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 人教版 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_第1页
2017届 人教版 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_第2页
2017届 人教版 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_第3页
2017届 人教版 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_第4页
2017届 人教版 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7届 人教版 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使用抽样调查法可获知种群密度和物种丰富度B调查研究同一地点各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可揭示群落的种间关系C种群中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D群落中的各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解析种群密度:每一种群单位空间的个体数(或作为其指标的生物量);物种丰富度:指某群落中物种的数量;调查种群密度和物种丰富度可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调查研究同一地点各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可揭示群落的种间关系;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是群落中的各种群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而不是

2、种群中的个体。答案C2(2015浙江)在沙漠的一个灌木群落中,某种基于种子繁殖的灌木,其分布型随着生长进程会发生改变,幼小和小灌木呈集群分布,中灌木呈随机分布,大灌木呈均匀分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这种改变使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变化B这种改变是群落演替所引起的结果C均匀分布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种内竞争D集群分布主要是由于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所致解析种群分布型的改变使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变化,故A项正确;这种分布型的改变主要是灌木适应环境条件的结果,故B项错误;均匀分布是种内竞争的结果,故C项正确;树木的种子常落在母株附近而形成集群分布,故D项正确。答案B3下图所示的是某地三种食虫蝙蝠觅食活动的时间分布曲

3、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银毛蝙蝠、蓬毛蝙蝠比棕蝙蝠更适于夜间捕食,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三者的活动高峰时间相互错开,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利共生关系C竞争和捕食的存在会限制种群的活动时间和活动范围D蝙蝠的夜间觅食能有效降低被许多天敌捕食的风险解析三者之间具有竞争关系。答案B4为除去农作物的某种害虫而引入天敌蜘蛛后,一定时间后对两个种群进行调查,得出如图所示的结果(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它们的数量变化)。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ab期间,若同时引入害虫的另一种天敌螳螂,蜘蛛的数量将增加更快B在bc期间,造成蜘蛛数量减少的原因是蜘蛛的食物不足C在cd期间两个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发生

4、了种间互助D害虫数量减少可导致蜘蛛数量增加解析从图可以看出,蜘蛛与害虫之间可能是捕食与被捕食关系,因此在bc期间,蜘蛛下降的原因是食物不足。而螳螂与蜘蛛之间是竞争关系。答案B5如图表示达到稳态的某生态系统中两个种群个体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图中AL间隔时间相等,一个种群是另一个种群的唯一的食物来源。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为捕食者,种群为被捕食者B种群可能属于食物网的第一营养级C种群在BC段与IJ段的增长率基本相同D种群的个体平均体重比种群的小解析解答本题的突破口是正确确定种群和种群究竞哪一个是捕食者,哪一个是被捕食者。由题干信息“一个种群是另一个种群的唯一的食物来源”可知,种群和种群为捕食

5、关系,由图示可知,种群的数量随种群数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种群数量的减少而减少,并且种群的数量先下降,种群的数量后下降,因此种群为被捕食者,种群为捕食者,A、B项错误。增长率出生率一死亡率一定时间内增加的个体数/原有的个体数,种群在BC段和IJ段增加的个体数基本相同,但原有的个体数不同,所以种群在BC段和IJ段的增长率不同,C项错误。种群是种群唯一的食物来源,且种群个体数比种群多,结合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可推知种群的个体平均体重应该比种群的小,D项正确。答案D6(2015新课标全国)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

6、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解析草本阶段的丰富度小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A项错误;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比草本阶段的空间结构复杂,B项错误;草本阶段群落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弱,自我调节能力也小于灌木阶段的群落,C项错误;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上一个阶段为下一个阶段的形成创造了适宜的环境,D项正确。答案D7在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实验中,某小组设计的采集小动物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采集的原理是利用土壤动物的趋光性B灯罩的功能是防止昆虫逃跑C金属筛网阻止小动物向下移动D

7、广口瓶中需要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解析采集小动物的原理是利用土壤动物的避光性;灯罩的功能是聚光;金属筛网可阻止泥土滑落,但小动物可向下移动,便于收集;广口瓶中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便于保存小动物。答案D8生态护坡是指利用植被对斜坡进行保护的综合技术。如图为某海岸生态护坡及部分食物网示意图,则以下论述合理的是(图中字母代表不同种群的同化量)()A低潮带至超高潮带分布的植物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在人类的参与下,植被稀少的荒滩通过次生演替成为物种较丰富的坡地群落C图示食物网中,能量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bde)/aD图示所有生物可以组成一个生物群落解析低潮带

8、至超高潮带分布的植物不同,这是由地势起伏引起的,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A项错误;由荒滩(植被稀少)演替为物种较丰富的坡地,此为次生演替,B项正确;在食物网中,a为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bde)为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而图中只给出1个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因此,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无法求得,C项错误;生物群落应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D项错误。答案B9下图表示两种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曲线,结合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C、D点可代表顶极群落的是CB图中C点是个拐点,它代表环境条件发生了剧烈改变CDE段曲线形成的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D图中表示初生演替的

9、曲线是曲线乙解析图中显示甲曲线群落演替起点的物种多样性为0,应属初生演替,乙曲线存在起始物种故应属次生演替。答案D10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垂直带海拔/m3 500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高寒灌丛草甸蝶类种数349452201136125100A.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B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C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无关D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有关解析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不同垂直

10、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的是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同。蝶类依赖于绿色植物而生存,故蝶类的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有关。不同植被类型区域的气候特征不同,蝶类的生存离不开气候等环境条件,故蝶类的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的气候特征有关。答案D二、非选择题11生态学家常常用面包虫进行各种种群生态学实验,它们的卵、幼虫、蛹和成虫都生活在面粉里。如图是两种具有捕食习性的面包虫(甲面包虫:实心点曲线;乙面包虫:空心点曲线)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情况。图1表示甲、乙面包虫生活在装有面粉的容器内;图2表示甲、乙面包虫生活在装有面粉且放入细玻璃管的容器内。(1)由图1可知两种面包虫之间的关系是_,在不改变外界环境的情况下_

11、面包虫占优势。在加入细玻璃管的情况下,两种面包虫可以共存。已知乙面包虫比甲面包虫小,请猜测两种面包虫可以共存的原因_。(2)甲面包虫()和乙面包虫()放在一起的时候,不论异种还是同种产下的卵,都会遭到捕食。斜吻棘头虫是一种寄生在这两种面包虫上的原生生物。图3是在没有寄生虫与有寄生虫的状况下,两种面包虫在实验中的表现。(3)在有寄生生物的状况下,处于优势地位的是_(填“甲”或“乙”)面包虫。斜吻棘头虫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_。(4)面粉中小动物丰富度的统计方法可采用_及_。(5)综合图1、2、3可知,_对生物间的作用结果有很大的影响。解析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及解读图表数据的能力,难度中等。

12、(1)两种面包虫都以面粉为食,结合图1可知两种面包虫之间的关系是竞争关系,在不改变外界环境的情况下,甲面包虫占优势;加入细玻璃管的情况下,两种面包虫可以共存,由于乙面包虫比甲面包虫小,玻璃管能为乙面包虫提供隐蔽场所,使两种面包虫可以共存。(3)根据图3可以看出,在有寄生生物的状况下,处于优势地位的是乙面包虫;斜吻棘头虫是寄生在两种面包虫上的原生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消费者。(4)面粉中小动物丰富度的统计方法可采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5)综合图1、2、3可知,环境条件对生物间的作用有很大的影响。答案(1)竞争甲玻璃管为乙面包虫提供了隐蔽场所(3)乙消费者(4)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5)

13、环境条件12在一片长有马尾松和山毛榉的针、阔叶混交林,逐年对两个树种的存有量进行统计,马尾松和山毛榉存有量的比值记作C,做出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1)两个树种处于竞争状态的年份段是_。(2)两个树种处于平衡状态的年份段是_。(3)在a年的优势种是_,在d年的优势种是_。排除气候条件的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可能是随着前一种群的繁盛,逐步改变了当地的_,使之反而适合后一种群的生存需要。(4)以上说明,生物群落_,它是一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在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些物种的种群_了,另一些物种的种群随之而_,最后,这个群落会达到一个稳定的阶段。解析生物群落由不同的种群组成。由于环境条件等各种因素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