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化学专题训练---科普阅读题的综合题分类附详细答案_第1页
备战中考化学专题训练---科普阅读题的综合题分类附详细答案_第2页
备战中考化学专题训练---科普阅读题的综合题分类附详细答案_第3页
备战中考化学专题训练---科普阅读题的综合题分类附详细答案_第4页
备战中考化学专题训练---科普阅读题的综合题分类附详细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中考初中化学科普阅读题1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出天然气转化利用的新技术:通过新型高效的催化剂,成功实现了甲烷(ch4)在无氧条件下一步高效生产氢气、乙烯和苯等高值化学品,没有产生二氧化碳。相关的物质转化示意图如下:(1)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2)根据催化剂的特性可知,催化剂在甲烷转化的反应前后,其质量和_不变。(3)甲烷在无氧条件下通过催化剂转化成为a 和 b 两种物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4)物质 c 的化学式是 _ 。(5)该新技术的优点是_(写一点)。催化剂【答案】 75 %化学性质 2ch42 4266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或其他合c h+ 2hc h理答案 )【解析】

2、【分析】【详解】(1)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100% 75%;故填: 75%;12+14( 2)催化剂的质量与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故填:化学性质;( 3)通过新型高效的催化剂,成功实现了甲烷(ch4)在无氧条件下一步高效生产乙烯和催化剂氢气;故填:2ch 4c2h 4 +2h2 ;(4)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每个c 分子是由6 个碳原子和6 个氢原子构成的,其化学式为 c6h6;故填: c6h6;( 5)通过新型高效的催化剂,成功实现了甲烷( ch4)在无氧条件下一步高效生产氢气、乙烯和苯等高值化学品,没有产生二氧化碳,所以该技术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故填: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2

3、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碳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之一,也是组成煤、石油、天然气的主要元素之一,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是通过 co2 来实现的,如图是碳循环主要途径的模式图。(1)结合图,下列关于碳循环的认识正确的是(填序号)_。a 有机物和无机物可以相互转化b 碳循环过程只涉及到化学变化c 碳循环过程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d 燃烧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图中碳循环中的下列变化 动物体内的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发生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_。 消耗二氧化碳的一种方式_。( 3)从化学的视角看物质目前,人们对二氧化碳的评论褒贬不一,请列举有力的证据取论证褒贬两方

4、面的观点。要求: 表达完整,因果关系清晰明确 一个角度举出一个事例即可 字数分别控制在30 字内。有益处: _;有害处: _。酶【答案】 adc6h12o6 +6o26co2+6h2oco2+h2 o h2co3二氧化碳可以促进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可以做气体肥料;二氧化碳可以做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尿素、纯碱、制碳酸饮料等;二氧化碳可以制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或人造云雾等;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因此可以灭火二氧化碳无毒,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所以可以使人窒息死亡;二氧化碳增多,引起温室效应【解析】【详解】( 1) a、生物圈中的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经光合作用转

5、化为葡萄糖,并放出氧气,有机物和无机物可以相互转化,故正确;b、生物圈中的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放出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是碳循环过程只涉及到化学变化,故错误;c、碳循环过程中,有单质氧气生成,氧元素的化合价改变,故错误;d、燃烧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故正确。故答案: ad(2) 生物体内的葡萄糖(c6hl2o6)被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酶为: c6 12 6+6o222h o6co +6h o。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h o h co ;2223( 3)观

6、点一:二氧化碳的“利”大于“弊”;观点二:二氧化碳既有“利”也有“弊”;观点三:二氧化碳的“弊”大于“利”论据 :有益处:a、二氧化碳可以促进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可以做气体肥料;b、二氧化碳可以做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尿素、纯碱、制碳酸饮料等;c、二氧化碳可以制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或人造云雾等;d、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因此可以灭火;论据 :弊:a、二氧化碳无毒,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所以可以使人窒息死亡;b、二氧化碳增多,引起温室效应。3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问题。镉(cd)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五周期iib 族,原子序数是48;镉 (cd)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熔点 320.9

7、 .沸点 765 ;密度 8.64g/cm 3、能导电、导热,有延展性;镉在潮湿空气中缓慢氧化并失去金属光泽;镉可溶于酸,但不溶于碱;镉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于铁、锡之间,镉元素在化合物中常显+2 价。水体中的镉元素通常以氯化镉的形式存在,氯化镉易溶于水,氢氧化镉、碳酸鎘均难溶于水。镉一直稳定地存在于大自然中,与人类相安无事。是人类的工业革命将安静的镉发掘出来,成了一个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多面手”:塑胶、 电镀金属外壳、颜料、油漆、染料、电池,都可见到镉的身影。但是,镉并不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微量元素,镉对人体十分有害,摄入过量鎘污染的食品和水,会引起肺和肾脏疾病。目前治理被镉污染的河水或土壤方

8、法是投入一些药剂,使镉离子形成沉淀,以降低镉离子的浓度。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镉原子的原子核外有 _个电子层 : 核外有 _个电子在绕核运转。(2)镉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目前治理被镉污染的河水或土壤的方法是投入一些药剂,使镉离子 _(填离子符号 )形成沉淀,而消除污染。若土壤中主要含有氯化镉,若加入适量的一种钾肥,既能除掉镉离了还不影响肥效,这种钾肥的化学式是_。【答案】 5 48cd+2hcl=cdcl22+23cd k co+h 【解析】【分析】【详解】(1)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周期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根据“镉 (cd)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五周期iib

9、 族”可知,镉原子的原子核外有5 个电子层;原子序数=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是48,镉原子核外有48 个电子在绕核运转;( 2)根据“镉可溶于酸,但不溶于碱 ;镉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于铁、锡之间,镉元素在化合物中常显 +2 价,水体中的镉元素通常以氯化镉的形式存在”可知,镉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镉(镉显 +2 价)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d+2hcl=cdcl+h2;(3)根据“镉元素在化合物中常显+2 价”可知,镉离子带2 个单位的正电荷,离子符号为: cd2+;根据“氯化镉易溶于水,氢氧化镉、碳酸镉均难溶于水”可知,氯化镉与碳酸钾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镉沉淀和氯化钾,碳酸钾、

10、氯化钾都含有钾元素,都是钾肥。若土壤中主要含有氯化镉,若加入适量的一种钾肥, 既能除去镉离了还不影响肥效,这种钾肥的化学式是 k2co3。4 二氧化碳是著名的温室气体,它能让太阳光顺利通过,却会阻止地表热量的散失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太阳的辐射强度只有现在的四分之一,为什么那时的地球没有被冻成冰球呢?最新的理论认为,液态的水(比如降雨)能够溶解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再把它变为碳酸盐,沉积到岩石层中同时,地球的内部很热,沉积在地壳中的碳经常会随着火山喷发而重新变为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这就形成了一个碳循环经过几亿年的时间,这个碳循环逐渐达到了某种平衡,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保持一定的含量正是由于这些二氧化碳

11、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得地球的温度不至于太冷生命的诞生促成了另一个碳循环众所周知,生命的基础是光合作用,就是利用太阳提供的能量,把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提取出来,连接成一条长短不一的碳链这样的碳链被称为“有机碳 ”,因为它既能作为生命的“建筑材料 ”,搭建成生命所需的各种有机分子(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氨基酸等),又能“燃烧自己 ”,产生能量供生命使用有机碳的燃烧过程又可以称之为“氧化反应 ”,其产物就是二氧化碳和水南极冰钻的结果证明,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在过去的1 万年里基本保持稳定但自工业化以来,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二氧化碳浓度开始逐年上升,同时段内地球大气层的平均温度也发生了变化(见表一和

12、表二)目前燃烧化石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大气中的实际含量比理论计算值少一倍有证据显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提高加快了森林的生长速度,促进了土壤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这说明大自然正在努力地试图平衡人类带来的影响但是,大自然的平衡能力是有限的,面对突然多出来的这些 “碳”,大自然一时也应付不过来了,所以人类必须自己想办法上图是当前人类为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所采取的措施(有删改)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地球没有被冻成冰球的原因是_(2)人类使用化石燃料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逐年上升除了co2,下列物质中,属于温室气体的是_(填字母序号,下同)a甲烷( ch4)b氢气( h2)

13、c一氧化碳( co)d臭氧( o3 )( 3)观察表一和表二后,小德认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持续增加导致地球大气层平均温度持续升高,但小威却不同意他的观点下列不同年份间数据变化的总趋势能支持小威说法的是_a1900 1910b1910 1940c1940 1980d1980 以后(4)人类为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采取的措施有: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_(写出一条即可)等(5)关于碳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 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对人类的生活有害无利b 保持自然界的碳循环处于平衡状态是至关重要的c 人类过多的工业活动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打破了碳循环的平衡d 当碳循环的平衡状态被破坏时,大自然完全具有自

14、我修复的能力【答案】由于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地球的温度不至于太冷acac 将碳封存起来 bc【解析】【分析】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详解】( 1)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地球没有被冻成冰球的原因是由于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地球的温度不至于太冷。(2)人类使用化石燃料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逐年上升除了co2 下列物质中,属于温室气体的是甲烷( ch4)、一氧化碳( co)等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选ac。(3) 1900 1910 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但温度呈下降趋势,1940 1980 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迅速增大,但温度变化不明显,观察表一和表二后,小德

15、认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持续增加导致地球大气层平均温度持续升高,但小威却不同意他的观点下列不同年份间数据变化的总趋势能支持小威说法的是ac。( 4)人类为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采取的措施有: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将碳封存起来。(5) a、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故a 不正确;b、保持自然界的碳循环处于平衡状态时至关重要的,故b 正确;c、人类过多的工业活动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打破了碳平衡,故c 正确;d、当碳循环的平衡状态被破坏时,大自然不能完全具有自我修复,超过大自然自我修复的能力,就会引发自然灾害,故d 不正确。故选bc。【点睛】人类为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采取的措施有:开发新能源、

16、植树造林、将碳封存起来,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5 我省 “三年大变样 ”工作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破旧立新 ”。爆破过程中的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是由白色的硝石粉 (kno3)、淡黄色的硫粉和黑色的木炭粉按一定质量比均匀混合而成。黑火药常用来制造鞭炮。点燃鞭炮火药引线,火烧到鞭炮内部,硝石受热分解,同时引燃了硫粉和木炭粉,最终生成硫化钾(k2s)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及一种无毒氧化物而发生爆炸。根据上述信息,请回答:(1)爆破过程中,火药爆炸是_ 能转化为 _能。(2)写出硝石粉的一点化学性质_ 。(3)黑火药爆炸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答案】化学内受热易分解 s+2

17、kno 3 +3c=k 2s+n 2 +3co 2【解析】【分析】化学性质是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二氧化碳,硫磺、硝石和木炭受热生成硫化钾、二氧化碳和氮气。【详解】( 1)火药爆炸过程生成了新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释放出热量,故火药爆炸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2)化学性质是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硝石受热分解会分解成新的物质,故化学性质为受热易分解。( 3)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无毒的氧化物是二氧化碳,硫磺、硝石和木炭在受热的情况下生成硫化钾、二氧化碳和氮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2kno 3 +3c=k 2s+n 2+3co 2。6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18、。味精,是国内外广泛使用的增鲜调味品之一,为白色柱状结晶体,其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c5h8no4na)和食盐。味精被摄入人体中,谷氨酸钠与胃酸作用生成谷氨酸和氯化钠,很快被消化吸收为蛋白质,并参与人体中的多种新陈代谢。最初的味精是水解蛋白质然后纯化得到的。现代工业生产采用某种擅长分泌谷氨酸的细菌发酵得到,发酵的原料可以用淀粉、甜菜、甘蔗等,使得生产成本大为降低。这个过程跟酒、醋、酱油的生产是类似的。味精的使用浓度占食品重量的0.2% 0.8%能最大程度增进食品的天然风味。味精的鲜味受什么因素影响呢?经实验测定发现,当加热至100 以上时,会引起部分失水,生成焦谷氨酸钠,失去鲜味,且有轻微毒性。

19、下表是焦谷氨酸钠含量与加热温度、加热时间的关系。加热时间焦谷氨酸钠含量(%)(小时)1001071150.50.30.40.71.00.60.91.42.01.11.92.84.02.13.65.7实验表明,味精的鲜味与水溶液的酸碱度有关,当ph 值在 5.5-8.0 时,鲜味最强;当ph值小于 4.0 时鲜味较弱;当ph 值大于 8.0 时由于形成二钠盐而鲜味消失。实验研究还表明,味精对婴幼儿,特别是几周以内的婴儿生长发育有严重影响。它能使婴幼儿血中的锌转变为谷氨酸锌随尿排出,造成体内缺锌,影响宝宝生长发育,并产生智力减退和厌食等不良后果。因此产后3 个月内乳母和婴幼儿的菜肴不要加入味精。依

20、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谷氨酸钠的物理性质有。(2)谷氨酸钠进入人体后会转化为。(3)谷氨酸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下列关于味精的说法中,合理的是。a炒菜时加入味精后生成焦谷氨酸钠的含量只与加热时间有关b烹饪时加入味精的最佳时间是大火翻炒时c婴幼儿的食品中不应该加入味精d味精应避免在酸性或碱性较强的条件下使用(5)请你为饭店的厨师们提一条使用味精的建议:。【答案】( 1)白色柱状结晶体( 2)谷氨酸和氯化钠(3) 15:2( 4) cd( 5)适量加入【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题给信息知道谷氨酸钠是白色柱状晶体(2)谷氨酸钠进入人体后会转化为谷氨酸和氯化钠(3)谷氨酸钠中碳、

21、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 5:1 8=15:2(4)根据题给信息知道焦谷氨酸钠含量受加热温度、加热时间的影响,味精对婴幼儿生长发育有严重影响,另外味精的鲜味与水溶液的酸碱度有关,故选cd( 5)味精的使用浓度占食品重量的0.2%0.8%能最大程度增进食品的天然风味。考点:运用迁移信息的能力、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7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土豆是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c 等多种营养物质,是餐桌上的美味食材。表 1 鲜土豆中主要营养物质的含量(每100g)蛋白质 /g脂肪 /g淀粉 /g钙/mg磷/mg维生素 c/mg1.5-2.30.4-0.9417.5-28.0

22、11-6015-6820-40土豆切开后发生褐变,用水浸泡能防止褐变,但会引起营养物质流失。用土豆片进行实验,测得其食用品质、淀粉含量和维生素c 含量随浸泡时间的变化如下:土豆变绿、发芽时,龙葵素含量显著增高,而龙葵素多食可导致中毒,就算是把变绿、发芽的部位削掉,也不宜食用。除食用外,土豆还可以作为原料广泛用于医药、化工、纺织、造纸等工业中。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表 1 中的 “钙 ”指的是 _(填 “元素 ”或“原子 ”)。( 2)由图 1 可知: 60min 内, _(填序号,下同)。a 浸泡 30min 比 10min 脆性分值高b 浸泡 10min ,硬度、咬碎感均无明显变

23、化c 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粘结性、弹性分值均降低(3)由图 2 可知:土豆片的淀粉含量与浸泡时间的关系是_。( 4)変绿、发芽的土豆不宜食用,其原因是_ 。(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 。a 土豆是四大粮食作物之一b 土豆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c 用水泡可防止土豆片褐変d 土豆开发应用的前景广阔【答案】元素abc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在研究范围内,土豆片的淀粉含量随浸泡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土豆变绿、发芽时,龙葵素含量显著增高,而龙葵素多食可导致中毒acd【解析】【分析】【详解】(1)一般情况下,没有特别说明,表1 中“钙”、“磷”是指元素,故此空填写:元素;(2)a、由图 1 可知: 60min 内,浸泡 30min 比 10min 脆性分值高,故符合题意;b、浸泡 10min ,硬度、咬碎感跟 0min 比,均无明显变化,故符合题意;c、由图 1 可知: 60min 内,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粘结性、弹性分值均降低,故符合题意。(3) 由图 2 可知,随横坐标数值的增加,曲线的纵坐标在逐渐减少,故填写: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在研究范围内,土豆片的淀粉含量随浸泡时间的延长而降低;(4)由题干文字可知,変绿、发芽的土豆不宜食用,其原因是土豆变绿、发芽时,龙葵素含量显著增高,而龙葵素多食可导致中毒;(5)a、由题干文字可知,土豆是四大粮食作物之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