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测试_第1页
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测试_第2页
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测试_第3页
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测试_第4页
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测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一下学期地理期中测试第卷(选择题共 60 分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2 分,共 40分)1.历史上第二次生产力大发展,改变了人口再生产类型,具体表现为()A. 人口出生率以较快速度下降B. 人口死亡率以较快速度下降D.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较低的自然增长率【解析】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一般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第二次生产力大发展,使人口死亡率以较快速度下降, 出现以高出生率、 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为特征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即“过渡型” 。【答案】 B2.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A. 影响生育率和死亡率来实现的B. 影响生育政策、文化和宗教等社会环境来实现的D. 影响经济发

2、展水平、婚姻制度等社会环境来实现的【解析】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生育率和死亡率来实现。【答案】 A3.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正确的是()A. 在一定历史阶段内,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B. 在假定条件下,可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绝对量的估计C.在实际中,通常把某一种或几种资源能供养的人口数作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D. 假定条件不同,估计方法不同,但人们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结果大致相同【解析】 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确定性。环境人口容量在一定历史阶段内具有相对的确定性,在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中,假定条件不同, 估计的方法不同,必然得出不同的估计结果。【答案】 C4.我国历史上由“安史

3、之乱”引发的人口迁移()使黄河流域成为人口地区分布的中心使南方人口第一次超过了北方地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地理分布的格局主要是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的A. B.C.D.【解析】据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教授估计,由“安史之乱”引发的人口大迁移,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地理分布的格局, 使南方人口第一次超过了北方地区, 中国人口地区分布的中心首次由黄河流域移到了长江流域。【答案】 B5.下列关于人口增长与环境污染因果关系的正确叙述是()A. 人口增长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B. 人口增长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之一D. 人口增长不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解析】 我们应辩证地看待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人口增

4、长过快可能给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但是决不能说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数量增长。环境污染是由于经济发展过程中,不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人口数量只是其中之一。【答案】 B6.地方病表现为脱发、脱甲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病症,是由于()A. 硒过剩B.硒缺乏C.碘缺乏D.血吸虫寄生【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原生环境因素对人口身体素质的影响。环境中硒缺乏与克山病和大骨节病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环境中硒过剩,却可能产生地方性硒中毒,表现为脱发、脱甲和某些神经系统方面的病症。【答案】 A7.有关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不正确的是()A. 原始社会的人口“流浪”迁移,是由于他们的生存直接受到环境的

5、制约B. 农业社会的人口迁移,主要是由于土地相对不足而形成的D.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大致是相同的【解析】 在人类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不同的。自然环境曾经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正在逐步减弱,社会经济因素成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答案】 D8.近几十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是()A. 非洲、北美洲B. 亚洲、非洲C.欧洲、北美洲D. 欧洲、南美洲【解析】欧洲、北美洲人口增长率很低,整个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甚至为负增长。【答案】 C9.影响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经济因素是()A. 地租高低B.

6、收入多少C.社会知名度D.历史背景【解析】 影响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经济因素是地租高低。收入、社会知名度和宗教民族团体是影响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社会因素。【答案】 A10.对市中心的土地付租能力最高与最低的活动分别是()A. 工业和商业B. 商业和住宅C.住宅和工业D. 工业和住宅【解析】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于商业的影响最大,靠近市中心, 就可接近最大的消费群,商业企业家愿意付很高的租金。【答案】 B11.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内在原因是()A. 城市规划的需要B. 经济活动之间的空间竞争和聚集C.交通条件的发展D. 人口的消费需要【解析】 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各个地块的交通可达性和地价等也各不相

7、同,因此,经济活动之间必然要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就形成了功能区。【答案】 B12.高级住宅区一般位于城市边缘,原因是()A. 那里地价比较便宜B. 城市中心不可以建住宅区C.那里环境比较好D. 那里更靠近工厂等工作区【解析】 住宅区是城市居民休养生息的场所,随着工业化的实现,住宅区出现进一步分化。高收入家庭有能力支持昂贵租金,对居住环境要求比较高。由于近市中心建筑物越显拥挤,人口混杂,交通堵塞,环境恶化,而城市边缘地区工厂、建筑物较少,环境清新,加之现代交通事业的发展,从而不断吸引市内高收入者迁移到此入住,形成高级住宅区。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高级住宅区的特点及形成。【答案】

8、 B13.关于城市合理规划的叙述,正确的是()城市总体布局首先要考虑的是各功能区的合理布置城市工业用地多沿公路、铁路、通航河流等交通便捷的地区布置工业区布置要以减少对生活居住区的污染为前提在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不要设置防护带,以便人们上下班A. B.C.D.【解析】 城市布局形式是城市总体布局时首先要考虑的重大问题。区之间设置卫生防护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居住环境免受直接污染。【答案】 D14.下列城市工业布局中比较合理的是()在工业区与生活居住图 1【解析】重度污染工业应建在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即在东北或西北方向并避开水源上游。【答案】 D15.下列事物,属于物质文化的是()A. 城市雕塑B.

9、开普勒定律C.VCD光盘D.刑法【解析】法律、艺术、宗教、制度、定律是精神文化。【答案】 C16.下列各组文化景观中,完全属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景观的是()A. 公园、农田、博物馆、广场B. 化工厂、养鸡厂、菜园、电站C.纪念碑、古岩画、铁路、学校D. 派出所、医院、农贸市场、招贴画【解析】 在这些文化景观中, 化工厂、 养鸡厂、 菜园、电站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景观;学校、法院、纪念碑、派出所和古岩画等是人类精神活动的景观。【答案】 B17.关于文化扩散及其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A. 文化区是文化扩散的起源地B. 文化扩散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无差异的C.文化扩散的主体是人,根据扩散过程中人的空间

10、移动距离长短,可分为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D. 迁移扩散可分为传染扩散、等级扩散、刺激扩散三种【解析】 文化源地是文化扩散的起源地, 文化扩散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有差异的,散可分三种:传染扩散、等级扩散和刺激扩散。扩展扩【答案】 C18我国某地某校决定聘请外籍教师到学校直接给学生们教授外语,这肯定会大大提高学校的外语教学水平。这种文化扩散属于()A. 迁移扩散B.扩展扩散C.传染扩散D.刺激扩散【解析】外籍教师从国外长距离到我国某学校,以人为载体进行扩散,属迁移扩散。【答案】 A19火把节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节日()A. 蒙古族B.彝族C.苗族D.傣族【解析】火把节是彝族的节日,反映了彝族的民俗文化。

11、【答案】 B20世界主要的文化起源地有()A. 中东、拉丁美洲和东南亚B. 欧洲、澳大利亚和北美D. 中国、印度、埃及、墨西哥和秘鲁【解析】四大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化,成为世界主要的文化起源地。【答案】 C二、 双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21在发展中国家中,人口再生产已进入或正进入“现代型”的国家有 A. 古巴 B.尼日利亚 C.新加坡(D.埃及)【解析】 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再生产已进入或正要进入新加坡等国,拉丁美洲的古巴、乌拉圭等国。【答案】 AC“现代型”,例如亚洲的韩国、22为了解决我国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现实矛盾,逐步走上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轨道,我们必须坚定

12、不移地执行的基本国策有()A. 土地利用政策B. 森林保护政策C.计划生育政策D. 环境保护政策【解析】 我们必须正视我国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现实矛盾,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这两项基本国策,只有这样,才能逐步走上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轨道。【答案】 CD23下列人口迁移,主要属于自发性迁移的是()A.20 世纪末,卢旺达居民大批迁往邻国B. 古代中国人口分布首次由黄河流域迁往长江流域D.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出留学、经商人员明显增加【解析】本题A 、 B 两项是由于战乱这一政治因素引起的人口迁移。【答案】 CD24关于城市功能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 商业区的面积较小B. 住宅区内也

13、会有商店或工厂C.低级住宅区总是远离市中心D. 同类经济活动因彼此竞争而分离【解析】 各种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界线,每种功能区以某种功能为主,可能兼有其他功能。各项经济活动之间发生的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形成了功能区。【答案】 AB25某国的人口年龄构成呈“金字塔”型,该国可能面对的困难是()A. 人口老化B.文盲率高C.生活水准低D.劳动力不足【解析】“金字塔”型人口年龄结构,下宽上窄,表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而老年人口比重小,是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都高的结果。【答案】 BC26在云南西双版纳林海中的傣家村落中,建筑形式是当地 “高脚”式竹楼,这表明()A. 竹楼这种文化事

14、物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小B. 竹楼的材料和结构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D. 竹楼反映了早期社会制度【解析】傣家人以当地盛产的竹子作为建筑材料,并采用“高脚”式的建筑形式,有利于散热通风。这些都反映了自然环境的影响大,并记录了建筑技术水平。【答案】 BC27下列事物中,属于文化景观的是()A. 高山流水B.行云飞瀑C.园林建筑D.书画题记【解析】高山流水、 行云飞瀑是自然界原有的自然景观,而人文景观是人类活动的产物。【答案】 CD28工业区在城市中的区位从总体上看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A. 不断向城市中心地靠拢B. 不断向工业区自己的核心靠拢C.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D. 趋向于沿交通干线分布【解析】 工业区

15、为降低成本,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为交通运输的便利,工业区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答案】 CD29下列文化景观中,顺应了自然发展规律的是()A.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旱地农业景观B. 横断山区的梯田农业景观D. 青藏高原上的“谷地”农业景观【解析】长江中下游干旱地区耕地类型是水田,横断山区坡度太陡,不能发展梯田,应发展林业。【答案】 CD3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唐僧取经,传播佛教是等级扩散B. 外语培训班教授外语是传染扩散,属于扩展扩散的一种形式C.文化现象由许多文化系统构成D. 文成公主入藏教会藏族人农耕技术, 加强了汉藏间文化联系, 这种现象属于迁移扩散【解

16、析】文化扩散有多种形式。 依据文化扩散过程中的主体“人” 的空间移动距离的长短划分为: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答案】 BD第卷 (综合题共 40 分 )三、综合题 (40 分 )31.读“ xx 年到 xx 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的变动图”(图 2)回答:图2(1)xx 年流动人口数量是xx 年的 _倍。(2)建国初到xx 年我国人口迁移的数量较少,原因是什么?(3)1954 年xx 年人口迁移和流动的主要方向是从_ ,二是从特点为 _ 。_,迁移(4)有人将这一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喻为“孔雀东南飞”,请解释这种现象的成因。【解析】 本题通过 “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变动”柱状图来分析中国人口迁移在不同时期

17、的状况及原因。【答案】 (1)4(2)实行计划生育和严格的户籍管理,政策上不允许农村居民进入城市。(3)从农村到城市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自发性的流动人口大量增加(4) 这种人口向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大量迁移,是因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首先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政策的倾斜, 使沿海地区经济飞速发展, 为内地人口的大量迁入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收入, 从而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可见,人口向东南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和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32 (9 分) 读以图 3 和材料,回答问题。图 3四合院是我国华北地区一种传统的住宅建筑形式。 主要分布在河北、 北京、山东

18、、山西、陕西等华北各地。其中以北京最为典型。四合院是四面有房屋、中间有院子的一种住宅结构。其规模有大有小,小型四合院只有一进院子, 大者有二三进和东西跨院,有的还有后花园。四合院由围墙封闭成矩形,房屋建筑按南北轴线对称排列。 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上, 门朝南开; 有的大门前后有影壁,进门左转进入前院,院子南侧为倒座, 旧时为佣人的住处。经垂花门进入中心庭院,分布在中轴线上坐北朝南的为正房,也叫上房,为主人起居室和卧室, 一般为一明一暗。 正房的前方左右两侧为厢房,也叫下房、配房,一般用作书房、餐室或幼辈住房。正房与厢房之间有回廊相连。(1) 文化景观是 _ 的指示物。四合院的住宅结构形式反映出华

19、北地区冬季气候_且多 _,这种结构可以 _;南窗较大, 是为冬季进入较多的_。(2)文化景观也是_的一面镜子。四合院_、 _的配制,反映出中国古代长幼、尊卑间地位的差异。(3) 今天的北京四合院除具备居住功能外,还将其开辟为旅游点,因此又具有了_功能。【解析】 文化景观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因此据北方四合院的住宅结构可以推测当地的自然环境状况。文化景观作为人类的创造物,也是人文社会环境的一面镜子。【答案】 (1) 自然环境寒冷大风御寒阳光(2)人文社会环境上房下房 (或厢房、配房)(3)旅游 (或旅游观赏 )33 (7 分) 读“上海浦东新区规划示意图”(图 4),回答问题:图 4外高桥高桥综

20、合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北蔡张江综合区周家渡六里综合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1)在图中用“”画出上海现代化中心商务区的大体范围。(2)上海现代化中心商务区是由_地区和 _地区两部分组成的。(3)为什么说上海现代化中心商务区的发展体现了在继承历史基础之上的创新?【解析】 本题考查了历史因素对上海城市功能区中心商务区形成的影响,上海市中心商务区的发展体现了在继承历史基础之上的创新。并要求学生明确上海现代化的中心商务区的空间位置。【答案】 (1) 画在浦西外滩和浦东陆家嘴的位置上。(2) 浦西外滩浦东陆家嘴(3) 利用历史上外滩老商务区的基础,在选址上考虑了陆家嘴与外滩毗邻,一方面改造浦西为外滩商务区, 一方面沟通陆家嘴与外滩的便捷联系,使外滩与陆家嘴联结起业,成为上海现代化的中心商务区。34 (6 分) 某城市四企业的分布情况如图5 所示。假定该布局合理,那么:图5(1)能否判断四企业对环境污染的程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