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学》教学大纲_第1页
《饲料学》教学大纲_第2页
《饲料学》教学大纲_第3页
《饲料学》教学大纲_第4页
《饲料学》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饲料学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饲料学课程编号英文名称Feed science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总学时54理论学时54实验学时实践学时学分3预修课程动物营养学、动物生化适用对象动科、动物强化班课程简介本课程介绍了饲料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系统介绍饲料化学组成,各种营养物质的作用; 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方法与体系; 国际饲料分类方法和我国饲料分类方法异同;重点分述了粗饲料、青绿饲料、青贮饲料、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维生素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概念,各饲料中主要原料的营养特性、加工调制方法,饲用价值及使用时注意事项,饲料中抗营养因子消除及消除方法。配合饲料的组成、分类及要概念。我国饲

2、料资源现状及饲料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我国现行饲料标准和法规以及无公害饲料、绿色饲料等概念。本课程是动物科学专业学生专业必修课程。二、教学目标及任务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各种方法间的关系,掌握常见评定方法和饲料营养价值表的使用;了解各类饲料的营养价值特点,熟悉每类饲料中常用饲料原料的营养特性、加工调制方法以、饲用价值和利用注意事项;了解我国目前配合饲料的发展现状、产品形式和相应的法律法规,为饲料配方技术打好良好的基础。三、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章节章节内容讲课实验实践合计绪论饲料学与动物营养学联系,饲料与畜牧生产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的关系11第一章饲料营养价值评定体系22第二

3、章饲料养分化学含量和总能的评定33第三章饲料养分的消化代谢性与消化能和代谢能的评定66第四章饲料养分的生物学效价和净能的评定22第五章反刍动物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指标体系22第六章饲料的结构与化学22第七章饲料分类22第八章粗饲料33第九章青绿饲料33第十章青贮饲料44第十一章能量饲料66第十二章蛋白质饲料66第十三章矿物质饲料11第十四章维生素饲料11第十五章饲料添加剂11第十六章配合饲料22第十七章饲料资源开发与利用33第十八章配合饲料的质量管理与法规44合计5454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绪论主要内容:1.饲料学的基本内容、学习目的和意义2.饲料学与动物营养学的联系3.饲料与畜牧生产经济效益

4、和产品质量的关系习题:饲料学的概念、饲料在畜牧业生产及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地位与作用。本章重点:饲料学与动物营养学的联系,饲料与畜牧生产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的关系教学要求:阐述饲料学的基本内容、地位与作用。饲料学的发展方向。第一章 饲料营养价值评定体系1.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概念和意义2.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发展史3.各种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间的关系4.我国当前采用的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体系的组成习题: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概念和意义,各种评定方法的关系。本章重点:突出各种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之间的关系,能够建立起总体的印象。教学要求:阐述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概念及重要性;评定体系的组成及评定方法间的关系。第

5、二章饲料养分化学含量和总能的评定第一节饲料常规成分分析1概略养分的内容和测定方法2牧草洗涤剂体系的内容与测定方法3饲料总能的测定方法第二节 饲料纯养分含量的测定第三节 养分含量分析结果的综合评价1粗蛋白含量与氨基酸总含量的比较2粗纤维含量与非淀粉多糖含量的比较3必需氨基酸指数和蛋白质的化学评分习题:饲料的概略养分、NDF、ADF、总能概念。不同基础条件下养分的换算方法。纯养分测定的意义。本章重点:概略养分测定和洗涤剂体系测定的方法,测定结果的比较和在生产实中的应用教学要求:基本养分测定方法的内容、作用与意义。区分CF测定与NDF与ADF之间的内在含义。纯养分与概略养分之间的关系与联系。第三章

6、饲料养分的消化代谢性与消化能和代谢能的评定第一节 饲料消化代谢性评价的内容1消化率与代谢率的概念2饲料料养分可消化性与可代谢性的区别3消化能与代谢能第二节 测定饲料消化率的常用方法1体内消化试验:全收粪法、指示剂法和回肠末端瘘管法2体外消化试验:小肠液冻干粉法、人工瘤胃法和产气法3饲料消化率和消化能的各种表达方式和计算方法4各种方法间优缺点比较第三节 代谢试验1代谢试验与消化试验的区别2饲料代谢能和代谢率的各种表达方式和计算方法习题:常用养分消化率的测定方法?全收粪法和指示剂法技术要求?消化率与代谢率的含义。本章重点:全收粪法和指示剂法的技术要点,表观消化率和真消化率,表观代谢率和真代谢率的区

7、别,代谢性粪氮/能、内源性尿氮/能和氮校正的概念。本章教学要求:讲解各种养分消化率的方法,重点阐述全收粪法与指示法的技术要点与注意事项。比较表观消化率与真消化率、表观代谢率与真代谢率的区别。第四章 饲料养分的生物学效价和净能的评定第一节 饲料养分的生物学效价1.绝对生物学价值: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净蛋白比、总蛋白利用率、净蛋白利用率和饲养试验2.相对生物学价值:斜率比法第二节 净能的评定(3学时)1.饲料净能的测定方法及其影响因素2.体增热的测定方法3.净能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优缺点习题:生物学价值定义,生物学利用率概念; 净能的测定方法与技术。有关饲养试验的设计与要求。本章重点:净能的概念与测定

8、方法,绝对生物学效价和相对生物学利用率的概念、区别和测定方法及其对试验条件的要求。本章教学要求:讲解生物学效价等测定方法及有关基本概念;列举有关测定结果并进行分析。净能测定及其影响因素等。第五章 反刍动物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指标体系第一节 反刍动物饲料评价新体系1.反刍动物和单胃动物在饲料利用过程中的比较2.传统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对反刍动物的局限性3.反刍动物新评定体系的基本内容:瘤胃降解率和瘤胃稀释率、瘤胃微生物蛋白合成量、小肠可消化蛋白第二节 反刍动物饲料评价体系的应用1.新体系的优越性2.新体系的应用价值习题:反刍动物新评定体系的基本内容;瘤胃降解率及稀释率的概念;瘤胃微生物蛋白合成与小肠可

9、消化蛋白。本章重点:饲料瘤胃降解率的测定、瘤胃氮能平衡对微生物蛋白质合成量的影响与饲料整体营养价值的关系。本章教学要求:详述新体系的评定方法与应用;比较新旧方法;评价新体系的优越性与应用价值。第六章 饲料的结构与化学1.植物细胞、组织和种子的结构与化学组成的关系2.饲料糖类、脂肪和含氮化合物的分类、结构与性质3.饲料储藏和加工过程中常见的物理化学变化习题:植物种子结构,糖类、脂肪、含氮化合物的分类;储藏和加工过程对饲料物理化学的变化影响作用。本章重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分布规律和饲料理化变化对营养价值的影响。本章教学要求:饲料的化学组成与分类;储藏与加工过程对饲料营养物质的变化影响。第七章 饲料

10、的分类1.饲料分类的目的2.我国和国际饲料分类体系,分类判别标准和编码方法习题:我国与国际饲料分类方法,分类的基本依据; 饲料编码的识别。重点:我国和国际饲料分类体系本章教学要求:饲料分类的意义,我国与国际饲料分类的方法不同点与相同点;饲料编码识别。第八章 粗饲料1.粗饲料的种类和营养特性2.干草的调制方法、营养价值及影响因素3.秸秆、秕壳和糠麸类农副产品的特点和利用方法4.提高粗饲料营养价值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等加工调制方法习题:粗饲料的基本营养特性;干草制作方法;影响干草营养价值的影响因素;秸秆等农副产品特点及利用注意事项;提高粗饲料利用的方法与技术。本章重点:粗饲料的种类和营养特性,提高

11、粗饲料利用率的方法。本章教学要求:粗饲料的基本营养特性;粗饲料利用注意事项; 优质干草调制方法; 提高粗饲料利用率的方法与技术。第九章 青饲料1.青饲料的种类和营养特性2.常用青饲料及其利用3.青饲料的加工及提取叶蛋白的方法习题:青饲料概念,青饲料的营养特性; 青饲料使用注意事项。本章重点:青饲料的种类和营养特性。常用青饲料的利用及使用过程中注意事项,防止亚硝酸盐等中毒。本章教学要求:青饲料的营养特性;青饲料使用时注意事项。第十章 青贮饲料1.青贮的原理、种类、青贮发酵的过程2.制作青贮饲料的注意事项3.青贮饲料的营养特点和利用方法4.提高青贮料品质的技术措施习题:青贮饲料概念与青贮的原理;一

12、般青贮与半干青贮方法。青贮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变化及营养物质变化;青贮饲料的营养特性; 优质青贮饲料制作条件与制作方法;青贮饲料的质量评定与提高青贮饲料品质的技术措施。本章重点:常规青贮饲料的制作和利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本章教学要求:青贮原理与概念;青贮过程的一次发酵与二次发酵过程;优质青贮饲料的制作条件与要求;提高青贮饲料的品质的方法与技术。第十一章 能量饲料第一节 谷物籽实类饲料1.玉米及其加工副产物的营养特点、利用时的注意事项和质量标准2.小麦和稻谷及其加工副产物的营养特点、利用时的注意事项和质量标准第二节 块根块茎和糖蜜饲料1.甘薯干、马铃薯干的营养特点以及利用时的注意事项2.糖蜜的营养

13、特点以及利用时的注意事项第三节 油脂1.各种油脂的理化性质和营养特性比较2.饲料中添加油脂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习题:能量饲料的概念; 谷实类能量特性;麦类饲料使用时注意事项;农副产品营养特性与使用时注意事项;饲料油脂营养特性与使用注意事项。常见真菌毒素的危害及预防措施。本章重点:玉米、小麦和稻谷及其加工副产物的营养特点本章教学要求:能量饲料的概念及营养特性;谷实类能量饲料及谷实原料加工副产品的利用特点及使用时注意事项。储藏与加工对营养价值的影响。霉菌毒素对营养价值的影响与动物生产的影响。第十二章 蛋白质饲料重点:大豆、大豆粕和鱼粉的营养特点与质量鉴别。第一节 植物性蛋白质饲料1.植物性蛋白质饲料的

14、种类和一般特性2.大豆和大豆饼粕的营养特点及其质量标准3.菜籽和棉籽饼粕的营养特点以及利用时的注意事项4.植物性蛋白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第二节 动物性蛋白质饲料1.常用动物性蛋白质饲料的种类2.鱼粉的加工过程和营养特点3.鱼粉的质量鉴别4.肉骨粉等畜产品加工副产物的营养特点和利用第三节 其它蛋白饲料1.单细胞蛋白质饲料的生产与利用2.非蛋白含氮化合物的种类和利用习题:蛋白质饲料分类与概念;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原料的营养特性;动物性蛋白质饲料营养特性;非蛋白质的合理使用;大豆、豆粕、鱼粉营养特点与质量的评定与鉴别。饲料抗营养因子。非常规蛋白原料的合理利用。本章重点:大豆、大豆粕和鱼粉的营养特点与质量鉴

15、别。非常规蛋白原料的使用。本章教学要求:蛋白质饲料分类与概念,大豆及豆粕的营养价值及质量评定方法;非常规原料的利用及注意事项。植物性蛋白质原料的主要抗营养因子及消除方法。动物性蛋白质原料的特性以及加工方法。真假鱼粉的鉴别。非蛋白的合理利用以及新型蛋白质原料开发与利用。第十三章 矿物质饲料1.石粉和贝壳粉等钙源矿物饲料2.磷酸氢钙和骨粉等钙磷平衡饲料3.食盐和碳酸氢钠等电解质原料4.沸石粉、凹凸棒土和膨润土等天然惰性矿物质在饲料中的应用习题:矿物质饲料概念;常用矿物质饲料使用与注意事项;天然矿物质饲料原料的特性与在饲料中应用价值。本章重点:钙源矿物饲料和钙磷平衡饲料的质量和利用本章教学要求:矿物

16、质饲料概念,矿物质饲料使用时注意事项;天然矿物质原料的合理使用。第十四章 维生素饲料1.国际国内饲用维生素生产现状2.配合饲料中各种维生素单体的常见产品形式和有效含量3.维生素饲料使用的注意事项习题:维生素分类,维生素的有效成分含量;维生素饲料在加工与储藏过程的损失与使用时注意事项。重点:各种维生素单体的常见产品形式、有效含量和稳定性本章教学要求:维生素的产品有效性要求;饲料加工与储藏过程中对维生素效价的影响。第十五章 饲料添加剂1.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的概念2.饲料添加剂的分类3.营养性饲料添加剂的作用和使用方法习题:饲料添加剂概念,饲料添加剂分类与作用;饲料添加剂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

17、项。本章重点:营养性饲料添加剂的种类和使用方法本章教学要求:饲料添加剂的分类与作用;饲料添加剂使用方法与使用时注意事项。第十六章 配合饲料1.国内外配合饲料的生产现状和我国饲料工业的发展历程2.配合饲料的产品种类及原料组成3.配合饲料的优点4.各类配合饲料的生产工艺和产品适用对象习题:饲料产品分类与类型;配合饲料的优点;本章重点:各类配合饲料的原料组成和适用对象。本章教学要求:饲料产品分类,各种饲料产品实际应用的优势与存在问题。第十七章 饲料资源开发与利用我国饲料资源现状饲料资源开发利用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国外饲料资源的补充习题:饲料资源开发的必要性与紧迫性重点:饲料资源的现状与开发的必要性。本章

18、教学要点:我国饲料资源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开发饲料资源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第十七章 配合饲料的质量管理与法规第一节 饲料厂的质量控制 (2学时)1.配合饲料质量的定义2.影响配合饲料质量的因素3.配合饲料质量控制的关键点4.配合饲料质量检测的内容和作用第二节 宏观饲料质量管理(2学时)1.宏观饲料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我国饲料工业标准化体系和组成3.饲料工业通用名词术语及其含义4.饲料企业的生产许可证制度,最近颁布的饲料法律法规习题:影响配合饲料质量的因素与关键点;配合饲料质量检测的基本内容;我国有关饲料业的管理法规与条例;饲料强制国家标准内容。本章重点:配合饲料的质量评定体系;影响配合饲料质量的因素;国家对饲料管理的有关法规与条例;饲料强制国家标准的内容;饲料工业通用术语。本章教学要求:饲料质量评定体系;我国有关饲料的法规与条例;国家与地方饲料标准等。五、考核方式及要求本课程考核与考试方式以平时考核与学期结束考试相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