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民居的建筑形式及其特色_第1页
彝族民居的建筑形式及其特色_第2页
彝族民居的建筑形式及其特色_第3页
彝族民居的建筑形式及其特色_第4页
彝族民居的建筑形式及其特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彝族民居的建筑形式及其特色西安工程大学journalofxianpolytechnicuniversity第23卷第5期(总99期)2009年.10月vo1.23,no.5(sum.no.99)文章编号:1674-649x(2009)05-0039-03彝族民居的建筑形式及其特色彭嵘,马辉2(1.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陕西西安710048;2.陕西省雕塑院,陕西西安710016)摘要:从地域和民族特性上探讨了在彝族传统习惯下的彝族房屋主要类型及其建筑特色.结果表明:(1)彝族民居的选址有其独特的民主性;(2)建筑形式多样化,有竹房,草房,瓦板房等多种形式,其中瓦板房和木板房为彝族建筑

2、中最具风格扣普遍的两种;(3)彝族民居建筑极讲究装饰,大门入口和屋檐是装饰的重点,常常在大门上作各种拱形图案并常有门楣.(4)在建筑用材上也有其独特的民族传承,大部分是用竹,木,砂土,块石,山草等,用砖瓦者甚少,近来较多.关键词:彝族民居;建筑特色;木板房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ao前言彝族是农牧兼营的民族,村寨的分布与座落有其独特的传承.彝族的建筑在其文化孕育的土壤里萌芽发展成为独特的民族文化,具有广泛的民族审美情趣.彝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有诺苏,纳苏,罗武,米撒泼,撒尼,阿西等不同名称.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其分布形式是大分散,

3、小聚居,主要聚居区有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彝族居住的中国西南地区群峰耸立,江河纵横,气候多样.其居住形式与居住环境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长期的生活实践,使彝族人民在适应自然,合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发明了富于特色的各式民居.1彝族民居的建筑起源彝族是农牧兼营的民族,且彝族分布地域广泛,各地自然条件不同,使得各地的房屋构造,功用,造型等也不尽相同.村寨的座落分布有其独特的民族性.在彝族居住村落的分布上看,坡岭地带和接近河谷的向阳坡地上是村落分布的集中地带.这样选址即能给生产生活带来一定的便利又可远离洪水灾害,而且这样的地形分布有险可守.有路可走;还有一些村

4、落是以血缘家族或亲戚为主体的村落形式出现.例如:美姑地区的彝族民居,呈适当集中形式,具有各自为院的状态.这种适当集中往往是以在一地便有一地的主要家族集中居住或杂以其他家族居住;彝族民居的建筑选择中,户与户之间往往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与汉族村落中房连房有较大的区别.这种一定的距离是留下较大的空间给牲畜,小孩,客人活动的空间领域.2彝族民居特有的选址文化彝族文化具有独特的认知视界,在这种认知视界观下孕育出独特的建筑形式.它是彝族民族中最为独收稿日期:2009-05-12通讯作者:彭嵘(1972.),女,四川省简阳市人,西安工程大学讲师.e?mail:pengxr_2007tom.colll40西安工

5、程大学第23卷特的心理意识和审美情趣的反映.彝族民众认为,建房是一件神圣的事情,建房的每一个程序都会有神灵与邪怪看着,要平安吉祥,就应当适时避开邪怪所在的天时与方位,以求将来五谷丰登,人丁安康.所以自古讲究地斟的选择,房屋座向依地形而定,无卒北朝南的严格限制,而在房屋营造时非常注重住宅的选址,尤其注重门向选择.若座向不适主人的八字,则用改路纠正进出路道口.按传统习惯,若想建房,先相基址.选择住宅基址一般都要经过相宅和卜宅两个步骤,这与民间俗信是分不开的.如彝族虎星占法,豹星占法即是可用于此术的专门天文历算知识.彝族民间对待住房基址有一套独特的相法,但各地不尽相同.一般相宅皆以:屋北有坡能牧羊,

6、屋前有坝能种稻,坝上有坪能赛马,坝前沼泽能牧猪,房边青年游玩处,院内妇女聊闲处,门前还有待客处为理想之居地,住宅主张选在依山傍水,土肥草美之处.由此有许多选择屋基的禁忌,如谅山彝族区忌门户所对山为秃山,否则不吉,忌房后有水,否则易发山洪,危及房屋等.杂居区则多受汉族风水的影响,择房基多考虑龙脉宝地.相宅还须卜宅以定凶吉.不仅要按b月星辰和户主,主妇的岁位命宫推算.四川美姑彝族相传的卜宅方法则有滚鸡蛋,立米和烧羊胛骨等类.这些独特的民族文化正是彝族独特的认知视界在建筑民俗中的反映.3彝族民居的建筑类型从现存的民居建筑类型来看,彝族房屋主要类型有:竹房,草房,瓦板房,木房,石板房等几种,其中瓦板房

7、和木板房为彝族建筑中最具风格和普遍的两种.竹房彝语称麻也,是竹子丰富的二半山区牧民居住形式,是彝族游牧生活时代的典型建筑.这种建筑一般为中间用数根木条或竹作支撑,梁上架横木并用竹条或藤索困缚,屋顶多用透水性能比较好的草或竹枝盖之,墙体有用竹篾和土墙围缚的,冬天则在四周围一层厚厚的草以保温,具良好的透气性.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比较普遍.石板房彝语称尔九也,这种房屋多为贫穷的农户或石板易得的农户所建.其墙体多用土夯成,屋内的支架与其他房屋相差不大,只是屋顶用石板盖之.解放前,处于社会底层的贫困人家居住,五六十年代较多,现已基本消失或者用作牲畜圈舍.瓦板房彝语称匹也,是美姑彝族建筑中最为普遍且风格

8、独特的民房形式.以前在凉山地区,90%以上的彝族都修这种房屋,差别仅在于其大小,内外装饰而已.这种房屋墙身与常见的其他土墙房相同,内用木柱支撑穿枋顶横架木头,屋顶采用双斜面,斜面坡多较小,然后竖盖之瓦板(美姑地区均采用大杉树劈开成若干长约170cm,宽约2o一50cm的规则木板上下盖合而成),在瓦板上横放若干条木并以石头压之,以避免被风吹走.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前,普遍为这种形式的房屋.木屋彝语称知也,是彝族民居中典型的形式之一.这种房子过去多为黑彝等有钱人家修建,房屋也是柱式结构,但从里到外所用材料均为木材.墙体用木柱与木板镶接拼合装饰而成,屋内与屋檐穿斗珙,上雕各种动物或植物图案作饰.3

9、.1彝族民居的典型式样(1)杈杈房旧时的彝族传统民居,是贫苦阶层居住的一种简易房舍,用三排顶端带权的树杆作染,中排高于前后两排,树权上置放枝条,使中排树权形成屋脊,前后排为檐口,再用捆扎的树条作椽,顶盖茅草,房四壁是用树条或包谷秆做成篱笆.是一种风篱居所的老居住形式,见图1.(2)木罗罗是小凉山森林地区的传统民居形式.采用原木纵横交错置成井干式构造,构成房屋的整体,为由下部支撑结构和上部庇护结构组合而成的复合式纯木结构的民居建筑,称为木罗罗.(3)土掌房滇南彝族传统民居.先用粘土筑成墙,墙高至23m时,用木椽封顶,顶上在铺贴粘土,洒水抿捶,形成平台屋顶,可做晒场或凉台,多为平房,也有的设23层

10、楼.土掌房的最大特点是房顶的建造,先是搭放圆木梁,梁上铺层松柏枝,然后再覆撒一层松毛上再摊一层细泥,最后压一层沙土.这样的房顶可做到防晒,防寒,防雨,并由于其铺建结实又可作为夏日纳凉的阳台和晒粮食的晒台.此种房屋多为依山而建,见图2.(4)三房一照壁云南大理,巍山一带彝族主要的民居依山势而建主房,两侧耳房较低,再加一照壁,所以称三房一照壁.其建筑形式多为土木结构,草房为主,少数为瓦房,主房前面为木板墙,左右,第5期彝族民居的建筑形式及其特色41后三面墙壁为土墙,房顶从后墙向前壁倾斜成一面坡,房檐挑出,以柱承架,形成前廊.主房交于耳房,主次分明,布局协调.前面重檐,形成前出廊的格局,以一排柱子为

11、主的屋架承重,四柱落地,左右后三方用土基墙围护,前面及中央用木板围隔,主房山墙到顶.主房一般为上下两楼,一楼隔为一大两小开间,左边为大间,大问中央设有火塘;中间是堂屋,靠后墙处有壁龛,供祖先灵位,右间多为新婚夫妇所居.主房两侧的耳房也多为上下两层,楼下储粮食或住人,楼上存放农具或饲料,前廊堆放柴禾或拴母幼牲畜.(5)闪片房是云南南部山区彝族的一种民居,房屋墙壁是用土石垒成,房顶搭57根横梁,梁上覆盖条形木板,并用牛筋,棕绳等固定成顶,此种房屋一般是一楼一底,楼上为一通间,楼下分为3个开间,楼下三开间正中是堂屋,堂屋中央设火塘,左右房为寝室.(6)干栏式是广西彝族的民居,即用竹,木,茅草等搭建的

12、竹木楼,人宿楼上,底层圈牲畜.(7)棚子是大,小凉山和云南宁蒗等地的彝族民居,其房屋造型多为一种长方形平房.河谷地区的棚子多采用夯筑土墙,木板作,屋内各开问亦用木板相隔;高山地区的棚子则采用竹墙,墙外涂抹泥巴,顶覆木板瓦,房内开间间隔也用竹墙.棚子面宽长,进深短,一般是在长墙中部开门,面宽为3个开间,有方孔小窗或无窗.富裕人家在房屋外围以土墙,形成院落.并在院墙修筑碉楼,用以防卫.屋内进门正当中为堂屋,较为宽敞,正中稍偏处设锅庄,是全家炊饪,烤火,议事,待客,息宿之所;堂屋左侧为内室,放木架床和柜箱之类,亦可作寝外;堂屋右侧开问一图1彝族权权房图2彝族土掌房般作储藏室,储放粮食,柴草和其他生活

13、用品,也可供未婚子女和客人住宿.(8)三合院及四合院也是典型的彝族民居,呈独门独园的四合园式,其内功能区分也很明确,围墙内两侧多修牲畜圈舍,屋外一般修有小坝以供儿童游玩.在比较讲究的人家的房屋,其柱顶还会列4个木鹦鹉,以示神鸟福佑,围墙四顶角立4个天狗像,示时刻守护着主人家,以防各种邪祟临家,门上,檐下穿枋中雕刻日月星辰等图案,以示太阳神和月亮神等时时守护着主人家,透出一个民族独特的审美意识和哲学思想.3.2彝族民居建筑的装饰性装饰是彝族民居建筑的重点,大门人口和屋檐是装饰的重点,常常在大门上作各种拱形案图案j.门楣刻有日,月,鸟兽等图案,封檐板刻有粗糙的锯齿形和简单的图案;屋脊中部及两端有简

14、单的起翘及起拱,山墙的悬鱼,屋檐的挑拱,垂花柱,屋内的梁枋,拱架等也雕刻有牛羊头,鸟兽,花草等线脚装饰和连续案浮雕;室内锅庄石上及石础,石门槛上雕刻怪兽神鸟,卷草花木等彝族传统图案;门窗隔扇及室内木隔花纹,小花格窗等,极富建筑装饰效果,体现了彝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建造艺术.彝族房屋的门朝向主要根据主妇的岁数,位置,居住的地理环境来确定,一般坐东朝坡下者居多.其门上檐多为弧形拱状,其上绘云雾,日月星象等图案,门板往往由较厚的(6cm左右)木板制作而成,两面以门框作衬或刻菱形,圆形等图案,门栓置于木磴或石磴上,木磴与石磴上多刻绘怪兽神鸟等图案,一般的木门为单向开合,无装饰,比较讲究的大户人家往往也有

15、双门中间开合的,其门上绘太阳,月亮,鸟兽等图案,以示避邪.同时,在彝族生活中,视畜为友,人畜同室情况普遍存在,为了减少畜禽的无故干扰,常在门外再安有孔的,高lm左右的小木门,彝语称之瓦嘎都,意为拦鸡的(门),平时将鸡羊等拦之门外.比较讲究的瓦嘎都注重装饰,并刻绘太阳,月亮或方形或云状等图案.屋檐是彝族房外装饰的重点部位,多从室内穿枋穿柱而成,最多的枋为五层,其次为三层,一般也有不42西安工程大学第23卷穿枋而用小木柱支撑的.垂柱一般为牛蹄形,马牙形,蹄尖朝内,高度依所穿层次不等,以示招财进宝.穿枋向上弯曲,其上多雕刻日月星辰,飞禽走兽,昆虫,条形纹或其他图案,穿枋色彩多用红,黄,黑3种颜色装饰

16、.彝族屋檐往往比较宽,两边斜下,以便挂放工具或玉米,辣椒,南瓜等食物,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3.3彝族民居的建筑材料及造型工艺彝族民居建筑在材料的选择上多用竹,木,砂土,块石,山草等材料.但在河谷与高山地区较有区别,河谷地带多用木墙,板瓦,内部门户隔板都用木板,梁柱及椽子的连接多用木榫;高山地区多用竹墙,内部间隔亦用竹墙,梁柱椽子多用竹或竹木混合结构,多用竹蔑,山藤绑扎,板瓦上用石板压实,地坪一般为夯土.例如大凉山多用木板瓦,土筑墙,就享有板屋土墙之称.在修建中一般先作方形围墙.墙身跨度在5m左右,大跨度的墙身则采用木柱排架承重.森林地区则采用原始圆木,软槽架木为井干墙,即木罗罗房,富有地方特色

17、.屋面根据不同地方就地取材.彝族的民族民俗文化影响其建筑类型和样式,其中居民建筑因地区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经济水平和社会等级差异而存在不同.近年来彝族民居也出现了不少变异建筑,主要表现在盖房材料,如瓦房,茅草房,压泥箭竹房,薄沙石板房.大户人家和不少村落还建有多层高碉土楼.现代凉山彝乡住宅变化最为显着,向砖木结构建筑发展.一些落后,原始的也在革新;一些传统,典型,富于民族风格的民居建筑形式也得以发展和光大,在彝族一些现代建筑中就吸取和保存了彝族民居的建筑结构和装饰艺术.4结束语凝固的音乐被赋予彝族民居建筑,它是人类进入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人类创造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历史过程直接显现的最为直观

18、的产品,建筑的格调体现着人类文明层面上总的生活模式和人们生产生活情趣.建筑形式多种多样,风格各异,随着改革开放及以后的发展,近十年来,彝族住宅大有改观,石墙,砖墙瓦房及少量钢筋混泥结构的新式建筑比例逐渐上升._些富户开始修建砖混结构,花园庭院式的新房.古老的凉山彝族民居洞开了窗户,吹进了现代风.民居建筑表现着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文明进程,谱写着中国社会主义社会飞速发展的足迹.参考文献:1李嘉华.彝族文化习俗影响下的传统彝居风貌j.四川建筑.1998(3):32-36.2候宝石.梁山彝族民居建筑及其建筑文化现象探讨d.重庆:重庆大学,2004.3孙崇文.中国建筑与哲学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0.15.4陈实.彝族建筑风格初探j.四川建筑,2003(3):40-42.thearchitecturetypeandcharactersofyifolkhousepengrong,mahui(1.school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