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三首、荔枝图序教学案修改版_第1页
诗词三首、荔枝图序教学案修改版_第2页
诗词三首、荔枝图序教学案修改版_第3页
诗词三首、荔枝图序教学案修改版_第4页
诗词三首、荔枝图序教学案修改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玉门三中 初二 年级 语文(下) 教学案 使用者 时间 课题_ _主备教师穆晓琴参与教师审核人宁维会课 时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及有关的文学常识,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积累。2、过程与方法:理解诗词大意,品析名句,学习赏析诗词的方法。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生活经历理解诗词中蕴含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诗词中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重点1、感受诗词创造的意象和丰富意境,品味诗意。2、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难点1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热爱的情感,感受诗人清新、明快的诗风。2体会独特的文化现象和语言魅力,激发学生热爱古诗的情感方法引导、探究、感悟

2、、背诵准备以导学案为抓手,理解背诵领悟导 学 过 程导学设计补充完善一、【导入】( 2 )分钟二、【预习案】( 5 )分钟、预习任务:诵读感知-初步赏析:有什么样的感情,就会有什么样的语言节奏和音韵。让我们在大声的吟诵之中去感悟、体味诗歌的韵味和情感吧。预习自测:(1)诗词三首中哪些诗句最好?这些句子中哪一句最能展现喝的神韵?(2)各学习小组用自已喜欢的方式,把诗中所描绘的意境表达出来。(3)1. 生字消溽暑r 窥檐语 ku 小楫轻j芙蓉浦p 醴酪l枇杷 p 红缯zng 紫绡xio 瓤肉rng 2. 词语:乱入:争先恐后地进入。 溽暑:湿热的暑气。侵晓:临近拂晓。侵,接近。 清圆:指荷叶清润而

3、圆。帷:围在车篷四周的布帐,帐子。 缯:丝织品的总称。文中指疙瘩绸。绢:生丝织成的薄绸。 醺:甜酒。酪:奶酪。荣:形容词用作动词,开花。如:春荣。 图:名词用作动词,画图。如:图而书之。书:名词用作动词,书写。如:图而书之。一、【自主学习】( 8 )分钟 2、 散译:采莲曲 荷叶和采莲女的衣裳就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裁剪的,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二者相互映照,人花难辨。争先恐后的进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了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来 。 散译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美丽的西湖到底是在六月之中,湖光山色跟别的时节大不相同。连天的荷叶一望无际颜色碧绿,朝阳映照的荷花显得格外红艳。 二、【合作探究展

4、示点评】( 10)分钟三、拓展提升( 10)分钟细读下列两首诗,完成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淮上与友人别郑谷扬子江头杨柳眷,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1、两首都是写离愁别绪的诗,但诗的表现手法却不同。李白的诗偏重( 写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郑谷诗则 (叙事)抒发了友人之间的离别之苦。2、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即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抒情。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3、下面是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A. 两首诗都生动地表现了朋友分别之苦,具有极

5、强的感染力。B. 两首诗都极力通过描绘景物,渲染离别的气氛。C. 李白诗情感表现热烈奔放,而郑谷诗情感表现则含蓄委婉。D. 两首诗都着力强调分离的“距离之远”,突出了友人之间的深厚情感。【训练案】一、【当堂检测】(5)分钟1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1) ,芙蓉向脸两边开。(2) ,映日荷花别样红。(3)叶上初阳干宿雨, 。 2、文学知识填空。(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者 , (朝代)人。(2)苏幕遮作者 , (朝代)词人。第二课时【预习案】(10)分钟(1)、荔枝图序的作者是白居易,唐代, (朝代)人,字 乐天,号香山居士。(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帷盖(wi ) 枇杷(p pa ) 红缯(zn

6、g ) 瓤肉(rng ) 紫绡(xio ) 橘 ( j ) 醴酪(l lo)(3)、重点字释义帷盖: 车的帷幔和车盖;华: 同花; 荣:形容词用作动词,开花; 实:果实。 缯:丝织品的总称。文中指疙瘩绸。绡:薄绸。瓤:果肉。莹白:洁白。 醴:甜酒。(4)、重点句子释义。(1)大略如彼:大体上像上面说的那些东西。(2)命工吏图而书之:(太守)命令专门从事书画的小吏把荔枝图画好。(3)盖为不识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是为了让没见过荔枝和虽然见过却不是在采摘后三天之内见过的人看的。二、合作探究,展示点评:(20)分钟(一)三首诗词中哪些写荷的句子最能打动人?其中哪些句子最能展现荷的神韵?哪些句子最为

7、具体可感?哪些句子展现了荷叶田田(密密相连)的妙境,其中哪句最妙? 第一问:“乱入”二句,“接天莲叶”二句,“叶上初阳”数句,“日高日上”二句,莲蓬数句,“荷香可鼻”数句。第二问:“叶上初阳”数句中“一一风荷举”句,“不染”“不妖”二句。第三问:“接天莲叶”二句,“叶上初阳”数句。第四问:“乱入”二句,“接天莲叶”二句,“一一风荷举”句;“乱入”句最妙。详见练习一、二、三,参见词句品味积累。(二)王诗暗写、杨诗明写颜色句各自的好处是什么?“乱入”句暗写的好处是有顿悟的乐趣,有发现的喜悦。“接天莲叶”二句明写的好处是色彩强烈、壮观,对比鲜明。详见练习一。(三)“一一风荷举”为什么比同样写茎叶的李

8、文中“有风”“无风”二句、周文中“亭亭净植”显得更为形象、传神?用具体的词,更为直观可感;写景叙事化,更富动感,更像电影;活灵活现地写出了莲荷一片临风而举的最基本特征;字字用得妙,尤其是“一一”二字;还表现了诗人不断扩展,默默欣赏的情感。详见练习三,参见练习一、二解答和词句品味积累评点。(四)荔枝图序与芙蕖写荷的可目、可口、可鼻对比,哪一篇描述得更为直观可感?总体前者胜于后者。尤其在可目方面用了大量比喻,有丰富的色彩感,多数为写出了事物特征的描写句;在可口方面运用了极富刺激的比喻,调动了多种感官,可感性大为增强。详见练习四。【当堂检测】( 12 )分钟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

9、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1)本段文字选自_,作者是_。 (2)本段文字说明荔枝的特点采用的说明顺序是(A)A整体部分B概括具体C外内D主要次要E结果原因F时间先后 (3)文中处应使用的标点符号是(4)文中使用比喻的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5)、下列各句都是对上文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D )A本文是一篇序文,序是一种文体,一般以介绍书画的内容、写作意图和有关事项为主。B在文中,作者以其对荔枝的习性及其特点的细致观察,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摹了荔枝的形态等。C本文以“荔枝”二字领起,统摄全篇,可谓主旨集中,语句精练D本文是一篇序,可作为咏物小品,但不能算作说明文课后练习:【课堂总结】( 3 )分钟1、 学科班长总结本节课情况2、 教师总结1、组织学习“学习目标”。2、小组长检查预习自测完成情况并汇报情况。3、【预习自测】,随意抽一组(第二组口头展示,第三组点评。)交流掌握情况。预习自测(1)最好的诗句应为: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其中第三句最能展现荷的风韵。4、【自主学习】:自由阅读8分钟,组内交流。第三组口头展示第1题,第四组组点评。第五组口头展示第2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