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炼字教案教学内容:如何解答诗歌鉴赏中的炼字题。教学重点:炼字的基本内容及分类。教学难点:炼字题的语言表述。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苏小妹与哥哥苏东坡和朋友黄庭坚一起玩吟诗游戏,苏小妹出了个对子要两位诗人填上两个字,把诗写完整,并能表达意境。这两句就是:轻风细柳,淡月梅花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古人非常注重炼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等,都道出了古人对炼字的重视。而炼字也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之一,今年高考试题中全国卷、湖南、天津、安徽、上海卷等诗歌鉴赏题考的就是炼字。二、考纲诗歌鉴赏部分要求解析:考点要求能阅
2、读浅易的古代诗文。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三、古典诗歌中的炼字(一)基本概念要做好炼字题,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即什么叫诗眼词眼?相传南朝梁武帝(萧衍 )时期的名画家张僧繇()画龙,一经点睛,便凌空飞去。诗眼、词眼,有似于此。“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苏轼诗云:“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范成大也在诗中写到过 “诗眼”:“道眼已空诗眼在,梅花欲动雪花稀。 ”范温的诗话更以 “诗眼” 为名,题为潜溪诗眼 。“词眼”一词,首见于元代陆友仁的词旨。词旨分八部分,其六专论“词眼” 。虽然“诗眼” 、“词眼”的称呼出现较晚,而注意炼字,可以说与诗歌创作
3、的历史一样久远。宋、元时代的诗论家,正是在千百年来诗歌的语言艺术日益精进的基础上,在诗人们愈来愈自觉地注意锤炼字句的情况下,概括出“诗眼”、“词眼” 这些诗学的新术语的。古人写诗作词,讲究锤炼字面。 凡在节骨眼处炼得好字,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刮目相看的,便是所谓“诗眼” 、“词眼”。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如果去了“闹”字、 “弄”字,所写景色原也平淡无奇。而着一“闹”字、 “弄”字,就境界全出,顿然改观。(二)炼字的基本内容:从大的范围来说,古典诗歌的炼字不出炼实词与炼虚词两个方面。、炼动词。 一首诗,是由一些诗的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而真正能构成鲜明
4、的化美为媚的意象的词,主要是表动态的具象动词。因为名词在诗句中往往只是一个被陈述的对象, 它本身没有表述性,而能给作主语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的,主要就是常常充当谓语的动词, 这样,具象动词的提炼, 就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炼字的主要内容,离开了炼动词,炼字艺术就会黯然失色。例:咏柳宋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依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请分析鉴赏“依”字的艺术效果。“依”字有倚仗,依靠之意,写出了柳条依靠东风飞舞地狂放之态,(具体解释)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修辞)不仅写柳,更形象地讽刺了倚势猖狂得志的小人。(作用)例:苏轼“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穿,化静为动,拍,不用击打,有
5、面积,更有气势;卷,不用激或者掀,形态比较美,与下文“江山如画”对应。例:陶潜“悠然见南山”。“见”字用起来更能达意。“望”是有意识的,而见是无意识地,自然地映入眼帘。用一个“望”字,人与自然之间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仿佛在自然之外,自然成了人观照的对象。而用一个“见”字,人与自然不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在自然之中, 与自然一体,我见南山悠然, 料南山见我亦如此。 与自然一体也就与天地一体,与宇宙一体,是天地境界或者近于天地境界。如果是望,就成了有意所为,而见字正写出了人与自然,乃至于宇宙之间的一种和谐。而且陶潜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这种返,觉解程度是很高的已经不是自然境界,
6、而是一种很高的境界。例:分析“云破月来花弄影“的艺术描写特色。答:由于“云破月来花弄影”而使满篇生辉。这句词词少意多,一语三折。云、月、花、影四字写了三物四景,中间又用破、来、弄三字写出三种连续的动态:云破而有月来,月来而有花影,花影引出弄字,有弄而有花枝随风摇动、抚弄花影的幽雅姿态。仅仅七个字,从天上写到地下,云横皓月、风弄花影,构成了一幅幽美朦胧的画面。把云、月、花都拟人化了,赋予了它们丰富的情感和生命,同时使宁静的画面有了飞动之势。、炼形容词。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的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这种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
7、词来承担的。 我国古典诗词中炼形容词,有几种情况值得特别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形容词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作动,还有一种就是带颜色的词。例:“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蝴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这是王驾写的晴景 ,王安石改后两句为“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除了易“蝴”为“蜂”,易“应”为“却”之外,炼字的关键就在于去“飞来”而改为“纷纷”,因为 “飞来 ”只写出了蝴蝶飞过来又飞过去的情况,而不能描述出飞的状态。“纷纷 ”是叠用的形容词, “多而杂乱 ”之意。(构词 )描述了蜂蝶纷纷飞过墙去的状态。(具体解释) 只有 “纷纷 ”这样的侧写妙笔,才能生动传神地表现出
8、这雨过天晴后的美景。(作用)例: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既有形容词义,又有动词义。例、周邦彦“风老莺雏,雨 肥梅子”风老莺雏是说时光使得小黄莺长大、成熟、变老。(具体解释)“老”在这里是形容词做动词,并且是使动用法。(构词)这样写,我们的思想就在“老 ”字中徜徉,不留神便过足了几个月的时光。 (作用)雨肥梅子是说梅子在雨中丰肥。(具体解释) “肥 ”也是形容词做动词,并且是使动用法。(构词)这样写写出了梅子的动态和形态,从青青小小的羞涩,到黄黄肥肥的圆甜,那黄中晕红的丰润,怎不叫人垂涎!(作用)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红 ”与 “绿 ”这两个色彩鲜明的形容词在这里也活用
9、做动词。 (构词)让人感觉是流光染红了樱桃,浸绿了芭蕉。 (具体分析) “红 ”与“绿 ”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 “着色的思绪 ”。(作用)(“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虽然是描写江南的初夏,但实在抵不了这一“老”一“肥”的诱惑,把它放到春天来了。风“老”莺雏,雨“肥”梅子。我们的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作动词,且一作就作的鲜活生动,呼之欲出。想那黄口雏鸟从昂首待哺的娇憨,慢慢丰了一身羽毛, 再到展翅离巢, 不是一天一日的时光, 更待其中亲鸟的艰劳, 形态种种,时日漫漫,到后来只得了一个“老”字,当真浓酽醉人。我们的思想就在“老”字中徜徉,不留神便过足了几月的时光。
10、又一个雨“肥”梅子。又经了几场雨呢?那该是从“小雨纤纤风细细”,到“拂堤杨柳醉春烟” ,到“一枝红杏出墙来” ,再到“花褪残红青杏小” ,最后还是在雨里丰肥。 写出了动态, 写出了形态, 想那梅子从青青小小的羞涩, 到黄黄肥肥的圆甜,那黄中晕红的丰润,怎不叫人垂涎! )、炼数量词。数量词大约和讲究概念与逻辑的数学、物理有某种密切的关系,因此,从文学特别是诗歌的角度来看, 它似乎是枯燥乏味的。 其实不然, 优秀诗人的笔就仿佛是童话中一根可以使沙漠涌出绿洲的魔杖, 那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 在他们的驱遣之下却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过去有一首诗: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
11、片,飞入梅花永不见。 ”庾信小园赋中的“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 ,前人就称之为“读之骚逸欲绝” 。例:“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郑谷把僧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 ,改为“一枝开”,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 ,这故事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了,不必赘述。据元代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记载,张桔轩有诗云“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春”,元遗山认为既指明了“一树” ,就不能又说表疑问的“何处”,同时,一树梅花也绝非早梅,于是他就把“一树”改为“几点” ,“几点”本身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用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花,却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使全诗气机流畅,韵味平添。、炼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
12、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 活跃情韵, 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罗大经鹤林玉露 指出“作诗要健字撑拄,活字斡旋。撑拄如屋之有柱,斡旋如车之有轴”,就是从这个角度看到炼虚字的作用。盛唐诗人善于运用虚字,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欧阳修昼锦堂记首句本为“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递走后飞骑追加二“而”字成“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因此而使文义大为增光,那么,从上面所引的诗例中,我们就更不难领略诗词中炼虚字的美的消息。最后要强调说明的是,炼字也必须以炼意为前提才具有美的价值。因此,有字无句或无篇,是不足取的
13、。只有篇中炼句,句中炼字,炼字不单是炼声、炼形,同时也是炼意,只有切合题旨, 适合情境,做到语意两工,这样炼出来的字才能真正精光四射。沈德潜的意见还是可供参考的: “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从前引诸例来看,成功的炼字都是和炼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三)炼字题的语言表述经常会有这么一种情况,我们读懂了一首诗,但却不知道如何去表述,怎样的表述比较完整,或者直接说更容易得到分数。为此,我们必须研究高考题的设题方式和答题步骤。这一类题目的一般提问方式: 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有什么好处 ?提问变体 :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
14、为他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 ?或与其他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答题步骤:第一、把这个词放在句中作具体解释。(一二有时可合并)第二、看这个字或者词有没有构成语法现象, 有没有用到什么修辞手法以及其他的表达技巧,然后加一些描述性的术语,如精炼传神、绘声绘色、生动形象等。第三、回答它这样用有什么作用(意境、感情)。示例如梦令绿肥,指枝叶茂盛红瘦,花朵稀少 。这里的“肥 ”和“瘦 ”,使用了 拟人的手法。词中把用来写 人的“肥”、“瘦”二字如今却用来写 绿叶繁茂、红花凋落憔悴时的形貌,形象地反映出作者 对春天的留恋和惜别之情。这一句不论是在语言的提炼上还是在修辞手法的使用上都是极富创造性的,很有新意。迁移
15、训练、陕西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分)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西山通虎穴 ,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 ,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 潘大临 ( 约): 字邠老 , 黄州 ( 今湖北黄冈 ) 人 , 善诗文 . 曾随苏轼同游赤壁。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答:()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答:答案:()“拳”字形象地表现了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
16、者江边所见的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诗的前两联, 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 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 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了“最羡鱼竿客” ,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鉴赏这首诗从怀古开始。黄州濒临大江,赤奔矶的石壁直插入江,地势险要,人们传说这儿就是三国时周瑜打败曹操大军的赤壁古战场(真正的赤壁位于今湖北蒲圻),苏轼于此处曾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千古绝唱。潘大临曾伴随苏轼在此游览,说不定还亲耳聆听过东坡的豪放歌声。如今他独自来到
17、这古代英雄驰骋争雄的地方,不禁浮想联翩。西山重岭叠嶂, 联绵不绝,定有猛虎藏于其间。赤壁下临不测之深渊,那直插江中的嶙峋巨石,正是龙宫的天然屏障。这虎踞龙盘的形胜处所,是三国鼎立时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的英雄叱咤风云, 建立了盖世功业,就象这滚滚东去的万叠波浪一样流之无穷诗人从思古时幽情中省悟过来,把目光重新投向眼前的实景:俯视沙滩,觉得一片明亮,那是因为许多白鹭栖息在那里。仰望天空,天空是如此的开阔,以至高飞云端的鸿雁似乎不是在向前移动。俱往矣,群雄争渡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我现在最羡慕的是江上的垂钓者,钓罢驾着一叶轻舟在烟雨中归去,悠闲地听着雨打船篷的声音。、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18、分)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简析 “遍 ”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答:。()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答:。答案:() “遍 ”字表现松茂鹤多,“稀 ”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赏析:首联(引庾信拟咏怀诗)首联是他独自隐居山中时的心态写照。顾安唐律销夏录 谓“此诗首句既有 掩柴扉三字,而下面七句皆是门外情景,如何说得去?不知古人用法最严,用意最活, 如掩柴扉下紧接以苍茫对落晖句,便知掩柴扉三字是
19、虚句,不是实句也。”何必强作“虚”解,作“实”解亦通。人在门外亦可掩扉也,当是室内寂莫,故出门掩扉,环视山居外景以解闷,正切诗题“即事”者,咏眼前景物也。倘闭关室中,有何事可即!山居所见,皆幽寂澄淡之景,即之使人悠悠然,陶陶然,无复寂莫之感。颔联(对比)夕照满山, 鸟鹊还巢,行人归宅,柴扉紧掩,诗人以最传神的字眼来表现景物给他的最突出的印象和感受,以突出景象的自然生态和任其消歇的流变特征,构成禅趣颇深的整体暗示,光色彩象的转瞬即逝的恍惚,归人却在若即若离恍有恍无之间。从文艺美学角度看,生态活泼,情趣盎溢,弥满诗画气息的宁静生活极富运动感极富生命力的美。颈联(引庾信入彭城馆)故衣指莲花败叶。颈联
20、用“绿竹”对“红莲”、“新粉”对“故衣” ,光影流转里体现出摩诘对隐逸生活的喜爱。王维天性擅画, 精通画理, 且移植画艺以丰富和提高诗歌的表现力。此句即为力证。尾联(“烟火”一作“灯火” )尾联末字落在一个“归”上,暗合其归隐之意,隐隐有陶潜之情。在王维的田园诗中, 尽管周围是热闹活泼,生生不息,充满了活力的大自然,但诗人的心却是孤寂的。大自然的万物都是热闹鲜活的,嫩竹、红莲,唯有诗人的心是寂寞孤独的。这样的心态,促使王维潜心地去发现去欣赏田园。、湖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龙标野宴李白王昌龄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2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答:答案: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以此统摄全诗。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分)小孤山 宋谢枋得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注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
22、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答:答案: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敢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解析】 考查的是对诗歌形象和情感的理解。 如果能读读懂诗中的托物言志, 再结合注释二,本题的解答应该不是很难。: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偶然存留的孤山与末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
23、乏,比喻贴切。【解析】本题难度较大,大多数考生不能回答全面。、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分)春日即事李弥逊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 ,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 李弥逊(),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答案:()(分)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分);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分)。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分)。()(分)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分)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象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没能答出政治失意,最多给分;能从一二句的分析中看出政治失意的,从三四句中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给分)、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题。(分 )壬辰寒食王安石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注】寒食:清明前一天 (一说前两天 )。 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世之奇伟、瑰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村级秘书考试模拟练习题集
- 2025年动作捕捉师面试问题及答案集
- 2025年职业规划必修课选调生财务管理方向考试预测题及解析
- 2025年教育心理学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村级护路员桥梁面试高频题
- 2025年汽车维修技师技术水平认证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汽车改装师执业技能考核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美容护肤师专业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客服安全操作题库含答案
- 2025年建筑装饰设计师执业能力测评题及答案解析
- 2024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共21课时)
- 船舶行业维修保养合同
- 影响宠物毛发质量的因素研究进展
- 网约车司机礼仪培训
- 山东省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
- 交通事故现场勘查课件
- GB/T 44621-2024粮油检验GC/MS法测定3-氯丙醇脂肪酸酯和缩水甘油脂肪酸酯
- 餐饮加盟协议合同书
- 知道网课智慧《睡眠医学(广州医科大学)》测试答案
- 糖尿病医疗广告宣传指南
- T CEC站用低压交流电源系统剩余电流监测装置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