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学实习总结_第1页
城市生态学实习总结_第2页
城市生态学实习总结_第3页
城市生态学实习总结_第4页
城市生态学实习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城市生态学实习总结在我国许多城市社区及城乡结合部区域,由于土地利用 方式及人口日益增长的压力,使得大面积裸露的土地受到长 期的侵蚀和沙化,原由树林植被被轻易伐弃;水资源短缺, 垃圾、废水处理系统不完善,环境污染加剧等情形在生态上 个社区的健康生存发展带来长久的、潜在的危机。另一方面, 社区中旧有的建筑街道、溪水及文化名胜等历史文化景观在 社区的改建和新建中被轻易拆除、解体或毁坏。这显然与“可 持续发展”的概念不相符合。而在北京市,这样的情况同样 存在。我们在北京西郊的实习当中,就见到了很多这样的情 况。“首都城市现代化建设,要按照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 的要求,正确处理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

2、系,提高城 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促进人和城市、人和自然的协调 与和谐,努力开创经济繁荣、生活富庶、环境优美的城市文 明发展道路”,中共北京市第九次代表大会报告给人们 描绘出了一幅未来5年美好的蓝图:人均绿地面积将更多, 空气将更加清新,百姓的住房将更加宽敞,道路也将越来越 宽广,堵车现象越来越少北京人居质量会变得越来越高。市政府已经确立投资上百亿元来打造“碧水绕京城”的 美景,目前,许多昔日的臭河道已变成市民休闲、娱乐的好 场所。北京还将再投入54。5亿元进行大规模的城市河道整 治,XX年市区将不再有臭河过市。万泉河的变清应该是指日 可待了。北京市政府还确定了 138项城市环境整治重点工作

3、,即 开展包括圆明园遗址公园搬迁腾退规划、中央电视塔周边整 治规划、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周边地区环境整治规划、颐和 园周边环境整治规划、明城墙遗址公园建设规划等重点地区 环境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然而这种重点整治,实行起 来似乎并不是那么顺利。北京晨报XX年12月01日报道,“在北京大学西门 外蔚秀园南墙和畅春园北墙之间,有条三四米宽的小胡同, 这就是篓斗桥地区。这里挤满了私搭乱建的小平房,坏境堪 称脏乱差。眼下,这里成了拆迁现场,半年后,将建成一条 宽阔、整洁的花园式新道路。篓斗桥地区和它南面的西苑操 场路,两条小路才两三百米长,却集中了几十家小商店、六 七个发廊,还有饭馆、酒吧。环境脏乱,

4、与北大校园文化氛 围极不协调。为此,北京市和海淀区两级政府与教育部和北 大共同努力,筹集整治拆迁费lo 3亿元。篓斗桥地区拆迁 范围南到畅春园、北至蔚秀园、东临颐和园路、西至篓斗桥, 涉及84户拆迁户、7198。06平方米拆迁面积和227名拆迁 人口。目前,绝大多数人已经搬走了,昔日嘈杂的小街现在 变成了拆迁现场。不久,这里将建成宽10米的平整街道, 配上绿化美化,篓斗桥地区将变成篓斗桥花园。”眼下距报道时期已经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然而我们在 实习经过的时候,篓斗桥地区似乎还是描述中的情形,“宽 阔、整洁的花园式新道路”似乎还在摇篮之中,这不能不说 是城市环境整治工作中的一个欠缺和漏洞。只规划

5、不办事, 整治过程阻力重重,即使在首都北京也是如此,真是让人有 些寒心。3、城市环境艺术的思考从万泉文化公园,想到了城市环境艺术。人类从洞窟与巢居中走出来,筑土构木,为自己的生存 营造了栖身之地。工业化与科技革命为人类创造了大量财富, 也为此付岀了惨痛的代价。人口、资源、坏境等一系列问题 越来越严重。面对嘈杂、拥挤、污染的城市,人们渴望重新 回到大自然的怀抱,去呼吸大自然的新鲜空气,享受阳光的 沐浴,为自己营造融入自然的新的生活坏境。矗入云天的高层建筑,蛛网般的高速公路,川流不息的 车辆,瑰丽闪烁的城市夜景以及光怪陆离的商品橱窗,给现 代社会绘制了一幅变幻万千的现代生活图景。今天,与其说 人们

6、生活在自然环境了,不如说生活在一个无所不包的人工 世界了。这个人工世界,虽然以自然世界为物质依托,但已 使人远离了原生自然,它启发人们深思这样一个问题:在工 业社会的条件下、,能不能建造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解决 日益紧张的土地资源,日益拥挤的交通,日益恶化的城市坏 境等新问题。如何维护城市的风景线,是城市发展中面临的 新问题。现代人工城市的坏境空间,只有人工设计表现自然 环境,寓自然于环境之中,才能使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处,才 能建设人类美好的未来。环境艺术在创造人类现代生活的同 时,也设计着人类未来的文明。城市环境中,有许多方便人们生活、娱乐、交通而存在 的硬质景观以及植物绿化及各种水体等形态构

7、成的软质景 观。它们作为城市社会中功能性设施和工具的同时,构成了 城市环境景观的实体要素。此外,许多城市或城郊坏境中存 在着许多天然的景观资源,如若公共艺术的设置与这些人工 的硬质景观、软质景观和非人工的自然景观相协调、相组构, 就将使纯精神的公共艺术作品与其周遭环境因素(人工或非 人工的)共同构成更大空间范围和心理效应的公共艺术景观, 就可以使城市建筑性环境、公共设施环境及自然生态环境的 整体组构在发挥其服务功能的同时,更好地体现其艺术和文 化的审美价值和人性化原则。在环境艺术的生存与推广中,不可避免地面对着人居环 境及相关区域的生态平衡和生态维护的需求。1972年6月5 日,在瑞典斯德哥尔

8、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 通过了一个旨在鼓舞和知道世界各国人民保持和改善人类 环境的宣言,即人类环境宣言。宣言中强调指出,“ 人的定居和城市化工作必须加以规划,以避免对环境的不良 影响”。它从一个侧面提示我们,对于大地环境经管规划和 较大型的公共艺术的推广活动方面应当做到:1、树立社会文化和经济开发活动中生态环境的保护意 识。2、珍惜和合理使用土地及景观资源。3、反省和避免艺术规划和创作活动中有碍于人类极其 社会健康、幸福和可持续发展的行为状态。4、明晰公共文化艺术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5、确立公共艺术推广与城市环境及景观规划间的协调 与统合的原则。客观上,公共艺术在当代城市人居

9、环境、生态环境的改 造与维护中,正应该起到它美化环境、催发人气、促进正确 的生态观念、协助绿色革命的部分作用。我国城市化、工业 化过程当中自然坏境和绿色生态系统遭到前所未有的毁坏 和失衡,森林、绿地、湿地及地表水环境资源大量消失,成 为威胁城市生存环境,威胁人类社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严 重问题。因此,无论从维护人类社会宏观生态环境的目的着 眼,还是从公共艺术及其景观的审美效应出发,都必须强调 公共艺术与城市环境中绿色生态建设的密切关系,促使公共 艺术在总体上与硬质景观和绿色生态元素之间,达到平衡与 和谐,从而达到优化和“软化”城市坏境的效果。城市环境艺术,一种在选择之中的进步与慰藉。四、总结一天的实习,学到了很多的东西。第一次用全新的眼光 去看待周围的一草一木。忽然发现了很多理论知识在实际中 的体现,一时间感到欣喜甚至不知所措。的确,城市生态学 是一个十分需要从实践当中汲取营养的学科,只有不断实践、 从实践中不断摸索、进步,才能够真正了解这门学科的真谛。 而它所包含的范围又是那么的广阔,它所带来的影响又是那 样的深刻而在实习当中,也发现了许多以前所忽略的东西,有让 人愉快的,也有让人不那么愉快的。从学校东门的那条大路, 到颐和园的昆明湖,留下了太多的回忆与思考。城市的坏境, 还有太多等待着改进,也有太多需要进一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