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道路用地及停车设施规划设计PPT课件_第1页
居住区道路用地及停车设施规划设计PPT课件_第2页
居住区道路用地及停车设施规划设计PPT课件_第3页
居住区道路用地及停车设施规划设计PPT课件_第4页
居住区道路用地及停车设施规划设计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居住区道路用地及停车设施规划居住区道路用地及停车设施规划 设计设计 2.62.6道路用地及停车设施规划设计道路用地及停车设施规划设计 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居住区道路分级及相关规范要求、居住区停车设施规掌握居住区道路分级及相关规范要求、居住区停车设施规 划,熟悉居住区道路尺度及线型控制,了解居住区的无划,熟悉居住区道路尺度及线型控制,了解居住区的无 障碍设计做法。障碍设计做法。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2.6.12.6.1居住区道路规范要求居住区道路规范要求 2.6.22.6.2居住区道路构成居住区道路构成 2.6.32.6.3居住区道路分级居住区道路分级 2.6.42.6.4无

2、障碍设计无障碍设计 2.6.52.6.5停车设施规划设计停车设施规划设计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重点:居住区道路划分的四个等级居住区道路划分的四个等级 难点:居住区道路规范要求难点:居住区道路规范要求 课时:课时:4 4 2.6.12.6.1居住区的道路规划规范要求居住区的道路规划规范要求 1 1、应遵循下列原则、应遵循下列原则 (1 1)根据地形、气候、用地规模、用地四周的环境条件)根据地形、气候、用地规模、用地四周的环境条件 、城市交通系统以及居民的出行方式,应选择经济,便、城市交通系统以及居民的出行方式,应选择经济,便 捷的道路系统和道路断面形式;捷的道路系统和道路断面

3、形式; (2 2)小区内应避免过境车辆的穿行,道路通而不畅,避)小区内应避免过境车辆的穿行,道路通而不畅,避 免往返迂回,并适于消防车、救护车、商店货车和垃圾免往返迂回,并适于消防车、救护车、商店货车和垃圾 车等的通行;车等的通行; (3 3)有利于居住区内各类用地的划分和有机联系,以及)有利于居住区内各类用地的划分和有机联系,以及 建筑物布置的多样化;建筑物布置的多样化; (4 4)当公共交通线路引入居住区级道路时,应减少交通)当公共交通线路引入居住区级道路时,应减少交通 噪声对居民的干扰;噪声对居民的干扰; (5)5)在地震烈度不低于六度的地区,应考虑防灾救在地震烈度不低于六度的地区,应考

4、虑防灾救 灾要求;灾要求; (6)(6)满足居住区的日照通风和地下工程管线的埋设满足居住区的日照通风和地下工程管线的埋设 要求;要求; (7)(7)城市旧区改建,其道路系统应充分考虑原有道城市旧区改建,其道路系统应充分考虑原有道 路特点,保留和利用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街道;路特点,保留和利用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街道; (8)(8)应便于居民汽车的通行;同时保证行人、骑车应便于居民汽车的通行;同时保证行人、骑车 人的安全便利。人的安全便利。 2 2、道路交通专项规划图图纸深度要求:、道路交通专项规划图图纸深度要求: 比例尺与规划图保持一致,图上应标明道路的红线比例尺与规划图保持一致,图上应标明道路的红线

5、 位置、横断面,道路交叉点坐标、标高、停车场位置、横断面,道路交叉点坐标、标高、停车场 用地界线;用地界线; 3 3、居住区内道路纵坡规定。、居住区内道路纵坡规定。 (1 1)控制指标应符合表)控制指标应符合表8.0.38.0.3规定。规定。 (2 2)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其纵坡宜)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其纵坡宜 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或分段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或分段按非机动车道要求 控制。控制。 4 4、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1)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人口;居住区内)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人口;居住区

6、内 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 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150m。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 150m150m时,应设不小于时,应设不小于 4m4m4m4m的消防车通道。人行出口的消防车通道。人行出口 间距不宜超过间距不宜超过80m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80m时,应在底层时,应在底层 加设人行通道;加设人行通道; (2 2)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 于于7575;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

7、与城;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 市道路相接;市道路相接; (3 3)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 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 保卫;保卫; (4 4)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 无障碍通道。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无障碍通道。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2.5, 纵坡不应大于纵坡不应大于2.5%2.5%; (5 5)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

8、于120m120m,并应在,并应在 尽端设不小于尽端设不小于12m12m12m12m的回车场地;的回车场地; (6 6)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8%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 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的坡道;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的坡道; (7 7)在多雪严寒的山坡地区,居住区内道路路面应考虑)在多雪严寒的山坡地区,居住区内道路路面应考虑 防滑措施;在地震设防地区,居住区内的主要道路,防滑措施;在地震设防地区,居住区内的主要道路, 宜采用柔性路面;宜采用柔性路面; 2.6.22.6.2居住区道路构成居住区道路构成 1 1、道路尺度、

9、道路尺度 2 2、线型控制、线型控制 (1 1)转弯半径:道路转弯或交叉处的平曲线半)转弯半径:道路转弯或交叉处的平曲线半 径的大小。径的大小。 (2 2)道路尽)道路尽 端:近端式端:近端式 道路为方便道路为方便 行车进退、行车进退、 转弯或调头转弯或调头 ,应在道路,应在道路 尽端设置回尽端设置回 车场,回车车场,回车 场面积不小场面积不小 于于12121212米米 。 3 3、道路设施、道路设施 主要由绿化设施、公用、卫生、休息、停车等设施。主要由绿化设施、公用、卫生、休息、停车等设施。 (1 1)道路绿化)道路绿化 行道树是道路绿化的普遍形式,其种植方式有行道树是道路绿化的普遍形式,其

10、种植方式有“树池式树池式” 和和“种植带式种植带式”两种。两种。 (2 2)安全视距)安全视距 机动车车道的绿化、建筑和构筑物等的布置要注意道路交机动车车道的绿化、建筑和构筑物等的布置要注意道路交 叉口及转弯处要考虑行驶车辆的视距,即道路交叉口安叉口及转弯处要考虑行驶车辆的视距,即道路交叉口安 全视距。规定在安全视距清除范围内规定不得设置全视距。规定在安全视距清除范围内规定不得设置1.2m1.2m 视线高度以上的障碍物,以确保行车安全。视线高度以上的障碍物,以确保行车安全。 (3 3)道路使用设备)道路使用设备 步行道边公用、卫生、休息等使用设备。步行道边公用、卫生、休息等使用设备。 (4 4

11、)道路边缘至相邻建筑和构筑物最小距离。)道路边缘至相邻建筑和构筑物最小距离。 2.6.32.6.3居住区道路分居住区道路分 级级 1 1、居住区级道路、居住区级道路 是居住区内的主干是居住区内的主干 道,也是居住区道,也是居住区 与城市道路网相与城市道路网相 衔接的中介性道衔接的中介性道 路,在大城市它路,在大城市它 可视为城市的支可视为城市的支 路。路。 道路红线宽度不宜道路红线宽度不宜 小于小于20m 20m 。 2 2、居住小区级道路、居住小区级道路 是居住区内的次干是居住区内的次干 道,对居住小区道,对居住小区 来说则是小区的来说则是小区的 主路。路面宽主路。路面宽6m-6m- 9m9

12、m,建筑控制线,建筑控制线 之间的宽度,需之间的宽度,需 敷设供热管线的敷设供热管线的 不宜小于不宜小于14m14m;无;无 供热管线的不宜供热管线的不宜 小于小于10m10m。 3 3、居住组团级道路、居住组团级道路 是居住小区的支路,对居住组团来说是主路,用以沟通组是居住小区的支路,对居住组团来说是主路,用以沟通组 团内外关系。路面宽团内外关系。路面宽3m-5m3m-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 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 于于8m8m。 4 4、宅间小路、宅间小路 是进出住宅及庭院空间的最末

13、级道路,其平时主要是自行是进出住宅及庭院空间的最末级道路,其平时主要是自行 车及人行交通,但要满足清运垃圾、救护、消防和搬运车及人行交通,但要满足清运垃圾、救护、消防和搬运 家居等需要。路面宽不宜小于家居等需要。路面宽不宜小于2.5m2.5m, 一般为一般为2.52.53m3m。 2.6.42.6.4无障碍设计无障碍设计 居住区内有必要在商业服务中心,文化娱乐中心、老年人居住区内有必要在商业服务中心,文化娱乐中心、老年人 活动中心以及老年公寓等设施地段设置无障碍通行设施活动中心以及老年公寓等设施地段设置无障碍通行设施 。无障碍交通规划的主要依据是满足轮椅和盲人的出行。无障碍交通规划的主要依据是

14、满足轮椅和盲人的出行 要求。按照其行为模式对主要人行步道的宽度、纵坡、要求。按照其行为模式对主要人行步道的宽度、纵坡、 建筑物出入口的坡道等,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建筑物出入口的坡道等,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 1 1、轮椅坡道、轮椅坡道 (1)(1)室外轮椅坡道最小宽度根据手摇轮椅尺度及乘坐者室外轮椅坡道最小宽度根据手摇轮椅尺度及乘坐者 自行操作所需空间,坡道最小宽度为自行操作所需空间,坡道最小宽度为1.5m1.5m,若另加身,若另加身 边护理所需空间,则坡道宽度边护理所需空间,则坡道宽度2.5m2.5m。 (2)2)坡道一般形式根据用地具体情况可有不同的处理,坡道一般形式根据用地具体情况可有不同

15、的处理, 一般形式有单坡道型和多坡段型之分。其纵向坡度应一般形式有单坡道型和多坡段型之分。其纵向坡度应 2 25 5,也可用坡段的高度和水平长度的关系来表,也可用坡段的高度和水平长度的关系来表 述便于操作。坡道的台尺度:中间平台最小深度述便于操作。坡道的台尺度:中间平台最小深度1 1 2m2m,转弯和端部平台深度,转弯和端部平台深度1 15m5m。每段坡道的坡。每段坡道的坡 度、坡段高度和水平长度的最大容许值。度、坡段高度和水平长度的最大容许值。 2 2、盲人盲路、盲人盲路 盲人依靠触觉、听觉及光感等取得信息而进行活盲人依靠触觉、听觉及光感等取得信息而进行活 动的,因此在盲人活动地段的主要道路

16、及其交叉动的,因此在盲人活动地段的主要道路及其交叉 口、尽端以及建筑入口等部位设置盲人引导设施口、尽端以及建筑入口等部位设置盲人引导设施 ,为盲人的行进与活动传递信息。,为盲人的行进与活动传递信息。 (1 1)盲人路引)盲人路引 地面提示块材有地面提示块材有“行进块材行进块材”与与“停步块材停步块材”两两 种。种。 盲人引导板有盲文说明牌和触摸引导图,置盲人引导板有盲文说明牌和触摸引导图,置 于专用台面或悬挂墙面上,供盲人触摸。于专用台面或悬挂墙面上,供盲人触摸。 (2 2)改变走向的地面布置)改变走向的地面布置 (3 3)提示建筑入口、障碍物的地面布置)提示建筑入口、障碍物的地面布置 无障碍

17、道路示例无障碍道路示例 2.6.52.6.5停车设施规划设计停车设施规划设计 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室内外停车场和停车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室内外停车场和停车 库,在居住区的布局常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库,在居住区的布局常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 合的方式,以便于掌握适宜的服务半径(合的方式,以便于掌握适宜的服务半径( 150m150m), ,并方便居民使用。停车设施以地下并方便居民使用。停车设施以地下 或半地下优先,地面停车率或半地下优先,地面停车率住户数的住户数的1010 。 1 1、居住区内必须配套设置居民汽车(含通勤车、居住区内必须配套设置居民汽车(含通勤车 )停车场、停车库,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8、)停车场、停车库,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1)居民汽车停车率不应小于)居民汽车停车率不应小于10%; 10%; (2 2)居住区内地面停车率(居住区内居民汽)居住区内地面停车率(居住区内居民汽 车的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不宜超过车的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不宜超过 1010; (3 3)居民停车场、库的布置应方便居民使用)居民停车场、库的布置应方便居民使用 ,服务半径不宜大于,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50m;150m; (4 4)居民停车场、库的布置应留有必要的发)居民停车场、库的布置应留有必要的发 展余地。展余地。 2 2、机动车的停车组织、机动车的停车组织 (1 1)车辆停放的基本形

19、式)车辆停放的基本形式 车辆停放方式关系到车位组织、停车面积以及停车辆停放方式关系到车位组织、停车面积以及停 车设施的规划设计车设施的规划设计. .车辆停放方式有三个基本车辆停放方式有三个基本 类型,即平行式、垂直式和斜列式。类型,即平行式、垂直式和斜列式。 平行式车辆平行于行车通道的方向停放。其特平行式车辆平行于行车通道的方向停放。其特 点是所需停车带较窄,驶出车辆方便、迅速,点是所需停车带较窄,驶出车辆方便、迅速, 但占地最长,单位长度内停车位最少。(是路但占地最长,单位长度内停车位最少。(是路 边停车带或狭长地段停车的常用形式,占用停边停车带或狭长地段停车的常用形式,占用停 车面积最大)

20、车面积最大) 垂直式车辆垂直于行车通道的方向停放,其特垂直式车辆垂直于行车通道的方向停放,其特 点是单位和长度停车位最多,但停车带占地较点是单位和长度停车位最多,但停车带占地较 宽宽( (需按较大型车身长度计需按较大型车身长度计) ),且在进出时需倒,且在进出时需倒 车一次,因而要求通道至少有两个车道宽,布车一次,因而要求通道至少有两个车道宽,布 置时可两边停车合用中间通道。置时可两边停车合用中间通道。 斜列式车辆与行车通道成角度停放斜列式车辆与行车通道成角度停放( (一般有一般有30300 0 、45 450 0、60600 0三种三种) )。其特点是停车带宽度随停放。其特点是停车带宽度随停

21、放 角度而异,适于场地受限制时采用。其车辆出角度而异,适于场地受限制时采用。其车辆出 入及停放均较方便,有利迅速停放与疏散,但入及停放均较方便,有利迅速停放与疏散,但 单位停车面积比垂直停车要多,特别是单位停车面积比垂直停车要多,特别是30300 0停停 放,用地最费,较少采用。放,用地最费,较少采用。 以上三种停车方式的具体选用应根据停车场库性以上三种停车方式的具体选用应根据停车场库性 质、疏散要求和用地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质、疏散要求和用地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 注:通道为双行时,需加宽注:通道为双行时,需加宽2 23m.3m. 路边停车带为:路边停车带为:161620m20m2 2,露天停

22、车场:,露天停车场:2525 30m30m2 2,室内停车场:,室内停车场:303035m35m2 2。 (2 2)停车场地内部交通组织)停车场地内部交通组织 场内水平交通组织应协调停车位与行车通道的关系。常见场内水平交通组织应协调停车位与行车通道的关系。常见 的有一侧通道一侧停车、中间通道两侧停车、两侧通道的有一侧通道一侧停车、中间通道两侧停车、两侧通道 中间停车以及环形通道四周停车等多种关系行车通道可中间停车以及环形通道四周停车等多种关系行车通道可 为单车道或双车道,双车道比较合理,但用地面积较大为单车道或双车道,双车道比较合理,但用地面积较大 。中间通道两侧停车,行车通道利用率较高,目前

23、国内。中间通道两侧停车,行车通道利用率较高,目前国内 外采用这种形式较多。两侧通车中间停车时,若只停一外采用这种形式较多。两侧通车中间停车时,若只停一 排车,则可一侧顺进,一侧顺出,进出车位迅速、安全排车,则可一侧顺进,一侧顺出,进出车位迅速、安全 但占地面积大得多,只对有紧急进出车要求的情况采但占地面积大得多,只对有紧急进出车要求的情况采 用,一般中间停两排车。此外,当采用环形通道时应用,一般中间停两排车。此外,当采用环形通道时应 尽可能减少车辆转弯次数。尽可能减少车辆转弯次数。 一侧通道,一侧停车一侧通道,一侧停车 两侧通道中间停车两侧通道中间停车 中间通道两侧停车中间通道两侧停车 环形通

24、道四周停车环形通道四周停车 (3 3)停车场地与外部道路交通组织)停车场地与外部道路交通组织 协调停车场地内外交通流线,主要将停车场地协调停车场地内外交通流线,主要将停车场地 内部通行车道、出入口与场地外部道路贯通起内部通行车道、出入口与场地外部道路贯通起 来,使进出车辆顺畅便捷、疏散迅速,并保证来,使进出车辆顺畅便捷、疏散迅速,并保证 上下班高峰时段的安全高效运转。图上下班高峰时段的安全高效运转。图6 6一一1818概概 括了在几种道路交通形式下,停车场地内行车括了在几种道路交通形式下,停车场地内行车 通道和出入口位置的相应布置方式。通道和出入口位置的相应布置方式。 一面临街一面临街 两面临

25、街两面临街 三面、四面临街三面、四面临街 3 3、停车场、停车位的设置、停车场、停车位的设置 居住区机动车的停放以集中和分散停放方式相居住区机动车的停放以集中和分散停放方式相 结合。结合。 停车场是一种露天的集中停放方式,为便于使用停车场是一种露天的集中停放方式,为便于使用 、管理和疏散,宜布置在车行道毗连的专用场、管理和疏散,宜布置在车行道毗连的专用场 地上,如图为常见的三种停车场布置形式。地上,如图为常见的三种停车场布置形式。 分散设置的小型停车场和停车位,可利用路边、庭院以及分散设置的小型停车场和停车位,可利用路边、庭院以及 边角零星地段,由于规模小布置自由灵活,形式多样,边角零星地段,

26、由于规模小布置自由灵活,形式多样, 使用方便,缺点是零散不易管理,影响观瞻。只能临时使用方便,缺点是零散不易管理,影响观瞻。只能临时 或短时间使用。或短时间使用。 集中设置停车场要注意规模的控制,过大的停车集中设置停车场要注意规模的控制,过大的停车 场不仅占地多,使用不便,同时有碍观瞻,尤场不仅占地多,使用不便,同时有碍观瞻,尤 其是高楼的俯视,使人感到空洞乏味。此外,其是高楼的俯视,使人感到空洞乏味。此外, 停车场和停车位均应作好绿化,增加绿荫保护停车场和停车位均应作好绿化,增加绿荫保护 车辆防止暴晒、降解噪音和空气污染库址绿地车辆防止暴晒、降解噪音和空气污染库址绿地 率应率应3030:有条

27、件最好能就近配置休闲场地:有条件最好能就近配置休闲场地 ,以调剂荒辟利于保障车辆安全,还可为居民,以调剂荒辟利于保障车辆安全,还可为居民 带来一些交往的机会。带来一些交往的机会。 4 4、汽车库的设置、汽车库的设置 汽车库停车是一种室内停车形式,利于管理与维护,安全汽车库停车是一种室内停车形式,利于管理与维护,安全 可靠,受到居民青睐,但投资较大。可靠,受到居民青睐,但投资较大。 (1)(1)汽车库的一般形式汽车库的一般形式 有单建式、附建式及两者的混合式共三种基本形式,如有单建式、附建式及两者的混合式共三种基本形式,如 图所示。每一形式又可有地上、地下之分,室内地坪面图所示。每一形式又可有地

28、上、地下之分,室内地坪面 低于室外地坪面高度超过该层车库净高一半时为地下汽低于室外地坪面高度超过该层车库净高一半时为地下汽 车库,并有低层多层之分。目前我国多采用单层形式。车库,并有低层多层之分。目前我国多采用单层形式。 (2 2)汽车库的竖向交通)汽车库的竖向交通 地下汽车库的地上地下、多层汽车库的层与层之间的垂直地下汽车库的地上地下、多层汽车库的层与层之间的垂直 交通方式分为坡道式和机械式两类,根据不同的功能特交通方式分为坡道式和机械式两类,根据不同的功能特 性,两类中又可分为若干具体形式。坡道式对居住区较性,两类中又可分为若干具体形式。坡道式对居住区较 为适宜,它有以下几种形式。为适宜,

29、它有以下几种形式。 长直线型:上下方便,结构简单,在地面上的切口规整长直线型:上下方便,结构简单,在地面上的切口规整 ,采用较多。,采用较多。 短直线型:使用方便,节省面积,结构较复杂,适用于短直线型:使用方便,节省面积,结构较复杂,适用于 多层车库。多层车库。 倾斜楼板型:由坡度很缓的倾斜楼板型:由坡度很缓的(5(5) )停车楼面连续构成停车楼面连续构成 ,无需再设专用的坡道,节约用地,但交通线路较长,无需再设专用的坡道,节约用地,但交通线路较长, 对车位有干扰。对车位有干扰。 曲线型:主要优点是节约空间,能适应狭窄的基地,为曲线型:主要优点是节约空间,能适应狭窄的基地,为 使行车安全,必须

30、保持适当坡度和足够宽度。使行车安全,必须保持适当坡度和足够宽度。 (3 3)汽车库几项尺寸要求)汽车库几项尺寸要求 汽车库室内最小净高:小型车汽车库室内最小净高:小型车2.20m2.20m;轻型;轻型 车车2.80m2.80m。 疏散口疏散口 地上汽车库和停车场,当停车位大于地上汽车库和停车场,当停车位大于5050辆时,其辆时,其 疏散口数不少小于疏散口数不少小于2 2个。地下车库当停车位大于个。地下车库当停车位大于 100100辆时,其疏散口数不少于辆时,其疏散口数不少于2 2个。疏散口距离个。疏散口距离 不小于不小于10m10m。汽车疏散坡道宽度不应小于。汽车疏散坡道宽度不应小于4m4m,

31、双,双 车道不宜小于车道不宜小于7m7m。 汽车库门前需留有足够场地供调车、停车、洗汽车库门前需留有足够场地供调车、停车、洗 车等作业。车等作业。 汽车库柱网尺寸如图汽车库柱网尺寸如图 (4 4) 汽车库设施示例汽车库设施示例 单建式汽车库单建式汽车库 常选择各种场地的地下,如广场、绿地、活动场地等。它常选择各种场地的地下,如广场、绿地、活动场地等。它 主要特点是对地面上的空间和建筑物基本没有影响,只主要特点是对地面上的空间和建筑物基本没有影响,只 有少量出入口和通风口外露地面,能保持外部空间完好有少量出入口和通风口外露地面,能保持外部空间完好 并能节约用地;同时车库柱网尺寸和外形轮廓不受地面

32、并能节约用地;同时车库柱网尺寸和外形轮廓不受地面 使用条件的限制,可完全按照车库技术要求修建,从而使用条件的限制,可完全按照车库技术要求修建,从而 能提高车库面积利用率。能提高车库面积利用率。 附建式汽车库附建式汽车库 多附建于住宅楼、公建的底层、半地下或地下层,多附建于住宅楼、公建的底层、半地下或地下层, 也可附建于高层住宅建筑的地下室中。这类车库受也可附建于高层住宅建筑的地下室中。这类车库受 上部结构制约,灵活性和停车量均有局限,附建于上部结构制约,灵活性和停车量均有局限,附建于 住宅建筑的裙房或公共建筑下部相对好些。如下图住宅建筑的裙房或公共建筑下部相对好些。如下图 为附建于消极空间一侧

33、住宅楼半地下的附建式单层为附建于消极空间一侧住宅楼半地下的附建式单层 停车库,对住户干扰少使用方便外部院落行车道停车库,对住户干扰少使用方便外部院落行车道 铺以空心植草地砖可吸尘、消音、减振。铺以空心植草地砖可吸尘、消音、减振。 混合式汽车库混合式汽车库 即单建式和附建式组合的形式,一部分单建于外部空即单建式和附建式组合的形式,一部分单建于外部空 间,一部分附建于建筑物,或地上或地下,两部分结间,一部分附建于建筑物,或地上或地下,两部分结 合在一起互相延伸补充,充分利用空间,扩大停车容合在一起互相延伸补充,充分利用空间,扩大停车容 量,增强使用的应变能力,兼具单建与附建两者优点量,增强使用的应

34、变能力,兼具单建与附建两者优点 。如图是设于住宅单元组合体的半地下混合式车库,。如图是设于住宅单元组合体的半地下混合式车库, 其单建部分设于庭院地下层;附建部分设于住宅单元其单建部分设于庭院地下层;附建部分设于住宅单元 地下层,两者形成一个整体,分别停放小汽车和自行地下层,两者形成一个整体,分别停放小汽车和自行 车。车。 下图则为混合式地下单层汽车库,地上为下图则为混合式地下单层汽车库,地上为12121414 层住宅楼。汽车库的附建部分利用住宅楼基础层住宅楼。汽车库的附建部分利用住宅楼基础 构件的孔洞停车;住宅楼两侧的地下加预制拱构件的孔洞停车;住宅楼两侧的地下加预制拱 板,为车库的单建部分,

35、两部分形成一个整体板,为车库的单建部分,两部分形成一个整体 。管线由装配式预制构件专设的管线廊道通过。管线由装配式预制构件专设的管线廊道通过 。该车库利用了高层建筑的地下结构空间和延。该车库利用了高层建筑的地下结构空间和延 伸的地下空间,不仅节约用地且节约建筑材料伸的地下空间,不仅节约用地且节约建筑材料 ,构思巧妙。,构思巧妙。 2.6.12.6.1居住区的道路规划规范要求居住区的道路规划规范要求 1 1、应遵循下列原则、应遵循下列原则 (1 1)根据地形、气候、用地规模、用地四周的环境条件)根据地形、气候、用地规模、用地四周的环境条件 、城市交通系统以及居民的出行方式,应选择经济,便、城市交通系统以及居民的出行方式,应选择经济,便 捷的道路系统和道路断面形式;捷的道路系统和道路断面形式; (2 2)小区内应避免过境车辆的穿行,道路通而不畅,避)小区内应避免过境车辆的穿行,道路通而不畅,避 免往返迂回,并适于消防车、救护车、商店货车和垃圾免往返迂回,并适于消防车、救护车、商店货车和垃圾 车等的通行;车等的通行; (3 3)有利于居住区内各类用地的划分和有机联系,以及)有利于居住区内各类用地的划分和有机联系,以及 建筑物布置的多样化;建筑物布置的多样化; (4 4)当公共交通线路引入居住区级道路时,应减少交通)当公共交通线路引入居住区级道路时,应减少交通 噪声对居民的干扰;噪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