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作业._第1页
建筑结构设计作业._第2页
建筑结构设计作业._第3页
建筑结构设计作业._第4页
建筑结构设计作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上海建桥学院建筑结构课程设计成果汇总专业:工程管理班级:2班姓名:刘家程学号:1221863指导教师:刘婷、傅赛男、李娜、刘振勇2014 年 6 月 13 日上海建桥学院商学院课程设计成果课程名称:建筑结构课程设计实验类型: 课程设计实验项目名称: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学生姓名: 刘家程 专业: 工程管理学号: 1221863指导老师:刘婷、 傅赛男、李娜、刘振勇实验地点:8618实验日期:2014 年 5 月 13 日一、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1、了解单向板肋梁盖的荷载传递关系及其计算简图的确定。2、通过板及次梁的计算,掌握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3、通过主梁的计算,掌握按弹性

2、理论分析内力的方法,并熟悉内力包络图的材料图的绘制方法。4、了解并熟悉现浇梁板的有关构造要求。5、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表达方式,制图规定,进一步提高制图的基本技能。6、学会编制钢筋材料表。二、课程设计内容1、结构平面布置图:柱网、主梁、次梁及板的布置。2、 板的强度计算(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3、 次梁强度计算(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4、 主梁强度计算(按弹性理论计算)。5、绘制结构施工图(1)、结构平面布置图(1:200)(2)、板的配筋图(1:50)(3)、次梁的配筋图(1:50 ; 1:25)(4) 、主梁的配筋图(1:40 ; 1:20)及弯矩M、剪力V的包络图(5)、钢筋明

3、细表及图纸说明三、课程设计成果3.1建筑结构课程设计3.1.1设计资料1、车间类别为三类金工车间,车间内无侵蚀性介质,结构平面及柱网布置如图。经查规范资料:板跨1.2m时,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为 16.0KN/m2 ;板跨2. 0m时,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为 10. 0KN/m2;次梁(肋梁)间距1.2m时,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为 10.0KN加;次梁(肋梁)间距2. Om时,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为8.0KN/讥 数据:Lx=6000, Ly=6300 2、 楼面构造。采用 20mm厚水泥砂浆抹面,15mm厚混合砂浆天棚抹灰。3、 屋面构造(计算柱内力用)。三毡四油防水层,20厚水泥砂浆找平层、150厚(平

4、均)炉渣找坡层、120厚水泥 珍珠岩制品保温层、一毡二油隔气层、60厚钢筋混凝土屋面板、15厚混合砂浆天棚抹灰。4、梁、柱用15厚混合砂浆抹灰。5、 混凝土采用 C25;主梁、次梁受力筋采用HRE335级钢筋,其他均采用 HPB235级钢筋3.1.2设计计算书一、平面结构布置:1、确定主梁的跨度为 5.1m,次梁的跨度为5.6m,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1.7m。楼盖结构布置图如下: 1IIIy IIII- 屮丄1:IIII皿狀|罚II口 I - 11:*_/ II-fIIn u-fi-II卜h|IIII- IIIIIIIIII11II倔1(-; -j r4llit14912、按高跨

5、比条件,当 h 一 40丨=42. 5mm时,满足刚度要求,可不验算挠度。对于工业建筑的楼盖板,要求h 80mm,取板厚 h = 100 mm1 1 1 13、次梁的截面高度应满足h =(晶初=(311467)mm取h=400mm则b匕才h =(133200)mm,取 b =200mm。4、主梁的截面高度应该满足 h = ( 1止=(364637. 5)mm h = 600mm则h =厂Sh = (20014832300)mm,取 b 二 300mm二、板的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1、荷载计算:板的恒荷载标准值:0. 0220 二 0. 4kN / m0. 01517 二 0. 255kN

6、 / m0. 125 二 2. 5kN / m取1m宽板带计算:20mn水泥砂浆抹面15mm混合砂浆天棚抹灰100mm钢筋混凝土板恒载:gk = 3.155kN / m活载:qk = 16 1 二 16kN / m恒荷载分项系数取1.2 ;因为工业建筑楼盖且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大于4.0kN/m,所以活荷载分项系数取 1.3。于是板的设计值总值:g q=1.2gk 1.3qk 二 24. 586kN / m2、板的计算简图:100m厚钢筋混凝土板V 二 *g、1次梁一Lx13In=1780In=1800次梁截面为200mm汇400mm,现浇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不小于100mm取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为1

7、20mm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板的计算边跨:101 = I n + * h = 1700 100 120 + 10% = 1530 兰 lc + % = 1780mm取101 = 1530mm ( a =120mm)中跨:102 = I n = 1700 _ 200 = 1500mm10%寸,均可按五跨等板为多跨连续板,对于跨数超过五跨的等截面连续板,其各跨受荷相同,且跨差不超过 跨度连续板计算。计算简图如下图:q+g=16.786kN/mC1800C1800B18001830板的计算简图3、内力计算及配筋:用塑性内力重分布理论计算,则有a系数如下:表1. 0支承情况截面 位置端支座边跨支座离

8、端第一支座离端第二跨中中间支座中间跨中A1B2C3梁板搁支在 墙上01/11两跨连续:-1/10三跨以上连续:-1/111/16-1/ 141/16板梁与梁 整浇 连接-1/161/14-1/24梁与柱整浇 连接-1/ 161/14则由M 八(g q)l0可计算出M1、M B、M 2、M c,计算结果如下表:截面位置1B2Ca1/11-1/111/ 16-1/14M =a(g +q)l:111 x 24. 586X1. 531.11 x 24. 586X1.5321.16X 24. 586 X 1. 51 14 x 24. 586 x 1. 52(kN/m)=5.232=弋.232=3.457

9、=-3. 951由题知:b = 1000mm,设as = 20mm,则 h0 = h - as = 100 - 20 = 80mmfc -11.9N /mm, fy =210N/mm根据各跨跨中及支座弯矩可列表计算如下:截面1B2CM ( kN m)M1Mbm20. 8M2Mc0.8McM (g +q)l:5.232-5. 2323. 4572. 766-3.951-3. 1612a1 febh0 (kN m)76. 16MJ s 2% febho0. 0690. 0690. 0450. 0360. 0520.042J12叫(Mb =0.614)0. 0710. 0710. 0460. 037

10、0. 0530.043-=1-0.5:0. 9650. 9650. 9770. 9820. 9740.979As = M / ?s fyh0( mrn)322.7322.7210.6167.7241.5192.2选钢 筋轴线轴线中 830少830630 6/830轴线 830少830 630 630实际配筋轴线轴线387mrn387 mm218mm302mrft轴线387 mm387mrn218mm218mm位于次梁内跨上的板带,其内区格四周与梁整体连接,故其中间跨的跨中截面(M2、M 3)和中间支座(Me)计算弯矩可以减少 20%其他截面则不予以减少。4、确定各种构造钢筋:分布筋选用6300

11、。嵌入墙内的板面附加钢筋选用0 800。垂直于主梁的板面附加钢筋选用800。板角构造钢筋:选用q8oo,双向配置板四角的上部。5、绘制板的配筋示意图:采用弯起式筋,详见板的配筋图.三、次梁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1、次梁的支承情况:由板传来:3. 1551.7 二 5. 364kN / m次梁肋自重:0. 2 0.4 - 0. 125 = 1. 5kN / m次梁粉刷重0.0150.4 - 0. 1217 = 0. 153kN/m2、荷载计算:活载:qk = 161.7 = 27. 2kN / m恒载:gk 二 7,017kN / m设计值总值:g q=1.2gk 1.3qk = 43.

12、 78kN / m3、确定计算跨度及计算简图。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时,其计算跨度:中跨:102 = l n = 5600 - 300 二 5300mm边跨:10! = 1 n a2 = 5600 - 120 - 30022402 二 5450mm 1.025 n = 1. 025 汉 5330 = 5463 25mm取 101 = 5450mm(a 二 240mm)因跨度相差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简图如下:匚i i1i Ii i i ii I1i ii23一BCCBA-61506000亠600060006150Jq+g=32.96kN/m次梁的计算简图3、内力计算:由M 八(g q)

13、l02可计算出M1、Mb、M?、M。,计算结果如下表:截面位置1B2Ca1/11-1/ 111/16-1/ 142M =a(g +q)l111 x 43 78 x 5.45-111 x 43 78 x 5.4521/16 x 43 78 x 5.32J_1,14 x 43 78 x 5. 32(kN/m)=118.22=118.22=76. 86=-87. 84由V =2(gq)ln可计算出Va、Vbi、Vb、V计算结果如下表:截面位置ABlBrCa0. 450.600. 550. 55V 邛(g+q)ln0.45 X 43. 78 X 5. 330. 60 X 43. 78 X 5. 330

14、. 55 X 43. 78 X 5. 30. 55 X 43.78 X 5. 3(kN)=105. 01=140.01=127.62=127.624、截面承载力计算:(1)、次梁跨中按T形截面计算,T形截面的翼缘宽度 bf,按bf :3601.0 汉 11. 9 X2OOX360=2621. 81 汉1066= 275.128X10=2621. 81 =V截面满足202.3 a V截面满足202.3 a V截面满足214.2 V截面满足Vc =0.7ftbho (kN)64.01 eV需配箍筋60.45 eV需配箍筋60.45 eV需配箍筋64.01 eV需配箍筋箍筋肢数、直径2中62巾62*

15、 62:r 6Asv = nAsv156. 656. 656. 656. 6s =1.25 fyv Asvh。/(V Vc)130.4667.2379.6384.09实配箍筋间距1001001001005、构造配筋要求:沿全长配置封闭式箍筋,第一根箍筋距支座边50mm处开始布置,在简支端的支座范围内各布置一根箍筋。四、主梁设计(按弹性理论计算):1、支承情况:=400板主梁I_I次梁柱故可将主梁视作铰支于钢筋混凝土柱的连柱截面400 X 400,由于钢筋混凝土主梁抗弯刚度较钢筋混凝土柱大的多,续梁进行计算。主梁端部支承于砖壁柱上,其支承长度a=370。2、荷载计算:为简化计算,主梁自重亦按集中

16、荷载考虑。次梁传来的荷载:7. 017 5. 6二39. 295kN主梁自重:(0. 6 _ 0. 1)0. 31. 725 = 6. 375kN主梁粉刷重:2 0. 6 _ 0. 1)0. 015 1. 7 17= 0.434kN恒载:Gk= 46.104kN恒载设计值:G =1.2Gk =55.32kN 活载设计值:Q =16 1. 7 5. 1 1.3=112.71kN3、确定计算跨度及计算简图主梁计算跨度:11边跨:101 = l nb柱0. 0251 n = 4780400 0. 025 4780 = 5099. 5mm221 1岂 I n a b柱=4780370 / 2400 /

17、 2 = 5165mm近似取 101 = 5130mm1 1中跨:l0 = Inb 柱b 柱二 4700 400 / 2 400 / 2 二 5100 mm因跨度相差不超过10%可按等跨梁计算,计算简图如下:11 G1 G11G=68.18kN/m12G GG G6030B6000C(B)6030A主梁的计算简图4、内力计算:(1)、弯矩设计值: M -k1GL k2QL其中,k1 k2可由书中表查取,L为计算跨度,对于 B支座,计算跨度可取相邻两跨的平均值。(2)、剪力设计值:V =ksG +k4Q,其中,k3 k4可由书中表查可知。主梁弯矩计算项次荷载简图k/M1k/MBk/M2k/McG

18、G1GGGG11110. 244-0. 2670. 067-0. 26769. 25-75.7718. 90-75. 77/ _-QJQQQ0. 289-0. 133_0. 133-0. 133167. 10-76.9076.45-76. 90QQ1 1-0. 045-0. 1330. 200-0. 133-26. 02-76.90114. 96-76. 90Q1QJQQ110. 229-0. 3110. 170-0. 089132. 41-179. 8197. 72-51. 46Mmin组合项次+(kNm)组合值43.23-255.59-57.55-127.23Mmax组合项次+(kNm)组

19、合值236.35116.62由此可作出下列几种情况下的内力图:+;+;+红线:+-375.69-375.69黄线:+蓝线:+灰线:+*-187.74-187.74/ 二M-9.68-85.37-85.37-9.6865.3215.1615.1665.3277.74105.42105.4277.74172.06168.37168.37172.06297.29195.43195.43297.29272.53272.53347.33弯矩包络图347.33将以上各图绘于同一坐标系上,取其外包线,则为弯矩包络图。 主梁剪力计算项次荷载简图kMk/VB 左k/VB 右G GGGG GJJ J |0. 73

20、340. 55-1. 2671. 00-70. 0955. 32Q Q1 JQ QJ0. 86697. 61-1.134127. 8100QQIIQQ110. 689_ 1.3111.2221 J177. 66-147.76137. 73+组合项次Vmin ( kN )138.16-217.85193.05红线:+蓝线:+剪力包络图同样可绘出剪力包络:5、主梁正截面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主梁跨中按 T形截面计算,T形截面的翼缘宽度 bf,按5100 = 1700mm : b s0=5700 mm 故取 bf=1700mm梁高:h = 600, h0 = 600 - 40 = 560mm (边跨

21、),h0 = 600 - 40 = 560mm 仲间跨)翼缘厚:hf - 100mm判定T形截面类型:ifcbf hf(h0 f) = 1.0 11.9 170010Q 560 -型)=1031.73 106N mm236. 35kN m 边跨中) J16. 62kN,m中间跨中)2 2二 1031. 73kN mB按布置两排纵向钢筋考虑,取h0 = 600-70 = 530mm。故各跨中截面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离端第二支座 正截面配筋计算。截面1B2弯矩M(kN m)236.35-255.59116.62-57.55Vob/2(55. 32 +112. 71)0.

22、4 / 2= 33. 611M 一Vb2-221.98fcbh0或 o&fcbfh21. 0 X11.9 工1700:56&=6344. 13 X 1061.11. 0.24- 0. 00145,满足要求bs300 江 150f yv说明由于剪力图呈矩形,在 支座A截面右边的2. 2m 范围内需要布置两排弯 起钢筋,而且要使箍筋 加密为100mni即可满足 要求。由于剪力图呈矩形,且 比较大,在支座截面 B 左边的2. 2m范围内需要 布置三排弯起钢筋,而 且要使箍筋加密为 100mm即可满足要求。由于剪力图呈矩形,在支座 截面B右边的2.2m范围内需 要布置两排弯起钢筋,而且 要使箍筋加密为

23、 100m m即可 满足要求。为了施工方便,除加密区箍筋间距一律为150 mm两侧附加横向钢筋的计算:次梁传来的的集中力:F = 58.177 1.21.3 102 6. 3 = 233.6124kN ,所需主梁内支撑次梁处附加吊筋面积为:As=F/2fysi na=233612/(2x300xsi n45 )=550.63mm2选用 220 (As=628)6、主梁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图(材料图)、纵筋的弯起和截断 按比列绘出主梁的弯矩包络图 按同样比列绘出主梁的抗弯承载力图(材料图),并满足以下构造要求:弯起钢筋之间的间距不超过箍筋的最大容许间距Smax;钢筋的弯起点距充分利用点的距离应大于等

24、于h/2。按课本所述的方法绘材料图,并用每根钢筋的正截面抗弯承载力直线与弯矩包络图的交点,确定钢筋的理论截断点(即按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不需要该钢筋的截面)。当Vc =0.7ftbhb时,且其实际截断点到理论截断点的距离不应小于等于h0或20d,钢筋的实际截断点到充分利用点的距离应大于等于 12h。若按以上方法确定的实际截断点仍位于负弯矩的受拉区,其实际截断点到理论截断点的距离不应小于等于1. 3h0或20d。钢筋的实际截断点到充分利用点的距离应大于等于匸21 T.7h。主梁纵筋的伸入墙中的锚固长度的确定:梁顶面纵筋的锚固长度:l=la =a fy d/ft=0.14乌00 20/1.27取8

25、80mm.梁底面纵筋的锚固长度:12d=12 20=240mm,取300mm3.1.3图纸3.2建筑结构实验报告3.2.1认识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结构实验加载设备的特点及作用。2、了解结构试验中常用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二、结构试验加载设备结构试验的目的是模拟结构在实际受力状态下的受力性能,试验中需要对试件施加荷载,施加荷载的方法与加 载设备有很多种类,最通常的方法是利用液压加载器(千斤顶)或液压加载器或液压加载的方法。1、试验台座结构试验室中的试验台座是固定设备,他可以平衡施加在试件上的荷载所产生的反力。本试验室拥有槽式试验 台座,主要包括沿台座横向布置的六条通长槽轨,其结构特点是加

26、载点位置可沿六条通常槽轨的纵向任意变动,加 载较为方便。2、荷载架( 1) 竖向荷载架,主要由立柱和横梁组成。按立柱截面形式可分为: 1、组合截面式竖向荷载架: 2、丝杆式竖向荷载架( 2) 水平荷载架,有两副三角型钢架组成。3、液压试验机压试验机是对试件施加平稳而渐增的试验力, 直至事件断裂或在一定条件下达到规定的变形量或者规定的变形 速度,并能测出试验过程中试样所受的荷载、变形等参数。4、液压加载器和油泵 其主要工作原理是用高压油泵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液压油压入液压加载器的工作油缸,使之推动活塞,对结构施 加荷载。荷载值通过油压表测得,也可由液压传感器将信号输给读数仪或数据采集仪记录。三、结构

27、试验中常用仪器1、电阻应变计电阻应变计是用来测量试件的应变。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某种金属丝导体的“应变电阻效应” ,即这种金属丝的 电阻值随着其机械变形而变化的物理特性。2、拉压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 拉压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可用来测量对荷载和支座反力等3、读数显微镜读书显微镜是光学透镜与游标刻度等组成,通常用来观测裂缝宽度。4、电阻应变仪 电阻应变仪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当电阻应变计发生应变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从而使得电阻应变仪中的标准 电阻和电阻应变计共同组成的惠斯顿电桥失去平衡, 通过直接测量电桥失去平衡后的输出电压, 可换算得到应变值。5、位移传感器 位移传感器可用来测量结构的位移,测得的位移是

28、测点相对于位移传感器支架固定点位移。常用的位移传感器 有: 1千分表 2 滑阻式位移传感器。6、数据采集仪英国solartron公司生产的数据采集仪,其主要有三部分组成:(1)分散式数据采集器IMP;( 2) S网络;( 3)主机适配器卡。3.2.2 应变计粘结试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应变计的基本构造与粘贴步骤。2、系统训练应变计的粘贴技术。二、应变计的安装1、概述 应变计的安装是用应变计测量应变的第一步,是测量准备工作中最重要的项目。应变计的安装通常采用粘结剂 粘贴的方法。在测量中,构件表面的变形通过粘结层传给敏感栅,所以只有粘结层均匀、结实、不产生蠕滑。才能 保证敏感栅如实地再现构件的变形

29、,因此精心粘贴很有必要。2、试验步骤(1)应变计外观检查,敏感栅是否排列正确,有无短路、断路,有无锈蚀斑痕,引出线是否有折断危险,基 片是否有破损,如有不符要求,均不采用。(2)用惠思顿电桥或万用表测量初始电阻R0 ,并记录下列应变计的阻值和灵敏系数K值。( 3)试件上划线,确定贴片位置( 4)试件打磨与清洗,用砂纸在试件表面以双向45打磨,试件表面不得有明显的缺陷和刻痕。随后用丙酮清洗表面,并禁止用手触摸和用嘴吹待测表面。( 5)贴片。在待测表面涂上一层薄层胶将应变片放上轻巧校正方向,然后盖上一张玻璃纸,用手指朝一个方 向滚压应变片,挤出气泡和过量胶水,保证胶层尽可能的薄而均匀,随后用手掌轻

30、压数分钟。( 6)观察粘结层是否有气泡,整个应变片是否全部粘贴牢固,有无造成短路、断路等危险的部位,粘贴方位 是否正确。( 7)测应变片的阻值,与粘贴前阻值 R 不应有大的变化,用兆欧表或万用电表测量应变计和试件间的绝缘电 阻,对于一般的测量绝缘电阻应大于 100兆欧即可。三、实验结果1、 试件材料:应变计名称:电阻应变计粘贴剂名称: 502 胶测试仪器:万用表2、实验记录:(1) 粘贴前:应变计外观检查:良好,应变计阻值:125 Q,应变计灵敏系数 2.06(2) 粘贴后:应变计外观检查:良好,应变计阻值:125 Q,绝缘阻值大于 200M Q3.2.3 5M 钢桁结构静力分析一、研究目的1

31、、以设计性、综合性的试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创新的意识、勇于探索的精神和科学实验的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进一步掌握结构静力试验中各种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了解其主要技术指标,熟悉结构静力试验的基本操作过程。3、掌握结构试验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并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制订完整的结构实验方案。4、掌握结构试验数据整理与分析的基本原则,能够在教师指导下撰写较为完整的试验研究报告。二、实验设计1试件设计5M钢桁架结构静力分析试验构件为一 5MK型钢桁架和5M空腹钢桁架,5MK型钢桁架试件在 S-1位置和 S-2位置设置拉、压支座支承点,在 P-1和P-2位置处设置加载点

32、。5M空腹钢桁架试件分别在 S-1和S-2位置设 置支座支承点,在 P-1和P-2位置处设置加载点。2、加载方案支座方案为一段采用固定铰支座,另一端采用滑动铰支座,加载方案为在P-1和P-2两点施加集中荷载P=75N。首先预加载p=20KN,练习各种仪表的使用, 检查各种加载、测试仪是否正常,然后正式试验,加载p=75N, 分为五级加载,每级 15KN,每级加载后越1分钟,进行试验现象观察和全部仪器、仪表读数,并记录相应的试验现 象与关键试验数据,然后循环五次上述步骤。3、测试方案(1 )挠度测试利用数据采集系统和电测位移传感器,测量5M钢桁架试件上、同时在两支座上安装两个电测位移传感器测量支

33、座刚性位移,用于挠度测试结果的修正。(2)桁架杆件应变测试采用电阻应变测试方法测量5M钢桁架试件弦杆和腹杆应变。三、主要试验结果1试件受力过程本试验单点加载,采用P-1、P-2点处加两个对称的集中力。力口、卸载顺序为 0t 15KN t 30KN t45KN 宀60KN 宀 75KN 宀40KN 宀 02、腹杆应变3、上弦杆应变4、下弦杆应变四、试验结果分析1、荷载一一挠度关系根据电脑绘制的图,从电脑让我们了解两集中力对钢桁架的影响可发现应力与位移大致成正比。五、结论1从“荷载一一腹杆应变曲线”,“荷载一一上弦杆应变曲线”及“荷载一一下弦杆应变曲线”中可以发现 在整个加载过程中荷载、应变关系趋

34、于线性,因此可以推断在试验过程中,上下弦杆中间腹杆均处于线弹性状态。2、在“荷载上弦杆应变曲线”中发现应变片越靠近跨中应变值越大。这与整个桁架的受力特点相符。由 于两段简支,同时受到集中荷载,所以跨中的弯矩比较大,上弦杆受压,而跨中所受力比较大,所以越靠近跨中应 变值越大。3、由于所加荷载较小,并从“荷载应变曲线”可以推断出桁架处于弹性受力状态,其位移曲线应该是接 近直线,在“荷载挠度曲线”中也验证了其确实为一条近似的直线。所以试验数据比较准确。四、课程设计总结4.1 建筑结构课程设计总结经过这 6 月份每周三、周五的实训,使我学会了很多。在这几个上、下午里,通过贾老师的讲解,一步一步的 上手

35、操作,使我慢慢懂得了结构设计的原理,也在不停的请教声中我完成了这次实训设计某工厂车间的结构。 这几天过的非常有趣,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实习,提高了我的专业知识。通过这次实训,使我对工程结构有了深刻的 了解,并了解了各个梁的取值要求,板的厚度最小值,如何选配钢筋。我觉得本次的实习安排合理,充分考虑到了课程的特点,并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这也体现了我们系老师所 具有的与我们专业特点一致的强有力的管理和统筹规划能力。先来说说贾老师,我们第一次见他还是在上大一上杨老师测量学实训的时候。那时候刚开始是一对硕士情侣做 老师的助教,第三天女助教就生病了,这时候贾老师来代替。开始大家都以为他是学生呢。没想到他下一

36、个学期就 教我们的工程力学。对他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强大的记忆能力,刚来几节课就能叫出大部分人的名字,太厉害了。再来说说这门课,建筑结构是继我们力学之后又一大难点科目,它和其他课的主要区别就是,其他课少了一节 还可以接着听下去,但是这门课如果旷了一节接下来的课就会跟不上。 建筑结构设计原理分为四篇,共 15 章。 第一篇为结构设计原理基础 ; 第二篇混凝土结构,详细介绍了混凝土结构材料的性能,混凝土构件 ( 受弯构件、受压 构件、 受拉构件、 受扭构件 ) 的受力特点、 构造要求和承载力计算, 以及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等 ; 第三篇砌体结构构件, 主要内容包括砌体的力学性能、无筋砌体构件承载力、配筋砌

37、体构件承载力 ; 第四篇钢结构构件,介绍了建筑钢材 的性能、钢结构连接和钢结构构件计算。最后我们说一下本次实训,这次实训是以个人为单位的,在以往都是在小组环境下进行,虽然自身能力能够发 挥,到时缺少了独立自主的能力,这次实训很好,可以锻炼我们的独立自主性,虽然任务量可能会大了些,但是也 让我们学会了更多知识。这次实训的主要是对“钢筋混凝土板向板助梁楼盖课程设计” ,其内容是设计某三层轻工 厂房车间的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单项板肋梁楼盖。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结构平面布置图:柱网、主梁、次梁及板的布置; (2)、板的强度计算(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 3)、次梁强度计算(按塑性

38、内力重分布 计算);( 4)、主梁强度计算(按弹性理论计算) ;(5)、绘制结构施工图。结构设计的具体步骤为, 1.熟悉项目情况,包括建筑图;地质勘查报告等。 2.按照建筑图和所学知识进行结构 构件的布置和荷载施加,如柱,梁,墙等,这里面包括构件的截面估算。3.如果采用 PKPM 等结构计算软件对结构构件布置图,即模型进行计算,应按规范或经验对软件中的参数进行选取。 4.计算结构检验,计算结果当均满足规 范要求时意味着此结构方案可行, 至于优化方案和方案是否符合建筑等专业要求是个渐渐积累的过程。 5.CAD 按照 计算结果进行施工图的绘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做任何一件事情之前,都要弄清楚它

39、的规则,这样才能保证后事面情的开展顺利。建 筑结构的设计要点主要是在主梁、次梁跨度和间距的设计以及板的跨度的设计,再加上主梁、次梁的梁高、梁宽以 及板厚的确定, 先确定这些内容, 才能进行接下来的计算。 但是在设计时也不是随意设计的, 要严格按照设计规范, 在满足安全荷载要求的前提下,合理布置结构。经查规范资料:板跨1.2m时,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为16.0KN/m2;板跨2.0m时,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为10.0KN/ m2;次梁(肋梁)间距1.2m时,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为 10.0KN/怦;次梁(肋梁)间距 2.0m时,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为 8.0KN/ m。对于楼面构造,采用 20mm厚水泥砂浆抹

40、面, 15mm 厚混合砂浆天棚抹灰。对于屋面构造(计算柱内力用) ,采用三毡四油防水层, 20 厚水泥砂浆找平层、 150 厚(平均)炉渣找坡层、 1 20厚水泥珍珠岩制品保温层、一毡二油隔气层、 60厚钢筋混凝土屋面板、 15厚混合砂浆 天棚抹灰。对于梁、柱用 15厚混合砂浆抹灰。对于混凝土采用C25 ;主梁、次梁受力筋采用HRB335级钢筋,其他均采用 HPB235 级钢筋。首先我们进行的是平面结构布置,确定主梁,次梁。老师给的范围主梁是4到 6米,次梁是 5到 8米。因为该工厂车间为 3跨,所以主梁长度要能被 3整除。我选的数是主梁 5.1 米,次梁 5.6米,板的跨度 1.7米。接下来按照 规范我求取了板厚,次梁高度和梁截面宽度,主梁高度和梁截面宽度。接下来我做的板的计算(按塑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