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口腔解剖生理学考试大纲 (一)牙的组成、分类及功能 1. 牙的组成从外部观察,牙体由三部分组成: (1)牙冠:有解剖牙冠和临床牙冠之分。解剖牙冠指牙体外层由牙釉质覆盖的部分,也是 发挥咀嚼功能的主要部分。临床牙冠为牙体暴露于口腔的部分,牙冠与牙根以龈缘为界。 (2)牙根:有解剖牙根和临床牙根之分。解剖牙根指牙体外层由牙骨质覆盖的部分,也是 牙体的支持部分。临床牙根为牙体在口腔内不能看见的部分,以龈缘为界。 (3)牙颈(颈线、颈缘、颈曲线):指解剖牙冠与牙根交界处的弧形曲线。 2. 牙的分类 (1)根据牙的形态和功能分类 1)切牙:邻面观牙冠呈楔形,颈部厚而切缘薄,切割 食物。 2)尖牙:牙冠较
2、厚,在切缘上有一长大牙尖,功能是穿刺、撕裂 食物。 3)前磨牙:牙冠呈立方体,面一般有两个牙尖,主要是协助尖牙和磨牙行使功能。牙根为 单根或双根。 4)磨牙 :牙冠大,面大,有 4?5 个牙尖,结构比较复杂,功能是 捣碎、磨细 食物。牙根 一般 2?3 个根 (二)牙的萌出及牙位记录方法 1. 牙的萌出 (1)牙萌出的生理特点 1)时间与顺序: 2)左右对称萌出: 3)下颌早于上颌:。 (2)最早、最晚萌出的乳恒牙 1)最早萌出的乳牙:下颌乳中切牙。 2)最晚萌出的乳牙:上颌第二乳磨牙。 3)最早萌出的恒牙:下颌第一磨牙。 4)最晚萌出的恒牙:上颌第三磨牙 (3)牙萌出的顺序 1)乳牙萌出顺序
3、:乳中切牙、乳侧切牙、第一乳磨牙、乳尖牙、第二乳磨牙。 2)恒牙萌出顺序:上颌多为:第一磨牙、中切牙、侧切牙、第一前磨牙、尖牙、第二前磨 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下颌多为:第一磨牙、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 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 上述为乳恒牙正常萌出的大致顺序,不同个体可能有差异。 三、牙体外形及生理意义 (一)恒牙外形 1. 上颌中切牙 是切牙中体积最大的。 (1)唇面:在切缘 l 3 处可见两条浅的纵行发育沟。新萌出时切缘可见3 个切缘结节。 外形高点在颈 l 3 处。 (2)舌面 t :外形高点在颈 l 3 处。 ( 3)近中面:接触区在切 13 靠近切角。 (4)
4、远中面:接触区在切 l 3 离切角稍远。 (6)牙根:近颈部的横断面呈圆三角形,根尖较直或略偏远中 2. 上颌尖牙 (maxillary canine) 牙根最长的牙。 (1)唇面:似圆五边形。近、远中斜缘在牙尖顶处的交角约呈直角。唇轴嵴明显,由尖牙 的顶端伸延至颈 l 3处,将唇面分为两个斜面。唇轴嵴两侧各有一条发育沟。外形高点在中i 3与 颈 l 3 交界处。 ( 2)舌面:较唇面稍小,远中边缘嵴比近中边缘嵴短而突,颈缘较小。远中牙尖嵴比近中 牙尖嵴略长,舌隆突显着。舌轴嵴明显,将舌窝分成近中舌窝和远中舌窝。 (3)邻面:似三角形。 (4)牙尖:近中牙尖嵴短,远中牙尖嵴长,牙尖顶偏近中。
5、(5)牙根:根尖略向远中弯曲。根长约为冠长的两倍。 3. 上颌第一前磨牙 (maxillart first premolar)(双尖牙) 是前磨牙中体积最大的 ,整个牙冠呈立方 形。 (1)颊面:颊尖略偏远中。颊轴嵴两侧可见发育沟各一条,外形高点在颊颈嵴处。 (2)舌面:小于颊面,似卵圆形,光滑而圆突。舌尖较颊尖短小,偏近中。外形高点在舌 面中 13 处。 (3)邻面:呈四边形,颈部最宽。近中面近颈部凹陷,有近中沟。远中面较突,颈部平 坦。近远中接触区均靠缘偏颊侧。 (4)面:外形似六边形。颊缘宽于舌缘,远中边缘嵴长于近中边缘嵴。有颊、舌两尖,颊 尖长大、舌尖较短小。中央凹陷成窝,称为中央窝。
6、窝底有近远中走向中央沟,止于近、远中点隙; 再分出近、远中沟,近中沟越过近中缘至近中面,远中沟止于远中边缘嵴。 (5)牙根:扁根,多在牙根中部或根尖13 处分叉为颊舌两根。颊根较长,舌根较短, 根尖偏远中。颈缘下至根分叉处有沟状凹陷,远中面的沟较近中面的深。 4. 上颌第一磨牙 (maxillary first molar) 6 岁左右即萌出,故称为六龄牙,是上颌牙中体积最大 的。 (1)颊面:略呈梯形,缘长于颈缘。有两个颊尖,近中颊尖略宽于远中颊尖,两尖之间有 颊沟通过,颊沟的末端形成点隙。外形高点在颈1 3 处。 (2)舌面:大小与颊面相近或稍小,外形高点在舌面的中13 处。有两个舌尖,近
7、中舌 尖宽于远中舌尖。远中舌沟由两舌尖之间延续到舌面的12 处。近中舌尖的舌侧有时可见第五牙尖。 (3)邻面:约为四边形,颊舌厚度大于颈高度。外形高点在l 3 处。近中接触区靠缘偏 颊侧。远中面不如近中面规则,稍小,远中接触区靠缘中1 3 处。 (4)面:呈斜方形,近中颊角与远中舌角为锐角。有四个牙尖:近中颊尖、远中颊尖、近 中舌尖和远中舌尖。颊侧牙尖锐利,舌侧牙尖较钝。近中颊尖略大于远中颊尖;近中舌尖最大,是上 颌磨牙的主要功能尖;远中舌尖最小。面中央凹陷成窝。远中颊尖三角嵴与近中舌尖三角嵴在面中央 相连,形成斜嵴。斜嵴为上颌第一磨牙的解剖特征。由斜嵴将窝分为近、远中窝,近中窝较大,又称 中
8、央窝。有三条发育沟:颊沟、近中沟和远中舌沟。远中舌沟一端至远中边缘嵴内,另一端经两舌尖 之间越过舌袷边缘嵴至舌面。 (5)牙根:由三根组成:近中颊根、远中颊根和舌根。两颊根间分叉度较小,颊根与舌根 间分叉度较大,远中颊根短小,舌根最大。 5. 下颌第一磨牙 (mandibular first molar) 与上颌第一磨牙一样,称为六龄牙,是下颌牙中体积 最大的。 (1)颊面:约呈梯形,近远中径大于颈径。缘长于颈缘,近中缘直,远中缘突。缘可见三 个牙尖,即近中颊尖、远中颊尖和远中尖。有颊沟和远中颊沟通过牙尖之间,颊沟的末端形成点隙。 外形高点在颈 1 3。 (2)舌面:呈梯形,小于颊面且稍圆突。
9、缘可见近中舌尖和远中舌尖,有舌沟从两舌尖之 间越过。外形高点在中 13 处。 (3)邻面:约呈四边形,近中面的颊颈角及舌角为锐角;近、远中面的接触区均在近缘偏 颊侧。 (4)面:略呈长方形,近远中径大于颊舌径,颊缘长于舌缘;近中缘较直,远中缘短而 突。可见五个牙尖:近中颊尖、远中颊尖、远中尖、近中舌尖和远中舌尖,远中尖最小。颊侧牙尖短 而网,舌侧牙尖长而锐。可见中央窝和近中窝。有三个点隙:中央点隙、近中点隙和远中点隙。有五 条发育沟:颊沟、远中颊沟、舌沟、近中沟和远中沟。 (5)牙根:为扁而厚的双根,根干短。牙根未分叉的部分称根干或根柱。近中根比远中根 稍大,根尖弯向远中。远中根有时又分为颊、
10、舌两根,此型约占22%。 6. 上颌侧切牙 (maxillary lateral incisor) :外形基本与上颌中切牙相似,特点是体积稍小,形 态窄而长。与上颌中切牙形态的主要区别: 1)唇面窄小而圆突,近中切角为锐角,远中切角呈圆弧形,发育沟不如上颌中切牙明显。 2)舌面的边缘嵴比中切牙明显,舌窝窄而深,有时有沟越过舌隆突的远中并延续到根面。 3)邻面的近、远中接触区均在切 1 3,比中切牙距切角远。 4)牙根细而稍长,根长大于冠长,牙根近颈部的横断面呈卵圆形。 7. 下颌中切牙 (mandibular central incisor) :是全口牙中体积最小的,牙冠宽度约为上颌中切牙的
11、23。 1)唇面近中缘与远中缘基本对称,近中切角与远中切角大体相等,离体后难以区分左右。 2)舌窝及暗不明显。 3)近、远中面的接触区均靠近切角,两面了角形大小相等。 4)牙根近颈部的横断面呈葫芦形。根远中面的长形凹陷比近中面略深,可作左右鉴别。 8. 下颌侧切牙( mandibular lateral incisor ):与下颌中切牙形态相似,其特点为: 1)牙冠比中切牙稍宽,切缘略向远中倾斜,近中切角锐,远中切角圆钝。 2)近中邻面平大,接触区近切角,远中邻面小而突,接触区稍离切角。 3)牙根形扁,较下颌中切才稍长,根尖偏远中。 9. 下颌尖牙 (mandibular canine) :与
12、上颌尖牙相比,有以下特点: 1)下颌尖牙比上颌尖牙窄而薄,牙体显得细长。 2)唇面近中缘长,基本与牙体长轴平行;近中牙尖嵴约占唇面宽度的1 3,远中牙尖嵴 约占 2 3。两牙尖嵴的交角大于 90;发育沟不如上颌尖牙明显。 3)舌轴嵴边缘嵴及窝沟均不如上颌尖牙明显。 4)唇面观察,下颌尖牙冠与根的近中缘呈直线相延续;邻面观察,冠与根的唇缘呈弧形相 连。 5)下颌尖牙牙根细长,颈横剖面成扁圆形。 10. 上颌第二前磨牙 (maxillary second premolar) :与上颌第一前磨牙比较,有以下特点: 1)颊面颈部比上颌第一前磨牙者宽,颊尖圆钝,发育沟不明显,颊轴嵴圆钝。 2)面颊缘宽度
13、与舌缘相近,颊、舌两尖均偏向近中,两尖大小相似。近中,面无近中沟。 中央窝浅,中央沟短,近远中两点隙相距较近。 3)上颌第二前磨牙牙根多为扁形单根,根尖钝而弯,多不分叉。 11. 下颌第一前磨牙 (mandibular first premolar):是前磨牙中体积最小的。与上颌前磨牙比较,有 以下特点: 1)颈部明显缩小,颊颈嵴突起明显,外形高点位于颈l 3 处。 2)舌面短小,仅及颊面的 l 2。 3)近、远中面接触区均靠缘偏颊侧。 4)面呈卵圆形,颊尖长大而舌尖很小,两尖均偏向近中。颊尖三角嵴与舌尖三角嵴相连成 横嵴,将面分为较小的近中窝和较大的远中窝。 5)牙根为扁形绌长单根,根尖略偏
14、远中。 12. 下颌第二前磨牙 (mandibular second premolar) :牙冠呈方圆形,其长度、宽度和厚度儿乎相 等。分为二尖型和三尖型。 1)颊面颈部较宽,颊轴嵴较圆。 2)舌面与颊面大小相等。二尖型者可见一个舌尖。三尖型者可见两个舌尖,近中舌尖大, 远中舌尖小,两尖之间有舌沟,舌面较颊面大。 3)近远中接触区均靠近缘偏颊侧。 4)颊尖与舌尖高度相近,面发育沟大致有三种形态:H型、U型、Y型。二尖型的发育沟 多为H型和U型,三尖型多为 Y型。 12. 上颌第二磨牙 (maxillary second molar) :体积稍小于第一磨牙。 1)近远中宽度较窄,远中颊尖明显减小
15、,近中颊轴嵴比远中颊轴嵴突出。 2)远中舌尖更小,近中舌尖占舌面的大部分,极少有第五牙尖。 3)近中面大于远中面。 4)面斜嵴不如第一磨牙明显。 5)牙根数与第一磨牙相同,但三个牙根分叉度较小,且向远中偏斜。少数牙根愈合成两 根。 13. 下颌第二磨牙 (mandibular second molar) 。 1)面呈方圆形,有四个牙尖和四条发育沟,使整个咬合而看上去呈“田”字形,无远中 尖。少数五尖形与下颌第一磨牙相似。 2)两根皆偏远中,根分叉度小于下颌第一磨牙。少数可分为三根。 14. 第三磨牙 third molar :上下颌第三磨牙的形态、体积和位置均可能发生变异。其共同特点为:面 副
16、沟多,牙尖、边缘嵴不明显。牙根常融合为单根,但临床也可见有牙根数目和形态变异很大者。 1、上颌切牙与下颌切牙区别: (1)上颌切牙的牙冠宽大,唇面发育沟明显;下颌切牙的牙冠窄小,发育沟 不明显 ( 2) 上颌切牙的舌面边缘嵴明显,舌窝较深;下颌切牙的舌面无明显边缘嵴, 舌窝较浅 ( 3) 侧面观,上颌切牙的切嵴在牙体长轴的唇侧;下颌切牙的切嵴靠近牙体 长轴 ( 4) 上颌切牙牙根粗壮而直;下颌切牙牙根窄而扁,近远中面凹陷呈沟状 2、上颌尖牙与下颌尖牙的区别 ( 1) 上颌尖牙体积大,牙冠宽大;下颌尖牙体积较小,牙冠窄小 ( 2) 上颌尖牙唇颈嵴、唇轴嵴、舌轴嵴和舌面隆突较明显;下颌尖牙则不很
17、明显,舌窝较浅 ( 3) 上颌尖牙近中缘自切缘向近中展开;下颌尖牙近中缘与牙根近中缘相连 呈直线 ( 4) 上颌尖牙近远中斜缘相交近似直角;下颌尖牙成钝角 ( 5) 上颌尖牙牙尖顶偏向近中;下颌明显偏向近中 ( 6) 上颌尖牙牙冠、根的唇缘相连不成弧线;下颌相连成弧线 ( 7) 上颌尖牙牙根粗长,颈横切面呈卵圆三角形;下颌尖牙牙根细长,颈横 切面呈扁圆形 3、上颌前磨牙与下颌前磨牙的区别 ( 1) 上颌前磨牙的牙冠较直,略偏牙体长轴的颊侧;下颌前磨牙的牙冠向舌 侧倾斜。 ( 2) 上颌前磨牙的牙冠颊舌径大于近远中径,牙冠狭长;下颌前磨牙的牙冠, 颊舌径与近远中径相近,牙冠方圆。 4、上颌磨牙与
18、下颌磨牙的区别 ( 1) 上颌磨牙的牙冠牙合面呈斜方形,颊舌径大于近远中径;下颌磨牙的牙 冠牙合面呈长方形,近远中径大于颊舌径。 ( 2) 上颌磨牙的牙冠较直;下颌磨牙倾向舌侧。 ( 3) 上颌磨牙的颊尖锐而舌尖钝;下颌磨牙的舌尖锐而颊尖钝。 ( 4) 上颌磨牙多为三根;下颌磨牙多为双根。 (二)乳牙外形 乳牙的解剖形态与恒牙相似,但也有其特点。 1. 乳牙外形的特点 (1)体积小,牙冠短小,乳白色。 (2)颈嵴突出,冠根分明。 (3)上颌乳尖牙的牙尖偏远中,与恒尖牙相反。 (4)下颌乳前牙舌面边缘嵴与颈嵴都比恒前牙明显。 (5)下颌第一乳磨牙牙冠形态不同于任何恒牙。 (6)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近
19、中颊尖、远中颊尖及远中尖的大小基本相等。 (7)乳磨牙根干短,根分叉大。 2. 乳前牙 乳前牙包括上下颌乳中切牙、乳侧切牙、乳尖牙,各牙都与同名恒牙相似,其特点如下: (1)乳牙色白,牙冠短小。颈嵴突出,牙根明显缩小,冠根分明,宽冠窄根是乳前牙的特 点。 (2)上颌乳中切牙牙冠短而宽,似铲形,发育沟不明显。舌面隆突、舌窝明显。单根扁而 宽,根尖向唇侧弯曲,根长约为冠长的2 倍。宽冠宽根是该牙的解剖标志。 (3)上颌乳尖牙唇面牙尖长大,约占牙冠长度一半,近中牙尖嵴长于远中牙尖嵴,牙尖偏 远中,与恒尖牙相反。单根细长,根尖偏远中并向唇侧弯曲。 (4)下颌乳切牙牙冠长度稍大于宽度,不像恒切牙呈窄长。
20、其舌面边缘嵴与舌窝明显,从 邻面观察其唇颈嵴、舌面隆突都较恒牙者显着。牙根细长,约为冠长 2 倍。 乳切牙 上颌乳中切牙 : 牙冠:近远中径大于切颈径,牙冠宽短。近中切角近似直角。牙冠颈部 很厚,冠根分明。 牙根:单根,宽扁,根长约为冠长的二倍。宽冠宽根是该牙重要解剖标志。 上颌乳侧切牙 牙冠:外形与上颌乳中切牙相似,但较小且短窄。近远中径小于切颈径 。近中切角为圆角,远中切角呈圆弧形。舌窝浅。 牙根:单根,较窄而略厚,根尖偏向唇侧,略为斜向远中。 下颌乳中切牙 牙冠:切嵴较直,近、远中缘对称,近、远中切角较锐。切缘较薄。 牙根:单根,较细长,根长约为冠长的二倍。牙根较直,根尖部偏向唇 侧。
21、下颌乳侧切牙 牙冠:唇面的近中缘长,近中切角为一小圆角,远中切角为一圆钝角。 牙根:单根,长度比下颌乳中切牙稍长,牙根自唇面向舌侧缩窄,根尖 微向唇侧,略微斜向远中。 乳尖牙 上颌乳尖牙 牙冠:唇面牙尖长大,约为牙冠一半,牙尖偏远中,近中斜缘长于远中 斜缘。唇轴嵴很突,颈嵴最突,颈缘弧度很小,几乎平直。 牙根:单根,细长较直,根尖偏远中并弯向唇侧。 下颌乳尖牙 牙冠:与上颌相似,牙冠较短而窄。牙尖偏近中。颈缘平直,近中缘长 直,远中缘较短圆突。 牙根:单根,较上颌乳尖牙的牙根稍窄。 3. 第一乳磨牙 (1)上颌第一乳磨牙 1)牙冠:颊面的宽度大丁长度。近中缘 1 对 2; 3/3, 6/6 位
22、置关系( 2)唇颊舌向 :覆合 (over bite ):ico 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的垂直距离 (2-4mm); 覆盖 (over jet )ico 时上颌牙 盖过下颌牙的水平距离。(2-4mm)前牙:对刃合,深覆合,深覆盖,反合,开合;后牙:反合,锁合,反锁合。 (3) 垂直向: 正常 ico 标志 (ico 的正常标志 ): 上下牙列中线对正,正对上唇系带。1对 2,出上颌 最后一个磨牙和下颌中切牙外其他牙齿都对两个。尖牙关系正常,第一磨牙关系为中性关系,前后牙 覆合覆盖关系正常。 (4)Angle 错合分类: 安 I :上下颌第一磨牙中性,其余牙有异常表现。安 II : 安 II1 :
23、双侧第 一磨牙为远中合 , 上颌切牙唇向倾斜。 安 II2 :双侧第一磨牙为远中合,上颌切牙舌向倾斜 ; 安 II 亚类:一侧第一磨牙远中合,另一侧中性合。安 III :上下颌第一磨牙为近中合关系,即 上颌第一磨牙的近颊尖位于下颌第一磨牙颊面沟半个牙宽。下压裂相对于上呀刘偏近中,常伴 有下颌前伸。安 III 亚类:一侧第一磨牙近中合,另一侧中性合。 (一)建合的动力平衡 1)、前后向动力平衡 : 向前力 - 升颌肌 , 舌肌, 机制 - 下颌后下向前上运动 , 牙长轴近中倾斜; 向后力 - 唇 , 颊肌。 2)、内外动力平衡 : 颊 舌肌 3)、 上下动力平衡 : 咬合接触关系。 (二)不同发
24、育阶段合特征 1) 、乳牙期:4岁前:齐平末端,覆合深,牙直,无合曲线;4-6岁:灵长类间隙,磨耗,下E近中 于上 E, 覆合变浅。 2)替牙期 :6-12 岁,暂时性错合 : 上唇系带附丽低,上中切牙间隙,上切牙牙冠偏远中, 6/6 暂 时远中合,暂时性拥挤,暂时性深覆合 3) 恒牙期:7/7 于 12-14 岁萌出 , 建合。错合矫治的适龄期 5、面部标志与面部协调关系 2)、参考线与参考平面: (1)鼻翼耳屏线 : 鼻翼中点 - 耳屏中点连线,与合平面平行 , 与眶耳平面成 15度。 (2)眶耳平面 : :双侧眶下缘最低点 - 外耳道上缘,人端坐,头直立时该面与地平面平行。 3)、面部协
25、调关系: (面部三等分:发际,眉间,鼻底,颏下); 鼻底-颏底=外眦-口角。 唇齿关系:下颌位于姿势位时,上颌切牙缘在上唇下缘下约1mm下颌前牙与下唇上缘平齐。唇丰满 适度,能自然闭合,口角对上颌尖牙远中或第一前磨牙近中。 牙型 , 弓型与面型关系:通常相互协调。 balkwill 角:髁突中心至下颌中切牙近中邻接点连线与合平面交角。 bonwill 三角:下颌骨双侧髁突中心与下颌中切牙近中切角接触点相连恰好构成等边三角形。 mo nson球面:以眉间为中心,10。16cm为半径做球面,下颌牙合面与其吻合,上颌牙补偿曲线也是 其一部分。 三、颌位 颌位即下颌骨相对于上颌骨 i 的关系。 1、
26、牙尖交错位:牙尖交错合时下颌骨相对于上颌骨的位置,又称牙位。正常标志:TMJ 颞下颌关节 : 髁突位于下颌窝中央 ;咬合关系 : 垂直高度 , 广泛紧密接触;咀嚼肌 : 对称有力收缩。 icp 特点: 以 ICO 为依存而存在 , 而变化 , 而丧失。 icp 意义: 主要功能位 ; 基准位 。 2、后退接触位:从牙尖交错位开始,下颌还可以后下移动少许,此时后牙牙尖斜面部分接触,前牙不 接触。 rcp 形成机制: 关节窝软组织缓冲, TMJ 韧带可让性和限制性 ( 韧带位),肌肉收缩。 rcp 意 义:重复性好,修复建合时参考;吞咽,咀嚼硬物时功能位,TMJDS寸RCP比例增高。 3、下颌姿势
27、位 : 当人直立或者端坐,两眼平视前方,不咀嚼,不吞咽不说话,下颌处于休息时,上下 牙不接触下颌的位置。mpp特点:息止合间隙1-3mm,相对稳定。垂直距离:下颌姿势位时鼻底到颏 下点的距离。mmp形成机制: 下颌重量-升颌肌牵张反射-颞、嚼、翼外肌上头收缩-平衡;牙周、 关节囊本体感受器反馈,软组织的弹性和粘滞性。mmp意义:生理性休息,保持合间隙,牙、TMJ不 受力,避免非咀嚼磨耗;相对稳定,建合时参考。 4、 三个基本合位的关系 : RCP -水平关系,长正中 1mm - ICP- 垂直关系, 1-3mm- MPP 长正中( long centric ):从牙尖交错位向后退,或从 rcp
28、 向前伸对称活动中下颌相对上颌始终处于 正中。 5、前伸合颌位: 特点 : 合接触同时向前运动,过程中所有颌位。可重复的前伸合颌位主要包括对 刃颌位和最大前伸颌位。 6、侧合颌位: 特点: 一侧合接触 ( 工作侧 ), 另侧为非工作侧;向同侧运动。 1)尖对尖颌位 : 当下颌向一侧运动,达到该侧上下同名牙尖相对的位置(颊尖对颊尖)时。是重要功 能颌位。非工作侧无合接触 ( 无侧向合干扰 ) 2)尖牙保护合 (canine pretected occlusion): 工作侧尖牙接触 , 后牙不接触,青壮年, 3)组牙功能合 (group functional occlusion):尖牙后牙都接触
29、。年龄 , 磨耗 7、正常合:对咀嚼系统功能无妨害,并能刺进良好生理功能发挥的一种咬合。能达到各部之间生理上 协调。 第五章、颞下颌关节 颞下颌关节 TMJ( tmporomandibular joint ): 人体中最复杂的关节,它行使着复杂的生理功能。复 合关节:盘颞关节 +盘颌关节。附属结构:韧带和肌肉。功能:咀嚼、吞咽、说话、表达感情等 一、颞下颌关节组成:(颞骨关节面:关节窝,关节结节),下颌骨髁状突,关节盘, 关节囊, 关 节韧带 (一)、 颞骨关节面 1、关节窝 : 形似三角,前为关节结节,外为颧弓后部,内后为鼓鳞裂、岩鳞裂。关节窝顶部与颅中 窝之间仅薄骨板相隔。关节窝的颅腔面有
30、脑膜中动脉,关节窝顶部外伤或手术造成的创伤可导致 该动脉破裂。 2、下颌窝:关节窝及后方空间。它比髁状突大,这使髁状突无论在向前或侧方运动时都非常灵活, 能在较大的窝内作回旋运动。这种回旋运动对咀嚼运动有重要意义。 3、关节结节:前斜面:颞下窝的延长,斜度较小,最大张口时髁状突和关节盘可滑过结节的嵴顶, 如前斜面斜度过大,可使髁状突后退发生困难。 后斜面:功能区,是关节的负重区 (二)、 下颌骨髁突 condylar process: 髁突头:呈椭圆形,内外径长,前后径短。 侧面观:横嵴:前斜面为功能面,是关节的负重区。 后面观:内极和外极 , 内侧斜面,与侧方运动非工作侧有关 , 外侧斜面,
31、与侧方运动的工作侧有关。 髁状突前斜面和关节结节的后斜面构成一对功能区。关节结节在婴儿出生时是平的,婴儿时期下颌的 吮吸动作是单纯的前后滑动运动。随着牙的萌出和咀嚼功能的发展,关节结节高度逐渐增加。 关节 结节的发育约在 12 岁基本完成。 (三)、关 节 盘 1、位于关节窝和髁状突之间,不能自行修复的纤维性结缔组织,内外径大于前后径。从前向后分前伸 部、前带、中间带、后带、双板区。 (1)前伸部:有颞前附着和下颌前附着,有血管、神经 (2)前带:较厚,由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组成。有小动脉,毛细血管和神经,表面有滑膜覆盖 ( 3) 中间带:最薄,介于关节结节后斜面和髁状突前斜面之间。由胶原纤维和
32、弹力纤维组成。无血 管和神经。负重区,易穿孔。 (4)后带:最厚,介于髁状突横嵴和关节窝顶之间。无血管和神经,后带的后缘位于髁状突横嵴的上 方,这一点在关节盘和髁状突二者精细解剖结构上较为重要。 ( 5) 双板区:分上板和下板,上板止于鳞鼓裂,为颞后附着;下板止于髁状突后斜面的后端,为下 颌后附着,由胶原纤维和粗大的弹力纤维组成。血管神经丰富,易穿孔。 2、关节盘的附着: 颞前附着,下颌前附着,颞后附着,下颌后附着,翼外肌上头肌腱附着,关节盘 周缘的关节囊附着,关节盘的髁突内侧韧带附着,关节盘的髁突外侧韧带附着。 3、关节盘的功能: 上下关节面吻合:滑动关节,铰链关节。改变关节运动的轴向,吸收
33、拉力和压 力,保持关节盘与髁突的平衡,营养、润滑、感觉。 (四)、 关节囊和关节间隙 1、关节囊的境界:上前:关节结节前斜面;上后:鼓鳞裂和岩鳞裂;内外侧:关节窝边缘;下:髁 突颈部;中央:连于关节盘周缘。 2、关节囊层次:纤维层,滑膜层:润滑、营养 3、关节腔:上腔:盘颞滑动关节;下腔:盘颌铰链关节 (五)、 关 节 韧 带 关节韧带的功能:悬吊下颌,限制运动 1、颞下颌韧带:起于关节结节外侧面,止于髁突颈外侧(浅层)和髁突外极和关节盘后部(深 层) 。防止外侧脱位,微张口悬吊下颌 。 2、蝶下颌韧带:内侧韧带:起于蝶嵴,止于下颌小舌。大张口悬吊下颌。 3、茎突下颌韧带:后韧带:起于茎突,止
34、于下颌角、下颌支后缘。防止过度前伸。 韧带位:牙尖交错位后退少许受限于韧带的位置,位置精确,可重复。 二、颞下颌关节血供、神经 主要血液供应:颞浅动脉,上颌动脉 颞下颌关节神经:耳颞神经:关节囊后内侧壁和外侧壁;颞深神经:关节囊前壁和外侧壁;咬肌神 经:关节囊前壁和内侧壁。 三、tmj 颞下颌关节毗邻: 上:颅中窝脑膜中动脉;外:面神经;深面:上颌动脉;内下:下牙槽 神经血管束;后:颞浅血管、腮腺、耳颞深经 四、颞下颌关节运动 1、 开闭口运动:开颌运动:正常情况下,两侧颞下颌关节运动是对称的。开口型呈J。小开颌运 动:髁状突仅作转动运动,运动轴心在髁状突。活动发生在下腔,关节盘基本不动。大开
35、颌运动:髁 状突不仅有转动运动,同时有滑动运动。大开颌运动是转动运动和滑动运动相结合的混合运动。最大 开颌运动: 如打哈欠时的下颌运动。闭颌运动:相反方向运动,下颌回到正中关系。 2、 前后运动中的颞下颌关节运动:前伸运动:两侧髁状突的对称性运动,活动发生在关节上腔。 前伸运动还取决于前牙覆合关系。如前牙对刃合和开合,深复合。后退运动:相反方向运动。 3、 侧方运动中的颞下颌关节运动:侧方运动:工作侧延垂直轴转动,非工作侧向前下内滑动。咀 嚼大块食物:工作侧上下滑动,非工作侧转动 五、tmj 颞下颌关节的解剖生理特点 (1 )关节面的纤维软骨耐磨损 ( 2)关节运动取决于关节形态、肌肉和关节盘
36、 (3)TMJ与合有关 (4)TMJ与颅底有关 (5)TMJ是联合关节,两侧功能需统一协调。 ( 6)复合关节:转动 +滑动 ( 7)多运动轴心关节:小张口:髁突为轴心;大张口:下颌小舌为轴心;侧方运动:工作侧以垂直轴 转动;咬大块食物:非工作侧沿矢状轴转动 第六章、口腔颅面部肌肉 (一)口周肌群 4、 口轮匝肌 ( orbiculars oris): 浅层:呈扁环形,由围绕口裂数层不同方向的肌束组成。部分 肌束由唇的一侧至对侧,为口轮匝肌的固有肌束,构成口轮匝肌浅层。中层;由口周肌上下组肌 束参于组成。 深层:颊肌唇部部分肌纤维构成。 二、 咀嚼肌 主要包括: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 1
37、、 咬肌: 咬肌:嚼肌 。浅层:起于上颌骨颧突、颧弓下缘前 2/3 ,止于下颌角和下颌支外侧下半 部;中层:起于颧弓前 2/3 深面及后 1/3 下缘,止于下颌支中分;深层:起于颧弓深面,止于下 颌支上部和喙突。 2、颞肌: 位置:颞窝内。起点:颞窝内骨面和颞深筋膜深面;止点:喙突、下颌支前缘。分为 前、中、后三分。颞深筋膜:两层附着于颧弓内外,中间有神经血管。功能:上提下颌、闭口、 下颌侧方运动。 3、翼内肌: 位于下颌支内侧面。浅头:起自腭骨锥突和上颌结节;深头:起自翼外板内面和腭骨 锥突。两头夹包翼外肌下头。止点:翼肌粗隆。作用:上提下颌骨,辅助下颌前伸和侧方运动。 4、翼外肌: 位于颞
38、下窝内,翼内肌上方,分上下两头。上头:起自蝶骨大翼颞下面及颞下嵴;下 头:起自翼外板外面;止点:部分上头止于TMJ关节囊和关节盘前缘,下头及部分上头止于关节 翼肌窝。功能:稳定和协调盘髁突复合体:上头:闭口,下头:开口。 三、 腭部肌肉 1 、 腭舌肌:腭舌弓肌肉,下降腭帆,上提舌根,缩小咽门。 2、腭咽肌:腭咽弓,缩小咽门,下降软腭,上提咽喉。 3、腭垂肌:起自腭骨鼻后棘和腭腱膜,牵拉腭垂向上。 4、腭帆张肌:起自翼内板基部和咽鼓管软骨附近,止于腭腱膜和腭骨水平部。功能:拉紧软腭。 5、腭帆提肌:起自颞骨岩部下面和咽鼓管软骨膜部,止于腭腱膜和对侧肌,上提软腭、参与咽侧壁 移动。 1、舌骨上肌
39、群 : 1)二腹肌: 后腹:起自乳突切迹,面神经二腹肌支支配;前腹:下颌骨二腹肌 窝,下颌舌骨肌神经支配;中间腱:舌骨大角和舌骨体侧面。2)茎突舌骨肌 stylohyoid :起于 茎突,止于舌骨体和舌骨大角连接处,收缩拉舌骨向后上方。3)下颌舌骨肌 mylohyoid :起于内 面的下颌舌骨线,止于正中缝和舌骨体,两侧共同形成肌性口底。4)颏舌骨肌 geniohyoid :起 点:下颌骨颏联合后面的颏下棘;止点:舌骨体前面;作用:收缩拉舌骨向上前方。 2、舌骨上肌群的功能 :二腹肌拉颏部向后下,参与张口,下颌舌骨肌收缩抬高口底协助吞咽,颏 舌骨肌拉舌骨向前,拮抗茎突舌骨肌,舌骨下肌群下拉舌骨
40、,舌骨上下肌群共同收缩可固定舌 骨。 第八章、面颈部血管 (三) 颈外动脉( external carotid artery ):分支: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面动脉,上颌动 脉,颞浅动脉。 (二) 颌面部深静脉 1、翼丛( pterygoid plexus ): 位置:颞下窝内,颞肌与翼内外肌之间。走行:接纳上颌动脉各分 支的伴行静脉,向后汇成上颌静脉。通连:后外:经上颌静脉至上颌后静脉;前:经面深静脉至面静 脉;上:经卵圆孔网和破裂孔导血管静脉至海绵窦。 2、上颌静脉( maxillary vein ): 起始:翼丛。走行:经髁突颈内侧与上颌动脉第一段伴行,经 下颌支后缘汇入下颌后静脉。 3
41、、下颌后静脉( retromandibular vein ): 起始:颞浅静脉与上颌静脉在腮腺内汇合而成。走 行:在腮腺下端穿出,下行至下颌角,分为前后两支前支与面静脉汇成面总静脉;后支与耳后 静脉汇成颈外静脉。临床意义:下颌缘支在腮腺下端跨越下颌后静脉。 4、面总静脉( common facial vein ): 起始:面静脉和下颌后静脉汇合。走行:斜向后下,经舌 下神经和颈内外动脉浅面,平舌骨大角入颈内静脉。临床意义:角淋巴结,位于面总静脉与颈内 静脉交角处。 (五) 颅内外静脉的交通 颈内静脉:主要回流静脉 导血管:通过颅骨直接相连的短静脉 板障静脉:即颅顶骨内外板之间的松质骨静脉 脑神
42、经伴行静脉 眼静脉:眼上静脉与内眦静脉,眼下静脉与翼丛 枕骨大孔周围静脉网 第十章、口腔颌面部神经 一、三叉神经( trigeminal nerve ):感觉为主的混合性神经 分支:眼神经:感觉神经;上颌神经:感觉神经;下颌神经:混合神经 运动:咀嚼肌,鼓膜张肌,腭帆张肌,下颌舌骨肌,二腹肌前腹 1、神经纤维的组成:感觉纤维:一般躯体感觉纤维:痛觉、触觉、温度。分布区域:眼裂、口裂为 界。运动纤维:下颌神经:出卵圆孔,咀嚼肌,鼓膜张肌,腭帆张肌,下颌舌骨肌,二腹肌前腹 2、三叉神经的分支: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 (1)眼神经: 感觉神经,眶上裂出颅。分支:泪腺神经,额神经,鼻睫神经。 (2
43、) 上颌神经: 感觉神经。走行:出圆孔t翼腭窝t眶下裂入眶腔t眶下神经t眶下沟 管孔t眶下皮肤。分布:硬脑膜、鼻咽、腭、鼻腔、上颌牙、上颌窦、鼻侧部、鼻前庭、颊部、下 睑、上唇。分为四段: 颅中窝段 翼腭窝段眶下管段面段 1) 上颌神经颅中窝段:发出脑膜中神经,分布于硬脑膜。 2) 上颌神经翼腭窝段: 颧神经:颧颞部皮肤 翼腭神经:穿过蝶腭神经节向下 鼻支:经蝶腭孔入鼻腔,发出鼻腭神经,分布:鼻中隔、33 腭黏膜和牙龈 腭神经:前中后三支。腭前神经:腭大神经,分布于38 腭黏膜牙龈。腭中后神经:腭小神经,分布 耳垂、腭扁桃体、软腭 上牙槽后神经:经翼上颌裂出翼腭窝至颞下窝。上牙龈支:磨牙颊黏膜
44、、牙龈。牙槽孔:磨牙、牙周 膜、牙槽骨、上颌窦黏膜 3) 上颌神经眶下管段: 上牙槽中神经:分布于前磨牙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牙周膜、牙槽骨、牙龈、上颌窦 上牙槽前神经:分布于前牙、牙周膜、牙槽骨、唇侧牙龈、上颌窦 上牙神经丛:上牙槽前、中、后神经组成 4) 上颌神经面段: 睑支:下睑皮肤 鼻支:鼻侧部、鼻前庭 上唇支:上唇 临床意义:眶下神经麻醉,上牙槽后神经麻醉 (3) 下颌神经(mandibular nerve ): 混合神经。走行:卵圆孔宀颞下窝宀脑膜支、翼内肌支、前 干、后干。 1) 脑膜支:棘孔神经 2) 翼内肌神经:翼内肌、鼓膜张肌、腭帆张肌 3) 下颌神经前干:运动为主。 颞深神
45、经:颞肌 咬肌神经 翼外肌神经 颊神经:感觉神经(颊肌运动由面神经支配) 4) 下颌神经后干: 耳颞神经:( auriculotemporal nerve )感觉神经。感觉纤维:关节支、外耳道支、耳前支、腮腺 支、颞浅支。副交感:舌咽神经副交感纤维加入,管理腮腺分泌。交感:交感神经颈上节的交感纤维 加入,管理腮腺分泌,血管舒缩。Freys 综合征(味觉出汗综合征) 舌神经:(lingual nerve )走行:翼外肌和腭帆张肌之间鼓索加入宀翼颌间隙宀下智齿牙根舌侧黏膜 下t钩绕颌下腺导管t舌尖。分布:下颌舌侧牙龈、舌前2/3黏膜、舌下腺。鼓索:味觉:舌前2/3 味蕾,副交感:下颌下神经节t舌下
46、腺、颌下腺分泌。 下牙槽神经:( inferior alveolar nerve):下颌舌骨肌神经( mylohyoid nerve ):运动神经,分 布于下颌舌骨肌、二腹肌前腹;颏神经( mental nerve ),下牙神经丛( inferior dental plexus ) 二、面神经( facial nerve ) 混合神经。 运动神经纤维:面神经核表情肌 感觉神经纤维:三叉神经脊束核外耳道、耳后皮肤 味觉神经纤维:舌前 2/3 副交感神经纤维:上泌涎核。蝶腭神经节:泪腺、腭腺、鼻粘膜腺体,下颌下神经节:舌下腺、下颌 下腺 面神经的走行:脑桥延髓沟外侧t内耳道t面神经管t面神经膝T茎
47、乳孔T腮腺丛t表情肌。分段: 茎乳孔为界:面神经管段,颅外段 (一) 面神经管段: 1、岩大神经 greater petrosal nerve :面神经膝发出;副交感节前纤维:泪腺、鼻腭黏膜腺体;味 觉纤维:腭部 2、 镫骨肌神经stapedial nerve:鼓室后壁t镫骨肌 3、 鼓索chorda tympahi茎乳孔上6mm发出t鼓室t颞下窝t舌神经;味觉纤维:舌前2/3味蕾;副 交感神经:下颌下神经节T下颌下腺、舌下腺 (二) 面神经颅外段 1 )主干:茎乳孔至分叉,2cm,直径。体表投影:乳突前缘中点深部2cm,距皮肤3cm 2) 面神经进入腮腺前分支 1、 耳后神经:茎乳孔下 12
48、mm发出,支配耳后肌和枕肌 2、二腹肌支:后腹 3、茎突舌骨肌支:同名肌 3) 面神经腮腺内分支: 进入腮腺后分叉,经颈外动脉及下颌后静脉外侧。分叉类型:两干多见 1、颞支:12支。走行:耳屏前1出腮腺上缘,紧贴颧弓骨膜向前上。分布:额肌、眼轮匝肌 上份、耳前肌、耳上肌。交通:颧神经、耳颞神经、眶上神经、泪腺神经。损伤表现:同侧额纹 消失,吻合支少,不易恢复 2、颧支: 1 4 支。分成上下两支:上支:较细,颧骨表面上行至上下眼轮匝肌;下支:较粗,沿 颧弓下缘,至颧大肌、颧小肌、提上唇肌、提上唇鼻翼。损伤表现:闭眼不全 3、 颊支:26支。上下颊支,行于腮腺导管上下1cm,上颊支体表投影:耳屏
49、前切迹与鼻翼连线 上,颊支吻合形成颊面襻,分布于表情肌上组、口轮匝肌、鼻肌、颊肌。损伤表现:鼻唇沟变 浅、鼓腮无力、上唇运动无力或偏斜、颊部积存食物 4、下颌缘支: 1 3 支。出腮腺下前缘,经过下颌后静脉、下颌角、面静脉、面动脉浅面,位于下 颌下缘上范围内。损伤表现:口角下垂、口水溢出 5、颈支: 1 3 支,出腮腺下缘,分布于颈阔肌。损伤表现:影像口角微笑 面瘫及损伤部位的定位: 核上瘫:面神经核以上的病变,表现:对侧睑裂以下面瘫。核下瘫:面神经 核以下的损伤,表现:同侧全面瘫。 面上部表情肌:面神经核内受双侧皮质脑干束支配 面下部表情肌:接受对侧控制 第十一章、口腔局部解剖 一、口腔的境
50、界和分部 境界: 前界:唇;后:咽们;两侧:颊 ; 上、下:腭和舌下区 分部:口腔前庭 ,固有口腔 二、唇 1 、 境界: 鼻底、颏唇沟、唇面沟 2、唇部层次:由外向内分五层 ,粘膜下层有粘液腺 - 粘液腺囊肿上、下唇动脉 3、唇部血管:动脉:颌外动脉分支 。静脉:面前静脉 4、淋巴管: 淋巴回流特点:上唇淋巴引流广泛;下唇中部淋巴管可交叉至对侧。 5、神经:三叉神经 ,面神经 五、 腭 palate 1 、 硬腭结构特点:( 1 )粘膜下层在硬腭前后部不同,前部无腺体;后部有腭腺,故肿瘤多发生硬 腭后部。( 2)硬腭的粘膜与骨膜附着紧密。( 3)粘骨膜不易移动,能耐受摩擦和咀嚼压力。 2、软
51、腭:表面解剖标志: 软腭后缘 - 称腭帆,悬雍垂。舌腭弓,咽腭弓。腭帆、舌腭弓和舌根共 同围成咽门。层次:粘膜、粘膜下层、腭腱膜、腭肌 3、 腭部肌肉:( 1)腭帆张肌:紧张腭帆及开大咽鼓管。( 2)腭帆提肌 :上提软腭及咽侧壁向内 侧运动,是参与腭咽闭合的主要肌肉。(3)舌腭肌 :下降腭帆,紧缩咽门。( 4)咽腭肌:上 提咽喉牵引咽腭弓。( 5)悬雍垂肌:上提悬雍垂肌。 4、 腭的血管 :动脉:颌内动脉分支 - 腭降动脉。 软腭:咽升动脉、腭降动脉。静脉 - 翼丛 5、腭的淋巴管: 颈深上淋巴结 6、神经 : 三叉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咽支。 七、 舌 舌为口腔内重要器官在参与言语、咀嚼、
52、味觉和吞咽等活动中起重要作用。舌分上、下两面及肌层 1 、 上面(舌背):按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分前 2/3 与后 1/3 两部分。界沟分界,舌前 2/3 为舌 体,后 1/3 为舌根。界沟尖端有盲孔。为胚胎甲状舌管咽端的遗迹。舌前2/3 乳头有 四种( 1) 丝状乳头( 2)菌状乳头( 3)轮廓乳头( 4)叶状乳头。舌后 1/3 无乳头许多淋巴组织 2、下面(舌腹): 舌系带 :舌系带矫正 ,义齿修复。伞襞。 3、舌肌: 1) 舌内肌 : 起止均在舌内。舌上纵肌、舌下纵肌、舌横肌、舌垂直肌。作用:收缩时 改变舌的形态。 2) 舌外肌 : 起自下颌骨、舌骨、茎突及软腭 - 舌。颏舌肌、舌骨舌肌
53、 、 茎突舌肌、舌腭肌。作用: 收缩时变换舌的位置。 4、舌的血管: 动脉:舌动脉、咽升动脉 。 静脉:舌的静脉较特殊,除舌动脉伴行静脉,有舌下 神经伴行静脉。 5、舌的神经:一般感觉:舌神经 ; 味觉:参与舌神经的鼓索味觉纤维。舌后 1/3 一般感觉及味 觉:舌咽神经 6、舌的淋巴管极为丰富,舌的全部淋巴管最终汇入在二腹肌后腹与肩胛舌骨肌之间,沿颈内静脉 排列的颈深上淋巴结。舌的淋巴管与颈深上淋巴结的引流有一定的规律:愈近舌尖而起的淋巴 管,其注入的颈深上淋巴结所在部位愈底;愈近舌根部而起的淋巴管,其注入的颈深上淋巴结 所在部位愈高。 舌的淋巴管引流分四组:( 1)舌尖淋巴管:颏下淋巴结,肩
54、胛舌骨肌淋巴结。 ( 2)舌前 2/3 的边缘淋巴管:颌下淋巴结,颈深上淋巴结。( 3)舌中央淋巴管:颈深上淋巴 结,颌下淋巴结,近正中面的淋巴管,部分交叉至对侧。(4)舌后 1/3 的淋巴管:双侧深上淋 巴结。 舌的淋巴管引流的临床意义: 由于舌的淋巴管极为丰富,而且引流广泛,血运充足,加 之舌的运动频繁,这些都是促使舌癌转移的因素。因此,熟悉舌的淋巴引流方向,对舌癌的转移 诊断,以及在手术中淋巴清扫的范围,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第十二章、面颈部局部解剖 面颈部概念:上:发际,下:下颌骨下缘,后:下颌支后缘 面部分区: 眶区( orbital region )四周以眶缘为界。鼻区( nasa
55、l region )上界鼻根点,下界鼻 底,两侧为内眦与鼻翼点连线。唇区( lip region )上界鼻底,下界颏唇沟,两侧唇面沟。颏区,腮 腺咬肌区,眶下区,颧区,颊区,颞区与颞面区,面侧深区,额面区 面部表面标志:睑裂:*,内眦和外眦,鼻:鼻根、鼻尖、鼻背,鼻底:鼻孔、鼻小柱,鼻唇沟: 鼻面沟 +唇面沟,口裂,口角。 唇( lips ): 境界:鼻底,颏唇沟,唇面沟。 面部测量点: 眉间点鼻根点鼻尖点鼻下点鼻翼点颏上点颏前点颏下点眶下孔颏孔腮腺管 美容角: 鼻额角 125 135 , 鼻面角 36 40 ,鼻唇角 90 100 , 鼻颏角 120 132 ,颏颈角 85 面部皮肤皱纹线:
56、 动力性皱纹线:额纹眉间纹鼻根纹眼睑纹鱼尾纹鼻唇沟纹颊纹唇纹颏纹 重力性皱纹线:上眼睑,下眼睑:眼袋 langer 皮肤裂线: 皮肤裂线与真皮胶原纤维排列一致。 与皱纹线的区别:肉眼不可见终生不变,静止,与老化无关,与肌肉无关 面部皮肤的特点: 血供丰富,含大量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皮脂腺、汗腺、毛囊,表情肌止点 一、 腮腺咬肌区 腮腺咬肌区特点: 解剖特点:腮腺浅面无重要结构,神经血管穿行于腮腺内,并从腮腺边缘呈辐射状 露出,腮腺深叶深面有重要血管神经;临床特点:避免腮腺损伤,避免神经血管损伤。 二、面侧深区 境界 前:上颌骨后面 后:腮腺深叶 外:下颌支 内:翼外板 内容:翼丛,上颌动脉,下
57、颌神经 翼丛: 颞肌与翼外肌之间,翼内肌与翼外肌之间,通海绵窦 上颌动脉分支: 脑膜中动脉,下牙槽动脉,上牙槽后动脉,眶下动脉,腭降动脉,蝶腭动脉 下颌神经分支: 颞深前后神经和咬肌神经,颊神经,舌神经,下牙槽神经,耳颞神经 翼外肌毗邻: 浅面:翼丛、上颌动脉;深面:下颌神经;上缘:颞深前后神经、咬肌神经;下缘:舌 神经、下牙槽神经;上下两头之间:上颌动脉、颊神经 蜂窝组织间隙: ( 1) 眶下间隙( infraorbital space ): 界限:上:眶下缘;下:牙槽突;内:鼻侧缘;外:颧大 肌;浅:表情肌;深:上颌骨前壁。内容:眶下神经血管淋巴结 ( 2) 颊间隙( buccal spa
58、ce ): 界限:前:咬肌前缘;后:下颌支前缘和咬肌前缘;上:颧骨下 缘;下:下颌骨下缘;浅:皮肤;深:颊肌。内容:颊神经颊动脉面深静脉 ( 3) 咬肌间隙( masseteric space ): 浅面:咬肌;深:下颌支;上:颧弓下缘;下:下颌骨下缘 ( 4) 翼下颌间隙( pterygomandibular space ) 边界:浅:下颌支;深:翼内肌;前:颞肌和颊 肌;后:腮腺;上:翼外肌;下:翼内肌附着处。内容:舌神经下牙槽神经血管。通连:上: 颞、颞下间隙:前:颊间隙;下:舌下、下颌下间隙;后:咽旁间隙外:咬肌间隙;颅内:颅 底血管神经。 ( 5) 颞下间隙 ( infratempo
59、ral space ) 边界:外:下颌支上份及颧弓;内:蝶骨翼突外侧板; 上:颞下面、嵴;下:翼外肌;前:上颌骨后面;后:腮腺深叶。特点:位于中央,通连广 泛,内容丰富:翼丛、上颌动脉、上下颌神经 (6)颞间隙( temporal space ): 分两部分:颞浅间隙:颞深筋膜与颞肌之间;颞深间隙:颞肌 与颞窝之间。特点:颞深筋膜致密,颞肌坚厚,颞窝骨质薄。 ( 7) 翼腭间隙( pterygopalatine space ) 位置:眶尖下方,颞下窝内侧;前:上颌骨体;后:蝶 骨翼突;上:蝶骨大翼;内:腭骨垂直板。内容:上颌神经,翼腭神经节,上颌动脉第三段及 分支。通连:前:经眶下裂通眼眶;内
60、:经蝶腭孔通鼻腔;外:经翼上颌裂通颞下间隙;下: 经翼腭管通口腔;后上:经圆孔通颅腔。 ( 8) 舌下间隙( sublingual space ) 边界:上:口底黏膜;下:下颌舌骨肌及舌骨舌肌;前外: 下颌骨体内侧面;后:舌根。内容:舌下腺,下颌下腺深部及导管,舌神经,舌下神经,舌下 动静脉。通连:后:下颌下间隙;后上:翼颌间隙;喉内:咽旁间隙。 ( 9) 舌深部间隙: 颏舌肌肌间间隙,颏舌肌舌骨舌肌间间隙 三、颈部局部解剖 1、颈部 境界:上:下颌骨下缘、乳突尖、上项线、枕外隆突;下: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 骨上缘、肩峰、第 7 颈椎棘突 2、颈部体表投影: 颈总动脉:下颌角与乳突尖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护色剂合作协议书
- 2025年高可靠性感应式电度表合作协议书
- 农业种植养殖业绿色发展合作协议
- 咖啡厅营业资金收支管理协议
- 2025年医用超声仪器合作协议书
- 企业跨地区供应链协议
- 游戏外挂开发者禁止合作协议
- 2025年提供施工设备服务合作协议书
- 食品加工业卫生安全证明(6篇)
- 2025年行政管理学卷分析与试题
- 安徽省1号卷A10联盟2025届高三5月最后一卷生物试题及答案
-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备案表(2025版)
- 共情研究的历史发展及其当前状况分析
- 《绿色建筑评价》课件 - 迈向可持续建筑的未来
- 2025年湖南九年级物理(BEST湘西州联考)(含答案)
- 山东省临沂市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语文及答案(临沂二模)
- 以患者为中心的医教融合模式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中的应用研究
- 制氢技术与工艺课件:液氢
- 定额〔2025〕1号文-关于发布2018版电力建设工程概预算定额2024年度价格水平调整的通知
- 宫颈癌护理查房-4
- 数字媒体技术概论(融媒体版) 课件 1融媒体技术基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