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doc_第1页
人教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doc_第2页
人教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doc_第3页
人教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doc_第4页
人教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阜新二中 _七_年级地理 _学科学(教)案一周一课时课题 : 地球的运动设计者 _康有为评价组长签字_上课时间 _学习目标 :1、用课件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熟悉基本的运动规律。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3、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食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4、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情景链接: 你知道地球上为什么有白天和黑夜?一年中为什么有四季更替?自主研学: 1、地球运动的形式有哪些?方向是怎么样的?2、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自转公转方向转动一周所需要的时间旋转中心转动特点运动的意义3、请列举自

2、然界中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4、地球公转运动的特点?合作探究:一、 1、教师课件演示地球的自传,昼夜形成有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一是地球为不透明的球体,二是太阳光线是平行光。)提问:观察实验,看此时除中国是白天,还有那些国家是白天,有哪些国家是黑夜?02、教师将地球仪转动180,再让学生观察:中国和美国分别处在白天还是黑夜?中国和美国昼夜交替的情况,思考昼夜更替的原因是什么?可见,地球自转还使地球上位于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刻的差异,在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时刻。二、( 1)在同一天中,早晨或傍晚与中午三个时段相比哪个时段我们感觉到太阳光照射得最厉害?那么你能从这一现象中总

3、结出什么规律来吗?(课件演示阳光的直射和斜射)巴燕中心学校 _七_年级地理 _学科学(教)案一周一课时( 2)与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同理, 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年中的 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请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体验来说明。 新 - 课 - 标- 第 - 一 - 网课题 :地球的运动(2 设计者 _李生月 _评价组长签字_上课时间 _( 3)观察后,思考并解释太阳光的照射情况在一年中的变化规律。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书中“地球的五带图”,观察投影片,总结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学习目标 :了解地球五带的划分级界线完成填充四个节气时, 地球上五带内各带所接受到的太阳光热能量状况和昼夜长短的变化。2.

4、知道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极昼极夜现象图练习。五带的划分重点难点情3景、链说接说:我国情景大链部接分陆前面地我位们于学五习带了地中球的的哪运一动带,这。节课我们学习五带的划分攀登高峰:1 、在北 极上 空看地 球自转呈方向自主研学: 1.五带划分依据: _ 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方向;2.名称及界线:( 1) a_ 带b_带 c_带现象。4、地球自转产生d_ 带e_带在 地 球 上 的 分 布5 、 根 据( 2) a_(纬线 )它是 _带和 _带:、带的分界线,依次说出 b、 c、 d。6、热带和温带的分界是 :终年炎热;温带和寒带的分界是3.气候特点南北温带: _现象;寒带有现象。7、热带有南北寒

5、带: _8、知识串连:合作学习1.填五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经线a、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2)纬线b、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3)地轴c、地球自转轴(4)南极d、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5)北极e、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9、判断:地球 自转成面 分为 五;(1)南极和北极是穿过地心的直线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温度带的名称:(2)地球上也存在数轴,赤道,南、北回归线。a_b_( 2()五)带过中地既无球极上昼任极一夜点,又只无经阳线光和直纬射的线是各一条_穿过带。和 _ 带。3(4)地球仪上长度最长的纬线是赤道。( 3)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带和

6、_带,有阳光直射的是_带。(5)我国位于中低纬度地区。(6)本初子午线在西半球。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回答下列问题:(7)与 50e 经线组成经线圈的经线是130e 经线( 1)一年之中,我们学校旗杆的影子每天12 点时(正午)一样长吗?什么时候最长?是由于地球的什拓展练习 : 1 假设你在北极的上空 , 观测经纬线的形状是怎样的 , 请绘出以北极为中心的经么运动引起的?纬线图2. 假设你在赤道的上空 , 观测经纬线的形状是怎样的 , 请绘出以赤道为中心的经纬线图( 2)一天之中,我们学校旗杆的影子什么时候最长,这又是由地球什么运动引起的?学(教 ) 报告 :小结提纲思维导图阜新二中 _七_

7、年级地理 _学科学(教)案一周一课时课题 :地球的运动(2) 设计者 _李生月 _评价组长签字 _上课时间 _学习目标 :了解地球五带的划分级界线2. 知道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极昼极夜现象重点难点五带的划分情景链接: 情景链接 前面我们学习了地球的运动,这节课我们学习五带的划分自主研学: 1. 五带划分依据:_ 在地表的分布状况。2. 名称及界线:( 1) a_带 b_ 带 c_ 带d_带 e_ 带( 2) a_( 纬线 ) 它是 _带和 _带的分界线,依次说出 b、 c、 d。_:终年炎热3. 气候特点南北温带: _南北寒带: _合作学习1. 填五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图中字

8、母代表的温度带的名称:a_ b_( 2)五带中既无极昼极夜,又无阳光直射的是_带和 _ 带。( 3)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_ 带和 _带,有阳光直射的是 _带。2.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一年之中,我们学校旗杆的影子每天 12 点时(正午)一样长吗?什么时候最长?是由于地球的什么运动引起的?( 2)一天之中,我们学校旗杆的影子什么时候最长,这又是由地球什么运动引起的?小结提纲思维导图北寒带: _(纬线)以北地区_带:北极圈与 _(纬线)之间新 - 课 - 标 - 第 - 一 - 网地球五带热带: _ (纬线)之间南温带:_与南回归线之间_带:南极圈以南地区攀登高峰1. 同学们

9、的衣柜里存放着春、夏、秋、冬四季服装,这是因为我们生活在(a. 热带地区b.温带地区c. 寒带地区d.亚寒带地区2. 下列节日中,南京地区黑夜最长的是()a. 六一国际儿童节b.五一国际劳动节c. 国庆节d.元旦)3.划分五带主要依据是()a. 有无极昼极夜现象b.有无阳光直射现象c. 有无明显的四季变化d.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4.有极昼和极夜的地区是()a.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地区b. 回归线至极圈之间的温带地区c. 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寒带地区d. 赤道附近地区5. 极圈是 ( )a. 热带与温带的划分b.热带与寒带的划分c. 温带与寒带的划分d.中纬与地纬的划分6.我国南极科考队准备

10、组织一次科考,你认为最好安排在北半球的(a. 夏季b.冬季c.春季d.秋季)拓展练习 :、判断:(1)南极和北极是穿过地心的直线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2)地球上也存在数轴,赤道,南、北回归线。(3)过地球上任一点只经线和纬线各一条穿过。(4)地球仪上长度最长的纬线是赤道。(5)我国位于中低纬度地区。(6)本初子午线在西半球。(7)与 50e 经线组成经线圈的经线是130e 经线学(教 ) 报告 :阜新二中 _七 _年级地理 _学科学(教)案三周一课时课题 :认识地图设计者 _康有为 _评价组长签字_上课时间 _学习目标 :1. 知道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2. 学会运用地图辨别方向

11、,量算距离重点难点运用地图辨别方向情景链接: 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读图、用图自主研学: 地图的基本要素1. 比例尺( 1)概念:表示 _比_缩小的程度。(2)公式:比例尺 =_,如040 千米(3)表示形式_,如 1:4000 或 1 40000_,如图上 1 厘米代表实地距离80 千米2.方向( 1)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 _方向,纬线指示 _方向( 2)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一般指向 _( 3)一般地图:面向地图,用上 _下_左 _右_3. 图例: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 _符号和它们的 _说明,地理 _和_。合作探究: 1、 在比例尺为 1:3200

12、0000 的中国地图上, 量得济南市与香港间的直线距离为5 厘米,则两地间的实地距离为多少千米?2、读图完城下列问题:( 1)图中,教室在停车场的 _方向( 2)图中,教室在食堂的 _方向( 3)图中,点 a 在点 b 的 _方向, b 点在 c 点的 _方向, c 点在 d 点的 _方向, d 点在 b 点的 _方向。 新 - 课 - 标 - 第- 一 - 网板书 :1、比例尺地图的三要素2、方向3 、图例和注记攀登高峰: 1.下列不是地图基本要素的是()a. 比例尺b.颜色c.方向d.图例2.在 1:3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图上距离为6 厘米,则两地的实地距离为()a. 1300

13、 千米 b. 18000千米c. 180千米 d. 1800千米3.读如图判断 b 点在 a 点的什么方向()a. 东南b.东北c. 西北d.西南4. 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来定方向,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a. 南方b.东南方c.西北方d.北方5.一个任站在南极点上,他的前后左右的方向是()a. 东方b.北方c.西方d.南方6.关于在地图上识别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经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指示南北方向b. 面向地图,通常是“上北下南,左东右西”c. 站在北极点上,人的四面都是北方d. 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拓展练习:abca 在 b 的_方向b在 c的_方向c

14、在 a 的_方向学(教 ) 报告 :阜新二中 _七_年级地理 _学科学(教)案五周一课时课题 :地图( 2)设计者 _康有为评价组长签字_上课时间 _学习目标1. 能够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2. 在地形图上能识别五种主要陆地地形的类型重点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情景链接 :前面我们了解了地图的基本要素,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对地形图如何判读。自主学习:一 地面高度的两种计算方法1. 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 _ 的垂直距离。2.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 _的垂直距离。 二等高线:把各个地点的_标注在地图上,再把_ 相同的点连接成线。等深线:把海洋中_ 相同的个点

15、连接成线三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 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1)等高线 _,表示坡度缓。( 2)等高线 _,表示坡度陡。2.等高线的形状对应的地形类型(书第24 页,图 2.18 )四其他常用的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按照_或者 _的原则,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_来判断地面高低形态和海底起伏状况。合作探究: 1.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甲乙两地的海拔高度:甲米;乙米,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米2. 读“等高线图”,回答问题: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c_ d_ e_在这幅图中,最高点的海拔至少在_米以上。图中 a 处位于 b 处的 _方向。如果要从a、 b 两处爬山,则选择从

16、_处爬山要容易些。困惑与问题:小结提纲思维导图海拔与相对高度地形图的判读等高线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_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攀登高峰:1.某盆地底部比海拔 768 米的山峰低900 米,二者的相对高度是()a. -132 米b. 1668米c. 132米 d. 900米2.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的地区表示的地形类型一般是()a.山地b.丘陵c.平原d.高原3.某人的左右两侧是山顶,前边后边是沟谷,则他位于()a.山谷b.鞍部c.山脊d.盆地底部拓展训练 : 4.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写出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ac e f从 a 到 b,山体的走向是,a 、 b 山顶的相对高度为米。从 c

17、到 b 与从 d 到 a 登山,较容易的是。 a、 b 两点间的直线距离是米。学(教)报告:阜新二中七年级地理 _学科学(教)案五周一课时课题 :大洲和大洋设计者 _康有为魏俊邦评价组长签字_上课时间 _学习目标1.知道地球的基本面貌2会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分布特点3.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和概况ww|w.xk|b|1.c|om4. 知道几个大洲之间的分界线情景链接 我们都知道地球表面最显著的差别是海洋与陆地的分布。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它们。自主学习1.阅读 p26 材料,了解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海洋占 _2. 世界海陆面积陆地占 _概括地说,分是海洋,分是陆

18、地。3. 世界海陆分布(1)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_,海洋集中在 _(2)从南北两极看:北极周围是_, 南极周围是 _4. 大洲、大洋的概念(1)大洲: _与它周围的 _的总称。(2)大洋:海洋被陆地 _,形成彼此 _的四大洋, _是大洋的边缘部分。5. 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1)七大洲名称(按面积大小):_、_、_、_、_、_、_。(2) 四大洋名称(按面积大小)_、_、_、 _。6 大洲的分界线(1)亚欧洲分界线: _山脉、 _河、 _山脉合作探究 1. 探究实验:学生上台表演,先转动地球仪,然后按住让地球仪停住,看看手指按到的是海洋还是陆地,为什么?(进行 10 次,统计)

19、2. 讨论课本 p27 活动3. 小组内合作,根据书 p29 图 2.6 记忆: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指认) 。4. 读东、西半球示意图,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大洲的名称洲洲 洲大洋的名称洋洋 洋大洲分界线的名称山脉、运河、运河困惑与问题:攀登高峰:1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中看到一个蔚蓝色的星球,他认为这颗星球应该叫做“水球”,这个“水球”是指:()a水星b金星c地球d木星2. 地球上海陆面积之比约是()a. 3 :7b. 6:4c. 4:6d. 7:33 . 世界陆地主要集中在( )a. 东半球、南半球b.东半球、北半球c. 西半球、南半球d.西半球、北半球4、纬度最高的大洲是()a

20、、亚洲 b 、欧洲c 、南美洲d 、南极洲5、在七大洲中 , 南北回归线均穿过的大洲是()a、南美洲b 、非洲 c 、亚洲d 、大洋州6、被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三大洋所包围的大洲是()a、北美洲b、南美洲c 、亚洲d 、大洋州7、巴拿马运河沟通的大洋是()a、太平洋和大西洋b 、太平洋和印度洋c、印度洋和大西洋d 、太平洋和北冰洋拓展练习:1 大洲、大洋的概念(1)大洲: _与它周围的 _的总称。(2)大洋:海洋被陆地 _,形成彼此 _的四大洋, _是大洋的边缘部分。( 3)南美、北美分界线: _运河。2 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1)七大洲名称(按面积大小):_、_、_、_、_、_、_

21、。(2) 四大洋名称(按面积大小) _、_、_、_。3. 大洲的分界线(1)亚欧洲分界线: _山脉、 _河、 _山脉、 _海峡。(2)亚洲、非洲分界线: _运河。4、右图中地理事物的名称,错误是()新课标第一网a、a 是岛屿b、b 是海峡c、c 是半岛d、d是大洋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洋是海洋的主体,一般离大陆较远b、海是海洋的边缘部分,其面积和深度都比洋大c、海峡是沟通两个海域之间宽度较窄的水道d、海洋中面积较小的陆地称为岛屿6、面积最大、水温最高、水体最深的大洋是()a、大西洋b 、太平洋c 、北冰洋d 、印度洋7、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洋是()a、太平洋b 、北冰洋c、印度洋d 、大西

22、洋学教反思阜新二中七年级地理学科学(教)案六周一课时课题 :海陆变迁设计者康有为魏俊邦评价组长签字 _上课时间 _1. 知道地球表面的海陆是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的2. 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学习3. 知道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目标4.知道板块运动学说及六大板块的名称5.知道板块运动与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关系重点海陆变迁的原因板块运动火山、地震的分难点情景 前面我们学习了七大洲和四大洋,那么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是不是一直都这样的呢?今天我们链接 就来学习海陆的变迁。一沧海桑田海陆变迁的证据( 1)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是_变为 _的证据,这是 _的结果。( 2)我国东部沿海的海底,发现了古

23、河流的遗迹,是_变为 _ 的证据,这是_ 的结果。( 3)荷兰的填海造陆是 _引起海陆变化的证据。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大陆漂移假说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 提出人:德国科学家 _ 新- 课-标 -第 -一 - 网2. 观点(内容)他认为 _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 _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 _,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3. 证据( 1)大西洋两岸的 _相吻合( 2)拼合大陆几种 _的相似性( 3)非洲与南美洲多种 _ 的相似性( 1)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_ ,而是由_拼合而成三、 1. 内容( 2)全球划分为 _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

24、断运动中,_地壳比较稳定, _地壳比较活跃,多_2. 六大板块的名称及分布(1) _ 、( 2)美洲板块、( 3)_ 、( 4) _ 、( 5) _ 、( 6) _1. 小明通过媒体得知:科学考察队员在冰雪覆盖的南极洲发现了储量丰富的煤田。心想:南极地区冰雪覆盖,终年严寒,几乎不可能有植物生长,不具备形成煤炭的条件。小明感到非常困惑,你能为他分析吗?2.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发现许多海螺、海蚌等生物化石。这一记载说明了什么?3、从板块运动角度简单解释汶川地震的主要原因1.“沧海桑田”在地理学上的含义是()a. 填海造陆种田b. 世事的变迁c. 海陆的变迁d. 在海边种植桑树新课标

25、第一网2.下列原因不属于海陆变迁主要原因的是()a. 人类活动b. 刮风下雨c. 地壳运动d. 海平面的升降3.下列现象是由于地壳运动而造成的是()a. 唐山大地震b. 在地下放入炸药把山地炸平c. 长江三角洲的形成d. 华北平原的形成4.“大陆漂移假说”是下列哪位科学家提出的()a. 魏格纳b.哥伦布c. 李四光d. 哥白尼5.下列是由于填海造陆引起的海陆变化的是()a. 台湾海峡的形成b. 荷兰围海大坝的形成c. 青藏高原的形成d. 埃及苏伊士运河的形成6.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发现海陆变迁的证据是()a. 喜马拉雅山上又众多的湖泊b. 有森林遗迹c. 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d. 有海洋

26、生物化石7. 关于地表形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 自从地球诞生以来,其海陆分布格局就是现在这样b. 喜马拉雅山在地质时期一直是高大山脉c. 在漫长的地质时期,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分布格局是不断变化的d. 地球表面以陆地为主攀8.地壳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发生的现象()登断裂陷落地表隆起形成高大山脉形成新的海洋高a. b. c. d. 峰9.我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主要原因是()a.东部和西南部处于板块交界处b.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c.开采地下资源造成的d. 人们在改造自然时造成的结果10.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位于大洋中的是()a.印度洋板块b. 太平洋板块c.美洲板块d. 非洲板块11. 喜马拉雅

27、山的形成原因是a. 亚欧板块与非洲碰撞挤压的结果b. 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碰撞而成c.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碰撞而成d. 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由火山爆发而成12. 结合地图册,写出世界著名的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名称:( 1)_ ( 2) _13. 请解释我国台湾为什么会经常发生地震?教学反思阜新二中 _七_年级地理 _学科学(教)案七周一课时课题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 设计者 _康有为 _评价组长签字_上课时间 _学习1.了解气温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目标2.掌握气温的变化重点气温的变化难点情景气温与我们生活关系密切,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气温的有关知识链接一气温与生活1.气温的概念

28、:气温是大气_的程度新 -课 -标 -第 -一 -网2.气温的单位: _,记做 _3.观测时间:北京时间2 时、 _、 14 时、 _4.观测求值: _气温、月平均气温、_ 气温二气温的变化(书本图 3.12, 3.13)自 1.气温的日变化与年变化主学日变化习最高午后 _气温左右最低_前气温后2.气温的日较差与年较差( 1)气温日较差:一天中( 2)气温年较差:一年中1. 完成书本p51 活动 1年变化北半球南半球陆地 _月陆地 1 月海洋 _月海洋 2 月陆地 _月陆地 7 月海洋 _月海洋 8 月_ 的差_ 的差2读甲、乙两地气温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合作探究甲地最热月是月;最冷月是月

29、。乙地最热月是月;最冷月是月。甲、乙两地,地在北半球;地在南半球小结测定:日变化:最高出现在 _,最低出现在 _气温气温变化陆地:最高 _月,最低 _月年变化(北半球 海洋:最高 _月,最低 _ 月1.一年中,北半球大陆7 月份气温达到最高,而海洋上几月份()a.6 月b.7 月c. 8 月d. 9 月2.位于南半球澳大利亚的学校,放暑假的时间一般是()a.1 月b.4 月c. 7 月d. 10 月3.某地 7 月月平均气温为 26 c, 1 月月平均气温为 -4.7 c,则该地的气温年较差是()a. 30.7 cb. -4.7 cc. 21.3 cd. 22.3 c4.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30、)a.8 时左右b. 12 时左右c. 14 时左右d. 2 时左右攀登上元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测得学校某天8 时、14 时、 20 时、 2 时的气温分别为6 c、16c、 14c、 4 c。据此完成 5 6 题: 新课标第一网高峰5.上元中学该日的最高其欧文最有可能是()a. 14 cb. 16 cc. 17 cd. 10 c6.该日平均气温是()a. 10 cb. 14 cc. 16 cd. 8 c7.“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述的是()a. 气温的年较差大b. 气温的年较差小c. 气温的日较差大d. 气温的日较差小教学反思阜新二中_七_年级地理_学科学(教)案七周二课时课题

31、:设计者 _康有为 _评价组长签字学习目标1.了解等温线的判读2.掌握气温的分布规律重点难点 气温的分布规律情景链接这节课我们学习气温的分布自主学习_上课时间_1. 等温线的判读(图 4.7 )( 1)低温中心: _ ,高温中心 _( 2)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 _,反之 _2. 气温的分布规律:( 1)低纬度气温 _,高纬度气温 _,其影响因素是 _( 2)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 _,海洋气温 _,冬季相反,其影响因素是 _( 3)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 _ ,大致每升高 _,气温约下降 _,其影响因素是_学生自己完成合作探究1. 完成课本 p43 图 4.86 的问题2 读世界年平均

32、气温分布图, 回答下列问题(1) 从全球分布上看 , 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从 _向逐渐降低。(2) 南半球与北半球的等温线相比, _ 半球的等温线比较平直, 原因是 _(3) 南半球 20等温线经过的大洲有 _ 洲、 _洲和 _洲。(4) 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年平均气温明显_ ( 高、低 ) 于周围地区 , 原因是3.完成书本p45 图 4.11画出思维导图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最重要的是同学们要记住气温的分布规律。攀登高峰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诗中蕴含的地理原理是()a.不同纬度地带气温不同b. 同一纬度地带,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c. 海拔越高,气温越

33、低d.南方气温比北方气温高2.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是()a.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b.同纬度地区,冬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c. 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气温也越高d. 北半球的气温比南半球高3.“高出不胜寒”的原因是()a.海拔高,气压低b. 海拔高,空气稀薄c. 海拔每上升 1000 米,气温要下降0.6 c d.海拔每上升1000 米,气温要下降 6 c4.纬度大致相同,拉萨的气温比成都低的原因是()a.纬度因素b.地形因素c.洋流因素d.海陆因素5.下列关于气温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是()a.低纬度地区的气温一定比高纬度地区气温高b. 海拔高处比海拔低处气温高c. 海洋上气温高于陆地上气

34、温d.同一纬度地区,陆地和海洋气温不一定相等拓展练习: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有哪些?新课标第一网教学报告:阜新二中 _七_年级地理 _学科学(教)案八周一课时课题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1) 设计者 _康有为评价组长签字 _上课时间 _学习目标 :1.了解降水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2. 初步学会阅读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重点难点 读降水量柱状图,说出变化规律情景链接 : 前面我们学习了气温,这节课我们学习降水自主学习一降水与生活1. 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 _、 _、 _等,统称为降水,其主要形式是 _。2. 降雨的等级划分为:小雨、 _、大雨、 _等不同等级。3. 降水对人类的 _和 _有着重要影响。二降水的季节变化1.同一地方,一年内各月降水量有明显的_差别,不同地方,降水的季节差异_。2. 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通常用 _ 来表示。(怎样判读)合作探究1.读 p47 页 4.15 图完成活动1、 2 题2. 完成填充图小结提纲思维导图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降水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以及降水的变化,最主要的是每个学生必须会读降水量柱状图学生自己完成攀登高峰1.“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反映了()a.降水量与气温的关系b.降水与农业的关系c. 降水与工业的关系d. 降水与商业的关系2. 读下列“ a、 b两地各月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