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酵母的诱变选育、培养基优化及发酵过程_第1页
面包酵母的诱变选育、培养基优化及发酵过程_第2页
面包酵母的诱变选育、培养基优化及发酵过程_第3页
面包酵母的诱变选育、培养基优化及发酵过程_第4页
面包酵母的诱变选育、培养基优化及发酵过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面包酵母的诱变选育、培养基优化及发酵过程 姓 名:孙晓晴 学 号:2008011107年 级:2008级 专 业:生物技术 指导教师:边艳青 2010-12-25面包酵母的诱变选育、培养基优化及发酵过程孙晓晴 2008011107(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 石家庄 050000)【摘 要】 发酵工程是生物技术的五大技术之一,是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技术产业化的重要环节,它是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化学工程学有机的结合的后续课程,发酵工程实验是配合发酵工程教学开设的一门课程。根据课程特点,本学期发酵工程实验内容为模拟整个发酵过程,从菌种选育开始,经过培养基的优化,发酵过程控制,最

2、终确定面包酵母突变株的最适生长培养基、生长规律、ph变化规律以及溶氧规律等。【关键词】 面包酵母;诱变育种;培养基优化;发酵酵母生产是发酵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世界酵母年产量约200万吨,主要应用于食品工业,面包酵母是其中最典型的一种。酵母菌通常形成球形或椭圆形,对制作面包而言椭圆形的品种为最佳,俗称真酵母菌。面包酵母是在制备焙烤产品时常用的一种添加剂,它利用面粉中可发酵性糖产生的co2膨胀面团的体积,通过面团体积的膨胀来改良面团的组织结构并改善面包的风味。因此,选育优良的面包酵母菌种有着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我国在面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生产周期长(一般为8-12小时),生产效率低,与

3、国外先进的生产方法相比,有较大差距。本实验在改良面包酵母菌种的基础上,对培养基进行优化,对发酵过程进行全面合理控制,从而进一步完善面包酵母的发酵工艺。1. 材料1.1 菌种面包酵母(来自边老师提供)1.2 培养基1.2.1 pad培养基马铃薯(去皮)200g,切成小块, 加 1000ml水,煮沸1h,用双层纱布滤,取出滤液,加葡萄糖20g使其完全溶解,加水定容到1l,ph自然。若为固体培养基,则加琼脂20g/l。1.2.2 发酵培养基 经过2.2优化步骤选出的最优培养基配方,在文章中会介绍到。1.3 试剂琼脂;葡萄糖;酵母膏;蛋白胨;(nh4)2so4;自来水1.4 器材及用具 分析天平、普通

4、光学显微镜、高压灭菌锅、震荡培养箱、恒温培养箱、培养皿、超净工作台、发酵罐、蒸汽发生器、空气压缩机等;锥形瓶、枪头(蓝、黄)、移液器、涂布棒、试管、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器、酒精灯等。1.5 发酵罐发酵罐的结构包括罐体、挡板、搅拌、空气分布系统、热交换系统、蒸汽系统等。不同的系统作用不同,且为稳定发酵条件起到重要的作用。2. 试验方法本实验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实验流程。2.1 诱变选育菌种采用物理因子紫外线诱变面包酵母,dna能够强烈吸收紫外线,尤其是碱基中的胸腺嘧啶,从而形成二聚体,改变dna结构,引起基因突变。再筛选有利突变菌株进行培养。常用的是15瓦的低功率紫外灯,其波长集中在253.7nm

5、,距离常用34cm,时间几十秒到几分钟不等。2.1.1培养基配制及无菌物品准备 配制pad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准备培养皿、试管、9ml无菌水试管、涂布棒、枪头等包好,置于高压灭菌锅中,121,20min 灭菌。打开超净工作台紫外灭菌30min。2.1.2 制备菌悬液 在超净内,取1ml菌悬液加入盛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计数。顺序依次进行10-110-8稀释。2.1.3 涂布法接种 选取上述稀释好的浓度为10-6和10-7的菌悬液,各吸取0.5ml涂布在固体平板培养基上,每个稀释度涂15板,保证每个固体平板培养后菌落数在3080个,以便菌落计数和菌落形态观察。做好标记。2.1.4 紫外诱变

6、 本实验设计了0s、30s、60s、90s、12s五个诱变剂量,将上述培养基分组置于超净工作台内,每个稀释度作3个平行。由于紫外线的穿透能力很差,因此要打开平皿盖,按照五个诱变剂量进行紫外照射诱变。标记。在培养箱中28倒置培养12天。 诱变时间稀释度0s30s60s90s120s10-612310-71232.1.5 突变菌株的筛选 将培养好的培养皿进行菌落计数和形态观察,找出菌落生长状态最好的平板,记下稀释度和诱变剂量。在无菌条件下挑单菌落,接液体培养基,28震荡培养3天,挑选生长好的菌液,4冰箱保存,备用。2.2 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培养基 正交试验设计(orthogonal experime

7、ntal design)是研究多因素多水平的设计方法,它是根据正交性从全面试验中挑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点进行试验,这些有代表性的点具备了“均匀分散,齐整可比”的特点,是一种高效率、快速、经济的实验设计方法。本实验设计四因素三水平即l9(34)来筛选最优培养基配方。2.2.1 根据问题和实际要求确定影响因子及影响因子水平,列出因子水平表。影响因子影响水平酵母膏蛋白胨葡萄糖ph10.5%0.5%2.0%521.5%1.5%4.0%633.0%3.0%6.0%72.2.2 根据因子水平表设计正交表。no.酵母膏蛋白胨葡萄糖ph11111212223133342123522316231273132832

8、1393321对照1%1%2%6.4 2.2.3 根据正交实验设计表进行试验。2.2.3.1 培养基配制及无菌物品准备配方基础为:酵母膏(1%);蛋白胨(1%);(nh4)2so4(0.5%);葡萄糖(2%);ph=6.4。将上述基础药品配制成10倍母液,每种培养基配30ml,按比例加入母液。最后调ph。另按配方基础配一组培养基作为对照组。将培养基和所需用具包好,进行湿热灭菌,121,20min。2.2.3.2 接种待培养基冷却至60左右时,无菌条件下,每管培养基接种1ml菌悬液。28摇培17h。2.2.3.3 计数及级差分析将上述培养好的10种培养基的菌液稀释到合适浓度后进行计数和级差分析,

9、筛选出最适面包酵母生长的培养基配方,作为优化培养基,用以进行发酵。2.3 分批发酵2.3.1 熟识发酵罐结构 2.3.2 发酵前准备 按照最优培养基配方配制培养基:酵母膏20g、蛋白胨10g、葡萄糖40g、(nh4)2so4 5g、ph=6.4。把配好的培养基倒入发酵罐中定容至12 l。2.3.3 分批灭菌2.3.3.1 盖好罐盖,对成拧紧螺丝,温度控制改为手动控制;2.3.3.2 开排气阀门402,开阀门403排夹套冷却水,关闭其他阀门;2.3.3.3 开启搅拌;2.3.3.4 开蒸汽阀门202,夹套进汽,待排水出口有蒸汽排出时,关小阀门403,进行培养基预热;2.3.3.5 当培养基温度达

10、到98时,停搅拌,开蒸汽阀门201,微开阀门401,关小阀门402;2.3.3.6 调节蒸汽阀门201、202,使罐温稳定在120124。开始计时;2.3.3.7 取样阀灭菌,开蒸汽阀门203,半开阀门405,缓慢旋开取样阀;2.3.3.8 旋松接种口盖,有少量蒸汽冒出即可。灭菌维持2030min;2.3.3.9 灭菌结束。旋紧取样阀门,关闭阀门405、203,开402、关闭401;2.3.3.10 关闭蒸汽阀门202、403;2.3.3.11 关闭201,当罐压接近0.05mpa时,开空气流量计针阀,开阀门102,空气进入罐内,调节排气阀门402,控制罐压;2.3.3.12 开进水阀门302

11、、404,该温度控制为自动控制,开始冷却。冷却到设定温度,备用。2.3.4 发酵罐接种接种前,用75%酒精棉球对接种口消毒,然后火焰环放置在接种口处,按10%接种量将种子液迅速倒入发酵罐内。2.3.5 发酵过程监控 在发酵过程中,每隔30min,记录发酵液的ph值和溶氧(do)值,并每隔1h用试管在取样口处取样,对菌液进行计数。2.3.6 结束发酵 停止发酵后,对发酵液和冷却水进行放罐,仔细清洗发酵罐和电极,重新安装备用。3. 结果与讨论3.1 诱变育种结果由下表可以看出,经过诱变后,酵母菌的死亡率非常高,部分平板的结果甚至是100%。可能是由于计数时出现失误,经稀释后菌的浓度过低,大剂量的诱

12、变对菌体伤害作用很大,导致死亡。只有在10-6浓度、30s诱变剂量下出现了符合要求的突变菌株。诱变时间稀释度0s30s60s90s120s10-614621102390010317000010-7119110021310003170000死亡率(%)097.798.998.91003.2 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培养基结果3.2.1 正交结果(级差分析法)级差r的大小代表影响因素对菌体生长的影响水平大小,级差越大,说明该因素对菌体繁殖的影响越大,即为主要影响因素。根据级差r的大小确定主次因素的次序,可知四因子对菌体生长繁殖的影响程度依次为酵母膏蛋白胨ph葡萄糖。据k值的大小确定最适宜的配比,最大的k值

13、对应最好的水平。对照组最终的菌液浓度为6.87108个/ml,3、4、6、7、8、9组的菌液浓度均大于对照组。因此,本组的最适培养基配方组成为:酵母膏3%、蛋白胨3%、葡萄糖4%、ph=5(如下表所示)。no.酵母膏蛋白胨葡萄糖ph菌液浓度(108 个/ml)111114212226.57313337.5421238522316.25623128.75731328832138.29332112k16.086.676.986.75k27.676.617.777.77k399.427.257.9级差r2.982.750.781.153.2.2 各影响因子的影响趋势3.2.2.1 酵母膏根据k值的变

14、化趋势,可以看出酵母膏含量越大,k值越大,即菌体生长越旺盛。且k值有继续增大的趋势,说明还可以增大培养基中酵母膏的含量。3.2.2.2 蛋白胨由k值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蛋白胨含量在0.5%1.5%范围内时,菌体繁殖速率缓慢;在1.5%3%范围内,随着蛋白胨含量的增加,菌的生长水平也越来也好。按照该趋势,还可以继续增加蛋白胨的含量。3.2.2.3 葡萄糖根据k值大变化趋势可以看出,葡萄糖含量在2%4%范围内,随着葡萄糖含量的增多,酵母菌生长越旺盛;而在4%6%范围内,酵母菌的生长速度则随着葡萄糖含量的增多而下降。说明4%是葡萄糖的最好水平。3.2.2.4 ph由图可以看出,k值随着ph的增大而逐

15、渐增大,在67范围内趋势变缓。即酵母菌的生长随ph的增大而越来越旺盛。该结果与实际酵母菌在其生长最适ph范围的生长趋势不符,可能是由于培养基中糖含量高造成的。3.3 分批发酵结果周期菌数(个/ml)phdo(%)0h4.8251066.091000.5h5.51066.0183.31.0h5.9479.41.5h7.41065.8779.42.0h5.8078.12.5h1.271075.7077.03.0h5.5972.03.5h1.931075.4465.03.3.1 发酵过程中生长曲线由图可以看出,随着发酵时间的增长,酵母菌的繁殖速度越来越快,从延迟期阶段过渡到对数生长期初期阶段。由于营

16、养物质丰富,细胞生长不受限制,细胞浓度呈指数增长,比生长速率会在对数期中期达到最大值。3.3.2 ph曲线由图可以看出,随着发酵时间的增长,发酵液的ph值逐渐变小。排除杂菌污染的可能,主要是由酵母菌生长代谢和培养基成分的改变引起的。3.3.3 溶氧变化规律由图可以看出,随着发酵时间的增长,发酵液的溶氧量降低速度先是很快,然后缓慢,之后又加快。菌体浓度直接影响发酵液的溶氧量,因此,随着菌体的浓度的增大,溶氧量逐渐降低。且菌体的自身代谢对溶氧量也有很大的影响。4. 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整个实验分三次完成,流畅性很好,总的来说是比较成功的。但由于时间等客观条件限制的原因,实验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17、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如下:4.1 紫外诱变育种过程 死亡率过高 由于初始菌悬液浓度计算失误,使得涂布接种到培养基上的菌数过少,再经紫外照射,导致部分平板上无菌落生长,即菌的死亡率为100%。改进 为了降低诱变后的死亡率,可以改为先按诱变剂量诱变初始菌悬液,之后再计数,进行梯度稀释,再涂布接种,可以提高存活率。4.2 培养基优化过程影响因子的梯度范围相差不大,不能全面反映影响程度的总体趋势。且只进行了这一次实验,存在较大误差。改进 设计影响因子的范围梯度时,应先设计较宽范围,得出大体影响程度趋势,再一步一步进行细化,逐步得到最优水平的培养基配方。还应设计23个平行,以减小实验误差。4.3 发酵过程由于受到时间的限制,实验并没有涉及到发酵的全过程,菌体的生长只度过了延迟期,进行到了对数期的初期,不能得到酵母菌的完整的生长曲线,实验的完整性不好。改进 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安排学生参观发酵设备和体验发酵过程,使同学们能接触到发酵的每一个时期,了解整个发酵周期的调控,加深对发酵技术的理解。5. 研究展望发酵工程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又融合了现代科学的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组成部分。现代的发酵工程不仅包括菌体生产和代谢产物的发酵生产,还包括微生物机能的利用,其主要内容为生产菌种的选育,发酵条件的优化与控制,反应器的设计及产物的分离、提取与精制等。工业生产上常用的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霉菌和酵母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