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高中)音乐-高中-《茉莉花》不同课标下的课例比较_第1页
综合(高中)音乐-高中-《茉莉花》不同课标下的课例比较_第2页
综合(高中)音乐-高中-《茉莉花》不同课标下的课例比较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相同教学内容: 江苏民歌茉莉花。 不同课程标准: 老音乐课程标准 (江苏省初中音乐教材第二册); 新艺术课程标准 (教育科学出版社艺术教材第七册)。 老音乐课程标准下的课时教学目标: 通过歌曲茉莉花的教学,让学生熟悉这首著名民歌,学习用连贯、优美的歌声表达人们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参教学建议: 教学中可通过录音、录像或教师范唱,让学生感受、了解这首作品后再学唱学谱时:注意区分“前十六”、“后十六”及一拍四个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唱准切分音 (可作有关节奏的模仿、分辨、创编练习);注意感受并唱清楚密集、级进、起伏的旋律;结束句中1到2的九度大跳可采用1到1再到2的“搭桥”的方法帮助唱准;唱词时注意多

2、处一字多音的地方,特别是结束句一宇九音的“芽”字,更要唱得准确而连贯;最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歌曲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体会节奏、旋律在歌曲中表达情感所起的作用;用优美连贯的声音唱好这首歌;这首歌很适合竖笛吹奏(用C调),如学生水平有限,可由教师范奏。 新艺术课程标准下的课时教学目标: 在学唱民歌中,初步感知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民间艺术的情感。 教参单元概述: 在民间艺术中,每一首民歌、每一段舞蹈都是一种文化象征,蕴涵着一种生命的力量。其中渗透着勇敢、抗争的民族精神,散发着质朴、热情、诙谐、生动活泼的生活情趣。本单元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关注身边的民族民间艺术,通

3、过参与艺术活动,激发热爱民族民间艺术的情感,增强弘扬民族民间文化的意识,培养热爱中华民族的文化情结。结合本地区、本民族的民俗进行教学,课题可以叫“唱民歌,讲民风”。通过学习,会唱几首自己家乡的民歌;尽量使用方言演唱,让学生感受歌曲的地方特色,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老音乐教学目标下的教学方案: 一、发声练习。 二、导入新课、范唱歌曲。 三、节奏练习:“前十六”、“后十六”及一拍四个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切分节奏。方法:节奏模仿、节奏分辨、节奏创编等。 四、大跳音程音准练习:用“搭桥”的方法帮助学生唱准高音 1到2的九度大跳。 五、学唱歌谱:引导学生感受并唱清楚密集、级进、起伏的旋律。 六、填唱歌词

4、:注意一字多音的地方,特别是结束句中一字九音的“芽”字,要求唱得准确而连贯。 七、歌曲处理:引导学生分析歌曲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体会节奏、旋律在歌曲中表达情感所起的作用;用优美连贯的声音唱好这首歌。 八、教学拓展:用竖笛吹奏歌曲。 新艺术教学目标下的教学方案: 一、探索与发现: 1组织学生讨论:你所了解的“江苏”。山川地貌、风土人情、文化艺术等。 2观看“江苏风光”录像片。江苏地处长江下游平原,这里千里沃土、遍地蚕桑、稻花飘香,河道纵横、鱼虾满仓,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这块富庶的土地上孕育了灿烂的艺术文化。 3引导学生分别从美术、音乐、舞蹈、

5、戏曲等方面探索、发现江苏的民间艺术。美术:淮阴剪纸、宜兴陶瓷、苏州刺绣(由美术老师主持);音乐舞蹈:江南丝竹、民间歌舞;戏曲:昆曲、锡剧、扬剧。方法:介绍、欣赏、交流相结合。 二、感受与体验: 1观看江苏歌舞剧院创作演出的好一朵茉莉花片段。 欣赏苏州民歌大九连环,学说苏州话,感受苏州民歌、吴侬软语的特点,了解两者间的相互关系;欣赏根据江南特有的民俗“踏雨游春”创作的舞蹈,让学生跟着模仿,亲身体验一下,明白“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道理。 2学唱茉莉花。简要介绍茉莉花的出处及流传范围。引导学生用吴语方言朗读歌词,体验本地方言的独特韵味,直接跟琴演唱歌曲。从歌词内容、旋律曲线、一宇多音等方面入手

6、,引导学生感受歌曲委婉流畅、柔和优美、感情细腻的特点。将歌曲特点与本地的地理风光、乡音乡情以及其他艺术(昆曲、陶瓷、苏绣等)结合起来,扩大领域感受本地的文化特征,激发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之情。 3设置四个活动小组:音乐舞蹈、剪纸、陶瓷、刺绣,让学生自主选择参与艺术活动,深入感受和体验民间艺术的魅力。音乐舞蹈组:唱歌、自编舞蹈、观赏茉莉花的歌舞表演片。 剪纸、陶瓷、刺绣组:学生自己设计制作、观赏相关专题资料片。 三、创新与表现: 1介绍周庄的风土人情,观赏周庄的风光片。 2学生用方言表演小品:外国友人游周庄。小品综合了英语、化装、戏剧表演、民歌搭凉棚,语言质朴、诙谐,表现了周庄人生动活泼的生活

7、情趣 不同课例的教学比较: 一、教学内容方面:前者以学唱好一首歌曲为主要内容;后者综合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 二、教学实施途径:前者通过发声练习、节奏练习、音准练习,训练技能技巧,加强识谱教学;后者通过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的融合,体现教学的多元性,注重感受与体验。 三、教学方式方面:前者采用教师指导下全体学生共同练习的方式,是一种共性教学,学生处于被动接受、机械模仿的地位;后者则是在师生共同营造的艺术环境与情感氛围中学生的主动感受与体验,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自主选择研究对象,主动探索、积极实践,是一种个性化的艺术学习。 四、学生表现方面:前者整体歌声整齐、准确,优美动听。部分歌唱能力强的学生 (大多是女生)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其他学生歌声微弱,甚至不唱,神情游离于教学之外。整堂课气氛沉闷;后者歌声没有前者优美,但是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整课艺术活动中来,具有创造性,能大胆地层示自己,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从两个不同课程标准的具体课例的比较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新艺术课程教育是对传统音乐教育的超越。新艺术课程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综合起来,注重艺术能力的生成环境,与学生生活、情感、文化密切结合,强调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整合,面向全体学生,强调个性与差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