以致用。3.小结课文主体内容4.指导学生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出示屏幕明确说明文的对象,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了解说明的结构、顺序,找出说明的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关于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及体会说明的语言,我们下节课进行深入探讨。七、探究式拓展课文师: 咱们浉河中学依山傍水,贤山赋予它豪气和大气,浉河水孕育它灵气和神气,创办十年成为豫南名校,山之沧桑,水之砺洗,使浉河中学钟

13、灵毓秀! 同学们尽情想象并设计你的美丽校园,可以从整体的布局、房屋的设计、颜色的搭配、花树的布置或雕塑造型等内容中选一个方面或多方面来写表现,可以用图画加上说明性的语言,也可以用语言直接描绘板书设计 苏州园林 叶圣陶 总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 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分 大处讲究: 布局:亭台轩榭的布局 配合:假山池沼配合 映衬:花草树木的映衬 层次:近景远景的层次 细部注意: 每一个角落的图画美 门窗的图案设计和雕镂 屋室的色彩装饰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 弄清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并理解其作用;揣摩语句,体会其丰富的内涵;比较阅读,深化对于说明方法的理解;延伸拓展,有

14、助于课内知识的消化及能力转化。教学步骤1、 把握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1教师简单介绍有关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的知识。多媒体显示:关于说明方法: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选用最佳的方法。当然,作者也有选择的自由。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引用、下定义、分类别、作解释、列图表等。说明方法及表达作用一览表2要求学生分析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结合实例体会其作用。(1)学生圈点勾画,独立分析。(2)小组内交流看法,求同存异。(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存同析异。明确:本文采用的说明方法

15、有以下几种:分类别“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作比较“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引用“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举例子“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列数字“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画美。”二、比较阅读,加强对说明方法的理解运用从本文学到的知识分析中国石拱桥桥之美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学

16、生分组讨论、交流。语文科代表组织全班同学交流,最后科代表作总结发言。明确:中国石拱桥和桥之美选用的说明方法有:(1)打比方“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桥洞不是普遍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2)举例子“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与芦苇丛构成鲜明的对照。”“江南乡间石桥”“长桥”“风雨桥”(3)列数字“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卢沟桥)桥长265米”(4)引用“唐朝的张族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他的游记

17、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3、 理清说明顺序 1作者是怎样抓住中心安排结构的?第一段:结合“标本”(指榜样、模范、典范)、“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感受、理解、欣赏、评判)理解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为苏州园林的艺术美、图画美埋下伏笔,这是全文总起,确立本文说明的对象苏州园林。2课文第3、4、5、6自然段与第2自然段是什么关系?第2自然段是总说,第3、4、5、6自然段是分说。每一段与前面的一个“讲究”相照应,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某一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这是重点,故作详细说明。3课文第7、8、9自然段说明

18、的内容是什么?与中心有何关系?这三个自然段从苏州园林每个角落,门窗、雕镂、色彩淡雅几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这是细部介绍,非重点,但决非可有可无,通过细微处给人的美感,充分说明了苏州园林“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征。4结尾有何特点?用寥寥数语作结,留有余地,引人回味,从而更好地表现苏州园林的艺术美。5讨论本文说明的顺序。从全文看:整体局部。从部分看:主次,大小。本文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层次在各段中也都有显示。 四、揣摩语句,理解语句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1多媒体显示:(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

19、”在这里是什么意思?)(2)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后半句能否改为“谁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3)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去掉“一切”“决不”,可以吗?)(4)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5)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去掉“往往”好不好?)(6)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罗,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这个描写的句子有什么作用?)学生朗读句子,悉心体味,思考。明确:(1)“标本”原指实物原样或经过整理、供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动物、植物、矿物。这里是典范、样本的意思。用这个词非常简练地说明苏州园林在各地园林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各地园林的广泛影响。(2)不能,原句突出了“苏州园林”。(3)不能去掉,“一切”“决不”表示十分肯定的意思,强调苏州园林的总特点。(4)“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5)去掉“往往”,使表达失去了分寸。原句强调“大多是这样,但又不全是”这一层意思。(6)这句子写出了藤萝争春的情景,烘托园林的繁华气氛,生机盎然,沁人耳目。2学生另找几例品评涵泳。 如:“可是墙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