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8-2019 学年甘肃省兰州市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副标题题号一二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共40.0 分)1.下面内容不符合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的是()A. 会用火,能保存B. 头盖骨,猿特征C. 打石器,过群居D. 会磨光,能钻孔2.下列关于半坡人说法不正确的是()A. 会制造彩陶,鱼纹彩陶盆是其代表作之一B. 学会了种植白菜、芥菜等农作物C. 会建造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的生活D. 圈养猪、狗等家畜3. “娶妇山中不肯留,会朝山下万诸侯。古人辛苦今为谁,只见清淮入海流。”这首诗称赞的是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英雄,他是()A.黄帝B.炎帝C.禹D.尧4. 左传记载:“封建
2、亲戚,以藩屏周。”说明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A. 分割诸侯的兵力B. 巩固周王室统治C. 保证国家兵源D. 保证国家财政收入5.我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A. 甲骨文B. 金文C. 小篆D. 大篆6.在治理国家方面,道家的主张是()A. 以“礼”治国B. 以“法”治国C. “兼爱”“非攻”D. “无为而治”7.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是()A. 夏朝B. 西周C. 秦国D. 秦朝8.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秦长城的起止点是临洮-辽东。秦朝修建长城是为了抵御()A. 羌族的进攻B. 匈奴的进攻C. 鲜卑族的进攻D. 回鹘的进攻9.某校初一学生
3、对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产生了研究兴趣,围绕着他采取的巩固统一措施展开积极讨论,在经济上他采取的措施是()A. 统一文字B. 建立中央集权C. 焚书坑儒D. 统一货币、度量衡10.下列秦朝的措施与秦朝速亡有关联的是()A. 统一文字B. 行郡县制C. 统一货币D. 严刑苛法11.“人生不是一锤子买卖”屡败屡战的刘邦,最终唱着“大风起兮云飞扬”衣锦还乡,刘邦建立的朝代,史称()A. 西周B. 东周C. 秦朝D. 西汉12.汉武帝为解决诸侯国势力过大问题,曾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向汉武帝提出上述建议的人是()A. 董仲舒B. 卫青C. 主父偃D. 霍去病13.东汉中后期以
4、后,政治日益黑暗腐朽,表现为()第1页,共 15页A. 七国之乱B. 外戚和宦官轮流专权C. 外戚和丞相轮流专权D. 严刑酷法14. 霓裳羽衣能够成为古代乐舞的代表作,与丝绸之路上的中西乐舞交流分不开。西汉时期,为这种交流创造了条件的历史人物是()A. 张骞B. 班超C. 鉴真D. 玄奘15. 汉武帝开庭议事,有时其中的一个奏折,所用竹简需要两人抬进宫。东汉时期这种携书不方便现象得到了改变,主要得益于以下哪一人物作出的重大贡献()A. 蔡伦B. 张衡C. 华佗D. 张仲景16.俗语“家家观世音,人人阿弥陀”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佛教在中国民间的盛行。请问佛教传入我国是在()A. 秦朝时期B. 西汉时
5、期C. 春秋时期D. 战国时期17.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历史特征,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一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是()A. 中华文明的起源B.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C.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8.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A. 江南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B. 北方农民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C. 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D. 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19.在我国历史上, 494 年迁都洛阳, 推行汉化措施, 促进了民族交融的改革是()A. 商鞅变法B. 北魏孝文帝改革C. 王安石变法D. 王莽改制20. “ ”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它在天文、历法等自然科学方面应用广泛。世界
6、上第一次把)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的科学家是(A. 祖冲之B. 贾思勰C. 郦道元D. 顾恺之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 小题,共60.0 分)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学而不思罔,思而不学则殆!”材料中的“子”是谁?他的言行后来被其弟子整理在什么书中?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该学派的思想在哪个朝代被确立为正统思想?该学派学说能够成为正统思想与哪两位历史人物有关?该学派在战国时期有哪些代表人物?你最欣赏材料中哪句话,请说说你的理由。22. 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是影响国家
7、发展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朝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 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 耗去了大量生命, 以致 2000 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 有 100 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 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第2页,共 15页一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图 1:两晋时期被汉人使用的方凳、胡床。材料三:图2:丝绸之路示意图材料四:2017 年 5 月 QUOTE 14-15 14-15 日中国在北京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为解决当前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问题寻找
8、方案,为实现联动式发展注入新能量,让“一带一路”建设更好造福各国人民。秦长城的起止点分别是哪里?依据材料一,谈谈你对他修长城的看法。材料二中的“胡”是西晋时期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请写出这一时期3 个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的名称。图 2 中的丝绸之路是中外贸易及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请至少说出3 例课本中提到的通过这条通道传入我国的重要物品、技术或文化。据材料四,说一说为何千年之后的今天我们仍然要重视“丝绸之路”的建设。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沁园春雪 里写到“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还看今朝。 ”-毛泽东词中提到的秦皇汉武分别指哪两位著名帝王。请从“秦皇汉武”中任意挑选一位君
9、王,谈谈在你眼中他是怎样的人,并说明理由。第3页,共 15页第4页,共 15页答案和解析1.【答案】 D【解析】不符合北京人的生 产生活状况的是会磨光,能 钻孔。北京人生活在距今 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但他们还没有学会人工取火,磨制和 钻孔技术。故选:D。本题考查了远古北京人。北京人用火 烧烤食物,吃到熟食,缩短了消化 过程,促进了体质的发展。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北京人的体貌特征与生产生
10、活状况。2.【答案】 C【解析】生活在距今 约五六千年 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 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 过着定居生活,还饲 养猪狗等 动 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 、织布、制衣。半坡遗址的一个陶罐里,保留有白菜或 荠菜的种子,证明我国是世界上很早就种植蔬菜的国家。会建造干 栏式房屋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故选:C。本题考查了半坡原始居民。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 能力,需要准确识记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 产生活状况。3.【答案】 C【解析】第5页,共 15页根据题意 “这首诗称赞的是三过家门而不
11、入的治水英雄 ”可知,这关于大禹治水的故事。相传很早以前,黄河经常泛滥,大禹带领自己的部落 对黄河进行疏导,为此三过家门而不入。此后黄河再也没有泛 滥,并且造福人类。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 ABD 。故选:C。本题以“娶妇山中不肯留,会朝山下万 诸侯古人辛苦今为谁,只见清淮入海流”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了大禹的有关内容本题以“三过家门而不入 ”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 对大禹治水的有关知 识的记忆能力4.【答案】 B【解析】材料中 “封建 亲戚,以藩屏周。”意思西周 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 为了建立起一些诸侯国,让它们作为周王室的屏障,以维护周王室的 统治。被分封的诸侯国在封地内有相 对独立的权利,如设置官
12、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故选:B。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分封制作 为中国古代一 项重要的政治制度,考 查频率较高。分封制实施的目的属于 识记内容,相对较简单 。5.【答案】 A【解析】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在 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 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 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 历史有重要价 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甲骨文是我国 发现 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故选:A。本题以我国商周 时期刻写在 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 历史开始于商朝,甲骨文是我国 发现最早比较成熟的第6页,共 15页文字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 问题的能
13、力理解并识记文字的演 变的相关史 实6.【答案】 D【解析】根据所学知 识可知:在治理国家方面,道家的主张是“无为而治 ”,这是战国时期庄子的主 张。A 是儒家思想, B 是法家思想, C 是墨家思想。故选:D。本题考查的是百家争 鸣的有关内容在治理国家方面,道家的主 张是 “无为而治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准确识记道家的思想主 张7.【答案】 D【解析】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公元前 221 年,秦王嬴政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我国 历史上第一个 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秦朝,据此分析可知 D符合题意,而 ABC 均是奴隶制国家,且 还没有建立中央集 权。故选:D。本
14、题考查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 权制度。秦的统一,开创了历史新局面,结束了诸侯长 期割据混 战的局面,有利于人们生活的安定。识记与灵活掌握秦朝的 统一和中央集 权制度的主要史 实。8.【答案】 B【解析】据题干“秦朝修建 长城 ”结 合所学可知,秦始皇 统一中国后,派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伐匈奴,收复了河套地区。为了抵御匈奴的 进攻,将原赵、燕、秦三国的长城连为 一体,筑起了一道西起 临洮东 至辽东 的万里长城。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秦朝统治相关知 识的掌握,秦朝修建长城是为了抵御匈第7页,共 15页奴的进攻。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秦朝统治相关知 识的掌握,重点识记主要措施与影响。9.【答案】 D
15、【解析】据题干“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 ”并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题干中的他是秦始皇;秦始皇在政治上建立了中央集 权制度。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经济上:秦统一后,规定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以半两为单位,秦始皇以原秦国的度、量、衡为单位标准。文化方面:把“小篆 ”作 为官方规范文字,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思想上:实行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D符合题意。故选:D。本题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 ”为依托,考查秦始皇巩固 统一经济上的措施。注意掌握相关基 础知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 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秦朝 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10.【答案】 D【解析】秦始皇
16、穷 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建陵墓;其刑法极其严酷。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秦的暴政 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秦朝的措施与秦朝速亡有关 联的是严刑苛法。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秦的暴政的相关史 实。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 农民战 争,秦朝灭亡。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 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 实。第8页,共 15页11.【答案】 D【解析】公元前 202 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 。刘邦就是汉高祖。故刘邦建立的朝代,史称西 汉。故
17、选:D。本题以“刘邦建立的朝代 ”为切入点,考查西汉建立的相关知 识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西汉建立的相关知识点。12.【答案】 C【解析】西汉初年,为巩固国家的 统治,汉初分封了 许多王国。到汉武帝时,汉初分封的诸侯国,有相当的势力,严重威胁中央集权。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接受了主父偃的建 议,颁布了 “推恩令 ”,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 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推恩令的实施,使汉武帝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封国 势力。解除了诸侯国对中央的威 胁,加强了中央集 权。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汉武帝推行的推恩令。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 能力以及
18、分析 问题 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汉 武帝的大一统措施。13.【答案】 B【解析】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 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故选:B。本题考查了东汉外戚与宦官交替 专权 公元25 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第9页,共 15页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东汉 外戚与宦官交替 专权的原因与影响14.【答案】 A【解析】为了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公元前 138 年和公元前 119 年,汉武帝派张
19、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 汉与西域的通道,有利于 汉与西域各国的 经济文化联系,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基 础。故选:A。本题考查汉通西域和 丝绸之路,知道西汉时期为中西文化交流 创造条件的是张骞。本题考查汉通西域和 丝绸之路,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 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5.【答案】 A【解析】汉武帝开庭 议事,有时其中的一个奏折,所用竹 简需要两人抬 进宫。东汉时期这种携书不方便现象得到了改 变,主要得益于蔡伦作出的重大 贡献。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皮、破布和旧鱼网做原料造 纸,改进了造纸术 ,提高了质 量,降低了成本,使纸得以广泛使用。故选:A。本题考查了蔡伦。目前世
20、界上已知的最早的 纸是在我国甘 肃天水出土的西 汉早期用麻做的 纸。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蔡 伦改进造纸术。16.【答案】 B【解析】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它宣 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今生如果能忍受苦 难,虔诚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因有利于 对人民的统治,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提供和扶植。第10 页,共 15页故选:B。本题考查了佛教的 传入佛教起源于古印度道教是中国土生土 长的宗教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佛教的传入时间17.【答案】 C【解析】依据所学,三国两晋南北朝 时期,政治上:政权分立。经济上:江南经济得到发展。民
21、族关系:出现民族大融合。科学技 术:显著进步。文学艺术:异彩纷呈。因此 C 符合题意。故选:C。本题以三国两晋南北朝 这一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 为切入点,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本题以三国两晋南北朝 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18.【答案】 B【解析】东汉末年以来,许多人为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更多北方人迁到江南。给南方地区 带去了劳动力、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是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 发的最主要原因。故选:B。本题以东晋南朝时期的历史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江南地区得以开 发的最主要原因。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东晋南朝时江南开发的原因。19.
22、【答案】 B【解析】在我国 历 史上,494 年迁都洛阳,推行 汉 化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的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由于平城气候干旱,所 产粮食不能 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而且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 对中原广大地区的 统治,也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494 年,北魏孝文帝把都城迁到了洛阳。孝文帝 规定第11 页,共 15页在朝廷中必 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 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贵族的姓氏改 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拔改 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
23、的封建化程度,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故选:B。本题考查了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 顺应历史发展趋势采取了一系列 汉化改革措施。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时间与、改革的影响。20.【答案】 A【解析】祖冲之是我国南朝 时期著名的数学家,科学家。其主要 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在数学方面,他写了缀术一书,祖冲之算出圆周率 的数值在 3.1415926和 3.1415927 之间,相当于精确到小数第 7 位,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比欧洲人早了 约 1000 年。故世界上第一次把 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科学家是祖冲之。故选:A。本题以世界上第一
24、次把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的科学家为切入点,考查祖冲之的相关知 识。本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 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祖冲之的成就。21.【答案】【小题 1】( 1)依据所学, 材料中的言论都是孔子所说, 因此材料中的“子”是孔子。孔子死后,弟子将孔子的整理在论语一书。( 2)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西汉时期,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汉武帝为改变这种局面,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其他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 3)儒家学派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孟子
25、或荀子;孟子主张仁政或民贵君轻;或荀子主张礼治。(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如认同“子曰:由!诲汝知第12 页,共 15页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教育我们学习要有老老实实的态度,要谦虚好学。故答案为:( 1)孔子;论语。( 2)儒家;西汉;董仲舒;汉武帝。( 3)孟子;荀子。( 4)“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小题 2】【小题 3】【小题 4】【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百家争 鸣的知识点。识记道家、法家、儒家的思想。(2)本题考查的是儒家思想的知 识点。识记儒家思想 发展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正 统思想,对后世产
26、生了深远的影响。(3)本题主要考查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儒家学派在 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孟子或荀子。(4)本题考查的是孔子的一句印象最深的传世格言。本题以孔子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 识记历史知识能力。22.【答案】 【小题 1】( 1)据材料一“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可知,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安定北边,维护国家统一,秦始皇派蒙恬出击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 东到辽东的城防, 蜿蜒万余里的“万里长城”。修长城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匈奴的南下掠夺,但也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给老百姓带来了痛苦和灾难。( 2)据材料二“西晋时期被汉人使用的方凳、胡床”可知
27、,西晋时期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羯、氐、羌。从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到西晋初年,人数达到几百万。他们同汉族长期杂居,互相影响,民族界限日益缩小。( 3)图 2 中的丝绸之路是中外贸易及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通过这条通道传入我国的重要物品、技术或文化有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核桃、葡萄、石榴、苜蓿、各种乐器、歌舞、佛教等。( 4)据材料四,千年之后的今天我们仍然要重视“丝绸之路”的建设的原因是有利于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和友好往来, 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间的合作共赢, 共同发展。故答案为:( 1)西起临洮,东到辽东;修长城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匈奴的南下掠夺,但也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给老百姓带来了痛苦和灾难。( 2)匈奴、鲜卑、羯。( 3)良种马、核桃、葡萄、石榴、苜蓿、各种乐器、歌舞、佛教等。( 4)有利于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和友好往来。【小题 2】【小题 3】第13 页,共 15页【小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成生物学技术赋能二醇型稀有人参皂苷合成:路径、挑战与突破
- 闵行协管员招聘网面试题及答案
- 基于2025年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报告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综合提升测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满分必刷)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通关试题库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综合提升试卷含答案详解【满分必刷】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综合提升试卷(研优卷)附答案详解
- 押题宝典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模考模拟试题(a卷)附答案详解
- 内蒙古呼伦贝尔农垦拉布大林上库力三河苏沁农牧场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附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5年河南中考历史试题答案详解及备考指导课件
- 市政道路管网施工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 儿科住院患者健康宣教
-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
- 广东省深圳市2025年中考真题数学试题及答案
- 防人因失误培训
- 重庆市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2024
- 襄汾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购物中心策划培训课件
- 增生性肌炎的超声表现
- 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