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折流板换热器的传热与流阻性能对比_第1页
不同折流板换热器的传热与流阻性能对比_第2页
不同折流板换热器的传热与流阻性能对比_第3页
不同折流板换热器的传热与流阻性能对比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不同折流板换热器的传热与流阻性能对比 1引言 换热设备在化工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投资费用一般占全部投资费用的 40%左右.传统的管壳式换热器单位体积的传热面积较低,传热系数不高,难以满足生产要求, 因而,高效换热器的研究越来越得到重视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就是最近出现的一种高效传热的 换热器.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突破了壳程介质流横向垂直和管子相切的传统观念,流体在壳侧呈 连续柱塞状螺旋流动(即plug流),不会出现传统折流板换热器内的流动“死区”,并且由于旋 流产生的涡与管束传热界面边界层相互作用,使湍流度大幅度增强,有利于提高壳侧传热膜系 数1.PStehlik等2对螺旋折流板换热器进行研究得

2、出,相同条件下与传统弓形折流板 换热器相比换热器的传热系数提高1.8倍,流动阻力降低25%陈世醒等3研究发现,对于水 这样的低黏度流体,相同流量单位压降的壳程对流传热系数,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约为普通弓形 折流板换热器的2.4倍;对于高黏度油品,相同流量下单位压降的壳程对流传热系数,螺旋折 流板换热器约为普通弓形折流板换热器的1.5倍,研究表明螺旋折流板换热器不仅适用于低 黏度流体,也可用于高黏度流体.总之,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具有传热效果好.流动压降小.不易 结垢.流动诱导振动小等优点4. 本实验所采用的螺旋折流板换热器是由若干块四分之一壳体横截面的扇形折流板呈螺旋状自 进口向出口处推进,这样介质在

3、整个壳体中连续,平稳,旋转着流动,避免了大角度折返带来的 严重压力损失,减少了能耗.同时由于折流板螺旋分布使壳体介质产生旋涡,从圆心到半径方 向存在较大速度梯度,这个梯度场有效的在管子表面产生湍流,使边界层减薄,提高膜传热系 数.本文以螺旋角为12为例,研究螺旋折流板换热器与弓型折流板换热器的传热与流阻性能 为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工业应用及与其他新型强化传热管的结合使用提供参考. 2实验装置与流程 为了研究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传热与流阻性能,本文采用的实验整体装置与流程 如图1所示,实验系统由两部分组成,第1部分为热柴油(热水)回路,热柴油(热水)经过储油 (水)罐(2,3)离心泵(8)转子流量计

4、 后进入换热器(1),冷却后回到储油(水)罐;第2部分为 冷却水供应系统,由储水罐(4)水泵组成,通过阀门(5)调节冷却水的流量.在柴油以及冷却水 的进出口分别设置测温点,安装铜-康铜热电偶,用微伏级电子毫伏计测量进出口温度;柴油和 冷却水的流量分别用转子流量计测量;根据压力表(7)的读数可以分别得到工质在换热器的壳 程内流动的总压降. I 科 * ( J jl Sil定船慄体诫世与流程示老削 |挾热胡:诵揪札诉;电普感詩阀 2. 门丛蛭予瞌$讣;t也力春由离車 换热器为单壳程.双管程,螺旋折流板为单头螺旋.其结构示意图如图 图】fL热器的樂崗护惡*1 3数据处理方法 改变柴油(热水)工质的流

5、量,记录不同流量下柴油(热水)和冷却水的进出口温度 及流量以及换热器壳侧进出口压力表的读数 3.1计算壳侧传热膜系数 修正威尔逊法要求的已知条件或限定条件少,比较适合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试验 数据处理5.本文在得到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后采用修正威尔逊分离法来计算换热器的管 内外传热膜系数若热平衡时吸热量和放热量相差在土10%内 ,认为实验数据可靠,予以采用. 3.2计算壳侧流体流动的阻力 对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壳侧流体进行流路分析,可以得到 At媾麗渝押的压降理一 D ft R , m , H 蠻確胡距卫; I.换规辭K度.看 N; 沿栓向琶心然上華J圈的布曽郴数; M 沿帰向布泮圏数; u T均流理

6、小*; i 圍丿J忝耻; P 矗度.kg/ n? * 式中.- I Ni | + WJ/2 j - I时战阳 =M 考虑啟碇析jft板熾孔与件蔭之间有一定的泄汛 刖入陆止系数n -吟u 式巾 咕一总诫虽 Vt 主谎盘,EK ; H泄讹量修止素建 !按潦体在IS旋通逍內谨逾一周的用降町以护 匸 1 2 r 山广竺i成 黑厂D(t_ 式巾订一泄流阳丿丿壤數,訂= t T均件心更阿 先取n =1作为初值,流速为全流. 由式(1).式 有 A pO=(L/B)D p u2m/2(6) 据此全流速时的D值.将D值代入式 得一新的n值,将n与n比较,若相对误差小于给 定精度,则认为此n值为所求,否则 式中

7、 A-管程流通总面积,m2; 上角标-迭代后的新值,下角标-管外. 将u m及对应的厶p0值再次代入式(6),反复迭代,直至得到满足精度要求的n值,最后阻力 系数可由式 求出.4实验结果与分析在4m3/hw W0C 19m3/h试验条件下两种换热器的壳侧 传热膜系数随流量(W0)的变化曲线以及壳侧流体流动的阻力系数随流量 (W0)变化的曲线,分 别如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 Ofi 弓解诉et遐 BO x ft 折 ILIi - 一 、-一* 10 U M 16 l ffis 从图4和图5可以看出,随着流量的增大,由于湍流度增强,换热器的壳程传热膜系数有所提高 而在相同流量下,螺旋折流板

8、壳程传热膜系数比弓型折流板的高33%-136%且随W0的增大,传 热膜系数比换热器提高的幅度也增大这是由于螺旋折流板壳程的特殊结构,柴油(水)在壳侧 螺旋通道内流动时,柴油(水)与管壁的剪切运动可以造成边界层不断分离,减薄边界层,从而 减少传热热阻,达到强化传热的效果;流量越大,强化传热效果越好,因此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在 较大流量下更能发挥其强化传热的优势 12 10121416 IB *-i* 團 从图3和图6可以看出,随着流量的增大,柴油(水)在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和弓型折流板换热器 的阻力系数有所减少,在相同的流量下,由于流体在螺旋折流板换热器螺旋通道内形成射流 (即Plug流),柴油(水)在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阻力系数要比弓型折流板换热器低15%-35%.5 结论以柴油(水)为工质,流量在4m3/hw W(K 19m3/h范围内,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壳侧传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