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古诗词三首(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亭”,理解诗中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古诗。2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古诗意思。3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教学重点: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教学难点:感受用拟人的方法来表情达意的作用。教师导学案学生活动单一、明确目标,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课前完成预学内容一、二题。二、激情导入,整体感知。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首先让我们到安徽省宣州市郊去游览“敬亭山”。三、对学生活动的指导
2、学习过程1、组内交流,生生释疑。2、课堂展示,读议结合,师生释疑。(1)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鸟飞尽,云飘走了,孤山。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闲、相看两不厌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凄凉)诗人的心情怎样?(孤单寂寞)结合版书:鸟飞尽 云独闲孤单寂寞 山相对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李白少年时就博览群书,以才闻名天下,很有文采。他写这首诗时正被权贵迫害,长期流落他乡,饱尝了人间辛酸,世态的炎凉。(2)如果你是李白,遇到这样的处境,你会怎么想?其实,这首试诗不只是表达了李白孤独的感情,同时
3、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坚定和乐观。为什么呢?当世界上的一切都远离李白的时候,他不是颓废痛苦地生活,而是乐观、坚定地和敬亭山悠闲地“相看”。 诗人如此心情读的时候该怎样去读?请你把自己当做李白来诵读古诗。3、朗读,背诵。朗读。指名读。学生齐读。背诵。四、检测反馈五、作业默写古诗。六、反思【学习目标】1. 读懂古诗,感悟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3. 会写“亭”字,理解“闲”“厌”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4.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独坐敬亭山。【活动方案】活动一:我会学1正确朗读古诗,并在诗句中用“”划出朗读时需要停顿的地方。2复习回顾李白的诗:(
4、请写出诗题)3解诗题,知作者:独: 独坐敬亭山: 李白: 4抓字眼,明诗意: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诗句理解下列词语意思:众鸟、 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 两不厌写出古诗大概意思: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5多诵读,悟诗情:自己带着感情读。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这首诗不只是表达了李白( )的感情,同时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 )和( )。因为当世界上的一切都远离李白的时候,他不是颓废痛苦地生活,而是乐观、坚定地和敬亭山悠闲地“相看”。诗的下半运用( )手法写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活动二:我的疑惑:(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准备和小组同学交流讨论)活动三:
5、我会做:1 阅读链接:加深对李白的认识。(1)写作背景:敬亭山在宣州,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大诗人如谢灵运、谢朓等曾在这里做过太守。李白一生七游宣城,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秋游宣州时,距他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2)天生我才必有用诗坛豪杰李白在将进酒中,留下了不朽的名句:“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个“天生我才必有用”更成了至今人们自我肯定和鼓励他人的至
6、理名言。看,老天既然生下“我”来,必有所用。可想像李白说此语时的飞扬神采和洒脱豪迈!他一生并不顺利,但是贵在有这种自信,才能成就大业。更可贵的是李白说的是自己,却鼓舞了他人。细想一下,老天生下每一个人,不论男女、无分胖瘦、不管求学多少、不理贫富贵贱虽路途平坦崎岖有别,但只要努力,不被困难吓倒,确实每人必有其用武之地!2默写独坐敬亭山。【检测反馈】李白是唐朝的一位著名诗人,被称为“诗仙”,他写的诗十分优美,再自学一首,如何?试着把你课外学到的背诵下来,如果有的地方不明白,可以请教别人,也可以查阅有关资料。1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默写古诗。2.能凭借
7、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课外吟诵刘禹锡的其它古诗。3.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想像这首诗描绘的优美景象,感受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背诵默写古诗。教学难点:理解词语“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感悟诗境,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学生活动单教师导学案一、明确目标,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课前完成预学内容一、二题。二、激情导入,整体感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敬亭山,感受颇深。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望洞庭三、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学习
8、过程1、组内交流,生生释疑。2、课堂展示,读议结合,师生释疑。(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湖光/ 秋月/ 两相和,潭面/ 无风/ 镜未磨。(2)“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遥望洞庭湖你看到了什么?诗中的“白银盘”是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请读好这两句诗。遥望/ 洞庭/ 山水色,白银/ 盘里/ 一青螺。(3)对比读,比较内容的不同之处,说说原诗的精妙之处。(4)这首诗意境很美,谁能美美地把它吟诵并背诵。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来说一说。四
9、、检测反馈通过画画,了解故事的美景。五、作业做本节课的练习册六、反思【学习目标】1认识“螺”,掌握“庭、螺、潭”3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课外吟诵刘禹锡的其它古诗。4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活动方案】活动一:我会学1正确朗读古诗。并在诗句中用“”划出朗读时需要停顿的地方。2资料搜集:作者刘禹锡的生平、望洞庭、君山的传说。3复习学习古诗方法: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4解诗题,知作者:望洞庭: 洞庭湖: 刘禹锡: 5抓字眼,明诗意: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诗句理解下列词语意思: 和、秋月、
10、潭面、 遥望、翠、 青螺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诗人通过恰当的比喻把洞庭秀色写得惟妙惟肖,请找出诗中的比喻。根据你的理解填空。望洞庭是_代诗人_写的。这首诗描写_景色,表达诗人_感情。5多诵读,悟诗情:让我们看着书上的插图,自己美美地读一读望洞庭,边读边想象诗歌画面。活动二:我的疑惑:(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准备和小组同学交流讨论) 活动三:我会做:1 阅读链接:读两首题君山,洞庭湖与君山的神奇之美在脑中升华。题君山 题君山烟波不动影沉沉, 曾于方外见麻姑,碧色全无翠色深。 闻说君山自古无。疑是水仙梳洗处, 元是昆仑山顶石,一螺青黛镜中
11、心。 海风吹落洞庭湖。2默写望洞庭:3. 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检测反馈】把这首诗描绘的景色用多彩的画笔表现出来。1古诗词三首(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4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教学重点: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教学难点: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教师导学案学生活动单一、明确目标,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课前完成预学内容一、二题。二、激情导入,整体感知。三、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学习过程1、组内交流,生生释疑。2、课堂展示,读议结合,师生释疑。 “忆”是什么
12、意思?(回忆、思念)(一)忆景1、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1)“日出江花红胜火”你看到了什么?红艳、激烈、热情)娇艳欲滴、热情似火、争奇斗艳的江花 指导朗读(2)“春来江水绿如蓝”你看到了什么?(朴素、典雅、温婉、平静)水平如镜、波光鳞鳞、微波荡漾、水波涟涟的江水。指导朗读(3)红与绿的映衬之美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江花更红得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绿者更绿。(4)“风景旧曾谙”曾经,你在这迷人的江畔做过什么?于是,诗人忍不住赞美:江南好。引读: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江南好日出江花红胜火;江南好春来江水绿如蓝;江
13、南好能不忆江南。(二)忆人1、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2、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三)浓浓的江南情一个忆字勾起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思念,于是他又写其二和其三,我们一起来赏读一下。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其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说说从这两首词中读到了什么?四、检测反馈通过辨别形近字组词,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以及对所学的古诗的理解。五、作业会背诵默写古诗词三首六、反思【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4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
14、赏美的能力。【活动方案】活动一:我会学1正确朗读这首词,注意“谙”这个生字,读准字音,读通顺、流畅。并在诗句中用“”划出朗读时需要停顿的地方。2诵读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3解词题,知作者:忆江南: 白居易: 你能找到诗与词的区别吗?4抓字眼,明词意:(1)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2)结合上下句子理解下列词语意思:忆、 好、 旧曾、 谙、 胜(3) 轻读句子:“日出江花红胜红,春来江水绿如蓝。”说说这个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词中的“胜”换成“似”、“像”,比较朗读,进一步理解“胜”的妙处。江边的花为什么会红胜火,江水为什么会绿如蓝呢?(4)江南好,好在何处?词中写了哪些景物?分别抓住景物的什
15、么特点来描写?填充:( )的花儿( )的江水( )的太阳( )的春天5多诵读,悟诗情:自己带着感情读。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活动二:我的疑惑:(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准备和小组同学交流讨论)活动三:我会做:1.白居易所作忆江南另两首: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2. 积累: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参考篇目:鹿砦 望庐山瀑布 滁州西涧 山行 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等【检测反馈】1.辨别形近字,并组词。谙( )镜( ) 孤() 厌( )暗( )境( ) 狐(
16、) 压( )2.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2桂林山水(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个生字,会写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无瑕、扩散、攀登、泰山、骆驼、屏障、波澜壮阔、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初读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4.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理解抓住桂林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教师导学案学生
17、活动单一、明确目标,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课前完成预学内容一、二题。二、导入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桂林,山水秀丽,是祖国锦绣山河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每年都有众多的游人慕名而来,领略其旖旎风光。去过桂林的人都会用一句话赞叹,那就是“桂林山水甲天下”!三、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学习过程1、组内交流,生生释疑。2、课堂展示,读议结合,师生释疑。1重点学习第2自然段,欣赏桂林水“美”。朗读,思考: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哪句话写得最“美”,划出来,朗读体会“美”在哪里?讨论:(1)桂林水的特点:静、清、绿。(2)学习第1句,水“美”在哪里?“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体会水的独特“美”。再读第1句,质疑。(估计)看
18、似这句与文章联系不很密切,为什么要写这句话?释疑想象:“波澜壮阔”、“水平如静”的景象。通过对比体会漓江水的独特“美”。(3)学习第2句,水究竟“美”在哪里?指名读,自由说。A、比较句子,你认为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漓江的水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道它在流动。讨论,比较意思相同但感情不同。第2句含有赞美漓江水得思想感情。指导朗读:试读,指名读,齐读。感情朗读课文第2句话。B、填空练习,体会写法。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得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先填空,再体会所填内容,哪些写法值得我们学习?讨论:从不同角度(感觉、视觉、想象)对重点词(静、清、绿
19、)的具体描写。四、检测反馈积累好词五、作业 由感情的流利的朗读课文。六、反思【学习目标】1认识个生字,会写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无瑕、扩散、攀登、泰山、骆驼、屏障、波澜壮阔、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活动方案】活动一:我会学1查阅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或文字资料。2读一读:我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3找一找:在课文中划记下列生字、词语,并正确读读记记:玩赏、无瑕、扩散、攀登、泰山、骆驼、屏障、波澜壮阔、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 奇峰罗列、 形态万
20、千、 色彩明丽、 危峰兀立、 连绵不断难写的生字在本子上写12遍。用自己最拿手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4想一想:我知道了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还能找到课文的中心句,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课文的中心句是 。“甲”的意思是: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是: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桂林_、_ 的_ _,表达了作者_的思想感情。5理清文章脉络:(1)这篇文章的结构是_ 。(2)这篇文章可分_段。 第一段:写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_。第二段:写了_和_的特点。第三段:总起来描写了_。活动二:我的疑惑: 【检测反馈】我会做:1把你喜欢的词语、句子先在书上画下来,再工整地抄写一遍。2词语集锦这篇课文里出现不少描写山水、怪石
21、、云雾的词语,我们还补充了一些,你能花点时间把它记住吗?描写“山” 的有:奇峰罗列 峰峦叠嶂 峰峦雄伟 山清水秀 山高水长 描写“水” 的有:一碧千里 烟波浩淼 波澜壮阔 风平浪静 水平如镜 风起云涌 描写“云雾” 的有:云雾迷蒙 云雾缭绕 云开雾散 云蒸霞蔚 雾里看花2桂 林 山 水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2.细读课文第3自然段,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教学难点:了
22、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教师导学案学生活动单一、明确目标,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课前完成预学内容一、二题。二、复习导入,整体感知。三、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学习过程1、组内交流,生生释疑。2、课堂展示,读议结合,师生释疑。1学习第四段(1)轻声自由读课文第三段,画出描写桂林山的特点的词句。(2)再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与第二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先用名山作比,然后用一排比句写出桂林山的特点。)(3)朗读一首描写桂林山的诗,加深学生对桂林山的特点的认识。(4)动手画一画桂林的山都是什么样子?可自由发挥想象,比一比
23、看谁画的最好。(5)画出这一段中的排比句,读一读。引读排比句,老师读每一分句的前部分,学生读后一部分。(6)指导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2学习第四段(1)桂林的山和水有什么样联系?(2)山水交融,已经很美了,不仅如此,在这山水之间还有空中的云雾迷茫,山间的绿树、红花、江水的竹筏小舟的点缀,使这幅画显得更美了。在这美丽的景色中行船,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3)学生个别朗读,全体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3朗读全文。(1)课文描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描写桂林
24、山水的?参照板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3)结尾的诗句与课文第一、二两段的哪些句子有联系?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四、检测反馈小练笔让学生能快速学些句子。五、作业背诵课文六、反思【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2.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3.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活动方案】活动一:我会学1细读课文,填空:课文将_、_与漓江的水进行比较,将_、_与桂林的山进行比较,是为了说明桂林山水_天下。“甲天下”的意思是_。2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
25、峰罗列:形态万千:危峰兀立:怪石嶙峋:3自学第三自然段课文,看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哪些不同?把写桂林山的特点的句子画下来。作者在观察桂林山时用了什么方法?描写时又用了什么方法?观察方法: 描写方法: 4第四自然段,课文从整体上写桂林山水之美。山水一体,交相辉映,加上空中( ),山间( ),江上( ),让你感受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 。)5抄写课文中带有分号的句子,再分别写出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1)_ (2)_活动二:我的疑惑:(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准备和小组同学交流讨论)活动三、我会做:1阅读链接:自读书上浓碧,并尝试背诵下来。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漓江的水的特点是()、()、()。
26、桂林的山的特点是()、()、()。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这句话用了( )的修辞方法。把()比作了()。3背诵课文。【检测反馈】1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用一、二百字写出一处景物的特点。写在作文本上,可以用上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2背一背。下面几句诗都是描写桂林山水的千古绝唱,一定要记住哟!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韩愈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杜甫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刘克庄3记金华的双龙洞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等词语。2通读全文,了解游览顺序,理清文章条理。3了
27、解路上景物的特色。教学重、难点: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教师导学案学生活动单一、明确目标,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课前完成预学内容一、二题。二、导入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不仅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的风光,而且在地下也有着很多奇妙的景观。其中溶洞就像童话世界中的迷宫三、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学习过程1、组内交流,生生释疑。2、课堂展示,读议结合,师生释疑。(一)整体感知,理清作者游览的顺序。本文的作者是_。作者游览的地点是_,时间是_。游览的顺序依次是_、_、_,_,最后_(二)悟美,感受情学习“路上”1课文中哪些是写路上的?2把描写路上美的句子找出来,想想美在哪里?全班齐读这些美句。(教师把剪贴画
28、“路上”放在导游图中路上位置)3“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这句话写作顺序怎样?这么多颜色,你感觉怎么样?感悟句子:(1)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由具体的景物概括出“明艳”一词,写出金华一带山区明亮艳丽的春色。(2)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时变换调子。引导发现这句话的特点。(如有两对反义词,用拟人手法,写溪水的声音)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句子中的因果关系,音韵节奏感,和作者当时的心情等。反复朗读上述句子。4为什么“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哪位同学能读出溪流变化?(在学生朗读过程中
29、,教师播放自然界中溪水流动变化的声音)用“时而时而”写句子。5闭上眼睛,听老师把前三个自然段朗读一遍,边听边欣赏路上的美景。四、检测反馈通过课堂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五、作业 填写本课练习册六、反思【学习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等词语。2通读全文,了解游览顺序,理清文章条理。3了解路上景物的特色。【活动方案】活动一:我会学1查阅有关桂林溶洞的图片或文字资料。2认读理解生字词:(1)读一读生字表中的13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对其中笔画较多的生字如“簇、臀、擦、蜿”等,要求识记它们的字形。 (
30、2)画出课文中的新词,并根据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它们的大概意思。浙江 油桐 拥挤 孔隙 仰卧 臀部 稍微 额角 擦伤 蜿蜒 依据 石钟乳 石笋 突兀森郁我要认真书写以上词语: 温馨提示: 3.自由朗读全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4.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路,可以通过画示意图的方法,理清作者游览的顺序。本文的作者是_。作者游览的地点是_,时间是_。游览的顺序依次是_、_、_,_,最后_5把描写路上美的句子找出来,想想美在哪里?多读读这些美句,再工整地抄下来:活动二:我的疑惑:【检测反馈】我会做:1在正确的读音上面“”系(j x)绳子稍(sho so)微蜿(wn
31、 wan)蜒漆(q x)黑上源(yun yn)盘曲(q q)而上浙(zh z )江仿佛(f f )呈(chng cng)粉红色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端:端正,不歪斜 东西的一头 项目方面 事情的开头 仔细地看用手平正地拿着(1)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 (2)他端详着这幅画,陷入了沉思。 (3)他端来一把椅子,让我坐下慢慢说。 异:不同的分开另外的,别的特别的奇怪(1)石钟乳和石笋颜色各异。( )(2)奇花异草不容易养活。 ( )(3)这是一道奇异的亮光。 (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沙土( )的映山红( )的公路 ( )地移动( )地流着 ( )地举起3记金华的双龙洞 (第
32、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外洞和内洞及孔隙的特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3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教学重点:了解外洞和内洞及孔隙的特点。教学难点: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教师导学案学生活动单一、明确目标,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课前完成预学内容一、二题。二、复习导入,整体感知。三、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学习过程1、组内交流,生生释疑。2、课堂展示,读议结合,师生释疑。(一)研读洞口,外洞,内洞各自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1从文中找到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特点写出来。(让学生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
33、以及采用的打比方,说感觉等手法)着重感悟下列句子:(1)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擦伤鼻子。体验由于孔隙的窄小而形成“挤压”的感觉。(2)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也很值得观赏。着重理解“即使”这部分的强调作用。以上句子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然后作适当的点拨。(二)入情境,指导朗读。分组,读出好奇、紧张心情,看哪一组读得最好。(教师点评朗读)(三)着眼泉水,总结全文1一路游玩过来,哪几处见到泉水?2我们就是沿着溪流参观双龙洞的。双龙洞游览完了,我们可以坐车回去了,请大家回味一下我们的游览路线怎样?3学完课文后,我们知道作者是用什么顺序组织全文的?(师生概括写作特点)四、检测反馈五、
34、作业要求学生任选双龙洞其中一个景点进行复述。可采用导游介绍等形式进行。六、反思【学习目标】1了解外洞和内洞及孔隙的特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3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活动方案】活动一:我会学1复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一遍,边读边把作者游览的地方画出来,并画出作者的游览线路图:2看了这个游览线路,你最喜欢哪个地方的描写?分别找到途中、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找到课文中概括特点的词语填空:洞口( ) 外洞( )孔隙( ) 内洞( )想一想:从文中找到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特点写出来。3认真默读课文第六、
35、七自然段,思考:(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观看( )黑暗( )(2)用“”画出写内洞很黑的句子。(3)用“”画出写内洞很宽的句子。(4)结合短文内容,你能说说金华双龙洞名字的由来吗?(5)洞内石钟乳、石笋众多,造型奇特、颜色各异,你能想象其中的两种也将它们比做什么吗?第一种:第二种:(6)读了这段话后,我知道作者抓住内洞的、三个方面,描写了内洞景物的“奇”,一是“形奇”,表现为 的石钟乳和石笋;二是“色奇”,表现为 ,三是洞顶的“双龙”,一条 ,一条 。活动二:我的疑惑:(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准备和小组同学交流讨论)【检测反馈】我会做:1把下面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分别写具体。(1)那棵松树的
36、枝叶十分繁茂。 (2)登上山顶,我感到舒服极了。 2把溪流的走向填下来。作者进洞游览顺序与溪流走向相反,出洞游览顺序与溪流走向相同。3认真默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思考:(1)这段共有几句话?每句内容是什么?(2)这几句话可以归并为三层,谁来试试看?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4七月的天山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教学难点: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教师导学案学生活动单一、明
37、确目标,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课前完成预学内容一、二题。二、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三、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学习过程1组内交流,生生释疑。重点交流:学案第一大题第5、6小题。2课堂展示,读议结合,师生释疑。(1)认读词语,朗读课文。(2)重点展示交流:作者在第2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感觉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妙之处。除了比喻外,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去揣摩,欣赏?
38、描写景物,要注意按一定顺序写。在这篇课文其余各段中都有很多写得生动的地方值得我们探究发现。现在请大家互相合作探究,等会儿把你们探究的成果与大家交流,好吗?四、检测反馈五、作业完成本课的练习册六、反思【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活动方案】活动一:我会学查阅有关介绍天山的资料。2读懂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3正确读写词语,注意带点字的读音:白缎 山涧 俯视 皑皑 马蹄 溅起 绵延 马鞍 重重叠叠在文中划记以上词语,并把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多读几遍,联系课文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4认真朗读课文,达到读正确、读流利。 5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找出有关方位变化的句子,弄清游览的顺序和地点的转换,关注每个自然段之间的过渡句子。在此基础上分段:6默读课文,作者在第2自然段中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活动二:我的疑惑:【检测反馈】我会做:1背背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和段落。2摘抄优美词句。 3小练笔: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采用合理的顺序。语文园地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增强口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阜阳市房屋租赁合同变更协议书8篇
- 改造工程加固方案费用(3篇)
- 泛光照明工程方案(3篇)
- 东莞园林工程方案(3篇)
- 顶管工程照明方案(3篇)
- 球磨机检修培训课件
- 安全文明培训内容记录课件
- 环境应急组织知识培训课件
- 猫眼美甲课件
- 堤防工程外观评定方案(3篇)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2025年承包学校食堂餐饮废弃物处理合同
- 2024年安徽大学招聘真题(行政管理岗)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小学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练试题及答案(全套)
- 2025年发展对象培训班考试题库并带答案
- GB/T 10257-2025核仪器和核辐射探测器质量检验规则
- 2025新疆天泽和达水务科技有限公司部分岗位社会招聘28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与运营策略规划方案
- 2025年江苏省医药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试题
-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检测
- 2025-2026学年鲁科版(五四学制)(2024)初中生物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