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单元分析及备课教案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的过程,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各位都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会简单的估算,并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2.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能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或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 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和估算方法。2.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3. 两位数乘两位数末尾
2、有0的简便算法。4. 不同条件的组合解决同一问题的策略。难点:1. 理解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和格式。2. 理解末尾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简便算法。单元课时安排: 两位数乘两位数 12课时1-1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估算总第 课时 教学内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教科书第13页)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10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过程,能正确口算两位数与10 相乘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估算两个两位数的乘积。 2.在具体的情境中,合理运用口算、估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估算经验,发展数感。 3.在探究算法和应用所学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3、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10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类推整十数乘整十数口算方法。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情分析: 本课主要教学10乘两位数、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学生在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和估算上已经有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经验,所以在算法上学生还是很容易掌握的,关键是学生在算理和方法的选择上需要着重教学。教学过程:1、 引入1.回顾:同学们是否还记得我们学过的数的组成?下面请你来填一填,师出示:1个十是( ) 列式为:110=10 10
4、个十是( ) 列式为:1010=100100个十是( ) 列式为:10010=10002.算一算310= 3005= 508= 860=2、 探究新知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李叔叔培育出一批新品种菜椒,送给敬老院10盒,每盒12个,送给敬老院多少个?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学生交流。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呢?学生交流,得出:1210。(每盒个数盒数=总个数)观察算式,这是一个怎样的算式?(两位数乘整十数的乘法算式)追问:你知道它的得数是多少吗?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板书课题)2.思考:我们该如何计算?可以小组合作交流,
5、探讨不同的方法。方法:我可以先算李叔叔已经搬来的9盒,再加上李叔叔正在搬的1盒。129=108(个) 108+12=120(个)我可以等李叔叔全部搬来后,竖着数一列有5盒,先算5盒的个数,再算2个5盒的总数。125=60(个) 602=120(个)我可以先把每盒分成10个和2个,然后分别计算,最后相加。1010=100(个) 102=20(个) 100+20=120(个)我可以想121=12,1210=1203.数形结合,理解算理 谈话:小朋友很会动脑筋,那么这些口算的方法有没有道理呢?老师为了帮助弄清楚道理,把盒子里面的菜椒都请出来帮忙啦!(动态演示10盒)。 (1) (如有其他算法先解释其
6、他算法) 解释讨论1010+210(谁能结合图来说说这样算的道理)(2) 解释讨论先算121谈话:这种口算方法的道理又可以怎样解释呢?结合这幅图同桌之间商量商量。学生交流:121表示12乘1个十,有12个十。明确:原来先算的121代表12乘1个十,得数表示是12个十。 12 1 = 12 再添0 1个十12个十120 4.小试身手思考:两位数乘10的算式,口算时可以怎样思考?小结:先算两位数与1相乘,算出有多少个十,再在末尾添0。三、迁移推理,内化延伸1.探究整十数乘10算理出示:李叔叔菜园大丰收,他又给敬老院送来20箱小南瓜,每箱10个,送给敬老院多少个?提问:怎样列式解决?(2010)学生
7、交流,得出:先算201表示20个十,20个十就是200。尝试计算:3010 提问:说说你的想法?2.类推整十数乘整十数提问:(提升难度)3020,根据刚才口算的经验,你能推想一下它的结果可以怎样想呢?让学生与同桌交流口算方法。指出:3020,就是30乘2个十,也就是60个十。师:整十数乘整十数,结果都是整百。有了这个发现,我们在口算时还可以这样思考:2010=20和10的末尾共有2个0 21=2 末尾添2个02010=2002030=20和30的末尾共有2个0 23=6 末尾添2个02030=6003.小结整十数乘整十数算法:先用整十数乘一位数,算出多少个十,再添1个0。或者直接用一位数乘一位
8、数,算出多少个百,再添2个0。4.练习:小猴过桥游戏规则:帮助小猴过桥,算一算,看谁算得最准确。答案:3030=900 3070=2100 3016=480 3024=720 3080=2400 3025=750 3019=570 四、迁移应用,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1.出示例2,理解估算谈话:今天学习的这个口算知识,在生活中有没有应用的地方呢?我们一起来看。王大伯去年收获了很多蒜头,他把收获的蒜头装在同样大的袋子里,一共装了60袋。(出示课件)要知道王大伯去年大约一共收获蒜头多少千克?可以怎么做呢?预设:每袋重量乘60。谈话:王大伯从中任意抽出5袋称一称,原来每袋的重量并不一样,那能用刚才一袋的
9、重量乘60吗?提问:根据称出的结果,你觉得要解决王大伯的这个问题,和今天学习的内容有没有关系?讨论:今天都是算式中都是整十数?这里不是整十数。你准备怎么办?学生发现:有的比30千克少一些,有的比30千克多一些。每袋蒜头都差不多重,而且每袋大约重30千克。引导:按每袋30千克估算,60袋一共有多少千克?列式为:3060=1800(千克)2.综合应用,灵活选择估算出示“想想做做”第4、5题和补充题,提问:哪些要算出准确的结果,哪些可以用估算的方法解决?追问:你想怎么估算?3. 总结:在进行两位数乘法估算时,可以把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先看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数,然后再相乘。4. 练习学校准备给学生配备一些
10、小篮球,下面是不同小篮球的价格: 1号小篮球每个42元 2号小篮球每个38元 3号小篮球每个28元体育老师准备买50个小篮球,带来了2000元,体育老师买哪种小篮球比较合适?五、反思总结谈话: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估算(以后还有学习笔算),说说可以怎样口算和估算?结合学生交流,梳理知识树。反思1-2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总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35页例3及想想做做各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掌握竖式的书写方法,能正确地计算。2.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两、
11、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对于两位数乘两位数,学生可能会在乘的顺序和竖式的书写对位上存在一些问题,教学时要特别关注。这部分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例题不急于教学竖式的算法,仍然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经验解决问题。这样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另一方面为学习笔算积累一些感性材料。学生可以估计,也可以通过已经掌握的计算来解决。在交流时要突出“番茄”卡通的算法,即先算10个月和2个月各要多少钱,再合起来就是12个月要的钱,这种思路和竖式算理是一致的,应该让全体学生都理解这种方法。教学重点:理解算理及竖式书写中乘的顺序。 教学难点:掌握笔算乘法乘的顺序和积的对位,理解其原理。教学过程:1.出示例题30行迷你南瓜,每
12、行20棵;每棵南瓜大约结4个,每个大约重314克;每箱装24个南瓜,送给幼儿园12箱;提问:你能根据条件提出乘法计算的问题并列式吗?预设1:选择30行迷你南瓜,每行20棵; 提问:一共种了多少棵? 列式:3020预设2:选择每棵南瓜大约结4个,每个大约重314克; 提问:每棵大约结多少克? 列式:3144预设3:选择每箱装24个南瓜,送给幼儿园12箱; 提问:幼儿园一共订购了多少个? 列式:2412提问:这些算式可以怎么算?3020(口算)3144(估算)2412(笔算)揭题: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2. 自主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自己想办法算一算,有困难的可以借助实物图或点子图。交流方法:方法一
13、:(借助实物图)2个24看成一组,一共6组 列式:242=48 486=288方法二:(借助实物图)先算10个24,再算2个24,最后合起来 列式:2410=240 242=48 240+48=288方法三:(借助点子图)先算10个24,再算2个24,最后合起来 列式:2410=240 242=48 240+48=288方法一和方法二分法不同,一是6个2,二是10箱2箱方法二和方法三图不同,分法相同,都是10箱2箱3. 用竖式计算2412方法二三其实也是我们竖式计算的思路,结合前面的学习,试一试竖式计算2412。结合点子图,说明每一步的含义。提问:为什么可以不写0?小结:先算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
14、数乘第一个乘数;再算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乘数;再相加。注意:和十位上的数相乘,积的末尾写在个位还是十位?验算:如果交换位置乘,结果会怎样?4. 练习“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先独立计算,再说说计算过程。注意乘的顺序和积的定位。“想想做做”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读题填空,然后再组织交流,明确每一步算的是什么。“想想做做”第3题5. 课堂小结: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如何研究?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先让学生说说,教师再加以补充小结,并要求学生平时自觉验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反思:第一次学生的书写格式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老师最好是逐个过关,为下面的学习打好基础。1-3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总第
15、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例4及想想做做各题。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笔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认真做题的习惯。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节课学习了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算理与算法是一样的,但是涉及到进位,错误率会大大增多。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进位乘的准确率。 教学过程:一、探索新知1.出示例题,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每箱迷你南瓜24个,53箱一共有多少个?)2.你能计算出得数吗?让学生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2453,指名板演,全班齐练。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16、帮助学生明确:第一步算3乘24,先用3乘个位上的4得12,向十位进1,再用3乘十位上的2得6个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1个十,一共是7个十。因此,要在积的十位上写7,表示9个十。第二步算5乘24,先用5个十乘个位上的4得20个十,即2个百,十位写0,向百位进2,再用5个十乘十位上的2得10个百,加上进上来的,2个百,一共是12个百。因此,要在积的百位上写2,千位上写1。最后把两次乘得的数相加。2 4 5 3 7 2 1 2 0 1 2 7 23.验算一下,看结果是否正确。让学生独立进行验算,然后说说计算过程。4.回顾小结:刚才我们是怎样笔算2453的?让学生说说计算步骤:先用个位上的3乘24,再用
17、十位上的5乘24,用3去乘的,乘得的数的末尾和3对齐,用5去乘的,乘得的数的末尾就和5对齐,最后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5.小结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要注意什么?二、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独立计算。让学生具体说说计算的步骤,进一步突出乘的顺序和积的对位。你觉得在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些什么?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和那一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数相加。注意:每次相乘后需要进位的,在计算前一位时不要忘了加上进上来的数。2.猜一猜,结果是否相同?算一算,进行验证。4352=_ 5342=_3
18、.用5、6、7、8组成不同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结果最大可能是多少?4.想想做做第4题,选择条件解题。先让学生独立解答。说说解题时你是怎样想的,计算步骤又是怎样的。小结解题方法,教师强调计算时的注意点。三、全课总结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计算这样的乘法时应注意什么?反思: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是重点又是难点,学生往往把进位写在竖式横线的上面,与十位的进位搞,所以应该教授他们一种固定的又方便的记法。1-4练习一总第 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一(教科书第78页)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会用调换乘数的位置的方法来验算乘法。2.在具体的情境
19、中,运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教学难点:将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具体的问题中。导学单: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你有什么提醒同学注意的?2、一盒彩色胶卷最多能拍36张照片,照这样计算,11盒胶卷最多可以拍( )张照片。3、这列火车可坐多少名乘客?教学过程:一、知识再现1.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1题。出事题目,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活动,说出得数。2.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2题。出示题目,全班分为四组,每组计算两题,学生独立完成。评讲:计算的正确率和验算的方法。提醒学生:注意乘得的结果和哪一位对齐及进位。导入:这节
20、课我们将通过练习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二、基本练习1.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3题。让学生先阅读表格,明确题意,再独立填写表格。评讲:怎样填出“一共的枝数”,请归纳出本题的数量关系。提问:从数据中你能发现什么?(渗透积的变化规律)2.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4题。先指名读题,让学生说说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再让学生列式计算,最后全班共同订正。3.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5题。出示表格,让学生读题并理解题意。要求学生先估计哪种球的销售额最高,再算出每种球的总价,比一比,填一填。指名说出每道题的估算结果和实际的计算结果。4.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6题。让学生先估算,并把估算的结果写
21、在算式的上方;再竖式计算,用估算检验竖式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最后指名汇报,要求学生将错题改正在习题旁,并让学生说说错误的原因。5.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7题。让学生先读题,说说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提问:要求卡车超载了没有,需要先求什么?(货物的总重量)让学生估一估,并说说理由。说明:超载意味着货物的总重量大于卡车的载重。三、综合练习1.完成教材第8页“练习一”第8题。出示题目,指名读题,让学生说说已知条件,找出所求的问题。估算:租5辆这样的客车够吗?(估算5辆车能坐多少人,即548,把48看成50,大约是250人,不够)提问:至少要租多少辆这样的客车?这里的“至少”表示什么?2.完成教材第
22、8页“练习一”第9题。出示图片,使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小组讨论:(1)付出4000元,找回一些说明了什么?(2)估计哪一种砖比较合适,为什么?(3)实际用了多少元?应找回多少元?3.完成教材第8页“练习一”第10题。让学生独立解决,集体交流,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四、反思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谁能说说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要注意什么?五、课堂作业 补1-5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总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910页例5及试一试、想想做做各题。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乘数末尾有0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其竖式的简便写法,能正确地计算这类算题。2.在研究算
23、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中的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方法,现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学习起来估计难度不大,但是要注意竖式的简便写法和计算的正确率。教学重点: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和竖式的简便写法。教学难点: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和竖式的简便写法。教学过程:1、 口算练习3040= 3510= 5090= 6060= 8080= 612=二、探究乘数末尾有0 的乘法笔算简便写法1.出示例题 学生看图说说你从题中了解到哪些信息?要求买30个这样的足球要用多少元,怎样列式?学生口答,教
24、师板书:32302.尝试竖式计算展示交流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他们的做法的。东东的竖式计算先算什么?为什么要加1个0? 引导:比较一下,这几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追问:你喜欢哪一种竖式计算的方法?提问:乘数末尾有0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时应该怎样写比较简便?小结: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碰到末尾有0,也是把0 前面的数先相乘,再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上相同个数的0。3.试一试:4053=可以怎样算比较简便?(先算再加)用竖式计算,40写在什么位置比较合适?学生尝试计算,并交流汇报。讨论:乘数末尾有的乘法,怎样算比较简便?二、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说一说:各是先算哪两个数相乘的积?乘得的积的
25、末尾添几个0?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订正。2.“想想做做”第3题先让学生自己找出错在哪里,再改正,然后组织交流。重点讨论:后一题积的末尾为什么有两个0? 讨论: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要注意什么?3.“想想做做”第4题不要求学生列递等式计算。根据题目特点,在横式下面列出相应的竖式,并把最后的得数写在横式的后面。能口算的则不必写竖式。4.“想想做做”第5题先出示上面一行,让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明确两步连乘的题,通常按从左往右的顺序算。出示下面一行,上下两题对比,猜猜结果可能如何?你怎么猜的?计算验证。照样子再举个例子,看看结果还是相等吗?说说你的发现?5.“想想做做”第6、7题让学生独立列式解
26、答,交流时说说解题思路,第7题说说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可以怎样解答。三、全课总结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在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要注意些什么?反思:今天的计算正确率较高,有部分孩子忘了添上0.1-6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总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112页例6和想想做做1-6题。学情分析:连乘实际问题,在实际练习中学生接触过连续两问的乘法实际问题,偶尔也尝试练习过连乘实际问题。可能学生解答起来没有太大问题,但要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弄清每步含义,可能部分学生有一定困难。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积累对相关数量关系的认识,体会从已知条件出发进行分析和思
27、考的策略意义,能用两步连乘正确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锻炼依据已知条件之间的内在关联提出问题、形成相应解题思路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在探索、交流、比较、分析、推理等活动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探索意识,提高合作交流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依据已知条件之间的内在关联提出问题、形成相应的解题思路,能正确应用两步连乘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选择条件,感受关联出示:何老师昨天买了3本同样的故事书,4支同样的彩笔,5本同样的练习本。每本故事书定价25元,每支彩笔售价6元。提问:根据
28、这里的已知条件,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预设:学生根据这里的已知条件可以求3本故事书的总价,也可以求4支彩笔的总价)追问:为什么不能求4本练习本的总价?(引导:缺少与练习本相关联的条件,即练习本的单价)二、依据条件,提出问题1.出示例6主题图。从图上你能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每个乒乓球2元;每5个乒乓球装一袋;共装了6袋。)2. 你发现哪些信息之间是有直接联系的?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几个问题:A. 依据条件和,可以求“买一袋乒乓球要多少元?”B. 依据条件和,可以求“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C. 依据条件、和,可以求“买6袋乒乓球一共多少元?”)3.
29、引导比较比较发现:问题C与问题A、B有什么不同?三、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列式解答。提问:你能算出买6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吗?先请大家自己动笔算一算。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汇报交流。方法一:学生每个乒乓球2元 每5个乒乓球装一袋 共装了6袋52=10(元)106=60(元)。追问:第一步求的是什么?(板书: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知道了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就可以再求出什么?方法二:学生每个乒乓球2元 每5个乒乓球装一袋 共装了6袋65=30(个)302=60(元)。追问:第一步求的是什么?(板书: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知道了6袋乒乓球一共的个数,就可以再求出什么?2.对比发现。(两种方
30、法放在一起可以对比发现)(1)比较一下,第一种算法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第二种呢?(2)解答方法不同,这是它们的不同点,那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预设:结果一样;都是用连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3.小结。在解决像这样有三个信息的实际问题时,关键是要先找到有直接关系的两个信息,依据数量关系解决第一步,再用所求结果与剩下的信息关联,求出问题。四、尝试应用,拓展深化1. 完成“想想做做”第 1 题。 题目:(1)3个班的同学去植树,每班分成6组,每组植8棵。(2)一盒钢笔有10支,每支4元,买5盒这样的钢笔。学生从每组的三个条件中选出两个,
31、说说可以算什么、怎样算;再要求他们把每组的三个条件全部联系起来,说说还能算出什么、怎样算。 2. 完成“想想做做”第 2 题。森林里丰收了,小动物们忙着去采摘苹果,真是一幅热闹的丰收场景图! 每筐苹果20千克,4只小动物一共运走多少千克?布置任务:用上你的火眼金睛找出所有的信息。 (预设情况一:每车有2筐;有 4 车;每筐重 20 千克。) (预设情况二:一共有 8 筐,每筐 20 千克。此时教师追问:8 筐是怎么看出来的呢?)提问:你能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说说不太的列式方法,分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 完成“想想做做”第 5 题。 平均每人每天组装7台电脑,他们5天一共
32、能组装多少台?组织讨论:“他们 5 天一共能组装多少台”里的“他们” 是指几人? 作业题:1.2.少先队员割草,每个小队割3筐,每筐15千克。4个小队一共割了多少千克?3.一辆卡车一次运走60箱葡萄,6辆这样的卡车3次一共运走多少箱葡萄?4.呈现超市场景。 场景如下: 牛奶 20 箱,每箱标注“12 袋”,每袋标价“2 元”; 矿泉水 30 箱,每箱标注“15 瓶”,每瓶标价“2 元”; 果汁 10 箱,每箱标注“18 瓶”,每瓶标价“4 元”; 啤酒 20 箱,每箱标注“24 罐”,每罐标价“3 元”; 方便面 25 箱,每箱标注“20 袋”,每袋标价“3 元”。 根据上述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
33、,并列式计算。五、课堂总结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连乘实际问题)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你有什么体会呢?反思:关键是让学生找出条件中哪两个是有联系的,可以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并说说每一步计算的意义。1-7练习二总第 课时教学内容:练习二(教科书第1314页)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2.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体会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的特点,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的能力。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运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导学单:1、我比赛,我快乐。你能出几道几十乘几十的口算
34、题考考你的同伴吗?2、我提醒,我收获。用竖式计算末尾有0的乘法时,有什么要提醒同伴注意的吗?3、我交流,我明白。读一读书上14页你知道吗?,说说怎样用“铺地锦”的方法计算5336。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1.口算。4020 3008 1070 50807050 6310 9200 4006教师用课件出示题目,让学生快速说出得数,随机抽取几题指名学生说说口算方法。2.根据132=26,快速说出以下算式的得数。1302 13200 13020二、基本练习1.完成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2题。出示题目,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指名上台板演,说说计算方法,展示正确的书写格式及得数。2.完成教材第
35、13页“练习二”第3题。出示情境图,让学生先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再找出有联系的两个条件,说说可以先算什么。让学生独立列式,全班交流。3.完成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4、5题。让学生默读题目,理解题意。提问: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学生计算,集体交流算法。三、综合练习1.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6题。让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提问:你能找出有联系的条件吗?想想它们能算什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师评讲时展示不同的解题方法,并指明说说每道算式表示的意义。2.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7题。学生读题,列式解答,集体交流。3.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8题。
36、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看懂图意。提问:要求“买5件大衣一共要多少元?”必须知道什么条件?怎么求?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全班交流。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获得了什么收获?五、课堂作业 补1-8复习总第 课时教学内容:复习(教科书第1517页)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通过复习,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究的意识。教学重点:熟练地掌握口算的方法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导学单:1、回顾与整理。回顾这
37、个单元的学习,你能把学到的知识整理一下吗?2、巩固与挑战。竖式计算并验算。 3123 59623、提醒与分享。对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你有什么提醒同伴的?教学过程: 一、知识系统整理提问:第一单元即将结束,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引入:这节课我们将通过系统地整理,复习这一单元所学的知识。二、查漏补缺训练1.完成教材第15页“复习”第1题。让学生先口算,再说说口算方法。师小结:(1)两位数乘整十数,计算时先算0前面的数的乘积。然后数一下两个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再在这个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2)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用一位数分别去乘两位数中的每一位,并注意进位。2.完成教
38、材第15页“复习”第2题。让学生独立计算,指名上台板演。教师要通过具体的计算引导学生归纳出:(1)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先用第一个乘数的每一位数去乘第二个乘数的个位数字,所得积的末位对齐乘数的个位;再用第一个乘数的每一位数去乘第二个乘数的十位数字,所得积的末位对齐乘数的十位。最后把两个积加起来。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2)引导:计算时,你通常会出现什么样的错误,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3.完成教材第15页“复习”第3题。指名估算,并引导学生回忆估算的方法:用四舍五入法把不是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最接近它的整十、整百的数来算。一般是先找出两个乘数的近似数,再把这两个近似数相乘。
39、将全班分成四大组,每组完成一题,再互相检验,看看和估算的结果是否接近。4.完成教材第16页“复习”第8题。引导学生观察表格,明确表格填写的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比较,说说发现了什么。5.完成教材第16页“复习”第10题。(1)出示第一组题,先让学生计算,再组织对比,交流上下两题之间的联系。(2)出示第二组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组织对比上下两题之间的联系。(3)出示第三组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上下两题的联系。6.完成教材第16页“复习”第11题。(1)出示第一组题,组织学生观察题目,得出规律并填空。归纳规律:当第二个乘数分别是3的1倍、2倍、3倍时,积分别是111、222、333(2
40、)出示第二组题,组织学生观察题目,得出规律并填空。归纳规律:当第二个乘数分别是7的1倍、2倍、3倍三、综合运用提升1.完成教材第15页“复习”第4题。出示表格,让学生算一算、填一填,再说说表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得出:单价数量=总价2.完成教材第15页“复习”第5题。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读懂题意。引导学生汇报交流:不可能是第一种,第一种是48元,4819大约是1000元,超过800元,可能是第二种38元的篮球,3819大约是800元,且低于800元,第三种是28元,2819大约是600元,不需要付800元,所以是第二种篮球。追问:买篮球一共要用多少元?应找回多少元?3.完成教材第16页“复习”第7题
41、。让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并说说要求“电视机多少台”需要先求什么。4.完成教材第17页“复习”第12、13题。让学生默读题目,理解题意。引导:先确定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再找出有联系的两个条件,想想可以算出什么,再进行计算。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评讲。5.完成教材第17页“复习”第15题。让学生先根据学过的方位知识,弄清图中几处地点的相应位置关系。然后再根据计算的结果在平面图上指一指或画一画。最后全班交流,订正。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五、课堂作业 补课 题 :铺地锦总第_课时教学目标:1.巩固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笔算的技能,
42、形成先估再算的意识。2.了解乘法竖式的演变史,会用铺地锦的方法计算两位数乘法。3.了解数学史,理解铺地锦和竖式的计算规则,对乘法的计算更熟练。体会到计算的乐趣。教学重点:三算合一,会用铺地锦的方法计算教学难度:理解竖式和铺地锦两种计算方法的区别和联系。教学过程:1、 引入课题谈话:我们已经学会了有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和笔算,今天我们来复习一下这些知识,并且学习一种新的乘法计算方法。2、 复习口算1210= 1530= 1410= 1250= 1097= 2035= 1170= 2050= 4050= 2320= 2330= 1258=3230= 2420= 2021= 254= 1.学
43、生独立完成2.交流校对答案,并总结口算方法指出:(1)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把0添上去(2)几十乘几十时,先算几乘几,再添两个0。(3)特殊的算式:254和1258三、复习估算、笔算1.估算、笔算38 41 72 28 3859 ( )( ) ( )( ) ( )( ) 3841= 7228= 3859=这些两位数乘法不能口算了,我们要进行列竖式笔算,在笔算之前我们可以先进行估算。先估一估大约是多少,再计算。追问:估算、口算、竖式计算,各有什么用?你喜欢哪一种计算方法?指出:不同的算法各有用途,我们要根据数据特点灵活选择计算方法,竖式计算是一种通用的方法。介绍竖式计算
44、的起源:我们现在学习的竖式计算是意大利人发明的。500多年前的意大利数学家帕乔利在他的著作算术、几何、比与比例集成中第一次记载了乘法竖式。竖式计算是500多年前发明的,那么在帕乔利发明了这种方法以前,人们是怎么计算乘法的呢?四、学习铺地锦师:我们来认识一种别样的乘法计算方法。铺地锦。1.介绍数学史古代印度人发明了一种算法,后来这种法传到了阿拉伯、欧洲、中国,大家都觉得非常好用。中国明朝数学家在算法统宗作了详细的介绍,还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铺地锦”。揭题:你们想知道铺地锦计算法是怎么计算乘法的吗?下面我们来学习古代的人是怎样用铺地锦的方法进行乘法计算的。2.学习铺地锦计算方法3841=1558
45、先画一个田字格,用对角线分开,对角线从右上到左下。38写在格子上面,41写在右边。然后计算。积写在格子里,算好以后斜着加起来。师:懂了吗?谁来介绍一下。第一步然后接着有什么问题要问吗?3.试一试师:同学们想不想来尝试一下。我们一起来算一下7228。学生自主尝试。交流:积怎么加起来?应该先算哪两个数?4.小结问:你觉得用铺地锦这种方法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指出:积加起来的时候要斜着加。5.两种算法对比师:大家已经用铺地锦计算法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我们和之前学习的竖式进行一下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五、拓展延伸306189这个题目你会用铺地锦的方法计算吗?铺地锦的方法计算你学会了吗?快点去告诉爸爸妈
46、妈吧,今天学会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课 题 :格栅计算法总第_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用格栅法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2.了解乘法计算的演变史,拓宽数学学习的视野,对数学计算学习产生兴趣。教学重点:用格栅法计算两位数乘法教学难度:根据数字特点灵活选择计算方法教学过程:3、 复习1. 口算下列各题1310 2540 12542 3511 1139 2525 1515 5952 3842问:这些题目你都可以口算吗?哪些算式不能口算?(3842和5952)追问:不能口算,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计算这个两个乘法算式呢?估计学生会说:竖式、铺地锦 2.出示算式:3842和5952,提出要求:用你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指
47、出:不论是竖式计算,还是铺地锦计算,我们都需要先学会乘法口诀,今天老师要教大家一种新的计算多位数乘法的方法,这种方法不用乘法口算,哪怕你连加法都不会算,也没有问题,只要会数数就行了。想学吗?二、学习格栅法1.谈话:竖式计算最早是在1494年意大利的数学家帕乔利的算术、几何、比与比例集成一书中记载,昨天我们学习的铺地锦最早是印度人发明的,在3世纪婆什伽罗的丽罗娃蒂一书中有记载。今天我们学习的格栅法是一种古老而神秘的计算方法是3000多年前印度人发明的,这种方法现在美国的小学生还在用。我们一起去看看美国小朋友的乘法计算吧!2.老师示范,边画边介绍。(1)以1321为例13用1根和3根线表示,十位和
48、个位用空分开。画的时候从左下往右上。21用2根和1根表示,从左上到右下画。数交叉的点,最右边是个位,数3个点就是3,十位是上下两个交叉的点都加起来,是7,百位是2.能看懂吗?你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好玩吗?(2)想试试吗?计算2311=253 23 5 三、对比铺地锦和格栅法、竖式计算1.用铺地锦和竖式计算分别算一算2311=2530 02 30 0 2 3 2 3 2 3 1 1 1 1 12 1 2 3 5 32 1 1 1 2 3 5 3 2 5 3 2.比较:比较3种笔算方法,它们各有什么特点?指出:竖式,乘法计算有顺序,先后顺序不可以颠倒。先乘再加。边乘边进位。适合所有算式、方便简单。铺地锦。乘法没有先后顺序。乘的时候不需要进位。先乘再加,加法从各位起。数位多的不适合,画格子麻烦。格栅法,画线有顺序,不需要乘法口诀,只要会数数就行了,但是不适合数字大的算式。四、巩固练习1.用格栅法计算3122,先画31,下面正确表示31的是( ) A. B. C.2.用格栅法计算,第一个乘数先从( )开始画。 A左下往右上 B.左上往右下 3.数交叉点的时候,先数( ) A. 最左边 B. 中间 C. 最右边4.计算9895,你不会用( )计算。A. 竖式 B.铺地锦 C. 格栅法 5.计算2311,你认为用( )计算方法最简便。A.格栅法 B.铺地锦 C.竖式 D.口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房屋装修物业合同
- 河北社工考试试题及答案
- 幼儿园设计数字初步应用的小题型及答案
- 数字与实物配对的试题及答案
- 入团面试试题及答案大全
- 新能源汽车的用户行为模式研究试题及答案
- 心理学小学试题及答案
- 乐理考试的音高与节奏测定方法试题及答案
- 小学教师的个性化学习反思策略试题及答案
- 小学教师如何通过反思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试题及答案
- 2023产后康复服务规范
- 比亚迪财务报表分析
- 氨水浓度密度温度对照表
- 小学生研学旅行展示ppt模板
- 带式输送机毕业设计论文
- 中级技工防水工考核试题及答案
- 高水平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群自评报告
- 山东省铅酸蓄电池收集和转移管理制度试点工作方案
- 2022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真题及答案(第2套)
- GB/T 19203-2003复混肥料中钙、镁、硫含量的测定
- 中医医师指导医术实践活动情况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