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梨树县万公顷玉米宽窄行栽培技术与推广 可行性研究报告 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二O一一年二月 第一章 总论 1.1 项目名称 梨树县万公顷玉米宽窄行栽培技术与推广项目 1.2 建设性质 新建 1.3 项目建设单位 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1.4 项目负责人 王贵满 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站长 1.5 建设地点 梨树县万发镇、梨树镇 1.6 建设规模 面积为 10000 公顷 1.7 建设内容 玉米宽窄行栽培技术是应用大中型农机具进行作业, 改垄作为平 作、改均匀垄为宽(80cm)窄(40cm)行,隔年轮换倒茬种植,交替 养地的一种保护性耕作技术。 本项目是通过以推广玉米宽窄行栽培技 术为核心
2、,配套推广精量播种等技术,达到抗旱保墒、提高保苗率、 培肥地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玉米产量的效果。 1.8 建设期限 2011年1月2011年12月 1.9 资金估算与筹措 项目总需资金 30 万元。其中申请科技扶持资金 20 万元,自筹资 金 10 万元。 1.10 效益分析 1.10.1 经济效益 公顷产量达到 11000 公斤,比项目实施前公顷产量 10000 公斤增 产 10 %,总增产 10000吨,总增收 1200 万元;同时,由于采取精量 播种技术、 配方施肥技术等措施, 可节约成本 15%左右,公顷节约成 本 300 元,总节约成本 300 万元,项目田总增收 1500 万元。
3、 1.10.2 经济效益 提高土地的产出率, 促进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根本转变 经过保护性耕作的实施, 提高土地腐殖质含量和肥力, 同时通过 开展农机化作业, 实现了农业耕作技术的普及应用, 缩短了农业先进 技术推广应用的时间, 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和效率; 发挥了种植 优势,扩大了农业技术、信息的利用范围和空间,实现了传统农业向 现代农业的根本转变。 总结形成一整套技术模式和创新思路 通过该技术的实施, 一是可以形成一套适合我国北方半干旱地区 保护性技术措施创新模式, 二是也可以加速实现玉米生产的全程机械 化,也就是农业的现代化。 1.10.3 生态效益 随着项目的实施, 对当地小气候的
4、改善将起到明显的作用。 项目 核心区及辐射区地区, 生产条件和生存条件将得到基本改善, 当地的 环境容量和承载能力得到提高,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1 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全省玉米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70%以上, 统观种植过程,春旱一直是制约的主要因素,加之传统的耕作方式, 造成的土壤板结、耕层变浅、有机质含量下降,也严重地影响了玉米 产量的稳定和提高。 因此,在充分利用自然降水的基础上, 通过深松、 深翻、秸秆还田、 施有机肥等地力建设和生物技术结合,重视农业新 技术的应用, 是粮食产量可持续稳步提
5、高的重要措施, 使提高生产力 和改善生态环境同步发展,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2.1.2 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 梨树县地处松辽平原腹地的东辽河西岸,土地肥沃、平坦,素有 “东北粮仓”和“松辽明珠”之美称。梨树县属于温带半湿润季风大 陆性气候,年平均10C积温为30468C,无霜期152天,年降水量 为577.2mm, 土质及气候条件适合种植玉米、大豆、水稻等多种粮食 作物,项目区万发镇、梨树镇是梨树县重点产粮乡(镇) ,土质肥沃, 地形规范,群众基础好,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较高,适宜建设新式农 业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 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全面启动
6、市场农业,不仅可以促进农民增收,企 业增效,而且可以促进梨树县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2.2 建设的可行性 2.2.1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 我省已被列为全国生态省之一,各级领导对加强基础地力建设、 保护生态环境等问题非常重视,这为完成项目提供了组织保证。 2.2.2 自然条件优越。 我县位于松辽平原腹地,东辽河西岸,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气 候适宜,增产潜力大;另外,我县土壤类型比较典型,是吉林省土壤 类型的一个缩影,辐射面大。 2.2.3 农民科技意识较强。 由于多年的推广、宣传农业新技术,农民的科技意识大大增强, 种田水平不断提高, 同时也尝到了科技给他们带来的效益, 所以对新 技术比较容易接受
7、,项目好推广好落实。 2.2.4 推广网络健全。 全县目前已形成以县农技推广总站为龙头, 乡镇农业站 (科技示 范区)为骨干, 村级服务站为依托,科技示范户为基础的四级农技网 络,平均 50 公顷土地就有一名懂技术、能指导的农业技术人员。 2.2.5 前期推广效果 新式保护性耕作技术宽窄行栽培技术在梨树县已经推广了 7年。2004年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从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引进了已 经通过国家鉴定, 并获国家发明专利的科研成果玉米玉米宽窄行 倒茬平作技术,从而拉开了我县玉米保护性耕作进一步发展的序幕。 2004 年我们引进了这项技术,率先在梨树镇高家村进行小面积示范, 平均增产幅度可达 10以上
8、,深受广大农民欢迎,也引起了各级领 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2005年示范推广面积 500公顷, 2006年 起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加快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和普 及,推广面积近 1000余公顷, 2010年推广面积达 5000 余公顷,涉 及喇嘛甸镇、梨树镇、万发镇、林海镇、四棵树乡等 5 个乡镇, 20 个村,并涌现了一批种植大户和高产典型。 经过近七年的推广应用, 可以得出,在半湿润单季作物种植区 (年 降雨量400mm600mm),对玉米这一主要粮食作物实施这一技术, 可使耕地得到有效养护, 有机质含量得到提高, 土壤的理化性状得到 明显改善,进而实现了粮食稳产增产,农民增收。
9、 第三章 主要技术内容 3.1 种植模式 一是改均匀垄种植为宽窄行种植。 常规种植要求垄距一致, 所以 行距也是一致的。在东北等地区,一般垄距60cm或65cm。新式种 植打破了均匀行距,将行距改为宽行 80cm、窄行40cm,宽、窄行交 替。二是改垄作为平作。常规种植以成垄为主,如整地时要打垄,播 种时在垄上进行,中耕时拿起大垄等。新式种植取消了成垄的过程, 作物在整个生长期都是在平整的耕地上进行。 三是改三铲三趟为一次 深松。常规种植通过三铲三趟进行中耕除草。 新式种植是用除草剂进 行除草,用 V 型深松机对宽行进行深松。四是改浅中耕为深松。常 规种植中耕深度一般只有 15cm 左右。新式
10、种植深松一般可达到 30cm 以上。五是改半精量播种为精确播种。 常规种植播种时常采用半精量 播种方式,一般每穴 3 1 粒。新式种植每穴一粒。六是改化肥浅施 为深施。常规种植模式施肥深度只有 3cm5cm。新式种植施肥深度 一般为8cm12cm。七是改根茬粉碎还田为自然腐烂还田。常规种 植的根茬需要在当年秋季用机械进行粉碎还田。新式种植是保留根 茬,通过一年的腐烂自然还田。八是改低留茬为高留茬。常规种植留 茬高度一般为5cm8cm。新式种植要求留茬高度为 30cm40cm。 九是改全面作业为间隔作业。主要体现在中耕时深松和整地环节上。 常规种植中耕和整地, 作业面积与种植面积相等。 新式种植
11、深松和整 地时只对宽行进行作业,作业面积是耕地面积的55%。 3.2 技术流程 一是整地。 必须在秋季进行。 有条件可以施入农肥。 具体要求是: 灭茬,要达到根茬细碎,根茬长度不超过 5cm;旋耕,要达到耕层土 壤细碎,地表平整,深度不小于 16cm。施底化肥时要达到均匀、准 确,深度10cm左右,要多点施肥,每个宽行最好达到四个施肥带。 二是整地后镇压。在整地后表土有 1cm 左右干土层时进行。使 用拖拉机配带双列 V 型镇压器作业,一次镇压两遍。使耕层上实下 虚,表土细碎疏松。 三是播种。在春季耕层土壤10cm处温度通过10C时进行。采用 精确半株距加密播种方法,每穴一粒,下种穴数是保苗株
12、数的二倍。 使用拖拉机配带改制的能够满足宽窄行行距要求的专用播种机作业。 播种深度:镇压后3cm4cm;播种方法:第一年,在地块的一侧依 次进行,播种行距,窄行40cm,宽行80cm,宽窄行交替进行。第二 年,以第一年宽行中心线为中心, 播种 40cm 的窄行, 以后依此类推。 四是播种后镇压。在播种后土壤出现 1cm 左右干土层时进行 使用拖拉机配带改制的苗带重镇压器作业。镇压强度视土壤墒情而 定。在墒情较差时,镇压强度一般不低于 650g/cm2。 五是喷施除草剂。 进行芽前除草。选用高效低残留的除草剂,一 般用阿乙合剂。喷药时间:在播种后出苗前进行,最好抢在雨前、雨 中进行。使用拖拉机配
13、带喷杆式喷药机作业,喷雾要均匀,喷水量要 足;在土壤墒情差时要加大用水量。 六是深松追肥。一般在6月中下旬雨季到来前、植株50cm70cm 高度时结合追肥进行。使用大型拖拉机配带两行 V 型框架式深松机 对两个宽行作业, 一次进地完成深松和深追肥。 深度以打破犁底层为 准,一般在 30cm 以上,追肥深度 10cm 以上。 七是防虫、防病。对粘虫、玉米螟虫、蚜虫的防治,要根据发生 的季节提前进行, 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药物。 苗期病虫害的防治, 使用拖拉机配带喷杆式喷药机作业。 生长后期病虫害的防治, 使用背 负式机动喷药机作业。 八是收获留茬。 收获时高留茬。目前主要由人工作业,留茬高度
14、30cm 40cm。 3.3 玉米宽窄行栽培技术的作用与效果 玉米宽窄行栽培技术, 从整地到收获留茬经过八个环节, 通过改 变耕作方式、减化作业环节、应用新技术起到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培 肥地力,加深耕层,增加耕层蓄水、 保墒能力, 尽而实现提高出苗率, 培育壮苗,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的作 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倒茬休耕,通风透光增加。二是高留茬自然腐 烂还田,培肥地力。三是加深耕层,增强抗旱抗倒伏能力。四是防止 风蚀、水蚀。五是蓄水能力增加,保墒能力增强。六是便于机械化作 业,减少了作业环节。七是方便田间管理,作物生长带被保护。八是 增加粮食产量,提高粮食品质。 第四章
15、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项目承担单位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属国家事业单位, 梨树县 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技术力量雄厚,现有科技人员 85 名,其中推广研 究员 7名,高级农艺师 7名,农艺师 33 名,具有多年承担国家、省、 市及县科研和推广项目的经验。有占地面积为 30 公顷高新科技综合 示范场一个,集科研、试验、示范、推广于一体,作为梨树县农业生 产的示范样板和展示窗口。 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是全国闻名的农业技术推广单位, 曾被 国家六部委等部门评为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单位, 连续多年为省农 业系统“推广杯”、“沃土杯”夺杯单位。由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参加完成的国家农业部“九五”科技攻关项目
16、“玉米大面积高产科技 攻关”项目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也是科 技部国家“ 863”计划“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吉林示范区”项目的主 要参与单位之一。 2003 年承担了梨树县优质高油大豆良种繁育基地 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005 年承担了农业 部“优质粮工程” 项目,这两个项目为梨树县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 的促进作用,并均通过了国家的验收。多年来,累计获得各类成果奖 66 项,其中省部级 43 项,累计增产粮食近 8亿公斤,增收近 7亿元, 为四平市乃至吉林省的农业丰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完全有能力承担 项目技术指导工作。 第五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17、 5.1 项目选址 本着项目技术推广以土地面积集中、 连片,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便于操作管理的原则, 计划在万发镇、 梨树镇,推广面积 10000公顷。 万发镇、梨树镇位于梨树县中东部,地处东辽河二级阶地,土地 连片集中,地形规范,土壤肥沃,土壤以黑钙土为主,是梨树县中东 部产粮区的典型代表,主要种植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单产水平较 高,适宜标准化农机作业。 5.2 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一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 对项目的实施达成共识, 并积极采取一 系列措施,协调落实配套资金;二是农民科技素质较高,对新技术认 识到位,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三是技术力量雄厚,县乡两级技术推 广站抽调具有较高专业水
18、平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项目技术小组, 负责项目的实施和技术指导工作; 四是选择区域符合 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地势平坦,土壤中上等肥力,地下水资 源丰富,积温高,适宜粮食作物生产,而且单产水平高,在全县居首 位,最适宜开展玉米宽窄行栽培技术与推广项目。 第六章 建设内容 根据当地自然特点,结合项目要求,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规范 化种植。计划推广玉米宽窄行栽培技术面积 10000 公顷,种植优质专 用玉米,公顷产量达到 11000 公斤。 第七章 项目建设期限 项目建设期限为 1年,即 2011年 1月2011年12月。 第八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8.1 投资估算 推广项目
19、建设总需资金 30 万元。其中: 仪器设备(包括整个项目所需的各种试验仪器设备) :10 万元 取土、化验、档案资料费用: 10 万元 技术培训和指导: 10 万元。 8.2 资金筹措 项目总需资金为 30 万元。其中申请科技扶持资金 20 万元,自筹 资金 10 万元。 第九章 效益分析 9.1 经济效益 公顷产量达到 11000 公斤,比项目实施前公顷产量 10000 公斤增 产 10 %,总增产 10000吨,总增收 1200 万元;同时,由于采取精量 播种技术、 配方施肥技术等措施, 可节约成本 15%左右,公顷节约成 本 300 元,总节约成本 300 万元,项目田总增收 1500
20、万元。 9.2 经济效益 提高土地的产出率,促进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根本转 变。经过保护性耕作的实施,提高土地腐殖质含量和肥力,同时通过开展农机化作业, 实现了农业耕作技术的普及应用, 缩短了农业先进 技术推广应用的时间, 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和效率; 发挥了种植 优势,扩大了农业技术、信息的利用范围和空间,实现了传统农业向 现代农业的根本转变。 总结形成一整套技术模式和创新思路 通过该技术的实施, 一是可以形成一套适合我国北方半干旱地区 保护性技术措施创新模式, 二是也可以加速实现玉米生产的全程机械 化,也就是农业的现代化。 9.3 生态效益 随着项目的实施, 对当地小气候的改善将起到明
21、显的作用。 项目 核心区及辐射区地区, 生产条件和生存条件将得到基本改善, 当地的 环境容量和承载能力得到提高,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第十章 结论与建议 10.1 结论 一是生产技术设计是先进的。 项目坚持利用先进现代技术与传统 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具有适用性、示范性和超前性。 二是社会效益显著。 推广宽窄行种植技术, 不仅为广大农户提供 了直接经济效益,使农民增产增收,使农业高产高效,而且充分利用 了自然资源, 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 对农业产业化具有推动和示范作 用。 因此项目建家设科是技必扶要持的项,目方计案划是,可并行在的资。金建上议给省予科支委持将。该项目录目列入国 555.897
22、项项合目目同 竣基管工本理交招 付投.标 表 66.12建编筑制 依节能据目 标 666.453空建电调气筑 通节节能能风节要要 能求求要.求. 错错错 误误误!未未未 定定定义义义书书书 签签签。 1111.23建总设投内资 估容算.汇总.及 构成 111222.423社社项会目会评与风 价险社分会结析的论 错错错 误误误!未未未 定定定义义义书书书 签签签。 第一章 总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项目提要 1.2 结论与建议 1.3 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项目背景 2.2 项目建设必要性 错
23、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 市场与需求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优质粮食供求形势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本区域市场需求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服务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 市场竞争力和市场风险预测与对策 错 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 项目承担单位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基本情况 错 误!未定义书签 4.2 主要业务范围和业务能力 错 误!未定义书签 4.3 人员构成 错 误!未定义书签 4.4 主要技术成果获奖情况及转化能力 错 误!未定义书签 4.5 现有基础和技术条件 错 误!未定义书签 4.6 资产与财务状况 错 误!未定义书签 4.7 项目技术协作单位情况 错 误!未定义书签 15 第五章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建设规模确定的原则和依据 错 误!未定义书签 5.2 建设规模及服务种类 错 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互联网运营总监专业水平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村级档案员招聘笔试模拟测试题
- 课件中使用图表的目的
- 小学英语长元音教学课件
- 2025年农业合作社财务专员面试模拟题
- 2025年宠物针灸治疗总结面试题及答案
- 数学可爱的小猫教学课件
- 2025年市级文化馆招聘面试模拟题及答案
- 2025年电梯安全使用题集
- 2025年资产管理面试题及参考答案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背诵提纲详细版
- 护理人员行为规范
- 2025版安全生产法全文
- 2025年中国护腰垫数据监测报告
- 2025年中远海运集团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带答案详解)
- 新教师职业素养提升培训
- 2025至2030中国工业混合式步进电机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小学生课件藏文版下载
- 委托协议承办会议协议书
- 养生馆转让协议书
- 外观检验考试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