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阅读27 岳阳楼记》研讨课教案_10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阅读27 岳阳楼记》研讨课教案_10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阅读27 岳阳楼记》研讨课教案_10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阅读27 岳阳楼记》研讨课教案_10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阅读27 岳阳楼记》研讨课教案_10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题目27、岳阳楼记年级学科课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授课教师工作单位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熟练地翻译课文。、品味优美语言,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主旨。、学习记事、写景、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教学重难点关键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品味优美语言,理解文章主旨。难点:、学习记事、写景、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理解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教学方法阅读法、讲授法、谈话法、自学法运用的信息技术工具硬件:多媒体教学平台软件:PPT、word2003教学设计思路先让学生通过全文诵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

2、后逐个故事学习分析,紧扣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人物的品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时间安排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使滕王阁名扬天下,崔颢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使黄鹤楼饮誉四海;范仲淹的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使岳阳楼成为千古名胜。今天我们有幸走进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范仲淹的传世佳作岳阳楼记,共同领略它的艺术魅力。(二)介绍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1、作者简介: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岳阳楼记就是选自范文正公集。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而少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惫甚

3、,辄以凉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人不堪其忧,仲淹不改其乐也。既仕(做官),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谗受贬,庆历五年由参知政事(副宰相)谪守邓州。勤政爱民,有政声,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选自宋书) 思考:1.范仲淹少年时为什么发愤苦读?2.范仲淹论政事奋不顾身,力主改革,勤政爱民,他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2、写作背景: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的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

4、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而范仲淹自己也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三)自由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四)听读课文配乐范读(五)评价范读,说出从中得到的启示(六)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并展示学习成果(七)默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翻译课文(八)检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见课件)(九)检查对重点句子的翻译(见课件)(十)总结(十一)作业布置(见课件)两课时(本堂课为第一

5、课时)板书设计作记缘由悲 阴迁客骚人的览物之喜 晴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教学反思今天,我代表语文组上了一节公开课,讲的是岳阳楼记。它是篇幅较长、内容丰富、思想性很强的名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古代优秀作品的美,学习古人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丰富复杂的感情。经过具体的课堂教学之后,我思考了很多内容,下面就谈一谈上这一课的感受:一、自主预习与小组讨论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我按照自己的教学安排,利用早读时间认真督促学生预习。而预习的方式就是自主预习和小组合作讨论相结合。让孩子们先自己阅读,可以读给自己听,也可以读给他人听,再把一些难解的字词做上记号,带着问题去看注解

6、或查阅工具书,主动解决;然后带着问题或学习成果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互相探讨,力求得出结论;解决不了的问题留待课堂上师生共同探讨。所以上课的时候,我只把需要强调的字词句加以提示,学生就能基本把握文章内容。二、朗读与品味意境相结合古文学习最大的难点在于语句的理解,为突破这一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了诵读,以读促悟,同时借助多种形式进行: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句子的翻译可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让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必要时教师才作相应的指导。课堂上,我抓了几个重点句进行赏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检测了

7、学习效果,又品味了文章的意境。三、理解内容与体会感悟相结合简介作者时,作者的被贬遭遇与其崇高远大的政治抱负更有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文章主旨,他那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旷达胸怀与崇高的忧乐观,更是探讨的重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即使在今天依然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学完文章之后,我还要求学生在日记上谈谈自己的学习感受,以便进一步巩固德育效果。上这课时,我比较讲究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组合艺术。主要注意了如下方面的“组合”: 一、内容的组合。教学中以教材内容为主,适当引进课外内容;教材内容中以单纯性理解为主,适当插入思辨性内容。 二、方法的组合。教学中以诵读为主,配合以讨论法、问答法、讲析法。新课的导入别具一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