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1页
2024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2页
2024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3页
2024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4页
2024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营口市中考适应性测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23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一、积累与运用(1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震撼(hàn)取谱(dì)矗立(cù)强词夺理(qiǎng)B.晌午(shǎng)琐屑(xiè)缭绕(liáo)混为一谈(hùn)C.教诲(huì)侮辱(wú)哀悼(dào)沤心沥血(ǒu)D.祈祷(qí)束缚(fú)云宵(xiāo)咄咄逼人(duō)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荆芥的凉,是一种的凉,的凉。听母亲说过,蝇子害怕荆芥,不敢落在荆芥上。我注意观察了一下,还真的是呢,蝇子可以在别的蔬菜上爬来爬去,无所顾忌,可遇到荆芥,它们便如临大敌似的,赶紧飞走了。A.温和恰到好处从来B.温和恰如其分竟然一C.平和恰如其分从来如D.平和恰到好处竟然如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随着科技日益发达,手机阅读、碎片化阅读方式的盛行是必然的。②它有便利的地方,如可以快速共享知识和传播信息等,但这种便利的另一面,就是容易让阅读浮光掠影。③阅读经典虽然未必会立马变现,但能够最大限度地让每个年龄段的人都在其中汲取到营养。④它能潜移默化地培养我们深入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增强精神生活的质量。A.“日益发达”“浮光掠影”“最大限度”三个短语的结构类型是各不相同的。B.句①中“手机阅读、碎片化阅读方式的盛行是必然的”的主语是“阅读方式”。C.句③中的前后两个分句用“虽然……但……”连接,表示二者之间是条件关系。D.句④是病句,修改方法是把“增强精神生活的质量”中的“增强”改为“提高”。4.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1)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B.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等。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在修筑铁路时认识了母亲朋友的女儿达雅,保尔引导她入党。最终,两人结为伴侣。D.《西游记》中的猪八戒有很多缺点,如好吃懒做,爱搬弄是非,爱占小便宜,说谎等,但他也不失忠勇和善良。(2)名著中的一些人物身上,同时具有“刚”和“柔”两方面特点。请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一位,结合相关情节简要分析。(3分)备选人物:鲁智深祥子简·爱5.古诗文默写(6分)(1)当窗理云鬓,。(《木兰诗》)(2)马作的卢飞快,。(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戴圣《礼记·虽有佳肴》)(5)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巧用典故,表现征人的思乡情怀与守边建功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二、古诗文阅读(17分)(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6题。(3分)【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宋·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乙】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南宋·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①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②,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注释】①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②元嘉草草:刘裕子宋文帝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元嘉,刘义隆年号。草草,轻率。6.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词开篇抒发千古兴亡之感,“悠悠”既指时间漫长久远,又体现词人思绪的无穷。B.乙词最后三句,作者以廉颇自比,用典贴切,内蕴丰富,表达自己对朝廷的忠心。C.两首词都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将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D.两首词风格明快,意境高远,都表现作者非常渴望建功立业、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7——10题。(14分)【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乙】贾诩①字文和,武威姑臧人也。张绣②在南阳,遣人迎诩。诩遂往。太祖③比④征之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诩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促⑤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⑥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⑦往必利。”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绣问诩曰:“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诩曰:“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也。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绣乃服。(节选自陈寿《三国志·魏书·贾诩传》)[注释]①贾诩(xǔ):东汉末年著名的谋士,后投靠曹操。②张绣:东汉末年的军阀。③太祖:指曹操。④比:连续。⑤促:赶快。⑥谢:道歉。⑦亟(jí):赶紧。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战于长勺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B.遂逐齐师遂迷,不复得路(《桃花源记》)C.故知必败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D.曹公攻将军无失策策之不以其道(《马说》)8.把选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2)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9.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太祖比征之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10.甲乙两文都与“论战”相关,请分析选文内容,补全图表。(4分)三、现代文阅读(36分)(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1—13题。(8分)【材料一】最近,由上海大剧院、江苏省演艺集团联合出品的昆曲《浮生六记》在北京上演。演出结束后,许多观众在社交平台留言表达喜爱和感动。昆曲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浮生六记》是一部古典题材的作品,但其中蕴含的“一片深情”是古今共通的,这份真挚的感情在观众和故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人们沉浸其中,共情共鸣。作为一部新编戏,昆曲《浮生六记》的舞台有别于传统的一桌二椅,空灵写意的灯光和舞美营造出如梦似幻的意境,形成贴合时下审美的当代表达。在剧作结构上,这部戏借鉴了“时间循环”的概念,为作品增添了浪漫奇幻的电影质感。在创新的同时,作品始终坚持昆曲虚拟性、程式化的表达,坚持唱念做于一体的载歌载舞、逢歌必舞,坚持曲牌体的组合唱段,在保留昆曲原汁原味特点的基础上增添新意,实现既不失古意又新颖时尚的表达。(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材料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近推出的AI动画片《千秋诗颂》,综合运用可控图像生成、人物动态生成、文生视频等新技术成果,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奔涌的诗情转化成国风动画,唤起观众的文化乡愁。除了屏端,大银幕上国风动画也不断斩获佳绩。最近五年,我国动画电影总票房榜前3位均为国风动画。国风动画凭借质量、口碑和影响力迅速崛起,既为文化自信增添了底气,又为文艺创新提供了有益启示。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我们的生活和情感水乳交融,要诀就在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国风动画力求实现对传统价值理念的现代诠释,打通与观众之间的情感通道,在唤起人们集体记忆的同时也塑造着新的集体记忆。(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材料三】受访者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C.偶尔看过,没刻意关注。B.C.偶尔看过,没刻意关注。B.关注不多,但有兴趣。【材料四】中国传统服饰倾向于避免对衣料做过多的剪裁,即便要展现身体线条,也大多通过穿着体现,比如交叠的衣襟、堆积的水袖,而且不会过分追求紧身的效果。中国古代服饰虽然不过多关注剪裁,但对面料非常讲究,千百年来发展出从经锦、绫罗,到妆花、筚丝等绚烂的织造品种,制成灿若云霞的服装。“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中国古代服饰还特别重视服装纹样的象征意味,对各种场合所用的纹样有非常细致的规定,并通过谐音、象征、寓意等各种手法,构成吉祥纹样。如:春节用“大吉葫芦”纹,葫芦谐音“福禄”。(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1.对以上材料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在创新的同时,昆曲始终坚持虚拟性、程式化的表达,坚持唱念做打于一体的载歌载舞、逢歌必舞,坚持曲牌体的组合唱段。B.国风动画力求实现对传统价值理念的现代诠释,打通与观众之间的情感通道,在唤起人们集体记忆的同时也塑造着新的集体记忆。C.材料三是凤凰网关于受访者对传统文化关注度的一次问卷调查。其中,接近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表示,对传统文化比较关注。D.“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中国古代服饰还特别重视服装纹样的象征意味,并通过谐音、象征、寓意等各种手法,构成吉祥纹样。1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昆曲《浮生六记》和动画片《千秋诗颂》的编创者在创新方面有哪些尝试。(3分)13.为弘扬传统文化,班级组织一次以“承古人之智,启今人之思”为主题的班会。你作为小组代表发言,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四,谈谈你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的认识。(3分)(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4—18题。(17分)又见榆钱飘梦野①故乡的那棵老榆树,不论怎样地老了,我总叫它小榆树。这样叫它,我感觉自己仿佛回到了故乡,回到了童年。②小榆树个子不高,但我更小过它,是多少倍,不好来形容。它像一个大哥哥,春风拍着它的头,我总是痴望着。望着,望着,小榆树赤身的枝条,绽放着青色的笑容,酱紫色的小骨朵,一串一串的,一串比一串俏艳。那是什么?那是榆钱。我童年的美味,就从爬树中获得了。③榆钱一圈圈膨胀着,一串和另一串,有着相同的表情,但有着不同的姿容,和我们孩儿是那样的相似。看不到枝条,看不到空隙,好似春风钻不过去时,那就是一树的榆钱了。水嫩嫩的、油绿绿的、壮朴朴的,小榆树的个子,感觉冒高了一些,但我更会觉得,它变胖了许多,甚至觉得,那个粗巴巴的树干,喘着气,快要支撑不住了。④每年春天,我是巴望着小榆树变“胖”的。它胖得很体面,那形象、那表情、那味道,是多么的自然,多么的诱人。第一个爬上树的人,绝不是我。小伙伴们,有的是力气,如果不早行动,和他们相随,我是挤不到树干旁边的。他们上去了,在嬉笑中“噢啊”着,腮帮子鼓鼓的。在我仰望的眼神里,“呼”的一声,一小枝榆钱就飘来了。⑤我突然感到了小榆树的疼痛,不由得叫了起来:“不要折了,不要折枝子了。”“没事,没事。”他们还在听着我怎么回应时,我已爬上了树,不在高处,但总还是可以的,毕竟我也包裹在榆钱中,包着,包着,我也是榆钱了。⑥回去的路上,我也鼓起了肚子,在肚子上鼓起的,是小帆布袋,在小帆布袋上鼓起的,是我握着榆钱的小手。手松开了,我就见到了母亲。⑦“明天,妈给你做了吃。”“吃什么?”“榆钱窝窝。”我激奋地跳了起来。“妈,我不念书了,咱们一起种地吧。”“不用你种,你不要操这个心。”⑧母亲似乎有点不情愿了,榆钱在水里泡着,水在盆里晃荡着。她擦干了手,摸了一下我的头:“你好好念书就是了。”⑨榆树,像个旅行者,俨然喜欢把脚落在少雨的陕北大地上。在我的故乡神木,它犹如布阵,遍及高坡、沟壑,守卫着乡亲。那么多榆树,不论在哪里,我和小伙伴们,都是要爬的,直到把春天爬走,一树榆叶在搜寻着我们。光阴在夜里逃走,不论我在哪里,我的嘴边还是老家的榆钱,还是那粗粗的、甜甜的、黏黏的感觉。⑩“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每年在春天,榆树“胖”了的时候,我就会回到村子,看看这个胖子,瞧瞧那个胖子,嗅着那个甜腻的味道,小伙伴们一个个围拢过来,顿时,我觉得我就是一棵榆树了。⑪小村每年都在变化着,乡亲每年都在变化着。我住过的石窑院顶土墙上面的那棵小榆树,奇迹般的,也弯下腰来了,而且是向着路的那一边,守候着路人。⑫在我有点上火、不想吃饭、睡得不怎么好时,我更多地想到了榆钱,它是一个医者,一直在我的心头。可我不能再爬树了,有点像那棵小榆树的我,只能在每年的春天里,站在路边,看见榆钱飘飘,我悄悄捋一些吃。⑬那里正好有个转弯,还陡陡的。陡陡的,有我怀乡的人生。(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4.梳理选文①—-⑧段内容,完成下面图表。(4分)“我”与小榆树的故事情感变化(1)渴望小伙伴爬上小榆树(2)一小枝榆钱飘落下来心疼“我”爬上树摘榆钱(3)(4)兴奋(激动)15.结合选文内容,分析第③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水嫩嫩的、油绿绿的、壮朴朴的,小榆树的个子,感觉冒高了一些,但我更会觉得,它变胖了许多,甚至觉得,那个粗巴巴的树干,喘着气,快要支撑不住了。16.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⑪段中画线句子。(3分)我住过的石窑院顶土墙上面的那棵小榆树,奇迹般的,也弯下腰来了,而且是向着路的那一边,守候着路人。17.选文第⑩段中写到“我觉得我就是一棵榆树了”,作者为什么这样说?(3分)18.一位读者读完文章后,感觉本文以“怀乡的人生”为题更好。对此,你怎么看?请说明理由。(4分)(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9—22题。(11分)坐热“冷板凳”李昌禹①时而潇洒一笑,时而英气逼人,仿佛从书卷中走出的倜傥公子,舞台上的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演员、90后小生陈丽君,不久前凭借在越剧《新龙门客栈》中纯熟的演技火出了圈。②面对突然的爆火,陈丽君在接受采访时说,“越剧的舞台不大,主要的人物就一两个,不知道什么时候轮得到自己。就为了热爱两个字,才愿意在这里坐冷板凳、坚持着。”过去学戏的18年里,别人在休息时,她时常还在压腿、下腰、练台步,为台上呈现的那一刻做准备。可见,坐热冷板凳,换得“热沙发”。③年轻人处于事业的成长期,难免会遭遇在一段时期内坐冷板凳的状况。有的人能够泰然处之,耐得住寂寞、忍得了冷清、沉得下心境,把冷板凳坐得有温度、有宽度、有高度;有的人则不愿、不敢、不屑坐冷板凳,吃不得苦,受不得累,只想做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不愿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在拈轻怕重中蹉跎岁月。④愿意坐冷板凳,凭的是执着的信念和超脱的心态。有这样的心境,方能将冷板凳坐得住、坐得稳。“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敦煌女儿”樊锦诗从大学毕业起就扎根大漠,几十年如一日,静心笃志、潜心研究敦煌文物;“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实现“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梦想,一辈子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推广。他们在冷板凳上一坐就是大半辈子,长期默默无闻、鲜为人知,却能淡泊名利、潜心做事,这种可贵可敬的品质,堪称年轻人的标杆。⑤不怕板凳坐不热,就怕板凳没人坐。那些心态浮躁,动辄为名所困、被利所惑,或受杂念所累、为外物所扰的人,是坐不了冷板凳的,更遑论把冷板凳坐热。⑥冷板凳要坐热,往往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有稳扎稳打、久久为功的恒心毅力。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曾表示,每一项国家科技奖背后,都是科学家们平均16年的“坐冷板凳”。坐定了冷板凳,便没有捷径可走,在日积月累中厚积薄发,才是把板凳坐热的不二法门。有的人当初愿坐冷板凳,也能坐冷板凳,可时间一长,经不起困难和挫折的考验,日渐失去昔日奋进、拼搏的斗志,沦为熬资历、混日子的“老板凳”,“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终归无所成就。⑦其实,坐热冷板凳的过程,也是一个潜心修为、提升自我能力的过程。坐冷板凳不等于苦熬苦等,苦中亦有乐。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最能练苦功,他8岁学戏,70多岁高龄时,仍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从不间断。但他的苦功,不仅在于千锤百炼,还在于他苦用心思:看到香炉里轻烟飘动,他就联想到舞蹈姿态的舒展自然;看到雄鸡格斗,他就联想到精神抖擞的舞蹈身段。高空苍鹰的昂然英姿,风吹树动的优美姿态,都是他揣摩身段动作的灵感来源。用心揣摩、长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