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印制电路板微电阻及特性阻抗精度_第1页
如何控制印制电路板微电阻及特性阻抗精度_第2页
如何控制印制电路板微电阻及特性阻抗精度_第3页
如何控制印制电路板微电阻及特性阻抗精度_第4页
如何控制印制电路板微电阻及特性阻抗精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如何控制印制电路板微电阻及特性阻抗精度?发布日期:2009.07.18作者:admin阅读:67随着电路信号传输高速化的迅速发展,要求PCB在高速信号传输中保持信号稳定的要求日趋严格;这就要求所使用PCB的讯号线的微电阻及特性阻抗控制精度化的提高。这种更为严格的精确化控制是对PCB厂的极大挑战,为此,本文针对如何精确控制印制电路微电阻及特性阻抗方面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对PCB制造业同行有所帮助。关 键 词:微电阻、特性阻抗、阻抗控制、阻抗控制精度一、前言为了调节延时、满足系统时序设计要求,PCB蛇形线设计(部分螺旋线设计)是Layout中经常使用的 一类走线方式。一般而言印制导线的电阻可以不予考

2、虑,但是客户对该类长度相对较长的蛇形走线,特别 是在地线回路、大电流回路或某些特殊回路中,常常精确地规定了印制导线的允许电阻;同时,随着电路信号传输高速化的迅速发展,要求PCB在高速信号传输中保持信号稳定的要求日趋严格,PCB中作为信号传输线的金属导线不仅要符合通、断”等电气流通,更要保持其所需要的传输信号完整性、可靠性、精确性等要求。这些设计要求所使用PCB讯号线的微电阻及特性阻抗控制精度化的提高。这种更为严格的精确化控制是对PCB厂的极大挑战,为此,本文在简要介绍印制电路微电阻及特性阻抗的基础上,重点 针对如何精确控制印制电路微电阻及特性阻抗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对PCB制造业同行抛砖引玉。

3、二、印制电路微电阻及特性阻抗概念简介印制电路微电阻指印制电路电阻导体对直流电流的阻碍作用,即为平常最为常见的电阻概念,常用符 合R表示,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可通过简单的欧姆定律R=U/I进行测量和电阻率公式R= p L/S计算。在PCB设计中常以长度相对较长的蛇形走线或螺旋走线设计为载体:印制电路特性阻抗指印制电路电阻导体对交流电流的阻碍作用,包括起共同阻碍作用的电阻、电感和电容三者的矢量和,一般以符号R0表示,对于PCB而言,即以多层板传输线(由讯号线、介质层、接地层共同组成)为载体,表现为多种特性阻抗模块,最常用的分类即为微带线和带状线:这里需要强调一点的是,特性阻抗跟我们通

4、常理解的电阻或印制电路微电阻不是一个概念,特性阻抗与传输线的长度无关,也不能通过使用欧姆表来测量。同时,阻抗与特性阻抗也不是完全相同的概念。但 对于印制电路板而言:阻抗是特性阻抗的简称,阻抗即为特性阻抗。三、印制电路微电阻及特性阻抗精度控制分析3.1印制电路微电阻精度控制分析3.1.1目前需求我司某些客户板件印制电路微电阻控制要求已从最开始的(W+W1) = 822.96 L/T 御+WI) 上式中线长单位:inch ; T/W 单位: um;2) R=1.62 X0-2 X1000XL/12.7 JX(W+W1)=16.2X L/12.7 TX(W+W1) 上式中线长单位:inch ; T/

5、W 单 位:mil 。对于内层线路而言,在T、L固定的情况,考虑线宽(如棕黑化)对不同设计参数的蛇形线微电阻控制影响:假设W1-W=A,对上述公式进行微分如下: R= -(8.1 L/12.7T)乗厶 W/(W-2A)2在不考虑棕化对线路铜厚的影响时,如采取0.5OZ铜箔T=0.5mil , 1.0OZ铜箔T=1.1mil , 2OZ铜箔T=2.45mil进行计算,则:0.5OZ : R= -1.28L 不 W/(W-2A)21.0OZ : R= -0.58L 不 W/(W-2A)22.0OZ : R= -0.26L 不 W/(W-2A)2从上式可以看到:相对于1OZ以上基铜蚀刻,在同样线宽和

6、线宽公差控制下,W0.5OZ基铜的微电阻控制,其蛇形线路长度将更为明显地影响微电阻控制精度。3.2印制电路特性阻抗精度控制分析3.2.1目前需求目前特性阻抗控制公差已从5%、10%发展到出、5%要求,差动阻抗呈现岀低设计值阻抗控制要求、高设计值阻抗控制要求两个方向。3.2.2组成因素分解及分析不少研究表明,印制电路特性阻抗受材料的介电常数、导线宽度及厚度、介质厚度、铜箔厚度、阻抗 设计、生产控制、测试方法影响;根据阻抗的结构图、各相关因素的公式及我司实际控制情况初步判断各 设计因素的贡献度大小如下:四、印制电路微电阻及特性阻抗精度控制试验设计4.1试验确认、细化各设计参数的设计值根据我司生产线

7、工艺条件、药水体系,进一步确认、更新、细化各设计参数设计值,如不同生产条件下的线路线宽补偿值、线宽侧蚀量、不同孔铜要求对应的线路铜厚、介质层厚度、不同材料(含半固化片、覆铜板)的介电常数数据库信息。4.2印制电路微电阻控制精度提高按上述经过进一步细化后的参数设计值,试验考究不同安士量、不同线路长度的蛇形线路微电阻控制,如总结试验内层棕黑化流程前后的情况如下:134侦Pl*54L1.M一I-一E-i5fl.fr!旷-.10-2AC25. LI丿工,匸住二从上图可以看到,在我司药水体系下,不同长度的蛇形线路微电阻经棕黑化后,其微电阻变化幅度是 明显不同的。只要设计参数(对于微电阻而言,主要是线宽补

8、偿和侧蚀量)设计妥当,各线宽蚀刻时采取按线宽公差?10%控制,同时线路设计时以及线路蚀刻时给棕黑化处理的影响预留一定的微电阻提高的空间, 各安士量基铜的微电阻控制公差可完全控制在?5-10%以内,对于线路长度 250inch的微电阻控制线路可控制在3-5%以内。为满足高精度控制印制电路微电阻,可建立生产过程控制模式如下:4.3印制电路特性阻抗精度提高4.3.1单元拼板方向的影响试验发现不同布线方向对不同线距的阻抗线的侧蚀量有明显影响:同时,在正常排布的FR4等玻纤叠层设计上均存在一个树脂较多的区域,在该区域的介电常数(Er)低于整批材料Er值(FR4玻纤Er约为6、树脂约为3);为避免蚀刻线路

9、方向上的差异以及线路与玻纤平行 所造成的Er差异,特性阻抗控制板件采取倾斜布线方式以提高精度控制水平,典型的排版方式可设计有:4.3.2特性阻抗线路设计优化在按4.1要求细化讯号线特性阻抗设计参数外,由于讯号线特点(如电磁场作用等),高精度控制的阻抗线路还需关注许多细节优化点。受白荣生软管浇花”模型讨论阻抗匹配的启发,在线路设计优化方面,对比水渠输水”与阻抗控制”模块如下:对比項号水艰输木模式川抗控制權式二容区别卩iW烏綁讯号1: .:1 1 加#11理姐状况与检度无黄与K度无关实杯狀况水棗输水在实际情况下.水痕将产勺波纹;讯 号线持输信号在其际情况F.讯号榕反肘衰 躡讯号传送燮电厳境影咆明显

10、U川丄-叫终止关注讯号线线宽补偿的影响:在其他阻抗设计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通过SI6000列举不同线宽制作精度对阻抗控制的影响:中线阳抗双线阻抗mil川讥訊抗滾:;%iuiL出抗或阳抗认勻蜒7.5051J93-2.627.50103.47-3.437.5551.797J5102.81-2.SJ7.605L66*2.107.60102.26-2.287,65511.857.65102.11*2.137,7051.41-1.59770101.9677551 281347 75101.71-1.747.80?L15+ 1.097.80101.16-1497,S551.02+ 0.S37r85100.8

11、1-0.847M50 .M丄0-的7.90100.57-0.597.9550.77+ 0347.95100.33+ 034SOO50.650SOO999908.0550.52-0.15S.0599.75-0.24 10犹丸-040S.1099.51-0488.15150.2S8.1599.27-0.728,2050.15-0,838.2099.04-0,958.2550.03-L1282598.81-1.198.3049.91-1.368.3098.5S1.438.3549 79-L608.359835-1 67S.4049.671.848 409842-1.90S.4549.55-2.07S

12、.4597 89-2.14S.5049 43-2.318 5097.67-2.37从上表可以看岀,导线宽度的正、负偏差对阻抗控制的影响不同:正偏差影响阻抗相对较小,相同线 宽偏差量对差动阻抗影响较大。因此,在特性阻抗控制精度要求高的板件生产中,导线宽度控制可通过适 当的线宽补偿保持在正偏差内,并对不同类型阻抗线进行分类补偿。避免相邻布线面相互平行或重叠的布线设计:这种平行布线容易发生信号反馈或串扰,产生寄生耦合,干扰阻抗测试,很容易导致阻抗测量超差;需要在两条平行线间增设一条地线或增大阻抗控制公差保证测量结果。关注讯号线的线路拐角设计:存在多个拐角设计的讯号线路设计,其实相当于复杂的滤波器,将

13、使得高速信号丧失某些频率成分;特别是近乎直角的拐角设计,转弯处导体面积增加,容易形成寄生电容,讯号部分损失;通过优化设计,使 得拐角设计成135徒向,或成圆形、圆弧形,切忌画成 90。或更小角度形状,非常有利于特性阻抗的精度 控制提升。关注测试图形的异常设计:为平衡介质层厚度及平均分散电流提高电镀镀层的均匀性,通常需要在阻抗线周围增加平衡铜点,但布线周围的平衡铜点过于靠近测试讯号线对其具有干扰作用,理论分析过于靠近的敷铜会降低一点走线的特性阻抗。各种干扰因素将影响传输线的信号完整性(高频阻抗将显得更为严重),如:非理想的地平面设计导致地平面反弹噪声与开关噪声、讯号线周围走线或铜点干扰产生耦合效

14、应导致串扰;这些干扰因素在高速设计中,甚至引起信号传播延时、时钟偏移与抖动等时序问题。试验发现常见的3W、20H、五五规则等设计均对阻抗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下图所示的参考层间不同程度的干扰设计即可明显影响阻抗测量:4.3.3生产过程控制的加严把握特性阻抗控制要求板件的制作很好地体现了从设计到生产过程的全程。除细化、优化各种设计参数外,生产过程控制稳定尤为重要。线路图形转移与蚀刻:采取平行光曝光并确认好曝光能量;加严控制好杂物,避免讯号线路缺口之类缺陷;蚀刻线路公差的把握等。多层板的层压:优化设计叠层选择,关注分离板与缓冲垫的选用,努力通过各种措施改善介质层厚度均匀性控制。电镀:采取电镀均匀性控制良好的生产线制作,优化电镀电流纸的制作,确保提升电镀镀层的均匀性。测试设备和测试人员差别校正:努力消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