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各题。夕次盱眙县韦应物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1) 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句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中的叠字在写景中的表达效果。(2)请结合全诗内容,说说诗人“未眠 ”的原因。【答案】( 1)运用叠字,能增强诗歌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诗中“浩浩”、 “冥冥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晚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幕色昏暗的苍凉凄清的夜景。(2)旷野夜景的苍凉凄清;漂泊异乡的孤独寂寞;羁旅在外秋夜思乡。【解析】 【分析】(
2、1)根据 “浩浩风起波 ”“冥冥日沉夕 ”, 可想到晚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幕色昏暗的苍凉凄清的夜景,烘托出作者内心漂泊异乡的凄苦心情。( 2)首联, “孤 ”含有孤寂之意,奠定全诗感情基调。“落帆 ”“停舫 ”意为黄昏时分船要泊岸停靠,暗含远离故乡之意;颔联,“风起波 ”“日沉夕 ”描写夜晚江边的景象。傍晚因路途风波,不得不停舫孤驿,交代停泊的原因,也写出羁旅奔波的艰辛。晚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暮色昏暗,以旷野苍凉凄清的夜景,烘托内心漂泊异乡的孤独寂寞的心情。颈联,描写停舟靠岸后放眼所见景象。“人归 ”“雁下 ”写日落黄昏,是人回家鸟回巢的时刻,反观自身却是孤身一人,流落天涯,有
3、家不能回,借人归雁下表达作者客居异乡的凄苦惆怅;尾联 “独夜 ”“听钟 ”“未眠 ”,写出羁旅在外乡思客愁之深。故答案为: 运用叠字,能增强诗歌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诗中“浩浩”、 “冥冥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晚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幕色昏暗的苍凉凄清的夜景。 旷野夜景的苍凉凄清;漂泊异乡的孤独寂寞;羁旅在外秋夜思乡。【点评】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语言的分析和理解。考生要懂得诗歌的语言特点及其表达效果,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教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注意对关键语句的分析。2古诗阅读兰明 徐渭兰亭旧种越王兰 , 碧浪红香
4、天下传。近日野香成秉束 , 一篮不值五文钱。【注释】 传说越王勾践在兰亭种植兰花。 秉,量词,束,把。( 1)诗中的 “兰 ”比喻 _,“野香 ”比喻 _;( 2)兰花 “一篮不值五文钱 ”表达了作者 _。【答案】 ( 1)君子;伪文人和被诗人所不齿的人( 2)鄙视那些伪文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解析】 【分析】( 1)这首诗的题目是 “兰 ”,第一句写旧日在兰亭种下一片越王兰,第二句描写了兰的叶和花,碧绿的叶子像波浪一样,红色的花儿香气四溢,第三句写最近把这些野花扎成束,一筐野花也不值五文钱。徐渭非常喜欢兰花,写了不少关于兰花的诗。这些诗表面上是看写的是花,其实是托物寓意
5、,借写兰花表现自己的理想和情操。兰花在文人墨客眼里是君子的象征,这首诗也不例外,相对应,野花就比喻伪文人和被诗人所不齿的人。( 2)诗中的野花比喻伪文人和被诗人所不齿的人,这些人就像野生兰花一样碧绿的叶子像波浪一样,红色的花儿香气四溢,他们沽名钓誉,表面看道貌岸然,其实骨子里却追名逐利,没有真才实学,作者说这样的人不值一钱,就明确表达了对这些人的鄙视,也表现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译文:从前我在兰亭种下一片越王兰,碧绿的叶子像波浪一样,红色的花儿香气四溢现在一把野花不值五文钱故答案为: 君子伪文人和被诗人所不齿的人 鄙视那些伪文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点
6、评】 本题考查词语内涵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理解句子字面意思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内容与主旨,分析出其深层内涵。 此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1)作者用什么修辞手法写自己“龙钟泪不干 ”? “龙钟 ”一词在这里有何表达效果?(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 ( 1)夸张, “龙钟 ”一词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亲人无限眷恋而情不自禁流泪的神
7、态。(2)表达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解析】 【分析】 (1) “双袖龙钟泪不干 ”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很明显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赏析该词,可以从其表现诗人的神态角度去分析。该词表现了诗人对亲人无限眷恋而情不自禁流泪的神态。(2)此题注意抓住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故园 ”“泪”“报平安 ”进行分析。故答案为: 夸张, “龙钟 ”一词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亲人无限眷恋而情不自禁流泪的神态; 表达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认真阅读
8、,正确理解指定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即可作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淮村 兵后(宋)戴复古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几处败垣 围故井,向来 一一是人家。【注】 淮村:淮河边的村庄。 戴复古: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曾从陆游学诗。败垣:毁坏的矮墙。 向来:往昔,过去。(1)根据诗歌的情感基调,给此诗配乐,选择_的乐曲最合适。()A.悲伤凄凉B.高亢激昂C.恬淡悠扬D.轻快活泼( 2)联系全诗,赏析首句中 “自 ”字的
9、妙处。【答案】 ( 1) A( 2)一个 “自”字,写出了桃花不识人间悲苦,依旧盛开的情境,与下文烟草茫茫,晚鸦聒噪,兵后逃亡,人烟稀少的景致,形成鲜明对比。以花的无情,来反衬诗人见到此情此景时的痛心之情。【解析】 【分析】( 1)桃花盛开本是一幅很鲜明的画面,显示出勃勃的春的生机,但诗加上 “无主 ”二字,就平添了凄凉与伤惨;而春草笼烟展示的也是万物繁昌的景象,加上茫”二字,隐隐在说,这里的耕地都长满了野草,一片荒凉,末缀上乌鸦这一不吉祥的鸟,不啻在告诉人们,这里已经没有人烟了。诗人匠心独运,把极热闹奋发的春天写得极不堪,不写兵荒马乱,兵荒马乱已经包括了进去。故而选A 合适。“茫( 2)做此
10、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 “小桃无主自开花 ”,意思是桃花不识人间悲苦,花开依旧。这早春的艳阳景色,倍增兵后的凄凉。烟草茫茫,晓鸦聒噪,兵后逃亡,人烟稀少,为后面两句点题的诗蓄势。用以反衬诗人见到此情此景时的痛心之情。故答案为: A; 一个 “自 ”字,写出了桃花不识人间悲苦,依旧盛开的情境,与下文烟草茫茫,晚鸦聒噪,兵后逃亡,人烟稀少的景致,形成鲜明对比。以花的无情,来反衬诗人见到此情此景时的痛心之情。【点评】 本题考查把握诗歌内容和感情基调。答题时应注意,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
11、表达技巧的赏析之上,准确选择。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炼字。答题时应注意,答题步骤为: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点出表现手法 ) 。5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逢入京使(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1)解释下面的词语: 龙钟: _ 凭: _( 2)第一二句 “龙钟 ”“泪不干 ”的浓重色彩与第三四句 “凭君传语报平安 ”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答案】 ( 1) 龙钟:泪流纵横的样子; 凭:请求,烦劳。(2)不矛盾。 “马上相逢 ”彼
12、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这 “传语 ”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 “平安 ”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解析】 【分析】( 1) “双袖龙钟泪不干 ”意思是:思乡的泪沾湿双袖模糊面容 “龙钟 ”的原意是指流泪的样子。这里的意思是沾湿。作者此时身居边塞,远离家乡,每每念及,双袖就为泪水所沾湿。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凭君传语报平安”:只托你给我的家人报个平安。凭:托,烦,请。( 2)因为在赶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正因为有浓重的思乡念亲之情,才在无纸笔顾不上写信的情景之下,
13、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作者报的是平安,是因为不想让家人挂念,这也是亲人最关心的问题。所以三四句是把一二句中的浓重情感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之中,并不矛盾。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故答案为: 龙钟:泪流纵横的样子; 凭:请求,烦劳。 不矛盾。 “马上相逢 ”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这“传语 ”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 ”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点评】 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注意结合句意理解词义。 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
14、叙述的事情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桂源铺(宋)杨万里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 溪水出前村。【注】 堂堂:形容阵容或力量壮大。(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一,二句诗。( 2)朱光潜诗论说: “诗有说理的,但是它的 理 融化在炽热的情感和灿烂的意象之中。 ”这首哲理诗的第三,四句中能够表现 “理 ”的意象是什么?从中告诉我们怎样的人生哲理?【答案】 ( 1)“不许 ”、 “拦 ”“日夜喧 ”等词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溪水不怕崇山峻岭的阻挠,日夜向前奔流的情景。( 2)意象:堂堂溪水。人生哲理:只要有决心肯努力,就一定能克服重重
15、困难,获得光明的前途。【解析】 【分析】( 1)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群岭万山中有一条溪,万山阻着溪水不许往前奔,拦得那溪水在山间日夜暄闹不停。如这里体现“万山 ”对溪水态度的一个词语应是 “不许 ”,还有典型的动作“拦 ”,声音 “日夜喧 ”,这些都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溪水不怕崇山峻岭的阻挠,水声潺潺,日夜喧闹的“抗议 ”的情景。( 2)要首先读懂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这两句:水流到底是拦不住的,在山间不休地穿梭喧闹着,待让它终于来到前头的山脚尽处时,喧哗的溪声已全变作堂堂盛大的溪水,愉悦通畅地流出前村来了。所以能够表现“理 ”的意象是 “堂堂溪水
16、 ”这一短语。原诗是说小溪的无法阻断,只要有一溪在,就宜让出一条路使它走出前村来。今人每爱用此诗来比喻时代潮流的挡不住,一切违反潮流的行径措施不但没有用,而且是制造骚乱困扰而已。同时蕴涵着积极的人生态度,那就是:苦难和困境终有尽头,生命总要奔流,只要有决心肯努力,就一定能克服重重困难,获得光明的前途。任何艰难困苦都无法阻挡。故答案为: “不许 ”、 “拦 ”“日夜喧 ”等词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溪水不怕崇山峻岭的阻挠,日夜向前奔流的情景; 意象:堂堂溪水;人生哲理:只要有决心肯努力,就一定能克服重重困难,获得光明的前途。【点评】 古诗词鉴赏考查内容主要有: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
17、巧。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在命题上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问题,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因此,我们要全面提高鉴赏能力,不能有偏废。 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7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项,一览众山小。(1)诗中 “齐鲁 ”指今天的 _省, “岱宗 ”指五岳中的 _。(2)诗中 “_”两句为名句,不仅写出了山的_,更表明诗 _。【答案】 ( 1)山东;泰山(2)会当临绝
18、顶,一览众山小;高峻雄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真切热爱【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齐鲁 ”指山东; “岱宗 ”指泰山。 本题考查考生对名句的理解能力。考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要重视对名句的理解掌握,本诗中的名句是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此句写出了泰山的高峻雄伟,还写出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点评】 考生在平时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 考生要理解诗歌的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理解诗句。8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霁雪戎昱风卷寒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檐前数片无人扫,又得书窗一夜明。( 1)诗歌第三四两句中体现雪之残存不多的词语是哪两个?( 2) “江烟洗尽柳条轻 ”这
19、句诗中的 “洗 ”字和 “轻 ”字,用得极为准确,请你加以分析。【答案】 ( 1) “数片 ”和 “一夜明 ”。(2 )“洗 ”字表现大风将江面上的云烟雾气一扫而空,江面纤尘不染的景象。“轻 ”字表现大风吹落了柳枝上的积雪,使柳枝的摆动显得特别轻盈的情景。【解析】 【分析】( 1)考查对文章所表现的重要内容的词语的提取能力。可从“檐前数片无人扫 ”中提取 “数片 ”,从 “又得书窗一夜明 ”中提取 “一夜明 ”作为答案。读懂诗句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考查赏析炼字功夫。 “风卷残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 ”“洗”字, “轻”字,用得极为准确。原来江面上霰雪纷纷,白雾蒸腾;现在一下廓清,纤尘
20、不染,仿佛洗过的一般。原来柳枝低垂,没精打彩,不胜积雪之重压;如今一旦卸下重负,感到特别轻松,显得特别轻盈。如此一来,雪的世界当然已不复存在,只留下一些残余的踪迹了。这么纷繁的意象,仅用了七个字,真是精炼至极。故答案为:( 1) “数片 ”和“一夜明 ”。(2 )“洗 ”字表现大风将江面上的云烟雾气一扫而空,江面纤尘不染的景象。“轻 ”字表现大风吹落了柳枝上的积雪,使柳枝的摆动显得特别轻盈的情景。【点评】品味关键字词是诗歌考查的主要内容,学生应留心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学会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9古诗阅读月夜 (杜甫)今夜鄜州 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21、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 , 双照泪痕干。【注释】 背景:月夜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是作者被困于长安时望月思家之作。 鄜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则被困长安。 虚幌:透明的窗帷。幌,帷幔。(1)理解此诗时,小淇翻阅了明代王右仲在杜臆中对 “云鬓 ”、 “玉臂 ”二词的点评,王右仲认为其 “语丽而情更悲 ”。小淇联系了颈联的描写,认为从 _和 _两字中能读出杜甫想象妻子独自望月的时间之长,更有助于理解王右仲所言的 “悲情 ”。( 2)本诗题为 “月夜 ”,字字都从月色中照出,而以 “独看 ”、 “双照 ”为一诗之眼。试结合诗句,通过诗眼揣摩作者情感
22、。【答案】 ( 1)湿;寒( 2) “独看 ”写的是妻子 “独看 ”鄜州之月而 “忆长安 ”。 “双照 ”既有当年与妻子一同赏月的回忆,也有对未来一家团圆的希望。诗歌既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也写出了自己的离乱忧愁。【解析】 【分析】( 1)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是说,蒙蒙雾气,也许沾湿了妻子的鬓发;冷冷月光,该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雾湿云鬟,月寒玉臂。在这样雾气凝重,寒气逼人的情境之下,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这完全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当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自己也不免伤心落泪。故“湿 ”“寒 ”更加体现了作者思念家人,而又不知何时能归的悲凉之情。( 2) “独看 ”是现实,却
23、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 ”鄜州之月而 “忆长安 ”,而自己的“独看 ”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其中。“双照 ”兼包回忆与希望:感伤“今夜 ”的 “独看 ”,回忆往日的同看,而把并倚 “虚幌 ”、对月抒愁的希望寄托于不知 “何时 ”的未来,既写出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又抒发了他内心不知何时能归的悲凉之情。据此分析作答即可。故答案为: 湿;寒; “独看 ”写的是妻子 “独看 ”鄜州之月而 “忆长安 ”。 “双照 ”既有当年与妻子一同赏月的回忆,也有对未来一家团圆的希望。诗歌既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也写出了自己的离乱忧愁。【点评】 回答本题,注意结合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感情,注意字词的准确运用
24、。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10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小题。望岳唐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描述颈联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呈现的画面。( 2)品味颔联中 “钟 ”或 “割 ”字的妙处。【答案】 ( 1)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似乎在胸中荡漾。张目凝望,鸟儿飞归,眼眶似乎就要裂开。( 2)示例一: “钟 ”字是凝
25、聚之意,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将神奇与秀丽齐聚于泰山,体现了诗人对泰山神奇、秀丽景色的热爱与赞叹。示例二: “割 ”字有泰山分割天色之意,描绘了高耸的泰山将天色分割,泰山南北呈现出昏晓分明的画面,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雄伟形象。【解析】 【分析】( 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描绘画面的能力。解答这类题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所描述的景象的特点,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作者的情感。答题时,首先要理解诗句内容,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其次要扣住诗句中的意象“云 ”“鸟”的动态画面;第三要抓住这
26、些意象的特点 “曾(层) ”“归 ”,最后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加以描写即可。(2)本题考查炼字的能力。解答时从关键词语的词性、色彩、修辞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分析时要结合诗句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钟 ”字是聚集之意,这里的意思是 “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 ”,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 “割 ”字是分割之意,这里的意思是泰山分割天色之意,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山北山南昏晓分明的画面,运用拟人的手法,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两个词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故答案为: 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似乎在胸中荡漾。张
27、目凝望,鸟儿飞归,眼眶似乎就要裂开。 示例一: “钟 ”字是凝聚之意,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将神奇与秀丽齐聚于泰山,体现了诗人对泰山神奇、秀丽景色的热爱与赞叹。示例二: “割 ”字有泰山分割天色之意,描绘了高耸的泰山将天色分割,泰山南北呈现出昏晓分明的画面,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雄伟形象。【点评】( 1)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描述画面时首先要明确诗歌的景物,即意象。诗歌的意象,对于诗人抒发感情,有着独特的作用。懂得意象的知识,当然也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及诗人的感情,因此,对一些常见意象,需要多做一些积累与识记的功夫。然后分析景物(意象)的特点,用流畅的语言将之
28、描述出来。( 2)此题考查诗歌中的炼字。解答时,先要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根据诗中意象,体会诗歌意境,把握诗人情感;然后按照题目要求,仔细品味诗句,理解诗句意思,根据诗句特点,辨析诗句的表现手法,并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答题思路是:意思或修辞或手法+表达效果 +感情(心情)。11 同学们,批注式阅读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阅读时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评价或疑难问题,用简练的语言和相应的符号标注在文章的空白处,这就是做批注。以下内容是某同学在预习未选择的路时所做的旁批,请你和他进行读书笔记交流。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
29、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但我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旁批 1:作者把人的一生比做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路的选择。旁批 2:伫立和驻立的区别:伫立: 长时间站着,没有动作。 泛指站立。驻立:停立,站立(短时间停留)。旁批 3:作者为什么认为“荒草萋萋 ”、 “十分幽寂 ”的路 “更诱
30、人、更美丽”?旁批 4:此句点题,开始写未选择的路。旁批 5:结尾两段具有深刻的象征性和哲理性,给人以启示。( 1)请你帮这位同学解答旁批3 中的疑问。( 2)请补全旁批 5 中的内容,诗人通过哪些自然景物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带给你怎样的启示?【答案】 ( 1 )(荒草茂盛,十分幽寂,说明人迹罕至),这样才更有神秘感和吸引力(富有挑战意味、具有诱人探索的魅力)。( 2)树林、路、荒草、落叶等;自然之路可以选择回头,而人生之路没有回头路可走;选择要谨慎,但一旦做出选择就要坚持走下去;人生总要面临选择,不要盲从,要做出正确的判断,然后坚持走下去。【解析】 【分析】( 1)从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
31、留下旅人的足迹。 ”可以看出 “荒草萋萋”、 “十分幽寂 ”的路是很少有人来的,是人迹罕至的,这样的路是给人更多的探索的欲望和乐趣,少有人去那么这里的景色必将是原生态的,没有破坏的,更有神秘感。( 2)景物:落叶、树林、路、荒草。启示:“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启发我们人生很多事物不能兼得,需要作出选择。“但我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启发我们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我们要谨慎,要听从内心的真实感受,不要盲从,有的时候越是有挑战性越是更能体味生活的乐趣。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启发我们人生之路是很难回头的,是不能重来的,所以人生之路的选择要谨慎。“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社区聘用人员合同范本
- 社群广告推广合同范本
- 2025年专升本体育专业运动训练学试卷(含答案)
- 物业签订车位合同范本
- 美甲店如何签合同协议
- 灯光音响租赁合同范本
- 酒厂窖池租赁合同范本
- 药品研发劳动合同范本
- 维修电脑劳动合同范本
- 监控合同增加补充协议
- 2025宁夏回族自治区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招聘工作人员13人考试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学校食堂满意度测评及管理方案
- 2025安徽清水街道招聘就业专干6人笔试考试参考试题附答案解析
- 2025云南楚雄州元谋县国有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及所属子公司合同制员工招聘13人考试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素养试题
- 北京市海淀区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含解析
- 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 2025版疾病控制护理护士培训大纲
- 2025年中级消防设施操作员《理论知识》题库必做200题(含答案)
- 特种设备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 北京第十三中学分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