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健康:地质环境与疾病PPT课件_第1页
环境与健康:地质环境与疾病PPT课件_第2页
环境与健康:地质环境与疾病PPT课件_第3页
环境与健康:地质环境与疾病PPT课件_第4页
环境与健康:地质环境与疾病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第三节 地质环境与疾病 2 地球表层各种环境要素均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由于地球表层各种环境要素均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由于 地质历史发展的原因或人为的原因,在地壳表面的局地质历史发展的原因或人为的原因,在地壳表面的局 部地区出现各种化学元素分布不均匀的现象,某些化部地区出现各种化学元素分布不均匀的现象,某些化 学元素相对过剩,某些化学元素相对不足,以致各种学元素相对过剩,某些化学元素相对不足,以致各种 化学元素之间比例失调等,使人体从环境摄入的元素化学元素之间比例失调等,使人体从环境摄入的元素 量过多或过少,超出人体所能适应的变动范围,从而量过多或过少,超出人体所能适应的变动范围,从而 引发

2、某些地方病,又称引发某些地方病,又称“地球化学性疾病地球化学性疾病”。 发生在某一特定地区,同一定的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发生在某一特定地区,同一定的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 的疾病称地方病。地方病多发生在经济不发达,同外的疾病称地方病。地方病多发生在经济不发达,同外 地物资交流少以及保健条件不良的地区。我国最典型地物资交流少以及保健条件不良的地区。我国最典型 的地球化学性疾病有地方性甲状腺肿、克山病和地方的地球化学性疾病有地方性甲状腺肿、克山病和地方 性氟中毒等。性氟中毒等。 第三节第三节 地质环境与疾病地质环境与疾病 3 据据20012001年卫生部统计资料:年卫生部统计资料: 全国血吸虫病流行县(

3、区)全国血吸虫病流行县(区)418418个,现症病人个,现症病人 8282万人;万人; 克山病病区县克山病病区县326326个,现症病人个,现症病人4.254.25万人;万人; 大骨节病病区县大骨节病病区县352352个,现症病人个,现症病人8181万人;万人; 碘缺乏病监测县碘缺乏病监测县27022702个,现症病人个,现症病人871871万人;万人; 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10691069个,现症病人个,现症病人134134 万人;万人; 煤烟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煤烟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201201个,现症病个,现症病 人人159159万人;万人; 4 1.分类分类

4、q 自然疫源性(生物源性):地方病自然疫源性(生物源性):地方病(Natural biological endemic disease) 病因为微生物和寄生虫,是一类传染性的地方病。病因为微生物和寄生虫,是一类传染性的地方病。 q 化学元素性:地方病化学元素性:地方病(地球化学性地方病,地球化学性地方病,geo- chemical disease) 由于地壳表面各种化学元素分布不均,造成某一地由于地壳表面各种化学元素分布不均,造成某一地 区的水和土壤中某种元素过多或不足,再通过食区的水和土壤中某种元素过多或不足,再通过食 物和饮水作用于人体而引起的疾病。物和饮水作用于人体而引起的疾病。 及其基

5、本特征及其基本特征 5 人体元素人体元素 宏量元素宏量元素 macroelement 微量元素微量元素 trace element 必需微量必需微量 元素元素 非必需非必需 微量微量 元素元素 C, H, O, N, P, S, Cl, Na, Ka, Ca, Mg Fe, I, Cu, Zn, Mn, Co, F, Cr, Sn, Mo, Ni, Se, Si, V 6 7 基本特征基本特征 % 该地方病发病率和患病率显著高于非地方病病(疫该地方病发病率和患病率显著高于非地方病病(疫 )区。)区。 % 自然环境中存在着引起该地方病的自然因素自然环境中存在着引起该地方病的自然因素. . % 健

6、康人进入病(疫)区,有患该病的可能。健康人进入病(疫)区,有患该病的可能。 % 从病(疫)区迁出的健康者(潜伏者除外)不会再从病(疫)区迁出的健康者(潜伏者除外)不会再 患该种地方病。患该种地方病。 % 病(疫)区内的易感动物也可罹患。病(疫)区内的易感动物也可罹患。 % 根除致病因子,病(疫)区可转变为健康化地区。根除致病因子,病(疫)区可转变为健康化地区。 8 基本特征基本特征 % 该地方病发病率和患病率显著高于非地方病病(疫该地方病发病率和患病率显著高于非地方病病(疫 )区。)区。 % 自然环境中存在着引起该地方病的自然因素自然环境中存在着引起该地方病的自然因素. . % 健康人进入病(

7、疫)区,有患该病的可能。健康人进入病(疫)区,有患该病的可能。 % 从病(疫)区迁出的健康者(潜伏者除外)不会再从病(疫)区迁出的健康者(潜伏者除外)不会再 患该种地方病。患该种地方病。 % 病(疫)区内的易感动物也可罹患。病(疫)区内的易感动物也可罹患。 % 根除致病因子,病(疫)区可转变为健康化地区。根除致病因子,病(疫)区可转变为健康化地区。 9 病种多,病情复杂病种多,病情复杂 既有自然疫源性疾病(如血吸虫病、鼠疫等),既有自然疫源性疾病(如血吸虫病、鼠疫等), 也有地球化学因素有关的疾病(碘缺乏病)。也有地球化学因素有关的疾病(碘缺乏病)。 常见的地方病有:常见的地方病有: 地方性氟

8、中毒地方性氟中毒 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甲状腺肿 地方性克地方性克病病 地方性砷中毒地方性砷中毒 地方性硒中毒地方性硒中毒 10 二、碘缺乏病二、碘缺乏病 (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 IDD) 碘缺乏引碘缺乏引 起的疾病统称。起的疾病统称。 碘为甲状腺激素的必需成分。碘为甲状腺激素的必需成分。 IDD是指从胚胎发育到成人期由于碘摄入不足所引起是指从胚胎发育到成人期由于碘摄入不足所引起 的一系列病症或生理障碍。的一系列病症或生理障碍。 缺碘不仅可导致甲状腺肿大、克汀病,还可引起包括缺碘不仅可导致甲状腺肿大、克汀病,还可引起包括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和骨骼肌

9、肉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和骨骼肌肉系统 的一种全身性疾病。的一种全身性疾病。 在在1983年第四届亚洲营养学会上,年第四届亚洲营养学会上,Hetzel等人提出用等人提出用 碘缺乏病碘缺乏病 的新观念取代原来局限于地甲、地克病的的新观念取代原来局限于地甲、地克病的 旧概念。旧概念。 11 一种世界性疾病,其流行最广,病人最多,危害最一种世界性疾病,其流行最广,病人最多,危害最 严重。严重。 1994年年WHO儿童基金会指出,全球儿童基金会指出,全球IDD流行国家流行国家 有有110个个,病区人口,病区人口16亿亿,由缺碘造成智力低下的,由缺碘造成智力低下的 约约3亿亿人,占病区人口的

10、人,占病区人口的18.7%,因母体缺碘每年至因母体缺碘每年至 少有少有3万万流产或死胎流产或死胎,每年约有每年约有12万万新生儿发生不同新生儿发生不同 程度的智能损伤程度的智能损伤,智力障碍人群中的智力障碍人群中的80%是缺碘所致是缺碘所致 中国是中国是IDDIDD流行严重的国家,全国除上海市外流行严重的国家,全国除上海市外, ,所有地所有地 区都有该病的流行区都有该病的流行, ,山区是重病区分布集中的地方山区是重病区分布集中的地方. . 全国全国4.254.25亿病区人口,新生儿智残者每年以亿病区人口,新生儿智残者每年以100100万人万人 的速度增长的速度增长. . 12 碘是必需微量元素

11、。与人类健康关系最密切碘是必需微量元素。与人类健康关系最密切 。 正常人的甲状腺能够耐受供应量的波动范围较大,正常人的甲状腺能够耐受供应量的波动范围较大, 碘在很大程度上受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加速调节,碘在很大程度上受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加速调节, 使之处于一种平衡状态。使之处于一种平衡状态。 一般根据尿碘来制订其推荐的每日碘供给量。一般根据尿碘来制订其推荐的每日碘供给量。 10岁以下儿童为岁以下儿童为40120g/日,成人为日,成人为150g/日,孕妇、日,孕妇、 乳母为乳母为200g/日(该标准仅适用于非碘缺乏地区)日(该标准仅适用于非碘缺乏地区) 13 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甲状腺肿/ 地甲病

12、地甲病(Endemic Goiter) 主要由于主要由于摄碘量不足摄碘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种地方病而引起的一种地方病. 个别地区也可因个别地区也可因摄入过量碘摄入过量碘所致。所致。 主要表现是主要表现是甲状腺增生和肥大甲状腺增生和肥大。 14 History 我国在公元前七世纪就有文字记载,称为瘿我国在公元前七世纪就有文字记载,称为瘿(Ying) 病,晋代的葛洪首次提出用海藻、昆布治疗地方病,晋代的葛洪首次提出用海藻、昆布治疗地方 性甲状腺肿(碘缺乏病中的一种疾病)。直至二性甲状腺肿(碘缺乏病中的一种疾病)。直至二 十世纪人们才普遍认识到可以用碘来预防碘缺乏十世纪人们才普遍认识到可以用碘来预防碘缺

13、乏 病并获得成功病并获得成功 。 15 碘缺乏时,出现胎儿早产、碘缺乏时,出现胎儿早产、 死产、先天畸形、单纯聋死产、先天畸形、单纯聋 哑、甲状腺肿及痴呆、矮哑、甲状腺肿及痴呆、矮 小等,即小等,即。 呆小病因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或丧失,使发育过程受阻,尤呆小病因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或丧失,使发育过程受阻,尤 其表现在骨骼系统和神经系统,因而出现侏儒症。本病的主要其表现在骨骼系统和神经系统,因而出现侏儒症。本病的主要 表现是软骨生长和骨化延迟,骨化中心的出现和愈合均延迟。表现是软骨生长和骨化延迟,骨化中心的出现和愈合均延迟。 长骨的长度和宽度均不正常,长骨的长度和宽度均不正常,1010岁儿童的

14、长骨长度仅相当于正岁儿童的长骨长度仅相当于正 常常2 2 3 3岁儿童的长度。四肢长骨与躯干骨的比例亦不相称。岁儿童的长度。四肢长骨与躯干骨的比例亦不相称。 16 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克汀病: 胚胎发育期及出生后早期严重缺碘所致,胚胎发育期及出生后早期严重缺碘所致, 主要表现为:矮小、痴呆、聋主要表现为:矮小、痴呆、聋 哑、神经系统症状哑、神经系统症状 等等 (聋、哑、傻、瘫、矮聋、哑、傻、瘫、矮)。 见于古老的严重病区。见于古老的严重病区。 亚克汀病:亚克汀病: 智力轻度落后,神经系统轻微受损智力轻度落后,神经系统轻微受损 发育迟滞,人数远多于克汀病患者发育迟滞,人数远多于克汀病患者 17

15、17 正常儿童,亚临正常儿童,亚临 床克汀病儿童与床克汀病儿童与 地方性克汀病儿地方性克汀病儿 童童 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甲状腺肿, 正常人和地方性克正常人和地方性克 汀病病人汀病病人 18 1、地区分布、地区分布 主要在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地的山区,主要在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地的山区, 共同特点是地形倾斜,雨水冲刷严重,降雨量共同特点是地形倾斜,雨水冲刷严重,降雨量 集中、水土流失大、土壤中碘极少。集中、水土流失大、土壤中碘极少。 山区多于丘陵,丘陵多于平原。山区多于丘陵,丘陵多于平原。 地区分布的总规律地区分布的总规律: : 山区发病率高于平原山区发病率高于平原 内陆发病率高于沿

16、海内陆发病率高于沿海 农村发病率高于城市农村发病率高于城市 19 2、人群分布、人群分布 儿童期开始出现,青春发育期升高,儿童期开始出现,青春发育期升高,40岁后下降;岁后下降; 女性最高患病率在女性最高患病率在1218岁,男性在岁,男性在915岁。以后随年岁。以后随年 龄的增加而降低;龄的增加而降低; 男性成年后,患病率下降,而成年女性仍保持在较高水男性成年后,患病率下降,而成年女性仍保持在较高水 平。平。 在流行区在流行区,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 发病年龄一般在青春期发病年龄一般在青春期, ,女性早于男性女性早于男性; ; 越是流行严重的地区发病越早越是流行严重的地区发

17、病越早 成年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成年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越是流行严重的地区越是流行严重的地区, ,男女患病率差别越小;男女患病率差别越小; 重病区到轻病区男女患病率的性别差异可从重病区到轻病区男女患病率的性别差异可从1:11:1到到 1:81:8 20 3、时间趋势、时间趋势: l 采取补碘干预后,采取补碘干预后,IDD的流行状况明显改善的流行状况明显改善 l 在未进行大规模干预前,我国估计有在未进行大规模干预前,我国估计有3500万地甲病万地甲病 人,按当时病区人口人,按当时病区人口3.2亿人计,患病率约亿人计,患病率约11%。 l 1995年年-1999年,各省病情均呈下降趋势,年,各省

18、病情均呈下降趋势,8-10岁儿岁儿 童地甲患病率由童地甲患病率由20.3%降低到降低到8.8% 我国我国31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约有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约有7.277.27亿人口受到亿人口受到 碘缺乏的威胁,几乎占世界全部缺碘地区人口的一半碘缺乏的威胁,几乎占世界全部缺碘地区人口的一半 (46%) (46%) 广大农村是防治碘缺乏病的重点地区,大、中广大农村是防治碘缺乏病的重点地区,大、中 、小城市也未逃脱碘缺乏的困扰。、小城市也未逃脱碘缺乏的困扰。 我国流行情况 21 严重性严重性-“-“傻子村傻子村” 在严重碘缺乏地区,整个村庄选不出一位合格的在严重碘缺乏地区,整个村庄选不出一位合

19、格的 会计和拖拉机手,甚至无兵可征,全村被称为会计和拖拉机手,甚至无兵可征,全村被称为 “傻子村傻子村” “一代肿一代肿(甲肿)、甲肿)、二代傻二代傻(克汀克汀 病)、病)、三代断根芽三代断根芽(人口逐渐减少)人口逐渐减少)”来形容来形容 “傻子村傻子村” 智力缺陷儿童生活不能自理,成为父智力缺陷儿童生活不能自理,成为父 母和社会的沉重负担。母和社会的沉重负担。 22 土壤因素土壤因素 雨水冲刷是大部分病区土壤缺碘的主要原因。雨水冲刷是大部分病区土壤缺碘的主要原因。 土壤碘含量也与岩石、土壤性质相关。土壤碘含量也与岩石、土壤性质相关。 饮水因素饮水因素 饮水碘越低,碘缺乏病发病率越高。饮水碘越

20、低,碘缺乏病发病率越高。 膳食因素膳食因素 人体碘主要来自食物人体碘主要来自食物。60%60%来自植物性食品,海产品含来自植物性食品,海产品含 碘量最高。碘量最高。 不合理的膳食:低蛋白低热量膳食可以影响甲状腺激不合理的膳食:低蛋白低热量膳食可以影响甲状腺激 素合成。钙可妨碍碘吸收。素合成。钙可妨碍碘吸收。 23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某些地区环境中并不缺碘,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某些地区环境中并不缺碘, 对患者补碘后甲状腺肿的患病率无明显下降,提对患者补碘后甲状腺肿的患病率无明显下降,提 示还存在除碘以外的其他病因,即所谓致甲状腺示还存在除碘以外的其他病因,即所谓致甲状腺 肿物质。肿物质。 4. 4

21、. 致甲状腺肿物质致甲状腺肿物质 硫氰酸盐硫氰酸盐(SCN-)(SCN-):杏仁、木薯、黄豆、核桃仁等含有。杏仁、木薯、黄豆、核桃仁等含有。 (抑制甲状腺对碘的浓集能力)(抑制甲状腺对碘的浓集能力) 硫葡萄糖苷硫葡萄糖苷:芥菜、卷心菜、甘蓝等蔬菜中芥菜、卷心菜、甘蓝等蔬菜中 药物药物:硫脲类抗甲状腺药物可抑制碘的有机化和偶联:硫脲类抗甲状腺药物可抑制碘的有机化和偶联 过程;治疗精神病的碳酸锂可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过程;治疗精神病的碳酸锂可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洋地黄可能抑制促钠钾转换的三磷酸腺苷酶而影响;洋地黄可能抑制促钠钾转换的三磷酸腺苷酶而影响 甲状腺对碘的浓集。甲状腺对碘的浓集。 24

22、 发病原因发病原因 缺碘:缺碘: 缺碘缺碘 甲状腺素合成减少甲状腺素合成减少 血液血液T3 T3 、 T4 T4 甲状腺代偿性增生甲状腺代偿性增生 垂体促甲状腺素分泌垂体促甲状腺素分泌 高碘:占据过氧化酶活性基,妨碍酪氨酸氧化高碘:占据过氧化酶活性基,妨碍酪氨酸氧化 25 1. 1. 第一级预防第一级预防 q 碘盐:食盐加碘是首选方法。每人每天碘的供碘盐:食盐加碘是首选方法。每人每天碘的供 给量给量150g。 q 碘油碘油 :长效、经济、方便、副作用小。:长效、经济、方便、副作用小。 q 对非缺碘性碘缺乏病流行区,查清原因,针对对非缺碘性碘缺乏病流行区,查清原因,针对 性防治。性防治。 26

23、为了避免碘的丢失,炒菜、煮汤时应在出锅时再加碘为了避免碘的丢失,炒菜、煮汤时应在出锅时再加碘 盐,碘盐储存容器放于避光处,并加盖盐,碘盐储存容器放于避光处,并加盖 27 补碘的重点人群一儿童、新婚妇女,孕妇和哺乳补碘的重点人群一儿童、新婚妇女,孕妇和哺乳 期妇女期妇女 28 2. 第二级预防 1.1.进行碘盐含碘量的监测,进行碘盐含碘量的监测, 保证碘含量的稳定;保证碘含量的稳定; 2.2.注射或口服碘化油时,注射或口服碘化油时, 应随访,以确定无甲亢或应随访,以确定无甲亢或 甲低;甲低; 3.3.进行定期调查和比较食进行定期调查和比较食 用碘盐前后人群甲状腺肿用碘盐前后人群甲状腺肿 发病率动

24、态变化;发病率动态变化; 4.4.必要时必要时, ,进行碘代谢和垂进行碘代谢和垂 体甲状腺系统功能状态的体甲状腺系统功能状态的 检查。检查。 29 ( (二二) )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氟中毒 (endemic fluorosis)是由于外环境中是由于外环境中 氟元素过多,居民长期摄入过量氟所引起的以氟斑氟元素过多,居民长期摄入过量氟所引起的以氟斑 牙和氟骨症为特征的全身性慢性疾病。牙和氟骨症为特征的全身性慢性疾病。 地球上分布最广的地方病之一地球上分布最广的地方病之一 世界世界5大洲的大洲的50多个国家有该病多个国家有该病 我国目前除上海市和海南省外都有该病分布,病情严重我国目前除上海市和海南省

25、外都有该病分布,病情严重 到到2000年,全国有病区县年,全国有病区县1306个,占全国总县数的个,占全国总县数的 46.54% 病区村病区村150445个,病区村人口个,病区村人口11241.52万人万人 现有氟斑牙患者现有氟斑牙患者4066.32万人,氟骨症患者万人,氟骨症患者260.32万人万人, 其中残疾氟骨症约有几十万人其中残疾氟骨症约有几十万人 30 3. 氟在体内的代谢氟在体内的代谢 氟主要通过胃肠道吸收进入体内。氟主要通过胃肠道吸收进入体内。 吸收率与氟化物的水溶性有关。水溶性高的吸收率与氟化物的水溶性有关。水溶性高的 氟化物吸收率非常高,但受到体内钙、镁、氟化物吸收率非常高,

26、但受到体内钙、镁、 磷等水平的影响。磷等水平的影响。 氟化物颗粒和气溶胶可以通过呼吸道吸收,氟化物颗粒和气溶胶可以通过呼吸道吸收, 其吸收率与颗粒大小和水溶性有关。其吸收率与颗粒大小和水溶性有关。 31 氟的分布氟的分布 氟进入体内后迅速向全身各组织分布,体氟进入体内后迅速向全身各组织分布,体 内内99的氟分布在牙齿和骨骼。的氟分布在牙齿和骨骼。 母体中的氟可以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母体中的氟可以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 氟主要通过尿排泄:氟主要通过尿排泄: 成人体内成人体内60的氟潴留在体内的氟潴留在体内 儿童体内氟蓄积的比例高达儿童体内氟蓄积的比例高达8090。 32 氟中毒的高危人群氟中毒

27、的高危人群 (2)大量使用含氟燃煤的地区:大量使用含氟燃煤的地区: 在我国高寒山区,当地煤贮量丰富,但煤质低劣,在我国高寒山区,当地煤贮量丰富,但煤质低劣, 含氟量高。含氟量高。 最关键的是当地居民燃煤方式的落后,室内煤火最关键的是当地居民燃煤方式的落后,室内煤火 终年不熄,使室内空气受到严重污染,其含氟量终年不熄,使室内空气受到严重污染,其含氟量 可高达可高达0.0390.5mg/m3 。 同时存放在室内的食品、当地的饮水也受到污染,同时存放在室内的食品、当地的饮水也受到污染, 可以通过消化道摄入氟。可以通过消化道摄入氟。 这种燃煤污染是当地居民发生氟中毒的直接和主这种燃煤污染是当地居民发生

28、氟中毒的直接和主 要原因。要原因。 33 氟中毒的高危人群氟中毒的高危人群 (3)工业氟污染地区工业氟污染地区: 某些加工厂如:某些加工厂如: 铝厂铝厂 钢铁厂钢铁厂 硫酸厂硫酸厂 磷肥厂等磷肥厂等 都可排出大量含氟废气污染环境。都可排出大量含氟废气污染环境。 居民通过呼吸可吸入一定剂量的氟。居民通过呼吸可吸入一定剂量的氟。 34 氟中毒的高危人群氟中毒的高危人群 (4)因)因饮用或饮用或摄入摄入含氟量高的含氟量高的粗制茶及粮食、蔬菜粗制茶及粮食、蔬菜 等使人均日摄氟总量增加而引起氟中毒。等使人均日摄氟总量增加而引起氟中毒。 茶可富集氟茶可富集氟: 世界茶氟含量平均为世界茶氟含量平均为97mg

29、/kg 我国的红茶、绿茶及花茶平均氟含量为我国的红茶、绿茶及花茶平均氟含量为125mg/kg 我国砖茶可高达我国砖茶可高达493mg/kg,最高为,最高为1175mg/kg 如甘孜藏族居民中发现有因饮茶而致的氟中毒者。如甘孜藏族居民中发现有因饮茶而致的氟中毒者。 35 氟中毒的高危人群 不同地区引起氟中毒的原因可能不一样,不同地区引起氟中毒的原因可能不一样, 居住在以下几种地区的居民将成为氟中居住在以下几种地区的居民将成为氟中 毒的高危人群。毒的高危人群。 (1)饮水氟含量较高的地区饮水氟含量较高的地区: 这是我国最主要的病区类型。我国国这是我国最主要的病区类型。我国国 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

30、定饮水中氟含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饮水中氟含 量应地域量应地域1mg/L。 36 4.氟中毒的表现氟中毒的表现 一般认为,适量的氟能维持机体正常的钙一般认为,适量的氟能维持机体正常的钙 磷代谢,促进牙齿和骨骼钙化,从而保护牙磷代谢,促进牙齿和骨骼钙化,从而保护牙 齿和有利于骨骼的正常生长和发育。齿和有利于骨骼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氟的防龋作用已为流行病学调查所证实。氟的防龋作用已为流行病学调查所证实。 氟对于神经传导和代谢酶系统都有一定的作氟对于神经传导和代谢酶系统都有一定的作 用。用。 37 4.氟中毒的表现氟中毒的表现 氟的每日最高摄入量为氟的每日最高摄入量为45mg 如果超过如果超过6m

31、g/d,就可能引起氟中毒,就可能引起氟中毒 氟中毒损害全身各个系统氟中毒损害全身各个系统 临床表现以氟斑牙和氟骨症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以氟斑牙和氟骨症为主要特征 38 4.氟中毒的表现氟中毒的表现 氟的每日最高摄入量为氟的每日最高摄入量为45mg 如果超过如果超过6mg/d,就可能引起氟中毒,就可能引起氟中毒 氟中毒损害全身各个系统氟中毒损害全身各个系统 临床表现以氟斑牙和氟骨症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以氟斑牙和氟骨症为主要特征 39 适量的氟能维持正常的钙磷代谢,促进牙齿和骨骼钙适量的氟能维持正常的钙磷代谢,促进牙齿和骨骼钙 化。化。 氟对于神经传导和代谢酶系统有一定的作用。氟对于神经传导和代谢酶系

32、统有一定的作用。 氟中毒损害全身各系统,临床表现出以氟中毒损害全身各系统,临床表现出以和和 为特征。为特征。 40 1.氟斑牙氟斑牙(dental fluorosis) 最早出现的体征。最早出现的体征。 氟过量,大量氟沉积氟过量,大量氟沉积 于牙组织,牙釉质不能于牙组织,牙釉质不能 正常形成,缺陷处色素正常形成,缺陷处色素 沉着,呈现色斑,同时沉着,呈现色斑,同时 牙硬度减弱,易碎裂。牙硬度减弱,易碎裂。 砖茶型氟中毒砖茶型氟中毒 一般无自觉症状,主要是牙釉质的变化一般无自觉症状,主要是牙釉质的变化 釉面光泽度改变、釉面着色、釉面缺损釉面光泽度改变、釉面着色、釉面缺损 41 2.氟骨症氟骨症(

33、skeletal fluorosis) 过量氟与钙结合成氟化钙,沉积于骨及软骨,使过量氟与钙结合成氟化钙,沉积于骨及软骨,使 骨质硬化。骨质硬化。 大量的钙与氟结合,导致血钙下降,可出现缺钙综大量的钙与氟结合,导致血钙下降,可出现缺钙综 合征。血钙浓度下降,血磷和尿磷增高,诱发副甲合征。血钙浓度下降,血磷和尿磷增高,诱发副甲 状腺机能亢进,引起骨骼脱钙,骨质疏松。状腺机能亢进,引起骨骼脱钙,骨质疏松。 早期可出现脊柱关节持续疼痛,进而关节活动障碍,早期可出现脊柱关节持续疼痛,进而关节活动障碍, 肌肉萎缩,肢体麻木,僵直变形,甚至瘫痪。肌肉萎缩,肢体麻木,僵直变形,甚至瘫痪。 42 氟骨症氟骨症

34、(skeletal fluorosis) 这是一位壮年氟骨症患者这是一位壮年氟骨症患者 资料提供卫生部资料提供卫生部 43 发病机制发病机制 破坏钙、磷的正常代谢破坏钙、磷的正常代谢 / / 氟对骨骼的影响氟对骨骼的影响 :过量:过量 氟与钙结合,沉积于骨组织中氟与钙结合,沉积于骨组织中 氟对牙齿的影响氟对牙齿的影响:过量氟沉积于牙组织中,使牙釉:过量氟沉积于牙组织中,使牙釉 质不能形成正常的棱晶结构,而形成不规则的球状质不能形成正常的棱晶结构,而形成不规则的球状 结构,产生斑点,色素沉着,脱落。结构,产生斑点,色素沉着,脱落。 抑制酶的活性抑制酶的活性:体内需钙、镁参加的酶活性被抑制。:体内

35、需钙、镁参加的酶活性被抑制。 44 1.1.地区分布地区分布 各省、市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各省、市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 2.2.人群分布人群分布 氟斑牙主要发生在正在生长发育中氟斑牙主要发生在正在生长发育中 的恒牙;氟骨症多侵犯成年人。的恒牙;氟骨症多侵犯成年人。 女性氟骨症患者常多于男性,且临女性氟骨症患者常多于男性,且临 床症状较重床症状较重( (如脊柱侧弯、驼背畸形如脊柱侧弯、驼背畸形) )。 在病区居住越长,患病率越高,病在病区居住越长,患病率越高,病 情越重。情越重。 45 病区分型病区分型 是最主要的病区类型。特点是是最主要的病区类型。特点是 饮水中氟含量高,患病率与水氟呈明显正相

36、关。饮水中氟含量高,患病率与水氟呈明显正相关。 燃烧高氟煤污染室内燃烧高氟煤污染室内 空气、食物。空气、食物。 大量含氟废气污染环境,大量含氟废气污染环境, 可引起人畜中毒。可引起人畜中毒。 46 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一种怪病笼罩黔西 北织金县荷花村。得病的人,都有牙齿 变黄变黑、腿呈X型或O型、躬腰驼背或 者手臂只能弯不能伸等症状。后被证实 是氟中毒所致。据统计,到目前为止, 贵州有1000万氟斑牙患者,64万氟骨病 人,以县为单位,氟中毒的人口1900万, 占贵州人口的一半。 47 屋内烤火、屋上烤玉米屋内烤火、屋上烤玉米 ,是贵州农村常见的生,是贵州农村常见的生 活场景。正是这种没有活场

37、景。正是这种没有 烟囱的敞炉,使得燃煤烟囱的敞炉,使得燃煤 中的氟和砷悄悄侵入人中的氟和砷悄悄侵入人 体体。 氟骨病使成人骨头酸痛腰氟骨病使成人骨头酸痛腰 无法直立无法直立 贵州省的氟中毒贵州省的氟中毒 48 贵州省的氟中毒贵州省的氟中毒 8岁以上的荷花村人全有氟斑牙,氟骨症患病率高岁以上的荷花村人全有氟斑牙,氟骨症患病率高 达达77.6%。 经调查,当地经烘烤的玉米、辣椒等农作物的含经调查,当地经烘烤的玉米、辣椒等农作物的含 氟量超过国家标准的几十倍甚至数百倍。氟量超过国家标准的几十倍甚至数百倍。 对当地群众食用的粮食、生活用水及煤炭、土壤、对当地群众食用的粮食、生活用水及煤炭、土壤、 岩石

38、等进行氟含量检测,发现煤的氟含量为岩石等进行氟含量检测,发现煤的氟含量为 598mg/ kg,土壤的氟含量为,土壤的氟含量为903mg/ kg,而生活,而生活 饮用水和新鲜粮食的氟含量都在国家规定的标准饮用水和新鲜粮食的氟含量都在国家规定的标准 范围内范围内 49 贵州省的氟中毒贵州省的氟中毒 目前防治地方病被列为目前防治地方病被列为2005年贵州省政府年贵州省政府 要做的十件实事中的第八件要做的十件实事中的第八件 今年中央拨了今年中央拨了2400万元和万元和12万个炉灶给贵万个炉灶给贵 州用于防治地方病。州用于防治地方病。 50 影响流行的主要因素影响流行的主要因素 蛋白质、钙、维生素类有抗

39、氟中蛋白质、钙、维生素类有抗氟中 毒作用。毒作用。 钙离子低,水硬度小,钙离子低,水硬度小, 水氟浓度高,水氟浓度高,pHpH值大,氟活性强。值大,氟活性强。 地势低,不易排水,故饮水氟含地势低,不易排水,故饮水氟含 量高;高寒山区,气候寒冷潮湿,燃煤量多。量高;高寒山区,气候寒冷潮湿,燃煤量多。 51 根本措施:根本措施:控制氟来源,减少氟摄入,促进氟排泄,控制氟来源,减少氟摄入,促进氟排泄, 增强人体抗病能力。增强人体抗病能力。 1. 1. 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预防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预防 降低饮水中氟的含量是根本措施。降低饮水中氟的含量是根本措施。 改用低氟水源改用低氟水源 利用物理化学

40、方法,使水氟含量利用物理化学方法,使水氟含量 降低。降低。 2. 2. 生活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的预防生活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的预防 不用或少用高氟煤,更换燃料;改良炉灶;改进不用或少用高氟煤,更换燃料;改良炉灶;改进 食物干燥方法。食物干燥方法。 52 3. 3. 地方性氟中毒的个人防护地方性氟中毒的个人防护 少饮含氟量高的茶水、不用含氟牙膏、免用含氟药物。少饮含氟量高的茶水、不用含氟牙膏、免用含氟药物。 增加抗氟物质的摄入。增加抗氟物质的摄入。 4. 4. 氟的卫生标准氟的卫生标准 饮水不超过饮水不超过1.0mg/L;大气一次最高容许浓度为;大气一次最高容许浓度为 0.02mg/M3,

41、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为,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为0.007mg/M3。 53 6.氟中毒的预防和处理 同时,病区居民应注意: 个人防护个人防护 少饮含氟量高的茶叶泡茶少饮含氟量高的茶叶泡茶 不用含氟牙膏不用含氟牙膏 免用含氟药物免用含氟药物 改善膳食结构增加抗氟物质的摄入改善膳食结构增加抗氟物质的摄入 54 三、大骨节病与克山病三、大骨节病与克山病 (一)大骨节病(一)大骨节病(Kaschin-Beck disease) 是一种与环境低硒有关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本是一种与环境低硒有关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本 病以四肢关节软骨和骺板软骨营养不良性变性、坏死,病以四肢关节软骨和骺板软骨营养不良性变性、

42、坏死, 继之增生、修复为主要病理改变,以骨关节增粗、畸继之增生、修复为主要病理改变,以骨关节增粗、畸 形、强直、肌肉萎缩、运动障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形、强直、肌肉萎缩、运动障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大骨节病是一种地方性骨关节病,环境低硒是主要病大骨节病是一种地方性骨关节病,环境低硒是主要病 因,但不是惟一病因。因,但不是惟一病因。 1 1、大骨节病的病因、大骨节病的病因 l 环境硒水平过低环境硒水平过低 l 真菌毒素中毒真菌毒素中毒 l 饮水中有机物中毒饮水中有机物中毒 55 2、大骨节病的流行特征、大骨节病的流行特征 我国大骨节病主要分布于自东北至西南延伸的一条我国大骨节病主要分布于自东北至西

43、南延伸的一条 宽阔带状区域内,其病区分布具典型的地方性,呈宽阔带状区域内,其病区分布具典型的地方性,呈 灶状分布。病区主要分布于山区、半山区、丘陵地灶状分布。病区主要分布于山区、半山区、丘陵地 带,如大兴安岭、长白山、燕山、吕梁、太行山、带,如大兴安岭、长白山、燕山、吕梁、太行山、 秦岭、巴山、青藏高原、陕北黄土高原、毛乌素沙秦岭、巴山、青藏高原、陕北黄土高原、毛乌素沙 漠及内蒙古高原。漠及内蒙古高原。 l 地区分布地区分布 大骨节病在一年各季节中发病率有很大差别,在大骨节病在一年各季节中发病率有很大差别,在 四季分明的温带地区,多发生于四季分明的温带地区,多发生于(34月份月份),暖带,暖带

44、 多发生于冬春之间多发生于冬春之间(23月份月份),而寒冷地带多发生,而寒冷地带多发生 于春夏之交于春夏之交(45月月)。 l 时间分布时间分布 56 大骨节病从幼儿到高龄老人均可发生,但以大骨节病从幼儿到高龄老人均可发生,但以 8-158-15岁岁 学龄儿童为高发人群。学龄儿童为高发人群。 大骨节病性别间差异不明显,但大骨节病性别间差异不明显,但1616岁以上青年及成岁以上青年及成 人患者,男性略高于女性。人患者,男性略高于女性。 大骨节病的发病与病区居住年限无关,从外大骨节病的发病与病区居住年限无关,从外 地迁地迁 入病区的外来人群,发病率高于本地人群。不同民族、入病区的外来人群,发病率高

45、于本地人群。不同民族、 职业发病率之间无差异。职业发病率之间无差异。 l 人群分布人群分布 57 3 3、大骨节病的临床表现、大骨节病的临床表现 症状症状 病程进展缓慢,早期可无明显自觉症状,常在病程进展缓慢,早期可无明显自觉症状,常在 不知不觉中手指、脚趾、肘、踝等关节阻、弯曲、不知不觉中手指、脚趾、肘、踝等关节阻、弯曲、 变形。随着病情发展病人可有乏力、食欲不振、肌变形。随着病情发展病人可有乏力、食欲不振、肌 肉酸痛、四肢麻木肉酸痛、四肢麻木( (或蚁走感或蚁走感) )等症状,部分病人出等症状,部分病人出 现四肢关节晨起性僵硬,并伴有疼痛。关节疼痛以现四肢关节晨起性僵硬,并伴有疼痛。关节疼痛以 负重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