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OPSIS法的湖北省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_第1页
基于TOPSIS法的湖北省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_第2页
基于TOPSIS法的湖北省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_第3页
基于TOPSIS法的湖北省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_第4页
基于TOPSIS法的湖北省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编号Z研究类型应用研究 分类号F59 学士学位论文Bachelors Thesis论文题目基于TOPSIS法的湖北省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作者姓名李海玲学号27所在院系城市与环境学院学科专业名称地理科学导师及职称尹发能 副教授论文答辩时间2015年5月14日学士学位论文诚信承诺书中文题目:基于TOPSIS法的湖北省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外文题目:Urban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in Hubei Province Based on TOPSIS Model学生姓名李海玲学生学号27院系专业城市与环境学院地理科学学生班级1101班学 生 承 诺我承诺在学士

2、学位论文活动中遵守学校有关规定,恪守学术规范,本人学士学位论文内容除特别注明和引用外,均为本人观点,不存在剽窃、抄袭他人学术成果,伪造、篡改实验数据的情况。如有违规行为,我愿承担一切责任,接受学校的处理。 学生(签名):年 月 日指导教师承诺我承诺在指导学生学士学位论文活动中遵守学校有关规定,恪守学术道德规范,经过本人核查,该生学士学位论文内容除特别注明和引用外,均为该生本人观点,不存在剽窃、抄袭他人学术成果,伪造、篡改实验数据的现象。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目 录1.前言11.1研究背景及意义11.2国内外研究动态22.湖北省城市旅游发展现状23.湖北省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73.1指标

3、选取、建立和解释73.2评价方法TOPSIS法83.3数据来源、收集与处理103.4评价结果分析144.对策与建议165.结论与展望175.1结论175.2展望186.参考文献19基于TOPSIS法的湖北省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李海玲(指导教师,尹发能 副教授)(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 中国 黄石 )摘 要:城市旅游竞争力是衡量一个城市旅游发展的重要方面,对城市旅游竞争力作出定量评价,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该城市旅游的发展状况。本文选取了3个一级指标和10个二级指标来建立评价体系,并采用TOPSIS法对湖北省17个城市的旅游竞争力作出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分析了影响竞争力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结果表

4、明,湖北省城市旅游竞争力差异较大,其竞争力从大到小排序为:武汉、十堰、神农架、宜昌、恩施州、荆州、黄冈、荆门、咸宁、襄阳、孝感、随州、黄石、鄂州、仙桃、潜江、天门,并将17个城市划分为四个层次;影响其竞争力的最主要因素是旅游业绩表现。关键词: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TOPSIS法;湖北省中图分类号:F59Urban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in Hubei Province Based on TOPSIS ModelLi Hailing(Tutor:Yin Faneng)(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 Scie

5、nces, Hu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ngshi,China, )Abstract:Urban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is an important aspect to measure urban tourism development, making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n urban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to some extent refl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tourism. This article selects three

6、first level indicators and 10 secondary indicators to establish the evaluation system, and uses the TOPSIS method to evaluate the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of the 17 cities in Hubei province,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results analyzed the reasons of influence the competitivenes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

7、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Results show that the urban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of Hubei province is different, the competitive order result from high to low is Wuhan, Shiyan, Shennongjia, Yichang, Enshi Prefecture, Jingzhou, Huanggang, Jingmen, Xianning, Xiangyang, Xiaogan, Suizhou, Huangshi, Ezhou

8、, Xiantao, Qianjiang, Tianmen, which could be divided into four levels of 17 cities.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its competitiveness is tourism performance.Keywords: Urban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System; TOPSIS Method; Hubei Province基于TOPSIS法的湖北省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李海玲(指导教师,尹发能副教授)(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 中国

9、黄石 )1.前言1.1研究背景及意义从大的时代背景来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从无到有,发展迅速,对国民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与此同时城市旅游也快速发展,城市旅游相互竞争也更加激烈。有学者1认为,目前我国的城市旅游处于竞争性增长阶段,因而这一阶段的城市旅游竞争评价不再是个别指标而是多元指标综合的结果,这样从多方面考察才能推动城市旅游竞争的良性发展以及城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从现实背景来看,国家和地方政府不仅重视旅游业的发展而且积极培养各大城市和各个地区的城市旅游竞争力,以提升我国旅游业在国际中的竞争力,如1995年我国旅游局发布的关于开展创建和评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的通知、2001年国家旅游

10、局与世界旅游组织联合启动的“中国最佳旅游城市”项目研究以及2013年4月25日全国人大正式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这些活动和政策进一步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在国家大的背景下,多年来,湖北省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大力推进旅游强省建设。在2014年12月,湖北省旅游局副局长陆令寿指出:“旅游业已经成为湖北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成为拉动内需、引领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引擎”。发展旅游业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从而评价城市旅游竞争力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再从有关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背景来看,研究成果众多,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也众多,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因此,本文从时代、现实和研究背景出发,

11、选取湖北省17个主要城市进行旅游竞争力评价,不仅可以科学的确定该城市在湖北省城市旅游竞争中所处的位置,还可以通过具体的分析,总结影响湖北省城市旅游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从而提出相应对策,为提升湖北省城市旅游业的综合竞争力,打造旅游强省建设,建设“五个湖北”贡献重要力量。1.2国内外研究动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市不仅得到迅速发展,旅游业也得到快速发展,二者结合的城市旅游更是引起政府部门和学者的关注,尤其是在中国旅游业面临全新发展环境下,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填补了国内研究的空白。再加上从2006年发起的中国城市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的活动,引起各大城市相互竞争。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说,城市旅游竞争力也

12、是城市之间的竞争。可以说,城市旅游竞争力是一个城市在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旅游业绩等方面与其他城市相比所形成的优势综合能力,它是社会、政治、环境等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2。在国外,最早研究城市旅游的是斯坦费尔德(Stansfield,1964),他在其著作美国旅游研究中的城乡不平衡中对城市旅游业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3。美国学者波特(1990)提出了著名的国家竞争优势“钻石模型”,为旅游的竞争力分析提供了研究范式4。K.Wober等(1990)用旅游需求、过夜旅游增长率、游客季节分布及旅游地承载力四项指标对欧洲39个首都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了分析5。Enright和Newton(2004)运用IPA法对

13、香港的旅游竞争力作出了评价,并与曼谷、新加坡等城市进行了比较6。国内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来研究。最初是以定性描述为主,主要有黎洁、赵西萍7(1999)、郭阳旭8(2000)、张明清9(2000)。随后定量研究掀起热潮,众多学者都提出了各自的评价体系和方法,采用因素分析法的有苏伟忠10(2003)、周常春11(2005)、陈晓12(2008);采用AHP层次分析法有丁蕾13(2006)、于安静14(2014);为了突破传统的评价方法,出现了张洪15(2009)的信息熵赋权&TOPSIS法,王琪延16(2012)的模糊一致矩阵法,方法林17(2013)

14、的主客观组合赋权方法,喻美琴18(2014)的突变级数法。总的来说,国内有关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研究众多,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研究内容呈现多元化特点,主要有国家旅游竞争力评价、区域(包括省域)旅游竞争力评价、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等方面19。因而从目前来看,一个省内的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已经是旅游研究方面的热点,借此本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湖北省17个城市旅游为研究对象,运用TOPSIS法,就其竞争力作出评价,再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2.湖北省城市旅游发展现状湖北,地处长江中游,位于华中腹地。地跨东经10821421160750、北纬29015333647,东邻安徽,南界江西、湖南,西连重

15、庆,西北与陕西接壤,北与河南毗邻,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现有17个市级区划,包括12个地级市武汉、黄石、十堰、荆州、宜昌、襄阳、鄂州、荆门、孝感、黄冈、咸宁、随州,1个自治州恩施州,3直管市(仙桃、天门、潜江)和1个林区神农架,如图2-1。图2-1湖北省行政区划图近年来,湖北省旅游业发展迅速。2013年全省接待海内外旅游者4088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205.61亿元,占全省GDP的13%,其中国内旅游收入3130.13亿元,外汇收入.18万美元;旅游接待设施中旅行社共有983家,星级宾馆数量共有755家20。截至“十一五”时期,全省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2个,中国旅游强县1个,湖北旅游强县

16、11个,湖北旅游名镇11个,湖北旅游名村15个21。湖北省旅游资源丰富,截至2013年12月,有十堰武当山、荆门明显陵两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江陵(荆州)、武汉、襄阳、随州、钟祥(荆门)5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武汉东湖、神农架、武当山、九宫山、陆水湖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大口、大老岭、龙门河、玉泉寺、九峰山、大别山、神农架等国家级森林公园;有神农架、五峰后河、石首麋鹿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如表2-1。“十二五”规划中,湖北省旅游业形成“两大旅游圈、四大旅游集散中心、六大旅游板块、八大旅游产业发展示范区、十条精品旅游线路”的发展格局。各城市的旅游业根据自身特色,发挥其优势,树立了各自的发展目标,如

17、表2-2。表2-1 湖北省主要城市旅游资源状况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武汉市无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无九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素山寺国家森林公园黄石市无无无无无十堰市武当山无武当山风景名胜区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北赛武当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北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十八里长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沧浪山国家森林公园九女峰森林公园诗经源国家森林公园偏头山国家森林公园荆州市无江陵无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北洪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八岭山国家森林公园洈水国家森林公园宜昌市

18、无无无湖北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玉泉寺国家森林公园大老岭国家森林公园龙门河国家森林公园清江国家森林公园柴埠溪国家森林公园襄阳市无襄阳隆中风景名胜区无鹿门寺国家森林公园薤山国家森林公园鄂州市无无无无无荆门市明显陵钟祥无无大口国家森林公园太子山国家森林公园千佛洞国家森林公园虎爪山国家森林公园孝感市无无无无安陆古银杏国家森林公园双峰山国家森林公园黄冈市无无无湖北龙感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三角山国家森林公园红安天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吴家山国家森林公园五脑山国家森林公园咸宁市无无九宫山风景名胜区陆水风景名胜区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北九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潜山国家森林公园随州市

19、无随州大洪山风景名胜区无中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大洪山国家森林公园恩施州无无无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北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北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坪坝营国家森林公园仙桃市无无无无无天门市无无无无无潜江市无无无无无神农架无无神农架风景名胜区湖北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神农架国家森林公园注:资料根据世界遗产名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门户网站/zfwj/gwyh.htm整理而来。表2-2 湖北省主要城市旅游发展目标发展目标武汉市努力成为中部地区聚散能力最强大、旅游生产力最发达、引领和带动能力最显著的综合性旅游城市黄石市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重要旅游目的地十堰市将武当

20、山建设成为鄂西圈的核心旅游品牌荆州市建设成为以文化为主导、兼具湖泊湿地特色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宜昌市建设成为复合型旅游目的地襄阳市建设成为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文化生态型旅游目的地鄂州市形成湖泊生态特色鲜明、吴楚地域文化彰显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荆门市建设成为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旅游目的地孝感市着力建设“中华孝文化名城”黄冈市着力形成大别山红色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咸宁市建成综合性国内旅游目的地和武汉城市圈第二大旅游板块随州市建设成为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旅游目的地恩施州建设成为自然风光优美、土苗风情浓郁的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仙桃市着力建设为乡村旅游示范区天门市着力建设为乡村旅游示范区潜江市着力建设为乡村

21、旅游示范区神农架建设成为全国著名的生态旅游示范基地注:资料来源于湖北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3.湖北省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3.1指标选取、建立和解释3.1.1指标的选取和建立为了更加准确地评价湖北省城市旅游的竞争力,以数据的可比性、可得性和定量化为标准,在万绪才22、徐知渊23和张延飞24等人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了3个一级指标包括城市资源竞争力、旅游设施竞争力、旅游业绩表现竞争力和10个二级指标,构建了评价体系,见表3-1。表3-1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目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性质P城市旅游竞争力A1旅游资源竞争力B1AA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数量

22、(个)正向指标B2资源品味度(分)正向指标B3资源丰度(项)正向指标A2旅游接待设施竞争力B4旅行社数量(个)正向指标B5星级宾馆酒店数量(个)正向指标A3旅游业绩表现竞争力B6国内旅游接待人次(万人次)正向指标B7国内旅游收入(亿元)正向指标B8入境旅游人次(人次)正向指标B9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万美元)正向指标B10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正向指标注:“正向指标”表示指标值越大,城市旅游竞争力越大。3.1.2部分评价指标解释及计算旅游资源竞争力B1AAA级及以上风景区数量:指在行政区划内且是由国家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授权省旅游局依据一定的标准评选的国家级的3A、4A

23、和5A风景区的数量之和。B2资源品味度:是按表3-2的评分标准来评定分数,遇重复项取该景区的最高值,如十堰武当山既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还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则最后得分取最高值10分。表3-2 旅游资源品味度评定标准(万绪才等,2001) 指标 类型评分 品 味 度 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10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6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 国家自然保护区3 国家森林公园2 其他0B3资源丰度:取该城市所有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的总数,遇重复则只计为一项,比如十堰武当山既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还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则丰度计为一项。3.1.2.

24、2旅游接待设施竞争力B4旅行社数量:指该城市内所有的旅游社,包括国内和国际旅行社。B5星级宾馆酒店数量:指该城市内由国家(省级)旅游局评定的星级酒店,包括一星、二星、三星、四星和五星级的数量之和。3.2评价方法TOPSIS法3.2.1TOPSIS法的原理TOPSIS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是多目标决策分析的一种有效方法,最初由C.L.Hwang和K.Yoon提出,已广泛用于土地利用绩效评价25和土地生态功能评价26,也开始运用于城市旅游评价15。其基本原理是通过计算评价对象与最优方案

25、和最劣方案的距离来进行排序,是一种近乎理想解的排序方法27。一般多目标决策需要对评价指标进行赋值,也就是权重的计算,因而TOPSIS法也需要进行权重计算,通常有各种方法来计算权重,比如主成分分析法、AHP分析法、信息熵赋权和均方差法等,本文选取均方差法在于可通过原始数据来计算权重。3.2.2TOPSIS法的基本步骤271.评价指标同趋势化。TOPSIS法进行评价时,要求所有指标变化方向一致(即所谓同趋势化),若指标变化方向一致,故此步骤可以省去。2.归一化。对标准化后的数据矩阵进行归一化处理,并建立相应矩阵。其指标归一化公式为:(1)式中表示第个评价对象在第个指标上的取值。由此得出经归一化处理

26、后的A矩阵为:3.据A矩阵得到最优值向量和最劣值向量,即有限方案中的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为:最优方案为 最劣方案为 4.权重的确立28。利用均方差确立,具体步骤如下:A.求评价指标的均值:(2)b.求解均方差:(3)c.求权重:(4)5.最优距离和最劣距离的计算。考虑权重后,计算诸评价对象所有各指标值与最优方案及最劣方案的距离与公式:(5)(6) 式中 与分别表示第个评价对象与最优方案及最劣方案的距离,表示某个评价对象 在第个指标的取值。6.计算诸评价对象与最优方案的接近程度,其计算公式如下:(7) 在0与1之间取值,愈接近1,表示该评价对象越接近最优水平;反之,愈接近0,表示该评价对象越接近最

27、劣水平。 7.按大小将各评价对象排序,值越大,表示竞争力越强。然后根据排序位次可进行单层次和总层次的比较与分析。3.3数据来源、收集与处理3.3.1数据来源及其收集由于本文是对城市旅游竞争力作评价,而竞争力更多的是一个静态的事物,所以本文数据采集的时间段只有5年,即2008年到2012年。数据来源于湖北省17个城市的统计年鉴(2009年2013年)、17个城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年2012年)、湖北省统计年鉴(2013年)和湖北省旅游年鉴(2010年,2013年)。参考了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湖北省旅游局官方网站等等。其中的数据直接从年鉴、公报和网站中得来,或间接通过公式等

28、推算出来。其中AAA级及以上风景区数量的数据来源于湖北省人民政府网,见表3-3;旅行社数量和星级宾馆酒店数量的数据来源于湖北省旅游局官方网站,见表3-3;国内旅游接待人、国内旅游收入、入境旅游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旅游总收入和GDP数据来源于公报和年鉴。需要说明的是旅游业绩竞争力中的5个指标的数据是统计5年数据之后的一个平均值,即表3-3中的数据。表3-3 湖北省17个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的原始数据注:A1、A2、A3、B1、B2、B3、B4、B5、B6、B7、B8、B9、B10所代表的指标含义见表3-1。指标城市武汉黄石十堰荆州宜昌襄阳鄂州荆门孝感黄冈咸宁随州恩施州仙桃天门潜江神农架A1B1

29、31637122413381021194200006B2150301913150244131813130009B340976405254340002A2B42714289451187318344081482358105919B5153257653713718594654511957153216A3B69105.3757.01535.8981.21639.71472.9286.2934.4830.4844.81206.9706.41068.3108.447.241.4248.3B7784.137.693.956.0115.792.320.044.048.545.459.841.156.07.22

30、.92.614.87B8943437940417555123175271775213283108141368450621535119473733B950336.1330.33756.81102.75618.72265.7152.1552.7854.8327.0427.6771.72579.2378.342.638.41984.1B1013.466.9412.206.046.795.444.685.455.804.8910.329.0916.0561.533.3.2数据的处理根据TOPSIS法中的第一步进行评价指标同趋势化。首先,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见表3-1。从表3-1的

31、指标来说,指标性质是正向,即指标已经是同趋势,只需要进行指标的标准化处理。然后利用公式(1)进行归一化处理,建立相应矩阵,从而选取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再根据公式(2)、公式(3)和公式(4)计算各个指标的权重(见表3- 4)。表3-4 指标的权重 指标权重 B13A级及以上风景区0.087 B2资源品味度0.080 B3资源丰度0.083 B4旅行社0.097 B5星级宾馆酒店0.082 B6国内旅游接待人次0.110 B7国内旅游收入0.116 B8入境旅游人次0.119 B9旅游外汇收入0.122 B10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0.104接着,根据公式(5)和公式(6)计算各城市各指标与最优

32、方案和最劣方案的距离;最后利用公式(7)计算每个城市各个指标与最优方案的接近程度(见表3-5),并依据的大小将各个城市进行排序(见表3-5)。表3-5 湖北省17个城市指标值与最优值的相对接近程度及排序结果项目城市武汉黄石十堰荆 州宜昌襄阳鄂州荆门孝感黄冈咸宁随州恩施州仙桃天门潜江神农架CA1排序0.692(2)0.105(13)0.927(1)0.600(4)0.670(3)0.487(9)0.054(14)0.545(8)0.250(12)0.570(5)0.590(6)0.340(10)0.549(7)0.000(15)0.000(15)0.000(15)0.263(11)CA2排序1.

33、000(1)0.144(11)0.342(3)0.233(8)0.436(2)0.247(6)0.075(13)0.237(7)0.202(10)0.308(4)0.231(9)0.087(12)0.269(5)0.054(15)0.007(17)0.015(16)0.070(14)CA3排序0.719(1)0.056(12)0.132(5)0.068(8)0.164(4)0.095(6)0.030(14)0.058(10)0.057(11)0.053(13)0.088(7)0.066(9)0.172(3)0.018(15)0.002(16)0.000(17)0.312(2)0.2350.68

34、10.6380.7060.6190.6900.7740.7180.7300.7070.7000.7370.6490.7870.7960.7960.7000.7100.0630.2730.1880.2390.1540.0330.1780.1240.1750.1710.1020.1980.0180.0020.0040.2910.7510.0850.2990.2110.2780.1820.0410.1980.1450.1990.1960.1220.2340.0220.0030.0050.294总排序1132641014811791251517163注:CA1是指一级指标旅游资源的接近程度;CA2是指

35、一级指标旅游接待设施的接近程度;CA3是指一级指标旅游业绩表现的接近程度。3.4评价结果分析3.4.1基于均方差的权重分析从表3- 4可以看出,城市旅游竞争力的10个二级指标中旅游外汇收入的权重最高。表明在湖北省城市旅游中,旅游外汇收入是影响旅游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其次入境旅游人次、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以及旅游社数量也是影响各个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而资源品味度和星级宾馆酒店对湖北省城市旅游的影响是最弱的。就湖北省各个城市的资源品味度得分情况来看,得分相差不是太大,最高得分24分,最低得分0分,像武汉、宜昌、荆州、襄阳、黄冈、咸宁、随州和恩施州的得分基本差不多,因而相比较1

36、0个指标中,资源品味度的权重相对较弱,但并不代表它对个别城市没有重大影响。就旅游资源、旅游接待设施和旅游业绩表现这3个一级指标的权重来看,是旅游业绩表现大于旅游接待设施大于旅游资源。也就是说,湖北地区的旅游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期,尤其是武汉、十堰、宜昌和恩施州等城市,可以说旅游业发展的快慢主要还是通过旅游业绩表现出来;旅游接待设施超过旅游资源,表明一个地区的旅游发展不能仅仅只靠资源禀赋,要想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还必须依靠旅游接待设施这一项。3.4.2基于一级指标的排序分析从表3-5可以知道,旅游资源、旅游接待设施、旅游业绩表现中三个排序完全一致的城市只有仙桃;有两个排序完全一致的有武汉、荆州、

37、襄阳和鄂州4个城市;排序基本上一致的城市有黄石、十堰、宜昌、孝感、潜江和天门,说明这些城市的旅游业绩与旅游资源和接待设施是分不开的,三者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匹配的。相差比较大的城市是神农架林区和黄冈,其中神农架旅游业绩表现在湖北省17个城市中排第2,而旅游资源和接待设施排名第11和14位,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神农架的旅游业绩表现是该城市旅游竞争力最核心的部分,旅游资源和旅游接待设施之所以排名靠后主要是由于旅游资源相对单一,虽然资源品味度高,但3A级及以上风景区数量相对于其他城市而言要少很多;黄冈的旅游接待设施在全省排名第4,旅游资源排第5,然而旅游业绩却排名第13,说明黄冈的旅游资源和接待设施在一

38、定程度上与旅游业绩表现极为不符,黄冈的旅游竞争力还是依靠旅游资源和旅游接待设施。再分别从3个一级指标来看,旅游资源中排名第一位的是十堰,第二位是武汉,第三位是宜昌,这三个城市不仅国家3A级及以上风景区多,而且胜在资源的品味度高。也就是说,旅游资源的品味度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游客的到来,尤其是入境旅游,比如十堰武当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武汉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宜昌的国家森林公园众多等。而排名最后几位的城市,例如仙桃、天门、潜江3个城市,既无国家3A级及以上风景区,又无资源品味度和丰度,所以这三个地区的旅游资源排名落后,一定程度上说明旅游资源对于这三个地区的旅游发展极为重要。从旅游接待设施看,排

39、名前三位的依然是武汉、宜昌和十堰,排名落后的也依然是仙桃、天门和潜江,表明这六个城市的旅游资源与旅游接待设施的发展是匹配的。从旅游业绩表现来看,排名第1的是武汉,第2的是神农架林区,第3的是恩施州,这三个地区不仅入境旅游人次多,而且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在全省也是前3位;排名第15的是仙桃、第16的是天门、第17的是潜江,这三个城市由于缺乏旅游资源和接待设施,因而旅游业绩也不会太好。3.4.3基于总排序的分析从表3-5可以看出,湖北省17个城市旅游竞争力总排名结果是武汉、十堰、神农架林区、宜昌、恩施州、荆州、黄冈、荆门、咸宁、襄阳、孝感、随州、黄石、鄂州、仙桃、潜江、天门。其中第1名的武汉接

40、近最优水平的程度为0.7510,第2名的十堰接近最优水平的程度0.2993,也就是湖北省城市旅游竞争力第一二名的距离相差0.5左右,这表明湖北地区的旅游竞争力是武汉最具竞争力且远远超过另外16个城市,无论是该城市的旅游资源还是旅游接待设施以及旅游业绩都极具竞争力;排名落后几位的黄石、鄂州、仙桃、潜江和天门接近最优水平的程度不足0.1,这充分说明湖北地区的旅游发展极为不平衡,严重影响湖北省整个旅游竞争力的提升。根据表3-5中的接近程度,可以将湖北省17个城市划分为四个层次,如图3-1。武汉接近最优水平的程度为0.7510,化为第一层次,即竞争力超强城市;十堰、荆州、宜昌、恩施州和神农架5个城市接

41、近最优水平的程度为0.20.3,彼此相差不大,其城市旅游竞争力可划分为第二层次,即竞争力极强城市;黄冈、咸宁、襄阳、荆门、孝感和随州6个城市接近最优水平的程度为0.10.2,这6城市的旅游竞争力可划分为第三层次,即竞争力较强城市;黄石、鄂州、仙桃、潜江和天门接近最优水平的程度0.1,划分为第四层次,即竞争力较弱城市。图3-1 湖北省城市旅游竞争力分类4.对策与建议基于以上评价结果,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第一,加大对旅游资源地开发,打造地方特色旅游,如美食旅游、特色文化旅游等。在湖北省城市旅游竞争力中,鄂州、黄石、仙桃、潜江和天门5个城市在旅游资源竞争力方面比较弱,导致旅游接待设施和旅游业绩表现的

42、竞争力不强,从而使这5个城市的竞争力在全省排名靠后。基于此,必须大力开发这5个城市的旅游资源,突出表现其地方特色,在大力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加强旅游接待设施的建设。第二,找准各个城市的旅游发展点,突出特色,积极发展入境旅游。在湖北省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中,旅游外汇收入是最重要的因素,而旅游外汇收入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入境旅游人次的多少,因而各个城市必须找准自己的发展点,开发特色旅游资源,尤其是要提高资源的品味度,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及改善旅游环境等,最终做到“食、住、行、游、购、娱”全面发展,以此来吸引入境旅游人数,增加旅游外汇收入。第三,各城市的政府不仅要加大对旅游地投入,同时也要加强与周边城市地合作

43、。在湖北省旅游竞争力中,旅游业绩表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城市旅游发展的状况和政府对旅游的投入力度,而孝感、黄石、黄冈、鄂州、仙桃、天门和潜江这7个城市的旅游业绩表现较差,因此,这几个城市的政府部门应该重视旅游的发展,加强彼此的合作。第四,均衡全省的旅游发展。在湖北省城市旅游竞争力中,武汉的竞争力表现出“一家独大”的局面,即使是十堰、宜昌、神农架和恩施州的旅游竞争力也远远弱于武汉,黄石、鄂州、仙桃3个直管市竞争力更弱。因此,应均衡湖北省的旅游发展,在巩固武汉旅游发展地位的同时,也要将投资力度转移一些到该省其他城市。第五,分层次发展湖北省旅游。在湖北省城市旅游竞争力中,根据评价结果将17个城市分为四

44、个层次。对于武汉这种超强竞争力城市而言,“以都市休闲旅游和商务会展旅游为重点”;十堰、荆州、宜昌、恩施州和神农架属于竞争力极强城市,应该突出地方特色,打造本地品牌,重点建设资源品味度高的旅游产品;黄冈、咸宁、襄阳、荆门、孝感和随州属于竞争力较强城市,可以整合该城市的文化和现有资源,增加旅游的吸引力;黄石、鄂州、仙桃、潜江和天门是竞争力较弱城市,可以依托周边竞争力较强的城市,打造各自的旅游形象,通过开发本地旅游资源、完善基础设施来吸引游客。5.结论与展望5.1结论本文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城市旅游竞争力概念的理解构建了评价体系,并运用均方差和TOPSIS法对湖北省城市旅游竞争力作出了评价,具

45、有一定程度的客观性,并且操作的可行性比较大,基于此得出以下四条结论:第一,湖北省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结果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武汉、十堰、神农架林区、宜昌、恩施州、荆州、黄冈、荆门、咸宁、襄阳、孝感、随州、黄石、鄂州、仙桃、潜江、天门。第二,湖北省各城市旅游竞争力差异较大,可将17个城市划分为四个层次。即竞争力超强城市:武汉;竞争力极强城市:十堰、荆州、宜昌、恩施州和神农架;竞争力较强城市:黄冈、咸宁、襄阳、荆门、孝感和随州;竞争力较弱城市:黄石、鄂州、仙桃、潜江和天门。第三,影响湖北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是旅游业绩表现。通过评价指标来分析影响湖北省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因素发现,城市旅游竞争力是由

46、多种因素即旅游资源、旅游接待设施和旅游业绩表现综合而形成的,比较复杂,但就湖北而言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还是旅游业绩表现。第四,提高湖北省各个城市旅游竞争力的主要对策是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完善旅游接待设施和大力发展入境旅游;而提高湖北省整个旅游竞争力,就必须均衡发展旅游、分层次发展旅游。5.2展望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由于个人精力有限,收集和处理数据的能力有限,使得文章还存在不足之处。因此,在今后应该完善的地方如下:首先,我们知道城市旅游竞争力是多因素、系统性的,从而影响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社会、环境、经济等各个方面;故本文在指标选取方面不够全面,忽略了来自社会和环境等的影响,比

47、如生态环境对于旅游目的地来说极具吸引力,还有城市本身的一个竞争力也会影响旅游的发展,因此,在评价时不能全面反映该城市的旅游竞争力。基于此,有必要选取多指标,收集更多的数据来评价。其次,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无法收集到最新的数据,使得最后选用了2008年到2012年的数据,并采用了五年的平均数值。因而最后的评价结果不一定能够完全代表该城市的最新旅游竞争力情况,且不能够反应各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动态变化。今后应加强收集数据的能力,争取能够对近十年来湖北省城市旅游竞争力作动态分析。6.参考文献1 闫翠丽,梁留科,刘晓静,等.基于因子分析的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以中原经济区30个省辖市为例J.地

48、区研究与开发,2014,(1) :63-67.2 鄢慧丽.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以武汉市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1-64.3 古诗韵,保继刚.城市旅游研究进展J.旅游学刊,1999,(2):15-20.4 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5 杨英宝,钱乐祥,苗长虹.旅游竞争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世界地理研究,2002,(2): 88-95. 6 Enright,M.J.,&Newton J. Tourism destination competitiveness:a quantitative approachJ.Tourism Man

49、agement,2004,(6):777-778.7 黎洁,赵西萍.论国际旅游竞争力及其阶段性演进J.社会科学家,1999,(5):19-22.8 郭阳旭.提升重庆旅游的整体竞争力J.探索(哲社版),2000,(4):84-87.9 张明清,刘超.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思考与竞争态势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 2005, (2):78-83.10 苏伟忠,杨英宝,顾朝林.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初探J.旅游学刊,2003,(18):39-42.11 周常春,保继刚.肇庆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兼论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分析框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2):78-83.12 陈晓.环渤海主要滨海城市旅游竞争力定量研究J.经济地理,2008,(1):158-162.13 丁蕾,吴小根,丁洁.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J.经济地理,2006,(3):511-515.14 于安静,李悦铮,江海旭.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黑龙江省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18):236-240.15 张洪,顾朝林,张燕.基于IEW&TOPSIS法的城市旅游业竞争力评价以长江三角洲为例J.经济地理,2009,(12):2044-2049.16 王琪延,刘志勇.基于模糊一致矩阵的中国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中国省会及以上城市旅游竞争力排名J.经济问题探索,2012,(5):7-13.17 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