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案(文艺随笔二篇不求甚解咬文嚼字)篇一:15文艺随笔二篇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他的美学理论在中国当代美学流派中自成一派,影响甚大。主要代表作有:、等。 本文选自朱光潜先生的一书。 朱光潜先生认为一篇文章的精要在表述思想。那么,如何表述就尤其重要了。他膺伏于桐城派所倡导的“言之有物”与“言之有序”,因此,睿智的思维须借之于明晰的思路与娴熟的技巧了。他说:“就写作技巧来说,好文章的条件
2、都是一样的,第一是要有话说,第二要把话说得好。思想条理必须清楚,情致必须真切,境界必须新鲜,文字必须表现得恰到好处,谨严而生动,简朴不至枯涩,高华不至浮杂。”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写作动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是必然会引起学生注意的话题,所以这时候介绍作者会更合适。文中加点的字是需引起学生注意的,是与本文主旨呼应的地方。) 咬文嚼字 朱光潜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概括文章内容,理出作者观点。 2结合练习,品味佳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3通过品味佳句,培养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概括文章内容,理出作者观点。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 立足
3、课本整体感知 跳出课拓展延伸 品评鉴赏培养能力 举一反三 迁移应用 一导语 1打一谜语让同学们猜:小老鼠看书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的解释:形容过分推敲字句。 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 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 2某日头版头条登出了一条新闻,标题是: 论坛开讲,“福”临上海 报道的是世界著名的福布斯全球总裁会议在上海召开的新闻。 (发问)标题中,哪个字最吸引你呢?(学生可能回答:) 最吸引我的目光的是这个“福”字 ,因为这个“福”不仅扣住了“福布斯论坛”这个名词,而且,全球重要的商界、政界、学界人士聚集我们上海,讨论经济发展问题、为经济把脉,这对正值经济大发展的上海来说,可不是福分吗?这一个
4、“福”字用真是生动。 我们古人也讲“吟安一个字,捻短数径须。”看来“咬文嚼字”不一定总是贬义。作者使用它作题目,显然另有一番用意,其中用意就让我们好好去探索一番。(引入课文) 二.教学过程 1作者介绍: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表达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学,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他的美学理论在中国当代美学流派中自成一派,影响甚大。主要代表作有:等。 2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文章观点性的语段是第几段?作者主要的观点什么?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5、。 观点性语段在最后一段,作者主要的观点是: 1、应该有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 2、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概括:1、应该有谨严精神;2、只有咬文嚼字,不断推陈翻新,追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可能达到艺术的完美。 3、“下课” 我们不能像一句北京俗语所说的那样“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还要从大学问家那里学来咬文嚼字的本领。看15段的内容。这些都是具体咬文嚼字的的实例。总共有几个实例? 1、演员替郭沫若改台词 2、王若虚改“李广射虎” 3、 推敲 具体分析: 1、同学集体朗读,请个别同学示范朗读,然后比较、
6、分析不同句子的感受, 把第1个实例中有关修改后增色的分析给大家找出来,比较作者和你的答案。 2、把第2个实例中作者认为修改后失色的语句读出来。 3、介绍关于推敲的故事,如果是你,你会选哪个?同学分小组讨论然后小组代表发言 板书: 郭沫若改字是改这感情变化 王若虚该文增与减意味全改 贾岛作诗推与敲意境有别 小结:3个修改的例子中,改得效果如何?为什么? 1是修改后增色不少的,表达效果增强了; 2是改坏了的。 3是怎么改怎么有理的。(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4、课外拓展 操刀上阵来“咬文嚼字”,老师摆出实例,学生抢答。 1.:春风又绿江南岸。 提示:绿字作动词,拟人手法生动再现春到江南景象 2 红杏枝
7、头春意“闹” 提示:刘公勇在词话里称“一闹字卓绝千古”。“闹”字好就好在准确、鲜明、生动,带有动态地刻画春天的蓬勃生机,并把作者对春天这样一个万物萌发,生机盎然的季节的到来的欣喜用一个“闹”字表达了出来。作者的感情态度尽含于一个闹字之中。 3眼看朋辈成新鬼 提示: 改文:忍看朋辈成新鬼 “眼看”没有“忍”字的悲愤意味。 4(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提示:文字的好坏要看表达的效果,不能光看繁简。5前村深雪里,昨夜数(一)枝开。齐己 提示:一字更体现出其“早”字 5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是在重点赏析的基础上,讨论了作者在品味语言和运用语言上给予我们的启示,并且也小试了一番身手。作
8、者这种勇于质疑的严谨治学的态度,对于我们的阅读、写作将会有重大的指导作用。认真读书学习,学会品味赏析,加上不断地练习,我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才会真正的提高。 6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 (2)从自己的阅读中找材料来“咬文嚼字”一番,并写下分析内容。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试更多话题作文优秀范文、高中语文优秀教案、教学实录、备课资料、同步试卷、美文、高考模拟试卷、文学欣赏尽在语文轩网站/图充分发挥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但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尤其是开头的导语部分及作者介绍部分又不自觉地落入常规教学的窠臼,因此整堂课前半部分较沉闷,后半部分由于设计环节比较贴切,真正让学生动起来了,课堂
9、活跃起来,效果较好。所以觉得每节课的内容应尽可能单一集中,不宜面面俱到,什么都讲,什么都传输给学生,应使学生思维兴奋点集中于一、二点,提高阅读的效果。 同时,教师必须充分重视课前的准备,尤其是老师选择讨论的案例或话题要具有代表性、有价值,否则课堂的阅读将使讨论活动流于肤浅化和形式化。 不求甚解教案 裴娟 南京宁海中学分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进行驳论的论述方法。 2、揣摩精练有力的语言,体会表达效果。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文章的论证方式,揣摩精练有力的语言,体会表达效果。 难点:理解“不求甚解”和“会意”之间的关系。(三)教学时数: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1、导人新课:
10、 我们早就在陶渊明的里知道“不求甚解”这个词了,当时我们就对这个词加以了讨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作者也对这个词加以了自己的见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2、整体感知: 让一个学生朗读全文,其余的同学一边听一边勾画生字词。(学生要对朗读的同学做出自己的客观评价,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学生勾画中可能会涉及的字词有(课件):阐明 要诀 咬文嚼字 不求甚解 狂妄自大 因小失大豁然贯通 开卷有益 作者一开头就提出了一般人常常认为的观点“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对此,作者又是怎样看得呢? 明确:“盲目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11、,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前我们在讲议论文的相关知识时,提到如果作者先提出一个错误的观点(树靶子),然后加以论证,最终证明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从而更有力地表明正确的观点,我们称这种文章叫什么文章?(驳论文) 3、研读课文: 作者是怎么驳斥那个“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错误观点的呢?也就是说,作者是怎样来论证的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谈谈本文的论证思路。 学生独立思考,再同座位讨论,明确:首先,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其次,阐述了“不求甚解”四字的两层含义;再次,作者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诸葛亮、普列汉诺夫)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接着全面、更明确
12、地解释“不求甚解”的含义;最后提出自己所认可的读书方法(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课件:竖靶子引出处释新义援例子引语录结上文 你能否谈谈你从这种论证上学习到什么写作方法。(让学生学会写作的方法) 答案是多面的,如写作思路一定要清晰,要符合人的思维过程;如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时,一定要举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让文章更具说服力,权威性;再如论证一定要完整,语言表述一定要严密、准确。还有,论证时一定要明确而清晰地表明自己的见解或观点。 4、探究: 本文中作者对“不求甚解”四个字赋予了两层含义:虚心;不固执一点,不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你能对这两层含义谈谈你个人的见解或看法吗?再者,你也可以谈谈
13、你个人对“不求甚解”这个词的理解。 课件:名人的读书观 几种常见的读书方法 5、拓展训练:请同学们用“别人都说?而我觉得?因为?的句式说一段话,学习运用驳论。可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见风使舵”新解 “班门弄斧”辩 “滥竿充数”辩 明确: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人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 “见风使舵”一词,多用于那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风” 以新的含义,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我们可以翻出新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14、这样联系现实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吗? “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 的新意。篇二:高二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理出作者观点。 2、结合练习,品味佳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3、通过品味佳句,培养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求真求是“咬文嚼字”的精神。 教学难点:借鉴本文的分析方法,培养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A、导入 下面两个句子中,哪个更符合林黛玉的形象特征?说明理由。 两弯似蹙非蹙的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的含情目。 两弯似
15、蹙非蹙的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的含露目。 明确:学生也许会有不同的想法和见解,只要自圆其说即可,教师应该给以相应的鼓励。 总结:师提出自己的观点比较认同第二种描写。 理由:1、含露者,是说黛玉的两眼常似湿润,就好象仙露明珠,就象文中后面的“泪光点点,娇喘微微”用意相同。 2、从林黛玉一生的悲剧来看,她的前生是一棵绛株草,来到人世间就是为了偿还眼泪的,可以说她就是水做的,而“泣”和“露”正是对她悲剧人生的准确表述。 3、“蹙”是皱眉的意思,皱眉应该是身体不适或者心里不痛快的时候的一种表情,也正合了后面的描写。而似喜非喜,林妹妹的喜从何呢? 对于这部巨著来说,这20个字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但是只要我们
16、仔细斟酌就会发现,这短短的几个字却可以把林妹妹的一生都概括在内了。如果说鲁迅作品的每一页都挤满了研究者的脑袋,那么中的每个字每个标点符号都浸透着红学家的心血,可见咬文嚼字的重要,下面我们就看看朱光潜先生是怎样咬文嚼字的呢? B、介绍作者 1、找同学介绍作者。 2、补充总结:朱光潜先生是我国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精通英语,法语,德语,在晚年80岁的时候还自学了俄语,并且一生翻译了很多的著作。在治学方面,朱先生走的是研究和翻译的路子,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解释三此,给学生以启发。) 研习课文 一、让学生查阅工具书,解释咬文嚼字的意思。 总结: 中有三个解释: A.过分地斟酌字句
17、(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 B.形容卖弄才学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二、原来的意义是贬义的,朱先生在文中却反其道而行之,大胆的提出了新的观点,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答案。 总结:(1)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2)咬文嚼字,表面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三、朱先生是怎样咬文嚼字的呢?15段中,作者都举了哪些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 郭老改字院(1)、郭沫若改字文字与感情有关 若虚改“李广射虎” (2)、王若虚改文字与情感有关 韩愈“推敲” (3)、韩愈改诗文字与意境有关 四、找朗读好的同学
18、读第一段。 找出郭沫若改台词的例子: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1、“你是个没有骨气的文人”改为“你这个没有骨气的文人”好在何处?(让同学们在下面大声的读这两句,体会不同) 总结: “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任何感情色彩,“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增强了语气。所以是什么发生了改变?情感才随之而变。引导:句式。 2、对郭先生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作者是怎样评价? 总结: (1)“你这”式语法大半表示深恶痛绝,在赞美时并不适宜。 (2)“是”在逻辑上是联接词,相当于等号;“有”的性质全不同。
19、3、朱先生想告诉我怎样的道理? 明确:语言表达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所以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要咬文嚼字,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精神。 五、找同学读第3段。 1、翻译李广射虎一段,和改动以后的两段。 明确:原文见到草中有大石,误以为是虎就射它,射中了石头,箭头进入石中,走近一看,原来是石头。就又再射大石,最终也未能再射入石中了。 2、改动前后有什么变化? 明确:原文属于细节描写,比较生动;改动以后,优点是变得简洁,缺点是没有了细节描写,只是简单的叙述,缺乏生动的感觉。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的历史,其中对人物的刻画和描写更是开“史家之绝唱”,比如学过的对樊哙的描写,怒发冲冠,非常形象,仿佛就在我们的面前。古人有“用墨如泼”和“惜墨如金”两种用笔方法,所以什么时候惜,什么时候泼,大家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自信斟酌。 六、找同学读第5段。(重点分析) 1、朱先生是怎样“推敲”的? 僧推月下门 自掩自推真自在,人言冷寂我独闲 僧敲月下门 随缘剥啄惊宿鸟,月下来僧扰梦清 如果这首诗的作者不是贾岛而是你,你觉得哪个字更好? 明确:学生可以说推,敲,也可以说其他的字,只要自圆其说即可。 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区块链技术在医疗教育中的创新实践
- 创新医疗AI在公共健康危机预防中的实践与展望
- 医疗AI技术在实践中的伦理考量
- 医疗记录管理的数字化转型与区块链技术
- 小学初中高中民办学校幼儿园培训学校托管托幼机构2025年监护缺失未成年人监测和处置应急演练总结模版
- 从源头到餐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构建研究
- 幼儿园教师实习工作总结模版
- 乳头状瘤的临床护理
- 医疗信息化与医护人员职责的紧密结合
- 债券合同范例
- 吉林银行笔试题库及答案
-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专业深度解读与应用培训指导材料之8:5管理要求-5.8作业安全(雷泽佳编制-2025A0)
- Unit6Integration(A-C)课件译林版(2024)英语七年级下册
- (二模)2024~2025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物理试卷(含答案)
- 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老化算法研究
- 期货从业人员资格2024年笔试考试题库含答案
- 比亚迪充电桩转让合同协议
- 事件网络舆情传播机制的建模与仿真-全面剖析
- 生态环境部信息中心招聘笔试真题2024
- 吉林重点项目-白山年产26000吨粉煤灰漂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初中信息技术苏科版(2023)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跨学科主题学习-丝绸之路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