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文言信息筛选与概括_第1页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文言信息筛选与概括_第2页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文言信息筛选与概括_第3页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文言信息筛选与概括_第4页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文言信息筛选与概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八讲) 文言信息筛选与概括(对应学生用书2426页)1. 能快速读懂全文,对涉及某个论点的依据、某种现象的内在本质、某件事发生的原因及其发展所导致的结果、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作者表达的观点等有清楚的认识与理解。2. 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论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并按照题目要求作有效的筛选,进而概括。重点实词(三)1. 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指南录后序)(解除)2.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改变)3. (1)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诗经卫风氓)(登上)(2) 若夫乘天地之正。(逍遥游)(顺应)4. 我起而飞,抢榆枋。(逍遥游)(快速的样子)(集,着落

2、)5. 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报任安书)(撞,碰撞)6. 其不获实行也如故。(黄花岗烈士事略序)(能,能够)7. (1)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离骚)(留,久留)(2) 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秦晋殽之战)(停留)8. 是天下之大贼也。(论积贮疏)(危害,祸害)9. (1) 臣侍汤药,未曾废离。(陈情表)(中药汤剂)(2)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廉颇蔺相如列传)(热水,开水)10. 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魏公子列传)(拜访、探望)古今异义词(三)一、 单音节词1. 赞(古:引见、介绍;今:称赞)2. 拜(

3、古:授官;今:一种礼节)3. 除(古:授官;今:除去)4. 安(古:养生;今:安定、安然)5. 鄙(古:边境;今:轻视或粗俗)6. 池(古:护城河;今:水塘)7. 摧(古:伤心;今:破坏或折断)8. 按(古:查究;今:压住或按照)9. 章(古:花纹;今:文章或图章)10. 病(古:困苦至极;今:疾病)11. 齿(古:年龄、岁数;今:牙齿)12. 伐(古:功业、夸耀;今:砍)13. 顾(古:拜访;今:回顾或照顾)14. 会(古:恰逢;今:聚会或会议)15. 间(古:参与;今:中间或间隔)二、 双音节词1. 九岁不行。(陈情表)(古: 不会走路;今:不可以)2. 至于成立。(陈情表)(古:成人自立

4、;今: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3. 臣欲奉诏奔驰。(陈情表)(古:奔赴上任;今:很快地跑)4.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陈情表)(古:报告申诉;今:让别人知道)5. 臣之辛苦。(陈情表)(古:辛酸苦楚;今:因劳累而痛苦)6. 往往而是。(项脊轩志)(古:到处;今:相当于“每每”“常常”)7. 吾之民方痛心焉。(五人墓碑记)(古:痛恨;今:极端伤心)8. 吾从而师之。(师说)(古:跟从并且;今:表因果的连词)9. 意气勤勤恳恳。(报任安书)(古:诚挚恳切;今:勤劳而踏实)10. 推贤进士为务。(报任安书)(古:推荐贤能;今:科举时代称殿试考取的人)重点虚词“乃”1. 用作副词。(1) 表

5、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这才”等。如: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曹刿论战)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2) 也可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却”“竟(然)”“反而”“才”等。如: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3) 还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才”“仅”等。如: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4) 表判断,可译为“是”“就是”等。如: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齐桓晋文之事) 嬴乃

6、夷门抱关者也。(史记魏公子列传)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2. 用作代词。(1) 只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2) 偶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如: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3. 用作连词。(1) 表顺承,译为“于是”“便”。如: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 以为诸侯莫足游者,乃入西关见卫将军。(王夫偃列传)(2) 表他转,译为“至于”。如: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4. 有时还作助词用,一般不译。如:帝德广运,乃圣乃神,乃文乃武。(书经大禹谟)5. 复词

7、“无乃”,译为“恐怕”,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另有“乃尔”,译为“像这样”,如: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 常见易考的名言名句(八)1.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2.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下)3.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4.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5.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6.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7.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下)8. 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9. 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10

8、.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写作素材娱乐圈艺人吸毒“前赴后继”北京警方8月18日晚证实,演员房祖名、柯震东14日因涉毒被查获。房祖名因涉嫌容留他人吸毒罪被刑事拘留,柯震东因吸食毒品被行政拘留。8月4日,演员高虎;7月29日,演员张默;7月14日,演员何盛东;7月2日,演员张耀扬;6月24日,编剧宁财神;6月13日,导演张元;3月17日,歌手李代沫如果将时间再向前推,罗琦、谢东、满文军、莫少聪、武拉拉、谢天笑、李瑛、李小俊长长的一串,确实会让娱乐圈难堪。北京市公安局禁毒总队相关负责人说,从演艺界人员涉毒这个角度,可以看出当前的禁毒形势非常严峻:北京市吸毒人员持续增长,已有2.6万多

9、名登记在册,年增幅在10%以上。【话题】要有底线意识;勿害人害己;拒绝诱惑;明星的形象与内涵。1. 未审清题目要求,筛选、概括出的信息与题目要求不符。2. 筛选、概括有遗漏,或照抄原文,不加概括。,一) 审清题目要求,找准答题区间此考点往往是定向筛选与概括,常常涉及以下七个方面。 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的信息。 体现人物主张的信息。 表现人物情感的信息。 反映人物思想道德的信息。 展现人物性格的信息。 反映人物志向的信息。 表现人物才智的信息等。题目要求是具体明确的,考生也必须带着明确的目的回到原文中去找。文本中信息较杂,需要根据问题核心作出选择和辨别,这就需要在通读全文、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确认信息所

10、在的区限。当然,有的题目所要概括的信息并不集中在某段,而是散在文中几个地方,这就更要仔细辨别。(2014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王筠字元礼,一字德柔,琅邪临沂人。筠幼警寤,七岁能属文。年十六,为芍药赋,甚美。及长,清静好学,与从兄泰齐名。陈郡谢览,览弟举,亦有重誉,时人为之语曰:“谢有览举,王有养炬。”炬是泰,养即筠,并小字也。起家中军临川王行参军,迁太子舍人,除尚书殿中郎。王氏过江以来,未有居郎署者,或劝逡巡不就,筠曰:“陆平原东南之秀,王文度独步江东,吾得比踪昔人,何所多恨。”乃欣然就职。尚书令沈约,当世辞宗,每见筠文,咨嗟吟咏,以为不逮也。筠为文能压强韵,每公宴并作,辞必妍美

11、。约常从容启高祖曰:“晚来名家,唯见王筠独步。”昭明太子爱文学士,常与筠及刘孝绰、陆倕、到洽、殷芸等游宴玄圃,太子独执筠袖抚孝绰肩而言曰:“所谓左把浮丘袖,右拍洪崖肩。”其见重如此。普通元年,以母忧去职。筠有孝性,毁瘠过礼,服阕后,疾废久之。中大通二年,迁司徒左长史。三年,昭明太子薨,敕为哀策文,复见嗟赏。筠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少擅才名,与刘孝绰见重当世。其自序曰:“余少好书,老而弥笃。虽偶见瞥观,皆即疏记,后重省览,欢兴弥深,习与性成,不觉笔倦。自年十三四,齐建武二年乙亥至梁大同六年,四十载矣。幼年读五经,皆七八十遍。爱左氏春秋,吟讽常为口实,广略去取,凡三过五抄。余经及周官仪礼国语尔雅

12、山海经本草并再抄。子史诸集皆一遍。未尝倩人假手,并躬自抄录,大小百余卷。不足传之好事,盖以备遗忘而已。”又与诸儿书论家世集云:“史传称安平崔氏及汝南应氏,并累世有文才,所以范蔚宗云崔氏世擅雕龙。然不过父子两三世耳;非有七叶之中,名德重光,爵位相继,人人有集,如吾门世者也。沈少傅约语人云:吾少好百家之言,身为四代之史,自开辟已来,未有爵位蝉联,文才相继,如王氏之盛者也。汝等仰观堂构,思各努力。” (节选自梁书列传)1. 解释文中加点的实、虚词。【答案】属:写从兄:堂兄为:替,给居:任职逡巡:观望乃:于是,就忧:遭遇直系亲属去世(包括父母和祖父母)服阕:服丧期满敕:命令假:借,借助之:代指王筠的作

13、品集身:亲自2. 文言文中,王筠是怎样学习的?请简要概括。【答案】终身好学;勤学苦学;执着专一;温故知新;博观慎取。【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需要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然后分点作答。文中王筠的“自序”集中介绍了他自幼求学的情况,这一段文字就是答题区间。要注意的是,既然是“概括”,就不能摘抄原文。【参考译文】王筠字元礼,又字德柔,琅邪临沂人。王筠幼年就聪敏灵悟,七岁能写文章。十六岁时,写成了芍药赋,(辞藻)十分华美。长大以后,安静爱好学习,和他的堂兄王泰齐名。(当时)陈郡有一个叫谢览的人,谢览的弟弟叫谢举,也有很好的声誉,当时的人给他们编赞语说:“

14、谢家有览、举,王家有养、炬。”炬即是王泰,养即是王筠,这些是他们的小名。王筠从家中被征召出来,初任被授予中军临川王行参军一职,后来升迁为太子舍人,又升任尚书殿中郎。王氏渡过长江(指东晋建国)以来,没有在郎署任职的人,有人劝(王筠)先观望不要出任。王筠说:“陆机(曾历任平原内史)可以说是东南的俊秀之才,王坦之(字文度,东晋名臣)在江东超群出众,我能和这些前辈相比,有什么遗憾呢?”于是很高兴地去任职了。尚书令沈约,是当时的文坛宗师,每当看到王筠的文章,赞叹吟诵玩味,认为(自己)赶不上(王筠)。王筠写文章(当时主要指赋)能押强韵(生僻少用的韵),每次在宴会上与别人一起作赋,(王筠的作品)文辞必定最鲜

15、妍美妙。沈约曾经很平静地启奏高祖皇帝说:“近年来晚辈中的名家,只有王筠无与伦比了。”昭明太子喜爱文人雅士,常常与王筠、刘孝绰、陆倕、到洽、殷芸等人在玄圃(建康宫中名园,时为讲经之所)吃喝游乐,太子独自拉着王筠的袖子,抚摩着刘孝绰的肩膀(跟他们)说:“这就是所谓左手拉着浮丘的袖子,右手拍着洪崖(与浮丘、安期生并举为仙人的代称)的肩膀啊。”他被(太子)看重到了这样的地步。普通元年,王筠因为给母亲服丧离职。王筠有孝顺的品性,为守丧而哀伤消瘦超过了礼法的要求。守丧期满后,(他)因此患上疾病,在家休养了很久。中大通二年,调任司徒左长史。中大通三年,昭明太子去世,(皇帝)让(他)写作哀悼的策文(祭文),(

16、他)又受到叹赏。王筠天性宽宏敦厚,不因有技艺才能而自视高人一等,而且年轻时就有才华名望,在当时和刘孝绰一起被(世人)看重。他在自序中说:“我小时候就喜好抄书,老年的时候愈加执着。即使是偶然看见的或暂时翻看的,都会马上整理做好标注笔记,后面重新认真思考阅读,欢欣的兴致会愈加浓厚,渐渐地形成习惯并且养成性格,写文章也就不会觉得笔力不够。从十三四岁起,即前朝齐建武二年乙亥年,到梁大同六年,已经四十六年了。儿时读五经,都是七八十遍。喜欢左氏春秋,吟咏背诵常常用来充实口头表达,广略去取(魏晋时期流 行的手抄口诵读书方法,边读边诵,专拣需记诵的部分,遇虚词及不当处还时有改易),隔三岔五地抄写。其余读过的经

17、典比如周官仪礼国语尔雅山海经本草都是抄了两遍。子史各集都(抄了)一遍。不曾让别人替代,都是亲自抄录,大的小的共一百多卷。不值得把它们传给好事的人,只是用以防备遗忘罢了。”又在写给各个子女述论家道世系的书信里集中说:“史书上称道安平(今河北安平)崔氏家族和汝南(今属河南驻马店)应氏家族,(说他们)世世代代都出有才华的文士,所以范蔚宗称崔氏是世擅雕龙(世世代代擅长写文章辞赋,可联想文心雕龙)。然而延续不过父子两三代罢了;不是能在七代之中,名望盛德光辉相承,家族爵位世代相继,人人作文成集(传于后世),像我们王氏家族这样。少傅沈约对别人说:我小时候就喜好诸子百家的言论,亲自担任过四代皇帝的史官,自从开

18、天辟地以来,从来没有爵位世代连续不断,文学人才代代相传,像王氏家族这么繁盛。你们好好恭敬地考察人家的家道门风,想想各自该怎么努力吧。”,二) 掌握筛选方法,提高概括能力在实际答题过程中,不少考生只知道抄录,至多是选择性抄录,导致写出来的答案让阅卷老师“二次筛选”。这充分说明了考生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没有加工,或者说只是“粗加工”。其实,对筛选后的信息要进行提取、压缩、合并或者删减、替换,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信息的全面、准确和简练。对于材料的筛选和概括,要注意以下两点。 舍去无用、次要信息,提取有用、主要信息,尤其要把最符合题干要求的关键词语摘取出来。 对于信息最集中的段落,采取分层提取的方法;对于同

19、一类信息和较分散的信息采取合并、归类的办法。(2014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刘敞,字原父,临江新喻人。举庆历进士,廷试第一。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以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通判蔡州,直集贤院,判尚书考功。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千里,欲夸示险远。敞质译人曰:“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译相顾骇愧曰:“实然。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顺州山中有异兽,如马而食虎豹,契丹不能识,问敞。敞曰:“此所谓也。”为说其音声形状,且诵山海经管子书晓之,契丹益叹服。使还,求知扬州。扬之雷塘,汉雷陂也,旧为民田。其后官取潴水而不

20、偿以它田,主皆失业。然塘亦破决不可漕,州复用为田。敞据唐旧券,悉用还民,发运使争之,敞卒以予民。天长县鞫王甲杀人,既具狱,敞见而察其冤,甲畏吏,不敢自直。敞以委户曹杜诱,诱不能有所平反,而傅致益牢。将论囚,敞曰:“冤也。”亲按问之。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相传以为神明。敞以识论与众忤,求知永兴军,拜翰林侍读学士。大姓范伟为奸利,冒同姓户籍五十年,持府县短长,数犯法。敞穷治其事,伟伏罪。未及受刑,敞召还,判三班院,伟即变前狱,至于四五,卒之付御史决。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因以讽谏。时两宫方有小人间言,谏者或讦而过直。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侧微也,尧禅

21、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唯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帝竦体改容,知其以义理讽也。皇太后闻之,亦大喜。积苦眩瞀,屡予告。疾少间,复求外,以为汝州,旋改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熙宁元年,卒,年五十。(选自宋史刘敞传,有删节)【注】 潴:蓄积。 傅致:罗织。1. 解释文中加点的实、虚词。【答案】素:向来殆:几乎晓:晓谕具狱:定案以:介词,把论:衡量,评定按:审查直:申冤持:挟制决:判决旋:很快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雷塘曾被官府征作其他用途,刘敞经过努力,将它归还给百姓。B. 刘敞曾经在扬州和永兴军等处任职,为当地做了不少实事。C. 范伟多次犯法,

22、在刘敞的审理下服罪,但刘敞被召还之后,他马上翻供。D. 当皇帝不听其他大臣进谏时,刘敞犯颜直谏,用一身正气折服了皇帝。【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内容要点的分析概括能力。第五段中说刘敞“每指事据经”,即借用历史故事与典籍来“讽谏”,D项却说他“犯颜直谏”,理解错误。3. 契丹人为什么对刘敞表示叹服?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答案】契丹人叹服的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刘敞熟悉山川道路,契丹向导故意绕弯路时他能准确指出路径的不当;二是因为他不但知道契丹人都不能识别的野兽,而且还能援引古书来例证。【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还是要以读懂文本为前提,再按照要求进行筛选。此题的答题

23、区间在第二段,可以根据刘敞出使契丹时做的两件事加以概括。【参考译文】刘敞,字原父,是临江新喻人。庆历年间进士,廷试时得了第一名。编排官王尧臣,是他的内兄(妻子的哥哥),为避嫌疑就将刘敞列为第二名。(刘敞进士及第之后)任蔡州通判,一直升到集贤院学士、考功员外郎。(有一次)刘敞奉命出使契丹,他向来熟悉山川道路,契丹向导给他引路,从古北口到柳河,弯弯曲曲走了近千里,想要夸耀契丹的险峻遥远。刘敞质问翻译说:“从松亭赶到柳河,路途短而且容易走,用不了几天就可抵达中京,为什么要走这条旧道?”译人向导相互看着,又惊又愧地说:“确实如此,但是通好以来,设置的驿道就是这样的,不敢擅自改变。”顺州山地中有一种奇异的野兽,长得像马却能捕食虎豹,契丹人不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