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瓶内盖注塑模具设计说明书_第1页
酒瓶内盖注塑模具设计说明书_第2页
酒瓶内盖注塑模具设计说明书_第3页
酒瓶内盖注塑模具设计说明书_第4页
酒瓶内盖注塑模具设计说明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容 提 要本模具为一个红酒酒瓶盖的注塑模具。设计分为整体装配图设计和所用各零件的设计。本设计从实际生产条件出发, 结合相关理论给出了生产此类塑料制件的模具设计解决方案, 涉及塑料的工艺性能、 模具设计、 以及机械设计等相关知识。该产品采用 PE塑料进行注塑成型 , 成型方式为一模四腔。该设计根据产品材料和结构特点,对产品进行了工艺性分析, 选用了合理的注射成型工艺参数,确定了所需的和成型设备模具的总体结构, 同时对模具的细节部分进行了结构设计和一些必要的尺寸计算和强度校核此外,论文还对分型面、 浇注系统、 脱模机构、成型部件和温度调节系统进行了分析设计,最终完成了产品的三维实体造型、二维零件图

2、和装配图,以及加工工艺规程。AbstractThisistheinjectionplastic mould ,which isthecoverofone kindofwines.It inclouds installingdrawingand partsofthe totaldrawing,underthecircumstanceofrealproduce mertand associated with referring theory knowledges such as theproperties of plastic mould design, manchining manufactur

3、e,design of machinery,thedesignivesone generalkindof solutionabout manufacturing of plastic products by mould.The productisinjectionmolded through PE plastic,and theformation way were four mold cavities. The design analyze theproducts process, determine the plastics process parameterand injection-mo

4、lding machine, determine the molds overallplan ,analyze and solve the molds overall structure and eachworkingpartsconcretestructure,and carryon some essentialsize calculation and intensity examination. In addition, thedesign also analyze the parting surface、the gating system、the mold emptier and the

5、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completethe three-dimension model and two-dimension assembly drawingof the product. Finally, the processing flow char of core. Tohere, the design have completed each work which was requested by the mold design.目录容 提 要 .Abstract .前言 .31塑件的工艺性分析 .51.1产品技术要求 .51.2塑件工艺分析 .51

6、.3材料收缩率及塑件的尺寸精度分析 .62注塑模的设计要点 .83注塑模的设计 .93.1注射模与注射机的关系 .83.2分型面的设计 .103.3浇注系统与排溢系统的设计 .113.4成型零件的设计 .153.5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 .193.6推出机构的设计 .213.7温度调节系统的设计 .233.8模架的设计 .254模具装配的工艺过程设计 .254.1 模具总的装配程序264.2 模具装配要点265 模具的安装、调试及维护286 设 计 总 结30参考文献31附录. 32致. 33前言大学四年时光转瞬即逝。 在惊叹时光飞逝的同时, 我们也面临着毕业设计的来临。毕业设计作为本科四年的学业

7、安排, 是对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一场大检测,是对大学四年专业知识的一次全面总结, 也是在参加工作前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加强和巩固,并进行的一次全面实践 ,对模具设计的全过程的学习。模具是工业生产中极为广泛的主要工艺装备, 采用模具生产零部件, 具有高效、节材、成本低、保证质量等一系列优点,是当代工业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工艺发展方向。许多现代工业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模具工业的发展水平。 因此,模具工业以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之一。 随着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的日趋好转,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口号的倡引下,中国的制造业也日趋蓬勃发展;而模具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

8、一,模具工业能促进工业产品生产的发展和质量提高, 并能获得极大的经济效益,因而引起了各国的高度重视和赞赏。 在日本,模具被誉为 “进入富裕的原动力” ,德国则冠之为 “金属加工业的帝王” ,在罗马尼亚则更为直接: “模具就是黄金”。可见模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重要地位。 我国对模具工业的发展也十分重视, 早在 1989 年 3 月颁布的关于当前国家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中,就把模具技术的发展作为机械行业的首要任务。塑料以成为在钢铁、 木材、水泥之后的第四代工业基础材料, 越来越广泛地在各行各业应用。其中注塑成型在塑料的各种成型工艺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随着社会的经济技术不断发展, 对注塑成型的制品质

9、量和精度要求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塑料制品的造型和精度直接于模具设计和制造有关系, 对注塑制品的要求就是对模具的要求。 有人说,模具是现代工业之母。 新的世纪已经到来了,世界各国对模具生产技术非常重视, 出现许多新工艺、 新技术。从而促进模具制造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发展。 一个国家模具生产能力的强弱、 水平的高低, 直接影响着许多工业部门的新产品更新换代,影响着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塑料制品生产中先进合理的成型工艺、 高效的设备、 先进的模具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塑料模具对实现塑料成型工艺要求和塑件使用要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任何塑件的生产和更新换代都是以模具更新为提前的, 由于目前工业和民用塑

10、件的产量猛增, 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因而导致了塑料模具研究、 设计和制造技术的迅猛发展。近年来,塑料模具的产量和水平发展十分迅速,高效率、自动化、大型、长寿命、精密模具在模具产量中所战比例越来越大。注塑成型模具就是将塑料先加在注塑机的加热料筒, 塑料受热熔化后, 在注塑机的螺杆或活塞的推动下,经过喷嘴和模具的浇注系统进入模具型腔,塑料在其中固化成型。本次毕业设计的主要任务是红酒酒瓶盖注塑模具的设计。 也就是设计一个注塑模具来生产酒瓶盖产品, 以实现自动化提高产量。 针对酒瓶盖的具体结构, 通过此次设计,使我对注塑模具设计有了较深的认识。同时,在设计过程中,通过查阅大量资料、手册、标准,结合教材

11、上的知识也对注塑模具的组成结构(成型零部件、浇注系统、导向部分、推出机构、排气系统、模温调节系统)有了系统的认识,拓宽了视野,丰富了知识,为将来独立完成模具设计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此次设计是在导师的带领下通过同学的热情帮助进行的首次毕业设计。在此,衷心感何晓明老师的悉心指导和身边同学的热心帮助!对于此次毕业设计,肯定难免存在很多的错误和漏洞, 还敬请各位老师和同学给予耐心指正。 谨表示感!1 塑件的工艺性分析1.1 产品技术要求该塑件是酒瓶盖, 如图 1-1 所示为塑件零件图, 该塑件材料为 PE(聚乙烯),塑件要求生产纲领为大批量生产。(1) 使用性能对于表面粗糙度的要求不高,但也不能有粗糙感

12、。(2) 外观平整,光滑,不能有制造缺陷,如气泡、凹陷、烧焦、疤痕、银纹等。1X451X45图 1.1工件简图1.2 塑件工艺分析1.2.1. PE材质简介据注塑制品与注塑模具设计(化学工业 付宏生 京华 主编 2003 年办版)介绍。聚乙烯无味,无毒、呈乳白色。密度为 0.91 0.96g/cm 3 为结晶型塑料。聚乙烯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但和其他塑料相比其机械强度低,表面硬度差。聚乙烯的绝缘性能优异, 常温下聚乙烯不溶于任何一种已知的溶剂, 并耐稀硫酸、稀硝酸和任何浓度的其他酸以及各种浓度的碱、盐溶液。聚乙烯有高度的耐水性, 长期接触水其性能可保持不变。 聚乙烯透水气性能较差,而透氧气和二氧

13、化碳以及许多有机物质蒸汽的性能好。聚乙烯在热、 光、氧气的作用下会产生老化和变脆。 一般高压聚乙烯的使用温度约在 80左右,低压聚乙烯为 100左右。聚乙烯能耐寒,在 -60 时仍有较好的机械性能, -70 时仍有一定的柔软性。聚乙烯成型时, 在流动方向与垂直方向的收缩率差异较大。 注射方向的收缩率大于垂直方向的收缩率, 易产生变形, 并使塑件浇口周围部位的脆性增加; 聚乙烯收缩率的绝对值较大,成型收缩率也较大,易产生缩孔;冷却速度慢,必须充分冷却,且冷却速度要均匀;质软易脱模,塑件有浅的侧凹时可强行脱模。1.3 材料收缩率及 塑件的尺寸精度分析影响塑料制品的尺寸精度的主要因素是材料的收缩和模

14、具的制造误差。 据塑料注射模具设计实用手册 (宋于恒 主编 航空工业 1994 ) 表 2 1 聚乙烯( PE)1.5%3.5%。, 分析时都采用 S=2.5%。由于对于制品的精度无特殊要求,参照表 3-2 精度等级的选用( SJ/T10628-1995 ),则可取精度等级为 IT6 。根据GB/T14486-1993 规定,参照下表的收缩特性和选用的公差等级表,可得到制件的公差等级为 MT7。表 1.3.1收缩特性和选用的公差等级收缩率特性公差等级值 S(%)标准公差尺寸未标准公差尺寸高精度一般精度0 1MT2MT3MT51 2MT3MT4MT62 3MT4MT5MT73MT5MT6MT7表

15、1.3.2精度等级的选用(SJ/T10628-1995)类别塑料品种建议采用的精度等级高精度一般精度低精度聚苯乙烯(PS)ABS1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 PC)聚砜( PSU)聚苯醚( PPO)PMMA)345酚醛塑料( PF)氨基塑料30%玻璃纤维增强塑料聚酰胺 6、66、610、9、1010( PA)2氯化聚醚( CPT)456聚氯乙烯(硬) ( HPVC)聚甲醛( POM)3聚丙烯( PP)567聚乙烯(高密度) ( HDPE)聚氯乙烯(软) ( LPVC)4聚乙烯(低密度) ( LOPE)678注: 1. 其他材料可按加工尺寸稳定性,参照上表选择精度等级。2.1、2 级精度为精密

16、技术级,只有在特殊条件下采用。3. 选用精度等级时应考虑脱模斜度对尺寸公差的影响。2 注塑模的设计要点PE塑料它是属于通用塑料,该产品是通过注塑成型的。它的原理是将颗粒或粉状塑料从注塑机的料中送进加热器中, 经加热熔化, 在受压的情况下, 把它注到成型的型腔中,再冷却成型。注塑成型它的周期短,能成型复杂的、尺寸精确的制件。它的成型工艺过程包括如下: 成型前的准备, 注塑过程,塑件后处理。注塑过程它是一个比较关键的进程, 各个步骤都要控制好, 这对塑件的质量和形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注塑成型的核心问题是: 就是采用措施得到良好的塑料熔体,并把它注塑到型腔中去,在控温下,使塑件达到所要求的质量。

17、温度、注塑压力、时间是其最关键的工艺参数。注塑模包括:成型零部件、合模导向机构、 浇注系统、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推出机构、加热和冷却系统、排气系统、支承零部件。只有处理好各个环节的制约关系,才能设计出一副较好的模具来, 一副模具设计出来, 把它装在注塑机上,还要通过校核,才能投入生产。因此注塑模与注塑机的关系也是至关重要。3 注塑模的设计3.1 注射模与注射机的关系注射模是安装在注射机上使用的工艺装备,因此设计注射模是应该详细了解注射机的技术规,才能设计出符合要求的模具。注射机规格的确定主要是根据塑件的大小及型腔的数目和排列方式,在确定模具结构形式及初步估算外形尺寸的前提下,设计人员应对模具所

18、需的注射量、锁模力、注射压力、拉杆间距、最大和最小模具厚度、 推出形式、推出位置、推出行程、开模距离等进行计算。根据这些参数选择一台和模具匹配的注射机,倘若用户已提供了注射机的型号和规格, 设计人员必须对其他进行校核, 若不能满足要求,则必须自己调整或与用户取得商量调整。3.1.1.V注塑机的选用塑件体积和质量的确定:V 圆顶 =r 2 h=3.14 13213=1061.32mm圆柱 1=r 12h=3.14 9930=7630.2 mm3V 圆柱 2=r 22 h=3.14 8.2 8.2 30=6334 mm3V 盖=V圆顶 +V 圆柱 =1061.32+(7630.2 6334)=10

19、61.32+1296.2=2357.5 mm3m=v=2.358 ( 0.91 0.96 )=2.15g 2.26g根据前面的分析, 塑件的形状大小, 塑件的结构特征及模具最小厚度、最大厚度的估算值选用XS-ZS-22 型注射机,该注射机的基本参数如下:额定注射量为 20cm3 ,螺杆直径 D=20mm,注射压力 75MPa锁模力F=250KN,拉杆间距 d=235mm,开模行程 s=160mm,模具最大厚度 d=180mm,模具最小厚度 d=60mm,喷嘴球半径 d=SR12.3.1.2.型腔数目的确定(1) m 1 浇注系统凝量的计算该注射模采用点浇口d=0.5 1.5mm,V 小圆柱 =

20、4.71 mm3L=0.52mm,=6 15, =60 90,V 圆台 =43.75 mm3V 浇 =2V 圆台 + V 小圆柱 =2 43.75+4.71=92.1 mm3(2) 按注射机最大注射量确定型腔数量 n 得:n (Kmp-m1)/m(3.1 )n(0.8 22-0.092)/2.3587其中 n 是型腔数目, K 是注射机的最大注射量的利用系数,取0.8 ,m是注射机的最大注射量 (cm) ,m1 是浇注系统的塑料的质量体积。根据对塑件的精度要求及型腔的排布, n=43.1.3.最大注射量的校核nm+mkmp(3.2 )14 2.358+0.092=9.5 17.5式中 mp 是

21、注射机充许的最大注射量(g 或 cm3 ) 。满足 nm1+m280%mp,所以能保证注射模所需熔体总量在注射机的最大注射围。3.1.4.锁模力的校核当高压的塑料熔体充满模具型腔时,会产生使模具分型面涨开的力,这个力的大小等于塑件和浇注系统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之和乘以型腔的压力,它应小于注射机的额定锁模力Fp,才能保证注射时不发生溢料现象即:Fz=p(nA+A1)Fp(3.3 )( 其中 Fz 为熔融塑料在分型面上的涨开力,N)A=r 2 =3.14 1313=530.66A1= r 12 =3.14 1.5 1.5=7.07Fz=(10 15) (4 A+7.07)=21297 31945.

22、5NFzFp=250KN其中 A 是塑件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A1 是浇注系统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 P 是塑料熔体对型腔的成型压力,其大小一般约为注射机的 80%左右。由上式可得它也是符合要求。3.1.5.注射压力的校核PE塑料是综合力学性较好的塑料, 粘度不高,精度要求也比较低, 根据塑料模具技术手册,它所需的压力一般选 80 100Mpa即可。经查得此注射机的注射压力为 75Mpa,所以由此可得它的压力也是足够的。喷嘴尺寸的查表得它的球面半径为 SR12,则 R2=SR+0.5-1,这样有利于主流道的凝料脱出。3.1.6.开模行程的校核注射机的开模行程是有限制的, 塑件从模具中取出时所需

23、的开模距离必须小于注射机的最大开模距离, 否则塑件无法从模具中取出。 开模行程可按下式校核:SH1+H2+(5 10)+a 1+a2(3.4 )=28+30+10+15+35=118 160mm所以也是符合的。由上述数据可以确定,选择XS-ZS-22 型注射机,是合适的。选择好的注射机是得到高质量塑件的重要前提,因此这个步骤是必不可少的。3.2 分型面的设计打开模具取出塑件或浇注系统的凝料的面,称之为分型面。分型面是决定模具结构形式的一个重要因素,它的设计受到塑件的形状、壁厚、和外观、尺寸精度、及模具型腔的数目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塑件设计阶段, 就应考虑成型时分型面的形状和位置, 否则无法用模

24、具成形。 在模具设计阶段, 应首先确定分型面的位置,然后才选择模具的结构。分型面设计是否合理,对塑件质量、工艺操作难易程度和模具的设计制造都有很大影响。因此,分型面对选择是注射模设计中的一个关键因素。3.2.1.型腔的布局由于型腔的排布与浇注系统布置密切相关, 因而型腔的排布在设计中加以综合考虑。由于是一模四腔, 应该使型腔的每一处都有足够的压力, 同时保证塑件充满型腔每一处,所以,采用短形对称布置。图 3.1型腔排布图3.2.2.分型面设计该模具采用的是全开分型面,其分型面的设计原则满足了以下几项原则:(1) 有利于塑件的顺利脱模。(2) 应保证塑件的质量要求。(3) 便于模具的加工制造。(

25、4) 应保证塑件的精度要求。(5) 有利于排气效果。该模具的成型面的设计可以见装配图,它基本符合上述要求。3.3 浇注系统与排溢系统的设计浇注系统是引导塑料熔体从注射机喷嘴到模具型腔的进料通道,具有传质、传压和传热的功能, 对塑件质量的影响很大。 它分为普通流道浇注系统和热流道浇注系统。3.3.1.浇注系统的设计经分析计算,此塑件采用普通流道系统,由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冷料穴组成。其结构图如下图所示:图 3.3浇注系统示意图浇注系统是将来自注塑机喷嘴的塑料熔体均匀而平稳地输教送到型腔, 同时使型腔的气体能及时顺利排出, 在塑件熔体填充凝固的过程中, 将注塑压力有效地传递到型腔的各个部位,以获

26、得形状完整、外质量优良的塑件。浇注系统的设计的一般原则:(1) 了解塑件的成型性能。(2) 尽量避免或减少产生熔接痕。(3) 有利于型腔中的气体排出。(4) 防止型芯的变形和嵌件的位移。(5) 尽量采用较短的流程充满型腔。(6) 流动距离比和流动面积比的校核。3.3.2.主流道的设计主流道是指浇注系统中从注塑机喷嘴与模具接触处开始到分流道为止的塑件熔体的流通通道, 是熔体最先流经模具的部分, 它的形状与尺寸对塑料熔体的流动速度和充模时间有较大的影响。 在注塑机上, 主流道垂直分型面。 为了使凝料从其中顺利推出, 需设计成圆锥形, 锥角为 4,表面粗糙度 Ra0.8, 主流道部分在成型过程中,

27、其小端入口处与注塑机及一定温度、 压力的塑料熔体要冷热交替反复接触, 属易损件, 对材料的要求较高, 因而模具的主流道部分常设计成可拆,采用碳素工具钢即 T8A,淬火到 5357HRC。3.3.3.分流道的设计分流道是指主流道末端与浇口之间的通道。 此副模具采用圆形的截面形状对于壁厚为 0.8mm,质量在 20g 以下的塑件,分流道的表面粗糙度 Ra要求比较高,一般取 1.6um 左右。分流道在分型面上的布置的形式, 它必须遵循以下两方面的原则,即一方面排列紧凑,缩小模具板面的尺寸,一方面流程尽量短,锁模力力求平衡,该模具采用平衡式的分流道。分流道的布置, 分流道的布置也根据型腔的位置而定,

28、型腔位置确定要考虑模具在分型面上力的平衡问题, 它的要反作用力, 以及锁模力就作用于主流道中心。3.3.4.浇口的设计浇口亦称进料口, 是连接分流道与型腔的通道。 它是整个浇注系统的关键的部位。其形状、大小及位置应根据塑件大小、形状、壁厚、成型材料及塑件技术要求等进行而确定。该塑件采用的是点浇口,它一方面通过截面积的突然变化,使分流道输送来的塑料熔体的流速产生加速度, 提高剪切速率和剪切热, 使其顺利充满型腔。 另一方面改善塑料熔体进入型腔的流动特性, 可控制填充时间、 冷却时间及塑件表面质量, 同时还起着封闭型腔防止塑料熔体倒流, 并便于浇口凝料与塑件分开的作用。3.3.5.浇口的位置的确定

29、设计中,浇口的位置及尺寸的要比较严格的, 初步试模,必要时还需要修改。因此浇口的位置的开设, 对成型性能及成型质量的影响是很大的。 一般在选择浇口位置时,需要根据塑件的结构工艺及特征,成型质量和技术要求,综合分析。一般要满足以下原则:(1) 考虑分子定向的影响。(2) 减少熔接痕提高熔接强度。(3) 浇口应开设在塑件壁厚处。(4) 避免熔体破裂现象引起塑件的缺陷。(5) 尽量缩短流动距离。经过仔细的考虑, 该塑件是均匀壁厚件, 又为了不影响塑件的外观, 该塑件采用点浇口,它能保证塑料迅速而且均匀充满型腔。3.3.6.浇注系统的平衡该塑件是属于小型塑件, 采用一模多腔, 这样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30、 但是在设计时是否能同时达到充满型腔的目的。 这就要对浇注系统的平衡。 若浇口平衡则可以得到良好的物理和较精度尺寸的塑件。分流道的布置分平衡式和非平衡式。 平衡式是指从主流道到各分流道, 其长度、截面形状和尺寸均对应相等。非平衡式即上述的参数不相等。浇口的平衡的经验公式如下:?(3.5 )BGV=Ag/(L r ) LgAg 浇口的截面面积。Lr 从主流道中心至浇口的流动通道的长度。Lg 浇口的长度。此副模具是采用平衡式的,其上面的数据是一样的。所以浇口是平衡的。分流的平衡的计算:l/l2=d /d2=Q/Q2111=130/130=10/10=1由于采用是一模四腔的, 且采取的是平衡式的浇口

31、,所以分流道的长度、 和分流道的截面积尺寸也是一样的。 上式的式子它没有考虑到分流道转弯部分阻力的影响,以及模具湿度不均匀的影响。 L1、L2 是流道 1 和 2 的长度 .D1,d 2是流道 1 和 2 的直径。Q, Q 别是塑料熔体在流道1和 2的流量。12浇注系统的设计后,还要对浇口平衡进行试模。其步骤如下:(1) 首先将各浇口的长度和厚度加工成对应相等的尺寸。(2) 试模后检查每个型腔的塑件的质量。(3) 将后充满的型腔的浇口的宽度略为修大一点,尽可能不改变浇口厚度,因为浇口厚度不一,则浇口冷凝封固时间也就不一样。(4) 用同样的工艺条件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满意为止。3.3.7.排溢系统的

32、设计PE 材料在熔化时,会产生气体,所以当塑料在充满型腔时及浇注系统的空气,如果在型腔中不及时排除干净,可以会在塑件上形成气泡、接缝、表面轮廓不清及充填缺料等缺陷。 另一方面气体的受压产生反向压力而降低充模速度,还可能造成塑件碳化或烧焦。注射成型时的排气可采用如下四种方式排气:(1) 利用配合间隙排气。(2) 在分型面上开设排气槽排气。(3) 利用排气守排气。(4) 强制性排气。该模具是采用利用配合间隙排气。3.4 成型零件的设计成型零件决定了塑件的几何尺寸和形状。成型零件它直接与高温、 高压的塑料流接触,因此成型零件要求具有较高的强度、刚度和耐磨性能。成型零部件,它包括:型腔、型芯、成型杆、

33、和成型环等。该产品是IT5 级精度制造的,产品外表面要求比较光滑,因此要求成型零件的抛光性能要好,表面应该光滑美观。表面粗糙度要求 Ra0.8。型腔的材料选 Cr12MoV,淬火处理,并中温回火, 使其达到硬度达到 55HRC以上。3.4.1.型腔的结构设计由于该塑件结构比较复杂, 且其精度较要求高, 要求其塑件不充许出现表面刮伤,经过仔细的参考,该型腔采用开式较为合理。查阅资料可得塑件的理想的外壁圆角半径为塑件的壁厚的1.5 倍。即R=1.5 t,即 R=1.2mm,该型腔的加工,先下料,经粗加工后在磨床上进行磨削,使其达到应有的光洁度,然后热处理,使其硬度达到 55HRC以上,再进行精磨,

34、最后用电火花将型腔加工出来并抛光。3.4.2.型腔的工作尺寸计算所谓成型零件工作尺寸是指直接用来构成塑件型面的尺寸。它主要包括型腔的径向尺寸、型腔的深度、中心距等尺寸。它受到塑件的尺寸精度的影响。型腔的计算公式如下:型腔的径向尺寸计算Dx1=(1+S cp )L s-3/4 + z(3.6 )=1.02526-0.75 0.32+0.011=26.41+0.011Dx1=Dx2=Dx3=Dx4其中 Dx 是型腔的径向尺寸, Da 是塑件最大径向尺寸,是塑件的设计公差值, Dg 是塑件径向公称尺寸, Z 是模具制造公差,一般取 Z =1/3-1/6查表得PE 塑料的最小收缩率为 1.5%,最大的

35、收缩率为 3.5%,由公式得Scp=(1.5%+3.5%)/2 得 Scp 为 2.5%,至于塑件的精度,在此到的系数为0.32 ,当塑件的精度不同时会有变化。型腔的深度尺寸计算:Hx1= (1+S cp)Hs-2/3 + z(3.7 )=1.025 30-0.32 2/3+0.011=30.54+0.011HX1=Hx2=Hx3=Hx4其中 HM为型腔的深度尺寸, Hd为制品高度最大尺寸, Hg为制品高度公称尺寸,的系数取2/3 。塑件表面的凹槽是通过在型腔上设一块镶块而得到的。3.4.3.型芯的结构设计型芯是成型塑件的表面的零件。此塑件用小型芯来成型,主型是用来成0. 88.00.83.2

36、6.3图 3.4型芯示意图型塑件的壁,塑件的表面精度要求要稍微低一些,因此型芯的表面加工可以稍稍粗糙点。该芯采用镶嵌式,它结构牢固,它固定在动模固定板上。其形状尺寸如上图所示:其工件角度都是通过核算而得到的。型芯选Cr12MoV,淬火处理,使其硬度达到 55HRC以上,不至于使它在注射成型时变弯、变软。它的加工过程是,先取一段圆棒料,在车床上车削,然后进行热处理,再进行电火花加工,使其达到所要求的形状和尺寸,最后进行磨和抛光。型芯的尺寸计算:型芯的径向尺寸:Lm1= (1+scp)L s+3/4 ) - z(3.8 )d1=(1+ scp)L s +3/4 ) - z= (1+0.025) 1

37、6.4+0.75 0.24 -0.009=16.99 -0.009d2= (1+ scp)L s+3/4 ) - z=(1+0.025)16.4+0.750.24 -0.009=16.99-0.009d1= d 2= d 3= d 4其上面字母所表示的意义和型腔的字母是一样的。型芯的高度尺寸计算如下:H =(1+ scp)H+2/3) (3.9 )xs- zH=(1+ scp)H+2/3 ) - z1s=(1+0.025)28+(2/3)0.32 -0.011=28.91-0.011H2= (1+ scp)Hs+3/4 ) - z=(1+0.025) 28+(2/3) 0.32 -0.011=

38、28.91-0.011H =H=H =H1234影响塑件尺寸精度的因素较为复杂,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1) 零件的制造公差;(2) 设计时所估计的收缩率和实际收缩率之间的差异和生产制品时收缩率波动;(3) 模具使用过程中的磨损。以上三方面的影响表述如下:(1) 制造误差:z=ai=a(0.45 3 D +0.001D)(3.10 )其中, D 被加工零件的尺寸,可被视为被加工模具零件的成型尺寸;z 成型零件的制造公差值;i 公差单位;a 精度系数,对模具制造最常用的精度等级。(2) 成型收缩率波动影响:sL M LS100%(3.11 )LM 模具成型尺寸; L其中, s 塑件成型收缩率; L

39、 塑件对应尺寸。MS(3) 型腔磨损对尺寸的影响:为简便计算,凡与脱模方向垂直的面不考虑磨损量, 与脱模方向平行的面才考虑磨损。考虑磨损主要从模具的使用寿命来选定, 磨损值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大;此外,还应考虑塑料对钢材的磨损情况; 同时还应考虑模具材料的耐模性及热处理情况,型腔表面是否镀铬、氮化等。有资料介绍,中小型模具的最大磨损量可取塑件总误差的 1/6( 常取 0.02 0.05mm),而对于大的模具则应取 1/6 以下。但实际上对于聚烯烃 ( 如像 PP)、尼龙等塑料来说对模具的磨损是很小的,对小型塑件来说,成型零件磨损量对塑件的总误差有一定的影响, 而对于大的塑件来说影响很小。塑件理想的

40、角圆半径应为塑件壁厚的1/3 以上。所以取角圆半径为0.5mm.型腔由于受到熔体的高压作用,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如果型腔侧壁和厚度过下, 则会引起溢料和出现飞边,这样就降低了塑件的精度, 严重时还会影响脱模。因此还要计算侧壁和底板的厚度。模具型腔的壁厚的计算, 应以最大的压力为准。 此塑件是属于小尺寸塑件,侧壁长 L 370 ,所以强度不足是主要原因,因此应以强度计算。型腔侧壁尺寸查表可得S=48mm底板厚度的计算:按强度的条件,最大应力发生在板中,底板厚度为:H (3Pbl l/4B )?(3.12 )=6 H型腔板的高度,经算得6mm满足要求了。3.5 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导向机构是保证

41、动模或上下模合模时,正确定位和导向的零件。 本副模具是采用导柱、导套导向。导向机构它起到的作用有:定位作用、导向作用、承载作用、保持运动平稳的作用。导柱导向通常是由导柱和导套的间隙配合而组成的。导柱分带头导柱和有肩导柱。因为该产品是成批量的生产,导柱经常运动,容易磨损,所以采用导套,这样导套坏了,可以随时更换。小型模具采用带头导柱。3.5.1.导柱的设计技术要求包括:导柱的长度、形状、材料、数量及布置。此副模具把导柱设在动模一侧,这样有利于推杆的运动。导柱固定端与模板之间采用H7/m6,而导柱与导套采用 H7/f7 的间隙配合。导套也分直导套和芾头导套。 其用法与导柱的用法一样。导套的技术要求

42、的技术要求包括:导套的形状、导套的材料、及固定形式及配合精度。导套采用H7/r6 配合镶入模板。导柱结构和尺寸如下图所2X452X2图 3.5导柱示意图取导柱的长度为100mm,导柱的材料选20 钢 , 淬火处理到 5560HRC,导柱的前端做成锥台形,这样是为了导柱顺利进入导套,导柱固定端粗糙度Ra为 1.2 ,导向部分 Ra 为 0.8 该导柱的布置采用阶梯导柱对称分布。3.5.2.导套的设计导套采用直导套,这样简单易制作, 而且也适用。其结构和形状如下图所示:图 3.5.2导套示意图导套的前端倒圆角,是为了让导柱顺利进入导套。材料通常也采用20 钢,热处理,使其硬度达到一定硬度, 以利于

43、耐磨。粗糙度为 Ra 为 0.8 ,固定采 H7/r6 配合镶入模板。3.5.3.斜导柱的设计其材料用 T8A,硬度 HRC55,表面粗糙度 0.8, 它与其固定板之间采用H7/m6配合,斜角取 25。3.6 推出机构的设计使塑件从成型零件上脱出的机构称之为推出机构。本副模具是通过注塑机的合模机构,把力传给推板,然后通过固定板,再通过推杆,最后传给推件板,把塑件推出的。推出零件常分为推件板、推杆、推管、成型推杆等。此副模具所设计的塑件是属于薄壁塑件, 而且在推出时不允许有推出痕迹,所以该模具采用推件板推出,这样有利于保证塑件的精度。 此模具的设计也要满足一般推出机构的设计原则:塑件滞于动模一侧

44、, 这样有利于设计推出机构,以致于使模具结构简单、防止塑件变形、力求良好的塑个外观、结构可靠、脱模时工作可靠,运动平稳,制造方便,更换容易。3.6.1.脱模力的计算由下式:Ft=FbFb=AP(3.13 )Ft =1914020 =382KN其中 Ft 是脱模力, Fb 是塑件对型芯的包紧力, P 为塑件对型芯的单位面积的包紧力。模外冷却取 P 约为 2.4 3.9 107Pa,模冷却约取 0.8 1.2 107Pa, 由此式可以得到,当塑件越大,对型芯的包紧面也越大,因此脱模力也越大,在模脱出所需的脱模力要少于模外脱出的脱模力。但模脱模容易使塑件容易变形,因此该模选用模外脱模。此副模具采用简单推出机构。它需要设计推杆、推件板、推杆固定板、推板等的设计。3.6.2.推杆的设计此模具由于塑件是圆形件, 各处的脱模力是一样的, 为了各处平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