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鹿洞书院学规看朱熹教育思想-2019年文档_第1页
从白鹿洞书院学规看朱熹教育思想-2019年文档_第2页
从白鹿洞书院学规看朱熹教育思想-2019年文档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白鹿洞书院学规看朱熹教育思想 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 属江西)人,我国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世称朱子。朱熹一生致 力于教育,弘扬儒学思想,是孔孟之后又一杰出的儒学大家。 公元1180年左右,朱熹出任“知南康军”(治所在今江西星子 县南康镇),在庐山唐代李渤隐居旧址重建“白鹿洞书院”,亲自讲 学,制定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学规)。 这份学规充分体现了朱熹的教育思想,是我国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之 一,成为了南宋以后中国封建社会700多年书院的教学模式,是众多 教育学者研究古代教育制度的重要依据。 白鹿洞书院揭示(学规)正文如下:父子有亲、君臣有义、

2、夫 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右五教之目,尧、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学者,学 此而已。而其所以学之之序,亦有五焉,具列于左: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右为学之序。 学、问、思、辨四者,所以穷理也。若夫笃行之事,则自修身。以 至于处事、接物,亦各有要,具列如左: 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右修身之要。 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右处事之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右接物之要。” 白鹿洞书院学规的第一条明确了教学的目标和宗旨。开篇讲 到中 国古代圣贤尧、舜任命契担任司徒,教化百姓做人的故事,其所教内容即 “五教” O说的是“

3、父子之间要有亲情,君臣之间 要有礼义,夫妇之间 要有区别,长幼之间要有次序,朋友之间要 讲诚信” O古人认为,父 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是构成 社会最重要的五种人际关系,称 为“五伦” O学生要学的就是学会理解和处理好这五种人际关系,知道 如何做人。其内容与“父 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的封建思想是 不能互画等号的,即使以现代的眼光来看,仍具有深刻的学习意义。同样 我们对 “五教”的内容也应当与时俱进并作广义的理解,即:“人与人 之间遵守基本的伦理准则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础。世上最亲的关 系莫过于父母与子女的血脉之情;工作中上下级相处应合乎礼法和道义 的要求;丈夫与妻子性别不同,角色和

4、责任不能错乱;兄弟姐妹之间要 做到敬长爱幼、长惠幼顺;朋友间的相互交往应诚 实守信 朱熹的教育指导思想,就是力图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维护社会秩序、 遵守伦理道德的人,再用自身言行举止影响其他社会成员,从而达到社会 稳定和谐。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每个人都应当努 力成为能为国效力的好干部、为民服务的好公仆,为企业尽职工作的 好员工,对家庭负责的孝子孝女,能当好模范丈夫贤惠妻子,同时成为 他人值得信赖的朋友。 学规的第二条,提出了熟读精思、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以 博学” “审问”“慎思” “明辨”“笃行”作为治学之序,并指出 学习道理的目的是为了在生活中去践行道理,致知力行,知 行合一。 其后列岀的“修

5、身之要” “处事之要” “接物之要”,都是“笃行之 事”,皆属实践范畴。朱熹认为,人的认识不能脱 离实践,实践能提升 人的认识,“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则知 之益明”(见朱熹朱子语 类卷十四),这个循环反复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 学规的第三条,是教育学生如何处事、接物、修身、养性。 强调“言必忠信,行必笃敬”,即要求学生要忠实地践行在书院 所接 受的教诲,说话忠厚诚恳守信,行为敦厚恭敬谨慎。“惩忿窒欲,迁善 改过”,意思是克制忿恨,抑止奢欲,改正错误,发 扬善行,让学生养 成儒雅的习惯,成为有涵养的人。“正其谊不 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 功”语岀汉书?董仲舒传,意思是仁 人君子只讲求道义,不图谋功利。朱熹认为,教育的宗旨只有一个,就 是要实行做人教育,而不是将教育视为追求个人功利的手 段。正如陶行 知先生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可见,古今 历史上真正的教育家都是反对功利主义教育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颜渊第十二,即自 己不想要的或不想做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的身上。这个原则发展到 现代,就是要设身处地地替别人着想的意思。一个人要办什么事,说 什么话,首先要换位思考,假如自己站在对方的处境,将会怎么样?这 样思考问题,就可能使问题得到比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