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阅读20 曹刿论战》研讨课教案_26_第1页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阅读20 曹刿论战》研讨课教案_26_第2页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阅读20 曹刿论战》研讨课教案_26_第3页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阅读20 曹刿论战》研讨课教案_26_第4页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阅读20 曹刿论战》研讨课教案_26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第二课时)课前预习:1朗读课文,标注字音。2结合课下注释标注文言字词。3.了解左传相关知识。4.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了解故事情节。相关课程标准:“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理清故事的脉络。2、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曹刿、鲁庄公的人物形象。3、学习本文以“论战”为中心进行

2、叙事,安排详略的写作技巧。教学过程:导入: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许多以少胜多的战役,比如:官渡之战,淝水之战,还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中所记载的长勺之战。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究竟是一场怎样的战争呢?(一)诵读课文,梳理故事脉络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按照记叙文六要素梳理文章脉络,并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记叙了一件怎样的故事。(完成导学案中第一个问题)本文主要记叙了曹刿帮助鲁庄公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以胜多、以弱胜强战胜了齐国的入侵。(学生对于本题的回答会有不同的答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对于本文的理解程度,以便及时调整。)2. 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你怎么哪里看出来呢?长勺之战是齐桓公借口鲁国曾经帮

3、助公子纠同自己争夺国君,而向鲁国兴师问罪,企图吞并鲁国扩张领土的侵略战争。这是一场以大欺小、倚强凌弱的非正义战争。而对鲁国说,则是抵御侵略、保卫国家的正义战争。从“齐师伐我”中的“伐”字可以看出,“伐”是进攻的意思,是齐国主动攻打鲁国。资料链接: 战争背景 战争的原因是齐襄公时,政令无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ju)国和鲁国避难。后来齐襄公被公孙无知所杀,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王位,称为齐桓公。后来鲁国也送公子纠回齐国争夺王位,结果被齐桓公打败,齐桓公逼鲁庄公杀掉公子纠。鲁庄公十年(前684年)齐桓公又借口鲁国曾经帮助公子纠与他争夺齐国君位,再次举兵攻鲁。(学生的预习

4、情况不同,可根据学生的不同回答,适当补充。)(二)品读课文,把握人物形象3.“远谋”和“鄙”分别是什么意思?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和鲁庄公的“鄙”?对文中出现的人物,你有怎样的评价?“远谋”是深谋远虑的意思,“鄙”是鄙陋,眼光短浅的意思。先说曹刿的“远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曹刿请见。如:“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意思是:“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太短浅,不能深谋远虑。”在没有见到鲁庄公之前就了解统治者的目光短浅。(2) 曹刿问战。庄公三答,曹刿三评。三答和三评非常直接而且准确地指出了本次战争的依靠,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3) 曹刿参战。其中语言的简洁:两次“未可”,两次

5、“可矣”,是在战场上的指挥用语,简短明确,不仅衬托出战事的紧迫,也表现出曹刿思维的敏捷和临战时坚定而自信的心态。还有动作的简洁。(可结合文中用词具体体会曹刿的谋略周密,细心。(4)曹刿论战。结合文本:“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理解句子意思“作战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了。对方的士气耗尽了,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能战胜齐军”并抓住句中的关键词理解并积累文言词语“作:振作。再:第二次。衰:衰弱。竭:尽。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旺盛。克:战胜。”从曹刿的解释中更进一步了解他的“远谋”。(通过读的形式,在读

6、中理解,在读中赏析,让学生带着多样的理解去尝试运用不同的语气和感情去读。在赏析语言、理解人物形象中掌握文言字词,理解文言语言的简洁和张力。)鲁庄公的“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在文本开始就用乡人之口侧面表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意思是:“居高位,享厚禄的人自会谋划此事,(你)又何必参与呢?”表现为鲁庄公的统治并不是很得人心。(2) 在曹刿问战中庄公的三答中可以看出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小惠”和祈求神灵保佑上,表现了政治上的“鄙”。(3) 在战争中,急于求成,急于攻击,表现了军事指挥上的“鄙”。(4)在战争结束取得胜利的情况下,仍然“问其故”再现其“鄙”。(本问题同上一个问题相对应,

7、可以采用相同的教学方式。)4、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你最欣赏哪一个?结合具体内容,对他们进行评价。明确:(1)从“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中可以看出鲁庄公在面对强敌是仍然能够做到“威武不能屈”。(2)在“公将战”的情况下“曹刿请见”,在战事紧张的情况下作为一国之君还能亲自接见“平民”的曹刿。(3)在曹刿问战中,当曹刿一一否定他的作战方案时还能不急不躁,谦虚地说下去。(4)在战场之上能够用人不疑,谦虚接受曹刿的指导。PPT展示:曹刿是一个有深谋远虑的爱国的人,鲁庄公备战见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意见;鲁庄公是一个没有远见的、不懂战争谋略的人。但是他作战用曹刿,亲自参与打仗,表现他礼贤下士

8、,任人唯贤;庄公战后问刿,不因胜而自喜,表现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本文在于细读文本,品味语言,立足于文本的语言全面分析人物形象。)(三)诵读课文,学习文章剪裁本文仅200余字,哪些事情详写?哪些略写?请你说说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明确:本文以曹刿“论战”为中心,详细写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其余均略写。从事情发展角度,详写战前政治准备、战后总结;略写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等经过。从人物塑造上,详写了人物的语言,即论战,略写人物的行动。这样安排可以突出主要人物,突出中心内容,充分表现曹刿的“远谋”。拓展作业:本文对长勺之战的战争经过写得很简略,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得出那场面一定也是惊心动魄。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丰富想象,再现长勺之战波澜壮阔的场面。200字左右。板书:战前政治远见爱国热情战中军事远见沉着镇定战后军事才能把握战机教学反思:1文言文的教学一直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难点,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文言知识积累不够,不能很好地进入文本,教师的职责就在于将文本与学生的学习沟通起来。本文的亮点在于能够抓住本文故事中的人物,从“远谋”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