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学年下学期八年级四月月考语文学科47班质量分析(梁二珍_第1页
2014学年下学期八年级四月月考语文学科47班质量分析(梁二珍_第2页
2014学年下学期八年级四月月考语文学科47班质量分析(梁二珍_第3页
2014学年下学期八年级四月月考语文学科47班质量分析(梁二珍_第4页
2014学年下学期八年级四月月考语文学科47班质量分析(梁二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4学年下学期八年级四月月考语文学科4、7班质量分析梁二珍一、命题指导思想紧扣教材,体现课标精神,体现语文课程及评价理念,“面向全体学生,照顾个别差异,促进学生发展”。试题突出语文学科特点,重视语文知识和文化积累。着重考查学生对优秀诗文、成语、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的积累与运用。这不仅是教材教学要求中应知应会的内容,而且同课标多次强调的文化积累、文化建构的要求是一致的。二、基本情况考察范围:八年级下册教材第一、21、22、23、25、30课所学过的内容。考点分数权重:本试题满分为100分,试题包括四个部分:一、基础知识(10分)涉及汉字字音、字形、词语的理解、修辞、病句。二、古诗文积累

2、及运用(22分)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积累、古诗默写、加点字解释、诗歌赏析几个方面。三、阅读(28分)文言文阅读(10分)、课内现代文阅读(7分)、课外阅读(11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分析、概括能力。三、作文(40分)。考点分数的分布:题型题量题号考点分值基础知识515题字词音、形;成语;修辞辨别;成语10分古诗文积累及运用36-8题默写、解释、赏析22分古文阅读49-12题字词句翻译、内容理解10分课内现代文阅读313-15题重点词句理解、修辞、内容理解7分课外现代文阅读516-20标题、内容概括、材料分析、开放性11分作文题121写作40分试卷难度:试题按其难度分为容易题、稍难题和较难

3、题,容易题约占60%;稍难题约占30%;较难题约占10%。从学生完卷情况来看,合格率较高,优秀率较好,试卷难易适中。三、试卷双向细目表(略)四、数据分析。1、数据统计表及分段情况:科目满分应考实考及格及格优良优良最高最低平均中值标准全卷区分人数人数人数率%人数率%分分分差难度度4班100494848100.00%3572.92%917182.31814.51.82.117班100494949100.00%3571.43%906881.37794.42.81.102、分数分段情况,分数曲线图初二(4)分数范围0|1010|2020|3030|4040|5050|6060|7070|8080|90

4、90|100字段D1D2D3D4D5D6D7D8D9D10人数000000013323初二(7)班分数范围0|1010|2020|3030|4040|5050|6060|7070|8080|9090|100字段D1D2D3D4D5D6D7D8D9D10人数0000001133413、各考点的具体分析:表一:全级数据分析比较班别应考实考及格及格率优良优良率最高最低平均中值标准全卷区分149473676.60%919.15%843067.75713.430.680.31250494387.76%1734.69%894772.88689.950.730.24350504284.00%1734.00%

5、902272.945614.180.730.324494848100.00%3572.92%917182.31814.510.820.11546464597.83%3371.74%915980.5757.70.810.186474747100.00%3880.85%947083.38825.020.830.127494949100.00%3571.43%906881.37794.42.81.10850494795.92%1836.73%925275728.870.750.22950494489.80%1836.73%923674.656410.810.750.251049494081.63%1

6、428.57%924471.5168110.720.27表二:各班各题平均分数据分析比较班别选择( 默写解词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课外阅读作文总分17.660 8.745 3.553 2.489 7.511 1.872 7.681 28.191 67.702 28.082 10.592 4.490 3.000 6.796 3.245 8.020 28.653 72.878 38.160 10.380 4.020 3.000 7.360 3.140 8.100 28.780 72.940 48.917 11.896 4.938 4.021 9.000 3.938 9.354 30.250 8

7、2.313 59.391 11.217 4.435 3.348 8.435 4.239 8.957 30.478 80.500 68.979 11.787 4.809 4.170 9.191 4.638 9.383 30.426 83.383 79.020 11.755 4.918 3.592 8.490 4.143 9.306 30.143 81.367 88.041 11.449 4.796 2.551 8.000 3.367 7.510 29.286 75.000 97.959 11.286 4.694 2.959 8.020 3.571 7.755 28.408 74.653 107.

8、796 10.184 4.041 3.102 8.082 2.184 7.490 28.633 71.510 表三:各班各题得分率数据分析比较班别选择 默写解词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课外阅读作文总分10.766 0.729 0.711 0.498 0.751 0.267 0.698 0.705 0.677 20.808 0.883 0.898 0.600 0.680 0.464 0.729 0.716 0.729 30.816 0.865 0.804 0.600 0.736 0.449 0.736 0.720 0.729 40.892 0.991 0.988 0.804 0.900 0.5

9、63 0.850 0.756 0.823 50.939 0.935 0.887 0.670 0.843 0.606 0.814 0.762 0.805 60.898 0.982 0.962 0.834 0.919 0.663 0.853 0.761 0.834 70.902 0.980 0.984 0.718 0.849 0.592 0.846 0.754 0.814 80.804 0.954 0.959 0.510 0.800 0.481 0.683 0.732 0.750 90.796 0.940 0.939 0.592 0.802 0.510 0.705 0.710 0.747 100.

10、780 0.849 0.808 0.620 0.808 0.312 0.681 0.716 0.715 五、答题情况分析及改进措施第一大题基础知识包括5道选择题,涵盖了字音、字形、成语、修辞、病句五个考点。由于题目不难,课前复习比较到位,所以完成情况比较好,答对率很高。做得稍差的是成语使用题,许多学生无法理解成语的意思,或者无法判断成语的感情色彩,导致出错。第二大题是古诗文积累及运用。包括三个部分。(68)由于我们在考试之前利用早读午读以及第九节课的时间反复读背古诗词,再加上堂上的反复默写和小测,学生对古诗词的默写这一块还是完成得不错。第6题是默写题选择题不够理想,有些学生虽然已经把诗歌背得滚

11、瓜烂熟,但写的时候却因写错字而失分,例如“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汗青” “汉青”混淆不清,“此事古难全”“此事”“此是”混淆,“北风卷地白草折”“白草”百草“混淆,造成选择的错误。所以以后对学生的默写一点都不能放松。第7题是解释加点文言词语的意思。错得比较多的是把“或置酒而招之”的“或”误解为“或者”,这都是犯了望文生义的问题。文言词语的解释都是必须实打实的死记硬背,出错的原因肯定就是复习不到位。所以这一块的复习还要不断加强。第8题是诗歌赏析,考的是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理解。学生们虽然在考试对这类题型接触得不多,但由于之前我们已经通过第九节帮

12、学生对此进行了指导,所以很多学生也能准确回答诗歌的含义。但很多学生不理解诗歌用典的含义,胡乱地写答案,导致没分。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部分:与朱元思书(912)9题、10题是古文字词的选择题,题目相对简单,学生得分率较高。11题句子的翻译,句子整体上完成的不错,由于是主旨句,平时有比较多的训练,所以不管写比喻义还是本义,学生完成得不错。12题:内容理解的选择题,完成得不够理想,主要是学生没有仔细看句子,“以静写闹“的意思不明白,再说也不是“春天”山中的景色。课内现代文阅读部分:藤野先生(1315)13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看来本题型还要多做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有待提高。14题考查词语“无非”的含

13、义,代词“这样”的指代含义,以及作者所表现出来的感情,应该说,本题有训练过,但学生完成的不够理想,尤其是作者的感情“失望”没能点出来。15题:考查修辞及作用,很多学生还没有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要求,应该先解释词语的本意,再解释在剧中的意思,所达到的作用,如果运用修辞还要明确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题扣分很严重,应该说不是难题,可见我们的学生到了初二阅读的答题思路还没有掌握。课外阅读暗香(1620)16题目“暗香”在文中有哪些含义?考查学生对文章题目的理解大多学生都能回答出来一是指桂花香。二指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有些学生没有升华,只是就文章来说“老大爷给我打开方便之门”,这样理解比较片面,所以

14、没有给分。17题第二段中“毫不张扬之意”与第三段中哪一句相照应?仔细的学生很容易找到,难度不大。18第三段中“我的思绪触到一个最温柔的记忆,那是上中学时一个同学讲的故事。”中“最温柔的记忆”指什么?请概括事例回答。答案是指守门老大爷为一个同学打开方便之门。很多学生没有概括重点,而是把主要内容复述了一遍,如果没有写到“方便之门”就扣1分。严格来说复述不是概括,只是这次没有从严要求。19题文中写到“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我们的心湿漉漉的”,表明我们什么样的心情?敬重、感激。大多学生能够体会出“感激”,但是“敬重”之情很少有学生能够体会出来。20题通读全文回答,作者要赞扬生命中的一种什么精神

15、?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大多学生都能理解文章赞扬的是默默行善,无私奉献的精神,联系实际方面有些学生只是联系文章,而没有联系身边的人跟事来谈默默奉献的精神。第四大题是作文,这次作文是半命题作文,要求学生能够以“-(亲吻、拥抱、感念、谢谢、再见)妈妈”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1、学生们基本能够正确审题,不偏题,不离题,能够清楚完整地叙述一两件事情,并且在结尾处点题,表达对母亲的某种感情。2、学生们的描写人物的能力有所提升,有些学生在取材方面还停留在老套话题层面,有些孩子能够做到多元取材,从多角度多方面选材来表达母亲性格,使母亲的形象更丰富,情感更真挚。3、学生们在文章的形式和结构方面

16、的处理还较单一,大部分同学还只会平铺直叙,结构更简单:开头,一事,结尾一扣题而已。当然也有部分能采用书信、日记和其他形式,较新颖,也有部分同学在情节方面有做抑扬处理,值得点赞!六、今后措施:1、重视基础知识,加强扎实有效的技能训练。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一直是语文教学研究关注的一个话题,两者必须并重齐抓。试卷答题情况就足以证明:知识与能力同样重要,抓“双基”是一项务实工程,只有务实,才能创新。2、重视写作训练,切实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写作,最突出的现状是多数学生作文是基本功不扎实,缺乏起码的“规范”,所以教师一定要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投身课改,正确认识很大一部分学生语言表达不佳的现状,创造性地

17、使用教材,帮助学生打实基础,提升能力。在课内,要充分发挥课文的范例作用,从小处、从底处入手,进行科学有序的扎实训练,少一些只给一个题目的大作文,多一些有针对性的小作文等片段练习,精心指导,重视过程,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掌握应有的写作方法。在课外,教师要鼓励带领学生深入生活,积极参加语文综合性学习,关注社会、关注大自然,使他们多一些实践机会,多一些生活积累,同时要大力提倡用写日记、周记或随笔,以此来反映自己的思想言行,记录自己的人生轨迹,来表达对人对事的态度,描绘学校、家庭乃至社会的方方面面,鼓励他们说真话、抒真情,学做真人。3、拓宽知识视野,增强自觉主动的阅读意识。语文教学承载的任务很重很广: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注重文化积累和培养语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主动创新的意识,等等。语文教学的这些任务,说明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仅凭课堂内和课本内容远远承担不了,学生在答题中出现的错别字,古诗词默写错误,基本的文学常识缺乏,写作中名言名句引用少、事例都是老一套等等,都说明了我们平时在阅读教学中还不够重视多方面的积累。所以必须引导学生向课外要时间,扩大阅读面,拓展知识视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