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二号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_第1页
济宁二号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_第2页
济宁二号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_第3页
济宁二号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_第4页
济宁二号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济宁二号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济宁二号煤矿兖矿集团东华建设有限公司地矿建设分公司二一年五月矿井所在地: 山东省邹城市矿井名称: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济宁二号煤矿报告性质: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编制单位: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济宁二号煤矿兖矿集团东华建设有限公司地矿建设分公司单位负责人: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济宁二号煤矿 贾 民 兖矿集团东华建设有限公司地矿建设分公司邵士谱技术负责人: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济宁二号煤矿 刘心广兖矿集团东华建设有限公司地矿建设分公司宋传祥报告编制人员: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济宁二号煤矿 周广华 杨建国 程继东 兖矿

2、集团东华建设有限公司地矿建设分公司鹿献德 孔祥安 赵德强 杜 华目录前言1第一章矿井概况3第一节 矿井基本情况3第二节 地形、地貌6第三节 气象、水文6第四节 地震7第五节 矿井排水设施能力现状8第二章以往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9第一节 勘探阶段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9第二节 矿井建设阶段的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10第三节 矿井投产以来地震勘探及其它物探工作11第四节 矿井投产以来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15第三章地质概况20第一节 地层20第二节 含煤地层及资源储量22第三节 构造23第四节 岩浆岩29第五节 陷落柱29第四章区域水文地质30第一节 区域水文地质概况30第二节济宁煤田水文地质概况3

3、1第五章矿井水文地质35第一节 井田边界及其水力性质35第二节 含水层35第三节 隔水层40第四节 矿井充水条件42第五节 井田及周边老窑水分布情况44第六节 矿井充水状况46第六章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 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评价47第七章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及防治水工作建议50附图目录序号图 名图号比例尺1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济宁二号煤矿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111:100002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济宁二号煤矿矿井充水性图121:50003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济宁二号煤矿第四系水文地质剖面图q1131:50004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济宁二号煤矿第四系水文地质剖面图q2141:50005兖州煤业股

4、份有限公司济宁二号煤矿基岩水文地质剖面图151:20006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济宁二号煤矿基岩水文地质-剖面图161:2000附表目录序号表号表 名1表1采空区积水情况调查表2表2水文长观孔水位动态观测成果表3表3抽水试验成果表4表4封闭不良钻孔表5表5启封钻孔统计表6表6水质分析成果表7表7矿井涌水量表8表8抽水钻孔单位涌水量换算成果表前言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09年9月颁发的煤矿防治水规定的要求、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及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工作部署,济宁二号煤矿进行了矿井文地质类型划分。资料截止时间为2010年4月31日。报告编写人员在认真统计整理地质、水文地质勘探成果的

5、基础上,结合矿井生产中的实际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于2010年5月完成了报告的编写工作,提交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济宁二号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1、 目的任务编制本报告的目的是:根据矿井水文地质及相关资料,对井田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进一步分析研究,总结水文地质规律。依据煤矿防治水规定,划分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并编制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以指导矿井防治水工作。具体任务是:(1)系统搜集、整理、分析地质、水文地质资料,编制水文地质资料汇总表及图件。(2)研究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及矿井充水特征,总结充水规律。(3)明确矿井主要水害类型,分析水害对开采的影响,评价防治水工作的难易程度。(4)确定矿

6、井水文地质类型,编写类型划分报告。2、报告编制依据编制本报告依据的主要规程、规定和相关资料如下:(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防治水规定(2009.9);(2)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防治水规定释义(2009.12)(3)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矿井地质规程(试行)(1984);(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煤矿安全规程(2010);(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煤炭工业局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2000.5);(6)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煤矿地质测量图例(1989);(7)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煤矿地质测量图例实施补充规定(1992);(

7、8)兖矿集团有限公司煤矿地质测量图例(试行)(2005.12);(9)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济宁二号煤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2005.12)。第一章 矿井概况第一节 矿井基本情况济宁二号煤矿设计年生产能力400万t,设计服务年限67.5年。1989年12月24日由原兖州矿务局第七十工程处开工建设,1997年11月8日正式投产,2006年核定年生产能力500万t。2009年矿井原煤产量359.05万吨。矿井采用竖井开拓。目前开采水平555m及740m,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即主、副井进风,中央风井回风。目前开采3上和3下煤层,采用走向、倾向长壁陷落法,普通综采和综采放顶煤法开采。一、井田位置、范围济宁

8、二号煤矿位于济东煤田的中部,井田范围地理坐标:东经11632351164102,北纬351903352528。井口地理坐标:东经11635,北纬3522,所采用的坐标系为新北京54坐标系平移后的矿区坐标系。主井井口坐标x=3914484.991,y=20468300.013,z=38.00m;副井井口坐标x=3914414.299,y=20468409.770,z=+38m;风井x=3914674.322,y=20468304.761,z=+38m;井田范围为:东起孙氏店断层,西至京杭运河,北以兖新铁路与许厂井田相隔,南至3910000纬线与济宁三号井田相毗邻,东西宽10km,南北长611km

9、 (图11)。采矿许可证(证号:1000000720081)界定面积87.1072km2。矿区平面范围由23个拐点圈定(见表1-1),矿井勘探范围与采矿许可证界定范围一致。允许开采煤层为山西组的3上、3下煤层及太原组的6、10下、15上、16上和17煤层,开采深度为+38m-1200m。二、交通条件济宁二号煤矿位于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境内,区内交通方便,铁路、公路及水路运输均较发达,铁路有兖(州)新(乡)铁路,其东端经兖州站接京沪线及兖石线,西端经京九线菏泽站向西与京广线接轨。公路四通八达,井田内有石桥至济宁公路、邹城至济宁公路纵贯全区,井田北部有兖州至济宁、济宁至菏泽公路通过,京杭运河地处井田

10、西部边界,是水上运输要道。详见交通位置图(图1-2)。图1-1济宁二号煤矿范围示意图图1-2 济宁二号煤矿交通位置图图1-3 济宁二号煤矿采区分布示意图表1-1 济宁二号煤矿井田范围拐点坐标表拐点号xy备注a5391574039459470共23个拐点a6391584539459870a7391665039461395a8391722039461970a9391938039464570a10392107039468915a11392180039470000a12392056039469510a13391942039468675a14391835039468620a153917680394691

11、35a16391731539469410a17391666539469590a18391562039469630a19391483039469800a20391400039469860a21391200039470520b3391000039471255b2391000039471030b1391000039461140a2391024039461025a3391164539460505a4391308039460175第二节 地形、地貌本井田地形平坦,地势北高南低。地面标高+37m+33m,地形坡度约0.4,为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的滨湖冲积平原。历史最高洪水位+36.95m(1957年,黄楼

12、村)。工业广场标高为+37m+38m,主井、副井、风井井口标高38m,井田内主要河流有洸府河和京杭运河,均系人工河。第三节 气象、水文本区为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属大陆与海洋间过渡性气候,四季分明。据济宁气象站1959年以来的观测资料,年平均气温13.7。多年平均气温最低月为1月份,平均气温-6.8,最高气温为7月份,平均气温31.6,最高达41.6(1960年6月21日),日最低气温-19.4(1964年2月18日)。年平均降雨量682.0mm,年最小降雨量347.9mm(1988年),最大降雨量1186mm(1963年)。最大月降雨量506.3mm(1995年8月)。雨季多集中在78月,有时延

13、至9月,其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54%。年平均蒸发量1833.2mm,最大蒸发量多在47月,约占全年蒸发量的45%。风向频率:春、夏两季多东及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最大风速22.7m/s(1979年6月25日)。结冰期由11月至翌年3月,最大冻土深度0.37m(1980年2月1112日),最大积雪厚度0.15m(1964年2月15日)。本区主要气象要素见图1-4。图1-4 济宁地区主要气象要素图井田内主要有洸府河和京杭运河。洸府河由北向南经井田中部入南阳湖,区内长10km,为季节性河流,最高水位39.12m,汛期最大流量400m3/s(1964年9月1日),旱季流量减小乃至干涸。京杭运河为井田

14、的西部边界,自北向南入南阳湖,最高水位+36.54m,汛期最大流量626m3/s(1964年9月6日),旱季流量减小甚至断流。第四节 地震据中国地震局、建设部震发办1992160号“关于发布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和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使用规定的通知”,济宁市的地震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据中国地质资料年表记载,本区地震活动性不强,但本区无感地震频发。第五节 矿井排水设施能力现状目前井下有-555m中央水仓和中央泵房,南翼-592m1#水泵房及水仓、南翼-645m2#水泵房及水仓、南翼-740m3#水泵房及水仓、六采区-640m泵房及水仓。有关水泵、管路、

15、水仓等情况见表1-2。矿井排水系统图表1-2 矿井排水能力表泵 房水 泵水 仓排水管路排水级数名称及标高排水范围排水地点及标高型号台数铭牌实际实际需要排水能力(m3/h)(能否满足要求)环数总容积(m3)直径(mm)*路长度(m)扬程(m)流量(m3/h)扬程(m)流量(m3/h)中央泵房及水仓-555全井下地面+42d500a-57*113627500599380350(能满足要求)22580325*27001南翼1#泵房及水仓-592一、三采区井底车场-555md155-30*339015538150144(能满足要求)11000159*27752南翼2#泵房及水仓-645一、三采区南翼轨

16、道大巷-592md155-30*631801555312096(能满足要求)22100159*26002南翼3#泵房及水仓-740九、十一采区井底车场-555md180-43*63258280185185180(能满足要求)22200325*229002六采区泵房-640四、六采区六采煤仓回风道-504md155-30*64180155136110100(能满足要求)1645219*215202108*2860根据目前的矿井涌水量以及对未来矿井涌水量的预计结果,上组煤开采时目前的泵房及排水能力能满足矿井生产需要。第二章 以往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第一节 勘探阶段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济宁煤田发

17、现于1957年底。19571959年间,原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地质勘探局123队在本区进行了普查工作,施工钻孔9个,工程量3235.30m。于1959年12月提交山东省济宁第二煤田综合普查报告。19661968年间,原华东煤炭基建局第二勘探队在济宁煤田进行了详查地质勘探,施工钻孔36个,工程量27854.64m。于1968年10月提交山东省济宁煤田综合详查报告。普、详查阶段在济宁二号井田内共施工钻孔45个。钻探工程量31089.94m,平均钻孔密度0.5个/km2,且分布不均,对井田的主要构造形态、煤层厚度及对比等控制较差;对井田水文地质情况也缺乏了解,仅相当于普查程度。1978年1月原山东煤田地

18、质公司开始对本井田进行精查勘探,至1979年11月,共施工钻孔184个,工程量144418.34m。于1979年12月,提交山东省济宁煤田二井田精查地质报告。1980年3月,原煤炭部地质局以“煤地审字第8001号”文批准。本井田在精查勘探阶段,根据无芯钻探测井解释资料,部分取芯资料和简易水文观测资料,全面了解水文地质特征;并采用简易水文和抽水试验相结合,固定抽水与机动抽水、单孔抽水与群孔抽水相结合的方法,详细探查井田水文地质条件,计算矿井涌水量。全井田共计抽水22次,其中3煤层顶底板砂岩9次,三灰5次,奥灰4次,断层抽水2次,第四系下组砂层1次,上侏罗统砂岩1次。精查勘探对井田内地质、水文地质

19、条件基本查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西部边界济宁断层未能有效控制,对太原组下部含水层和八里铺断层的导水性未做专门工作,缺乏实际抽水数据。建井前经普、详、精查地质勘探工作,二井田总计施工钻孔229个,钻探工程量175508.28m(表2-1),平均每平方公里2.5个;其中水文孔17个,抽水22次,完成二维地震4449个物理点,地震测线47条,取得4次迭加剖面102km,折射剖面17km,取得以下基本成果:基本查明了井田内的构造形态,井田东部边界断层已控制清楚,井田内主要断层均已查明或基本查明;煤层的厚度、结构、变化规律及其稳定性、开采性已经查明或基本查明;通过取样和分析研究,对煤的工业牌号、煤质稳定

20、性、有益有害组份变化规律、可选性、炼焦性、炼油性、活化性、可磨性等工艺特征做了较全面的了解;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已基本查明,全区水文地质条件基本上属于简单类型;对煤层的顶、底板、瓦斯、煤尘、自然发火等均取样化验,提出了各可采煤层顶、底板岩石的物理力学数据;获得总储量8.55亿t。表2-1 建井前井田钻探工程量统计表勘查阶段钻孔数量(个)工程量(m)施工时间施工单位普查93235.3019571959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地质勘探局123队详查3627854.6419661968华东煤炭基建局第二勘探队精查184144418.341978.11979.12山东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第一、二、三勘探队合 计22

21、9175508.28第二节 矿井建设阶段的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济宁二号煤矿由原兖州矿务局第七十工程处承建,1989年12月开工,至1997年11月完成并移交生产。表2-2 矿井建设期间钻探工程量统计表项目钻孔数(个)工程量(m)时间施工单位里营井筒检查孔53684.831982.91983.7兖州煤炭建设指挥部冻结施工地质队井筒检查孔42621.921984.81987.2兖州煤炭基本建设公司冻结施工地质队地质检查对比孔84486.861985.31985.11英国壳牌公司水文观测孔63334.831996.81997.1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二勘探队注浆孔2930.571996.121997.

22、3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二勘探队合计2515059.01一、井筒检查孔1982年9月至1983年7月,由原兖州煤炭建设指挥部冻结施工地质队施工井筒检查孔5个,钻探工程量3684.83m;1984年8月至1987年2月,由兖州煤炭基本建设公司冻结施工地质队在工广内施工井筒检查孔4个,钻探工程量2621.92m,其中检3号孔对上侏罗统砂岩抽水试验3次。1985年3月至11月,由英国壳牌公司施工地质检查对比孔8个,钻探工程量4486.86m。二、补充勘探建井期间,于1996年8月至1997年1月,由原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二勘探队施工水文孔6个,钻探工程量3334.83m; 1996年12月至1997年3月

23、在43下02面地面施工2个离层注浆孔,工程量930.57m。三、达产采区地震补充勘探1992年2月11日至11月28日,由山东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对达产采区进行了高分辨率数字地震勘探。测区东起孙氏店断层,西至八里铺断层,北以八里营断层为界,南到14-3和11-4号钻孔连线,面积约22km2。共完成物理点7600个,其中甲级点5010个,乙级点2262个,合格点230个,废点98个,甲级率65.9%,物理点成品率98.7%。完成测线总长度170.77km,获得时间剖面155.97km。对落差10m以上的断层基本查明,对落差10m以下的断层也有所了解。四、其它主井、副井和风井三个井筒的深度分别为6

24、42.8m、623.3m和606.8m,工程量1872.9m;建井时期巷道掘进总工程量为36343.0m,其中岩巷24535m(包含井筒),煤巷6449m,半煤岩巷5359m。对所有揭露的巷道进行了地质编录,期间累计编录巷道38215.9m。井筒和巷道揭露的煤、岩层和含水层等地质资料都进行了系统整理,较钻孔资料更直观、真实,为矿井生产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第三节 矿井投产以来地震勘探及其它物探工作矿井自1997年投产以来,主要物探工作包括三维地震勘探(一采区1308工作面、二采区北部、二采区中部、三采区、五采区,南翼采区、六采区、七采区、八采区、九采区、十采区、十一采区、十五采区、十一采区东部

25、)和水文地质物探(十采区、十一采区北部、二采区北部瞬变电磁法探测、三采区3306工作面水文地质常规直流电法勘探和坑透探测)等。一、二维、三维地震勘探自1997年至2009年,先后完成了一、二、三、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五采区、十一采区东部三维地震勘探等,共计17次,控制面积约50.84km2(表2-3)。表2-3 历年勘探工作一览表时间采区勘探面积(km2)工程量主要成果施工单位1997.21997.10九、十一采区(原九采区)二维:6.95km2;三维:2km2二维测线65条,物理点7755个控制区内主要断层和褶皱构造山东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1998.91999.1三采区东部1.3

26、2物理点1950个查明区内3下煤层可靠断层20条,较可靠9条,控制了3个褶曲形态江苏煤田地质物探测量队1998.91991.11308工作面0.2565物理点615个控制第四系底界深度、3下煤层底板形态,解释测区内3下煤层的断层13条江苏煤田地质物探测量队1999.31999.10三采区中西部及一采区南部3.01物理点3374个控制了第四系、3下煤层的底板形态,查明可靠断层16条,较可靠4条。江苏煤田地质物探测量队1999.101999.124300工作面测线6条,完成物理点329个断层9条,其中落差50m的1条,落差1050m的6条,落差10m的2条。江苏煤田地质物探测量队2000.3200

27、0.8二采区中部1.9物理点2690个控制了区内3上及3下煤层的底板深度、形态,3煤层可靠断层6条,较可靠2条江苏煤田地质物探测量队2001.22001.5二采区前、后十里营村1.1测线15条,物理点933个查明了区内第四系厚度,控制了3下煤层的赋存形态,解释断层11条江苏煤田地质物探测量队2001.12001.12九采区4.0物理点6085个查明了落差大于5m的断层;修改断层8条,新发现断层38条;严密控制了八里铺断层的产状安徽煤田地质物探测量队2000.122001.9五采区2.4物理点3567个查明区内3下煤层断层30条,其中可靠断层20条,控制了区内褶曲形态,控制了八里铺断层及其支断层

28、产状。苏煤田地质物探测量队2002.12002.6二采区北部3.7物理点6685个;水文物探物理点1455个查明了区内3上、3下煤层的厚度及赋存形态。解释断层77条,查明3条,新发现74条。控制了16上煤层的赋存形态。研究了测区内3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层的富水性及八里营、八里铺断层的富水及导水性。河北煤田地质物探测量队2002.32003.1十一采区东部(原九采区北部)2.6物理点3583个查明了区内3煤层赋存形态,主要褶曲构造2个。查明了区内落差5m以上的断层,解释了落差35m的断层。查明了八里铺断层及16上煤层的构造形态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物测队2003.12004.3十采区4.4物理点5226个

29、查明了区内3煤层断层落差50m的2条,落差1050m的8条,落差510m的7条,落差5m的13条。其中可靠的10条,较可靠的6条,较差的1条;初步控制了16煤层中构造的发育及煤层底板形态; 河南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2003.22004.5八采区5.22物理点5757个查明了第四系、3上、3下煤层底板的起伏形态;查明了采区内落差5m的断层44条,解释了落差小于5m的断层37条,其中可靠的30条,较可靠的40条,较差的11条;控制了16上和17煤层的底板构造江苏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2004.12005.1六、七采区6.83物理点6103个基本控制了3煤层底板构造形态;六采区解释断层中:落差30m的

30、10条,落差1030m的17条,落差510m的16条,落差5m的22条;可靠的47条,较可靠的13条,较差的5条。七采区解释断层中落差30m的6条,落差1030m的4条,落差510m的9条,落差5m的7条;可靠的19条,较可靠的5条,较差的2条。江苏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2004.22004.10十五采区东部(原十一采区)9物理点7870个区内解释断层37条,落差h30m的4条,10mh30m的17条,5mh10m的14条, h5m的2条,可靠的28条,较可靠的7条,较差的2条。查明了区内3上、3下煤层底板形态。控制了16上煤层的形态,并解释了16上煤层的断层。河北煤田地质局物测地质队2005.

31、42005.10十一采区东部1.6对原来的三维地震勘探资料精细处理,交将常规解释与精细解释相结合,完成了前后构造对比图等成果图件对十一采区东部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精细处理与地质解释后,与原三维地震勘探成果相比,基本一致断层2条、修正断层4条、否定断层8条、新发现断层3条,对了3上、3下煤层的底板起伏形态与深度进行了进一步的控制,深度误差不大于0.5%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2007.112008.10九采区3.5对原来的三维地震勘探资料精细处理,交将常规解释与精细解释相结合,完成了前后构造对比图等成果图件对九采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精细处理与地质解释后,共解释断层26条,其中修正断层6条,新解释2

32、0条,均为正断层,对3上、3下煤层的底板起伏形态与深度进行了进一步的控制,深度误差不大于0.5%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据以往探采对比资料显示,各采区进行的三维地震勘探对构造和煤层底板标高的控制都较好,大于5m的断层,最大摆动范围不超过10m,探测效果较好,对矿井生产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达到了对勘探程度的要求。由于本井田落差在3m以内的断层比较发育,但三维地震勘探对此类小断层的控制不足。二、水文地质物探(一)三采区33下06工作面综合物探2001年5月,由中国矿业大学使用直流电法、瞬变电磁法和坑透法对三采区33下06工作面进行物探工作,获得以下主要成果:1验证了原来三维地震勘探确定的孙氏店断层

33、位置基本正确,与3下煤层对接的岩层孙氏店断层下盘岩层富水性差,判定断层对33下06工作面回采不构成威胁;23煤层顶板砂岩的赋水性较弱,赋水层位主要为煤层顶板35m范围内,圈出三个顶板可能赋水的异常区;3解释出工作面内隐伏断层21条。开采验证情况:3306工作面于2001年9月1日开始回采,2003年2月18日停采,工作面回采过程中最大涌水量21m3/h,平均涌水量14.6m3/h,实现了安全回采,与预测的顶板砂岩整体富水性较弱基本一致。最大涌水量出现在2002年1月,推进至工作面向斜北翼时,与探测的向斜北翼相对富水基本一致。通过井下施工钻孔对物探圈定的异常区进行探测,钻孔水量0.52m3/h,

34、一般不超过3天,钻孔基本无水,表明煤层顶板砂岩富水性较弱。(二)十一采区水文物探2002年2月30日开始,由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物测队使用点性源瞬变电磁法对十一采区东部进行水文物探。本次探测完成物理点607个,有效点498个。经过探测发现低阻异常7个,其中浅部异常4个,位于八里铺断层内的2个,另2个异常与水的相关性不大;深部异常3个,推断是奥陶系灰岩内的溶蚀带。(三)二采区北部水文物探2002年1月河北省煤田地质物探测量队对二采区北部进行了三维地震及水文物探。水文物探采用瞬变电磁和可控制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完成物理点1455个。通过水文物探得出了如下结论:1对八里铺断层的富水性进行了评价,5个低

35、阻异常区分布于断层带,说明该断层局部富水和导水;2对八里营断层的富水性进行了评价,2个低阻异常分布于断层带,说明八里营断层局部富水性较强,但导水性较弱;3解释了与3煤层顶板砂岩局部富水有关的低阻异常5个,定性解释为小断层的断层带富水。(四)十采区瞬变电磁勘探2004年7月1日由河南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对十采区进行瞬变电磁勘探,于7月29日完成野外数据采集工作,共完成瞬变电磁勘探物理点1115个(其中含检测点88个,试验点15个)。通过对本次所获瞬变电磁资料的综合处理解释,分别解释了测区3下煤底板上10m、上50m和上80m富水区的分布情况,划分了3下煤层顶板砂岩富水性;分别解释了测区3下煤层

36、底板下20m和下50m富水区的分布情况;对测区内主要断层的含(导)水性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查明了八里铺断层、岱庄断层的含水性。主要结论如下:1. 3下煤层底板上10m弱富水区20个,富水区5个;3下煤层底板上50m弱富水区19个,富水区6个;3下煤层底板上80m弱富水区19个,富水区6个;3下煤层底板下20m弱富水区17个,富水区7个;3下煤层底板下50m弱富水区17个,富水区7个。三个层位的富水分布规律相同,富水区主要分布在断层及断层尖灭处,整体呈条带状和星状分布。富水区在上下层位上有较强的对应关系,说明在纵向上有水力联系。2. 从富水区分布图上可以看出,断层附近多有低阻异常区存在,整体呈条带

37、状和星状分布,与断层的走向相同,说明断层周围裂隙发育,具有不同程度的含(导)水性。其中八里铺断层、八里营断层和岱庄断层落差较大,局部有较强的导水能力,应引起重视。在3下煤层底板上10m层位上,八里铺断层弱富水区共5个,富水区3个;八里营断层弱富水区共3个,富水区1个;岱庄断层弱富水区共2个。(五)八采区瞬变电磁勘探2003年2月,由江苏省煤炭地质物测队采用emrs-2a和emrs-2002型瞬变电磁探测仪,对八采区进行水文物探,实际控制面积5.6km2,布测线35条,测点1346个,解释出10个较大的低阻异常区。经过物探得出如下主要成果:1查明了八里铺和八里营断层的位置及导水特征,物探发现两断

38、层局部地段导水。2解释了3下煤层顶板低阻异常区分布规律,低阻区域与断裂构造由密切关系。3解释了三灰的富水性。4分析了八里铺和八里营断层的富水性:两断层的交汇处存在低阻异常,为富水区,八里营断层的低阻区相互独立,只在异常区富水。本井田开展的水文物探工作,对八里铺断层、八里营断层及孙氏店断层等的富水性和导水性进行了探测,对上述区域水害预测与防治水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第四节 矿井投产以来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1997年以来的矿井地质及矿井水文地质工作如下:一、矿井地质工作(一)矿井补充勘探1998年由兖矿集团地质公司进行了九采区地面补充勘探,布置10个补充钻探孔,总进尺8497.43m,其中水文孔4个。

39、4个钻孔进行了煤、岩样测试和化验样116个,2个钻孔进行了简易地温测量,抽水3次。编制的九采区补充勘探地质报告,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兖煤生发199953号文批准。2004年兖矿集团东华建设公司地质分公司在八采区施工了3个钻孔,钻探工程量1487.12m。期间抽水试验2次,采取煤芯样5层点,瓦斯样3层点,采取3煤层顶底板岩石力学样56组,数字测井3个孔。为了解九采区3煤开采后红层水位变化情况,2004年4月至7月由兖矿集团东华建设地质分公司在石佛村南施工侏罗系水文孔1个,钻探工程量593.48m。为观测第四系底部含水层水位变化情况,为井筒变形观测提供依据,2004年5月14日至29日,在付井南

40、侧施工一个第四系下组水文观测孔,工程量183.59m。2006年11月至2010年3月,十三采区补充勘探期间施工钻孔12个,工程量10747.47m。2005年7月至2009年7月,施工侏罗系水文孔3个,工程量2155.22m。生产期间在本井田内共施工地面钻孔30个,总钻探工程量为23664.31m(见表2-4)。至此,全井田共施工地面钻孔284个,总钻探工程量214231.60m。表2-4 生产期间钻探工程量统计表项目钻孔数(个)工程量(m)时间施工单位九采区补充勘探108497.4319981999兖矿集团地质公司八采区补充勘探31487.122003.32004.4兖矿集团东华公司地质公

41、司水文孔观测孔2777.072004.42004.7兖矿集团地质公司十三采区补充勘探1210747.472006.112010.3兖矿东华地矿建设分公司水文观测孔32155.222005.72009.7兖矿东华地矿建设分公司合计3023664.31(二)矿井地质观测矿井地质观测工作主要包括巷道揭露地层、煤层和地质构造的观测。对采掘工程揭露的煤岩层厚度、结构、构造,尤其是对揭露的地质构造进行了全面观测、编录,沿3煤层开掘的巷道,煤层观测点间距一般50m,遇地质构造适当加密观测点,以确保控制地质构造的产状和延展。主要观测内容是:煤层厚度、产状要素、顶板和底板特征、结构及裂隙发育情况。遇到断层时,主

42、要观测断层面特征、断层两盘煤岩产状、派生地质现象、断层面产状、落差、断层性质,并控制断层位置。对于断层力学性质也注意了观测与分析。(三)矿井地质资料编录与整理工作在地质构造较为简单的顺层巷道掘进过程中,一般每隔3040m实测一个迎头断面,沿倾向穿层巷道及遇地质构造控制点进行加密。在编录煤岩时,布置平行巷顶或巷底的测量基线,控制煤层及其顶底板岩层的空间位置。井下收集的各种地质资料均严格按矿井地质规程和煤矿防治水规定进行及时整理、编绘各种图件、台帐、卡片,并及时填绘上图。为了更好地使矿井地质工作服务矿井生产和建设,满足设计、生产的需要,同时又使地质资料规范化、系统化,按照矿井地质规程及国家有关能源

43、开发、管理的政策和法规,建立和完善了矿井地质各种台帐和卡片、主要台帐,按时编绘矿井地质各种综合图件,如煤层底板等高线及储量计算图、地形地质图、煤岩层对比图、地层综合柱状图和水文地质综合柱状图、采区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及储量计算图,以及不同比例尺的采掘工程平面图等。二、矿井水文地质工作1997年以来,按照原矿井水文地质规程及2009年12月1日施行的煤矿防治水规定等规程规范的要求,进行了矿井水文地质工作。1二采区北部进行了地面瞬变电磁法勘探、十一采区北部进行了地面瞬变电磁法勘探及井下水文地质常规直流电法勘探和井下瞬变电磁法勘探、八采区、十采区进行了地面瞬变电磁法勘探等水文地质物探工作,三采区3306

44、面进行了井下常规直流电法勘探和坑透探测。2施工地下水水位长期观测孔20(其中:第四系上组1个;第四系下组2个;侏罗系10个;3煤层顶板砂岩7个),定期对所有可以利用的建井以来施工的观测孔进行水位观测,基本掌握了各主要含水层水位升降动态,分析了采动作用下矿井充水水源、涌水补给途径、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及疏降状态。3根据生产接续需要,从1994年3月至2010年3月,先后对8-9、8-3、11-9、152、8-2、9-5、150、153、148、gj3-2、12-14、11-14、117、62、147、15-16、154、gj3-3、gp1-3、gp1-4、155、121共计22个封闭不良的钻孔

45、进行了启封工作。4根据生产进度,对掘进巷道和回采工作面积极开展了水情水害分析和预测预报工作,在涌水量较大地段提前施工井下水文地质钻孔以及泄水巷、注浆孔,安装排水设备;在突水隐患区提前进行了探放水工作,及时排除了水害威胁,确保了矿井安全生产。5建立水文地质图件6种,台账11种。三、矿井地质报告1.建井地质报告济宁二号煤矿建井地质报告是由兖州矿务局第七十工程处与济宁二号煤矿合作编制的,于1996年12月完成,该报告经过了原兖州矿务局组织的初审和由山东省煤炭管理局组织的终审,由山东省煤炭管理局下达文件批准该报告(批准文号:鲁煤管规1997111号)。济宁二号煤矿建井地质报告资料丰富、详实,总结了自建

46、井以来所揭露的地质规律,所做分析和对井田地质问题的研究程度较深,所得结论基本正确。根据矿井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的需要,提出了矿井地质工作的方向和建议,是一部对生产具有指导作用的建井地质报告。2.生产矿井地质报告济宁二号煤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是由山东科技大学和济宁二号煤矿合作编制的,于2005年12月完成,经山东省煤炭工业局验收批准,批准文号为鲁煤规发字2006104号文。济宁二号煤矿地层划属于鲁西地层分区,通过勘探和生产建设实际揭露,地层赋存情况已基本查明。矿井地质条件定为中等类型济宁二号煤矿实际水文地质条件报告提出开采上组煤时1a、1b区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简单型,1区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型,分区见图

47、2-1。该报告章节齐全,内容全面,符合济宁二号煤矿实际,符合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的要求,给予批复。图2-1 上组煤直接含水层分区示意图2005年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分别对1a、1b、1区进行了涌水量预计,计算结果见表2-5。表2-5 矿井涌水量预计结果分区编号计算水平(m)充水含水层涌水量(m3/h)正常最大1a-7203煤层顶底板2943651b-8003煤层顶底板1972441-6503上顶板砂岩2515733下顶板砂岩263三 灰59第三章 地质概况第一节 地层井田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q)、侏罗系(j)、二叠系(p)、石炭系(c)和奥陶系(o)。一、 第四系(q)厚度149.4

48、0250.00m,平均189.56m。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增厚。自上而下分上、中、下三组。上组(q上):厚度52.0086.90m,平均70.45m。以黄褐色砂质粘土、粘土、砂层为主。主要含水层2层:上层厚2.5017.50m,含砂12层。下层厚5.5028.20m,含砂23层。砂层多为细中粒,主要成分为石英,含少量砾石,粘土质含量低,结构松散。含水丰富。中组(q中):厚度24.0061.90m,平均43.45m。由灰绿、黄褐色砂质粘土、粘土、粘土质砂组成。偶夹透镜体状砂层12层,粘土层厚度占本组厚度的60%70%,粘性较强,隔水性能好。下组(q下):厚度55.20124.64m,平均75.66m

49、。由灰白色、灰绿色砂质粘土,粘土质砂及砂砾层组成。主要含水层有3层:上层厚7.835.50m,含砂25层;中层329.00m,含砂13层;下层厚2.6019.70m,不稳定,常相变为粘土,含砂12层。与下伏上侏罗统呈不整合接触。 不整合 二、侏罗系(j)侏罗系上统蒙阴组(j3m):最大残厚553.37m,平均284.65m,由东而西、自北往南增厚。自上而下可划分出4段:第四段:残厚0170.00m,为灰、深灰、暗紫及灰绿色中、细砂岩、砂砾岩,局部钙质胶结,致密、坚硬;仅在井田西部和南部残留。第三段:厚24.50129.00m,为紫灰、暗紫及棕色中细砂岩,质硬;第二段:厚57.00116.50m

50、,为暗紫、紫红色细砂岩、中砂岩,夹多层泥岩薄层,底部常发育砂砾岩或含砾砂岩;第一段:厚59.00200.50m,主要为砖红色泥质细中砂岩,较松散,含铁质,底部常发育一薄层砾岩,砾石成分以石英为主、石灰岩次之,铁泥质胶结。在第三、四段间,普遍侵入有厚层状岩浆岩,最大厚度154.25m,西、南厚,东、北薄。岩浆岩主要为橄榄辉岩、角闪辉岩及辉石正长斑岩等,辉长岩的主要矿物为基性斜长石、辉石、橄榄石、角闪石等。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不整合 三、石炭二叠系(cp)按照“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2002年重新厘定的地层界限,将二叠系分为三个统。为了便于叙述,本文将石炭二叠系放在一起进行叙述。(一).石

51、盒子统上石盒子组(p22sh)最大残厚197.20m,平均116.50m。由南而北增厚,主要由杂色铝质泥岩、粉砂岩和灰绿色砂岩组成,为陆相河流湖泊沉积。以底部b层铝土岩之下的粗粒砂岩作为底界面与下石盒子组分界,上、下石盒子组间为整合接触。 整合 (二).石盒子统下石盒子组(p21x)石盒子统下石盒子组(p21x):厚15.0690.00m,平均55.86m。由灰绿色砂岩、杂色铝质泥岩,灰深灰色泥岩、铝质泥岩、粉砂岩组成,为陆相河湖沉积。以底部含砾中粗砂岩底界面作为与山西组的分界,与山西组呈整合接触。 整合 (三).月门沟统山西组(p12sh)本组厚59.97118.10m,平均94.38m,为本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主要由浅灰、灰白及灰绿色砂岩,深灰色、灰黑色粉砂岩、铝质泥岩及煤组成。含煤4层(1、2、3上、3下煤层),其中3下煤层为全区大部可采煤层,3上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本组地层与下伏太原组地层为整合接触。 整合 (四).上石炭统二叠系月门沟统太原组(c2tp11t)本组厚145.35196.50m,平均170.92m,为本井田主要含煤地层。由一套深灰灰黑色粉砂岩、泥岩、灰色砂岩、细砂岩与粉砂岩及煤层组成。含煤23层(4、5、6、7、8上、8下、9、10上、10中、10下、11、12上、12中、12下、14、15上、15下、16上、16下、17、1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