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师继续教育生态城市绿色课件_第1页
咨询师继续教育生态城市绿色课件_第2页
咨询师继续教育生态城市绿色课件_第3页
咨询师继续教育生态城市绿色课件_第4页
咨询师继续教育生态城市绿色课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绿色基础设施的概念与项目实施2. 绿色基础设施的基本组成与关键技术内容3. 基于环境能效的空间规划4. 可持续设计与绿色营造1. 绿色基础设施的概念与项目实施1.1 理论背景: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下的空间挑战新城镇化人口与资源、环境矛盾加剧,新城镇人口和密度不断增长和膨胀基础设施传统灰色基础设施(公路,市政下水管网)基于生态的“绿色基础设施”生态服务功能基于生态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将城市开敞空间、公园、自然地域形成的绿色网络看作支持城市和社区发展的必要基础设施,具有多重生态服务功能。绿色基础设施是在尽量不改变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利用自然条件和自然规律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它的合理布局,能有

2、效的减少灰色基础设施的投入,节省国家公共资源投资,减少对自然灾害的敏感性,加之绿色基础设施体系所具备的旅游游览、文体娱乐等功能,它的发展与建设具有很强的经济意义。绿色基础设施的意义从理论层面,绿色基础设施理论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指导性从可操作性层面,绿色基础设施是生态城市、生态社区的目标体系化和具体化从效益层面,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国外绿色基础设施研究动态“绿色基础设施”概念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美国,源于解决战后美国城市化高潮及畸形的城市蔓延带来的城市土地过度消耗,生态系统平衡破坏等问题。2001年5月,加拿大学者赛伯斯蒂莫菲特发表了加拿大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导则2

3、004 年,美国学者麦克 A.本尼迪克特、威尔.艾伦和爱德华 T.麦克马洪共同著写了弗吉尼州推进战略性保护2004 年 2 月英国简.赫顿联合会发布了可持续社区绿色基础设施2006 年,英国西北绿色基础设施小组发布了西北绿色基础设施导则2012年12月1013日,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在新西兰奥克兰市举行了主题为“城市之绿(Greening of Cities)”的国际学术研讨会1.2 运行框架:市场环境下的项目实施建立绿色基础设施基本认识与共识在理论与实践研究、政府管理和公众等不同领域,需要对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内涵、意义及其实施途径等方面,建立更为准确的认识和共识。绿色基础设施鼓励公

4、众参与,使得生态、环保、节能等理念可在大众中产生深远影响,促进居民选择绿色生活方式,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基于制度环境的绿色基础设施管理政府部门参与管理评估,促进绿色基础设施的实施和价值体现,这是目前欧美等国家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绿色基础设施鼓励公众参与,使得生态、环保、节能等理念可在大众中产生深远影响,促进居民选择绿色生活方式,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雨洪管理(Storm Water Management)雨洪管理是把从自然或人工集雨面流出的雨水进行收集、集中和储存,作为水文循环中获取水为人类所用的一种方法。可提供类似“海绵”的功能,水多则涵养,缺水则释放,起调控雨洪平衡的作用。德国污水联合会

5、(ATV)、雨水利用专业协会(FBR)制定了雨水利用与管理的技术性规范和标准。英国提倡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SUDS),澳大利亚倡导了水敏性城市设计(WSUD)。雨洪管理BMPs(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最佳管理措施)是采取措施减轻由于土地开发利用对城市径流和水质造成的负面影响。BMPs通过蒸发、渗透、截留、过滤或生化反应等手段处理雨水,以达到减少雨水径流,消减洪峰和减轻面源污染的目的。低影响开发(LID)是雨水管理一个相对较新的理念,是一种创新的可持续综合雨洪管理战略。其主要目标是通过维持流域水文情势,使受纳水体的生态完整性得到最大限度地保护。LID通过合理的场地开

6、发方式,将水文功能创造性地集成到场地设计中,力图恢复自然水文状况,并采用综合性措施从源头上降低开发导致的水文条件的显著变化和雨水径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LID采用了一整套的场地设计策略以及高度本地化、小尺度,分散式的源头控制技术。这些综合管理措施可以整合到建筑物、基础设施及景观设计中。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PPP )基于PPP模式的环境治理、服务与运营是近年来对于城乡环境问题治理的新趋势。其主要是通过第三方项目公司提供环境建设治理及后续运营的方式,经过专业的评估由政府部门采购其公共服务的方式,快速实现环境问题整治和及其相关资源利用的可持续运

7、营手段。国外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发展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早期从一定规模的绿道体系开始,随后通过资源评估、规划、GIS分析等进行进一步的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并通过各相关管理部门的相互合作以及研究与规划部门制定可实施性的保护、建设、弥补方案,从而全面开展实施,其中以1991年开始的美国持续十年的马里兰州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为代表。西雅图开放空间网络规划,将马里兰绿色基础设施模式进行了延伸和拓展,关注的尺度从区域转向了城市,从郊野转移到城市建成区,从城市的既有结构和城市生活影响因子研究出发,探索了一套适合高度城市化地区的绿色基础设施理论及方法。西欧绿色基础设施侧重于解决城市化过程中的生态保护、气候变化以及旧城改

8、造问题,着重于关注城市内外绿色空间的质量、生物多样性、野生动物栖息地之间的多重联系以及绿色基础设施在维护城市景观、提升公众健康、降低城市犯罪等方面的作用,并展开了 一系列的规划实践。国内绿色基础设施实践从区域、城市尺度均有涉及。区域尺度研究实践基于当地人居环境缺水少绿的特征,结合气候转型的机遇,把握聚居背景中人为建设与自然演替的耦合特征。(宏观尺度,中观尺度, 微观尺度)在一些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中强调包含了由自然环境和开放空间相互连接形成的网络,该网络能够保护城市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促进其生态效益; 又利用了开放空间网络保存了城市的文化历史价值绿色基础设施:绿色廊道(Urban

9、Green Corridor),城市滨水区与河道岸带(Urban Waterfront and Riverside),城市绿地斑块(Urban Green Patch)。城市水系格局按规模和功能分骨干河道形成河网系统的主干河道,河道两端与河网相连,在河网中起主要的引排水作用,一般为市、区(县)级河道。中小河道河网的支河,河道两端与河网相连,在河网中起调蓄、汇水作用,一般为乡镇村级河道。断头浜、沟叉或池塘河网的一种延伸,一般河道一端与河网想通而另一端为断头,或河道两端均不与河网系统想通的水体。按水利总体规划分外河河道未受水利工程控制,水位、流速等水文特性受潮汐影响。黄浦江、太浦河、拦路港、泖河、

10、大泖港等。内河在水利工程控制范围内,水位、流速等受水利工程运行变化。川杨河、大治河、金汇港、淀浦河等。行洪河道以行洪排涝为主要功能的区域、地区骨干河道,一般规模和流速较大。调蓄河道以调蓄水量为主要功能的支河、沟叉,一般规模和流速较小。截污手段河水进行全方位治理的做法,主要是通过拓宽、护岸、清淤、清障来改善河网的行洪蓄洪条件,通过引水、截污、生物净化、生态修复等来改善河网水质。护城河段解决策略在河道上游及中游分别设置截污网,减少上游垃圾进入主要流域。分段设置河流清污装置,增设垃圾收集点.禁止向护城河直接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完善区域的排水官网与污水系统慢行系统规划通过慢行系统的设置,把步行、自

11、行车、公交车等慢速出行方式作为城市交通的主体,有效解决快慢交通冲突、慢行主体行路难等问题,引导居民采用“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的出行方式。根据环城水系规划设计形成约13千米自行车道环线以及约17千米景观跑步道环线系统,为居民提供了好的锻炼路线,运动系统贯穿城区主要景观带,提升了居民参与运动积极性径流分析设计手法1.根据GIS分析得出的径流方向选择新河道开辟路线连接护城河及利民河;利民河及五号卫星湖。2.根据地形高差分析出雨水汇集区域,利用汇水区开辟新景观湿地-主要集中在通惠渠及利民河段,增强整体水系的生态依托原则。4可持续设计与绿色营造可持续设计“可持续设计”DFS(Design Fo

12、r Sustainability)源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设计界对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不断寻求变革的实践历程。“可持续设计”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生存安全和精神安全需要,设计建立持久性生产系统,以保证社会、精神、智力的长期安全稳定发展的一种设计理念。可持续城市设计可持续景观设计可持续建筑设计场地尺度的绿色基础设施实践活动生物滞留系统(Bioretention Systems)绿色街道(Green Streets)人工湿地(Constructed Wetlands)透水性铺装(Permeable Paving)屋顶与垂直绿化(Green Roofs and Green Walls)

13、规划定位:以服务与周边居民为主的社区公园规划目标:遵循小中见大、改善城市微循环的城市发展策略,将公园建设成为:1)该市示范性无障碍山体公园充分利用有山体坡度较缓的特点,以园路与场地的无障碍为主线,引用通用设计手法,全力打造无障碍山体公园。2)公众参与性强的市民公园强调公园与周边社区的互动,通过市民花园的建设,展示园艺精神。3)城市与功能界面相互融合的公园“城+园”(Landscape Urbanism 景观都市主义的地方实践),利用山体本身界面参差不齐的特点,增强城与园的联系性;4)城市生活和自热生态相互渗透的公园恢复生态环境,利用雨水收集等节能系统,打造系列个性多样的休闲娱乐和观赏游憩的场所,实现与市民的休闲生活相渗透。规划理念本次公园规划以“气脉相连,和谐共生”为理念,即“生态、生活、生意”三位融为一体,从而形成如下的设计规划:1)尊重自然,遵循历史2)就地取材,因地制宜3)低碳生态,绿色环保4)以人为本,和谐共生排水规划1)排水体制:排水体制采用雨水、污水分流制。2)污水排放量:生活污水排放量按生活给水量的90%计。3)管网布局:污水管网布局:商业服务及休闲建筑内污水经污水提升泵站就近排入市政污水管网中;雨水管网布局:公园绿地内部雨水通过自流及疏导,小部分雨水利用排水明沟汇集,经园内雨水管线排出至市政雨水管网中;大部分雨水经雨水明沟排入独立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