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4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一《登高》最新同步教案30_第1页
语文必修4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一《登高》最新同步教案30_第2页
语文必修4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一《登高》最新同步教案30_第3页
语文必修4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一《登高》最新同步教案30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必修 IV 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一登高最新同步教案登高教案30登高蜀相比较、赏析教案一、导入新课李白和杜甫这两位大家以浪漫主义诗风与现实主义诗风构成了双峰对峙的诗坛奇观。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甫的两首七律。二、鉴赏杜甫登高1导人安史之乱, 是唐由盛转衰的界标, 也是唐文学的转折点。 残酷的战争、 苦难的环境磨练了一批文人,杜甫就是当时为国家、人民的哀乐而歌唱的诗人代表,正因如此,他的作品被称为“诗史”。杜甫生于 712 年,这首诗是他 55 岁时所作,诗人怀才不遇,如今又沿江漂泊,年老多病,生计窘迫。登上高楼,个人悲怆与国家疾苦一齐涌上心头,他写下了这首诗。古人推崇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甚至

2、称它是“旷代之作”。2诵读可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反复诵读。3诵读指导这首诗写于大历二年(767 年)秋,当时诗人住在夔州。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瞿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诗中写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抒发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感情。首联写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秋江景物的特点,读时节奏感要强,注意表现整个画面的气氛。颔联写远望所见,要读得气势开阔,有包容宇宙之意,“无边落木”“不尽长江”二语要一气读出,“木”“江”二字要适当延长,有余韵。颈联上句写长年飘泊之苦,“悲”“常”二字要重读;下句写老病孤愁,“病”“独”二字要重读,以加重悲苦情绪。这一联形象地概括了诗人后半生的生活状况,

3、由沉吟往事说到今日登台之举,基调是沉重的,宜缓缓读出。尾联“艰难苦恨”一语紧承上联,而后以白发增多、酒杯新停轻轻结住全诗,含无限凄凉意于言外,应读得更加缓慢、沉重,让听者仔细体味诗人此刻百感交集的心态。4品味意境鼓励学生发言。教师相机点拨。这首诗情景交融,气象宏伟。杜甫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仍是一片混乱。在这种形势下,他只得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咏怀古迹?其一),在“何日是归年”(绝句 ?其二)的叹息声中苦苦挣扎。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似的时时压在他的心头,他是

4、为了排遣郁闷而抱病登台的。这首诗的前两联勾画出一幅秋肃临天下的动人图景,决非偶然, 它是融合着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感情的。一开始便有悲凉的气氛:“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画面是惨淡的,它映照出诗人心上的凄凉;特别是 “猿啸哀” 和“鸟飞回” 这两个细节, 跟诗人素有的伤时感情联系起来看,简直就是包括诗人在内的千千万万个流离失所者的写照。但诗人的思绪并不停留在这上面,接着又给我们勾画出一幅极其广阔的图景: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有人认为这两句中 “无边”“不尽”二语多余,我们认为,正因有此二语,诗的境界才显得广阔深远;再加上落叶的“萧萧”之声,长江的“滚滚”之势,更使人

5、觉得气象万千,其状物之工,到了出神人化的境地。更为重要的是, 我们从这里还能看出诗人心情激荡不已:叶落意味着一年将尽,会使他引起韶光易逝的感觉;或许,这又加重了他的乡愁,他会这样问自己, 这长年飘泊的生涯何时是了?而长江“不尽” ,亘古如斯,甚至会使他超越时间的限制,联想到历代的一些优秀人物的不幸遭遇,不禁要“怅望千秋一洒泪”(咏怀古迹 ?其二),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这两联,确实已将诗人的“艰难苦恨”包含无遗,用语之精当,气象之宏伟,在所有的登高诗篇中可谓绝唱。颈联将以上两联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感情明朗化,其中“万里”与上联的“无边”对应,“百年”与“不尽”对应,这就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把

6、诗人的忧思表现得既深且广了,更见出构思的精巧。5欣赏格律此诗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明确:此诗八句皆对。 首联不仅上下两句对, 而且句中自对, 如上句 “天”对“风”,“高” 对“急” ;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对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人韵(哀)。颔联、颈联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无边”“不尽”和“万里”“百年”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 6学生朗读,背诵。深人体悟诗作内容与形式上的完美。7点化在意境中,情思由于物化而得到了表现,景物也由于情思的洗礼而获得了生命。要体悟“景中情”和“情中景”的关系。三、学习、鉴

7、赏杜甫蜀相1学生诵读2诵读指导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游武侯祠之后写的,但诗题不作题成都武侯祠而作蜀相,是因为诗的主旨是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时惋惜他的壮志未酬。读时须把握感伤、叹惋的基调。就内容来说,可分两层。前一层写武侯祠,先指出它的所在,用了设问的方式,读时须有明显的自问自答语气;后描述祠中景象,但不是客观描述,从“自”“空二字可以看出祠中的凄凉、冷落气氛诗人的咏叹正是从这一联开始的,所以这两个字必须重读,而且要有感伤的情味。后一层是主旨所在,先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功业,后述惋惜之情。全诗以“长使英雄泪满襟”作结,含无限深意,这里说的“英雄”也包括诗人在内,要读得沉重一些,表现诗人壮志未酬的痛

8、苦心情。3鉴赏“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诗人在看完巍巍殿宇、凛凛塑像之后,越发觉察到满院萋萋碧草,感受到数声呖呖黄鹂。“自”、“空”二字最突出意境。如今草不知为谁而绿,乃自绿,黄鹂不知为谁而鸣,乃空鸣,五百年来像诸葛亮这样鞠躬尽瘁的忠臣再也没有出现过,可那知人善任的国君又在哪里呢?此诗写出了寂寥冷落之境,表达了杜甫对武侯一片崇敬、仰慕的叹惋之情。“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怀抱,唱出了普天下壮志难酬者的心声。杜甫早年曾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自比为舜的大臣稷和契。安史之乱中他去投奔肃宗,不久又被 “移官” 华州,从此郁郁不得志。因此,入蜀后他便怀着

9、崇敬的心情去瞻仰武侯祠,借此抒发自己的怀抱。“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这是写诗人去武侯祠途中的情况,他一边走一边问路,终于看到了一片苍松翠柏,有人告诉他武侯祠就在那里,这自然使他感到欣慰。接着写入祠后所见:“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已经包含着诗人的感叹了,意思是: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 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呢?隔叶的黄鹂叫得那么动听,可有谁听呢?时间已过了五百年,像诸葛亮那样的人再也没有出现过。由此自然转到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上:“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上句看起来是说刘备,其实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下句则是诸葛亮一生功业的最精辟的概括。 然而

10、诸葛亮并没有完成他的事业, 这就不能不使人为他惋惜了。至此,诗人水到渠成地将对诸葛亮的崇敬、 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为千古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一千多年来, 这个名句震撼着千千万万志士仁人的心。 宋朝抗金名将宗泽临终前诵读了这两个诗句,又大呼三声“渡河”,才离开了人世。4布置作业熟读李商隐锦瑟、陆游书愤。比较蜀相与咏怀古迹?其五咏怀古迹(其五)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蜀相的写作时间大约是唐肃宗上元元年(760 年)。六年后即唐代宗大历元年(766 年),杜甫到了夔州(现在重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