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实训任务书、指导书_第1页
隧道工程实训任务书、指导书_第2页
隧道工程实训任务书、指导书_第3页
隧道工程实训任务书、指导书_第4页
隧道工程实训任务书、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隧道工程实训任务书一. 目的与要求隧道工程实训是为了加强学生对施工技术和项目管理知识系统掌握,通过系统地学习及综合实践运用,使学生对施工技术和项目流水施工以及现场平面设计等进一步熟悉和运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现场平面设计、流水施工组织、施工技术方案的编制等的实际训练,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施工组织设计思想和严谨踏实、认真细致、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施工组织设计是在给定隧道施工图和招标文件的条件下,确定正确的施工方案和流水作业,编制符合要求的施工组织设计。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课程设计任务书的要求逐项完成后,通过答辩形式,评定学生的成绩。二. 实训内容1. 工程名称:某山岭隧道

2、。2. 根据提供的资料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含现场平面布置,水电容量计算,流水施工及进度计划,技术措施,质量保证措施,安全与文明施工措施。三. 实习组织及要求(一)实训组织1.实训时间为期一周,要求学生按照学校和老师安排的时间、教室完成制定任务。学生不得无故迟到或矿到。缺席超过2次者,实训成绩以零分计,不予补考。2.每个学生独立完成所有实训内容。(二)实训要求1.全面阅读设计、施工技术规范及相关参考书等资料,根据任务书和指导书制订自己的工作计划。2.每天的实训时间执行学院的上课时间,按要求准时到实训地点集中进行实训,有特殊情况缺席的同学应履行请假手续,非集中时间在寝室或教室等场所分散进行实训。3.

3、提倡相互讨论、询问老师,禁止抄袭。四. 实训方法必须按任务书所规定的时间和要求独立完成实训。五. 实训考核办法1.考核组织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完成实训任务的质量情况,以及实训过程中的出勤情况进行综合评定,教师应对实训优秀作业作记录和进行归档。2.考核内容及评分办法(1)考核内容:实训成果的完整性、规范性。(2)评分办法:实训过程占20%,内容考核比重占30%;格式考核比重占10%,纪律占20%,面试占20%。实训过程是否独立完成实训任务,内容的完整性、格式是否规范、资料是否整洁、方法是否正确、施工方案及组织是否正确合理。是否遵守学校作息时间,有无无故缺席、迟到、早退现象。是否具有较好的职业能力,

4、兼顾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3.成果鉴定标准本实训的成绩评定以完成的钢筋工程量计算表格的质量为考核依据,成绩采用两级制,即合格、不合格。六. 时间安排表实训时间安排如下: 序号内 容时 间1安排任务,熟悉实训内容0.5天2在指定地点完成实训作业3.5天3作业上交,并进行实训答辩1天小 计5隧道工程实训指导书通过连贯地、完整地隧道各个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及施工流程,是实训的主要目的。学生应参照以下步骤进行实训一、准备工作1. 借阅设计、施工技术规范及相关参考书2. 仔细阅读任务书明确实训内容二、编制施工组织设计1. 工程概况:包括隧道情况、所处地段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施工条件等。2. 施工总体部署:

5、包括目总施工方案、施工流程等。(1)总施工方案施工队伍安排,安全与超前预报,施工作业面安排,钻、爆、出喳、通风,支护,衬砌,顶棚、边墙及路面的总体施工方案。(2)施工总体流程图3. 施工方案:包括确定施工顺序和施工流向、流水段划分、施工方法、机械选择等。(1)洞口工程: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注意:洞口段进洞方法)(2)明洞施工方案: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3)正洞洞身工程:开挖方法(注意:不同围岩采用不同的开挖方法)、爆破方法,超前支护施工方法及工艺流程,超前锚杆,初期支护施工工艺,洞身二次衬砌施工(注意施作时间)、仰拱施工(4)隧道路面施工方法及流程4. 不良地质地段施工方法:

6、对溶洞的处理5. 隧道分项工程施工工序包括:洞口开挖,明洞施工,洞身开挖,超前支护,初期支护。仰拱施工,二次衬砌及洞内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顺序三、提交成果(按装订顺序)(一)封面、目录、任务书(二)正文 第一章 编制说明 第二章 工程概况 第三章 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方法 一、 施工总体部署 1. 总施工方案 2. 总施工流程 二、 隧道工程施工方案 1. 洞口工程 2. 明洞施工方案 3. 正洞洞身工程 4. 隧道路面施工 第四章 不良地质地段施工方法 第五章 各分部工程的施工工序附:隧道资料1. 隧道概况隧道为上、下行分离的四车道高速公路小间距隧道。隧道穿越的山体最高海拔高程约为760.

7、9米,谷底最低海拔高程为656米,隧道最大埋深约为90米。隧道为上下行分离的四车道高速公路小间距隧道,隧道建筑限界净宽9.75m,净高5.0m。隧道左线起讫桩号为ZK91+705ZK92+130,全长425m,右线起讫桩号为YK91+705.227YK92+132.426,全长427.199m。隧道进口采用端墙式洞门,隧道出口左线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偏压式洞门,出口右线采用浆砌片石台阶式洞门。隧道左线平面线型进口段为圆曲线,曲线半径R=2500m,中间段为缓和曲线,A800m,出口段平面线型也为圆曲线,曲线半径R=1500m,隧道右线的平面线形进口段为圆曲线,曲线半径R=2600m,中间段为缓和

8、曲线,A820m,出口段平面线型也为圆曲线,曲线半径R=1640m。隧道纵面线型左线为+3.542%和+2.2的单向坡,右线为+2.498%和+2.4的单向坡。为了保证洞口边仰坡在施工和使用期间的稳定,在隧道进口设置了15米明洞衬砌,明洞衬砌采用60cm厚C25钢筋混凝土结构。隧道衬砌采用复合式衬砌:(1)初期支护:对于类围岩地段及类浅埋围岩地段初期支护主要由工字钢钢拱架或格栅钢拱架、C20喷射混凝土和8钢筋网组成,径向采用25中空注浆加固锚杆,中侧采用预应力注浆锚杆。工字钢钢拱架具有刚度大,发挥作用快的特点,适用于跨度大,围岩自稳能力差的隧道区段。每榀钢拱架之间用22的钢筋连接,并与径向锚杆

9、及钢筋网焊为一体,与围岩密贴形成承载结构。类围岩地段初期支护,由于围岩的强度较高,其自身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因此初期支护主要以喷锚支护为主,局部地质条件较差的地段采用格栅钢拱架支撑。(2)二次衬砌:对于隧道洞口段的类浅埋围岩地段,由于岩体风化严重,节理发育、自稳时间较短,洞室开挖跨度较大,二次衬砌按承担上部土压力覆土荷载计算需采用C25钢筋混凝土结构,二次衬砌要求紧跟开挖面。对于类深埋围岩地段,由于该段岩体比较稳定,可采用C25素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仍必须注意初期支护的变形与稳定监测,根据监测数据合理确定二次衬砌的施作时间,尽可能发挥初期支护的承载能力。隧道内设沥青路面,沥青混凝土面层厚度

10、为10cm,下设20cm厚C30混凝土基层。 2. 隧道地质 (1)地形地貌隧道地处中低山地貌区。隧道入口处坡向150,坡角约30,出口处坡向190,坡角约30。隧道所在区域属南秦岭褶皱系中的三级构造单元武当复背斜内,次级构造单元为武当复背斜北部的两郧倒转背斜近轴部,地层一般倾向北或北东,轴部地层为武当群,北西端周边由震旦系和下古生界地层呈翼边围绕。(2)工程地质条件根据本次钻探资料揭示,隧道区分布的主要地层有第四系覆盖层()含碎石亚粘土、震旦系灯影组()岩层。现将其工程地质特征描述如下:1)第四系覆盖层():含碎石亚粘土()(地层代号-2):褐-黄褐色,可见铁锰氧化物,夹灰色条纹,碎石具棱角

11、状,粒径约20-50mm,含量约5-25%,呈饱和、硬塑状态。该层在隧道仅在进口段有分布,层厚0.30m。该层地震波速在500-700m/sec之间,围岩类别为类,推荐承载力270kPa。2)震旦系灯影组岩层():弱风化白云质灰岩(地层代号b-3):灰色-灰白色,主要矿物成分为碳酸钙等,细晶结构,块状构造,细节理裂隙较发育,受构造影响,该段岩芯局部较破碎,呈碎石状,采取率55%-75%。其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69.6Mpa。地震波速在1600-3300m/sec之间。围岩类别为-类,推荐承载力1600kPa。3)水文地质条件隧址区地表水主要为从隧道所处山坡坡脚通过的堰岔河,水量不大,水位动态随

12、季节变化明显。隧道区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及岩溶裂隙水,第四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覆盖()层中,水位动态随季节变化明显;岩溶裂隙水赋存于震旦系灯影组()岩层中,其含水层富水性一般较差,水量不丰。水质分析资料表明,隧道区地表水、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4)不良地质现象隧道区的主要不良地质现象主要为黄龙洞附近的岩溶,本次勘察中在隧道洞体周围尚未发现溶洞,对于在隧道施工开挖过程中发现岩溶问题,根据岩溶的实际发育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5)地震及区域稳定性隧道所处地区为地质构造活动影响地带,地壳仍在活动,但总体上是平缓的升降运动,区域上尚属稳定。近几十年代,仍有地震活动记录,地

13、震最高震级为4.9级,根据中国地震基本烈度区划图,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度,依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本隧道应按度进行地震设防。3. 采用的辅助施工方法隧道采用的辅助施工措施主要有如下几项:超前长管棚、超前小导管、超前锚杆。1)超前小钢管:设置在隧道出口段无长管棚支护的类围岩地段,采用外径42mm,壁厚3.5mm,长350cm的热扎无缝钢管, 早强药卷作为填充粘结料。钢管环向间距约40cm,外插角控制在812度左右,尾端支撑于钢架上,也可焊接于系统锚杆的尾端,每排小导管纵向至少需搭接1.0m。2)超前小导管:设置在隧道出口段无长管棚支护的类围岩地段,采用外径42mm,壁厚3.5mm,长350cm的热扎无缝钢管, 在钢管距尾端1米范围外钻6mm压浆孔。钢管环向间距约40cm,外插角控制在1015度左右,尾端支撑于钢架上,也可焊接于系统锚杆的尾端,每排小导管纵向至少需搭接1.0m。3)超前锚杆设置在围岩地段。锚杆采用直径22mm,长350cm的20MnSi22钢筋,环向间距约40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