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竹林深处人家》精品教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竹林深处人家》精品教案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竹林深处人家》精品教案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竹林深处人家》精品教案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竹林深处人家》精品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最新初中精品教育资料,仅供参考学习!七年级语文上册第 11 课竹林深处人家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理解文中的词语,学习分层递进阅读文章的方法。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整体感知、体会江南竹乡的美丽景色,明白作者所寄寓的深情。3 、品析本文优美的语言,各种修辞的作用,培养与增强语感。4、在朗读中整体感知、体会情感,感受作品的内容美和语言美;在欣赏、感受自然美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4.教学方法:朗读、研讨。课型:新授课。课时数: 3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江南竹乡,远远望去,一层又一层,分不出竹枝、竹干和竹叶

2、,绵延着这辽阔的“绿色”的海洋,再加上“海洋”深处飘来的缕缕炊烟,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散文家黄蒙田先生走进那深深的竹林,探访一下竹乡之人吧。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竹林深处人家”,顾名思义,文章要写的是江南竹乡人家的生活和江南竹乡的风景。“深处”二字可见竹林之茂盛。“人家”二字则充满了生活气息。2、作者:黄蒙田,1919 年生,广东台山人,现居香港,当代画家、散文家。曾主编海洋文艺,写过诗歌、小说、散文、游记等。作品有湖畔集、山水人物集、湖光山色之间、春暖花开等。3、背景资料:作者黄蒙田在七十年代的某个春天,曾到江南竹乡探望朋友。江南竹乡的秀丽风光和山村居民的真挚、

3、淳朴,给他留下难忘的印象。后来,在朋友家做客,吃到竹笋,想起往事,于是写下本文。4、学习生字:晾( li ng)沏( q)隧道( su)竹箬 ( ru )密密匝匝 (z)山麓 ( l )山岚( l n)竹坞 ( w)屏风( png)匾箪( dn)1 / 6最新初中精品教育资料,仅供参考学习!5、理解生词。6、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全文 8 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 1 3):总写远望、近观、居高临下所见的竹林景致,表现江南竹乡竹林茂密、深如海洋的特点。第二部分( 4 7):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描述了自己在竹乡的见闻和感受,表现了江南竹乡的美丽富饶。

4、第三部分( 8):结束了那段美好的回忆,总写江南竹乡给作者留下的难以磨灭的印象,表现了作者对江南竹乡的怀念之情。四、教师小结:本文通过对竹林茂密的景色以及竹乡人闲适、安宁生活的描述,展示了江南竹乡的美丽富饶,以及竹乡生活的显著特点,表现了作者对竹乡景致的赞美和对人们生活的讴歌。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词。2、朋友请吃饭,有扁尖笋做的家常菜,因此引起作者的回忆。原来作者以前在江南乡下作客,那地方盛产竹材,一到收获季节,家家户户都晾着盐扁尖笋。当地的人时兴用那些盐扁笋,当作饼干糖果一样,当点心去招呼人客。像这样的风俗,在别处是没有的,因为扁尖笋是江南的特产呢

5、?所以当作者一吃到扁尖笋,不期然的便回忆起在江南乡下作客的情形了。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 、作者的回忆是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明确:作者记得那时是春天,正确点说,是雨水节气后七天至清明节气前三天那段日子。地点是山区,那处是名茶碧螺春的故乡碧螺春是产在江苏太湖洞庭山的。2、在这一部分,作者怎样描写江南竹乡的面貌?明确:作者从三个角度去描写江南竹乡的面貌的。( 1)、总写江南竹乡竹林茂密、深如海洋“无边无际”,写出远望时的竹乡美景。竹乡的竹子实在太多了。“远望去一连几座山头,从山麓一直到山顶就意味着它是非常深沉的。”( 2 )、近观竹林,描写“我”刚入竹林时的所见所感,这里竹林茂密。“深不可

6、2 / 6最新初中精品教育资料,仅供参考学习!测”。“深入竹林的感觉是很特别的真有点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味道。”( 3)、竹林的浓密,连画家也束手无策,画不出一幅画来,因为浓密到连一点层次也找不出来。但正因竹林如此浓密,就象征竹林的丰收。竹乡的竹林旺盛,对国家、社会,当时民居,都是有着重大意义的。这段写“我“在竹林居高临下的所见所闻,描写了竹林的“密不见底”。3、作者怎样通过“远观”和“近看”来描写竹林?明确:远观:作者远望竹乡(1)、从山麓到山顶全铺着竹。竹海淹没了房子、小径和小桥流水。(2 )、风吹过时,竹海涌着起伏有气势的竹浪。( 3)、竹林密得没有层次,整个大自然彷由竹林构成。近看:作者置

7、身于竹海(1)、小路两旁竹林高大茂密,把路的上空盖着,不见阳光,像走进竹海的海底隧道。(2)、竹林里的大路、小径、竹树都是差不多,路上没有标志,容易迷途。(3)、丛丛竹树遮挡山路,林中路尽又有路,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味道。4、作者深入竹林中去,和登上一处较高的竹坞去,看到的景致有甚么不同?明确:作者深入竹林中时,觉得像走进竹海里去,而一路上密密的、高大的竹子把上空遮盖着,令人感觉不到猛烈的阳光,就彷佛是在竹海的海底隧道里走过。竹林里的大路小径以至竹树都看似一样,如果没有人带着,就会迷途。这时他看到的是竹林的密。但当走到较高的竹坞上,感觉又不相同。这时可以越过先前路上的竹树顶,看到更远、更高的

8、地方,一座接着一座的山都全长满了竹,连山势的绵延和泥土也看不到。这时他看到的除了竹林绵密之外,还有它广阔的情景。5、作者用了哪四个比喻来描写竹林的茂密?明确:作者用了下面四个比喻来描写竹林的茂密:(1)、竹的海洋 从平地到山顶全植着竹子,看不到房子小径和其它景物,像被竹的海洋淹没。(2)、竹海暗浪 风吹过处,涌起一片嫩青色和墨绿色的竹浪,像大海波涛。(3 )、海底隧道走在竹海里,竹叶密得教人仰头看不见上空,像走过竹海的海底隧道。(4)、竹的屏风 有时丛竹挡路,像个屏风。三、合作探究:1、画家和护林员面对竹海有甚么不同的观点?2、作者怎样从视觉、听觉、嗅觉三方面写竹的韵致?明确: 1、画家竹林茂

9、密,找不出一点层次,如果要绘画竹林景色,实在束手无策。护林员竹林旺盛,意味着竹林和竹笋丰收,正是名副其实的竹乡,值得高兴。2、视觉:作者从远观竹海,竹林茂密;竹浪起伏,气势深沈;登上竹坞,极目四顾3 / 6最新初中精品教育资料,仅供参考学习!还是竹子来描写,在视觉上看到竹是长得那么茂盛。听觉:作者在竹坞里面对着辽阔的竹海,除了听到近处微风吹拂竹叶的沙沙响声,再听不到别的吵音,这是从听觉描写竹林的寂静。嗅觉:作者沏一杯碧螺春茶,茶里面有一股清香竹的气息。甚至连空气也是充满了竹的清香。这是用味觉嗅觉描竹的气息。四、教师小结:这篇课文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多角度描写茂密的竹林。同一竹海,从不同角度

10、看,作者的感受不尽相同。文中先写“远望”,整体感受竹林如海。接着写“深入到竹海里去”近看的感觉,如在“竹海的海底隧道里走过”。然后再写穿过最密的竹海,来到较高的“竹坞”,可以“举目四顾”,看到的“除了竹子,还是竹子”。这样描绘的竹海丰富多彩,有层次井然。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作者在文中既写竹、亦写人家、内容是切合题目的,作者先以广阔、茂密、深沉描写江南竹乡竹子的多,形同竹海,切合了竹林的形容。作者再记述循所见炊烟,向深藏在竹海里的山村进发,深处山村有人家居住,生活与竹有密切的关系,包括房屋、器皿、饮食等,紧扣了文题。二、作者很细腻描写竹乡人家的生活,1、山村景象(

11、 1)、走近山村,逐渐听到鸡鸭家禽叫声。( 2)、看见孩子赶着山羊回村庄。( 3)、村庄的路边、空地、屋外都晾着笋干和晒竹箬(即竹皮)。2 、竹农生活(1)、住:房子的栋梁、天棚、板壁、地板、门窗都是竹造。( 2)、用:家具如凳椅、凉床、衣柜,器皿如鸡笼、斗笠,甚至接山涧水的水管,都是用竹材制成。( 3 )、穿:鞋子也是竹竹箬所制。( 4)、吃:吃的是盐笋干,竹叶锅巴汤和蚕豆鲜笋饭。3、生活情调( 1)、在到处都是竹具的环境里,喝用山泉沏当地出产的碧螺春茶,吃新晒的笋干和竹香四溢的竹叶煎锅巴。(2)、村中女孩子傍晚拾完竹箬回来吃晚饭,大家忙碌,欢笑声中说丰年。总的来说:村庄人家的生活是简朴,充

12、满乡土气息的。4、从竹林深处人家一文,说明竹林深处的人家,生活上有什么特点?明确:凭着上空的缕缕轻烟,在浓密的竹林中,发现竹林深处的人家。那里的人家,多数是竹农,他们是倚靠竹林的生产品而生存的。当作者一发现那些一家,就看见他们家家户户都晾着新鲜的笋干和晒着青黄色带斑点的竹箬了。竹箬的竹子的一种,叶阔而长,4 / 6最新初中精品教育资料,仅供参考学习!可以裹粽子和制竹帽。竹笋和竹箬是留在农村进行加工的,其它的竹材,外运到别处支持建设了。竹乡里的人家有一特点,就是人家里的一切用品,都是用竹制成,这包括了房屋的栋梁、天棚、板壁、地板、门窗等,无一不是用竹制成的。此外家中的日用品,如凳子、椅子、凉床、

13、碗橱、衣柜、茶几、摇篮、鸡笼、斗笠等,都是竹制的。甚至接山上的泉水,也是用竹管送到各家的灶头的锅里,可见生活在这里,简直是一个竹的世界。还有什么的竹叶煎锅巴汤、蚕豆鲜笋饭,更是清香可口的食品呢?每当竹林丰收,竹农们就更忙碌,生活就更丰富,大家都过着和平幸福的生活。三、合作探究:竹林深处人家用了过半的篇幅来描写竹林,而描写竹林人家部分不到一半,你认为这是不切文题吗?试抒述己见。明确:本文的主题是描写竹林深处人家的恬静闲适生活,但这人家何来,必须交待清楚,而且“深处”两字极为重要,若不是在竹林深处,便见不出这些人家所过生活的恬静,因此作者需要用很大篇幅描述竹林的深、密和广,一山连一山的都是竹,从平

14、地到山顶都是竹,经过这样的铺垫和衬托,山村人家的闲适生活便有根据了。所以作者用了超过文章一半的篇幅来描写竹林的茂密,是合理而切合文题的。四、写作特色。用步移法,描写景物:步移法是结合描写和叙述两种表达方式的一种写作手法。即是边走边看,依次描写看到的景物。作者在文中对竹乡的描述是随行踪而展开,以作者的所见所闻为内容,以空间的转移为转移为叙述先后,如:由面而点,主题集中:作者写此次行程,没有谈及其它的事物,只抓住当地竹子多的特点加以描述,从竹海、竹坞、山涧、竹桥、石路、写到竹林深处的人家。由粗到细,由面而点,主题集中,首尾贯串,使者读留下深刻的印象。色调柔美,清丽动人:大概因为作者是一位画家,所以写文章也表现了他巧为设色构图的特色。文章以竹林的嫩青色和墨绿色为基调,充份表现出大自然美的和谐。然后描写竹乡、竹浪、村庄、农家,都是一个接一个的清丽画面,有如一幅幅色调柔和的图画。文字朴实,善于修辞:作者通篇以平实无华的语言写鲜明的图象,一片白描,不事夸饰,常是情随景生,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而文中修辞方式也变化多端,运用了比喻、排比、层递、设问等,使文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