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_第1页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_第2页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_第3页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各“民”其“民”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思南县第九中学 肖泽祥一、教学设想 寡人之于国也是人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是战国中期儒家大师孟子的论说文,文章说理形象、论辩有力,且比较集中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作为儒家思想千年亚圣的孟子,其言辞更多体现了“经世济民”的社会立场,闪烁着圣哲思想的光辉与博大的仁爱精神,本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梁惠王和孟子对“民”的不同认识的比较和剖析中,让学生把握孟子的“经世济民”思想,感受并体会到古圣人那颗炽热的心与照耀夜空的灵魂,从中汲取民族智慧。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背诵课文;2、通过学习此文,了解孟子及其“仁政”思想;(二)过程与

2、方法1、学生通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读懂大意。2、通过比较梁惠王与孟子对“民”的不同认识,把握孟子的“经世济民”思想。(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孟子的“经世济民”思想,能从历史的角度理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2、能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3、培养热爱民族优秀文化的情感。 三、教学流程 (一)预习指导 1.读准下列字音 (1)王好()战 (2)谷不可胜()食也 (3)数()罟()不入洿池 (4)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5)谨庠()序之教 (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熟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基本理解课文的意思。(二)、设置情境,导入新课他,是

3、第一个能够正视权贵的智者,“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他的卓识;他力劝国君“与民同乐”“仁民爱物”“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他不忍看百姓“妻离子散”;他希望明君能够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他深知“地利人和”的至理;他警示国君们要牢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今天,我们通过阅读寡人之于国也,再一次领会一下他的“仁政”主张,“民本”思想,学习借鉴他高明的论辩艺术,品味他气势磅礴、酣畅淋漓的语言风格。(三)、一读课文,辨“民”义(探讨梁惠王与孟子观点分歧的根本所在)。本文标题,好像不是一句完整的话,完整的应该是课文第一句“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你从中读出了怎样的语气?(从语气助词“也”以及句末

4、连续运用的三个虚词“焉”“耳”“矣”中可以读出梁惠王:充满疑问与遗憾;自我满意感)然而梁惠王所做的一切最终如何呢?(“民不加多”) 1理解梁惠王心中的“民”。 讨论一:如果你是当时的“民”,你会依附于梁惠王吗?为什么? 明确:不会。因为:第一,“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意味着人民生活不安定;第二,“王好战”,意味着社会动荡不安;第三,“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意味着社会不解困济贫,人民忧患不安。 讨论二:梁惠王喜欢的“民”一般属于哪一年龄层次?为什么? 明确:梁惠王喜欢的是青壮年,因为他“好战”“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

5、河内,河东凶亦然”这两句话值得我们思考:“河内”闹饥荒,把“民”移到“河东”,为什么还要把一些粮食移到“河内”呢?这说明“河内”还有一部分人需要粮食吃,他们会是哪一部分人呢?“王好战”,梁惠王看中的自然是青壮年,把青壮年移到粮食充足的地方,留在饥荒之地的只可能是老人和孩子。朱熹说:“移民以就食,移粟以给其老稚之不能移者”,由此可以看出,梁惠王心中装的只是适合作战的“民”,他保的也只是适合行军的壮“民”。显然,梁惠王心中“民”的范围是有限的,概念是模糊的,是“小民”“寡民”。2理解孟子心中的“民”。 思考一:孟子心中的“民”与梁惠王心中的“民”的内涵是一样的吗? 明确:不一样,孟子心中的“民”要

6、比梁惠王心中的“民”的范围广、概念清。孟子明确提出“五十者”“七十者”以及“黎民”等概念,具体而明确,在孟子心中,“民”涵盖了所有的老百姓,是“黎民”“全民”,正是因为二者对“民”的理解不一样,才有不同的行为主张。 思考二:孟子言下的“民”对梁惠王有何益处呢? 明确:孟子所言之民,指天下百姓,包括老人、小孩以及青壮年。老人和小孩是青壮年的牵挂,青壮年是老人、小孩的依靠,他们谁也离不开谁,如果需要青壮年服兵役,最起码应该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这样他们才肯在战场上为君王效力,所以,不管从哪个角度看,我们都可以发现孟子的“全民”思想才真正有利于国家的稳固与长治久安。 (四)、二读课文,析“道”理(体会

7、孟子的“经世济民”思想) 探讨一:孟子的哪些构想是你希望看到的? 明确:首先,“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遵循自然规律,保护资源,合理开发,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这是物质生产,它解决了百姓最基本的温饱问题,保证了老百姓的生存权;其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这实际上是要不断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要让百姓也享受到富贵人家所能享受的“帛”和“肉”,这实际上就是身份平等权;第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这是说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8、提高百姓的精神文明水平,这保证了老百姓的受教育权。孟子的这些构想可以让百姓不仅活下去,而且还能活得好,活得有意义,他能让百姓不仅享有生存权,而且享有身份平等权、受教育权,这些都是“民”应该拥有的权利。 探讨二:孟子的“王道”思想是什么?明确:孟子的“王道”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王道之始”与“王道之成”。“王道之始”的标志是“养生丧死无憾”,这意味着活着的人与死去的人都有归属感,“王道之成”的标志是“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这意味着通过社会教育,百姓特别是老人这一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幸福指数增高了。 探讨三:“王道”与“民本”的关系是怎样的?明确:孟子虽然提出了“王道”的思想,

9、但落脚点却是“民本”思想,只不过他是要借助“王道”达到“经世济民”的目的。“王道”的根本目的不在于拥有天下,而是有利于百姓。 (五)、三读课文,品“战喻”(感受孟子的论辩艺术) 品评一:孟子为什么要用“战喻”来讲出自己的政治思想主张? 明确:孟子听了梁惠王的言论,了解到梁惠王的困惑与顾虑,明白了梁惠王的政治目的在于富国强兵,梁惠王尽心于民的目的无外乎增强国家的军事实力,在这一点上,他与其他各国君主是一样的。孟子同时又意识到在当时战乱频繁的时代,每个诸侯国都逃不出争霸角逐的格局,战争是当时君王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孟子自然也不能离开战争这个话题。他拿战争打比方说事,能激发梁惠王的兴趣,这是其一,其

10、二,“战喻”可以直抵问题的实质。 品评二:“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中的“此”指代什么?我们该如何理解这句话?明确:“此”指代的是“五十步笑百步”。当时各个诸侯国都以武力争霸作为强国方针,在这种情况下,一个诸侯王如果只认识到武力争夺这一点,要想战胜邻国基本上是无望的,这就需要谋求新的道路,那就是孟子的“王道”思想,因此要在“民”上下工夫首先应该认识到“民”的丰富内涵,从而形成“民本”思想,在这个基础上,先养民,再教民,从而构筑和谐的社会。 (六)、四读课文,谈“现实”(经典文化的现实意义)话题一:联系现实生活,谈谈哪些事例反映了孟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话题二:孟子的论辩术对我们有什么借鉴意义?(七)、课堂小结读寡人之于国也,我们读到了那颗博大仁爱的心,它闪烁着人性的光芒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