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章第十章 抗生素发酵工程抗生素发酵工程 第一节 抗生素概论 一、抗生素的定义一、抗生素的定义 传统的定义:传统的定义:抗生素(抗生素(antibioticantibiotic)是微生物细胞)是微生物细胞 产生的能以低浓度抑制其他微生物细胞生长的化产生的能以低浓度抑制其他微生物细胞生长的化 学物质。学物质。 现代定义:现代定义:抗生素是生物细胞产生的能以低浓度抑抗生素是生物细胞产生的能以低浓度抑 制其他生物细胞生长或功能的化学物质制其他生物细胞生长或功能的化学物质 抗生素与药理活性物质的区别:抗生素与药理活性物质的区别: l药理活性物质药理活性物质作用于动植物体本身的生理功能(如作用于动植物
2、体本身的生理功能(如 免疫调节、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压、抗炎、减肥、动植免疫调节、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压、抗炎、减肥、动植 物生长促进、植物生长抑制等等)物生长促进、植物生长抑制等等) l抗生素抗生素作用于动植物体内的寄生(或赘生)生物(作用于动植物体内的寄生(或赘生)生物( 细菌、真菌、病毒、癌细胞等)细菌、真菌、病毒、癌细胞等) 据世界卫生组织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WHO)1999年统计,全世界每年年统计,全世界每年 有有14001400万人死于感染病,占死亡人数的第一位,其万人死于感染病,占死亡人数的第一位,其 次是心脏病、癌症和脑疾病,分别为次是心脏病、癌症和脑疾病,分别为
3、750750万人、万人、700700 万人和万人和550550万人。万人。 一种新的抗生素研制的费用大约需要十几亿美一种新的抗生素研制的费用大约需要十几亿美 金和金和1010到到1515年的过程,而使用不当,年的过程,而使用不当,3 3到到5 5年病菌就年病菌就 会对这种药物产生耐药性。会对这种药物产生耐药性。 我国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青霉素比例已经高我国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青霉素比例已经高 达达90%90%,造成肺炎的病菌在社区的标本有,造成肺炎的病菌在社区的标本有20%20%可以耐可以耐 药,而在医院内这一比例可以达到药,而在医院内这一比例可以达到60%60%。肺炎链球菌。肺炎链球菌 已有
4、已有45%45%耐青霉素,耐青霉素,70%70%耐红霉素。耐红霉素。 二、青霉素的发现者及二、青霉素的发现者及1945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获得者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获得者 Alexander Fleming Alexander Fleming (1881-1955)(1881-1955) B.B. Chain (1906-Chain (1906- 1979)1979) W.W. Florey (1898-Florey (1898- 1968)1968) 返回 三、微生物产生抗生素三、微生物产生抗生素 1 1、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 链霉菌属链霉菌属:放线菌素、链霉素等:放线
5、菌素、链霉素等6060种类。种类。 小单抱菌属小单抱菌属:红霉素(大环内酯类)、新霉素(氨基:红霉素(大环内酯类)、新霉素(氨基 环醇类)环醇类) 诺卡氏菌属诺卡氏菌属:肌霉素(氨基环醇类)、诺卡氏菌素:肌霉素(氨基环醇类)、诺卡氏菌素 2 2、细菌产生抗生素、细菌产生抗生素 芽孢杆菌属:芽孢杆菌属:多粘芽孢杆菌和多粘芽孢杆菌和 枯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 假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 杆菌肽、粘杆菌素、多黏菌素等多肽类。杆菌肽、粘杆菌素、多黏菌素等多肽类。 3 3、真菌产生抗生素、真菌产生抗生素 青霉属:青霉属:青霉素、灰黄霉素。青霉素、灰黄霉素。
6、头孢菌属:头孢菌属: 头孢霉素头孢霉素 四、抗生素的分类(一)四、抗生素的分类(一) 类类亚类亚类主要品种主要品种 b b-内酰内酰 胺类胺类 (b b- Lactams) 青霉素类青霉素类 头孢烯类头孢烯类 氧头孢烯类氧头孢烯类 碳头孢烯类碳头孢烯类 青霉烯类青霉烯类 碳青霉烯类碳青霉烯类 单环内酰胺单环内酰胺 类类 b b-内酰胺酶内酰胺酶 抑制剂抑制剂 青霉素青霉素G,青霉素,青霉素V,氨苄西,氨苄西 林,阿莫西林,林,阿莫西林, 头孢噻吩,头孢唑啉,头孢氨头孢噻吩,头孢唑啉,头孢氨 苄,头孢羟氨苄,苄,头孢羟氨苄, 拉氧头孢,氟氧头孢拉氧头孢,氟氧头孢 氯碳头孢氯碳头孢 瑞替配能,法罗
7、配能瑞替配能,法罗配能 亚胺配能,帕尼配能,美洛配亚胺配能,帕尼配能,美洛配 能,比阿配能能,比阿配能 氨曲喃,卡鲁莫喃氨曲喃,卡鲁莫喃 棒酸,舒巴坦,三唑巴坦,舒棒酸,舒巴坦,三唑巴坦,舒 他西林,三唑配能他西林,三唑配能 H N O N S CH3 CH3 H COO- H b-lactam ring -内酰胺环内酰胺环 R 抗生素的分类(二)抗生素的分类(二) 类类亚亚 类类 主要品种主要品种 氨基糖苷类氨基糖苷类 (Amino- glycosides) 天天 然然 半半 合合 成成 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米星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米星(庆大庆大 霉素霉素),小诺米星,小诺米星(小诺霉素
8、小诺霉素),核糖,核糖 霉素,妥布霉素,紫苏霉素,阿斯霉素,妥布霉素,紫苏霉素,阿斯 米星米星(福提霉素福提霉素),大观霉素,新霉素,大观霉素,新霉素, 春日霉素,有效霉素春日霉素,有效霉素 半合成卡那霉素:阿贝卡星,阿米半合成卡那霉素:阿贝卡星,阿米 卡星,地贝卡星;半合成紫苏霉素:卡星,地贝卡星;半合成紫苏霉素: 奈替米星;半合成庆大霉素:衣替奈替米星;半合成庆大霉素:衣替 米星米星 抗生素的分类(三)抗生素的分类(三) 类类亚类亚类主要品种主要品种 大环内酯大环内酯 类类 (Macro- lactones) 14员环员环 15员环员环 16员环员环 20员员 红霉素红霉素,竹桃霉素,半合
9、成红霉素克拉,竹桃霉素,半合成红霉素克拉 霉素、罗红霉素、地红霉素、氟红霉素霉素、罗红霉素、地红霉素、氟红霉素 阿齐霉素阿齐霉素(半合成红霉素半合成红霉素) 柱晶白霉素柱晶白霉素(北里霉素北里霉素),交沙霉素,麦迪,交沙霉素,麦迪 霉素,罗他霉素霉素,罗他霉素(丙酰柱晶白霉素丙酰柱晶白霉素),乙酰,乙酰 螺旋霉素螺旋霉素和丙酰螺旋霉素和丙酰螺旋霉素(半合成螺旋霉半合成螺旋霉 素素),三冈霉素,三冈霉素(半合成麦迪霉素半合成麦迪霉素),泰洛,泰洛 菌素,除虫菌素,双氢除虫菌素菌素,除虫菌素,双氢除虫菌素(半合成半合成 除虫菌素除虫菌素),环氧噻酮,环氧噻酮 藤霉素藤霉素(他克莫司他克莫司),雷帕
10、霉素,雷帕霉素(昔洛莫司昔洛莫司) O C H 3 C H 3 C H 3 O H O O H O C H 3 C H 3 C H 3 O R1 R2 O C H 3 O C H 3 O H N C H 3 C H 3 O C H 3 C H 3 O H O C H 3 R3 红霉素A 克拉霉素 罗红霉素 氟红霉素 R1 H CH3 H H R2 O O NOCH2O(CH2)2OCH3 O R3 H H H F 抗生素的分类(四)抗生素的分类(四) 类类亚类亚类 主要品种主要品种 四环素类四环素类 (Tetra- cyclines) 天然天然 半合半合 成成 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四环素,
11、土霉素,金霉素,去甲基去甲基 金霉素金霉素 脱氧土霉素脱氧土霉素(多西环素多西环素),甲烯土霉素,甲烯土霉素 (米他环素米他环素),二甲胺四环素,二甲胺四环素(米诺环米诺环 素素) 多肽类多肽类 (peptides) 杆菌肽,短杆菌肽杆菌肽,短杆菌肽S,多粘菌素,多粘菌素B, 粘杆菌素,卷曲霉素,结核放线菌粘杆菌素,卷曲霉素,结核放线菌 素,丝裂霉素,环孢素素,丝裂霉素,环孢素(环孢菌素环孢菌素), 古斯莫司,乌苯美司,二丙膦古斯莫司,乌苯美司,二丙膦 R3 N H H O H O H O O H O R2 O H N HR5 O C H 3 C H 3 R4 R1 作用机制(一)作用机制(一
12、) 作用机制作用机制 抗生素抗生素主要作用靶位主要作用靶位 抑制细菌抑制细菌 细胞壁肽细胞壁肽 聚糖生物聚糖生物 合成合成 b b-内酰胺类内酰胺类 磷霉素磷霉素 糖肽类糖肽类 环丝氨酸环丝氨酸 杆菌肽杆菌肽 抑制转肽酶活性,破坏肽聚糖相互交联抑制转肽酶活性,破坏肽聚糖相互交联 和肽聚糖生物合成中的和肽聚糖生物合成中的UDP-N-乙酰葡糖乙酰葡糖 胺丙酮酰转移酶结合,阻断胺丙酮酰转移酶结合,阻断UDP-N-乙酰乙酰 葡糖胺向葡糖胺向UDP-N-乙酰胞壁酸的转化乙酰胞壁酸的转化 与与D-丙氨酰丙氨酰-D-丙氨酸结合,抑制转糖基丙氨酸结合,抑制转糖基 和转肽反应和转肽反应 抑制丙氨酸消旋酶和抑制丙
13、氨酸消旋酶和D-丙氨酰丙氨酰-D-丙氨酸丙氨酸 合成酶合成酶 抑制焦磷酸酶,阻断肽聚糖跨膜载体十抑制焦磷酸酶,阻断肽聚糖跨膜载体十 一聚异戊二烯醇再生一聚异戊二烯醇再生 作用机制(二)作用机制(二) 作用机作用机 制制 抗生素抗生素主要作用靶位主要作用靶位 破坏微破坏微 生物细生物细 胞质膜胞质膜 功能功能 多烯类多烯类 唑类抗真唑类抗真 菌药物菌药物 托萘酯托萘酯(发发 癣退癣退) 多粘菌素多粘菌素B, 粘杆菌素粘杆菌素 短杆菌肽短杆菌肽S 脂肽类脂肽类 (Daptomycin) 与组成真菌细胞膜的麦角固醇结合而破坏与组成真菌细胞膜的麦角固醇结合而破坏 膜功能膜功能 抑制真菌羊毛固醇脱甲基酶
14、抑制真菌羊毛固醇脱甲基酶(细胞色素细胞色素P- 450),阻断麦角固醇合成,阻断麦角固醇合成 抑制真菌角鲨烯单加氧酶抑制真菌角鲨烯单加氧酶 类似阳离子洗涤剂的作用,破坏细菌细胞类似阳离子洗涤剂的作用,破坏细菌细胞 膜的磷脂结构膜的磷脂结构 切断细菌电子传递系统与氧化磷酸化的偶切断细菌电子传递系统与氧化磷酸化的偶 联联 与与G(+)细菌的脂磷壁酸结合,使细胞质膜细菌的脂磷壁酸结合,使细胞质膜 去极化,从而破坏膜的传输功能去极化,从而破坏膜的传输功能 作用机制(三)作用机制(三) 作用机制作用机制 抗生素抗生素主要作用靶位主要作用靶位 抑制蛋白抑制蛋白 质生物合质生物合 成成 氨基糖苷类氨基糖苷类
15、 四环素类四环素类 氯霉素、林氯霉素、林 肯霉素和大肯霉素和大 环内酯类环内酯类 春日霉素春日霉素 卷曲霉素卷曲霉素 噁唑烷二酮噁唑烷二酮 类类 与核糖体与核糖体30S亚基和亚基和50S亚基结合,抑制亚基结合,抑制 肽酰肽酰-tRNA转位转位 与与30S亚基结合,抑制氨基脂酰基亚基结合,抑制氨基脂酰基-tRNA 与与mRNA密码子依赖性核糖体密码子依赖性核糖体A位结合位结合 作用于作用于50S亚基中的亚基中的23S核蛋白体核蛋白体RNA (rRNA),抑制肽酰基转移酶,抑制肽酰基转移酶 抑制抑制30S亚基与甲酰蛋氨酸亚基与甲酰蛋氨酸-tRNA复合物复合物 的形成的形成 与与30S及及50S亚基
16、结合,抑制蛋白质合成亚基结合,抑制蛋白质合成 的开始阶段和延长过程的转位的开始阶段和延长过程的转位 与与50S亚基的亚基的23S rRNA结合,干扰结合,干扰70S 功能起始复合物的形成功能起始复合物的形成 作用机制(四)作用机制(四) 作用机制作用机制 抗生素抗生素主要作用靶位主要作用靶位 抑制抑制 DNA生生 物合成物合成 磺胺类磺胺类 甲氧苄啶甲氧苄啶, 氨甲蝶氨甲蝶 呤呤,氨基蝶呤氨基蝶呤 丝裂霉素丝裂霉素C 博来霉素博来霉素 萘啶酸,奎诺酮萘啶酸,奎诺酮 类,新生霉素类,新生霉素 抑制细菌二氢叶酸合成酶抑制细菌二氢叶酸合成酶 抑制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 抑制抑制DN
17、A复制时的双链打开复制时的双链打开 与与DNA结合,切断结合,切断DNA的一条链的一条链 抑制细菌抑制细菌DNA促旋酶促旋酶(拓扑异构酶拓扑异构酶) 抑制抑制 RNA生生 物合成物合成 桑吉霉素,丰加桑吉霉素,丰加 霉素霉素 放线菌素放线菌素D 蒽环类蒽环类 利福霉素类利福霉素类 抑制转录反应抑制转录反应 抑制抑制DNA依赖性依赖性RNA聚合酶聚合酶 抑制抑制DNA依赖性依赖性RNA和和DNA聚合聚合 酶酶 抑制细菌抑制细菌DNA依赖性依赖性RNA聚合酶聚合酶 作用机制(五)作用机制(五) 作用机作用机 制制 抗生素抗生素主要作用靶位主要作用靶位 作用于作用于 细胞内细胞内 的阳离的阳离 子子
18、 离子载体类抗生素离子载体类抗生素 (莫能菌素、盐霉素莫能菌素、盐霉素 等聚醚类,二、三、等聚醚类,二、三、 四抗菌素等大环四四抗菌素等大环四 内酯类,缬氨霉素、内酯类,缬氨霉素、 白僵菌素等肽类抗白僵菌素等肽类抗 生素生素) 与细胞膜中的与细胞膜中的Na+、K+、 Ag+、Ca2+等金属离子等金属离子 形成稳定的螯合物,影形成稳定的螯合物,影 响细胞膜的离子透过性,响细胞膜的离子透过性, 打乱细胞内的离子分布,打乱细胞内的离子分布, 使细胞失去正常功能使细胞失去正常功能 抑制有抑制有 丝分裂丝分裂 灰黄霉素,长春花灰黄霉素,长春花 生物碱生物碱 与微管蛋白结合,干扰与微管蛋白结合,干扰 有丝
19、分裂纺锤体的形成。有丝分裂纺锤体的形成。 作用机制(六)作用机制(六) 作用机制作用机制 抗生素抗生素主要作用靶位主要作用靶位 抑制能量抑制能量 代谢代谢 抗霉素抗霉素A,杀稻,杀稻 瘟菌素瘟菌素S,干蠕,干蠕 孢菌素孢菌素 阻碍呼吸链的电子传递,抑制阻碍呼吸链的电子传递,抑制 ATP合成酶合成酶 拮抗神经拮抗神经 传递物质传递物质 除虫菌素,双氢除虫菌素,双氢 除虫菌素除虫菌素 拮抗线形动物和节足动物的神拮抗线形动物和节足动物的神 经传递物质经传递物质 -氨基丁酸,使细氨基丁酸,使细 胞神经麻痹,直至死亡胞神经麻痹,直至死亡 五、抗生素产生菌的选育五、抗生素产生菌的选育 1 1、抗生素产生菌
20、的分离、抗生素产生菌的分离 2 2、抗菌性试验、抗菌性试验 3 3、抗生素产生菌的改良、抗生素产生菌的改良 (1)(1)人工诱变人工诱变 (2)(2)原生质体融合原生质体融合 (3)体外体外DNA重组重组 克隆克隆 六、抗生素的提纯六、抗生素的提纯 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多种代谢产物,包括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多种代谢产物,包括 各种初级代谢产物和次级代谢产物以及培养基的各种初级代谢产物和次级代谢产物以及培养基的 固有成分,这些成分的存在影响抗生素的使用效固有成分,这些成分的存在影响抗生素的使用效 果,本身具有毒副作用,造成储存困难,必须经果,本身具有毒副作用,造成储存困难,必须经 过精制
21、。过精制。 抗生素提纯的基本步骤和原则抗生素提纯的基本步骤和原则 3个基本步骤:个基本步骤:发酵液过滤和预处理、粗纯化、精制发酵液过滤和预处理、粗纯化、精制 4个原则个原则:时间尽量短;采用适当较低浓度;条件适:时间尽量短;采用适当较低浓度;条件适 宜,宜,pH适度,温度适宜;防止杂菌污染。适度,温度适宜;防止杂菌污染。 提取方法:提取方法:吸附、萃取、离子交换、沉淀吸附、萃取、离子交换、沉淀 色谱分离、分子筛过滤、透析等等色谱分离、分子筛过滤、透析等等 第二节第二节 青霉素的发酵工艺青霉素的发酵工艺 1、青霉素的产生菌 作为第一个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抗生素,作为第一个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抗生素,
22、19281928年被年被 发现,发现,19431943年在美国被首次实现工业生产。年在美国被首次实现工业生产。 点青霉的发酵单位很低2U/mL,目前国际上青霉素 生产最高发酵单位80000-90000U/mL. 生产菌种按其在深层培养中菌丝形态分为:丝状菌 和球状菌。 黄孢子丝状菌 绿孢子丝状菌 2 2、青霉素的作用机制、抗菌谱及稳定性、青霉素的作用机制、抗菌谱及稳定性 (1)(1)作用机制:作用机制:抑制细菌的转肽酶,阻止细胞壁合成抑制细菌的转肽酶,阻止细胞壁合成 中的交叉连接步骤,使处于繁殖分裂期的细菌细胞中的交叉连接步骤,使处于繁殖分裂期的细菌细胞 壁的合成发生障碍,导致菌体细胞壁损坏,
23、使细胞壁的合成发生障碍,导致菌体细胞壁损坏,使细胞 内因渗透压等原因发生溶解而死亡。内因渗透压等原因发生溶解而死亡。 (2)(2)抗菌谱:作用于大多数革兰氏阳性细菌及部分革抗菌谱:作用于大多数革兰氏阳性细菌及部分革 兰氏阴性细菌。兰氏阴性细菌。 (3)(3)稳定性:弱酸性的有机化合物,干燥纯净的青霉稳定性:弱酸性的有机化合物,干燥纯净的青霉 素盐很稳定,素盐很稳定,pH5-7pH5-7,6 6最稳定。最稳定。 5、青霉素发酵工艺流程及发酵控制、青霉素发酵工艺流程及发酵控制 青霉素发酵培养流程 (1)(1)培养基的成分培养基的成分 组成和配比对菌体生长发育、发酵单位及质量组成和配比对菌体生长发育
24、、发酵单位及质量 C C源:碳水化合物,葡萄糖、乳糖源:碳水化合物,葡萄糖、乳糖 N N源:玉米浆、黄豆粉;硝酸铵、氯化铵源:玉米浆、黄豆粉;硝酸铵、氯化铵 无机盐:各种离子无机盐:各种离子 前体物质:苯乙胺、苯乙酸前体物质:苯乙胺、苯乙酸 (2)(2)发酵工艺控制:二级发酵,菌龄、特性、发酵工艺控制:二级发酵,菌龄、特性、 生长环境生长环境 (3)(3)补料及控制:糖、硫酸铵、苯乙酸、氨水补料及控制:糖、硫酸铵、苯乙酸、氨水 、玉米油、玉米油 (4)(4)发酵温度、发酵温度、pHpH及通气搅拌的控制:温度:及通气搅拌的控制:温度: 26-2726-27,pH:6.6-6.9pH:6.6-6.
25、9,通气搅拌:,通气搅拌:1 1:0.950.95 (5)(5)青霉素的提取青霉素的提取 发酵液预处理发酵液预处理萃取萃取脱色脱色反萃取反萃取过过 滤洗涤滤洗涤干燥干燥 发酵液预处理:发酵液预处理:A A 加热使蛋白质变性沉加热使蛋白质变性沉 淀;淀;B B 加絮凝剂使蛋白质沉淀加絮凝剂使蛋白质沉淀 C C 固液分固液分 离离心离离心 萃取工艺过程:二级逆流萃取萃取工艺过程:二级逆流萃取 A A、萃取目的、萃取目的:杂质多,含量少。:杂质多,含量少。 原理:原理:分配定律,青霉素分配定律,青霉素G G在水中溶解度在水中溶解度 小,易溶于醋酸丁酯、醇等有机溶剂中,小,易溶于醋酸丁酯、醇等有机溶剂
26、中, 青霉素盐易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青霉素盐易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 青霉素在滤液中以盐存在,加入酸和醋酸青霉素在滤液中以盐存在,加入酸和醋酸 丁酯,溶于有机相中,在醋酸丁酯中加入丁酯,溶于有机相中,在醋酸丁酯中加入 碳酸钾,碳酸钾,6.2-7.26.2-7.2,形成盐转入水相中,形成盐转入水相中, 实现反萃取。实现反萃取。 B B、影响萃取因素、影响萃取因素 a a、pHpH:反复调节:反复调节pHpH,青霉素不稳定,易发生降解、,青霉素不稳定,易发生降解、 异构化、重排,异构化、重排,-内酰胺环是功能性。内酰胺环是功能性。 b b、温度:加热会加快其降解反应、温度:加热会加快其降解反
27、应 c c、工艺过程及浓缩倍数,级数越高、纯度越高但收、工艺过程及浓缩倍数,级数越高、纯度越高但收 率越低。率越低。 d d、微生物污染:杂菌:、微生物污染:杂菌:-内酰胺酶和青霉素酰胺内酰胺酶和青霉素酰胺 酶酶 e e、萃取时间:青霉素在水中的半衰期、萃取时间:青霉素在水中的半衰期18.5min18.5min。 6 6、青霉素的精制、青霉素的精制 制成碱金属盐:制成碱金属盐: 碱金属盐稳定性大;青霉素在水碱金属盐稳定性大;青霉素在水 中的稳定性差,水解快。中的稳定性差,水解快。 (1)(1)结晶工艺:结晶工艺: A A、醋酸丁酯中直接结晶:、醋酸丁酯中直接结晶:加入醋酸钾加入醋酸钾- -乙醇
28、乙醇-碳碳 酸钾、丁醇酸钾、丁醇- -水真空共沸蒸馏。水真空共沸蒸馏。 B B、丁醇、丁醇- -水共沸结晶:水共沸结晶:青霉素的碱金属盐溶于水,青霉素的碱金属盐溶于水, 在丁醇中不溶解,稳定,丁醇和水形成二元共沸物在丁醇中不溶解,稳定,丁醇和水形成二元共沸物 蒸出,丁醇带出水分,不断加入丁醇,可使水分不蒸出,丁醇带出水分,不断加入丁醇,可使水分不 断减少,结晶析出。断减少,结晶析出。 (2)(2)过滤、洗涤、干燥过滤、洗涤、干燥 结晶后用真空抽滤来处理母液,并用丁醇洗涤。结晶后用真空抽滤来处理母液,并用丁醇洗涤。 干燥采用真空双锥旋转干燥器,干燥采用真空双锥旋转干燥器, 7 7、溶媒回收、溶媒
29、回收 采用立式传质塔蒸馏回收。采用立式传质塔蒸馏回收。 一、斜面培养:一、斜面培养: 淀粉淀粉1 1,硫酸铵,硫酸铵0.30.3、玉米粉、玉米粉0.60.61.01.0、 氯化钠氯化钠0.30.3、蛋白胨、蛋白胨0.20.2、琼脂、琼脂2 2、 pH7.0pH7.07.27.2 3737培养培养7 710d10d,成熟的孢子灰色略带微红色。,成熟的孢子灰色略带微红色。 一级种子培养:一级种子培养: 豆饼粉豆饼粉2.52.5、葡萄糖、葡萄糖3 3、淀粉、淀粉4 4、蛋白胨、蛋白胨 0.50.5、酵母粉、酵母粉0.50.5、硫酸铵、硫酸铵0.50.5、 、玉、玉 米粉米粉0.20.2、氯化钠、氯化钠0.30.3、磷酸氢二钾、磷酸氢二钾0.060.06、 硫酸镁硫酸镁0.0250.025、豆油、豆油0.30.3 35 35 培养培养72h72h,菌丝密集,菌丝密集 红霉素的发酵生产红霉素的发酵生产 二级种子:二级种子: 豆饼粉豆饼粉2.22.2、葡萄糖、葡萄糖3 3、淀粉、淀粉4 4、蛋白胨、蛋白胨0.50.5、 酵母粉酵母粉0.50.5、硫酸铵、硫酸铵0.10.1、玉米粉、玉米粉0.80.8、氯化钠、氯化钠 0.30.3、碳酸钙、碳酸钙0.60.6、豆油、豆油0.30.3 3535,24h24h,接种量,接种量1010 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实践专业能力试题及答案
- 感动瞬间那一次我哭了读后感7篇
- 建筑专业技术试题及答案
- 船舶声纳专业试题及答案
- 美院设计专业试题及答案
- 污水站全部土建工程施工合同2篇
- 农业资源保护及生态环境治理协议
- 企业合规性事务合作协议
- 值班人员聘用合同3篇
- 安徽高考试卷及答案文综
- 初中化学物质的分类
- 护士心理压力
- 小区广播系统设计方案
- 抗滑桩安全技术交底
- GB/T 5271.28-2001信息技术词汇第28部分:人工智能基本概念与专家系统
- GA/T 1678-2019法庭科学鞋底磨损特征检验技术规范
- 《数字媒体专业认知实习》课程教学大纲
- 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毕业论文Word版
- 预备队员考核表
- 庆阳地区地下水供水水文地质条件评价
- 储能项目竣工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