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加减法巧算_第1页
三年级加减法巧算_第2页
三年级加减法巧算_第3页
三年级加减法巧算_第4页
三年级加减法巧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_凑整法 ( 一 ) 直接凑整【知识要点】凑整法就是根据题中数据特点、借助数的组合、 分解以及有关运算性质,将其凑成整十整百的数,从而达到计算简便、迅速的一种方法。 使用直接凑整法只需记住一句口诀:两数相加,和凑整;同尾两数直接相减,差凑整。如: 1+9=10,2+8=10,3+7=10,4+6=10,11+89=100,35+65=100。【典型例题】例 1. 24+44+56=24+( 44+56)=24+100=124例 2. 303+102+197+298= ( 303+197) +(102+298)=500+400=900例 3. 453 598 147 198= ( 453+147

2、) +(598-198 )=600+400=1000【我来试试】1.53+36+472.214+138+486+2623. 428 657 1721574.256-28-72凑整法(二) 拆(加)补凑整【知识要点】拆补凑整, 又叫加补凑整法,就是当加数或减数接近某个数时,根据交换律、结合率把可以凑成整十、整百 等,再减去多加的或加上少减的部分,从而提高运算速度及正确率。【典型例题】例 1.1999+198+97+6=( 1999+1) -1+ ( 198+2) -2+ ( 97+3)-3+6=2000+200+100+(6-1-2-3)=2300+0=2300例 2.998+397+506=(

3、 998+2) -2+ ( 397+3) -3+ (506-6 ) +6=1000+400+500+(6-2-3 )=1900+1=1901例 3.836+501-498+305=836+( 501-1 ) +1- ( 498+2) +2+( 305-5 ) +5=836+500-500+300+ ( 1+2+5)=1136+8精品资料_=1144(注意 :把减去498 变为减去500 时,多减了2,所以后面要加上2。)带符号搬家之抵消法【知识要点】带符号搬家是说在我们做计算题的时候,若需要改变两个数字的顺序,一定要记得将数字前面的符号( +或 - )跟着数字一起带走。而抵消法则指的是在改变数

4、字的顺序后,可以相互抵消, 简化计算, 提高运算速度与正确率。有的时候,如果两个数相隔很近,并且为一加一减,也可以先计算,也是可以简化计算的。比如: 236+475-236=236-236+475=0+475=475 901-898+1577=901-898+1577=3+1577=1580【典型例题】例 1.19+28-66+17-19-28+66=19-19+28-28+66-66+17=0+28-28+66-66+17=28-28+66-66+17=0+66-66+17=66-66+17=0+17=17例 2.278+325-156-278+331-325+156=278-278+325

5、-325+156-156+331=0+0+0+331=331例 3.275+120-327-275-119+327+269=275-275+327-327+120-119+269=0+0+1+269=270去添括号法【知识要点】一般, 在按照现有的算式的运算顺序运算比较麻烦时,我们可以想办法给原有算式去掉、或者添上小括号,有时候这可以大大加快我们的运算速度。去括号的法则 :如果括号前面是加号 (或者乘号) ,去掉括号后, 原来括号里的符号都不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减号(或除号),去掉括号后,原来括号里的加号变为减号,减号变为加号(乘号变为除号,除号变为乘号)。添括号的法则:如果需要改变运算的顺序,

6、就需要添括号: 如果括号前面是加号(或乘号) ,则括到括号里面的各个数都不用改写符号;如果括号前面的是减号(或除号),则括到括号里面的数, 原来是加号要变成减号,原来是减号要变成加号(原来是乘号要变成除号,原来是除号要变成乘号)。【典型例题】例 1. 78+ ( 29+122)=78+29+122=78+122+29精品资料_=200+29=229例 2. 875-29-371 =875- ( 29+371)=875-400=475例 3. 185- ( 36-15 )=185-36+15=185+15-36=200-36=164例 4. 492-193+93 =492- ( 193-93 )

7、=492-100=392例 5. 1320-63-37 =1320- ( 63+37)=1320-100=1220分组法【知识要点】一些看似很难的题目,采用“分组计算”的方法,往往可以使它很快的解答出来。如: 5-4+3-2= ( 5-4 ) +( 3-2 ) =1+1=210-9+8-7+6-5+4-3+2-1=( 10-9 ) +( 8-7 ) +( 6-5 )+( 4-3 )+( 2-1 )=1+1+1+1+1=5【典型例题】例 1.48-47+46-45+44-43+42-41=( 48-47 )+( 46-45 ) +( 44-43 ) +(42-41 )=1+1+1+1=4例 2.

8、100-99+98-97+96-95+ +6-5+4-3+2-1=( 100-99 ) +( 98-97 ) +( 96-95 ) +( 6-5 ) +( 4-3 ) +( 2-1 )=1+1+1+1+1+1=50(总共有100 个数,两两为一组,则共有100 2=50 组,每一组的差都为1,50 个 1 相加,和为 50。)例 3.127-126-125+124精品资料_=( 127-126 ) - ( 125-124 )=1-1=0(注意细节,不要看错数字前面的符号哦)基准数法【知识要点】基准数法一般用于相差不多的几个数连续相加,就可以把这些数都接近的某个数确定为基准数,将其他数与这个基准

9、数比较,在基准数的倍数上加上多余的,减去不足的,这样可以使计算更加简便。【典型例题】例 1.23+20+19+22+18+21(观察发现这些数都在20 附近,可选20 为基准数)=20 6+3+0-1+2-2+1=120+3=123例 2.102+100+99+101+98=100 5+2+0-1+1-2=500例 3.13+14+16+19+11=155-2-1+1+4-4=75-2=73高斯求和法【知识要点】德国着名数学家高斯幼年时代聪明过人,上学时,有一天老师出了一道题让同学们计算: 1 2 3 4 99100?老师出完题后,全班同学都在埋头计算,小高斯却很快算出答案等于5050。高斯为

10、什么算得又快又准呢?原来小高斯通过细心观察发现:1 100 299 3 98 49 52 50 51=101。1 100 正好可以分成这样的50 对数,每对数的和都相等。于是,小高斯把这道题巧算为( 1+100) 100 2 5050 。小高斯使用的这种求和方法,真是聪明极了,简单快捷,同学们学会了么?高斯求和公式: (首 +尾)个数 2.(首:第一个数字,尾:最后一个数字。个数是总共有多少个数字。)精品资料_下面我们来看几道典型的例题,加深一下记忆吧!【典型例题】例 1. 1+2+3+4+5+6+7+8+9+10+11 =( 1+11)112 =12112 =12211=611=66例 2.

11、 5+6+7+8+9+10+11+12+13+14+15 =( 5+15)112 =20112 =20211 =1011 =110例 3. 3+5+9+11+13+15=( 3+15)62=1862=1826=96=54金字塔求和法【知识要点】金字塔数列是非常特别的一列数,它的求和方法很巧妙。暂时我们只需要记住它的求和公式是怎么样的,并且可以运用到我们具体的计算当中去即可。金字塔数列的标准形式 :1+2+3+4+5+6+7+8+9+8+7+6+5+4+3+2+1它的计算结果是最中间的一个数(也是最大的一个数)自己乘自己的积。所以1+2+3+4+5+6+7+8+9+8+7+6+5+4+3+2+1=9 9=81当金字塔数列并不完整,比如下面形式1+2+3+4+5+6+7+8+9+8+7+6+5时,我们可以先把金字塔补充完整,再减去多加的部分,如下:1+2+3+4+5+6+7+8+9+8+7+6+5=1+2+3+4+5+6+7+8+9+8+7+6+5+4+3+2+1-1-2-3-4=9 9- ( 1+2+3+4)=81-10=71是不是很方便呢?同学们都学会了吗?精品资料_好的,下面让我们来做几道典型例题加深一下印象吧!【典型例题】例 1.1+2+3+4+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