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文言虚词文言虚词 推断方法推断方法 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文言词语的分类文言词语的分类 1.1.实词实词,具有实在意义的词语。包括名,具有实在意义的词语。包括名 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2.2.虚词虚词,没有实在意义的词语。包括代,没有实在意义的词语。包括代 词、连词、介词、助词、副词、叹词词、连词、介词、助词、副词、叹词 (语气词)、拟声词等。(语气词)、拟声词等。 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副词副词是一种用来修饰是一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动词、形容词的词,说的词,说 明时间、地点、程度、方式等概念的词。明时间、地点、程度、方式等概念的词。 例如:
2、方、但、益、例如:方、但、益、 介词介词介词是一种用来表示词与词、词与句之间介词是一种用来表示词与词、词与句之间 的关系的虚词,在句中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的关系的虚词,在句中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 介词后面一般有名词代词或相当于名词的其他介词后面一般有名词代词或相当于名词的其他 词类词类 。介词可以分为时间介词、地点介词、方。介词可以分为时间介词、地点介词、方 式介词、原因介词和其他介词。式介词、原因介词和其他介词。 例如:于、以例如:于、以 连词连词是一种虚词,是一种虚词, 它不能独立担任句子成分它不能独立担任句子成分 而只起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以及句与句的而只起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以及句
3、与句的 作用。作用。 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并列连词:并列连词:有和、跟、与、同、及、而、况、况且、有和、跟、与、同、及、而、况、况且、 何况、乃至等。何况、乃至等。 承接连词:承接连词:有则、乃、就、而、于是、至于、说到、有则、乃、就、而、于是、至于、说到、 此外、像、如、一般、比方等。此外、像、如、一般、比方等。 转折连词:转折连词:有却、但是、然而、而、偏偏、只是、有却、但是、然而、而、偏偏、只是、 不过、至于、致、不料、岂知等。不过、至于、致、不料、岂知等。 因果连词:因果连词:有原来、因为、由于、以便、因此、所有原来、因为、由于、以便、因此、所 以、是故、以致等。以、是故、以致等。 选择
4、连词:选择连词:有或、抑、非有或、抑、非即、不是即、不是就是等。就是等。 假设连词:假设连词:有若、如果、若是、假如、假使、倘若、有若、如果、若是、假如、假使、倘若、 要是、譬如等。要是、譬如等。 比较连词:比较连词:有像、好比、如同、似乎、等于;不如、有像、好比、如同、似乎、等于;不如、 不及;与其不及;与其不如、若不如、若则、虽然则、虽然可是等。可是等。 让步连词:让步连词:有虽然、固然、尽管、纵然、即使等。有虽然、固然、尽管、纵然、即使等。 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助词:助词:在汉语中,通常分为在汉语中,通常分为结构助词、时态结构助词、时态 助词和语气助词助词和语气助词三种。三种。 文言文文言
5、文中则有:中则有:之、乎、者、也、矣之、乎、者、也、矣等。等。 代词:代词:是代替名词的一种词类。是代替名词的一种词类。 例子:其、吾、余例子:其、吾、余 语气词:语气词:是表示语气的是表示语气的虚词虚词,常用在句尾或,常用在句尾或 句中停顿处表示种种句中停顿处表示种种语气语气。 例子例子:呼、矣、焉、夫、哉:呼、矣、焉、夫、哉, “夫夫”可译为可译为“啊啊”,“哉哉”分别可译为分别可译为 “呀呀”、 “ “吗吗”、“啊啊”。 拟声词:拟声词: 例子:唧唧(虫叫声)、咕咕例子:唧唧(虫叫声)、咕咕 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考纲要求:理解考纲要求:理解常见常见的文言虚词的文言虚词在文中在文中 的意义和
6、用法的意义和用法。(。(B) ? 而而、何、乎、何、乎、乃乃、其其、且且、若、若、所所、为为、 焉、也、焉、也、以以、因因、于于、与与、则则、者者、之之。 (18个)个) 之乎者也,因为所以,之乎者也,因为所以, 而且与其于焉,则乃若何。而且与其于焉,则乃若何。 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1.1.剑阁峥嵘而崔嵬,剑阁峥嵘而崔嵬,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2.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3.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4.今人有大功而击之鸿门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鸿门宴 5.5.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
7、二郎文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6.6.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7.7.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 记记 8.8.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1 1表并列,不译,也译表并列,不译,也译 “又又” 。 2 2表递进,并且、而且。表递进,并且、而且。 3 3表承接,就、接着,或不译表承接,就、接着,或不译 4 4表转折。但是、却。表转折。但是、却。 5 5表假设。如果、假如。表假设。如果、假如。 6 6表修饰,即连接状语。可不译。表修饰,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7 7表因果。
8、因而表因果。因而 8 8表目的。来表目的。来 (1)连词连词 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1)1)第二人称,今译为:你(们)、你(们)第二人称,今译为:你(们)、你(们) 的。它与的。它与“尔尔”是同源字,在上古之时音近是同源字,在上古之时音近 义通。义通。 例释:例释:妪每谓予曰:妪每谓予曰:“其所,其所,而而母立于母立于 兹。兹。”( (项脊轩志项脊轩志) ) 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 (促织促织) ) 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 (勾践灭吴勾践灭吴) ) 2)2)近指代词,今译为:此、这样。近指代词,今译为:此、这样。 例
9、释: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例释: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 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 (2)(2)代词用法代词用法 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罢 了了”。 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逍遥游逍遥游)。)。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师说) 【而后】才,方才。【而后】才,方才。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月而后成。三月而后成。 【而况】即【而况】即“何况何
10、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谏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会儿。【既而】不久,一会儿。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五人墓碑记) 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促织) (3)(3)复合虚词复合虚词 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1)(1)人不知人不知而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愠,不亦君子乎? ?
11、 (2)(2)觉今是觉今是而而昨非。昨非。 说说下列句子中说说下列句子中“而而”的意义和用法的意义和用法 辨析:两个辨析:两个“而而”字毫无疑问都是字毫无疑问都是连词连词, 第第(1)(1)句表句表转折关系转折关系,第,第(2)(2)句同学也许会句同学也许会 脱口而出:脱口而出:“表转折。表转折。”其实不然,其实不然,“今今 是是”不一定意味着不一定意味着“昨非昨非”,两者之间无两者之间无 转折的意思转折的意思,因此是,因此是并列关系并列关系。 一、一、 察前后句意察前后句意 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3)(3)灭滑灭滑而而还。还。 (4)(4)时矫首时矫首而而遐观。遐观。 说说下列句子中说说下列句
12、子中“而而”的意义和用法的意义和用法 辨析:第辨析:第(3)(3)句句“而而”表表承接承接,一目了然,一目了然,承承 接有时间上的,有逻辑上的先后关系。接有时间上的,有逻辑上的先后关系。第第(3)(3) 句属前一种情况,句属前一种情况,“灭滑灭滑”先发生,接着先发生,接着 “还还”这个行为发生;第这个行为发生;第(4)(4)句,句,“矫首矫首”是是 伴随着伴随着“遐观遐观”,表示,表示“遐观遐观”的方式的方式,所,所 以而应是以而应是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表修饰关系修饰关系。 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1)(1)人人而而无信,不知其可。无信,不知其可。 (2)(2)诸君诸君而而有意,瞻予
13、马首可也。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说说下列句子中说说下列句子中“而而”的意义和用法的意义和用法 辨析:这两个辨析:这两个“而而”字,字,连词连词,表示,表示假设关系假设关系, 相当于相当于“如果如果”、“假使假使”。 它们的位置很特别,都在它们的位置很特别,都在主语和谓语主语和谓语之间。之间。 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比较下列各句中的比较下列各句中的“而而”字,对其意义与用法判断正字,对其意义与用法判断正 确的一项是确的一项是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余知而无罪也余知而无罪也 提刀而立提刀而立 子产而死,谁其嗣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A A 与与相同,相同,与与相同相同 B B
14、与与相同,相同,与与不同不同 C C 与与不同,不同,与与相同相同 D D 与与不同,不同,与与不同不同 分析分析: : 徐徐而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连词,表修饰连词,表修饰 余知余知而而无罪也无罪也 代词,你代词,你 提刀提刀而而立立 连词,表修饰连词,表修饰 子产子产而而死,谁其嗣之死,谁其嗣之 连词,表假设连词,表假设 【答案【答案:B:B】 返回返回 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判断判断“而而”中在文中的意义。中在文中的意义。 兵者,诡道也。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兵者,诡道也。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而而1 1 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
15、曰:“诸君诸君而而2 2有意,有意, 瞻予马首可也。瞻予马首可也。”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而而3 3青青 于蓝,更胜其父。婉贞博学于蓝,更胜其父。婉贞博学而而4 4日参省乎己,非只效日参省乎己,非只效 书生终日书生终日而而5 5思也。三思思也。三思而而6 6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 非非而而7 7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矣。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矣。 连,连,“和和” 连,连,“如果如果” 连,转折连,转折 连,递进连,递进 连,承接连,承接 连,修饰连,修饰 代,你代,你 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一、代词一、代词 二、副词二、副词 三、连词三、连词
16、2.2.指示代词指示代词 1.1.人称代词人称代词 :这、这些、那、:这、这些、那、 那些、其中的那些、其中的 1.1.祈使语气祈使语气 2.2.揣测语气揣测语气 3.3.反问语气反问语气 :一定、还是、千万:一定、还是、千万 :恐怕、大概:恐怕、大概 :难道、怎么:难道、怎么 2.2.假设关系假设关系 1.1.选择关系选择关系:其:其其其 :其:其则则 其 第一、第二、第三人称,可译为:第一、第二、第三人称,可译为: 我(自己)、你、他;我们、你们、我(自己)、你、他;我们、你们、 他们;我(们)的、你(们)的、他他们;我(们)的、你(们)的、他 (们)的(们)的 四、助词:其调节音节作用,
17、不译四、助词:其调节音节作用,不译 【何其】译为【何其】译为“多么多么”。 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二、二、 关注位置关注位置 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常常能说明它的词性、意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常常能说明它的词性、意 义等。虚词所处的位置不同,表示了它不同的义等。虚词所处的位置不同,表示了它不同的 语法功能。语法功能。 例如虚词例如虚词“其其”: 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副词,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副词,如如“其皆出于此乎其皆出于此乎”; 在名词或代词后一般也是语气副词,在名词或代词后一般也是语气副词,如如“吾其吾其 还也还也”。 在句中动词后一般是代词,在句中动词后一般是代词,如如“秦王恐其破秦王恐其破 璧璧”; 文言
18、文虚词的用法 (1)(1)其李将军之谓乎其李将军之谓乎? ? (2)(2)未报秦施而伐其师,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其为死君乎为死君乎? ? (4)(4)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练习练习 解释解释“其其”字在各句中的意义和用法。字在各句中的意义和用法。 语气副词,表揣测语气,相当于语气副词,表揣测语气,相当于“大概大概” 语气副词,表反问,相当于语气副词,表反问,相当于“难道难道” “其其”在句首一般为语气副词在句首一般为语气副词 ( (语气副词,表祈使,一定语气副词,表祈使,一定) ) 在名在名( (代代) )词后一般是语气副词。词后一般是语气副词。 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判断判断“其
19、其”中在文中的意义。中在文中的意义。 人言,蔺相如徒以人言,蔺相如徒以1 1其其口舌之功垂于竹帛,以吾口舌之功垂于竹帛,以吾 观之,则非徒口舌耳。相如观秦王无意偿赵城,则观之,则非徒口舌耳。相如观秦王无意偿赵城,则 却立睨柱,秦王恐却立睨柱,秦王恐2 2其其破璧,遂许之斋戒,因得以完破璧,遂许之斋戒,因得以完 璧归赵,璧归赵,3 3其其仅口舌哉?若与庸人议之,其必曰:仅口舌哉?若与庸人议之,其必曰: “吾吾其其与之。与之。”焉敢如此?焉敢如此? 归国,将相失和。途遇廉颇,即转退避,当归国,将相失和。途遇廉颇,即转退避,当4 4其其 时,何人能如此?门客询以因,相如则言:时,何人能如此?门客询以
20、因,相如则言:“先国先国 家之急而后私仇。家之急而后私仇。”观古今英杰之所为,观古今英杰之所为,5 5其其皆出于皆出于 此乎?故吾以为,汝此乎?故吾以为,汝6 6其其勿以他人之言为训。勿以他人之言为训。 且吾意相如之才,罕有其匹,古今英杰仅且吾意相如之才,罕有其匹,古今英杰仅7 7其其一一 二。二。8 8其其是耶,其非耶?是耶,其非耶?9 9其其若是,则虽见霰雪纷若是,则虽见霰雪纷 其无垠,亦无恨矣,吾亦无有其无垠,亦无恨矣,吾亦无有“悔悔1010其其随之随之 而不得极夫游之乐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之憾了。之憾了。 代,代,“他他” 代,代,“他他” 副,反问,副,反问,“难道难道” 代,代,“那
21、那” 副,推测,副,推测,“大概大概” 副,祈使,副,祈使,“一定一定” 代,其中代,其中 连,选择,是连,选择,是还是还是 连,假设,连,假设,“如果如果” 代,我,自己代,我,自己 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以以 1 1、介词介词(1 1)表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方式,可译为)表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方式,可译为 “ “用用”“”“把把”“”“凭凭”“”“按照按照” ” 等。等。 (2 2)表示原因,可译为)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因为”“”“因而因而”等。等。 2 2、连词连词,相当于相当于“而而” (1 1)表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表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用用来来” ” (2 2)表动作的结果,可译为
22、表动作的结果,可译为“以致以致”: (3 3)表因果,可译为表因果,可译为“因为因为”: (4 4)表承接,相当于表承接,相当于“而而”,不译不译 (5 5)表)表并列或递进关系并列或递进关系 ,可译为,可译为 “而而”“”“又又”“”“而而 且且”“”“并且并且”等,等,或者或者省去省去 3 3、动词动词,可译为,可译为“认为认为” ” “带领带领”等等 4 4、复音词复音词, 以是以是是以是以 译为译为“因此因此”、“所以所以”等。等。 5 5、通假通假“已已”,译为,译为“已经已经”:得鱼腹中书,固:得鱼腹中书,固以以怪之怪之 矣矣 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三、三、 辨析词性辨析词性 同一个虚
23、词,在不同的句子中因所起的作用不同,其同一个虚词,在不同的句子中因所起的作用不同,其 词性也会不同。词性也会不同。 如如20062006年高考安徽卷中年高考安徽卷中“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中中 的的“以以”字,后面是动词字,后面是动词“利利” ” ,一般作连词,表,一般作连词,表 目的,可译为目的,可译为“用来用来”; 而在而在20062006年高考江苏卷中年高考江苏卷中“诸生以夜中对诸生以夜中对”中的中的“以以” 字,后面是名词字,后面是名词“夜中夜中” ” ,与之构成介宾短语,在,与之构成介宾短语,在 句中作状语,此处句中作状语,此处“以以”字就是介词,可译为字就是介词
24、,可译为“用、用、 拿拿”。 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1) (1)是时是时以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2) (2)故为之说,故为之说,以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3) (3)属予作文属予作文以以记之。记之。 (4) (4)至至以以刃裂颈断舌而死。刃裂颈断舌而死。 (5) (5)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 民民以以殷盛,国殷盛,国以以富强。富强。 巩固练习巩固练习 解释解释“以以”字在各句中的用法。字在各句中的用法。 “以以”字用法有一个规律,字用法有一个规律, 由此可知,题中由此可知,题中(1)、(4)两句是介词,用于两句是介词
25、,用于名词名词之前,之前, 与名词构成介宾短语,但一用在身份前,一用在工具与名词构成介宾短语,但一用在身份前,一用在工具 前,意义不同;前,意义不同;(5)“以以”后省略宾语后省略宾语“之之”,仍是介词。,仍是介词。 (2) 、 (3)同为连词,都是用于动词之前,用法意义相同为连词,都是用于动词之前,用法意义相 同,连词,表目的,相当于同,连词,表目的,相当于“用来用来”、“来来”。 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解释句中解释句中“以以”的用法。的用法。 余船余船以以次俱进次俱进 秦亦不秦亦不以以城予赵城予赵 且且以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余余以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乾隆三十九
26、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以以刀劈狼首刀劈狼首 欲欲以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孙膑孙膑以以此名显天下此名显天下 夫夷夫夷以以近,则游者众近,则游者众 敛赀财敛赀财以以送其行送其行 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是人多以书假余 木欣欣木欣欣以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介,因(此介,因(此 ) 连,用来连,用来 介,凭介,凭 动,带领动,带领 介,用介,用 介,在介,在 介,因介,因 介,把介,把 介,按照介,按照 连,连,“而而”“”“又又”“”“而且而且”“”“并且并且” ” 连,而,或不译连,而,或不译 小试牛刀小试牛刀 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与与 一、介词一、介词 二、连词
27、二、连词 三、动词三、动词 四、通假四、通假 1和,跟,同。和,跟,同。 2给,替。给,替。 3比,和比,和比较。比较。 和,跟,同。和,跟,同。 通通“欤欤”。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或疑问。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或疑问。 1给予,授予。给予,授予。 2结交,亲附。结交,亲附。 3对付。对付。 4参加,参与。参加,参与。 5赞许,同意。赞许,同意。 五、复音虚词五、复音虚词 【孰与】【与【孰与】【与孰】孰】 【孰若】【与其【孰若】【与其孰若】孰若】 表示选择(舍前取后),译为:表示选择(舍前取后),译为:“哪如哪如”“”“与其与其哪如哪如” 表示比较与选择,译为:表示比较与选择,译为:“跟跟比比
28、较,哪一个较,哪一个” 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与与”在连词和介词两种用法下在连词和介词两种用法下“意义意义”相相 同,这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同,这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1 1、乃乃与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 2 2、陈涉少时,、陈涉少时,尝尝与与人佣耕。人佣耕。 3 3、不复出焉,、不复出焉,遂遂与与外人间隔。外人间隔。 4 4、齐齐与与楚楚从亲。从亲。 5 5、秦王秦王与与群臣群臣相视而嬉。相视而嬉。 上述句中上述句中1 1、2 2、3 3为介词,为介词,4 4、5 5为连词,为连词, 一般的分辩方法是:连词连接的成分前后顺序可以调一般的分辩方法是:连词连
29、接的成分前后顺序可以调 换,而介词不能。换,而介词不能。 我的经验是:我的经验是:1 1、“与与”前有状语(主要为副前有状语(主要为副 词),直接确定其为介词,且屡试不爽;词),直接确定其为介词,且屡试不爽; 2 2、“与与”前无状语,但承前省略主语,亦为介前无状语,但承前省略主语,亦为介 词。(词。(与贼战,斩首数百与贼战,斩首数百) 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四、四、 借助结构借助结构 辨析虚词与句中其他成分所构成的语句结辨析虚词与句中其他成分所构成的语句结 构,是理解虚词用法的应该重要方面。构,是理解虚词用法的应该重要方面。 如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中的中的
30、“以以”字,所处的位置与字,所处的位置与“而而”相同,并相同,并 且前后两句,结构完全一致,我们就可以且前后两句,结构完全一致,我们就可以 由后一句而推断出前一句中的由后一句而推断出前一句中的“以以”字,字, 相当于相当于“而而”,表修饰关系。,表修饰关系。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与与” 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五、五、 紧扣语境紧扣语境 同文言实词一样,特定的语言环境,决定着虚同文言实词一样,特定的语言环境,决定着虚 词的不同用法。推断虚词的用法,必须跟文意词的不同用法。推断虚词的用法,必须跟文意 的理解结合起来。的理解结合起来。 例如例如“不拘于时不拘于时”与与“学于余学于余”中
31、的两个中的两个“于于” 字字,所处的位置相同,都在动词后,名词前,所处的位置相同,都在动词后,名词前, 不结合文意就无法判断出用法的不同来。不结合文意就无法判断出用法的不同来。 “不拘于时不拘于时”是说不受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是说不受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 很显然,这里的很显然,这里的“于于”字是表被动的;而字是表被动的;而“学学 于余于余”是说向我学习,因而此处的是说向我学习,因而此处的“于于”字是字是 介词介词“向向”,和表被动无关。,和表被动无关。 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六、六、 把握作用把握作用 在不同的句子中,即使同一词性的虚词也有着在不同的句子中,即使同一词性的虚词也有着 不同的作用。不
32、同的作用。 比如比如“之之”字,字, 作为结构助词在作为结构助词在“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中是中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定语后置的标志, 而在而在“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中却是中却是宾语前宾语前 置的标志置的标志。 至于至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的中的“之之”则又是则又是 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于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于取消句子独立性取消句子独立性。 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一、一、 疑疑 问问 代代 词词 何 1 1、单独作谓语单独作谓语,“何何+ +哉、何哉、何+ + 也也”,译为译为“为什么,什么,什么为什么,什么,什么 原因原因” 2 2
33、、作宾语作宾语,“何何+ +介词,何介词,何+ +动词动词” 译作译作“哪里哪里,什么什么”,译时,译时“何何” 要后置要后置 3 3、作定语,、作定语,“何何+ +名词名词”译译“什么什么, 哪哪” 1、用在用在句首句首或或动词前,动词前,译为译为“怎么,怎么, 为什么,哪里为什么,哪里”。 2 2、放在形容词前放在形容词前,有时与,有时与“其其”连用,连用, 译为译为“多么多么” 二、二、副词副词 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哙曰:今日之事哙曰:今日之事何如何如? 无何无何,宰以卓异闻。,宰以卓异闻。 何以何以战?战? 是社稷之臣也。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何以伐为?伐为? 沛公大惊,曰:沛公大惊,曰:“
34、为之为之奈何奈何?” 奈何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何乃何乃太区区太区区 【何如】怎么样,怎样【何如】怎么样,怎样 【无何】不久,没多久【无何】不久,没多久 【何以】拿什么、凭什么【何以】拿什么、凭什么 【奈何】怎么办、为什么【奈何】怎么办、为什么 【何乃】怎能【何乃】怎能 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 “徐公徐公何何1 1能及君也能及君也” 本谬也,懂其理者,本谬也,懂其理者,何何2 2 可胜道也哉?然其妻如此可胜道也哉?然其妻如此 言者,言者,何何3 3也?其所据也?其所据何何4 4 为?原其理,当为爱之深为?原其理,当为爱之深 也。可见,情之误,也。可见,情之误,何何
35、5 5 其大也!然其大也!然何何6 6人能忘情人能忘情 耶?耶?何何7 7以除此弊,望君以除此弊,望君 以良策教我,以良策教我,何何8 8如?如? 1 1、疑问副词,怎么、疑问副词,怎么 2 2、疑问副词,怎么、疑问副词,怎么 3 3、疑问代词,为什么、疑问代词,为什么 4 4、疑问代词,什么、疑问代词,什么 5 5、程度副词,多么、程度副词,多么 6 6、疑问代词,什么、疑问代词,什么 7 7、疑问代词,(凭)、疑问代词,(凭) 什么什么 8 8、固定词组,怎么样、固定词组,怎么样 牛刀小试 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一、代词一、代词 二、连词二、连词 四、动词四、动词 :你、你的、你们:你、你的、
36、你们 你们的你们的 2.2.指示代词指示代词 1.1.人称代词人称代词 (近指):这、这(近指):这、这 些、如此些、如此 假设假设 “若夫若夫”表另提一事表另提一事“至于至于” :“如果如果”、“假设假设” 2.2.比得上比得上 1.“1.“像像”,“好像好像” 若 同同“然然”,“的样子的样子” ” 五、复音虚词五、复音虚词 三、形容词词尾三、形容词词尾 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固定词组】【固定词组】 【若夫】【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近似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近似 “要说那要说那”“像那像那”“至于说到至于说到”的意思。的意思。 例:例:若夫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
37、气之辩逍遥游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逍遥游 【若何】怎么样。【若何】怎么样。 例:以闲敝邑,例:以闲敝邑,若何若何?崤之战?崤之战 【若辈、若属、若曹】【若辈、若属、若曹】相当于相当于“你们你们”。 例:不者,例:不者,若属若属皆且为所虏皆且为所虏! ! 史记史记 鸿门宴鸿门宴 【若【若何】对待何】对待怎么样、拿怎么样、拿怎么办。怎么办。 例:寇深矣,例:寇深矣,若若之之何何? ? 左传左传 僖公十五年僖公十五年 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若若” ” “若若 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奇奇 哉哉若若 人之思, 人之思,若若 天惊石破,花开铁树,非 天惊石破,花开
38、铁树,非 若若 等凡人可及也,吾亦如此。恐吾辈但堪为 等凡人可及也,吾亦如此。恐吾辈但堪为 其鱼之一鳞其鱼之一鳞若若 龙之一爪也。 龙之一爪也。若若 夫常人思乡, 夫常人思乡, 常望月怀远,登高作赋,至若柳子厚则不然,常望月怀远,登高作赋,至若柳子厚则不然, 以超人之思,抒难抑之情,绝矣。以超人之思,抒难抑之情,绝矣。 连词,表假设,如果;连词,表假设,如果;代词,这,如此;代词,这,如此; 动词,像,如;动词,像,如;代词,你;代词,你;连词,表连词,表 选择,或、或者;选择,或、或者;与与“夫夫”构成复音虚词,构成复音虚词, 放在一段或另一层意思的开头,表意思他转,放在一段或另一层意思的开
39、头,表意思他转, 相当于相当于“要说那要说那”、“像那像那”。 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一、代词一、代词 二、兼词二、兼词 2.2.疑问代词,哪里,怎么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于之于之”、“于此于此”、“于彼于彼” 1.1.相当于相当于“之之”(人称(人称/ /指代)指代) “于何于何”、“于是于是” 焉 1.1.句末,了,啊,呢。句末,了,啊,呢。 三、语气助词三、语气助词 2.2.句中,表停顿,句中,表停顿, “ “也也” 3.3.词尾,词尾,“然然”,译为,译为“ 的样子的样子”“”“地地” 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焉焉” 崤之战,秦军过崤山之间,见峭峭崤之战,秦军过崤山之间,见峭峭焉焉 , ,
40、狭狭焉,未料及有伏狭狭焉,未料及有伏焉焉 ,山上大石纷落,但 ,山上大石纷落,但 大呼大呼“且且焉焉 置土石 置土石”,别无他法,故致大败。,别无他法,故致大败。 于是余有叹于是余有叹焉焉 ,骄而轻敌, ,骄而轻敌,焉焉 能不败 能不败? ?如如 此,纵万军于之何加此,纵万军于之何加焉焉 ? ?但以其人之傲,若 但以其人之傲,若 斥斥焉焉 ,则必无颜世上矣。 ,则必无颜世上矣。 形容词词尾,可译为形容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的样子”; 兼词,在这里;兼词,在这里;疑问代词,哪里;疑问代词,哪里; 句末语助词,不译或译为句末语助词,不译或译为“了了”;疑问疑问 代词,怎么,哪里;代词,怎么,哪里;
41、句末语助,呢;句末语助,呢; 代词,他们。代词,他们。 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一、一、 2 2、表限制范围、数量、程度表限制范围、数量、程度。译为。译为 “才、这才、才、这才、”、“仅、只仅、只”等等 3 3、表转折,译为、表转折,译为“却、竟然,居然却、竟然,居然 1 1、表顺承,译为表顺承,译为“于是、就、便于是、就、便” 4 4、表判断或确认、表判断或确认。译为是,就是。译为是,就是 乃 二、代词二、代词 用作用作第二人称,第二人称,译为译为“你、你们,你、你们, 你的、你们的。你的、你们的。可做可做主语主语和定语,和定语, 不能做不能做宾语。宾语。 三、复音虚词三、复音虚词 1 1、无乃:
42、表猜测,译、无乃:表猜测,译 为为“恐怕恐怕吧吧” 2 2、乃尔:译为、乃尔:译为“就这样就这样” 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尝闻放翁志节,毕现尝闻放翁志节,毕现 示儿,示儿,乃乃1 1读之。至读之。至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 无望告无望告乃乃2 2翁翁”一句,大一句,大 为感佩,其真为感佩,其真乃乃3 3忠贞之忠贞之 士也!然亦有人不齿,士也!然亦有人不齿,乃乃 4 4曰:曰:“此徒沽名耳。此徒沽名耳。” 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 乃乃5 5不得已而谢。不得已而谢。 、于是、于是 、代词,、代词,“你的你的” 、“是是” 、“竟然,却竟然,却” 、 “ “才才” 牛刀小试 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一、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育学考试试题
- 中国氯化二异丁基铝项目商业计划书
- 中国椰油酰甘氨酸钠项目创业计划书
- 保定市人民医院臭氧治疗技术考核
- 朔州市人民医院器官移植麻醉专项考核
- 朔州市人民医院科研论文写作能力考核
- 大同市中医院内分泌科护理科研入门考核
- 中国链条油项目创业计划书
- 邯郸市中医院出凝血相关抗体检测解读考核
- 邯郸市中医院母乳喂养指导技术专项考核
- 2025年河北唐山市开平区人民法院公开招聘劳务派遣人员12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传染病防治法》考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湖北省工程专业中级职务水平能力测试(电子信息)综合能力测试题(附答案)
- 2025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清源镇选聘专业化管理的大学生村文书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
- rto安全操作规程
- 2025年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天堂镇选聘大学生村文书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八上数学预习每日一练小纸条 30天【答案】
- 技术专家管理制度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卷(有答案)
- 新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十讲中外会通与中华民族巩固壮大(明朝时期)-2025年版
- 2025母婴护理员(中级)专业技能考评300题(含标准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