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用药常识_第1页
安全用药常识_第2页
安全用药常识_第3页
安全用药常识_第4页
安全用药常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安全用药常识为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普及人民群众安全合理用药知识, 增强人民群众安全用药、 合理用药意识, 形成良好的用药习惯和消费观念, 特进行如下几方面的安全用药宣传:1、 您知道口服药物时的禁忌吗?有人因为贪图省事,口服药物随随便便,这不但不能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还会出现副作用。因此,口服药物应注意如下“四忌” :一忌干吞药片: 有人服药时借唾液干吞, 这对身体的危害较大。 干吞时药物易卡在食道中刺激食道黏膜,可能引起食道炎、食道溃疡等病症。二忌用饮料服药: 茶水、 可乐、 豆浆、 咖啡、 牛奶等饮料中有多种化学成分,易与药物发生反应而影响药效。三忌服药后饮酒: 酒中含有浓度不等的乙醇

2、, 它可与多种药物发生相互发生作用,进而降低药效或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四忌躺着服药: 躺着服药会使药物粘附于食管壁上, 在食道中慢慢下行或滞留,不能及时进入胃部,造成呛咳和食道炎,甚至灼伤食道,形成溃疡。正确的服药方法是: 站着或坐着服药并保持约 2 分钟, 用温开水或凉开水至少 100 毫升送服。2、 药物的服用方法能随意改变吗?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服药方法, 这样可以增加疗效、 减少不良反应。 您有下列随意更改药品服用方法的行为吗?1. 将胶囊里面的药粉倒出来服用:由于许多胶囊属于缓释药物,在人的肠胃里慢慢释放,使药物作用持久,若倒出来吃,破坏了原药设计,将会影响药物疗效。2. 将糖衣片压碎

3、服用:有些家长常将药片捻碎以方便给孩子灌药,岂不知糖衣一旦破裂,便失去了特定保护、遮味、隔离等作用,不但会降低疗效,而且还可能对胃黏膜产生较强的刺激作用,出现恶心、呕吐,甚至胃出血,特别是儿童和老人,用这种方法服药更不安全。3. 将口服改外用:有些人将甲硝唑片、制霉菌素片等放置于阴道内,用于治疗阴道滴虫或霉菌感染。 其实, 口服制剂很难在阴道中释放崩解, 所以疗效甚微,甚至还会出现不良反应。4. 针剂改口服:有些人害怕疼痛不愿注射,或认为针剂质量高、疗效会更好, 所以将注射液直接喝进肚子, 殊不知这样喝针剂会影响药效发挥, 因为针剂一般剂量要比口服小,加上胃液破坏,药效会大打折扣。5. 含片改

4、口服:有的人嫌含片麻烦,时间长作用慢,便一吞了之,这样做根本不能达到服药目的。如将硝酸甘油片含于舌下,药片能在唾液中迅速溶解、扩散,经口腔黏膜毛细血管吸收直接进入血液,23分钟即可奏效。但如果将其口服,不但吸收慢,还会被胃液破坏,使其功效大大降低。因此, 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 按照说明书正确服药, 以确保药品疗效和用药安全。3、 您知道服药的姿势也有讲究吗?用药讲究姿势是为了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 避免或减少副作用。 有些药物因服药姿势不当会引起食管损伤。当躺着服用药片、药丸时,如果送服的水少,唾液分泌和吞咽能力均下降, 这样药物只有一半到达胃里, 另一半会在食管中溶化 或黏附在食管壁上,造成胃

5、黏膜损伤。最科学的服药姿势是站立, 食道呈自然垂直状态, 服药后不要马上躺下, 最好站立或走动 1 分钟, 以利于药物下行滑到胃内, 便于尽快吸收。 一般病人服用药片, 至少要引用 100 毫升温开水, 并保持站立姿势1.5 分钟, 以防止药物对食管造成损伤,并有助于药物充分发挥疗效。卧床病人最好采用坐式服药,并以60 毫升温开水送服。当然, 也并不是所有口服药物都应站着服用, 服药姿势也有例外。 如硝酸甘油作为缓解心绞痛的急救药物, 若病人站着含服, 可能因产生体位性低血压, 引起一时性贫血而昏倒。而且含服药物半小时左右,会有头昏、头胀的感觉,此时若站立, 就容易摔倒; 若卧床服用, 会增加

6、静脉的回心血流量, 使发病时间延长。因而,含服硝酸甘油片时,以坐式服药为宜。某些治疗胃溃疡的药, 其药理作用是药物与胃黏液中的黏蛋白结合形成保护膜,覆盖溃疡面而促进溃疡愈合。所以,服抗溃疡药后应该静卧片刻,并根据不同的溃疡部位, 采用不用的卧位, 溃疡在胃底后壁, 宜仰卧, 溃疡在胃体后侧壁,宜左侧卧位。 这样既可减慢药物排空时间, 延长药效, 又可减少胃酸和十二指肠液的反流,减轻对胃黏膜的侵腐作用,从而提高疗效。4、 您知道如何正确使用贴膏吗?膏药具有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疗效显著、不污染皮肤及衣服等优点。家庭中常用的有黑膏药(如跌打膏、镇痛膏、狗皮膏等)及橡皮膏(如伤湿止痛膏、消炎镇痛膏等)

7、。贴膏药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在膏药的使用上,仍需要注意不少细节:1. 掌握好适应症。每种膏药都有其独特的药理作用,一定要掌握好适应症,不可随便“通用”。例如,因受风寒引起的慢性腰痛、跌打损伤等,可用狗皮膏药或追风膏药散寒祛风、 舒筋活血、 止痛; 因热毒郁结引起的痈疽初起时硬结不消、红肿疼痛、脓不成溃或久溃不愈者,可用拔毒膏拔毒消肿、去腐生肌。橡皮类膏药具有消炎止痛的作用,对风湿痛、腰痛、肌痛、肌肉痛、扭伤、挫伤等均有一定的疗效。 救心膏是选用活用化淤、 芳香去湿的中药如麝香、 冰片、 红花、 乳香、没药再加上硝酸甘油制成的敷贴膏药, 一旦出现心绞痛症状, 可立即取一片贴于心前区,五六分钟心绞痛

8、即可缓解。如每日贴一次,可预防心绞痛的作用。2. 在贴膏药之前,应先用热毛巾或生姜片将患处或穴位处的皮肤擦净,待拭干后再贴。 贴膏药应剃净汗毛或尽可能避开汗毛较多的地方, 否则一是粘不住,二是撕揭时带起毛发引起疼痛。冬季气温低,膏药的黏度降低,附着性较差,不容易贴上去。这时,应该用微火烘烤膏药后粘贴,或者粘贴好了以后,再用热水袋敷一下。 应当注意的是, 加热温度不能过高, 原因是膏药大多含有麝香、 冰片、樟脑等香窜之品,高温下容易挥发失效。 再次,烘烤方法要正确。使用黑膏药类膏药, 应先将膏药放在热水壶或酒精灯、 蜡烛的微火上烘烤化开, 等烘烤后的膏药不烫皮肤时再贴于患处,可持续贴1 至 2

9、周。然而,有的人在使用此类膏药时, 喜欢直接在煤炉上烘烤, 这种方法不可取。 因为煤炉燃烧时产生的苯并芘等致癌物质及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会被膏药基质及水分所吸收,并经皮肤渗入人体,给人体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3. 贴膏药前一定要选准位置。很多人贴膏药时,喜欢 “估摸 ”着贴,这可能会导致贴敷位置不准,影响疗效。其实,粘贴前先摸准疼痛点,使止痛膏的中心能贴于最痛处。 粘贴时先将膏药与橡胶衬垫分开一部分, 将这部分粘贴于最痛处附近,顺着痛点方向边粘边将衬垫撕去,这样可以准确地将膏药中央置于痛点,并且可使膏药粘贴平整无褶。 很多人贴上膏药后, 不知道该何时揭去, 甚至贴上两

10、三天。实际上,在贴膏药 812个小时后,最好将它撕掉。因为在这段时间里, 皮肤已经将膏药的有效成分吸收完了, 如果延时不撕掉, 将会加重皮肤的负担,妨碍毛孔的通透,阻滞汗液排出,甚至会出现局部皮炎等。4. 应注意禁忌证。平时运动或劳动时不慎造成肌肉挫伤或关节、韧带拉伤时, 不要立即用伤湿止痛膏、 麝香追风膏贴于受伤部位。 因这这类膏药具有活血散瘀的作用,伤后即贴不能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局部有破损者,不可将膏药直接贴在破损处,以免发生化脓性感染。凡是含有麝香、乳香、红花、没药、桃仁等活血化淤成分的膏药, 孕妇均应禁用。 如果贴膏药后局部皮肤出现丘疹、 水疱,自觉瘙痒剧烈,说明对此膏药过敏,应立

11、即停止贴敷,并口服抗过敏药物,局部外涂激素类软膏,进行抗过敏治疗。5、 “创可贴 ”别乱贴在日常生活中, 有些人不管遇到什么小伤小创, 总以为只要贴上一块创可贴,就会万事大吉,既可消毒杀菌又会帮助伤口愈合。甚至有人把创可贴当成 “万金油 ” ,认为它能包治百伤,百创可贴,殊不知这些做法都是错误的!创可贴只适用于创伤较为表浅, 伤口整齐干净, 出血不多而又不需要缝合的小伤口。 使用创可贴时应注意, 先要检查一下伤口内是否留有污物, 有异物必须先将伤口清理干净,然后再贴上创可贴。创可贴打开后,应避免污染药面,贴上后伤口周围要保持干燥清洁,不能沾水和污染,遇到创可贴浸湿后应立即更换。另外, 使用时不

12、要缠得太紧, 以免伤口不透气而发生厌氧菌感染, 缠得太紧还容易使受伤部位的血液循环受阻而发生缺血性坏死。贴创可贴的时间不要过长,贴 48 小时后应取下来再换新的。如果发现伤口有发热、疼痛难忍、肿胀加剧等异常情况,就应考虑到可能是创面发生了感染,要立即去正规医院外科做消毒防感染处理,有感染时还应加用抗炎药物。由于创可贴的吸水性和通气性较差, 不利于创口分泌物和脓液的引流, 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所以,遇到以下情况时就不能使用创可贴:1. 创伤严重、伤口有污染者,应到医院进行治疗。在对伤口进行清创处理以前,不可使用创可贴。2. 深而窄的伤口,如铁钉、刀尖扎伤等,不能用创可贴包扎。止血后应当使伤口暴露

13、, 以防破伤风菌感染伤口, 如有必要应该在医生指导下注射破伤风血清。3. 创面不干净或伤口内有异物时,不能直接用创可贴一贴了之,应先清洗创面或取出异物后再做消毒和包扎。4. 水、火、烫伤后出现的溃烂、流黄水也不能用创可贴来贴,以防分泌物引流不畅而继发感染。5. 对皮肤轻度擦伤、仅有少量出血者不必使用,用碘酒或乙醇涂一下,就能起到预防感染的作用。如果不放心,可以再用紫药水薄薄地涂敷一层。6. 已污染或感染的伤口,创面有分泌物或脓液的伤口也不能使用创可贴。7. 被动物(如猫、狗) 咬伤后也不能用创可贴包扎,应先用肥皂水冲洗多次,然后用碘酒、酒精消毒伤口后,让伤口暴露,并注射狂犬疫苗。6、 您会选择

14、合理的服药时间吗?大多数患者认为 “一天 3 次就是每天饭前或饭后服药 ” 。其实这是错误的。在三餐的前后服药会使白天药物在体内有较高的血药浓度, 甚至会造成药物中毒;而在晚上,一夜不服药,血药浓度必然下降,影响治疗效果。“1 天 3 次”的正确理解应当是每隔 8 小时服药 1 次,这样由于间隔时间相同,可以使体内血药浓度在一天24 小时之内都保持比较平稳,既不容易引起药物不良反应,也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同样, “一天 2 次”指的是每隔 12 小时服药 1 次,而不是大部分人理解的早晚各 1 次。因为早究竟是何时,晚又是何时,没有统一的概念,时间误差较大。此外,除了常见的饭前(进餐前30-60

15、min) 和饭后(进餐后30-60min) 服药的规定外,还有下列几种特殊的服药时间要求: 1. 睡前服。通常是指睡前15-30分钟服用,如:催眠药。 2. 空腹服。通常指清晨空腹服用,如:驱虫药。 3. 餐中服,即药饭同服,如:降糖药。 4. 必要时服。通常是指在一般情况下不用,而在症状发作时或有特殊用途时服用,如解热药、镇痛药等。7、 定期输液防病不可取有些患有心脑血管病(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等) 的中老年人,常要求医生给输点液,比如丹参、维脑路通、川芎等药物,自认为这样做就能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展。其实,单纯依靠“定期输液” , 不但难以取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增加了潜在的危险性。目前临床使用的

16、药物及液体,加之输液管及穿刺针头,由于受到生产工艺和技术的限制, 并不能达到 100 的纯度或无菌, 这就给输液治疗的本身带来了更多的感染机会。一旦进入血管内的杂物引发感染,则势必造成血管内皮损伤,继而损伤部位由于炎症反应日久会引起脂肪沉积,便可能发展成堵塞。研究发现,药液中存在的不溶性微粒通过静脉输液会不可避免地随之进入体内, 造成炎性反应或潜在危害。 人体最小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 微米, 不溶性微粒可直接造成堵塞,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氧,导致水肿和炎症。较小的微粒可被巨噬细胞吞食, 致巨噬细胞增大, 形成肉芽肿, 也可以造成血管堵塞。 对于心、 肺、 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及老年人

17、, 不适当的输液还会造成危险,如突发心力衰竭、肺水肿等。因此,患有心脑血管病的中老年人,在防治上,要根据每个人的个体差异,疾病发展不同阶段, 在医生指导下, 制定出一套适合自己的防治策略, 包括体育锻炼、饮食保健、口服药物、生活方式的改变等。8、 请记住最佳服药时间近年来,随着医药科学的发展,专家们发现许多药物的疗效与用药时间密切相关, 这是因为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与昼夜节律波动现象有关。 因此, 应根据疾病的昼夜节律波动规律,选择最佳服药时间,达到最佳疗效。铁剂: 贫血患者补充铁剂, 如果晚上 7 点服用, 比早上服用在血中的浓度增加 4 倍,疗效最好。钙剂: 人体的血钙水平在午夜至清晨最低

18、。 故临睡前服用补钙药可使钙得到充分的吸收和利用。降血压药物: 根据人体生物钟的节律,服降血压药1 日 3 次,宜分别于早上 7 时,下午 3 时和晚上 7 时服用,早晚两次的用药量比下午用量要适当少些。晚上临睡前不宜服用降压药,以防血压过低和心动过缓,致脑血栓形成。抗菌素及消炎类药物: 抗菌素药物排泄较快,为了在血液中保持一定浓度,每隔 6 小时应服药1 次。消炎药物,如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多于每天清晨和上午关节疼痛较重。如服消炎止痛等药物,可在早晨加大剂量服1 次,效果最好,且可免去中午的 1 次服药。降糖药: 糖尿病患者在凌晨对胰岛素最敏感, 这时注射胰岛素用量小, 效果好。甲糖宁 (d860) 宜上午 8 时口服,作用强而且持久,下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