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高考卷对教学的启示_第1页
三年高考卷对教学的启示_第2页
三年高考卷对教学的启示_第3页
三年高考卷对教学的启示_第4页
三年高考卷对教学的启示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年高考卷对教学的启示浙江省缙云中学楼晓玲摘 要:本文分析比较了 09 11三年的浙江化学高考试卷的结构特点和考点分布,对三年的知识重复率进行了统计,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做出了启示性的教学建议,以期能对高中化学教学特别是高三化学的复习工作起 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作用。关键词:2009 2011年浙江化学高考试卷结构知识点重复率 教学启示2011年浙江省高考已经落下帷幕,今年是我省实施自主命题的第三年,如果 说2009年的高考化学科试题是在体现新课改的同时更重视平稳过度的话,2010年试题则是在体现平稳过度的同时更凸现新课程的特色、更加突出化学学科的思维 特点和方法,重视科学素养和化学能力的考查。2

2、011年浙江高考理综化学科试题给我们的感觉是:初看出人意料,再看合乎情理,三看意味深长。0911年浙江三年的高考化学试题都严格按照省科学指导意见和考试说明 的要求命题,充分体现了注重基础、彰显能力的命题原则,对高中化学主体知识 和新课程理念进行了很好的考查和诠释。各种题型、考查形式及风格都有较高的 吻合度,稳中求变,试题以基础知识为灵魂、以创新实用为支点,突出了对主干 知识的考查,既能有效选拔人才,又对中学如何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落实新课程 改革起到了引领作用。接下来就个人对近三年高考卷的分析谈谈我的收获,谈谈对我的教学启示。一、试卷结构三年来理综试卷化学部分均有 7道选择题42分,4道非选择题

3、58分,总分值100分。具体见下表:(表一)I卷(选择题)7-13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42分。II卷(非选择题)26-29题(10年为2528题),共4小题,58分。试题结构模式“ 7+4”模式总分100分1、试题的知识点分布统计表:(表二)题号*分值12011年高考2010年高考2009年高考76热点、生活常识热点、生活常识热点、生活常识86实验化学物质结构、周期律阿佛加德罗常数96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原电池离子浓度与沸点关系106原电池(吸氧腐蚀)有机化学Ksp应用116有机化学实验化学有机化学题号*分值12011年高考2010年高考2009年高考126氢键、键能、弱酸电离热化

4、 学方程式书写,盖斯定律)热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原电池136考查Ksp的相关计算及沉淀 物、滤液成分判断离子检验实验化学内容2615无机物质推断化学物质推断无机推断2714反应速率,平衡常数,平衡移动力反应速率,平衡常数化学平衡2815化学实验实验:物质的制取:化学实验(含装置)2914有机推断有机化学有机化学(说明:上表中2010年题号应为2528题)从知识模块考查形式看,无机部分更新较大,有机部分则依然延续经典题型, 从分值变化看,化学反应原理的比重继续在增加,而且沉淀溶解平衡的侧重依然 明显。从难度变化看,与往年比较,今年的理综化学部分难度比往年下降不少, 紧紧围绕高中化学核心知识展开

5、,更重视基础,重视书本,重视分析能力,与往 年相比,选择题中不确定因素也逐渐增加。2、试题知识点的重复率统计表:(表三)相同知识点2011 年2010 年2009 年选 择7高分子化 合物判断一光导纤维、棉花、油脂、ABS树脂蛋白质、纤维、蔗糖、PVC、淀粉红外光谱红外光谱仪可用于测定 化合物官能团红外光谱可用于有机化 合物结构分析能源节能减排低碳排放化石能源、新能源判断氢键12A考查冰中氢键及键 能的计算8B考查氢键、分子间作 用力对物质熔沸点的影 响;7B考查课本原话:氢键 在形成蛋白质二级结构 和DNA双螺旋结构中 起关键作用晶体类型9C考查碳单质的晶体类 型Si、S、Cl晶型判断26

6、(5)判断结构中原子 的排列为正四面体的晶 莹透明的晶体名称焓变、熵变 正负判断27( 1)已知某反应在不 同温度下的平衡数据表 格判断焓变、熵变正负27( 1)已知某自发反应 在不同时间的浓度表格 判断焓变正负沉淀溶解平衡13通过Ksp的相关计算26( 3)两溶液混合后,10已知两难溶物Ksp考查常数Ksp判断沉淀物及滤液成分通过列式计算说明有无 沉淀产生影响K因素、沉淀转换、平 衡移动、离子浓度比大小纸层析28( 5)通过薄层色谱跟 踪反应进程确定合适的 回流时间11C考查样点能否浸入 展开剂电化学10吸氧腐蚀中离子移 向、正负极反应、铁锈 的成因分析9已知Li-AI/FeS电池的 正极电

7、极反应式,判断 负极材料、负极反应式、 总反应式及充电时阴极 反应式。12已知负极材料为锂 和碳的复合材料(碳作 为金锂的载体)的锂离 子电池反应式,考查离 子移向、电极反应式NaNO26(3)考查NaNO2还原性和毒性13通过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现象判断有无 NO2、Cl13A判断仅用AgNO3溶液能否鉴别亚硝酸钠和 食盐影响晶形 大小因素28题大题中同样以选择 形式出现13B中以选择形式出现抽 滤28题考查滤纸大小的选 择、冲洗杯壁上残留晶 体的洗涤剂选择27题考查了抽滤装置、 停止抽滤时的操作、过 滤后沉淀洗涤剂选择8C考查中和滴定实验中 容量瓶、锥形瓶、滴定 管、移液管水洗后

8、是否 须润洗或干燥13D考查中和滴定实验 中滴定管未经标准液润 洗后的误差分析有机选择11根据色氨酸结构考查 其性质和两性化合物概 念10根据核黄素键线式确 定分子式、推测可能具 有的性质11根据有机物键线式 确定分子式、推测可能 具有的性质分析推理能力26(3)食盐中可能作稳 定剂的物质选择25( 4)安全气囊中红棕 色粉末替代品选择一一数据处理和图 表分析能力出现两张表格,曲线图、 装置图、流程图、层析 后斑点展开图各一个, 要求学生必需看懂图形出现三个曲线图,要求 学生必需看懂双坐标图出现三张表格一个曲线 图,强调在比较实验中 必须控制单变量,才能 得出正确的结论。平衡大题27化学平衡:

9、平衡的判 断,反应速度、平衡常 数计算,平衡的移动, 温度对速率的影响(看 图说话)26、弱电解质的电离平 衡:电离平衡常数计算, 通过计算判断两溶液混 合有无沉淀生成27化学平衡:反应速 度、平衡常数计算,提 高转化率措施,温度、 催化剂比表面积对速率 的影响(考查控制变量 思想运用)有机大题29考查分子式、反应类 型、等效氢、结构简式、 同分异构体的判断和化 学方程式的书写28考查反应类型、结构 简式、同分异构体的判 断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29考查结构间式、同分 异构体、等效氢的判断 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从以上知识的重复率统计发现,虽然同一知识点出现的重复率很高,但考查的角度和侧重点往往不同,

10、而且不回避“往届高考题”或“传统题”3、课本内容所占比重2009年出自课本的原话有:第7题、第13题、26( 5)金刚石的同素异形体 判断,总分14分。2010年有:第7题、第11题、27题的抽滤装置图,总分14 分。2011年有:第7题、第8题、第10题C选项、第11题、第12题B是反应原 理课后练习2 (P64)改编、D是反应原理书本P9交流与讨论的改编、第28题(1) 在有机化学P50( 2)( 3)在实验化学P14总分36分左右。从以上分析发现, 2011 课本知识的比重增加的很大, 这在 2011 年的样卷中也 有所体现。二、教学启示:1、重视课本,巩固双基,构建知识网络通过对近三年

11、的浙江高考试题分析,我们发现课本知识的权重在不断提高,今年高达 36分左右。这对中学化学的教学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能有效的纠正教 学中过分注重题型和技巧的备考倾向。课本是专家学者们创造性的研究成果,是 浓缩了的精华,可以说高中化学的主要知识都在课本上,但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 很不好,不会自主的看书复习,有的学生还振振有辞:反正书看了题目也是做不 来,书上又没有一模一样的。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看教材、有问题 回归课本、做知识梳理、编发课本重点知识填空,以促进学生回归课本。事实证 明,这种方法对基础知识的落实非常的有效。如排水量气法测气体体积时,读数 要求冷却到室温,量筒中的液面和广口瓶中

12、液面要相平。就可以引导学生回归必 修1课本的影响气体体积的因素内容,要比较两气体体积,必须保持同温同压,让 学生真正理解实验的原理。在教学中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更要注重主干知识的学习。新高考化学 试题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强调对知识的理解和相关知识间的融会贯通能力, 如果基础知识不扎实,就谈不上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对相关知识的融会贯通。但 在教学中绝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构建主干知识 的知识网络,帮助学生建立化学的思维方法,学会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进行知 识梳理时可引导学生分知识块整理,如可整理高中出现过的曲线:中和滴定曲线、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曲线、平衡中的曲线

13、,把相关的知识整合在一起。因为只 有在自己构建的知识体系中自由检索出的材料,才能应用自如,才能由此及彼, 才能有流畅的知识迁移, 才能真正的提高科学素养。 靠“题海”、靠提高习题难度、 靠拓宽知识深度只能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影响学习能力的提高。只有以双基的 不变和能力的提高才能从容应对高考题内容和形式的万变。如果在高三复习中能 引导学生重温教科书,可以加深学生对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核心概念、基本技 能的理解,形成牢固的知识网络。2、研究学科指导意见、考试说明和近三年高考试题、样卷,把握 好知识的深广度。考试说明是“考什么”“考多难”“怎么考”三个问题的具体规定和 解说,在教学中要认真研读浙江省

14、学科指导意见、考试说明、课程标 准和高考卷、样卷,为教学定准方向。高考卷、样卷对高考复习和教学的导向 作用非常的明显。我们要重视高考卷,学会从不同的侧面和不同角度去理解和把 握已考知识点,高考年年考年年新,高中的知识点就这么多,新从哪来?这就需 要我们关注“往届高考题”或“传统题”,因为“往届高考题”或“传统题”可 以突出高中化学的重点和难点,在高考命题有所继承的指导思想下,这些试题仍 然有可能经过改编后在高考试题中再现。如前面试题知识点的重复率统计表三中 所列的,好多知识经过改头换面后在今年高考试题中再次出现,但考查的视角有 所不同。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能变换不同的思维角度、不断的创新,从不同的

15、侧重 点去挖掘知识点,以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如“热化学方程式”考点,在前几年的高考中主要从系数与 H关系的角度进 行考查,现在可能觉得这个角度学生应该已经掌握,故 2010 年就从标准燃烧热角 度、考查可逆反应的热效应角度出题,如果我们在复习时不讲清标准燃烧热的定 义,不注重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学生就无从下手。对热化学方程式来说,不需考 虑可逆与否,但对任何一个可逆反应, 1mol 反应物不可能反应完,实际上放出或 吸收的热量一定偏小。2011年13题D选项则考查了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 变的计算,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虽然说盖斯定律的应用有一定的难度,但题目是 根据化学反应原理书本 P9 “

16、交流与讨论”改编而成,难度系数就有所降低。电化学知识是基本理论部分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其 中可充电池放电是原电池而充电又是电解池,故又成为试卷中的常客。浙江09、10 连续两年都考查锂离子可充电池。这部分考试说明的要求是:了解原电池和电 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 及其工作原理。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了解金属腐蚀的危害和防腐措 施。“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在学科指导意见中要求学生能根据 已知的电极反应式或总反应式写其余反应式。但这部分知识很容易就被拓展的过 深,不仅教师教的苦,学生学的也累,如果能吃透考纲(考试

17、说明不超过学科指 导意见的要求),注意基础知识的落实,深刻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便可从容应对。3、关注新教材中新增的知识点NaNO知识是新教材实验化学中新增的一个知识点, 0911年连续三年都 考到了该知识,但年年考年年新。09年考查了 “仅用AgNO容液能否鉴别亚硝酸钠 和食盐” ,10年则考查“通过溶液中加硝酸酸化的AgNO溶液产生的现象来判断有 无NCT、Cl”,而11年则考查“ NaNO的还原性和毒性”。化学反应的方向也是新教材化学反应原理中新增的一个知识点,利用焓 变和熵变来判断反应的自发性也就成为试卷中的常客。 09 年考查学生通过某自发 反应在不同时间的浓度变化表格来判

18、断焓变的正负,而 11 年难度加大,让学生通 过某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数据表格来判断该反应焓变、熵变的正负。考查知 识点相同,但出题的角度有所不同。再如抽滤知识,考查也是由浅入深。 10 年考查抽滤的装置、停止抽滤时的操 作、过滤后沉淀洗涤剂选择, 11 年考查滤纸大小的选择、冲洗杯壁上残留晶体的 洗涤剂选择。这部分考题给我的最大启示就是有关实验部分的教学,不但要讲清 实验的要点、注意事项,更要讲透每一步操作的目的、要点、原理、操作和操作 的程度及注意事项。让学生不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最好还能把相通的 知识进行分析比较和总结。如果能把四种过滤普通过滤、热过滤、抽滤、倾 析进行整合,让学生分析每种过滤的目的是什么?取滤液还是取滤渣?如果取滤 液,洗涤沉淀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取滤渣,洗涤沉淀的目的又是什么?洗涤沉淀 时若沉淀在滤纸上用什么洗?若沉淀是在转移过程中剩余在器壁上的又用什么 洗?若沉淀易溶的又怎么洗?学生若能把上述问题真正搞清楚,这部分的试题也 就迎刃而解了。除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